離婚了,也不妨礙父母繼續愛孩子

單親家庭往往都經歷了愛的創傷,

但並不代表愛從此絕跡。

當我們處理好自己的情感,

靜待波瀾平息,樂觀面對生活時,

就會發現另一道愛的風景。

受訪專家|田國秀 文丨吳穎

田國秀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國秀老師曾對110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進行過訪談,她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單親家庭的生活狀態。她對單親家庭一直有所關注和研究,並且有她一直想通過媒體做的呼籲。

單親媽媽,先好好愛自己

每位單親媽媽,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怎麼辦。很多單親媽媽會花費比一般媽媽更多的心力去關注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而受到影響,甚至寧肯自己受百般委屈。對此,田國秀老師的觀點是,單親媽媽,特別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好好愛自己,切忌帶著「委屈」的情緒去養育孩子。

田國秀老師說,如果單親媽媽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在養育的過程中,這種情緒一定是會以潛意識的方式帶出來。尤其是單親媽媽會面對更多的生活壓力,更會感覺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甚至放棄了自我。如果始終都是以這樣「我很委屈」的情緒作為生活背景音的話,那麼單親媽媽的潛台詞也就是「我現在委屈地付出,你今後必須回報」,那麼這在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所以,田國秀老師認為,單親媽媽如果想讓孩子盡量少地受到影響,成長得更順利的話,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好好愛自己,讓孩子也擁有一份輕鬆的愛。

相信孩子的抗逆力

在對110個單親家庭孩子的訪談中,田國秀老師發現,這些孩子在逆境中反而都發展的不錯,學習水平和成績挺好,人際關係也不錯,還能勝任一些班級工作。

所以田國秀老師特別想通過媒體向公眾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有不同,並非我們偏見中認為的他們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她將這樣的成長稱為抗逆力狀態。因為單親這件事本身,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逆境,而正是由於這種逆境,反而激發出了孩子抗擊逆境的能力。他們更善於將自己周邊的資源整合起來,更具備成長的力量。

當然,田國秀老師具體介紹了抗逆力的兩大源頭:內在資源和外在資源。

1

內在資源

指孩子自身的發展,包括認知能力、情商,比如他看待事物的視角,樂觀的人生態度等。在這個層面上,引導孩子從小具備優勢視角,即總能從不好的事物中找到好的一面的能力非常重要。

2

外在資源

指的是孩子周邊所具有的支持或促進其健康發展的環境與條件,比如現在社會對離異單親家庭的看法越來越歸於平常;孩子即使遭遇父母離異,也沒有被切斷與另一方的連接,親人、朋友等也給他提供著愛和關懷等。

因此,單親媽媽沒有必要過於擔憂孩子的成長,只要你自己能積極、樂觀、努力地去生活,孩子也一定會蓬勃生長。

放下偏見 營造愛的生態圈

家庭、學校、夥伴、老師,這些都是孩子生活的常態環境,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如此。但是,田國秀老師認為,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境,就是媒體的影響。

幾年前,田國秀老師帶著她的研究生做了一個課題,叫「媒體偏見」,正標題是「離異家庭孩子的媒體形象」,副標題是「偏見與糾正」。

她和學生找來某一個時間段內的100多篇媒體報道,發現90%以上對於離婚家庭孩子的報道都是負面的,而且媒體經常在報道中大量引用「離婚家庭的孩子數學成績差」「離婚家庭的孩子是犯罪高發人群」「離婚家庭的孩子情商低」「離婚家庭的孩子免疫力差」這樣的話,但是這些報道和引用,並沒有嚴謹的數據和依據支撐。田國秀老師將其歸結為媒體的觀點先行,也就是經常在報道中有意無意地去尋找對這個群體不利的痕迹,之後將其放大、反求證。但如果客觀報道的話,就會發現犯罪也好,情商低也好,健康狀況不良也好,來自於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幾率也不低。

因此,她強烈地呼籲媒體放下對單親家庭尤其是離異家庭的偏見,為這些家庭和孩子營造正向、積極、有愛的生態圈,也就是剛才所說的,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抗逆力發展營造更好的外在資源環境。

離婚了,也能愛

有些家庭,即使雙方關係惡化到嚴重程度,仍然為了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家而選擇不離婚。其實,這並不是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愛。反之,如果處理妥當,即使離婚,也不妨礙父母繼續愛孩子。

傷害不在離婚那一刻

田國秀老師對離婚造成的單親家庭的研究,本來有一個假設,就是離婚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或是壓力的開始。但實際上,當她做完了110個單親家庭孩子的訪談之後,就發現很多孩子講述自己受到的傷害的時候,都是在父母離婚之前。

那個階段,家庭中的爭吵、奇怪的氛圍,甚至一方長期不在家的狀態,讓孩子內心有很多恐懼、焦慮和不安。很多孩子甚至表示說在父母告知他們決定離婚的時候長出了一口氣。可見,孩子受傷並非從父母離婚那一刻開始,而是在之前家庭種種惡劣關係中早早就開始了。

因此,田國秀老師說,我們應該更關注婚姻破滅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是離婚這個節點,不要以為只有離婚這一瞬間才傷害了孩子。

如果雙方的關係確實已經達到無法修復的程度,就應該理智處理,做出保護孩子的理性選擇,不要在雙方的相互傷害中再傷害孩子了。

我們確實也經常看到很多單親家庭,婚姻雖然沒了,但關係並沒有惡化,父母該盡責任的盡好責任,為對方提供各種條件去愛孩子等,那麼這樣的離婚,對於孩子來說就會減少很多傷害。

孩子利益至上的離婚處置

田國秀老師還強調了離婚處置得當與否對於孩子的影響。她在去年撰寫了兩篇介紹美國司法機構推行離婚教育的文章,即當一對夫妻準備離婚的時候,由法院牽頭進行教育。這一行動在美國的很多州都已在實施。開始時,離婚教育還只是涉及財產分割以及孩子撫養權的問題,但是後來就發展到更多的事項,比如商議誰做孩子的監護人,如何探視,周末跟誰過,輪流出席家長會等。這些商議都謹遵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全孩子的利益,要求雙方就這點上建立高度共識。還會請來心理專家給雙方做心理疏導,讓雙方不至於出現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處理好,而把孩子當成威脅或報復對方的工具的行為。現在,有些州還加入了親子關係、離婚後雙方如何相處等方面的教育。

令田國秀老師欣慰的是,國內已經有法院找到她對此進行詳細地了解,並有嘗試這一教育的打算。她覺得,這對於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是件特別好的事。

整理過去重新愛

對於經歷了離異的單親媽媽,田國秀老師還是特彆強調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因為每一段失敗的婚姻,都不是一個人的錯。

田國秀老師說,如果我們不好好地整理過去,審視自我,可能依然會把婚姻失敗中的某些不利因素帶入親子互動或人際關係中,為下一次的生活失敗設下伏筆。但是如果我們能有所學習和反思,能去覺察到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個人越走越遠,有哪些是自己的原因,哪怕是只有1%,就有機會讓離婚變成一個人再次長大的起點,變得更加成熟、理性,也更具彈性。這樣的單親媽媽,往往會找到另一個更好的自己,也很快會擁有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有的時候,我們沒辦法講明白的事,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來達到心有靈犀。

關於單親生活狀態

《我的爸爸叫焦尼》

對於孩子來說,他不懂你們之間的愛恨情仇,他愛他的媽媽,也愛他的爸爸,就這麼簡單!

《媽媽的紅沙發》

單親家庭遭遇火災,生活總喜歡和本來就不夠好的人開玩笑。但樂觀、勇敢、充滿希望,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保羅分家了》

讓他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但都非常愛他,都不會遠離他,是最佳的彌補方式。

《大猩猩》

單親家庭要平衡生活壓力與親子關係,實屬不易。其中還有一些難以面對孩子的苦衷。但一切都可以化解。

關於再婚

《誰來我家》

給單親的孩子機會去選擇、去嘗試,也許也很重要。

《爸爸的新女朋友》

孩子接受你的新伴侶和接受任何一個陌生人一樣,需要時間和磨合。不要干擾他。只要你認定你找的是個好人,他們遲早會彼此喜愛。

《小獾的兩個家》

家人之間的爭吵還有很多種化解方法,應該讓孩子有機會看到。

《記憶的項鏈》

舊日的每份回憶允許孩子珍藏。但孩子總會有新的回憶的!生活只要延續,愛和美好就不會消失。

關於親人去世

《爸爸的圍巾》

不要講大道理,讓孩子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式吧,也許一條圍巾,就可以讓他走出痛苦,勇敢接受。

《爸爸,你能聽見嗎?》

不要避而不談,那會讓沉重疊加。要表達出對逝者的思念,才更能把逝者放在合適的位置,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本文原載於《父母必讀》雜誌2016年5月刊)

編輯、製作 | 田小田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夫妻偷干這事竟毀了孩子一生
這是我見過的,父母給女兒最好的嫁妝
傳統文化與教育孩子
靜夜思丨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這樣養
宋徽宗父子在金國有多「慘」?不僅生活待遇好 還生了不少孩子……

TAG:孩子 | 父母 | 離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