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擊薛延陀之戰唐貞觀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十二月,唐朔州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勣率軍在諾真水(在今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擊敗薛延陀軍的作戰。 薛延陀是鐵勒諸部中最強悍的部落,習俗與突厥相近。貞觀二年,薛延陀酋長夷男率其部7萬餘帳歸屬東突厥。不久,薛延陀聯合附近九姓鐵勒中回紇、拔野古、同羅、仆骨等部共起反抗東突厥奴役,鐵勒諸部皆推夷男為首領。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牽制頡利可汗,於三年遣使冊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大喜,建庭於郁督軍山(今蒙古共和國境內杭愛山東支)。四年,薛延陀協助唐軍平滅東突厥。 東突厥滅亡後,漠北空虛,夷男率其部眾東返故地,建牙於都尉犍山北、獨羅河以南,正式建立薛延陀汗國,其轄區東至室韋,西到金山,南接沙磧,北界瀚海,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等部皆臣服,擁兵20萬,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汗國,並伺機南侵。 唐太宗見薛延陀日益強盛,開始對唐構成威脅,即採取扶持回紇和東突厥降眾以抑制薛延陀的策略。十三年七月,唐太宗冊封阿史那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命他率突厥舊部渡黃河北上,在大漠以南建立汗國,以阻遏薛延陀南下。突厥返回故地,引起夷男疑懼。

經過/唐擊薛延陀之戰 編輯

十五年十一月,夷男聞唐太宗將東封泰山,以為唐邊境空虛,命其子大度設徵發同羅、仆骨、回紇、靺鞨等部落兵馬共20萬,渡漠南下,屯兵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據善陽嶺(今山西朔縣北)進攻突厥。俟利苾可汗無法抵禦,率部進入長城,據守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遣使告急。十六日,唐太宗命營州都督張儉率騎兵及奚、契丹諸部兵馬從東包抄;李勣率士卒6萬、精騎1200正面出擊;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道行軍總管,領兵4萬、精騎5000駐守靈武(今寧夏永寧西南);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慶州道行軍總管,率1.7萬人出兵雲中;涼州都督李襲譽為涼州道行軍總管,包抄薛延陀西部。並吩咐諸將:「薛延陀負其強盛,逾漠而南,行數千里,馬已疲瘦。……卿等當與思摩共為犄角,不須速戰,俟其將退,一時奮擊,破之必矣。」(《資治通鑒》卷196)唐軍分路出擊,薛延陀軍北逃。 李勣挑選麾下及突厥精銳騎兵6000抄近路攔截,跨越白道川,一直追至青山(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大度設在諾真水擺開戰陣,橫亘10里。十二月十七日,突厥兵先出戰,不勝,退兵,大度設乘勝追擊,與唐軍遭遇,薛延陀軍萬箭齊發,唐軍馬匹多被射死。李勣命士卒下馬,手執長槊迎戰,薛延陀軍大敗,被斬3000餘人,5萬餘人被俘,大度設脫身逃走,其眾至漠北,天降大雪,人畜凍死十之八九。

意義/唐擊薛延陀之戰 編輯

此役,唐軍採用輕騎遠程奔襲的戰法,一舉擊敗薛延陀主力,使其無力南侵。... ...


推薦閱讀:

江春: 身系兩淮盛衰垂五十年
十年美國簽證,停留時間小心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推命不能就十年一步的大運籠統論之
康熙圈禁胤祥十年純屬杜撰 胤祥失寵的背後隱藏著康熙的愛護之情

TAG:十年 | 貞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