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多讀紙質文學經典作品
前不久舉辦的北京圖博會上,茅盾文學獎的得主張煒率山東作家團來京,他本人也在作家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張煒散文隨筆年編》《張煒中篇小說年編》和《張煒長篇小說年編》三個書系。對於接下來的創作打算,張煒稱不會追求數量了,寫的會越來越少,多一些謹慎和思考。
談到大眾閱讀話題時,他建議大家多讀紙質的文學經典,不要迷戀熱衷於電子書。張煒認為,人們在通過電子書閱讀時,那種對書的親近感都發生了變化,是伴隨著躲閃和抗拒的。作為山東作協主席,他提醒山東作家應該多一些對「齊文化」的挖掘。
談文學創作,看結集像撫摸文學年輪
在《萬松浦記·張煒散文隨筆年編》的研究沙龍上,張煒看著這部20卷本的散文隨筆集頗為感概地說:「我編這套書時,覺得有點像撫摸自己30年的文學年輪,一步一步重走了一遍,有點感動。」這部作品收錄了他1982年從事創作以來,除虛構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學,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張煒長篇小說年編》同樣多達19卷,收錄了《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作品。
記者問張煒創作哪一部作品時留下的印象最深,張煒說在創作時都是傾盡全力,很難去比較,如果現在去想,隨著時間、境地的變化會有不同,「當我青春期創作的銳氣消失時,我會格外懷念《古船》,鄉土情結淡化時會懷念《九月寓言》。而忙於工作事務困擾,處於喧鬧狀態時,就會格外懷念《外省書》」。
在展會期間,張煒還推出兩部英文書,分別是《張煒,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和《張煒短篇小說精選》。他透露,最近推掉的對外作品翻譯出版有十幾部,更多是出於翻譯質量考慮,前不久有位海外華人翻譯《九月寓言》,結果他請專家看後,發現裡面錯誤太多。
年輕作家創作土壤變了
從張煒的自傳隨筆集《遊走:從少年到青年》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少年時期對大自然的親近,對張煒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談到當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那種「鄉土文學」的創作土壤正在消失時,張煒說:「不能說年輕作家的創作土壤消失了,而是發生了變化。現在無論是城市的孩子,還是鄉村的孩子,他們接觸信息會有很多優勢,他們知道的比我們那時要多得多,但他們也有許多的作業要做,跟大自然接觸的就少了。」張煒認為,正是因為普遍跟大自然接觸少了,所以有些年輕的作家對生命大背景的認識是缺乏基礎的。
張煒把這三套書看作是自己半生文學生涯的總結,問及今後的創作打算,他說:「以後寫東西會更加謹慎,寫的數量也會比較少。現在提筆寫字,有時會忘了寫什麼,寫得很慢,我想這也是好事,以後寫東西會更加謹慎,多些思考。」對於題材,張煒稱會順其自然,「我寫東西一般會有十年以上的儲備期,就是事情可能過去十年後才動筆,今後可能會寫這十年之間儲備和思考的一些事情。」
談大眾閱讀,網路文學是個偽命題
隨著微博、微信的興起,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同時使得信息傳遞變得碎片化。談到這些對於作家創作的影響,張煒說:「載體的改變,一點不影響內容是不可能的。這些所謂的碎片化閱讀,我覺得它會有一個疲憊、蒼老期,同時也有整個人群素質提高的過程。在國外整體人群素質比較高的地區,我去參加一些文學論壇,他們就很少有這樣的困擾,他們覺得網路就是園地,在網上發表的作品也是很不錯的。」
在張煒看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些困擾的產生,源自人們對科技的崇拜和盲目嚮往,「由此而造成了文明階段的一些紊亂,這不會長久,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會越來越式微。」
對於當下流行的「網路文學」這一概念,在張煒看來是個偽命題,他說:「不存在網路文學,網路是發表文學作品的一個園地,並不存在這個概念。如果說著玩,這麼叫便於大家理解可以,但引入學術概念是不妥的。在網路上和紙質書發表,道理都是一樣的,作家對於文字都應該是嚴苛的。」
多讀經典少看電子書
問及讀者應如何選擇圖書閱讀時,張煒的回答和大多數傳統作家一樣,「多讀經典。」張煒認為,文學經典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書,「對於文學作品優劣的評價,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而是要留給時間來檢驗,經典同樣是時間檢驗留存下來的。」
他同時建議讀者不要用電子產品來閱讀文學作品,他說:「電子書不是書,而是彙集資料信息的一種方式,讓人們查閱、檢索更方便。電子書可以這麼叫,但我們心裡要明白那不是書,而是電子讀物,再好的文學作品在那上面讀都是大煞風景的。」
張煒表示,人們在閱讀紙質書時,反射光會很舒服地進入人體生命的感知,人們對反射光的接受是億萬年形成的,電子書的直射光是不行的,「你覺得自己很認真的閱讀也不行,身體會有本能的抗拒,閱讀時思考的深度也是不夠的,那種親近感都發生了變化。你覺得自己被吸引了,其實是伴隨著躲閃和避讓的。」
談山東作家,缺少對齊文化的挖掘
本屆北京圖博會期間,山東作家群體張煒、趙德發、苗長水、劉海棲、楊志軍作為本省作家,集體亮相中國作家館引來關注。在此期間,還舉辦了多場以山東作家為主的主題對話活動,共同探討山東文學的走向與發展。
談到這些文學論壇時,張煒稱在論壇中評論家們鼓勵的成分多一些,批評的地方談的少一些,他本人更想聽的、更想說的是山東作家的一些不足。張煒表示,山東文化陣地中佔據主流的是「魯文化」,而「齊文化」往往被人忽視,齊文化是海洋文化,是開放、浪漫、放蕩、自由的一種文化。他說:「魯文化中有很多跟現在物質社會相對抗的東西,很正,這個很好,我相信山東作家關於魯文化這方面基因不會消失,但希望他們也多關注一些齊文化。」
在張煒看來,齊文化在中國近幾百年來是個壓抑的文化,「現在剛剛挖掘的大多是它劣質的部分,比如商業主義的部分,這個部分應該迴避。現在的情況是,齊文化劣質的部分被過度挖掘,而好的部分挖掘得不夠。」
(來源:2013年09月09日《京華時報》)
推薦閱讀:
※這些作品每一幅都上萬,不欣賞一下是你的損失(第一輯)
※書法作品落款設計格式
※藝術家許良繪畫作品賞析
※2017中國寫實畫派十三周年展 作品選
※『心湖名家』 呂可夫楹聯作品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