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懸象

周易懸象

周易懸象自序

《四庫全書》對《周易懸象》的介紹

周易懸象序

上經

周易懸象卷一

第一卦乾

第二卦坤

第三卦水雷屯

第四卦山水蒙

第五卦水天需

第六卦天水訟

第七卦地水師

第八卦水地比

第九卦風天小畜

第十卦天澤履

周易懸象卷二

第十一卦地天泰

第十二卦天地否

第十三卦天火同人

第十四卦火天大有

第十五卦地山謙

第十六卦雷地豫

第十七卦澤雷隨

第十八卦山風蠱

第十九卦地澤臨

第二十卦風地觀

周易懸象卷三

第二十一卦火雷噬嗑

第二十二卦山火賁

第二十三卦山地剝

第二十四卦地雷復

第二十五卦天雷無妄

第二十六卦山天大畜

第二十七卦山雷頤

第二十八卦澤風大過

第二十九卦坎

第三十卦離

下經

周易懸象卷四

第三十一卦澤山咸

第三十二卦雷風恆

第三十三卦天山遁

第三十四卦雷天大壯

第三十五卦火地晉

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

第三十七卦風火家人

第三十八卦火澤睽

第三十九卦水山蹇

第四十卦雷水解

周易懸象卷五

第四十一卦山澤損

第四十二卦風雷益

第四十三卦澤天夬

第四十四卦天風姤

第四十五卦澤地萃

第四十六卦地風升

第四十七卦澤水困

第四十八卦水風井

第四十九卦澤火革

第五十卦火風鼎

第五十一卦震

第五十二卦艮

周易懸象卷六

第五十三卦風山漸

第五十四卦雷澤歸妹

第五十五卦雷火豐

第五十六卦火山旅

第五十七卦巽

第五十八卦兌

第五十九卦風水渙

第六十卦水澤節

第六十一卦風澤中孚

第六十二卦雷山小過

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

第六十四卦火水未濟

周易懸象卷七

繫辭傳上

繫辭綱領

言者尚辭

動者尚變

繫辭傳下

制器尚象

卜筮尚占

六爻互正

剛柔變動

陰陽貴賤

作易稱名

繫辭危懼

周易懸象卷八

文言傳上

文言傳下

說卦傳上

說卦傳下

序卦傳上

序卦傳下

雜卦傳

附錄一《周易》通行本部分內容在《周易懸象》的位置

附錄三《道德經》原文在《道德懸解》的章次

附錄三黃師去世的五運六氣探討

周易懸象自序

在昔,文、周、孔子三聖傳《易》,本興神物,以前民用,百姓之愚,可以與能者也。顧三聖而後,非第百姓不能,而漢魏唐晉諸家,《易傳》亦未能盡通。下至此後諸儒,經義全昧,而議論俗腐、辭理庸爛,三聖人安得有此等肺腸?蓋《易》興末世,蒙難而作,憂患深切,語多隱晦。言曲而事肆,旨遠而辭文。龍躍虎變,風號雷驚,天語飛聲,人文失色。加之簡策凌亂,章句舛互,泥其辭反失其意,拘其文乃背其情;臨水投石而沒人不得,當空粉塊而明者不見。況於迂腐下士,測以膠固之心,解以株守之辭,化神奇為臭腐,對之使人白日欲睡矣。

蕭山毛奇齡,以曠世逸才,箋注《五經》,並皆精徹。惟其《易解》誤於仲氏「推易」之說,仲氏,奇齡之兄,名錫齡。將無為有,自生葛藤,以致全書支離,殊難為訓。夫《周易》言「推」,乃演卦之法,而設象繫辭則無此意。其《彖傳》所云「剛來」、「柔來」諸語,皆於兩卦反對,彼此互發,非自別卦推移。而不得其說,穿連諸卦,牽纏轇轕,甚無謂也。

仆於《易》理十年不解。丙子三月,偶與玄覽處士燭下清言,間及王輔嗣「易無互體」之論,玄覽以《系傳》「非其中爻不備」折之。默然而退,遂有仰鑽之隙。既解《道德》、《靈樞》,六月中乃草《周易》。諸象玄杳,皆在《說卦》之中,臨文有得,不煩蔓引株連。爾時剪燭夜研,辟戶晨推,每訝心開,恆驚須斷。迄於三靈玄感,一線幽通;太璞既雕,大圜亦破。乃知聖經淵妙,以至於此。水盡山窮,別開天地。往於故紙之中求之,宜其不得也。嗟乎,三聖明《易》,皆遭困危,今且久客都城,否困極矣,爰解《易》象。是真《易》能困人耶?非《易》能困人也,不困不解耳。以《易》理之玄,三聖於困中解之。況無三聖之才,欲於得意之際,砉然解焉,不亦難乎?所謂「困,亨」者,此也。然則與欲求亨,不如守困矣。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九月庚午黃元御撰

字詞解釋:

①神物:神靈、怪異之物。《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②前民:高亨:「前,先導也。此句言聖人取此神物蓍草以占事,作人民用以占事之先導。」後以「前民」謂引導人民。

③末世:指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

④沒人:潛水的人。

⑤轇轕jiāo gé:交錯;雜亂。

⑥無謂:沒有意義。

⑦清言:高雅的言論。

⑧折:屈服;折服。又直指人過失也。後文《序卦傳上》有「大觀在上,眾人服折」。

⑨仰鑽:指仰慕鑽研前賢的學問。

⑩玄杳:幽遠無際。

蔓引株求:尋根究底。謂一人犯罪而追索株連有關人員。亦作「蔓引株連」。

爾時:猶言其時或彼時。

心開:謂心靈開悟。

砉然:恍然大悟的樣子。砉huā

周易懸象·序

在昔文、周、孔子,三聖傳《易》,本興神物,以前民用,百姓之愚,可以與能者也。顧三聖而後,非第百姓不能,而漢魏唐晉諸家,《易傳》亦未能盡通。下至此後諸儒,經義全昧,而議論俗腐、辭理庸爛,三聖人安得有此等肺腸?蓋《易》興末世,蒙難而作,憂患深切,語多隱晦。言曲而事肆,旨遠而辭文。龍躍虎變風號雷驚,天語飛聲人文失色。加之簡策凌亂,章句舛互,泥其辭反失其意,拘其文乃背其情;臨水投石而沒人不得,當空粉塊而明者不見。況於迂腐下士,測以膠固之心,解以株守之辭,化神奇為臭腐,對之使人白日欲睡矣。蕭山毛奇齡,以曠世逸才,箋注《五經》,並皆精徹。惟其《易》解誤於仲氏推《易》之說(仲氏,奇齡之兄,名錫齡),將無為有,自生葛藤,以致全書支離,殊難為訓。夫《周易》言推乃演卦之法,而設象繫辭則無此意。其《彖傳》所云「剛來」、「柔來」諸語,皆於兩卦反對,彼此互發,非自別卦推移。而不得其說,穿連諸卦,牽纏轇轕,甚無謂也。

仆於《易》理,十年不解。丙子三月,偶與玄覽處士燭下清言,間及王輔嗣「易無互體」之論,玄覽以《系傳》非其中爻不偹折之。默然而退,遂有仰鑽之隙。既解《道德》、《靈樞》,六月中乃草《周易》。諸象玄杳皆在《說卦》之中,臨文有得,不煩蔓引株連。爾時剪燭夜研,闢戶晨推,每訝心開,恆驚須斷。迄於三靈玄感,一線幽通。太璞既雕,大圜亦破,乃知聖經淵妙,以至於此。水盡山窮,別開天地。往於故紙之中求之,宜其且不得也。嗟乎,三聖明《易》,皆遭困危,久客都城,否困極矣,爰解易象。是真《易》能困人耶?非《易》能困人也,不困不解耳。以《易》理之玄,三聖於困中解之。況無三聖之才,欲於得意之際,砉然解焉,不亦難乎?

所謂困亨者,此也。然則與欲求亨,不如守困矣。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九月庚午黃元御撰

《四庫全書》對《周易懸象》的介紹

四庫全書 卷十 經部十

《周易懸象》八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國朝黃元御撰。元御字坤載,號研農,昌邑人。早為諸生,因庸醫誤葯損其目,遂發憤學醫。於《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玉函經》皆有注釋,凡數十萬言,已別著錄《醫家類》中。大抵自命甚高,欲駕出魏晉以來醫者,上自黃帝、岐伯、秦越人、張機外,罕能免其詆訶者,未免師心太過,求名太急。惟其詁經乃頗能沿泝古義,其訓釋以觀象為主,其觀象以《說卦》為主,而參以荀《九家》之說,亦兼用互體。大抵緣象以明理,不糾繞飛伏、納甲之術,亦不推演《河》《洛》、先天之說,在近人《易》說中猶可謂學有根據。惟好以己意改古書,並《彖》《象傳》於經,而合《文言》為一篇,此猶據鄭玄本也(鄭玄本《文言》自為一篇,見《崇文總目》);改《乾卦》之次序,使與《坤卦》以下同,此猶據王弼本六十三卦之例也;割《繫辭》十九卦之說移入《文言》,於古僅吳澄有此說見《易纂言》,斯已無據矣;至《繫辭》全移其次第,並多所刪節,又割掇《說卦》以補之;《說卦》更多所改正,直以孔翼為稿本,而筆削其文,別造一經,尤非古法也。

《周易懸象》卷一

第一卦乾 乾上乾下,乾為天。乾,元亨利貞。

此文王彖辭。亦曰繫辭。《繫辭傳》:「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兼指彖辭、爻辭也。乾,卦名。乾卦三爻,重為六位,六爻。兩乾合卦,故仍稱曰乾。元,始也,《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元者,善之長也。」長,亦始也。於四時為春;亨,嘉也,《文言》:「亨者,嘉之會也」。於四時為夏;利,利也,《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於四時為秋;貞,干也,《文言》:「貞者,事之干也」。於四時為冬。乾以天德而統四時,元始於春,亨嘉於夏,美利於秋,貞干於冬,是謂乾之四德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此孔子《彖傳》。《繫辭傳》:「彖者,材也。」謂一卦之體材也。彖者,言乎象者也,謂統於一卦之大象也。後同。春為四時之首,萬物之所資始,萬物資始於春生。乃統乎天德,而為一歲之綱領者,是以曰大。乾以純陽而生大明,陰幽,陽明。終始健運,爰生六位。六爻之位。六位時成,時乘六龍,由初而上,以御天宇。統下六爻而言。首出庶物之表,覆冒六合而萬國咸寧。義詳《文言》。乘龍在天,是興雲雨,雲行雨施而品物流形。由春生而及夏長,百族暢茂,是謂之亨。由春夏而及秋冬,乾道變化,四時歲成。生長於前,收藏於後,萬物於此,各正性命。萬物者,本於天之太和元氣而化生也。性命既正,始終皆周,於以保合其太和,乃為利貞。《文言》:「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雲行雨施」二句,原在「時乘六龍以御天」上,舊本錯亂,此為正之。

字詞解釋:

①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詩·小雅》妻子好合。

②庶物:萬物,眾物。③品物:猶萬物。④流形:謂萬物受自然之滋育而運動變化其形體。

⑤太和:亦作「大和」。 天地間沖和之氣。⑥利貞:和諧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此孔子《象傳》。此《大象傳》,後同。乾為天,天行剛健,君子以此上法天行剛健之象,自強不息。乾以四德迭運,自元而亨、自亨而利、自利而貞、自貞而元,推遷不已,是天行之健也。君子法之,體仁以長仁,嘉會以合禮,利物以合義,貞固以幹事,是君子自強不息也。義詳《文言》。

字詞解釋:①行健:運行壯健。孔穎達:「行者,運動之稱;健者,強壯之名。」

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畫卦從下始,故下卦之第一爻曰初。奇畫為陽,偶畫為陰;陽為九,陰為六。畫成於三,三其三則為九,二其三則為六,所謂參天兩地也。龍,陽物,故以龍喻陽爻。卦之三畫,以象三才,因而重之,是有六爻。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二已出居地上,初則猶在地下。陽居初九,未出地也,其象潛龍勿用。勿有作用。此周公爻辭也。「象曰」以下,孔子《象傳》。此《小象傳》,後同。潛龍勿用,陽氣潛藏於地下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初、二皆地位,而二為得中。陽升九二,已非潛藏,而方出地上,未能飛騰,是謂見龍在田。二、五皆中,以聖人而在田野,上與九五大人同德相感,故利見之。見龍在田,以臣位而居中正,上合九五,自當德施普也。義詳《文言》。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三、四人位。九三居乾之上爻,下乾上爻。其視九二,為已過中失位,故君子於此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乾乾,戒懼之義。以下乾之終,際上乾之始,故有乾乾之象,所謂三多凶也。《系傳》。終日乾乾,則已朝夕匪懈,而夕惕更若危厲,陽居退位,不敢朝勤而夕怠也。幸在下卦之上,未至亢悔,可以戒懼保全,是以無咎。終日乾乾,反而求復於道也。義詳《文言》。

字詞解釋:①無咎:1.無災禍;無過失。孔穎達:「謂既能如此戒慎,則無罪咎。」2.謂過由自取,無所怨咎。《易·節》:「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孔穎達「哀嗟自己所致,無所怨咎,故曰無咎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龍本在淵,在淵而有躍動之意,是欲進也。蓋九四亦居乾之下爻,上乾下爻。與初九無異,是曰在淵,「在淵」即潛也。然在上卦之下,究與初九不同,地近九五,故有躍躍欲進之象,非純潛也。但限在五位之下,未能飛耳。或躍在淵,勢似可進,則或有進意,亦無咎也。義詳《文言》。

字詞解釋:①或:疑也。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闕疑:遇有疑惑,暫時空著,不作主觀推測。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五、六皆天位,而五為得中。陽升九五,天位中正,是謂飛龍在天。以剛健之德,居中正之位,下與九二同氣相合,二亦大人之在下者,故利見之。造,登進也。飛龍在天,大人而登天位也。二但有其德而無其位,九五以大德而登天位,大人之首出者也。義詳《文言》。

字詞解釋:①大人:任本作「天人」,似不合文義。②首出:傑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凡物之理,盈則必虧。上九過中失位,是謂亢龍;物忌盈滿,是以有悔。自初九以至上九,時位不同,故吉凶異象。位居五爻之上,群龍之首也。用此九者,窮則知變,見機而退,是見群龍無首也,故吉。亢龍有悔者,此盈滿不可久居也。用九者天德,天德不可為首也。

舊以《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為孔子《十翼》,漢《田何易》原以上、下二經與孔子《十翼》為十二篇。東萊費直始分《十翼》,《彖》《象》二傳附之二經每卦之後。其後,鄭玄復分彖象諸傳,附之彖象各節之下。故高貴卿公有「彖象連經」之問。魏高貴卿公問博士淳于後曰:「《彖》《象》不連經文,而注連之,何也?」後曰:「鄭康成合《彖》《象》於《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而《乾》卦《彖》《象》,列在六爻之末,猶仍其舊,條列參差,前後不一,此為移正,令其畫一也。

字詞解釋:①天德:天的德性。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

《周易懸象》卷一坤

第二卦 坤

坤上坤下,坤為地。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亦卦名。四德者,《乾》、《坤》所同有。天地合德而後生成之義周,故坤以地道,而亦曰元亨利貞。特乾剛坤柔,健順異性,其利貞也,與天行不同,利牝馬之貞耳。夫而乾為龍,乾卦六爻。又為馬,見《說卦傳》。其性皆健,此乾象也。坤順也,而亦曰馬,是必牝馬矣。乾以龍繇,坤以馬象。《干寶易》語。龍行於天,馬行於地,柔順調良,是坤德之利貞也。君子於此而有所往,先則迷惑,後得主利。蓋陽為君主,陰為臣妾,臣妾之行有後無先。先之必迷而失道,後之乃順而得主,終身之託在焉,是以利也。其得主之地,必有其方,方在東北,不在西南。以兌西少女、離南中女,坤之朋也,震東長男、坎北中男,非坤之朋也。崔景說。而陰以從,陽為正,則宜於得主而不宜得朋,宜於喪朋而不宜喪主。西南得朋,失其主矣;東北喪朋,得其主矣。陰得其主,則安貞吉。安,柔順也。安貞,牝馬之貞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坤之四德,亦以元始。地氣左升,春回凍解,萬物資生,寔於此起。此乃陽施陰受,順承天澤,以發育百族者也,是亦曰至。此坤之元。坤以博厚載物,德合無疆之遠,其體含弘,其發光大,滋養榮華,而品物咸亨。此坤之亨。牝馬應地之類,行於地者無疆,以柔順之性而為利貞。此坤之利貞。是坤之四德皆備,但以柔順為貞耳。良以陽倡陰隨,禮之常也。君子於此,而有所行,先則迷而失道,後則順而得常。西南得朋喪主,乃與類行;與同類共行。東北喪朋得主,乃終有慶。此其安貞之吉,應乎地之無疆矣。柔,順利。貞,即安貞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以陽動,故曰行;地以陰靜,故曰勢。乾,健也;坤,順也。天行健運,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順承,君子以厚德載物。所謂崇效天、卑法地也。人居天地之中,位列三才,崇效卑法以配天地,人道之當然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此地勢也。地之厚德載物,本以順承天行,君子之厚德載物,又復順承地勢,老子所謂「地法天、人法地」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後漢·魯恭傳》:「履霜堅冰,陰始凝也」,《三國·魏文紀》太史許芝引此。初六,履霜,陰始凝也。王輔嗣、乾康伯、朱氏本義,皆依魏志,今從之。坤為十月,漢人十二辟卦,坤屬十月。辟者,君也。方其初六,才見履霜,堅冰未結,而非久當至。蓋秋冬陰盛,則寒凝而為霜雪。坤卦六爻純陰,初六之履霜,一陰始凝也。然開其全盛之勢者,即在此爻。自此馴致其道,六爻皆備,必至堅冰也。則陰長陽消,正在此時,於其初凝已可惕然矣。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為陰爻,二為陰位。坤卦六爻純而二居下卦之中,則六二者,坤陰之正位也。夫乾以健動,而坤以剛動。《文言》:坤至柔,而動也剛。乾之動直,《系傳》:「夫乾其動也直」。坤承天德,其動亦直。既與乾天俱動,則不但直,而且能方。故乾以圜著,坤以方顯。《說卦》:乾為圓。《文言》:坤至靜而德方。抑不但方,而且能大,故乾以大始,坤以大終。《系傳》:乾知大始。《象傳》: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坤具資生之德,時當六二,生氣暢動,養育化成,漸升地表,直方、廣大之性於此悉發矣。習者,重也。坎以重曰習坎。乾於九二上登九五,必須重卦乃能得位。坤重則博,博則含弘;坤重則厚,厚則廣大。本以三爻而成六位,習而重之,方見全坤,然而坤德但在六二,不應六五,六二之動,已是直以方也。六二得位,則不俟重習,亦無不利,以其地道已光也。地道光者,厚德發越,化機光顯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坤德未發,則曰含弘;坤德既發,則曰光大。美在其中,《文言》語。而光發於外,是其章也。《象傳》:文在中也。文即章也。而時當六三,坤陰失位,坤為陰、為地,三為陽、為人。則以含其彩章為貞,未可外露光華也。然國家有事,君主成之,臣妾終之,是其分也。含章不露,或自安臣妾之職,從於王事,雖無成也,而亦能有終。以三居下卦之末,未失成物之位,而有終事之象也。其含章可貞者,暫為韜晦,歸以待時發也。其或從王事者,濔於時務,可謂智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括,包也。六四在上卦之下,地道未光,六四與初六相類,而地位稍高。括囊自晦,隱身自悔,如囊包括不泄。合於明哲保身之宜,則無咎譽。括囊無咎者,由其慎以全身,是以不致有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五為帝座,黃為王服。自隋文以後,天子衣黃,法土德也。衣黃居五,尊貴極矣。但六五陰爻,黃裳下衣,則亦坤中之君後耳。坤於六五之時,當以后妃正位中官職於內正,或以公侯分符大邦,爵列外藩,是乃元吉之象。黃裳元吉者,以其含章有美,文在中也。六三《文言》「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六五《文言》「美在其中」。美,即章也。章,即文也。

上六:戰龍於野,其血玄黃。用六:利永貞。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陰息午中,陽生子半。物極則反,一定之理。上六以窮陰之位,理當思變,窮而不變,勢極災生,必有傷之者矣。陰盛之極,乾陽來複,爰有龍戰於野之象。坤為地,地之九土,名曰九野。窮陰既衰,微陽未盛,均勢相爭,究於兩敗,故其血玄黃。玄黃,兩敗俱傷之色。《文言》: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用六之法,利於永貞。永貞者,含章為貞,永久不替也。以大終者,終保其大也。龍戰於野,以其陰道之窮也。用六永貞,乃能以大終也。數極則窮,窮則必變,變化之用,所以濟數之窮也。《系傳》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者,易之用也。乾之上九,亢龍有悔,陽數之窮;《文言》: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坤之上六,龍戰於野,陰數之窮。《象傳》:戰於野,其道窮也。故乾坤二卦,有用九、用六之法,君子精義,人神以致用也。此其獨於乾坤言之者,六十四卦皆八卦所變,而八卦之六子又乾坤所生,則凡九皆為乾爻,凡六皆為坤爻。故上九上六之窮,盡屬乾坤之事,其諸卦之有此象者,亦以此義推之也。

第三卦 坎上震下,水雷屯。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乾坤,天地也。《序卦》: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屯卦震為長男居卦之始,坎為中男居卦之終,以長子而先萬物,理之自然。方震動而遇坎險,開國承家,創造艱難,是之謂屯。其中亦有元亨利貞之象,但大險在前,所往不利,利於建侯,以濟艱虞耳。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屯卦坎水震雷相合,以乾之下爻,交於坤之初位,變而為震。震雷善動,而坎水在上,動不出險,是剛柔始交而難生也。乾剛,坤柔,屯難。世難方殷,而動乎險中,經綸不息,《象傳》:君子以經綸。異日之大難削平,歸由乎此,是有莫大亨貞之象焉。元,大也。震雷坎雨,雷雨之動,滿盈上下。《序傳》:屯者,盈也。此洪荒初闢,天造草昧之秋,《序卦傳》:屯者,物之始生也。生意未顯,故有草略冥昧之象。非一人所能定,宜分國建侯,共濟大難,而不得寧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雲雷為屯,坎在下為水、在上為雲,雲降則為雨、雨下則為水也。屯者,難也。天地相交,必作雲收雨,雨落雲收。是乾坤俱泰之時,方其雲密雷殷,陽郁陰迫,感通弗暢,霖雨未零,是亦天地屯難之秋。當此屯難初作,國步多艱,君子以之經綸世務,未能偃然自已也。

註:雷密雷殷:不合文義,應為「雲密雷殷」。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恆,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初九一陽下動,雷起龍升,勢莫捷也。而得坎成屯,動而轍阻,乃有磐桓不進之象。於此守分居貞,剖符建侯,皆其所利也。蓋初九雖處磐桓,而居貞莫渝,則其志行自正也。且以貴下賤,初九一陽在二陰下,陽貴陰賤。又當大得民心也。以志行之正,得民心之和,是有君德矣。則大啟土宇,樹立藩屏,此屯難初生之切務也。震為諸侯,見虞氏易。陽動陰下則為雷,震雷百里,諸侯之象也,見《白虎通》:諸侯地方百里。故利建侯。《彖傳》「動乎險中,大亨貞」,謂此爻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乾為馬,震得乾初亦為馬。六二以坤陰而履震陽,是有乘馬之象。而屯如邅如,屯邅,遲蹇也。乘馬班如,班如,馬不欲行也。《左傳》有「班馬之聲」,謂馬不欲行,而鳴嘶也。遲遲其行,馬不前也。六二之位,上應九五,陰陽正配,此非寇讐,坎為寇盜。寔婚媾也。躊躇不進,能無愆期?而馬遲於下、迨吉方進,陽止於上、九五至六三為艮。艮,止也。授綏無日,則女子守貞,盛年不字,自其分也。字,妊育也。本義誤作許嫁。《禮記》:女子笄而字,男子冠而字。男子何能許嫁,命之字耳?蓋自六二以至六四,數偶成坤,乾無下交之爻,三索皆空,是無字象。迨數歷三坤,上合九五,乃成孕字,而已至十年,坤為地,地之盡數為十。是未始非婚媾,但相遇之晚耳。六二之難,下乘震剛,而磐桓也。十年乃字,是與常理相反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三當震木之上、艮山之下,六三至九五為艮。是有山林之象。則即鹿從禽,震為麋鹿,是《虞氏易》。可以有獲。而位居震動之終、艮止之始,則即鹿而無虞人,其行不成。即欲強往,亦惟入於空林之中,無所獲也。君子見機,不如舍之,往當有吝。蓋欲即鹿而無虞人,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則必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四與初皆在兩卦之下,是同氣。四居初上,以柔履剛,亦象乘馬。震馬磐桓,班如如舊,而位連九五,易承恩澤,則欲求婚媾而往,自當吉無不利。蓋此之求而往者,明於時勢,必有成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坎為雲雨,膏澤之象。《詩》:陰雨膏之。而九五以一陽而臨二陰,卦成艮止,恩澤不降,是屯其膏也。膏之所以得名者,正以此爻。陰為小,臣妾也;陽為大,君主也。窮居守節,臣妾之常,而非君主之宜,故小貞則吉,大貞則凶。窮居守節曰貞。初九之貞利者,小也;九五之貞凶者,大也。所謂屯其膏者,君德莫逮,恩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上六下履坎陽九五,亦象乘馬。而九五以一陽而淪於二陰之中,則坎之所以乘險者,全緣上六一爻陽陷而陰升也。而屯之所以多難者,亦即在此。上六當陰盡之位,處險極之所,前途既窮,後路無歸,徘徊莫往,悲懼交生,故有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之象。《說卦》:坎為血。物窮則反,當此險難困窮之時,以至泣血漣如,此亦何可長也。

第四卦 艮上坎下,山水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者,蒙也,蒙昧。物之稚也。蒙卦,坎為中男居卦之始,艮為少男居卦之終,以少子而當童蒙,物之昏昧而稚弱者也。而蒙昧之中,亦有亨理,謂六五也。《爻辭》:六五,童蒙吉。吉即亨也。我九二也,所以亨者,匪我求童蒙,童蒙居六五而求我也。我於九二任教養童蒙之責,譬之於筮,先知來事,以覺昏迷,是占者之師表也。占者初筮,誠意未渝,則告;再三為瀆,瀆則不告。守正以養蒙是貞也,我之所利者此也。陽以居五得位,九二未得位,故宜守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卦,坎水在下,艮山在上,艮止坎險。山下有險,遇險而止,其象為蒙。蓋以高山而阻巨壑,草木蔭森,徑路未闢,是境最為蒙昧,非有知者導之,動則迷罔,何所適從?而卦辭蒙亨,是何以言?以蒙居六五,其位為中,此之亨者,行乎時中也。此成王、太甲幼年即位之象。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六五、九二,上下皆中,二以乾之中爻、本乎天者親上,五以坤之中爻、本乎地者親下,其志應也。初筮告,以九二剛中,有忠直之節,兼師保之誼,問意既誠,自當忠告也。此周公輔成王、伊尹輔太甲之象。再三瀆,瀆則不告,褻慢既形,言必不入,而諄諄莫停,非但蒙瀆我,我亦瀆蒙也。貞者,正也。養蒙者,去其褻瀆戲慢之意,以正道養之。蒙以養正,以養而正。是聖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以艮山而上坎水,是為山下出泉。涓涓始流,未成江河,方之人之初生,有蒙象焉,是之謂蒙。下有九二之剛,上有六五之柔,君子以剛之中而果決其行,以柔之正而養育其德,所謂「蒙以養正」者,即此義也。

初六:發矇,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陽為德,陰為刑。坎之一陽,陷於二陰,故坎以陽卦而為刑法,《九家易》:坎為律,為桎梏。其陰盛也。當初六之時,養蒙者,發其蒙蔽之端,功於此始。取象一陰,明罰飭法,以警愚蒙,故利用刑人。設用說桎梏以往,說、脫同。自上而下為來,自下而上為往。以往者,自此而及以上諸爻。則法度不整,昏蒙蔽塞,終無開發之期。事過吝生,甚非良策。其利用刑人者,所以正其法度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九二上應六五,以剛中之德,而合柔正之性,感召最神。其以五柔為孺子,則包含幼弱以為家長,固吉;其以五柔為婦人,則聘納淑哲以為家主,亦吉。是以中子而當克家之任者。子之克家,以其二五剛柔之交接也。

六三:勿用娶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順也。

六三,女也;上九,夫也。三與上皆在兩卦之末,同氣相感,而結婚媾,勢可得也。但婚姻之道,男求女為順,女求男為逆。上九位高多金,固金夫也。乾為金,兌亦為金。上九乾三艮陽,兌金之夫,而男止於上,艮止。無下交之情。陽在下則動,在上則止。震之動,陽在下也;艮之止,陽在上也。則女處於下,無上求之禮,是無用娶女也。用,以也,言無用以取女。勿,無通。若數歷三坤,而上見金夫,則有失身之嫌。女之所有者,躬耳。欲為終身之託,而先失其身,是不有其躬也,何所利乎?所謂勿用取女者,坤雖為順,而以女求男,逆行而上,則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四,上居震末,六四至九二為震。是動之終;下居艮初,是止之始。以一身而介動終止始之間,所往不利,是蒙之困窮者也。陰道虛,陽道寔,《素問》語。下隔六三而不及坎中,上梗六五而不及艮上,兩陽懸阻,孤立無輔,是以多吝。困蒙之吝,以其獨遠於寔也。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以柔弱而居正中,是童蒙之得位者。此成王、太甲之象。師保明良弼輔於下,其兆為吉。卦辭所謂「蒙,亨」者,全以此爻,惟吉,故亨。童蒙之吉,以位居坤終,下合九二,順巽其志,坤順。以任忠賢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坎為寇盜。既以剛中,而輔少主,則兼弱攻昧,侵擊昏蒙,攻擊諸侯之昏蒙者。猶利為寇。若夫上九陽居退位,剛而失中,設有蒙昧可擊,則不利為寇,利於禦寇。所以利用禦寇者,以二居三坤之下,上侵為順;上居三坤之上,下御亦順。上下皆順,主客兩利,故但可自守,而不可侵人也。二得中位,輔少主,即有征伐,亦非寇也。而克我者,則為邪賊,自上九視之,即為寇矣。

第五卦 坎上乾下,水天需。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合坎水乾天,坎以陽爻而居九五,中滿成寔,有誠心孚信之象;中爻三五成離,有光明之象;位乎天位,以居正中,有亨通之象。而前有險阻,時當需待,則以守貞為吉。坎外乾中,剛而不險,故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須待之義也。所以需者,坎為外卦,險在前也。凡險近則危,遠則安。以乾陽剛健之性,外臨大險,而遲重不迫,需也。則保無陷溺。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所以亨通而利涉也。需之有孚、光亨、貞吉者,陽居九五,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則攸往皆利,必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坎,水也。水生於雨,雨化於雲。坎之在天,未成水也,只是雲耳。以坎加乾,雲行於天,其卦為需。密雲將雨,行者暫停,自然之勢也。況水降川阻,則待時覓渡,更不容言,是需義也。君子以此,但可飲食晏樂而已,指九五言。無所事事也。《序卦》: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九五一卦之主,有酒食貞吉之辭,一卦之義,全在於此。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初九需行在郊,玄坎水尚遠,利用恆時,多驟,不須驚惶,可無咎患。須於郊者,大河在外,不犯難而行也。利用恆無咎者,趨翔如舊,未失常度也。

此段內容不易懂:玄-言?,多驟?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二漸出郊外,將及河湄,需於沙上矣。地當兌口之始,九二至六四為兌,兌為口舌。險阻伊邇,傳之來人,小有驚怖之言,終當吉慶。九二離中而位非坎爻,所謂需於沙者,大河流衍,《素問》:水曰流衍。前在九五之中,雖小有言,究當以吉終也。謂九五光亨貞吉,利涉大川也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九三流沙漸窮,已至水濱,需於泥中矣。臨濔戰惶,如致寇至。坎為盜為憂。坎為外卦,此當內卦之終,未及涉水,而因水成,睹微知著。所謂需於泥者,災在外也。而儼然自我致寇,恐懼在心,敬慎如此,終無敗事也。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坎以一陽陷於二陰,四與上,坎之二陰,皆有穴象。《坎》卦:初與三皆曰入於坎窞。坎窞,即穴也。坎為血,陷於坎穴,身傷故血見。六四、九二為兌,兌為毀折,坎為耳,耳主聽。所以需於血者,臨險莫慎,順以聽之,任其自然,故至沉陷而毀傷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陽居九五,即得中正之位,立德樹功,正在此日。而二陰外束,身罹困陷,未得動轉自由也。則飲食晏樂,守貞待時,自以吉終。所以酒食貞吉者,以身處九五,其位中正也。「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正謂此爻。

上六:出自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在位,未大失也。

上六、六四,坎之二穴。而六四在內,其象入穴;上六在外,其象出穴。時當上六,出自穴矣。九三上六,並居卦末,聲氣相感,不召自來。速,召也。而得乎天者親上,乾之三陽所同,九三既至,則援類同登,拔茅連茹,將有不速之客,三人並來,敬之終吉。上六失位,本以凶終,而三人自來,皆見禮敬,以三陽而拉一陰,故可吉終。所以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者,以其雖不在位,而傍有強援,未失大也。

第六卦 乾上坎下,天水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訟合乾坎,二五兩剛中正,是有孚象。中滿為實,故有位孚。訟為凶事,窒其兢心,窒,塞也。惕然自懼,悔過從善,則獲中吉。若怙惡不悛,願終其訟,則凶。群小相爭,不知天命,究至敗亡,何利之有?惟順天歸命,利見大人,三四兩爻是也。大人即九五。坎水在內,遇險而陷,故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訟卦,上則乾剛,下則坎險,二陽皆中,而升沉異位。九二以沵險之性肆其奸究,九五以剛健之德不加寬貸,兩雄並立,其勢必爭。究之九五以大德而登天位,此亦何可力角?故一旦窒惕故念,改過自新,則中道而吉。所以有孚,窒惕中吉者,以九二剛來而得中也。尚,貴也,以中正為貴。不利涉大川者,坎水在內,入於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雲升於天,則與天從;水落於地,則與天違。故乾上坎下,曰天水違行。天升水降,尊卑攸分,而不安其位,妄起訟端,是不度德量力之極者。君子以此作事謀始,不俟一朝之忿,遺將來無窮之悔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有小言,其辯明也。

以大人剛健之德,群小未服,訟事紛起。初六一陰微弱,中途悔生,不永所事,訟事。小有謫讓之言,而可保終吉。所以不永所事者,自知力屈,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而上臨離火,二四互離。其分辨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九二以剛爻而得中位,雖未至龍飛,而較之群小,則一時之雄,似乎敢肆凶狂,以終訟事者。而究不竟訟,懼罪奔逃,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所損多矣。然而訟止禍絕,幸無災眚。其克訟者,歸而逋,負竄之也,而得以免眚,既在乎此。設其違天終訟,以與九五為難,則自下訟上,無有不敗,其患至將如掇拾也。負債逃亡,曰逋。訟時假貸鄉黨,不一而足。坤為地,為邑,為眾。地之盡數為十,地之全數三十,十其三十,則為三百。坎以坤體而抱乾爻,九二逋竄,坤腹虛空,是邑人三百戶受累破家之象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六三上與九五,異位同功,得離陰而守巽順。三在互離之中,互巽之始。或以故人,曾舊食德,感追昔欵,守貞不二。大業未集,危厲在心,迨九五正位,乃得終吉。三有終象。但雖識去就,終以失位為嫌,或從王事,勉建功勛,則亦無成。夫既食舊德,則從上而吉。上九五也。蓋六三正居離巽之中,故能明乎成敗,不萌訟心,從上獲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四地近九五,親沐恩光,位居巽內,三五為巽。順承天命。巽順乾天。於是不克其訟,後即聽命,即,就也。變渝全非,渝,變也。安貞而吉。復即命,渝安貞者,改過非遲,亦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時臨九五,大人龍飛,君小屈服,其訟元吉。所謂訟元吉者,以大人而居中正也。《彖傳》「利見大人尚中正也」,指此爻言。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大人正位,群小革心,惟上九驕亢,違命後服。值國新政寬大赦其前非,或錫之鞶帶衣裳,《象傳》「以訟受服」,是有衣裳。優以殊禮,冀其感恩率德。而妄自尊,驕慢日積,錫命方來,王怒赫加,終朝之內,已三褫之矣。蓋其始原以爭訟受服,本非褒德之典,總未見裭奪,亦不足敬也。

第七卦 坤上坎下,地水師。

師,貞,丈人吉,無咎。

師以坤坎相合。坎,中男也。而九二至六四成震,則長子也。長子者,丈人也。長子帥師,以高年而總戎政,老成持重,家國俱安,是丈人吉,無咎也。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力而出於正,可以王天下。蓋九二剛中,而六五上應。坎而行險,而坤以順動,以此毒害天下,而民從之,緣其正也。民意樂從,則吉又何咎矣?帝王之師,以武止亂,有攻城戰野之事,故曰毒天下。而伐暴所以救民,故民從之。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師卦,坤地在上,坎水在下,是謂地中有水。最眾者,地下之水泉。地中有水,是之謂師。師者,眾也。道地含弘,容畜眾水。君子以此容民畜眾,是亦厚德載物之意也。《虞氏易》:坤為民。《說卦》:坤為眾。《盧氏易》:坤為師。《左傳杜注》:坎亦為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坎為法律。師出以律,則無敗事。以法治軍者,長子也。九二。初六位非,長子一陰微弱,未能執法御眾,軍政不臧,否,不也。臧,善也。是凶象也。師出當以法律,失律則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師以中軍為貴,九二陽剛而得中位,是天子推轂在師,而將中軍矣。上應六五,臣主同心,王恩優渥,三加錫命,《周禮》:「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曲禮》:「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車馬。」是閫外之事屬之將軍矣。在師中吉者,上承天寵,親幸之專也。王三錫命者,尊重虎臣,威懷萬邦也。九二以長子將中軍,《彖辭》所謂「丈人」,《彖傳》所謂「剛中」者,此爻也。

在師中吉者,上承天寵,信仕之尊也:「信仕之尊」文義不通,它本為「親幸之專」。

六三:師或輿屍,凶。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六三下履陽剛,是有輿象。輿音余。《說卦》:坤為大輿,坎為輿、多眚。而地非長子,居不當位。若令帥師,則或兵敗將亡,輿屍逃竄。夫師或輿屍,則喪兵辱國,大無功也。《說卦》:坎為隱伏。《虞氏易》:坤為鬼,為喪,為害,為死。三五互坤,六三以坎而居,互坤之始,故有輿屍迯竄之象。

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三宿為次。《左傳》。兵家尚右,以退為左。《老子》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尚禮處之。左次,退舍也。三十里為一舍。六四位非,長子德非元帥,上顜天光,六五。而下無重任,則回兵左次,以待中軍,亦無咎患。所以左次無咎者,推賢讓能,不敢輕進,度德量力,未失其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國有寇盜之警,譬田有禽獸之害,坤為地,是田野也。坎為豕,是禽獸也。利執正言以伐之,自無咎也。但六五以居德而居柔中,摧堅破敵,非其事也。則命將出師,自不容己。若長子帥師,則師出以律,保無咎矣。若弟子帥師,則或輿屍,能無咎乎?兵皆國之大事,守貞不變,必凶無疑。宜選良才,以副重任。長子帥師者,以其位當中正行也。中軍。弟子輿屍者,以其使任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以一陽而率群陰,而二五上下得中,剛柔相應,則九二者大將也,六五者大君也,其諸爻皆小人耳。上六陰爻而居窮位,不能見幾退臧,自負雄才,侈護戎政,冀得大用,以見經綸,是亦小人之無忌憚者耳。不知大君賢王六五。已有明命,詔命。開國承家,小人無用。命辭。蓋其信任長子,九二。不可奪矣。大君有命者,以正軍功也。論功命爵,正其冒濫。小人無用者,必亂邦家也。

第八卦 坎上坤下,水地比。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比有比附之義。君臣合德,其象為吉。人臣擇主,謀之蓍龜,是以用筮。筮而曰原,慎重其事,再占以決疑也。原,再也。《左傳》「原田」,漢方「原廟」,皆再義。原筮而得元位,謂九五。是人之所當比者,永守貞節,自無咎患。當此國家多故,不寧方來,設不見幾相附,而身為後夫,則凶矣。

彖曰:比,吉,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此卦坎上坤下,以一陽而統眾陰,比之吉者,以比輔也。群柔比輔,而下當重坤,中爻亦坤。順從無違也。原筮遇元,永貞無咎,以九五剛中,而居天位,是人臣之元首也。不寧方來,以坎險而兼憂勞,《說卦》。下二上五,剛柔相應,順中有險,臣主憂勞,未得自安也。後夫凶者,諸人皆前,一夫獨後,道窮取辱,不識時變也。謂上六。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坤地在下,坎水在上,是謂地上有水。地勢厚載,既附於水,而水性下流,又附於地,是之謂比。先王以此建萬國、而親諸侯,謂四海和同,無分崩離析之患也。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初六上與九五,原不相應,非所比也。但九五以陽剛而居中位,開誠布信,是有孚也,九五中滿誠實。則比之亦無可咎。夫坤為釜,缶者,金之類也。坎以陰腹而抱陽爻,本坤體再索而成者,今以其乾心之中滿而佈於坤腹之中虛,二五感應有孚,盈缶也。既推赤心於天下,則四海皆可比也,故終來必有他吉。比之初六,不以遠阻,必有他吉,得之意外也。他吉,意外之吉。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二居內卦之中,本與九五剛柔相應,則自內上比,是其分也。守貞莫移,安得不吉?比之自內者,分所應得,而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三陰居陽位,失地非中,而亦欲比,比之殊非其人。夫心欲比之,而身非其人,則人亦同德相親。而我非以非類見黜,是聖代之棄人矣。有才無命,不亦傷乎!

而我以非類見黜:它本為「而我非以非類」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六四居外卦之初,亦與初六同位,而地近九五,自外比之,守貞莫違,亦成吉兆。外比於賢,以為依歸,以其親附九五而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九五位尊德大,是天下所顯比之聖王也。王於斯時,緩懷萬國,親附諸侯,用田獵三驅之禮,失其前禽,赦而不誅。至於都邑之人,坤為國,為邑。托承宇下,則食和飲德,不誡而孚,此大吉之徵。顯比之吉,位居九五,而正中也。舍逆而取順,是以失前禽也。前來為逆,背去為順。右軍禮驅禽,背我而去,則射之,三則已發,是為三驅。降則赦之,舍其前者不射,是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體民心之皆中也。《書》:民心罔中,惟爾之中。

上六:比之無首,凶。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上六位同六三,而勢高地窮,不知通變,亦欲比之,而無首也,大凶之兆。蓋初爻曰足,上爻曰首;初爻曰始,上爻曰終。乾為首,坤陰之所推戴也。乾無首,則吉,天德不可為首也;坤無首則凶,地德順承乎天也,順承則有終。今效乾之無首,而失坤之大終,烏乎可也?比之無首者,是將無所終也。是亦數極道窮,莫知進退,殞首喪元,不得令終之象也。《彖傳》所謂「後夫凶,其道窮也」,正指此爻。以聖王正位,萬國來賓,諸人見事皆前,一夫失幾獨後,與原筮而得元者,適相反矣,是乃輿朝之獨夫耳,何得不凶?

第九卦 巽上乾下,風天小畜。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畜,止也。天德小止,非久則行,是以為亨。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素問》語。密雲不雨,是地氣已升,而天氣未下也。上卦為巽,其位在東;中爻為兌,其位在西。天德之止,自我西郊而訖,漸及東方,則天氣動矣,不久止也。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小畜上巽下乾,一柔得位,六四。而上下應之,風動天隨,曰小畜。小畜者,天氣停畜,欲行而未行也。乾健而巽順,剛中而志行,九五。以其志行,故曰小畜。畜止不久,乃所以亨。密雲不雨者,但有地氣之上往也。尚、上通。自我西郊者,陽氣未行於東方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巽風在上,乾天在下,是為風行天上。天氣遇金水而收藏,交木火而生長,收藏則止,生長則行。今風行天上,陽回凍解,此天德將行之始,其止非久,是曰小畜。君子以此,懿其文德,懿,美也。將順天象,以布經綸。蓋中爻為離,文明之象也。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天動於上,其德曰行;地靜於下,其象為止。今以天行之健而曰小畜,何居?乾在下也。夫乾陽何以在下?蓋物極則反,一定之理。純陽之下,一陰初姤,漸而成坤;重陰之後,一陽來複,漸而成乾。循環之數如此。陽自初復,故乾反在下。方其初九,復自故道,尚何其咎?是為吉象。復自道者,漸反乾元之舊,其義自吉也。

九二:牽復,吉。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初九既復,則拔茅連茹,同類皆從矣。九二牽於初九,復其舊居,亦為吉征。牽復而在中位,是其本所應得,而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九三以中位而得乾爻,過時失中,是君子之所日夕乾惕者也。三本艮陽,上臨兌陰,二四互兌。少男而取少女,夫妻好合,未為患也。但乾為良馬,亦為大車,《虞氏易》。三以艮止之位,而當兌缺之中,則良馬不行,大車脫輻,說、脫同。何以取女?蓋三在下乾之終,四居上巽之始,位不交應,而意不相得,縱強委禽焉,亦必反目無情,巽為多白眼。豈能偕老?夫妻反目者,不能正其室家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剛中,開布腹心,四以柔中而上感之,是有孚也。坎為血、為憂,以離之中虛,反坎之中滿,則血去而惕出,可無咎過。有孚惕出者,以九五在上,與之合志也。蓋六四下居兌終,上當巽始,巽順而兌說也。上下合志,順說無忤,故出坎陷之憂惕而無咎。患九五之志,下與四合,《彖傳》所以謂之「志行」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九五剛中,惟赤心於天下,是有孚也。有孚攣如,攣如,悱惻纏綿之義。推暨無窮,則普乾德而公巽富,巽為利市三倍。下逮臣鄰。鄰即臣也。《書》曰臣從鄰,理之自然。不曰臣而曰鄰者,六四親炙龍光,最承恩寵,是臣之與君相鄰者也。則有孚攣如,則仁而愛人,不獨富也,故富以其鄰也。故及其鄰,天德之暫止,至此而志漸行矣。《彖傳》所謂「剛中而志行」者,正是此爻,此其所以為小畜也。

註:下遠臣鄰:不合文義,應為「下逮臣鄰」。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九五之時,天志漸行。既臨上九,前之不雨者,今且既雨;前之上往者,今亦既處。雨落雲收,是以地氣之蒸騰者,退處而不升也。巽之陰爻,全在下卦之上,是為上往。今在上卦之下,是為既處。坤本厚德載物,既安於退處之常,自尚其德載之素。巽以坤之初爻上載二陽,是長女而盡坤道之順承者。坤為妻道,今以長女而備婦德,此亦德載之厚者矣。則婦之反目,至此當革,守貞不改,必將危厲。但九五上位,陽極陰生,盛之終者,衰之始也。若月之幾望,則陰氣又盈。君子征凶,不如靜也。既雨既處者,地德厚積,而載物也。君子征凶者,有所疑於陰之將盛也。

註:退霧而不升也:退霧,文義不通。它本為「退處」。此段不易懂。

元者,適相反矣,是乃輿朝之獨夫耳,何得不凶?

第十卦 乾上兌下,天澤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卦,乾兌相合。兌金,白虎也。兌之三爻,處於下卦之末,虎之尾也;乾居兌上,履虎尾也。兌為口,以坤陰而說乾陽,故雖履其尾,而口不咥人。九四。九五帝位,光明,是以亨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以乾陽而踐坤陰,柔履於剛也。柔為剛所履。三五同功,三五互巽,剛柔相應。兌說而應乎乾剛,九五,而情莫逆,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也。九四。所以亨者,九五陽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疚,病也。以中爻為離,文治光明之象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乾天在上,兌澤在下,是為上天下澤。陽氣茂長,萬物榮華,於四時曰夏,於四德曰禮,上天下澤之候,莫過於此。禮者,履也,是以曰履,《序卦》「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是也。禮別名分,節性情,君子以此辨上下而定民志,所謂齊之以禮也。

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履以上下重乾,三易坤爻而成履卦,履之為義,皆在六三以上諸爻,猶仍其舊。初九,乾之舊爻,是履之素位也。率其素履以往,上行曰往。自安故步,危懼無形。九四以下履虎尾,故令愬愬,可無咎。過來素履之往上無欣慕,下無憂怨,獨行故願,不羨乎外也。在初爻,未有六三之上諸義,是以獨行故願不替初心,所謂其初難知也。

註:四四以下履虎尾:「四四」文義不通,應為「九四」。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九二漸離初位,已屆中途,平田無水,故遠潛龍。二為在田,初為潛龍。廣野非山,亦鮮猛虎,兌三為虎。《史》:廣野氣成宮闕。兌為澤。廣野,澤也。是履道之坦坦而易直者。但身在草澤,徒行獨步,是幽人也。而陽剛得位,動履平坦,守貞莫變,是亦吉征。幽人之貞吉者,納於大澤之中不自迷亂也。兌為澤,二在中。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 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六三合二四成離,離為目,能視也;而上虧一陽,僅得離中,則目象不全而已眇矣。合四五成巽,巽為股,能履也;而前缺二剛,僅得巽始,則股象不完而已跛矣。本以乾陽之體,三易坤陰而成毀折,故其象如此。兌陰在末,下卦之末。其象虎尾。乾為君,三以互巽之柔,上承乾君,巽懦恇怯,如履虎尾,勢將咥人,此凶象也。兌為口,有咥象。宜赳赳武人,為於大君,振其巽懦,則善矣。巽之初六「利武人之貞」亦此義。眇能視者,希微之光,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者,淹蹇之步,不足以有行也。咥人之凶,地非中正,位不當也。武人為於大君,臨事果決,其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四以乾陽乘兌陰,如履虎尾,愬愬驚恐,終為吉兆。愬愬而終吉者,地邇王居,時親天顏,微心易遠,其志終行也。《彖辭》所謂「履虎尾,不咥人」者,此爻也。

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雜卦傳》:履不處也。自初以往,上行曰往。逐步挪移,地隨行遷,是之謂履。時當九五,進升帝位,所履諸境,莫此為尊,則夬其故履,《雜卦傳》:夬,決也。決,斷絕也,長別謂之永決。夬其履,改其故履也。《莊子》「納履而踵決」,踵離履外也,義與此同。國步維新矣。離照光明。《彖傳》所謂「履帝位而不咎,光明也」正是此爻。夫夬履則當改步,若仍其素履,守貞不改,必有危厲。夬履而貞厲者,以其位正當,未可拘其故步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九居兩卦之巔,俯視諸爻所履,考其災祥,其迎幾旋轉,是謂元吉。夫上九窮位,往往致災,何以雲吉?元吉而在上九,緣其見機之速,此為大有慶也。蓋九處高亢,而三位上缺,盈虧並列,三上同位。消長適均,故上九不以盛滿成災,而有其旋,元吉之慶。上九而有此明哲,所謂其上易知也。

《周易懸象》卷二

第十一卦坤上乾下,地天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

陰為小,陽為大,自下上行為往,自上下行為來。泰卦坤陰上而乾陽下,是小往而大來也。來者在內,往者在外,陽內陰外,是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泰卦,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降地升,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降下升,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乾陽而外坤陰,內乾健而外坤順,內君子而外小人,是君子道長而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乾天在下,坤地在上,是天地交也。氣化交通,是之謂泰。《序卦》:泰者,通也。天地交泰,此物阜民康之會,後以此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裁成其太過,輔相其不及。以左右民。蓋人民居天地之中、位列三才,而後者,天地之子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當乾坤交泰、民物資生之時,後以天地之子躬應寶位,輔相裁成,懋昭大德,宏濟群生,此所以參天地、副三才也。

初九:撥茅連茹,以其彚,征吉。象曰:撥茅貞吉,志在外也。

茹,根也;彚,類也;征,進也。拔茅必連其根,則其類皆出。類,叢茅相附而生者也。初九,乾之下爻,下爻先來,則二三繼進,是拔茅連根,以其類同征也,此為吉兆。拔茅征吉者,志在於外,上與六四相應也。此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九二:包荒,用憑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居坤地之下,包於大荒之內,地曰荒,八方稱八荒。志在上交六五。而前阻大澤,是用憑河而渡。中爻二四為兌,兌澤即河也。不以遐遠自遺,迨至朋類皆亡,初三並失,初三二陽,九二之朋。九二上交六五,則朋亡矣。乃得尚於六五之中行。包於天荒,而得尚於中行者,以六五坤德,含宏光大,本有下交之志,《彖傳》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者也。

初三二陽,九二三朋:文義不通,應為「九二之朋」。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九三處乾陽之末,前接坤陰,陽退則陰進矣。陰陽之理,消長循環,無有平而不陂,往而不復者。於此盈虛交代之際,艱貞不渝,自無咎患。坎離中爻,天地之心也,故皆言孚。二五居乹坤之中,有陰陽感應,上下信孚之意。三位失中,其於上六不相孚也,而亦舒布誠心,勿恤其孚,恤,愛也。勿愛惜其孚信,即艱貞也。自可於食有福。於,安也。《莊子》:其臥徐徐,其覺于于。所謂無往不復者,爻在乾坤之界,天地相際也。際,交接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六四坤之初爻,先居下位,二爻翩翩,相隨於後,此皆六四之鄰也。而爻成六斷,三位全空,是鄰悉不富。然連類同來,則不戒而孚。陽道寔,陰道虛,翩翩而不富者,三爻中虛,皆失其寔也。不戒以孚者,中心藏之,願交於下也。四於初應,此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初九之拔茅連茹,將與三陽並來;六四之翩翩其鄰,將與三陰偕至,其合志同心如此。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六五以中女而居尊位,是王姬也。王姬下降諸侯,諸侯尚之,有帝乙歸妹之象,帝乙,紂父。於此獲其福祉,此為元吉。九二之「得尚於中行」謂此爻也。以祉元吉者,中心好之,以行其願也,《彖傳》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於隍,其命亂也。

隍,池也。鑿黃土以築城,城崩則土復於隍矣。上六陰盡數窮,泰將成否,上接三陽則成否卦,是城復才隍矣。上六陰窮,坤土崩穨,故有此象。此平之已陂、往之已復者,禍亂將作,勿用師眾,坤為眾。但可自邑告命,坤為邑。慎守而已。若守貞不回,必欲力爭,是吝道也。城復於隍者,內小人外君子,邪正顛倒,其命亂也。九三之無往不復者,乾終而坤復也;上六之城復於隍者,坤終而乾復也。乾終坤復,則為泰;坤終乾復,則為否。

第十二卦 乾上坤下,天地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卦,小人在內,君子在外,是匪人得志之秋。否之匪人,既得大權,自不利君子之貞。哲人見幾,是其時矣。蓋乾上坤下,大往小來,氣數如者,莫可如何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之貞,大往而小來,則是乾升而坤降,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升下降,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坤陰而外乾陽,內坤柔而外乾剛,內小人而外君子,是小人道長,而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乾天在上,坤地在下,是天地不交也。氣化阻隔,是謂之否。君子如此,以險德避難,出慎乃儉德,謂以損約為德,不可榮以爵祿。天地閉,賢人隱,括囊自晦,遠禍全身之法也。

初六:撥茅連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撥茅貞吉,志在君也。

初六一陰先見,二陰隨之,亦拔茅連茹,以其匯貞之象,但守貞,則可吉亨。以天下將亂,群小躍起,初六一陰先來,援引同黨,連翩繼進,眾惡盈朝,大難遂成。究之奸臣誤國,國破家亡,何吉之有?而開其禍亂之源者,初六也。使於此時,守正不固,薦拔賢良,群小莫進,家國皆安,豈不吉亨?拔茅而貞吉者,以其志在君也。三陰類進,皆小人也,正與貞吉相反。曰貞吉者,戒之之辭。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坤道順承天德,而地勢含宏,又有並包之量。九五天位,是所承也。但群陰並進,盜竊威靈,而六二居中,城府深險,朋黨比周,欺君罔上,有囊括朝廷之志。上下不交,則其所謂包承者如是。於時小人得志而亨,大人遇困而否,然其後終亨。大人之否而得亨者,養晦全身,而幽貞自守,不肯稍亂其群也。六二承權,大人正當否運,未遽亨也;迨九五休否,則雖否而亨。

註:城府濔險:文義不通,應為「城府深險」。印刷本有多處將「深」誤印為「沵」。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高而失位,私附群小,偷安竊祿,不能匡救國家,包羞忍恥,嘿嘿無言,此亦小人之類也。初六之「以其彚」者,此也。其所以包羞者,以其過時失中,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四地居初陽,未能得位,而吉凶禍福,付之有命。群枉在內,守正不阿,天祚有德,卒無咎患。一旦醜類分離,疇,類也,即匯也。三陰在下,是其類已離。終得福祉。有命無咎者,是其夙志終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以危亂之朝,而安居天位,是否中之休祥者。當此忠良屠戮,朝野寒心,其亡以吉終者,惟此九五大人耳。然權在私門,祿去公家,捷擁虛位,僅免篡奪,則其亡其亡,朝暮難知。若以怒馬奔車,繫於苞葉之叢,苞葉,葉之方芽,細弱易傷。危矣危矣。休否之吉者,以其位之正當也。六二所謂「大人否亨」者,至此方見。否則猶是也,而已休矣,其雲亨者,今日之休是也。捷擁虛位:「捷擁」文義不通。徒?。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否極泰回,是為傾否,前接三陰,則成泰卦。其兆先否而後喜。蓋否終則傾,消長之理,此亦何可長久也。六二否也,而有亨兆;九五否也,而有休徵,其義全在此爻。否運既終,泰交徐轉,則亨通休美皆集於此也。泰以否始,否以泰終,否復泰始,否傾氣數循環,造化無心,此天命之常,賢智莫違也。而知天知命,非聖哲不能矣。

第十三卦 乾上離下,天火同人。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卦合乾離。離陰,坤之中爻,是田野也。六二在田,乾之九二,曰見龍在田,亦以其爻為離位也。蓋乾之下卦一二三爻,以二陽而抱一陰,故中爻為離位;上卦四五六爻,以二陰而抱一陽,故中爻為坎位。降九五之尊,而下同之,是同人於野也。以離火而反坎水,故利涉大川。二五剛柔相應,分得正位,貞者正也,故 利於君子之貞。

彖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六二之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九五。兩志相同,是曰同人。同人之卦辭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以乾陽之下行也。九五。文明以健,離火文明,乾天剛健。中正而應,二五分中,上下相應。君子之正也,故利於君子之貞。天下之志,本皆同也,惟君子持正,不懷私心,惟能通天下之志,所謂善與人同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乾天心實,離火中虛,虛實相投,彼此無間,此人情所同,故天與火遇,謂之同人。天水而曰違行,水流下也;天火而曰同人,火炎上也。行違則訟,人同則笑,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雜卦傳》:同人,親也;訟,不親也。是水火之相反者。君子以此類族品之差,辨物性之宜,於其萬有不同者,因物付物而盡同之。君子和而不同,正所以成其同也。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在六二下爻,自此而出,上接中位,是同人之門也。於此即有同人之志,是謂同人於門,其兆無咎。適方出門,而即遇同人,雖未必能同,不應六二。而志懷中正,又誰咎也?賢於三四遠矣。

六二:同人於宗,吝。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六二下乘初九,上承九三,皆其宗黨也。一柔屈於兩剛之中,情知非耦,未能自拔,追隨田舍之下,是同人於宗也,其兆為吝。六二本應九五,而限於時勢,同人於宗,素志莫遂,是吝道也。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二五,同心也。而方其未同,則有不同之人違天而起以阻其同。九三失位,上下無交,不應二五,媢妬在心,欲九五為難。離為甲兵,巽為林木,又為高、為伏,《雜卦》:兌見而巽伏也。為進退,為不果。二四成巽,三居離剛,故伏戎於林莽之中,升其高陵,三在下卦位高。以覘敵勢,自知力屈,三歲不興。位三故曰三歲,敵剛故伏不敢興。伏戎於莽者,九五敵剛,故伏兵以待也。三歲不興者,巽懦柔順,故安行不前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四未能得位,求同不獲,與六二不應。亦懷九三之忿。地在上卦之初,勢亦乘其垣墉,九五之墉。而敵強力弱,弗克相攻,悔過歸心,其兆為吉。意欲相攻而僅乘其墉,不得其中。知其義弗克也。其所以吉,則困而反乎天則也。九四乾初,《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剋也。

時臨九五,乾心下行,離明上交,人始同矣。而眾凶阻撓其同,非易其象,先號啕而後笑,幸以大師克之,乃獲相遇。同人之先,違阻者眾,以其剛中而性直,《九家易》:乾為直。《系傳》:其動也直。群小不容也。大師相遇,言其剛健之力,譬之大兵,適相剋之,而後相遇也。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象曰:同人於郊,志未得也。

上九失地非中,遠在效外。其於六二地遠情疏,而亦欲同人,是同人於郊也。心在親附,不生違異,亦可以無悔保終。但其同人於郊,郊外閑曠,無人可同心邇身,遠志未得也。物以少者為貴,一柔得位,而上下五陽皆欲得之,人心悉同,是曰同人。而得之有命,終歸九五,則雖曰同人,而人實不同,不同而必欲同之,究無益也。初上之希冀非望,猶可之也;三四之橫生戈矛,不知量矣。

第十四卦 離上乾下,火天大有。

大有,元亨。

大有合離乾,一陰得位,眾陽朝宗,陽大陰小,諸大分為所有,故曰大有。言其所有者,大也。《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是也。萬物莫盛於春夏,生長司令,百族繁昌,是曰元亨,春元夏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大有柔得尊位,居於諸大之中,六五。而上下眾剛,環而應之,是曰大有。其德乾天剛健,而離火文明,應乎天德,六五應九二。而乘時以行,火旺於夏,乘夏時以行長令。是以元亨。但曰元亨,不言利貞者,時當春夏,未及秋冬也。《左傳》以豐年為大有,亦即此義。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離火在上,乾天在下,是火在天上也。火旺於夏,水旺於冬。冬水封藏,陽蟄地下,則百族零落;夏火茂長,陽升天上,則萬物繁華。故火在天上,謂之大有。此天命休暢、民物嘉樂之秋,君子以遏惡揚善,遏,止也。順天之休命,火德方隆,金令未交,但宜賞善,未可罰惡也。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六五得位,而上下應之,應則有交,交則有害,九三「公用享於天子,小人害也」,言九四害之也。所謂士入朝則見嫉,女入宮則見妬,處必爭之地也。初九陽居潛位,地隔勢懸,於分應之中,而獨不應。初不應五,是無交也,則亦無害矣。此非招尤取怨之所,可以無咎。然勢孤援寡,運否時乖,動轍生悔,未可忽也,宜艱貞自守,則無咎矣。此善處無交者,是故「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坤以厚德載物,小畜上九《象傳》「德積載也」,故坤為大輿。然地在太虛之中,大氣舉之,則固坤為大輿,而乾亦大車也。《虞氏易》:乾為大車。六五既得尊位,九二剛中健運,大車載之,以乾馬而先離牛,《九家易》:離為牝牛。凡有所往,悉無咎患,其行健也。大車以載者,剛健積中,而不敗也。九二剛中。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亨,享通。乾為君,九三位居下乾之上,雖未及九五,而亦諸侯之尊者,是以三公之象也。三五異位同功,天子當陽,諸侯來賓,必有交也,乃公用聘享於天子。而小人在側,九四。九四不克上達。公用亨於天子,而弗克者,小人之害也。所謂有交則有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明辨晰也。

九四地連九五,憑藉恩寵,欲飾奸舞智,壅蔽王明,而離光洞照,知非其彭,彭,徒類也。《詩》「行人彭彭」,言行人徒類之眾。其兆無咎。所謂匪其彭者,五居離中,明辨分皙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六五柔中,九二剛中,厥心孚信,交如威如,其兆為吉。所謂厥孚交如者,兩心相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以二五有交,恐姦邪妬害,臨時率易而無備預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上九降為初九,則成夬,夬,缺也。初九升為上九則成大有,大有,盈也。大有之盈而無缺,全在上九一爻,而六五虛中,又不以盈滿致災,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蓋柔相交,二五。此亦孚信之心,履信。上下相應,而獨無妬害之意,思順。是合乎天德之公者。故大有之上吉,自天佑之也。義詳《文言》。

第十五卦 坤上艮下,地山謙。

謙,亨,君子有終。

謙卦坤艮相合,山在地中,以高處下,自居謙卑,是亨道也。艮者,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乾之三爻交坤之終位,止而不動,有成終之象,君子法之,故能有終。九三,卦之主爻,是以九三爻辭與彖相同。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謙,亨,天道下濟而愈光明,地道至卑而能上行。以天之下,是天道虧盈而益謙;以地之卑,是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與天地同心,人物與鬼神同情,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神好謙。謙之為道,不自尊也,寔尊而彌光;甚自卑也,寔卑而莫踰。身踰後而愈先,言愈下而愈上,老子。此君子之所以有終也。寔:同「實」。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坤在地上,艮山在下,是地中有山也。以山之高,處地之下,是謂之謙。君子以此裒多而益寡,裒,掊同,剝損也。稱物而平施,避盈而居損,接物保身之法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謙者,下也。三在下卦,以崇山而居地下,謙也。初六又在下卦之下,舍高峰而居山下,又謙也。謙而又謙,是為謙謙君子。二四為坎,是大川也。而下卦終於三爻,至山而止,不及川也。用涉大川,必吉。所謂謙謙君子者,卑以自養也。牧,養也。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六二處中得位,而自鳴其謙,以陰柔屈於陽剛之下,勢當守貞而吉。鳴謙而貞吉者,中心藏之,自有所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坎為勞卦,九三位在坎中,象主勤勞。義見《說卦》。勞而且謙,是為勞謙。勞謙者,不施勞也。勞必有所始,居震之首,三五互震。有謀始之勤勞必有所終,當艮之末有成終之慶。《說卦》:艮者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故曰勞謙君子,必有終吉。勞謙君子,功在蒼生,萬民服也。此爻為一卦之主,故義發彖辭。

六四:無不利,撝謙。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六四處六五、九三之中,俯仰吉安,無有不利。又能?擴謙光,撝、揮同,擴大也。以接上下,事無不利。而又謙者,親履乾陽,不違天則也。《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位居坤腹,三爻中虛,鄰悉不富,是不富以其鄰也。泰之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象傳「翩翩不富,皆失實也」。坤為眾,坎為盜,以坤加坎,地水成師,而爻當震動之終,終有興師動眾之象。王師怒動,以順討逆,坤順。利用侵伐,無有不利。利用侵伐者,征鄰國之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六地高望重,降志鳴謙,下與三應,亦有地水師象。三居坎中為寇,居震初為動,上六應之,亦有行師伐叛之象。其邑國之中,有逆亂者,利用行師征之,師以順動,自無敗舉。所以鳴謙者,上六失位,志未得也。可用行師者,不宜侵伐鄰邦,但可自征其邑國也。食邑封國。

第十六卦 震上坤下,雷地豫。

豫,利建侯行師。

豫卦,震坤相合。震雷百里,諸侯之象。諸侯之地方里。地水為師,三五為坎。得震而動,行師伐國之象,故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豫卦剛在四爻,上下諸柔皆應。三五成坎,坎中為志,剛有群應,坎志自行。有應則志遂也。震動則坤順,順以動曰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不能違也,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故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震雷在上,坤地在下,是雷出地也。地雷為復,雷收於地下也;雷地為豫,雷升於地上也。雷升地上,奮迅而起,陽郁暢泄,是謂之豫。先王以此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殷,殷動敬謹意。以配祖考,蓋樂樂也。功成樂作,薦上帝而配祖考,此豫樂之極事也。

初六:鳴豫,凶。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雷以出地為豫,以一陽而越三陰,雷出地也。雷之出地在九四,初六坤之下爻,一陰始凝,上恃九四之應,而遠欲鳴豫,亦太早計矣。雷不發聲,而何以鳴?雷未出地,而何以豫?其兆為凶。有鳴豫之志,而無鳴豫之勢,志與時乖,是謂之窮。初六之鳴豫,以志窮而成凶也。

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艮為山,亦為石,六二居艮之下爻,介石成阻,既無拔山之力,何能開道而行?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守正達權,此為吉兆。不終日而吉貞者,以位之中正,居坤腹而行順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張目上視曰盱。豫在九四,六三位居坤末,時未豫也,而動欲求豫,舉目睇觀。豫在上爻,悔其妄念,徒生而已遲矣。因其晦遲,是以有悔。盱豫而有悔者,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陽出地上為豫。九四一陽震動,上越三坤,是豫之所由以成,全在此爻,言其由此而為豫也。自此陽氣暢動,漸至亨嘉,大有所得,勿庸多疑。一陽既升,則三陽繼進,同類之朋,何有不來?群賢在下,束髮簪冠,以待薦揚,勢所必然。由豫而大有得者,氣運亨通,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亡也。

坎為心疾,六五下履陽爻,當坎心之中,居震動之始,心下震動,得坎成憂,是貞疾也。守貞致疾。疾則不豫,《書》「王有疾,勿豫」是也。然疾雖未瘳,而恆久不死。六五之貞疾,下乘剛爻,而逼上也。恆不死者,中位微,雖微而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上六處震動之終,豫之成也。終則止,物理之常,而沉溺晏樂,迷而不悟,是謂冥豫。冥豫,則樂極悲生,豫成而有變矣。渝,變也。然渝雖有變,而終可無咎。以坎為加憂,上卦終於四爻,至震剛而止,未成坎也。冥豫而在上六,必將有渝,此亦何可長也。

第十七卦 兌上震下,澤雷隨。

隨,元亨利貞,無咎。

隨卦,以兌合震。震為木,兌為金,木升而火化,金降而水生,四時俱該,則四德分全,有元亨利貞之象,而無咎患。春木為元,夏火為亨,秋金為利,冬水為貞。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之,隨之時義大矣哉!

隨與蠱反,三剛俱來而下乎三柔,巽變而為兌,艮變而為震。艮反為震,二柔升、一剛下;巽反為兌,一柔升、二剛下。震動而兌說,曰隨。人之情,人動於前而眾說之,則相隨矣。以震木而生夏火,兌金而生冬水,是有莫大亨貞之象,而無咎患。如此天下隨之,此文王三分有二之兆也,隨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兌澤在上,震雷在下,是澤中有雷也。雷藏澤下,陽隨陰蟄,是謂之隨。於一歲之中,乃八日之卦;於一日之終,是向晦之時。君子於此,以嚮晦而入晏息,亦法隨中之時義也。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官,職司也。震為長子,開國承家,皆有職司之務,是其官也。初九以坤之始位,一索乾陽而成長子,代坤母承家,是其職官有變前此矣。陽動於下,上當艮止,二四互艮。潛龍未升,何以成雷?惟宜守貞則吉。但隨有逐位前隨之義,《雜卦傳》「隨無故也」,艮為門闕,同類二陽遠在門外,宜出門求交,上得二陽相助,則有功。官有渝者,從正則吉也。出門交有功者,本是其類,而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卦以說隨為義,則前途所遭,震為大塗。皆宜隨也。六二前有六三,是小子也;後有初九,是丈夫也。陽大陰小。則係小子而失丈夫(係,繫戀也)。係戀不舍,是以隨之。係小子者,前隨不得,後顧莫能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六三上有九四,是丈夫也;下有六二,是小子也。則系丈夫而失小子。隨而有求必得,以三五成巽,巽利多而性順。巽為利市三倍。三居巽初,必得九四之利。但利在居貞,以動終將止,震末為動終,艮中為將止。事宜該守也。系丈夫者,上隨不得下顧,志舍其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四居巽離之中,隨必有獲,而爻當艮末,可以止矣。但位居兌初,前應說隨,兌,說。則澤宜下逮,守貞不變,事反成凶,失隨之時義也。幸二四同功,有孚信在道塗之中,震為大塗,道途之人,皆位之也。此心以明,何咎之有?隨而有獲者,其義守貞則凶也。有孚在道者,明二四之同功也。

九五:孚於嘉,吉。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

九五居中,下應六二,上下孚信,此正二五嘉會之所,孚於此處,是為吉征。孚於嘉吉,以其位居正中,二五相應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亨、亯通。上六前途已盡,別無所往。下應六三,三居巽末,巽為繩直,既拘而系之,乃又從而維之。囚執束縛,其隨義窮矣,此文王羑里之時也。然德至人歸,天下說隨,大難終脫,周命維新,王用亨於西山,兌位西,中爻艮,西山之象。薦牲璧而告成功,則隨之時義,不其大哉。方其拘系之時,則以上位之窮也。

第十八卦 艮上巽下,山風蠱。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蠱卦以艮合巽。艮居東北、時當立春,巽居東南、時當立夏,是有元亨之象。春元夏亨。巽為木,刳木為舟,遇風而颺,利涉大川之象。蠱為事,《序卦》:蠱者,事也。先甲三日,先事之謀也;後甲三日,後事之慮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蠱與隨反,三剛俱上,而三柔俱下。兌變而為巽,震變而為艮,隨反為蠱。巽順而艮止,曰蠱。事蠱壞則不治,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事成於勤始,而敗於懈終。天以六六為節,日六競而周甲,競,周也。十日一周,六周是六十日。甲六復而終歲,復,重也。六十甲周,六重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六六」至「三百六十日」四句,《素問》語。歲之數,六甲盡之。甲為日元,十干之首。國家政教,初頒以甲為首善之期,故為之令甲。令以甲日為首。而先甲三日,以謀其始,自辛而已動;鄭玄謂:前三用辛,取更新之義。後甲三日,以要其終,至丁而不懈。鄭玄謂後三用丁,取丁寧之義。蓋終則有始,此天行也。甲者,天行每周之始。法天行以治事,勤其始而不懈其終,則往有事者,必成無敗矣。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艮山在上,巽風在下,是山下有風也。山下有風,草木搖落,此謂之蠱。蠱者,壞也,物腐蠹生,則曰蠱,《左傳》「皿蟲為蠱」是也。器皿蠹燦。以木克土,巽木艮土。以風木落山,巽風艮山。以女惑男,巽女艮男。皆事之必壞者,《左傳》:「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是也。故山風曰蠱。君子以此振興其民,而養育其德,因其壞而更新之,所以有成而無敗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蠱,壞也,又惑也。蠱,惑亂也。惑亂以至事壞,所以有事也。但蠱非一日之故,晏安酖毒,因循惑亂,以致法度凌遲,紀綱替廢,不經必世之後,未至於此。此乃前人之遺事,父母之敗德也。乾為父,坤為母,初六居巽之始,而承先人已壞之緒,是父之蠱也。則幹父之蠱,既有克家之子,其考當無咎。方其父亡子孤,力薄任重,進退不果,《說卦》:巽為進退不果)。未免危厲。而挽敗為成,究得吉終。幹父之蠱者,意承其考也。初應上九。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蠱者,父母之替業。父既有蠱,則母亦當有。分過之端,是既其蠱也。初既成考,列二當將母,九二居巽之中,則干母之蠱。爻在巽兌之間,巽終兌始。事宜順說,不可守貞。干母之蠱者,以其位得中道,上應六五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九三居巽之末,幹父之蠱過時失中,動而弗當,三在中爻,震動之初。未免小有所悔,而無大咎。幹父之蠱,爻在下卦之終,故始有小悔,而終無大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四居艮之初,陽止之始,狐疑不斷,《九家易》:艮為狐。未免裕父之蠱。裕,增益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上止則不行,往必見咎。裕父之蠱者,往而未有所得也。四不應上。

四不應上:原為「四不為上」,不合文義。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六五居艮之中,而互當震末,有長子承家克終堂構之非,幹父之蠱,用成名譽。干父而用譽者,承以德也,此禹平水土之象。承先人敗事,終立勛名,功蓋前愆,慶流來世,故禹之明德遠矣。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上九地居止境,艮止。位當局外,卦終。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官之形,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不事王侯者,知止不殆。《老子》語。知艮止,故不殆,其志可則也。

第十九卦 坤上兌下,地澤臨。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

臨卦,坤兌相合,二陽四陰,二陽方長,漸至盛大,有元亨利貞之象。至於八月,二陽將消,則有凶矣。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臨自一陽既復之後,剛浸而長,後欲成泰之象也。復卦一陽初生,臨卦二陽方長,泰卦三陽大來,小往大來,曰泰。臨欲成泰,故《序卦》曰「臨者大也」。《靈樞》「臨臨然長大」是也。兌說而坤順,剛中而上應。九二上應六五。陽氣漸長,大亨以正,是天之道也。但天道不當盛,有長必有消,陽長則吉、消則凶。以十二辟卦推之,辟,君也。自復卦一陽進於十一月起,臨十二月,泰三陽正月,大壯四陽二月,夬五陽三月,乾六陽四月,陽數已終,所謂陽絕於巳也。絕,極也。乃自姤卦一陰建午五月起,遁卦二陰六月,否三陰七月,觀四陰八月,剝五陰九月,坤六陰十月,陰數已終,所謂陰絕於亥也。臨者觀之反,臨二陽四陰,觀四陰二陽,自臨至觀,數正八月。至於八月,以二陽之方長,變二陽之將消,是以有凶。見其長而遽推其消,言其消亡不久也。毛奇齡《仲氏易》說。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坤地在上,兌澤在下,是澤上有地也。水流澤中,澤上有地,據高臨下,是謂之臨,《詩》「如臨深淵」是也。卦之名臨,義取四陰在上,以臨二陽之方長也。君子以此教思無窮,容保萬民於無疆之休,法地德含宏,象沛澤之普霑也。

如臨沵淵:文義不通。「沵」應為「深」。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咸,感也。兩人相際,咸有心焉,則脈脈感通,物之情也,古詩「脈脈不得語」。故咸而有心,則曰感。初九上應六四,咸有心矣,是臨之上下相感者,故曰咸臨。而位當陽潛之時,守分居貞,則吉。貞者,正也。咸臨貞吉,以其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九二上應六五,彼此有心,亦上下咸應而成臨者。而九二得中,則吉無不利。坤,順也。六五居坤順之中,九二在震動之始,二四互震。咸臨吉無不利,但未得順受天命也。知命守常,終保臣節,此益不受禹禪之象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以兌柔而處坤下,甘居末位,仰受六四之臨,彼此不應,事無所利。兌說既終,坤迷方始,說卦。若既憂之,亦可無咎。甘臨者,以其不當受也。既克憂之,則慎以兌害,咎不可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臨者,以高岸而臨深谷也。地高澤下,故有臨象。兌位既終,上及三坤,乃是臨地。六四坤之下爻,臨之初見者,至此而臨象著矣,故曰至臨,言其方至於臨地也,其兆無咎。《彖傳》所謂「說而順,剛中而應」者,九二剛中,上應六五,乃見說順之正。六四未中而無應,何以免咎?至臨無咎者,地雖未中,而爻在坤順之始,亦當臨地之初位也。六三之位不當,以在兌末也;六四之位當,以在坤初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吉,行中之謂也。

六五下應九二,以坤而中而感陽爻,九二咸鄰與六五相感也。是坎象也。坎水於五德為智,認智臨下,所謂惟天下至聖,聰明睿智,足有臨也。此乃大君之宜,吉不可言。大君之宜吉,以其行乎正中,下應九二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上六土厚位高,是曰敦臨。敦者,厚也,其兆吉,無咎。敦臨之吉,以其下應初九,志在內也。蓋陰陽應感,彼此呼召,則下者不陷而上者不逆。上六位窮而不以數極成災,下有初九之內援也。剛柔相合,身外志內,故以坤盡之爻,而有敦臨之吉。不然土高則崩,何敦之有?《雜卦傳》「臨觀之義,或與或求」,上六與初九相應,是有相與之義也。

第二十卦 巽上坤下,風地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卦巽坤相合。陽為君,陰為民,二陽在上,四陰在下,有大君表正,下民觀化之義。事之可觀,莫如祭祀,祭禮之盛,不過薦獻。九五在中,誠心可表,即盥而不薦,而有孚及人瞻望顒若,變色而動容矣。坤為鬼、為牛,艮為鬼、為宗廟、為狗,巽為雞、為魚,有宗廟祭祀之象,故取義如此。義見《說卦》。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陽為大、為君,陰為小、為民。君者,民之所瞻仰也。以二陽而乘四陰,下民仰瞻,大觀在上。坤順而巽直,中正觀天下,九五。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在下之人,相觀而化也。觀天下之神道,寒往暑來,而四時不忒,聖人制祭祀之禮,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巽風在上,坤地在下,是風行地上也。風行地上,陽動春回,百簇榮舒,山川增色,漸次可觀,是謂之觀。先王以此省方觀民,考覽土俗,設教惠迪,所以風化天下也。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陰為小,為民。初六居群陰之下,是小人中之尤小者,必童子也。以童蒙之年,而仰觀聖化,瞻望弗及,是為童觀。此在小人則無咎,而在君子則必吝。初六童觀,地卑勢懸,小人之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二以中女而觀少年男,三五為艮,是少男也。誠有眷暮之志,但艮門未辟,艮為門,闕尚在前也。坤戶方闔,闔戶謂之坤。而竊視於重關半啟之下,是窺觀也。夫男止於外,未嘗色授,女窺於內,豈可自成?楚詞「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予兮目成」。宜女守貞節,別待好逑可也。然既窺觀矣,女雖貞節,亦可丑也。九五既成艮止,終不下交故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九五陽居尊位,一卦之主,則余爻皆人,而九五曰我。五在巽中,有進退之象,巽為進退。以爻當消長之際。觀與臨對,臨為二陽方長,觀為二陽將消,長則進、消則退也。六三處坤位之末,仰瞻九五,有相觀法之意。其見上乾之初,已易坤爻,而九五又以陽剛在位,未知此後進退何如,故觀眾生進退,以為儀型。觀眾生進退,民有承風之志,未為失道也。坤承巽風。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坤為國,九五為國之主,三坤為國之民。陰為民。六四在民位之外,主位之下,是王之賓也。聖主御天,光被六合,四居賓位,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家。觀國之光,義尚賓客也。觀光是賓客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九五大觀在上,所謂中正以觀天下者,而天下之治,恃我一人,但觀我生而已。九五當陽,君子得志,其兆無咎,與初六反矣。初六君子吝。君者,民之表也,表正則影直。觀我生,即所以觀民也。五下四陰皆民。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退位閑居,而地尊望隆,未甘高卧,內顧九五,時觀其生。生即生平。若德為君子,則慎以免害,亦可無咎。觀其生者,聖王當世,新進承流,老成退謝,志未平也。四陰以下觀上,九五以上觀下,上九位高,又觀九五,觀義不同,因爻而變也。《雜卦傳》「臨觀之義,或與或求」,九五與初二當應而不應,以致童觀女窺,是有相求之義也。

《周易懸象》卷三

第二十一卦離上震下,火雷噬嗑。

噬嗑,亨,利用獄。

噬嗑上離下震,六五得中,兆為亨泰。然不過無咎而已,其餘五爻,皆非吉象。雖以互坎在中,動則遇險。利用刑獄,以懲姦猾也。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頤以二陽含抱四陰,陰道虛,本無物也。今九四一陽,介於三五之間,陽道實,是頤中有物,則曰噬嗑。《雜卦傳》:噬嗑,食也。《序卦傳》:嗑者,合也,言合口而食之也。噬嗑而亨,以噬嗑及賁,上卦二剛而懷一柔,下卦二柔而履一剛,剛柔一分,遂成離震,震動而離明,雷電相合而有章。震為雷,離為電。六五柔得中位而上行也,以陰爻而居陽地,五為陽數。雖不當位,而坎為法律,離明可察,震威能斷,利用刑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震雷欲動,離電先明,雷電繼作,是亦陰陽相噬,激為聲光也。陰守陽郁,激為雷電,有噬則嗑,是為噬嗑。此天怒奮發之時,先王以此明罰敕法,罰明象電,敕法相雷。敕,整飭也。以警凶頑也。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震為足,震動則行,初九震陽下動,是可行也。而九四位居上卦之下,與初九同氣,爻在坎中,象為法律,下合二三而成艮止。震陽欲動,艮陽欲止,是木械在足,屨校而滅趾也。震為木。校,木械也。坎為桎梏。梏,手械;桎,足械。屨,履也。趾,足指也。艮為指,履校滅趾,校蔽其指也。然罪微刑輕,小懲大誡,終免重罪,其兆無咎。義詳文言。屨校滅趾,足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卦以噬嗑取義,其中四爻,處兩剛之內,頤中物也,皆有噬象。坎為豕,艮為皮,皮者膚也,又為鼻。六二以艮之下爻,未及豕肉,僅噬皮膚,而致滅其鼻。噬膚滅鼻,以下乘剛爻,震陽近而艮陽遠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六三,坎之初爻,已及豕肉矣。而位居離下近火,而乾是臘肉也,乾肉曰臘。噬之甘脆無幾,而忽然遇毒。張協《七命》「甘腊毒之味」,用此事。蓋豕因矢獲,矢簇有毒,噬之尚淺,未及金矢,而先遇其毒,此但小吝而已,尚可無咎。噬臘以毒,以三爻失中,位不當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胏、胾通,音資。九四適當坎中,更得大嚼矣,而爻在離初,已經火炙,是干胏也。噬之肥濃有限,干胏,干肉之帶骨者。而忽得金矢,箭鏃也。乾為金,離為矢,四者離者下剛,即乾之初爻,是金矢也。乾胏適口也,金矢傷人,天下事未可但見小利,而忘大害也,利於艱貞則吉。利艱貞吉,以尚非離,中道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離以乾金,中抱坤爻,坤色正黃,是黃金也。時當六五,坎豕已盡,離火正炎,此宜無肉,有必乾肉矣。噬之嘉旨未絕,而遽得黃金,意外有獲,喜可知也。奈下履坎陽,巨川在側,火不勝水,身居敗地,守貞危厲,僅保無咎。以六五在中,位得當也。六五以陰居陽,本不當位,以其在中,是得不當中之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何、荷通。坎為耳,上九以陽爻而加坎象上,有何校滅耳之象,校,項械。有上荷之,故蔽其耳也。是凶兆也。何校滅耳,以不早從正言,終罹重罪,是其不聰明也。義詳文言。陰陽之義,以得位相應為吉,噬嗑三陽,皆不當位,故六五雖中,而以陰居陽,不得應援,亦非上吉。二三四爻,利中藏害,初上二位,更遭刑危。以坎險在中,攸往不利,行險僥倖,小人之事。《彖辭》以「用獄」取象,所以懲小人也。初九以震之初剛,履校而滅艮趾,上九以離之上剛,何校而滅坎耳,是皆小人之已遭刑獄者也。蓋初居最下,上居太高,是六爻之至不得位者,故並罹刑罪耳。

第二十二卦艮上離下,山火賁。

賁,亨,小利有所往。

賁卦上艮下離,離明故亨。艮止在中爻互震之上,故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剛柔相錯之謂文。賁之亨者,以賁得噬嗑六五之柔來居六二,以文乎剛中,下卦成離,離火明故亨。分初九之剛,上居上九,而文乎柔上,上卦成艮,震動在中,利有攸往也。而艮止在終,故小利有攸往。艮山離火,此天文也。上法天文,而加之以品節,文明以止,此人文也。觀乎天文,星辰盈縮,日月纏次,以察時變;觀乎人文,禮樂詩書,車服采章,以化成天下。艮為成,此潤色太平之事也。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艮山在上,離火在下,此山有火也。山下有火,災榖春生,草木榮華,巒壑增色,是謂之賁。賁者飾也,《序卦傳》。君子以此修明庶政,文飾朝章,而無敢折獄。火動於上,則曰噬嗑,噬嗑之「利用獄」者,其明遠也;火止於下,則曰賁,賁之「無敢折獄」,其明近也。災榖?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艮為趾。趾,足指也。初與四應,四者,艮之趾也。初九以離剛而交艮柔,是賁其趾也。乾為大車,乘車原不用趾,今變為離,則舍車而徒矣。徒,行。舍車而徒,以初居民位,安分守貞,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須、鬚通。離之所以為文者,中爻也。賁之得名即在此爻,是一卦之主。乾為首,人之文其首面者,全賴鬚眉。六二以坤爻而在乾中,頰上添毫,是賁其須也。離為中女,本自無須,賁其須者,以位居坎下,上說中男,與上俱興也。初九之賁其趾者,少男之趾也;六二之賁其須者,中男之須也。巽以長女而窮髮者,衰也;坎以中男而多須者,壯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九三以離火之末,居坎水之中,賁如其文也。而濡如其濕矣,水之陵火,其所勝也。地當坎險,動則多凶,宜永貞則吉。永貞之吉,以水雖克火,而女守其貞,則男拘於禮,即有強暴,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巽為白,震為馬,離為甲兵。六四本以巽位,巽得坤之初爻,六四坤之初爻也。今居艮初,白色猶存,其文賁如,其色皤如。發白曰皤。而下乘震剛,白馬翰如。馬白曰翰。夫六四初九同位相應,此可嘉會矣。而如如遲回,如,遲回也。故《象傳》曰疑。四在震艮之間,動終止始,故有疑象。得舟以初臨天險,繕甲礪兵,或為寇盜,其實非寇,而婚媾也。四之應初,本為當位,而意象徘徊,疑也,究之非寇,而實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陰以從陽為正,五 居君位,而六五柔中,下無正應,非倚強輔,不能自立。廣搜儁異,旁及山林,艮山。惟上九耿介,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而高尚不屈,上九高而無位。則卑禮厚幣,賁於丘園可矣。艮為山。丘園,山居也。顧坤為布帛,又為吝嗇,六五坤爻吝嗇性猶存,喜貺雖頒,幣止束帛,戔戔陿陋,戔戔,陿陋也。豈不羞吝?然艮有成終之義,六五之位,究以艮成,自當終吉。六五之吉,以艮可成終,竊有喜也。

上九:白賁,無咎。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雜卦傳》:賁,無色也。《京房易傳》:五色不成謂之賁。《序卦傳》:賁者,飾也。以其本來無色,故可久飾。上九躍極身退,返樸歸真,得以無色,白賁自保,當無咎患。白賁無咎,以上得高尚之志也。《呂覽》:孔子卜得賁,曰不吉,子貢曰:「何謂也?」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賁亦安吉乎?」亦見《家語》。賁者,黑白之雜也,雜則不吉,純則無咎。今黑去而白純,是以無咎也。

第二十三卦 艮上坤下,山地剝。

剝,不利有攸往。

剝卦上艮下坤,五陰上剝,一陽僅存,天地將閉矣。人當隱,故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剝,剝削也,陰柔變其陽剛也。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坤順而艮止之,此觀象也。觀存二陽,此又剝其一矣,觀之原象不全,恐陽盡坤來,剝象亦難常保耳。蓋消息盈虛,天行之常,君子尚消息盈虛,法天行也。自復至臨及泰,由消而息也;自否至觀及削,由盈而虛也。復一陽來,臨二陽來,泰三陽來;否三陽往,觀二陽往,剝一陽往。

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艮山在坤地之上,是山附於地也。山附於地,基厚則固,根削則崩,剝之象也,是謂之剝。上以此厚下以安宅。下者民也,宅者國也,民困國殘,則宅傾矣。上以厚安其宅,必厚其下,非第為民也,自安之道在是耳。

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凶。象曰:剝牀以足,以滅下也。

剝以一陽橫駕五陰,其形似床。剝之先自下始,下,足也。初六凝於下,摧其陽根,是剝床以足也。貞者,正也。陽為正,陰為邪,以邪蔑正,蔑、滅同。其兆為凶。剝床以足,此以先滅其下也。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凶。象曰:剝牀以辨,未有與也。

辨、徧通,《史記·禮書》:瑞應辨至;又與頒通,《魏志·公孫度傳》:辨諸廊廟,此當瀆也。自足以上,床之邊也。六二位在坤中,易其二陽,是剝床以辨也。以邪蔑正,其兆亦凶。剝床以辨,以六二雖中,而未有陽爻與之相應,是以黨邪代正,亦同群小,成此凶禍也。

六三:剝之,無咎。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六三與上九相應,是有與也。剝之易其三陽,而無咎患。剝之不宜無咎,其無咎者,失其上下四陰,而從上九也。有與則非孤陰,歸正去邪,喪其朋類,是以無咎。

六四:剝牀以膚,凶。象曰: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三、四人位。六四其位已高,漸及床上之人矣。剝而不已,四陽亦去,是剝床以及人膚也,其兆為凶。剝床以膚,此誠切近之災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六五君位,其在女子,則王宮之貴人也。六五下同四陰,魚貫而進,以宮人被寵,事無不利。以宮人被寵,終無過尤也。蓋宮人之寵,憑藉君恩,從正位中宮,六五正位。作配皇極,終為妃妾,從君守正,是以無尤。君者,陽也;妾者,陰也。此際之陽,惟有上九,六五之利,賴有上九一陽耳。《漢書·元後傳》:我乃人之妃妾。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艮為果,陽為大。碩,大也。五陰並進,上九以一陽而據高位,猶此無恙,是碩果尚存,而未實也。乾為木果、為大車,既以三爻而化少男,則艮為果矣,亦當為輿。艮為門闕、為閽寺,既以一陽而覆眾陰,則艮為床矣,亦當為廬。乃君子於此而得輿,小人於此而剝廬。高車未敗,非但身免徒行,抑且人有同茵之樂。茵,車蓐也。《漢書·酷吏傳》:同車未嘗敢均茵憑。廣廈既傾,非弟人傷,露處亦當自無容膝之安。君子誠能得輿,此民所載也。小人至於剝廬,終不可用也。小人勿用,必亂幫也。

第二十四卦 坤上震下,地雷復。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復卦上坤下震,五陰之下,一陽來複,其兆為亨。出入者陰陽之常,出往、入來。其出其入均無所疾。疾者,病也。言不足為病。二三者皆坤之朋也,雖來無咎。上行為往,下行為來。朋來者二三,在下卦,猶來而未盡往也。以反覆其道,還復故道,七日來複。自剝之上九,歷坤之五爻,至復之初九,共七爻,是七日也。故利有攸往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復卦之亨,以陽剝成坤,至此剛反,反者,還也。陽剛反本,還其舊位,變而為震。震動坤順,動而以上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也。反覆其道,七日來複,此天行也。利有攸往,陽剛長也。天行循環,終則有始,故陰極陽長,剝盡而復,此天地之心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剝順而止,小人長,故不利攸往。復順而行,陽剛長,故利有攸往。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震雷在坤地之下,此雷在地中也。雷在地中,陽氣重還,埋根舊位,是之謂復,此冬至陽生之候也。先王於此,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所以順閉藏之令也。省方,天子狩巡。狩,省視四方也。《虞書》:十有一月朔巡狩。此言不省方者,但謂冬至之日也。

初九:不遠復,無祇悔,元吉。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坤為迷,震為途。陽剝坤成,六位皆陰,初九一陽來,於五陰之下,是先迷失道,不遠而復也。既復則無大悔,祇也。此元吉之徵。不迷之復,悔過遷善,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位近初九,既復則剛長柔消,已開其漸,稍為休息,候至則復矣,是謂休復,大吉之徵。蓋震木為春,於四德屬仁,休復之吉,以下履陽剛,其德為仁,仁啟其先則禮繼其後,必至之事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六三下視六二,地隔時遷,未能遽復,然瀕於復所,頻、瀕通,鄰也。亦不甚遠,是謂頻復。但三位多凶,震終恐作,不無危厲,究可無咎。頻復之厲,不過目前,非久則太,太則陽復三位。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下應初九,處上下四陰之中,而中行獨復,違眾自來。中行獨復,以陰從陽還反覆其道也。此與剝之六三正同。

六五:敦復,無悔。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地在坤腹。坤土敦厚,而又當再索,中男之位,復勢豐裕,是謂敦復,可以無悔。敦復無悔,以五位得中,中以自考,信有可復之理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數窮,迷而不反,是謂迷復,其兆凶矣,且有災眚。坤為眾,上為終,設用行師動眾,終有大敗。此行師之危,而當主將之迷,是以敗也。非但師敗而已,且以其國君亦凶,至於十年不克再征。以坤為國,乾為君,陰不得主,故禍移於君。坤為地,地之盡數為十,上六坤盡之位,兵敗國削,故十年不振。迷復之凶,以上六六爻之首,首出之位,君當居焉。陽,君也,上六坤陰,而僭居之,是反乎君道也。主婦之迷:它本為「主將」。

第二十五卦乾上震下,天雷無妄。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卦,上乾下震,陽剛健動,二五相孚,有元亨利貞之象。元亨,大亨也;利貞,利於貞也。設其非正,匪、非同。則有災眚,不利有攸往矣。謂上九。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無妄與大畜反,上九之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下居初九,變而為震。初九一爻,卦之主也。乾健而震動,九五剛中而下應,六二。以此大亨而正,是天之命也。貞者,正也。利貞者,順天命也。若其非正,則上違天命,必有災眚,何利之有?所謂不利有攸往者,無妄之終,陽盡途窮,前無所往上九。而必欲往焉,是妄也,尚何之矣?妄則天命不祐,而猶之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震雷在乾天之下,此天下雷行也。陰道虛,陽道實,雷起陽升,上達乾天,百族稟之皆有實意,是物各與之以無妄也。無妄者,實也,失實則妄矣。蓋九五剛中,其德誠實,六二虛懷,生其孚信,是天心之無妄也。天以無妄生物,則物以無妄還天,先王於此,以大生其德,茂對天時之育養萬物,所以順天之休命也。

初九:無妄,往吉。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初九一陽生下,帝自震出,《彖傳》所謂「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卦之主爻,全在乎此,是無妄之原也。出則動,動則行,行則往,往則吉。無妄之往,必得其志也。蓋生者,天地之德,既天地之心也。而大生之德,先自一陽之動始,一陽下動,上合天心,是以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畲,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坤為地、為虛、為嗇,震為稼,墾闢為荒。田一歲曰菑,二歲曰畲,三歲曰新,四歲曰田。六二坤之中爻,居震中艮始,動止之間,有不耕不獲,不菑不畲,田荒室露之象,如此則利有攸往。蓋不耕不獲,是未富也。富者,實也。泰之六四翩翩不富,皆失實也。六二虛而失實,其於稼穡則不富矣。而正以中虛,上與九五剛柔相孚,外有應援,是以所往皆利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坤為牛,巽為繩。六三坤之末爻,上合四五成巽,是以坤牛而或系之巽繩,為邑也。為邑,為眾邑人也。震為塗、為行,行人也。坤,靜則為邑人,但已索乾爻而成震男,震動則為行人。三居震終,牛不屬坤,而歸於震,是邑人不得,而行人得之也。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是謂無妄之災。蓋行人得牛,邑人必受其災也。位窮則災,初爻已變,而三爻又不變,故其象如此。

九四:可貞,無咎。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九四乾之下爻,未得時中之位,可以守貞而無咎。本所固有之分,守之而已,無如何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葯有喜。象曰:無妄之葯,不可試也。

坎為心病。九五以中滿之位,而生無妄之疾,勿葯自瘳,且有喜也。無妄之疾,勿葯之症,勿妄之葯,不可試也。《彖傳》所謂「剛中而應」者,即此爻也。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上九地高勢窮,無妄之終位也。前無所往,行則有眚,無所為利。無妄之行,以致有眚,窮之災也。《彖辭》所謂「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者,即此爻也。無妄不利攸往,而初往則吉;無妄利有攸往,而上行有眚。蓋陽下則動,陽上則止,動則可往,止則不行。可往而往,前有長途,是以有吉;陽在下是震位,震為大塗、為行。不行而行,前無去路,是以有眚。陽在上是艮位,為徑路、為止。動止無常,隨位而移,吉凶何定,因時而遷也。

第二十六卦 艮上乾下,山天大畜。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畜,止也。大畜卦乾居艮下,天德大止,利於守貞。乾為君,艮為門闕。值國君好矣,辟門求士之秋,故不家食吉。中互兌澤,是大川也,而兌陰實為艮山之始,故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大畜,乾天剛健,艮山篤實,剛健藏於篤實之中,陽氣畜止,其榮華不露然。惟其大畜,故輝光內含,日新其德。《雜卦傳》「大畜時也」,待時而發耳。蓋卦反無妄,以初九之剛移居上九,陽為君子,是賢能也。剛上而尚賢能,變為艮乾,艮止乾建,皆大正也。貞者,正也,是以利貞。尚賢能,則養之至厚,不家食吉,國家養賢也。以當閉關向晦之時,朝廷無事,厚養賢人,以備承流宣傳之需。故不宜家食,利涉大川,以六五在中,應乎天也。二五相應,自無中陷之理。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乾居艮山之下,是天在山中也。天在山中,陽氣封蟄,止而不行,是謂大畜。君子以此入室潛修,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順天地閉藏之令也。

初九:有厲,利已。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初九震位。震動則行,而上應六四。四居兌折之終,艮止之始,初九應之,地潛陽弱,有震恐危厲之心,利在知幾,已而不動。已者,止也。有厲利已,止而莫動,不犯毀折之災也。

九二:輿說輹。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說、脫同。九二坎位,坎為輪,亦可行也。而上應六五,五居震動之末,艮止之中,則輿為多眚,坎於輿為多眚。輪當說輹,亦不行矣。輿雖說輹,而二位居中,亦無過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乾為馬,震亦為馬。九三居乾健之末,震動之初,有良馬奔逐之象,天行將盡,利在艱貞。乾末。而乾為車,震亦為車,《韋昭國評註》:震為車。震動方始,則日閑輿衛,閑,習也。輿衛,車上守御之備。以待馳驅,自當利有攸往。時至則行,俟之而已,上九。利有攸往,以與上九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童、犝通。坤為牛,六四坤爻,牛也,而地在坤初,則童牛也。牿,所以籠絡牛口,使不犯稼。四居兌口之末,艮止之始,口禁不開,是童牛之牿也,其兆元吉。童牛,少年之象。艮為少男,兌為少女。艮,止也;兌,說也。以少女而說少男,男止於上,女有何說?而兌終即是艮始之爻,是少男止於少女之室矣,何為不說?六四之元吉,是有喜也。喜,說也。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坎為豕,豕而無勢,則曰豶。豕,六五下應九二,坎中之陽,是亦豕象也。但其爻偶中虛,則雄豕已為豶豕矣。且以坤陰之地,而茁乾陽之芽,此亦豶豕之牙耳,究竟非豕也。然正以中虛而交中實,剛柔相孚,其樂無央,乃征吉也。六五之吉,陰陽喜會,大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九三途後辟,震為塗,在後。班固《兩都賦》:辟三條之廣路。雙闕前開,艮為闕,在前。古詩:雙闕為余尺。此天衢也。賢能升造,際會風雲,何天之衢。何、荷通。荷,恩寵也。靈光殿賦,荷天衢以元亨,此誠亨兆。荷天之衢,君子得志,道大行也。以畜極則通,上九陽止於上,畜之極矣,非久則通,彖傳所謂「剛上而尚賢能」,九三所謂「閑輿衛而利攸往」者,正此爻也。乾為天,天行健。艮為止,乾之初二不行者,艮止之也;艮之上九不止者,乾行之也。易理變化,本自如是。

第二十七卦 艮上震下,山雷頤。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輔頰也。艮止震動,動止失宜,取禍之媒,是宜守貞則吉。本以觀卦九五之剛,降居初九,變而為頤,原有觀象,故曰觀頤。頤宜養正,觀其頤養,自求口實而已。鄭玄曰:頤中有物,曰口實。或邪或正,不在人也。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義大矣哉!

頤以貞吉。頤,養貞,正言其養正則吉也。《雜卦傳》「頤養正也」即此之謂。觀頤,是人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己觀其自養也。擴而充之,天地之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是皆養正之事也。頤之時義大矣哉,何但口腹之間而已也。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震在艮下,是山下有雷也。山止雷動,下動上止,其象為頤,故謂之頤。言可階亂,食以成饐,動止乖常,悔吝生焉。君子以此慎其言語,節其飲食,此動止適中之法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艮為龜,其性靈。初與三應,三居艮初,本欲止也,而初強動之,宜止而動,是舍爾之靈龜,觀我之朵頤也。初居九五曰觀,故此又曰觀。朵頤,頤動之象。龜不飲食,而知吉凶;頤貪口腹,而生利害。觀我朵頤,則亦不足貴也。艮為山龜,侯果語。損之六五,益之六二,兩言「十朋之龜」,皆因艮而取象也。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義詳損益。註:初與三應,三居艮初:「三」應為「四」。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拂,違也。經,常也。丘頤,上頤也。上頤止,下頤動,是其常也。陰陽以顛倒互應為貴,二五兩陰不應,欲顛倒六二,上交六五,以下之動,易上之止,是違其常經於上頤矣。逆上頤之常性。而必欲行焉,征,行也。是凶兆也。六二征凶,以上行而失類也。陰陽而應為得類,二女同居不同心,雖類而實不類也。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三居震末,上居艮終,以三爻上,動擾其止,亦拂上頤之常,守貞不變則凶。三處坤中,坤為地,地數十,故十年勿用,亦無所為利。十年勿用,以上欲止而下欲一動,上下之道大相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四顛倒頤位,下交初九,陰陽相應,則吉。艮為虎,雖艮虎在上,眙視眈眈,上九亦在觀上,有觀義,故言視。眈眈,怒視貌。且欲其逐,逐,馳逐義。亦無咎患。顛頤之吉,緣初、四交應,以偶填奇,則五為離中。離以文明之主,恩光不逮,是其上施已光也。凡陰陽相應則交,交則易,易理變化全以此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六五宜應九二,而以六五交六二,亦拂經常,居貞則吉,可涉大川。五居互坤之上,坤,順也,居貞之吉,以其順以從上也。上九。陰以從陽為正,五雖君位,而謙從上九,是其順也。順即正也,正即貞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上九位高,是為丘頤。頤由所成,故曰由頤。由此爻成頤。處六爻之終,未免危厲,然見幾而止,究為吉征。身在山巔,不憂陷溺,故利涉大川。由頤厲吉,六、五推心,大有慶也。震動艮止,合而成頤,以動交止則凶,以止交動則吉。動交於止,當止者不止,故凶;止交於動,妄動者不動,故吉。蓋卦兼動止而時有後先,六位時成,先自下始。下卦主先,上卦主後,先則動者當事,後則止者司權。將來者進,成功者退,所謂頤之時也。動牽其止,止掣其動,兩相制伏,是宜適中。而亂之生也,言語為階病之起也。醉飽為媒,則禍患之來,率困於動,不因於止。動氣方隆,而又交於止,則無止而不動,何得不凶?止令已旺,而又交於動,則無動而不止,何得不吉?《禮》所謂「口容止」者,趨吉避凶之法也。

第二十八卦 兌上巽下,澤風大過。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大過上兌下巽。《雜卦傳》:大過,顛也。巽倒成兌,兌倒成巽,言其上下顛倒也。九二一爻,有動撓之象,而利有攸往,其兆亨通。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以兩陰而抱四陽,陽為大,陰少陽多,是大者過也。棟撓,初上二柔,本末弱也。初為本,上為末。剛過而得中,二五。巽順而兌說,行則利有攸往,乃所以亨。大過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巽木在兌澤之下,是澤滅木也。水本生木,水大而滅木,此謂大過。以長材而陷大澤之中,此天地閉,賢人隱,勢孤與窮,多慎多悶之秋。君子以此獨立不懼,遯遁。世而無悶,是曰百折而不撓者也。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巽為白茅。虞氏易。初六以柔乘剛,是籍用白茅也,無咎。白茅柔物,籍用白茅,柔在下也。借,承也。

九二:枯楊生梯,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巽為楊,澤深木滅,是枯楊也。九二得中,下履巽柔,是枯楊而生梯也。梯,鄭玄作荑,雲木生新也。乾坤六子,初為長而上為少,二與五應,而兩剛不交,過其應爻而交上六。中爻互乾,二當乾初,長男之位,此老夫也。而遇兌終,少女之配,是其老夫得其女妻,無有不利。老夫得其女妻,此由過以相與也。老少非耦,是謂之過,卦名大過,故多過差之象也。

九三:棟橈,凶。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九三巽之上爻,枯楊作棟,而承以初柔白茅為本,本弱棟撓,是凶兆也。棟撓之凶,根本搖撼,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四兌之初位,上卦之本也。爻遇陽剛,則其棟隆矣,是吉征也。而當兌折之初,下豐上銳,異日恐有它吝,未可恃近而忽遠也。棟撓之吉,以其不撓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二五同氣,五亦枯楊也。九五得中,上承兌柔,是枯楊而生華也。五與二應,而兩剛不交,過其應爻,而交初六。初當巽始,長女之位,此老婦也。而遇乾終,少男之配,此謂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毀折將交,枯楊生華,何可久也?兌為毀折。長幼不倫,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乾為首,上六以兌柔而加乾首,是大澤漫衍,過涉而滅頂也,《虞氏易》:乾為頂。凶矣。過涉之凶,以大過多過,爻盡時窮,其象如此,不可咎也。

第二十九卦 坎上坎下,坎為水。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習,重也。習坎,二五居中,兩剛皆實,故有孚信。坎為勞、為憂、為心病,原無亨理,維以心亨,求亨於心也。尚,上也。水流下,維其心亨,故行有可尚。以中互震艮,震雷善動,艮山位高,雖處下流,而行有可尚之理也。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坎,險也。習,重險也。水流而不盈滿,流故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之亨,乃以其剛中也,剛中則實、實則亨也。行有尚,往必有功也。天險則不可升也,地險則山川丘陵也,人險則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也。險為凶德,而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險之時用大矣哉,用之不善,非險之咎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洊,再也。二坎相重,是水洊至也,洊至,仍至也。此謂習坎。水因重習而成大川,君子以此常其德行,常,恆久也。習其教事,習其師保教誨之事。法水德以修身,善於處險者也。

初六:習坎,入於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坎,陷也。窞,坎中之坎也。陽陷陰中而為坎,則所為坎者,二陰也。初六居坎之內,是謂坎中之坎,習坎當此入於坎窞,凶矣。習坎入坎,以臨險不慎,以失道而成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九二陽陷陰中,坎之所以有險也。而在震動之初,如有所求,可以小得。求而僅可小得者,陰為小,二五同氣,二以動始,而五以止終。陽陷重陰,困於群小,未出坎險之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於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六三居坎之外,可以出坎之險矣。而下坎方終,六三。上坎又始,六四。來之坎坎,重重不已。險且枕,藉於前,是則又入於坎窞矣,以此勿用。來之坎坎,不盡如此,動則險溺,終無功也。三在下坎末,故言終。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六四在六三之外,二坎相承,所謂坎之窞也。而幸比陽剛,九五。陷有所麗,猶可自求多福。乃以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用彼瓦缶,納此至約,自牖而進,致其私誠,亦終無咎。艮為終。樽酒簋貳,而無咎者,以其剛柔相濟,而地親也。蓋四居重險,多懼之秋,上承九五,以陰從陽,將其誠敬於險薄之中,苟有明信,蘋蘩筐筥之徵,可羞王公而薦鬼神,何咎之有?

九五:坎不盈,秖既平,無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一陽正險陷,坎不盈也。坎,險也,陷故不盈。但爻當艮止之位,陷自此止,遇山而止。則坎亦既平矣。秖,但也。是以無咎。陽為大,坎不盈者,陽陷於陰,雖處中位,而未遂其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於叢棘,三歲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劉表曰:「三股為徽,兩股為纆,皆索名。」坎為索、法律,為叢棘。虞翻曰:「獄外種九棘,故稱叢棘。」上六以窮陰之勢,陷其陽剛,九五君位,為上六所陷。罪大惡極,終與禍會,系用徽纆之索,置之叢棘之下,寘、置同。三年不得釋,故凶矣。上六失道,以臣逼君,不知悔罪,是以凶至三歲也。上居上坎之三,故云三歲。初六、上六,皆以失道成凶,蓋陽之陷,全由始終二爻,遏逼上下,較之群陰,其罪據也。

第三十卦 離上離下,離為火。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離以利貞而亨,陰附陽也。乾為馬而坤為牝馬,坤為牛而離為牝牛。以離者坤之中女,而兼互巽則為長女,互兌則為少女,共三女而無一男,全得坤陰是為牝牛,故畜牝牛,吉也。《九家易》:離為牝牛,以此。

彖曰:離,麗也。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張氏《玩辭》,「日月麗天」四語在後,與諸家傳之例相合,從之。離,附麗也。以坤柔而麗乾剛之內,得其中正,二五。故亨。貞者,正也。陰以從陽為正,牝牛順從而不失其正,是以畜牝牛吉也。日月麗以麗乎天,百穀草木則麗乎土地,離則兩火重明以麗乎正,乃能化成天下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兩離相重而成大明,是明兩作離也。大人於此以明繼明,照於四方之遠,所以法重離之德也。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辟、避同。火主禮,禮,履也。初九,一卦之足,履之所始也。以震爻而當離初,步履錯然,始有行意,於此敬之,不可妄動,則保無咎。履錯之敬,所以避咎於始也。

六二:黃離,元吉。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六二坤之中爻,其色原黃,索於乾父而成中女,是黃離也,元吉之徵。黃為中色,黃離元吉,以其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離為日,九三過中,是謂日昃之離。桑榆難回,東隅莫挽,不鼓缶而歌,缶,瓦器以節歌者。以節歌樂余年,則老之既至,徒生大耋之嗟,八十曰耋。亦已晚矣,是凶兆也。蓋以日昃之離,耀靈將隱,日為曜靈。此亦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

時當九四,下離之初來未久也,忽而上離之初又後突如,如其來如,震陽躁動,其性然也。而以前離之始,接後離之終,兩火重燃,其發更暴。則扇以巽風,始而焚如;沃以兌澤,繼而死如;化為災灰,終為棄如。突如其來如,以其重離相接,火炎薪盡,無所容也。薪盡火絕。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六五以坤柔而得尊位,喜可起也。乃出涕沱若,涕如滂沱。戚愴嗟若,則以離火而遇兌金,傷其毀折,故說去悲來,然而終吉。六五之吉,以其麗在王公之位,有屈必伸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上九位終,六爻之首也。王既正位,六五於上九之時,用出征伐,以討不廷,有嘉折首之功,殲厥渠魁。所獲非其醜類,脅從罔治。無咎之象。王用出征,以正邦國也。

《周易懸象》卷四

第三十一卦 兌上艮下,澤山咸。

咸,亨利貞,取女吉。

咸卦上兌下艮,以少女而說少男,男止於下,女說於上,二人同心,是謂之咸。咸,皆也。故亨利貞,取女吉。《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乾父坤母,天地定位,然後成流形,男女肇基。艮者,坤母之少男;兌者,乾夫之少女。男女相耦,而為夫婦,父子君臣於此生焉,此人道之始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咸,感也。二人相濟,咸有心焉,則相感也。咸於恆反,初六柔上,巽變而為兌;九四剛下,震變而為艮。巽反為兌,則柔上;震反為艮,則剛下。艮為少男,兌為少女,二氣感應以相與,艮止而兌說,以男而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相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俱可見矣。凡屬有情,無有不相感應者也。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兌澤在艮山之上,是山上有澤也。莫高于山,莫下於澤,而山氣下降,澤氣上升,山澤通氣,是謂之咸。山虛其量,以受澤氣之升,所謂山在地下為謙、在澤下為虛也。虞翻語。君子於此以虛心受人,此人心之所以感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咸以有心而成感,六爻皆有感意。拇,足大指也,艮為指,初六艮之下爻,未能上感,則感其足拇耳。初於四應,四在外卦,咸其拇者,限其地勢之卑,而志不在此,實在外也。九四。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腓,腨也。足肚,音篆。巽為股,六二巽之下爻,未及股也,則感其腓耳。夫男下女為正,女下男為逆,二五相應,二以長女之位,上於九五,是逆也,逆則凶,安居無求則吉。蓋巽順也,順其艮止之分,故雖凶而居吉,以其順而不害為正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三,巽之中爻,已及股矣,而位居艮終,則當知止,未可隨人。咸其股,是執其隨,人之常也。艮為僮僕,虞氏易。義在隨人,而此非其時,見幾不明,往而必吝。感其股,亦不安於靜處也。志在隨人,則所執已下也。執,持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四,兌之下爻,股上脢下,正當心位。以多懼之地,守貞則吉,後悔乃亡。貞者正也。四之正應在初,而後有六二之往,前有上六之來,皆其朋從而至者,從朋之與也。憧憧往來之中,憧憧,心搖不定也。其諸朋無不爾思,而非其正應,徒茲擾亂耳,何得不貞?貞吉悔亡,未有誤感之害也。憧憧往來,地非九五,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無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脢,背也。九五位尊,上感其脢,其兆無咎。艮為背,二居艮中,五之正應,宜其相感。而艮止於下,兌說於上,意者所感在脢,而志不在於末也。上六。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兌為口。輔頰,唇舌是也。上六位高,咸其輔頰舌,以兌為口、又為說。咸其輔頰舌者,上六下應九三,滕其口說,以相說也。滕,騰通。

第三十二卦 震上巽下,雷風恆。

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恆卦上震下巽,以長男而合長女,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其兆亨而無咎,利在守貞。利有攸往,巽順而震動也。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恆亨無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恆,久也。恆與咸反,九三剛上,艮變而為震;上六柔下,兌變而為巽。艮反為震,則剛上;兌反為巽,則柔下。雷風相與,巽順而震動,剛柔皆應,四剛應初柔,三剛應上柔,二剛應五柔。曰恆。恆,亨無咎,利貞,長男長女夫婦久於其道也。《序卦傳》「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是利有攸往,久而不已,終則有始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荀本二句,在此從之。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皆可見矣。天地萬物之情,俱以恆久而亨也。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震雷上動,巽風下入,變而不失其常,是謂之恆。君子以此立不易其方向,所以法其德恆也。

初六:浚恆,貞凶,無攸利。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浚,深也。初六上應九四,地居巽始,宜以漸求恆。而遽欲久要,是謂浚恆,守貞為凶,無所為利。浚恆之凶,以其爻位方始,而所求者深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二上應六五,事可悔亡。二五皆中,是謂正應。九二悔亡,以能久於其中也。

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恆其德,無所容也。

九三上應上六,而過時失中,不恆其德。事往而生怨尤,將或承之羞辱,守貞愈吝。不恆其德,則隨處而見擯棄,無所容也。

九四:田無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震為麋鹿,禽也。禽者,禽獸之總名也。九四,乾之上爻互乾上爻。已為失位,震之下爻未能得中,則田而無禽。田,獵也。以地雖恆久,而處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六五得中,下應九二,而恆久其德,是其貞也。守貞,妻道,婦人則吉,夫子則凶。婦人貞吉,以其從一而中也。夫子應以制義為正,從婦則凶也。制義,製作事宜,以為家德。諸爻皆不宜貞,惟此為吉,《彖辭》所謂「利貞」者,但謂此爻,是乃婦人之利也。

上六:振恆,凶。象曰:振恆在上,大無功也。

上六處震之終,而欲震其恆,振刷。則凶。以振恆在上六之位,地窮勢謝,大無功也。震動則行,利有攸往,故事功可立;動終行止,何功之有?《彖辭》所謂「利有攸往」者,至此無所往矣。

第三十三卦 乾上艮下,天山遯。

遯,亨,小利貞。

遁卦四陽二陰,陰勢方長,身遁為亨。陽大陰小,小者利貞,陰長於內也。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遁亨,身遁而亨也。九五陽剛當位,而下應六二,此與時行也。陽居尊位,得時而志行。小利貞,二陰在內,浸而長也。卦爻四陽二陰,陰少而陽多,而多者在外有日消之行,少者在內有日長之勢,君子見幾不得不遁矣。蓋遁在十二辟卦時當六月,二陰方長,未極盛也。而長為否,再長為觀,三長為剝,四長為坤,皆其必至之事,不容已者。先事預防,不於其極盛之秋,而於其方長之際,是以遁亨。若其小人得志,屠戳忠良,雖以隱身肥遁,亦已晚矣,何亨之有?則遁之時義,不其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艮山在乾天之下,是天下有山也。二陰漸長,群小兢進,天下無邦,但有高山耳。此哲人隱遁之秋,是謂之遁。邪枉乘權,忠良失勢,君子以此避遠小人,不惡而嚴。惡之則禍起,近之則害生。不絕以已正之行,所以避怨也;不假以可犯之色,所以潔身也。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艮為尾。虞氏易。初六艮之下爻,一陰方生,遁之尾也,上為首,初為尾。當此履霜之始,已可惕厲。但象在初凝,一陰始凝。議遁尚早,勿用有攸往也。遁尾之厲,不過危機方兆,大勢未成,雖不長往,亦何災也。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艮為皮,巽為繩。六二坤之中爻,坤為牛,其色黃,而上易艮陽,坤象不全,是但黃牛之革也。六二得位,上應九五,而地居艮止之下,未肯順應,乃執而維之。爻當巽始,用黃牛之革,以為繩索,莫之能勝,於終得脫亡。說、脫通。執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以其艮止而離心,固其志也。九三畜臣妾吉,艮止之也。二得艮止,固不上應。

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象曰:系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艮為止,九三艮之上爻,意欲遠引,止而莫行,勢同維繫,是為系遁。地當重乾之下,位潛時孤,懷肥遁而遇艮止,未免憂懼,以致有疾。危厲莫寧,固其宜也。而艮陽畜止,下臨二陰,畜養臣妾則吉。系遁之厲,以有疾而身憊也。畜臣妾吉,此不為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四居互乾之中,下應初六。以初六之好仇,而志懷遐舉,是好遁也。 陽為君子,陰為小人,九四陽剛君子也。君子則吉,小人則否。君子吉者,以其好遁則然,而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貞吉。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九五上乾之中,下應六二。以六二之嘉耦,而心存高蹈,是嘉遁也,其兆貞吉。貞者,正也。嘉遁貞吉,九五剛中,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無不利。象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

上九時窮勢謝,見幾而作,是為肥遁,無所不利。乾以上剛而有斷,巽以下柔而多疑。肥遁無不利,舍巽始而居乾終,但有剛斷無所恪也。肥遁,唐以前皆作飛遁。《淮南子》:遁而能飛,吉孰大焉。張平子《思玄賦》:欲飛遁以保名。曹子建《七啟》:飛遁離俗。飛遁,遁之速也。地居上九,故宜速遁,遁以其無捂詳,肥乃飛字之訛。楊用修謂,因肥誤飛則大謬矣。上九陽窮多不利,此以肥遁致利,是即乾元用九「群龍無首」之義也。

<!--[if !vml]-->

<!--[endif]-->

第三十四卦 震上乾下,雷天大壯。

大壯,利貞。

大壯上震下乾,二陰四陽,陽內陰外,陽大陰小,外消內長,大壯小衰,大雖壯矣,而未可用壯,故利於居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陽為大,大壯四陽在內,大者壯也。乾剛而以震動,四陽方長,故壯。貞者,正也,大壯利貞。大者,正也,天地之情正大而已,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陽復於地,則見天地之心大壯,於天則見天地之情。心隱於內,而情發於外,而始終皆同。蓋陽主生,陰主殺,好生而惡殺者,天地之德,即其心也;貴陽而賤陰者,天地之性,即其情也。文周傳《經》,孔子作《傳》,扶陽抑陰,千古同辭。聖法天,天法道,自然之符也。老子: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震雷在乾天之上,雷上於天也。一陽動於三陽之上,乎氣暢開,是謂大壯。《雜卦傳》「大壯則止」,以盛之極者,衰之漸也。壯則動,衰則止,於其動而慮其止,天道不常盛,必然之事也。君子以此處盛漸之勢,而非禮弗履,不敢用壯。蓋以震雷諸侯,而履乎乾君之上,有壯往大過之勢,此可觀象而惕然者也。

初九:壯於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於趾,其孚窮也。

震為足。初九未與坤交,不成足也,僅其趾耳。四陽之壯,先自趾始,是壯於趾也。初與四彼此孚應,然足壯則可行,趾壯則不可行,而必欲征奪則凶,征,行也。雖有孚信亦無用也。第壯於趾,而寸步不行,則其孚信窮也。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二得位,以貞而吉。貞者,正也,中則正。九二貞吉,以其位中,是以守正而吉也。《彖傳》所謂「大者正也」,正指此爻。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三,二陽並進,壯之至矣。而爻在乾終,已失中位,小人於此則用其壯,君子於此而用其罔。用罔者,罔用其壯也,守貞則厲。兌為羊,三居互兌之始,是羝羊也。羝羊,壯羊也,性好觝。三,兌之剛,故為羝羊。震為葦為竹,位居卦末,有藩籬象。用壯不已,譬之羝羊觸藩,羸其雙角,適以自困耳。故小人用壯,君子則罔用之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輹。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九四當互乾之終,震動之始,以貞而吉,可保悔亡。坤為大輿,一索乾爻成震,震亦為車。震動之勢,一往無前。藩籬沖夾,羊角不羸,壯於大輿之輹,誰能御之?藩決不羸,以震陽而尚往也。尚,上也。四陽之壯,全以此爻,此一卦之主也。然壯極將止,未可用壯,惟以貞吉,乃得悔亡耳。朂之之辭。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象曰:喪羊於易,位不當也。

兌為羊,六五在互兌之柔,羊也。但陽已壯矣,以四陽而勝一陰,再進成夬,必至之勢。五陰一變,則喪羊於疆場之間,不必岐路也。雖喪其羊,而陽進陰退,未為不吉,故可無悔。五居尊位,全賴此羊,而喪羊於易,蓋以一陰而統四陽,柔不勝剛,此座難保,雖為得位,而究不相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祥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上六震之終爻,是為藩籬。羝羊觸其外藩,藩堅莫決,角羸難脫,不能退後,不能遂前,困於籬下,無所為利,惟宜艱守則吉。以六居震末,動終欲止,而恃其壯往,不知進退,只取困耳,究竟何益?夫壯進為夬,夬進為乾,雖所必得,自有其時,時時未至,不可強也。此之用壯,以至後不能退,前不能遂,是不詳審其時勢也。艱守則吉,後至氣更,六陽並進,亦瞬息間事,今日之咎,亦不長也。蓋大壯在於四陽,六五當壯往之餘,陽盛陰危,故有喪羊之慮。至於上六則強弩之末,不穿魯縞,壯勢欲止矣。《傳》所謂「大壯則止」,正在此爻。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君子知命,俟之而己,壯往何用?

第三十五卦 離上坤下,火地晉。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晉卦上離下坤。離日照臨,君道也;坤地順承,臣道也。君明於上,臣順於下,而坤馬眾多,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之象。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晉,進也。離明出於坤地之上,而麗乎大明。坤為順,乾為大明。《乾彖傳》:大明終始。晉反明夷,六二之柔,進而上行於六五,變為離坤。離為諸侯,坤為馬,中爻互坎,坎亦為馬。坤以三陰而為牝馬,則坎以一陽而為壯馬,牝壯合群,馬大蕃息,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之事。康侯,猶《考工記》稱寧侯義。用,以也。朝覲天子,晝日三接。《說卦傳》:離為日。《雜卦傳》:晉,晝也。坤之三爻,上接離日,有晝日三接之象。《周禮·大行人聀》「諸公三饗三問三勞,諸侯三饗再問再勞,子男三饗一問一勞」,天子三接諸侯之禮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離火在坤地之上,是明出地上也。明出日升,是謂之晉。君子以此自昭明德,自明明德。法日升以自新也。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初六坤之下爻,明從地出,此亦晉之始也,是以晉者。初與四應,而四止於上,二四為艮。不相援引,勢孤與窮,爰有摧如之象。欲進不前,守貞則吉,罔有孚信。四止於上,罔有孚信。然自處退處,亦裕有餘地,可以無咎。晉如而遭摧如,是以獨行其正也。裕而無咎,未受晉陞之命,時命未至。且有待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坎為憂。六二得中,勢將晉如,而前阻坎險,三五互坎。爰有愁如之象,亦以守正則吉。幸二五同功,五以中女而居尊位,是王母也,受茲介福於其王母,乾為王,六五居中,王者之母也。介,大也。愁可終破耳。受茲介福,以其位中正也。

六三:眾允,悔亡。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坤為眾,六三三陰止晉,坤眾皆從,是眾允也。順麗大明,是以悔亡。眾允之志,欲上行也。晉,進也,即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艮為鼠,九四居艮之上,在坎之中,亦有晉如之意。而遇險而止,象同鼫鼠,守貞則厲。鼫鼠貞厲,以其位不當也。蔡伯喈曰:鼫鼠五能,不成一技。《說文》: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謂五技而窮者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六五,明出地上,順麗乾中,悔可終亡。失當必得,已出坎險,勿用憂恤。凡有所往,吉無不利。失得勿恤,往則有慶也。《彖傳》所謂「柔進而上行」者,此爻也。降康侯之錫命,分王母之介福,明德照臨,恩光下逮,盡在是矣。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離為牛,上九離終無所晉矣,則晉其牛角耳。離為甲胄戈兵,前位既窮,無所用之,維用以伐坤之下邑。坤,順也。邑無違命之人,伐之何辭?若存惕厲之心,則事吉無咎,守貞不改,是吝道也。離本明也,離則榮光遠被,而維用伐邑,是其道未光也。蓋離以上進為明,處上九晉止明終之位,不自含光養晦,而猶以甲兵肆威陵下,違道而行,何光之有也。

第三十六卦 坤上離下,地火明夷。

明夷,利艱貞。

明夷,上坤下離。離明淪夷於地下,是天地向晦之時,國家昏味之秋,故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利艱貞,晦其明也。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舊本利艱貞二句,誤在文王以之句下,從《楊氏本》正之。離明入坤地之中,光華夷滅,曰明夷。利艱貞,晦其明也。貞者,正也。離為文明,坤為柔順,坎為險難。文王拘於羑里,大難也;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箕子,紂子至戚,而遭幽囚,內難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此古聖人處明夷,而此其用者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離日在坤地之下,是明入地中也。《序卦傳》:夷者,傷也。《雜卦傳》:明夷,誅也。誅而傷也。明入地中,光明傷夷,是謂明夷。君子以此蒞眾,用晦而為明。所為晦其明者,乃所以為大明也。明出地上謂之晉,明晉則用明以修身;明入地中謂之夷,明夷則用晦以蒞眾。君子於明晦之際,無往而不宜也。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離為雉,為鳥,有翼可飛也。明夷,離居坤下,而初九又在離下,則雉鳥于飛,而垂其兩翼,不能飛也。震為行,三五互震。離為腹,以三坤而履離日,是謂三日。初九震爻,不居坤下而居離初,震足不成,未能行也。君子而欲於行,其離腹中虛,象應三日不食。初與四應,是其主人也。四當坎上坤下,處險而性嗇,坎險坤嗇。若有攸往,主人必有辭謝之言。君子當此而欲於行,其義不得食也。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震為足,巽為股。巽居東南,而位左方,是左股也。乾得坤初則為巽,坤得乾初則為震。五居震末,有震足而無震股,下與六二兩陰不應,未肯相援,少股肱輔助之力,欲進不能,是明夷而夷其左股也。二四同功一體,勢難坐觀。若用拯之,坎馬在側,美脊亟心,得此壯馬,股傷何慮?其兆吉矣。六二用吉,以坤爻而麗乾中,順動而以天則也。「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離位在南,而具甲胄戈兵。九三以離明之終,當震動之始,故有南狩之象。而爻當乾之三陽,陽為大,乾為首,明夷而於南狩,正遇此爻,是得其大首也。但地在坎中,互坎。未能順動,震動遇險,坤順在外,不可求疾,疾,速也。宜守其貞。南狩之志,位值陽剛,乃大得也。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坤為腹,右在前,左在後。六四坤初,明入地中之始,是入於左腹也。離為心,坎為宮,六四坎宮之門庭也。離心在坎宮之內,幽而不明,而明之被夷,實始此爻。地比性通,是獲其明夷之心於方出門庭之際也。蓋入於左腹,切近離中,是以獲其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六五尊位,而爻在坤中,迷而不悟,坤為迷。六二之明,正夷於此,此箕子之所以明夷也。以親賢之位遭君王之迷,憂國忘身,以至披髮徉狂,出囚屈辱,是內難而能正其志者,利在艱貞,以晦其明。箕子之貞,晦其明也,而明不可息,晦而愈明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上六坤終,離明於地,至此極矣,故不明而晦。前則初登於天,今則後入於地,皆明夷已盡之秋。初登於天,明晉而照四國也;後入於地,明夷而失天則也。六二之「順以則」者,皆至此而全失矣。

第三十七卦 巽上離下,風火家人。

家人,利女貞。

家人,上巽下離,以長女中女而備家人之誼,故利女貞。貞者,正也。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男女而己。女正位乎內,而居二四;二四陰位在內。男正位乎外,而居三五。三五陽位在外。男女正位,此天地之大義也,然非男女之所能也。男女皆乾坤所生,家人之中有嚴君焉,乾父坤母之謂也。乾父得坤母初爻,則化巽而為長女;得坤母中爻,則化離而為中女。故六二離中而實即坤中,九五巽中而實即乾中,雖二女之位而皆父母之位也。坤母居二,乾父居五,父母位正,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皆正。家者,天下之本也,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巽風在離火之上,是風自火出也。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火,巽位東南,風木也。火自風出,而曰風自火出何居?蓋木生火,而火亦生木。緣水火互根,離以二陽而抱一陰,一陰者,水之根也;坎以二陰而抱一陽,一陽者,火之根也。有天上之水,離之一陰是也;有地下之火,坎之一陽是也。木生於水,而實生於坎水之陽,陽蟄水暖,溫氣東升,此風木所由化生,故曰風自火出。木火發散,原皆在外,風自火出,從內生也。《雜卦傳》:家人,內也。母子相生,此本一家之人耳,是謂家人。修身乃齊家之准,君子以此言有物而行有恆,言忠信,有物也;行篤敬,有恆也。以為正家之表也。

初九:閑有家,悔亡。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初九,離之下剛,一家之防閑也。門下設木為閫,曰閫。所以防閫內外,亦猶馬廄曰閫,防其出也。以防閫而有家,後悔乃亡。閑而有家,以早正其本,其志未變遷也。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六二以中女承家,事無所遂,但在中饋。《大戴記》:婦人從夫,男。無所敢有自遂,而有常職。孟母云:婦人之禮,冪酒漿,精五飯。守貞而吉。二本坤爻,坤順也,二四同功,四巽也。六二之吉,順以巽也。此女正位乎內者。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火為德,水為刑,故離樂而坎憂。九三在二離之中,一坎之內,若以法律齊家,坎為法律。則家人嗃嗃不寧,未免悔厲。然法嚴眾肅,究為吉征。若以喜笑型家,離應心,其誌喜,其聲笑也。則婦子嘻嘻不恭,雖人無怨,而綱紀廢墮,越禮亂常,反由此生,終成吝道。家人嗃嗃,未為失也;婦子嘻嘻,乃失治家之節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六四,巽之柔位。長女乘時,以利市三倍之才,殖貨謀產,此其家不貧,是富家之女,大吉之徵。巽,順也。富家大吉,柔順而在位也。以陰居陰,又在上巽之初,皆其本位。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家為天下之本,九五王位,《彖傳》所謂「正家而天下定」者,正指此爻,是王者之事也。王以正道感格,假、格通。而有其家,此以家化天下者,雖下臨互坎,亦勿憂恤。坎為憂,全吉之徵。王以假而有家,則人心感悅,化其紛爭,交相愛也。此男正位乎外者。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上九位高,一家之長,誠言有孚,加尊嚴威如,家無玩法之人,終吉之兆。其身不正,何能正人?威如之吉,反身自正之謂也。

第三十八卦 離上兌下,火澤睽。

睽,小事吉。

睽卦上離下兌,中女與少女同居,貌合心睽。而五柔居尊,小者得位,故小事吉。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睽,離也。離火動而上炎,兌澤動而下潤。離為中女,兌為少女,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行,皆事之極相睽隔者。兌說而麗乎離明,其視乎家人,柔進而上行,家人之六二進而居三,六四進而居五。六五得中,而應乎剛二,陽大陰小,二者得位,是以小事吉。物無合而不離,離而不合者,天地異位,睽矣,而化育生成,其事同也;男女異秉,睽矣,而琴瑟唱和,其志通也;萬物異形,睽矣,而榮枯舒慘,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離火在兌澤之上,是上火下澤也。上炎下潤,性反情乖,是謂之睽。君子以此雖同而異。異而同者,胞與之量;同而異者,道德之真也。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初九兌之下剛,亦即乾始,原爻未變,無得無失,事可悔亡。乾為馬,三索坤柔化為少女,而乾馬喪矣。然兌之上夬,還乾之漸,剝則返坤,夬則返乾。勿逐自復,以初爻之未動也。初與四應而兩剛不交,據險張弓,志為寇盜,是惡人也,然見之無咎。蓋人惡則善疑,坎為疑。必以不見為恨,見之而疑釋恨消,所以避咎也。

九二:遇主於巷,無咎。象曰:遇主於巷,未失道也。

六五君位,主也。九二剛中,陽陰正應,方在田野,未通贄幣,而遇主於里巷之中,《彖傳》所謂柔「得中而應乎剛」,有應則遇,無論朝市也,是巷遇而非野合,無咎之徵。遇主於巷,九二剛中,未失道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無初有終,遇剛也。

六三兌之上爻,在離中,互離。居坎初。互坎。離為牛,坎為輿,三應上九,理可會合,而輿曳於前,牛掣於後,不能進也。巽為發,艮為鼻,而四柔升五,巽發不成,五剛降四,艮鼻不就,其人天且劓。天當作而。而、耏通,髠發也。劓,截鼻也。非第不進,且罹鼻刑,地臨險阻,位當毀折,其兆如是,睽之極矣。然而無初有終,三為兌終,上為離終,雖不善始,亦當善終,後必合也。見輿曳,以三位之不當也。無初有終,遇上九之陽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象曰:交孚無咎,志行也。

九四離下,與兌初相應,而兩剛不交,是曰睽孤,言其孤而無與也。初四二陽無耦,皆鰥夫也。初居卦始,是為元夫。九四遇之,同氣相合,其交甚孚。而皆不得位,未免危厲,然而無咎。交孚無咎,以坎志之得行也,坎為志。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六五離中,正位居尊,後悔可亡。下應九二,阻於坎險,不得會合。幸六三厥宗,宗,類也。同氣相助,以兌口而食卦豕,坎為豕。噬膚侵肌,去其阻梗,兌為口,六三兌柔,故曰噬。往亦何咎?厥宗噬膚,則二五嘉會,往有慶也。《彖傳》所謂「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者,正是此爻。坎難消而離樂成,此始睽而終合者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九離終,下應六三,睽而不孤,而亦曰睽孤,地阻而多疑也。其始見封豕於澤畔,三居兌上。身色泥塗,既覩眾鬼於水濱三居坎下。共載一車,先張之弧、抽矢將發,後說之弧、說,脫通。挽弓不射,是耶非耶,疑而莫定。不知此非寇讐,而婚媾也。其為豕為鬼,皆非真象,坎乃雨也,往遇雨則吉。無,遇雨之吉,坎象著而群疑亡也。坎為豕、為疑、為車、為弓、為寇、為雨,乾為神,坤為鬼,坎以乾陷坤中,神隱鬼現。坤為眾,坎為車,故有眾鬼乘車之象。豕鬼皆消,婚媾乃顯,亦始睽而終合也。

第三十九卦 坎上艮下,水山蹇。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蹇卦上坎下艮,坎險阻隔,艮止不進,動履艱難,是有蹇象。西南坤位,東北艮位,坎在坤中,寧於坤中出險,不在艮上守終,故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謂九五也。五在坎中,時方大蹇,故守貞則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蹇,難也,坎險在前也。艮為止,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坤在西南,得乾中爻,則成坎陽,居九五中位,蹇利西南,往而得中也。艮在東北,萬物之所終也,終則窮,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九五大人,往有功也。上九五當位,而宜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坎水在艮山之上,是山上有水也。山上有水,迴折梗阻,不得順行,如人步蹇而行遲,是謂之蹇。世運方艱,欲進未能,君子以此反身修德,守分居貞,蓋前無所往,不得不反也。

初六:往蹇,來譽。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蹇之所以為難者,坎險在前也,當此行不如止。前進為往,後退為來,進則逢坎,是往蹇也;退而達艮,見險能止也,則曰知,是來譽也。三為正,二多譽,以連三也。譽在六二,初未能也。然二者,初之所續至也。往蹇來譽,譽雖未及,宜待時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九五王也,六二正應,是王臣也。居二坎之下,上坎互坎。蹇而又蹇,而有進無退、不以險阻,是其忘身殉國,匪躬之故。非為一身之故。王臣蹇蹇,為國柱石,社稷攸賴,終無尤也。

九三:往蹇,來反。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九三雖在坎中,互坎。實居艮上。往則逢坎,得險而蹇也;來則反艮,見險而止也。艮為內卦,遇險以止,而不陷為慶。往蹇來返,還其故位,內卦得此,寔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寔也。

六四在二坎之間,往則逢坎,來亦逢坎,而寧來不往者,上坎乃是坎位,互坎寔為艮爻。往則逢坎,必成蹇矣;來則連艮,必可止也。往蹇來連,以九三當艮位,而陽寔也。

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九五上坎之中,身陷險阻,是大蹇也。陽為大。五君位,亦大人也,故曰大蹇。然下有六二之朋,相應為朋。蹇蹇匪躬,必來赴難。大蹇而朋來,世路終夷,以其居中而有節也。「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是利於遇坎,不利遇艮。而諸爻皆利來艮,不利往坎。蓋諸爻賤位,無九五之時,故宜見難而止;九五有時有用,雖遭大蹇,自有六二朋來,故愈蹇而愈利。所謂「利見大人」者,九五所獨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上六位窮,往則蹇矣。內連九五之陽,陽為大,來則碩,碩者,大也。其兆吉,利見大人。往蹇來碩,志在上六之內爻也。九五。利見大人,以從九五之貴位也。

第四十卦 震上坎下,雷水解。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複吉。有攸往,夙吉。

解卦上震下坎。震動而出險,宜於坤地休養,故利西南。震,往也。若前無所往,其來複乎?九二者吉。六五西南之坤中也,若前有所往,則無不夙吉,震動在前也。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複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解,散也。坎險而以震動,動而免乎險,曰解。蹇難解散。西南坤位,坤為眾,萬物之所以致養也。蹇難方解,正須休息,利西南坤地,以致養之,故往而得眾也。坎中。有所往者,則夙吉,往而有功也。六五、上六。二氣交感,陰陽鬱蒸,此天地之不解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分甲坼萌生。解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震雷與坎雨相合,是雷雨作也。雷雨既作,陰陽交暢,天地之鬱勃散解,是謂之解。《雜卦傳》:解,緩也。天地舒緩,人事不容獨急,君子以此赦過宥罪,下寬大之條,布祥和之令,雖禁網疎闊,寔時務之宜也。處險而止則曰蹇,蹇則難結;出險而動則曰解,解則難消。其時務不同,故行事亦殊也。

初六:無咎。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初六坎下,入於坎窞者,此爻也。而是則無咎,以二與四應,四陽震動,上有助援,則下不陷溺。爻在剛柔之際,彼此相交,義無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坎為狐,離為矢。九二坎中,上臨六三,隱伏疑惑,其象三狐。坎為隱伏、為疑,狐隱伏善疑,故曰狐惑、狐疑。三以坎上而在離中,互離。其位黃離,離之六二曰黃離。其矢即黃矢也。九二弓馬輪輿武備皆全,但無矢耳。於此田獵,以黃矢而射三狐,既獲三狐,並得黃矢,吉矣。然究在坎中,是以守貞。九二貞吉,得中道也,《彖傳》所謂「其來複吉,乃得中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戎本作寇。坎為輿、亦為寇。六三離中,互離。居坎震二剛之間。下履坎陽,則既乘之;上乘震陽,則又負之。夫以有背負荷,而且乘車而馳,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也,盜思奪之矣。爰致寇至,守貞愈吝。蓋以既負小乘,亦可丑也。寔乃自我至寇,又誰咎也?義詳文言。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震為足,九四震初,是其拇也。足大指。震動而足行,攸往皆利,故蹇難可解。雖是行必自拇始,然一拇獨動,何能遂行?不行則所解有限,是一身未解,第解而拇也。而、爾通。然恃有朋焉,初也,朋至斯孚矣。剛柔契合,然後相與以有成也。僅解而拇者,四居震初,未當位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六五既得尊位,則蹇難維繫固結難解,君子至此,無有不解,吉矣。而梗化之頑,革心向化,亦且有孚於小人。君子有解,則小人心抑而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上六地高望重,三公之位也。初、二地道,本地者親下,則有走獸之形;上、五天道,本天者親上,則有飛鳥之象。上六與六三同氣,皆卦末。三在離中,為鳥為矢,今者鳥飛而上高墉,此亦梟雄之可誅者,公乃用黃離之矢,射高墉之隼。九二射狐於平田之下,獲之內難既解;上六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外難亦解。蹇難全解,何有不利?公用射隼,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以解外難之悖逆也。震,行也,即往也。上九居震動之末,事無不利,《彖辭》所謂「有攸往而夙吉」者也。其往有功,不亦宜乎?義並見《文言傳》。

《周易懸象》卷五

第四十一卦 艮上兌下,山澤損。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亨,讀為享。損卦上艮下兌,二五有孚,元吉無咎。方在損時,是可守貞。而互震在中,利有攸往。古者亨禮,八簋為上,四簋為中,二簋為下、為簡。損之取義,曷之用乎?苟當其宜,二簋之簡,可用亨於上帝。事有不嫌於損者,顧其時何如耳?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損益卦而為損也。巽震為益,艮兌為損,陽盈而陰虛,女虛而男盈。今震變而為兌,損長男之盈,而為少女之虛,是損其下也;巽變而為艮,益長女之虛而為少男之盈,是益其上也。然長女在上,長男在下,乃以長男而化少女,長女而化少男,女下男上易其位矣,故其道上行。二五易位,上下相孚,損而有孚,元吉無咎。以居損而可守貞,以互震而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之簡,非所應也,而其應有時。蓋以損剛益柔,自有其時,損益盈虛之數,損其盈,益其虛。原乃與時偕行也。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兌澤在艮山之下,是山下有澤。以高臨下,有餘者愈有餘,不足者愈不足,是損大澤以益崇山也,此謂之損。君子以此懲其忿而窒其欲,窒,塞也。損其所本無,還其所固有也。《仲氏易》:艮少男,多忿則懲之;兌少女,多欲則窒之。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初九本以震下,今成兌初,前之在震,此為已事矣。已事,已過之事也。已事遄往,此無可咎。遄,速也,又往來數也。遄往無咎,猶既往不咎義,但於今日須酌量損之耳。損震之盈,化兌之虛,前之二柔,是所宜損者。下以二柔而易五剛,上以五剛而易二柔,原有同心。已事遄往,而酌宜損之,此為與上合志也。尚,上通。《升》之初六「上合志也」與此同。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九二本以五剛而降今位,遂使長男化為少女,此一卦之主,損之所以為損也。時方處損,利在居貞,守志待時,縱六五有孚,猶追昔歟?爻當互震,不無前征之意,征,行也,往也,而時命不猶舊位難復,反以輕往成凶。此居損下之地,而以爻畫言之,柔去剛來,是弗損而實益之也,何必妄動?九二利貞,以六五在中,原為故所,中以為志,是其情也,但以時乖而止耳。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三兌柔,其於益原在坤中,互坤。又居震上。坤為眾,震為行,同輩三人並行,今以六二而變九二,則損其一人,成兌不行矣。而二四為震,又有行象,六三以一人獨行,則於六五而得其故友,二升而為五也。蓋一人則無所疑,三則人眾而生疑也。坤為迷,有疑象。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坎為憂,為病。離者,坎之反也。六四在互坎之中,是乃離爻。以離樂而反坎憂,損其疾矣。且使遄有喜悅,無咎之徵。既損其疾,則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六五本以二柔而升此位,遂使長女化為少男,是損中之益,故曰或益之也。損下益上,此是益上之爻。六位之中,以此為善,雖十朋之龜,靈甲當時,生易洞獨休咎,而亦弗能違也。弗克違,言以此爻為善,元吉之兆。上以五降,而後下以二升,五尊位也,得上九而有成功。艮成。六五元吉,雖從下升,寔自上佑也,《彖傳》所謂「元吉」,此爻是也。艮為山龜,《漢書·食貨志》:「元龜長尺兩寸,值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五貝為一朋,值五十貝,價之至重者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以長女而化少男,是弗有所損,而但益之也,無咎之兆。然損中之益,守貞則吉。上與三應,三其臣也,艮為家,坤為國、為臣,三在互坤之下,互震之中,震動故利有攸往。往得其臣,化家為國,是有國而無家。爻當艮止,成始成終。弗損而益之,功成知止,有終焉之意,是大得志也。《彖辭》所謂「無咎,可貞,利有攸往」者,此爻也。

第四十二卦 巽上震下,風雷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卦上巽下震,震動則行,故利有攸往。震巽為木,刳木為舟,得風而行,故利涉大川。巽風,震行。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益,益損卦而為益也。艮兌為損,巽震為益。艮變而為巽,損少男之盈,而為長女之虛,是損其上也;兌變而為震,益少女之虛,而為長男之盈,是益其下也。巽益一剛而反為損,益其五剛則成女也;震損一剛而反為益,損其二剛則成男也。是曰損上益下。上為君,下為民,損上益下,是君損而民益也,故民悅無疆。

損之少男在上,少女在下,今以少男而化長女,少女而化長男,女上男下,是自上下下也。謙尊而光,以君下民,謙之極矣,故其道大光。

利有攸往,以五剛二柔,中正而有慶也。利涉大川,以震巽二木,得風而行也。益以震動而巽順,無往不利,故日進無疆。天施坤初而化長男,地生乾下而化長女,故其益無方。損益自有其時,凡益之道,乃與時偕行也。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巽風震雷,合而為益。蓋木氣左旋,風雷鼓盪,凍解蟄驚,陰往陽來,否轉泰回,全在此侯。復臨增益之春,故謂之益。君子以此,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遷其固有,改其本無,過消而善長,是益道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初九震初,正當震動之始,利用為諸大作。坤為順、為國、為民,互坤。大有動作,國順而民悅之,善作善成,元吉無咎之兆。上之大作,以為下也,元吉無咎。上以厚益予下,而下不厚事也。下無厚費之事。《彖傳》所謂「損上益下,民悅無疆」者,正是此爻。《繫辭傳》:「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楺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以巽木而入坤土,坤牛與震足俱行,進退動搖,巽為進退,震為動。固有耕象。漢儒皆以此爻為耕植,此亦作中之大者,而實不但此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二以五柔而降今位,遂使少女化為長男,初九之元吉,全緣此爻,是益之所以為益,一卦之主也,六位之中,莫善於此。雖十朋之龜,靈覺前知,洞悉災祥,而亦不能違也。然在互坤之始,坤以臣道而利永貞,此亦宜守臣節,永貞為吉。蓋坤之用六本以大終,此之用六本以大始,大終者善成,大始者善作。此當大作之始,必期大成能永貞不替,何以成終?故以永貞成吉。值此增益進長,豐亨之時,王用亨於上帝,坤牛震馬巽雞艮狗備禮薦牲,以告成功,吉矣。較之前日居損,僅設二簋,豐儉相懸,不亦遠乎?《彖傳》所謂「其益無方」者,此爻是也。或益之者,降於六五,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三震末,大作終矣。三以多凶之位,而又震坤中,為嗇為喪,凶象皆全,益之至此,必有凶事矣。然即用凶事,亦可無咎,以二五有孚,自中外行,信及兆民。二為三公,震為諸侯。三當凶歲,告公用圭。坤、艮重土,有圭象。《周禮》「珍圭徵守,以恤凶荒」。珍圭,即鎮圭。王於凶歲,使人徵守土諸侯,憂恤凶荒,則授之以致王命焉,此亦兆民所說服者,何咎之有?以致王命焉,蓋益之而或用凶事,此亦固有之理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坤為國,為民。六四於損居坤中,於益居坤上,是在損之時,國安而民止;上艮。在益之時,國遷而民動矣。下震。國者,民之依也,國遷民於何依?四於二五,孚信中行之時,人心擾動。告公從者,利用為民,依遷國。三位連二,故得告公;四位隔三,故告公從。告公從者,以國遷民悅,所益良多,三坤下遷則成益。此正取益之志也。其志正以此取益。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二為離位,五為坎爻,位居陰陽之中,二五皆在陰陽之中,一三為陽,四六為陰。為心,為志,離為心,坎為志。皆有孚象。九五本以二剛而升今位,遂使少男化為長女,其於六二彼此交易,本有孚也。當在損時,沉淪下位九二。中以為志,感六五嘉惠之心,不忘舊好,此為已事,勿庸問矣。今者六五降二、九二升五,恭膺大寶,載登天位,休徵備至,元吉呈祥,是六二有孚,誠心擁戴,惠我以德也。昔之有孚惠心,勿問之矣;今者惠我以德,自此大得志也。益在六二,非九五也,而九五居損,亦大得志。蓋損上即所以益上,就此一爻是損中之益者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上九巽終,即損之艮終,仍守原位,莫益之也。益之者,與之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故或擊之。然即或擊之,而不可無恆。因擊而懼,志節變更,立心無恆,則凶矣。無恆者,不能中以為志也。莫之益者,言其過時失中,偏於末位之辭也,地偏故不得受益。或擊之者,以其不安末位,懷藏求益之心,自外來也。六二外來,中,上九偏矣,來毋所容,此亦不識時務之極者矣。《雜卦傳》:「損益,盛衰之始也」,蓋損長成少,則為不足,然少者,盛之始也;益少為長,則為有餘,然長著,衰之始也。物無盛而不衰、衰而不盛者,損益之謂也,孔子所以讀《易》至此而喟然也。孔子讀《易》至損益,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答曰:「夫自損者益,《淮南子》:孔子讀《易》至《損》、《益》,喟然而嘆曰:「或欲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適足以利之。利害福禍之門,不可不察。」於此文異。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

第四十三卦 兌上乾下,澤天夬。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夬卦上兌下乾。九五王位,一柔在上,是聲揚其罪於王庭之上也。五剛孚號,除此微陰,至易之事,而猶有戒心,慎以免害,是吉徵也。坤為邑,自一陽復後,皆自坤來。告自坤邑,不利即戎,陰將敗也。利有攸往,陽已勝也。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決也,剛決柔也。決者,絕也。以五剛而臨一柔,陽盛陰微,勢已將決絕而去之也。夬之得名,原以上缺,而五剛合勢,意欲絕之,故取意於決。乾健而兌說,剛決而柔和。此以決斷取義。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位在上也。孚號有厲,處安若危,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一陰欲盡,所尚乃窮也。尚,往也。利有攸往,剛一長而柔乃終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兌澤在乾天之上,澤上於天也。澤氣上騰,蒸為雲霧,霪雨傾瀉,若決江河,是謂之決。君子以此,施祿及下,大德不居。若居其德,則反為忌也。

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初九震爻,震為足,此其趾也。大壯四陽上進,初九已壯於趾。此以五陽並進,其壯加矣,故壯於前趾。前趾,大指也。小指在後。但壯僅在趾,難勝前征之任,往而不勝,反足為咎。蓋力不能勝而強往焉,是為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二坎爻,坎為盜、為月,有月夜寇至之象。二居中位,剛正不倚,是乃諸臣之望。當此惕然驚號,暮夜有戎,此或宵人勢孤,自知難免,密遣刺客,奸人乘機暗發,亦事理之常,然而無憂。有戎莫恤,以其得中道也。

九三:壯於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乾為首,九三乾終,首也。怒形顏色,壯於頄上,鼻外顴內曰頄。悻悻之勢,當者難容,有凶之象也。三位失中,未肯因人成事,嘗為禍先,而以多凶之地,動則得咎,是以不利。蓋三本兌爻之位,爻與上應,上得夬形,則三有夬象,夬而又夬,是君子夬夬之所也。上夬為澤,澤上於天,雲騰雨落,於此獨行,必有遇雨。若夫遇水沾濡,皆所應得,是時未免有慍,然而無咎。蓋君子夬夬,自知兩缺相際,終無憂也。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震為足,巽為股。九四以震爻而當巽位,為足、為股,皆在於此。而既居兌初,則足股不成,是但為臀耳。臀在足股之上。詎遇兌缺,而病毀傷,又無膚也。臀傷則累及股足,其行次且,與趦趄同,行不前也。步履艱矣。兌為羊、為決,坎為耳、為疑。兌以上缺,坎象未全,則附決如故,兌為附決,附於乾上而為決也。而無坎之聰,但有其疑耳。故牽羊而悔亡,是因其決;聞言而不信,則緣其疑。乾為言。蓋其行次且,以震足未就,位之不當也。聞言不信,以次且半成,聰之不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九五陽剛得位,而上臨兌缺,夬三陰使乾象不全,化而為澤。莧,澤草也,既馬齒莧也。此未及上六,猶是平陸,地高平曰陸。而莧菜生焉,則其去澤不遠矣,故有夬夬之象。幸在中行,事可無咎。中行僅得無咎,以其中之未光也。

上六:無號,終有凶。象曰:無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乾為言,兌為口,故有號象。上六一陰微弱,孤而無援,處將盡之勢,前之號者孚號惕號。俱可無用,知其終有凶期,俟之而已。無號之凶,以孤陰而處終位,不可長也。

第四十四卦 乾上巽下,天風垢。

姤,女壯,勿用取女。

姤卦上乾下巽,巽為長女,女已壯矣,故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姤,遇也。夬後乾純,一陰又生,正直五剛在上,昔往今事重遇於此,漸生漸長,非久成坤。今日初逢,已有漸別之勢,是雖剛之遇柔也,而實柔之遇剛也。蓋陰處方來,則來者為主。巽為長女,而又當方長之際,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乾為天,坤為地,一陰者,坤地初爻,天地相遇,生成合德,品物咸章也。章,著也。二五兩剛,位遇中正,乾行於上,風行於下,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

巽風在乾天之下,天下有風也。陽純巳月,六乾茂長,才完上缺,又逢下斷,以巽木而化炎風,重遇於夏至之月,是謂之姤。後以此施巽命而誥四方。微陰方來,政令亦更,扶陽抑陰之教,自此始也。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

乾為行,初六一陰始凝,化而為巽,巽木柔弱,柅也,椅柅,木之柔弱者。合之乾金是為金柅。巽為繩,以震出之位,變巽入之御巽繩牽曳,是繫於金柅也,守貞則吉。若有攸往,則當見凶。巽為股,而方見柔爻,未及其剛,股力不健,難以行也。而必欲往焉,譬之羸豕,信其蹢躅,動則顛躓耳。繫於金柅,柔道牽制,乾行不利也。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巽為包,為魚。九二下履巽柔,包有魚也。一陰方長,尚可無咎。陰在內、為主,陽在外、為賓,包雖有魚,志在同類連升,同類,諸陰。不利於賓。陰進則陽退。包之有魚,義不及賓也。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巽為股,九三巽末,地在股上,臀也。夬以上缺而臀無膚,巽以下斷而臀亦無膚,其故同也。巽為進退、不果,故言其行次且之象。次且,行之遲耳,非不行也,次且與趦趄同。雖有危厲,而無大咎。以其去初六之牽制,地勢稍遠,行未牽也。以上體言,則臀在下而見夬四;以下體言,則臀在上而見姤三。兌巽反對,夬四既姤三也,但彼嫌其遲,此慶其緩,雖緩而實行也。

九四:包無魚,起凶。象曰:無魚之凶,遠民也。

九四上乾之始,去初地遠,則包無魚。而究與初應,倘陰自此起,則成凶兆。初為民,無魚者,遠於民也。無魚之凶,以其相遠而相應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捨命也。

乾為木果,巽為杞、為包。杞亦木果也,但粒小耳。陽為大,陰為小,巽以乾陽之大,得一陰而成小。巽之一陰上承四陽而至九五,是以杞實之小,而包瓜實之大也。小不勝大,暫時含其天章,頃當發露耳。孰知日浸日奪,大不勝小,巽杞漸升,乾瓜終落。五,天位也,迨至積姤成剝,九五之陽,有隕自天矣。九五含章,以其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乎巽命,終與之遇也。不能舍離巽陰,故終與之遇。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兌為羊,上九之位,而遇陰爻,化兌成羊,則姤角矣,其兆為吝,然而無咎。姤其角,以上位既窮,故多吝象也。

第四十五卦 兌上坤下,澤地萃。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卦上兌下坤,有亨通之兆。坤為鬼,艮為門闕、為宗廟,互艮。九五王位,是王假有廟之象。假、格通,至也。利見大人,九五也,其事亨,而利守其貞。坤為牛,故假廟用大牲吉。巽為順,故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萃,聚也。坤順而以兌說,九五剛中而下應六二,上下無違,故聚也。王於君臣合德,國家雍睦之際,假於有廟,致孝亨也。貞,正也,利見大人亨,以二五感應,聚以正也。九五天位,王也,巽為命,三五互巽,是天命也。王假廟而用大牲吉,坤為牛也。利有攸往,坤順而承天命也。陰陽相應則聚,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皆可見矣。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兌澤在坤地之上,澤上於地也。澤氣蒸騰,氤氳地上,煙飛霧鎖,聚為雲氣,是為之萃。蒙氣遮掩,大地晦冥,小人有謀,寇盜將發,君子以此修除戎器,戒備不預之變。坤為萃、為亂、為害、為器、為師,兌為毀折、為刑人,故象如是。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坤下,上應九四,剛柔有孚也,而但恐不終。坤有終。無成有終。初,方始也。坤為民、為聚眾、為迷、為亂、為萃,震為號、為笑。初四孚信,不終,民無正應,初為民位。與其同類群小聚而為非,乃亂乃萃。若夫號咷涕哭,思得一握其手為笑,恐未能也。此勿庸憂,但試往焉,終可萃合,當無咎怨。乃亂乃萃,先迷失道,其志亂也。後順得常,故往而無咎耳。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

六二坤中,九五正應,《彖傳》所謂「剛中而應」者,上得九五援引,吉而無咎。君臣孚萃,乃利用禴祭以致孝亨。引吉無咎,以其中道未變也。《彖辭》「王假有廟」、「用大牲吉」皆指此爻。《周禮·宗伯》「以禴夏享先王」是也。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象曰:往無咎,上巽也。

六三坤終,與上六兩柔不交,上下斷缺,兌上缺,巽下斷。此萃之不成者,故萃如而實嗟如,事無所利。若必欲往焉,亦可無咎,但小吝耳。巽,順也,往無咎,以其在上巽之下也。互巽。

九四:大吉無咎。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九四兌之下剛,位應初柔,情孚勢萃,大吉無咎。兆當大吉,而僅得無咎,此四居多懼之地,位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九五正位也,《彖傳》所謂「剛中而應」、「聚以正」者,即此爻也,是陰陽相萃而有位者,是以無咎。二五本相孚也,但二居艮初,互艮。恐其間於四剛,中道而止,尚非孚也。元善不渝,永保其貞,後悔乃亡。萃雖有位,而中阻艮陽,志未光也。

上六:齎諮涕洟,無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上六兌終,以毀缺之位,而下無正應,是萃之不成者。地盡途窮,援孤與寡,齎咨涕洟,悲慟流連,要之不過遇合無期耳,亦可無咎。齎齎,嗟也。咨涕洟,進退維谷,未能安其上位也。

第四十六卦 坤上巽下,地風升。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升卦,上坤下巽,其兆元亨。二五相應,用見大人,勿有憂恤。征,行也。南征吉,謂六五離位也。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萃以三坤而在兌下,此以三坤而在巽上,柔以時升也。巽遜而坤順,九二剛中,而上應六五,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此有慶也,即九二之「有喜也」。離位在南,居巽坤之中,南征吉,其志行也,即六五之「得志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巽木在坤地之下,地中生木也。木氣上發,是之謂升。坤順,巽以順也。君子於此順德進修,積小以成高大,所以法地風之升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允,信也。坤為上,其德信。上卦坤土,三爻俱升。初六以乾下而得坤始,德同六四,其升允矣,是以大吉。允升大吉,上與六四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上應六五,剛柔相孚,乃利用禴,以致孝享。九二之孚,二五嘉會,為有喜也。乃利用禴,此用之見於大人者,彖傳所謂「用見大人勿恤而有慶」者,即此爻也。

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

坤為虛、為邑。九三巽末震始,互震。虛與墟同,凡城之故者曰虛邑。上應上六。上六坤終,邑之高者,是升其虛也。初已允升,有信不疑,九三又交坤界,升其虛邑,更無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於岐山,吉無咎。象曰:王用亨於岐山,順事也。

兌為說,坤為順、為民。六四坤初而當兌末,互兌。兆民說從,三分有二之象也。王用享於岐山,登名岳而告成功,吉而無咎。兌位在西,王用享於岐山,僅保西陲,順守服事之節也,此亦用之見於大人者。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六五王位。順守貞節,獲茲吉祥,震足拾級,升此天階。三五為震。貞吉升階,此為大得志也。六五離爻,《彖傳》所謂「南征吉,其志行也」,正指此爻。

上六:冥升,利於不息之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坤為迷,冥象也。上六無可升矣,升而不止,是謂冥升。利於不息之貞,乃可免患。蓋長極必消,長則富,消則窮,上位窮矣。冥升在上,前無可進,但見其消而不富。巽以初富,坤以上窮,時不同也。

第四十七卦 兌上坎下,澤水困。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困卦上兌下坎,剛在柔中,是困象也,而其兆則亨,所謂困極則通者。陽為大,二五剛中,大人也。時方處困,守貞不違,則大人吉,無咎。但兌三位窮,開口有言,人必不信耳。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卦,剛為柔掩也。坎險而以兌說,二五剛中,是困而不失其所也,故亨,此其惟君子乎,小人則失其所矣。貞大人吉,正以其剛中也。兌為口,兌三處已盡之位,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坎,水也,而處兌澤之下,深在黃泉,是澤無水也。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澤而無水,百族枯槁,如困涸轍,是謂之困。君子以此致其命而遂其志。蓋禍福窮通,莫不有命。命不可以力挽,故致之;委而致之,聽命由天。志不可以境移,故遂之也。

初六: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困以剛揜,困在剛也,而實剛柔俱困也。坎為臀、為堅木。初六二偶中分,其象為臀,一剛在上,是謂堅心之株木。木在土下為根,土上為株。株木,根之出土者。初在坎下,坎中之窞,幽谷也。凡人行則足前,坐則臀後,後有株木,根深在土,坐時不知,為其所傷,顛朴淪陷,入於幽谷之中,是困於株木,以及此也。離為目,二四互離,本能視也,而身陷幽谷,自不能視。自初及三,方至離中,蓋已三歲不覿矣。初至三,其數三。離明坎幽,入於幽谷,幽而不明也。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無咎。象曰:困於酒食,中有慶也。

坎為酒,離色朱。坤為裳,下衣也。離得坤中,亦為下衣,而上當互巽,衣在巽股,是蔽膝之服,而硃色者,故為朱紱。九二坎中,一陽內陷,困於酒食也。而互巽互離,俱在前位,朱紱方來,利用亨祀,以其為祭祀之衣也。當此坎陷,有徵則凶,亦可無咎。蓋困於酒食,雖傷醉飽,然而其中有慶也。朱紱將及,俟之而已。紱,韠也,祭祀服之以蔽膝者。亨、享通。

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象曰:據於蒺藜,乘剛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坎為蒺藜。前承九四,困於石也;後乘九二,據於蒺藜也。坎為夫、為宮,離為妻、為目。三在離中,實居坎上,既入坎宮,則中女已成,坎爻別無所為。離女者,是不見其妻也。據於蒺藜,下乘二剛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是不祥也。義詳文言。

九四: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兌為金,坎為車。九四兌之下剛,與初六相應,本欲來也,而在互巽之中,進退不果,其來徐徐。此以下遭坎險,困於金車,不能飛渡,洪流致此遲緩,吝矣。然爻在離終,坎離正配,有終之象。來徐徐者,志在下,合初六也。雖不當位,然而亦有應與也。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艮為鼻,震為足。九五兌中,上臨毀缺,四以一剛而艮鼻不成,易四剛為柔,則三五成艮。是劓其鼻也;五以一剛而震足不就,易五剛為柔,則四上成震。是刖其足也。而爻當巽末,下乘離朱,巽股而著朱衣,亦朱紱也。九五王位,以朱紱而化赤紱,是王者困於赤紱之中也。諸侯朱紱,天子赤紱。幸而兌口在前,乃徐有說。地非上六,未至出言不信,利用祭祀,以脫大困,所謂「政由寧氏,祭則寡人」者。劓刖之為災者,志不得也。乃徐有說,而見聽者,以其中直也。利用祭祀,而脫困者,所以受福也。

上六:困於葛藟,於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於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初六在下既困朱木,上六在上則困葛藟,株木生於下、葛藟生於上也。上六位窮,困於葛藟,於以臲卼不安,此際有言不信,但可自商,曰輕動則悔矣。孰知及其有悔,乃以征吉。困於葛藟,其位未當也。動悔有悔,吉,困於行也。蓋窮則變,變則通,非有悔不及此,故此征行而獲吉,終未可困守窮途不變也。

第四十八卦 坎上巽下,水風井。

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井卦上坎下巽,與困反對。坤為邑,坤之中爻,移困位而升六四,是改邑也。而澤之無水,非無水也,水在澤下,是亦井也,未掘之耳。今則水上井成,是即澤下之水,以法出之,寔不改井也。六三升四而成巽,坎邑則改矣。而坎巽即兌坎之反,未改井也。井困一耳,正之則兌坎成困,反之則坎巽成井,卦爻如故,無喪無得。困為井往,井為困來,往來皆井,是井而又井也。若汔至水面,而亦未繘井,徒贏其瓶,則凶。汔,幾也。繘,綆也。未繘井,綆未入水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巽,入也。入乎水而上水,曰井。井養萬人而不窮也。困之兌坎,剛中也;井之坎巽,亦剛中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其剛中也。剛中為坎,坎水。困井皆有剛中之坎水,故不改井。汔至而亦未繘井,未有功也。且又系縲得其瓶,則莫能取水,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坎水在巽木之上,木上有水也。鑿井及泉,必以堅木為基,後用甃甓,乃不塌陷。木上有水,此謂之井。井有養人之澤,君子以此勞民於農事,申命而勸相之,所以應養人之道也。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則養道全矣。舊注謂「以木取水」,此則取水用瓶,非用木器也。而亦未見古用木器取水,且取水之器,亦未嘗恆在井下。又謂桔槔轆轤之類,則在井上,是水上有木,非木上有井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無禽,時舍也。

初六,坤之下爻。坤為土,但有井下泥土,而無水泉,不可食也,是謂舊井,即眢井之無水者,廢井也。井上積水,禽所飲也,此無禽矣。井泥不食,以其下也。下則為泥。舊井無禽,時所舍也。

九二:井谷射鮒,瓮必漏。象曰:井谷射鮒,無與也。

巽為魚。鮒,大魚也。《莊子》:周視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九五坎中,井冽寒泉,二與五應,兩剛不交。井壞為谷,有鮒可射。水則大矣,而井未修也。又當下缺,汲瓮復傷必漏,則井養不窮者,至此窮矣。井谷射鮒,以其孤而無與也。無應。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九三巽終,泥土隔遠,坎水在上,井潔可食矣。而以為井渫不食,渫,污也。為此使我心惻,是可用汲。九五王位,下臨離明。王明用汲,則井養不窮,並受其福。井渫不食,行可惻也。求王之明,以受福也。

六四:井甃,無咎。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甃,音縐。六四坎初,一窞在中,兩側砌外,井已甃矣,無咎之象。井甃無咎,修其井也,此亦舊井也。舊則無禽,壞則射鮒,惟甃而修之,則無咎矣。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乾為寒,九五坎中,得乾爻而成寒水,出於坤土之內,乾爻在二偶中。源源而上,是井之清冽而有寒泉者,可食也。寒泉之食,以其中正也。冽,寒也,清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無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上六二偶中開,井之口也。井口已收,大功已成,其勿幕之,使並受其福。而寒泉在中,有孚及人,坎中為孚。兆民賴之,元吉之象。元吉在上,在上六。井功大成也。

第四十九卦 兌上離下,澤火革。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革卦上兌下離。澤火殊性,兩相變革,至於己日乃孚。己,土也。己土生於離火,兌金生於己土,土德曰信,四象皆土德所化。金火之革,遇土則孚也。蓋革者,更也。更,即庚也。己在庚先,先有己土之孚而後有庚金之更也。此具元亨利貞之象,是以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哉!

兌為澤,離為火。以澤水而滅火,以離火而尅金,彼此交勝,水火相息也。息,同熄,滅也。兌為少女,離為中女,二女同居,非其終身之託,其志實不想得也。如此曰革,言其兩相變革也。己日乃孚,革主此際而始信之,是革之時也。離火文明,而又以兌說,大亨以正,以正而亨。是革而當也,故其悔乃亡。天地變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義大亦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離火在兌金之下,澤中有火也。澤火相遇,彼此交勝,各以相尅而變,是謂之革。君子以此治歷明時,所以順四序革變之數也。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雜卦傳》:革,去故也。革以去故為義,理當應時變革。離為牛,得坤中爻,其色黃。初九離之下剛,非但不革,而且鞏之用黃牛之革。鞏,固也。又以韋束物,曰鞏。鞏用黃牛,堅固如此,何可革變?是革道未至之時,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六二離中,本是坤爻,亦為己日。坤為陰土,己亦陰土。土胎火中,家道所謂「離中己土」也。己在庚先,先己後庚。革居孚後,先孚後革。己日乃孚,是以革之,是即己日乃革之也。人心不孚,湯武不能革命,故先孚而後革。值此更革之期,征吉無咎。己日革之,上應九五,行有嘉會也。征,行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三,離之上剛,而當互乾之下,在離則為多凶,三多凶。在乾則為潛龍,有徵則凶,守貞則厲。乾為言,位處離三,變革之言,已經三就,就,成也。而終於不行,位不當也。然下乘離中,而應六五,則有孚信。離中為孚。革言三就,而究不能革,攸往不利,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四,兌之初剛,本以懼多之地,而居互乾之中,遂至悔亡。乾中坎爻,是有孚信。坎中為孚。又處互巽之終,則以變革之時,改其巽命,吉矣。改命之吉,自信其志也。坎為志。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兌為虎,九五兌中,下應六二離陰,離為文明,以兌虎而具文明之象,尊位九五,是大人之虎變者。大人革面,四海說從,兌,說。此不待占筮,已可有孚。大人虎變,國步更始,一切車書禮樂、服物采章之儀,無不維新,其文炳也。時當未革,則以牛革去毛,而不革。時當已革,則以虎皮增文而已變,所謂革之時也。履以兌為虎。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陽大陰小,陽爻稱虎,陰爻稱豹,虎大而豹小也。上六兌終,而下應九三,以佐命勛勞,分茅祚土,開國承家,亦從王之君子也。君子豹變,小人承風,革其舊面,心悅誠服矣。兌,說。但以前路既窮,有徵則凶;業已位極人臣,居貞則吉。君子豹變,亦有冠裳車服之華,其文蔚也。蔚,文象。虎文疎朗曰炳,豹文密理曰蔚。小人革面,順服雅化,以從君也。

第五十卦 離上巽下,火風鼎。

鼎,元吉,亨。鼎卦,上離下巽,二五感應,其象元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鼎以卦形取象,初六二偶為足,二、三、四三奇為腹,六五二偶為耳,上九一奇為鉉,此鼎象也。以巽木而入離火,巽,入。烹飪之事也。聖人制鼎,原以享帝晏賓。烹飪以享上帝,但用牲特,禮以簡貴也。而大烹以養聖賢,瓮飱牢禮,品物咸備,情以繁浹也。坎為耳,離為目,六五離目也。而三陽在二陰之中,有坎象焉,是坎耳也。革反成鼎,兌化為巽,而坎耳離目,備其聰明。六二之柔進而上行,位得中五而應乎二剛,是以元亨。亨飪,大亨。亨以之亨,音烹。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離火在巽木之上,木上有火也。以木巽火,入火。烹飪牲牢,是之謂鼎。鼎者,帝王受命之符。成王定鼎,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左傳》故曰「鼎命」。《宋書》:恆玄篡位,鼎命已移。鼎器不正,則折足覆餗,而鼎實不凝。君子以此正位,其而凝其命,所以永承天休也。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雜卦傳》:鼎取新也。鼎以出故納新為用。初六巽柔,二偶在下,鼎之趾也。鼎顛其趾,利出其否。否,污也。凡祭之前溉鼎,倒趾而傾穢積,以致潔也。去其故者,所以取新也。巽為妻,兌為妾,顛倒巽柔,在兩剛之上,巽化為兌,是妻失而得妾也。夫主器者,莫若子,所以得妾者,以其子也,是以無咎。出否得妾,皆去故取新之事。故鼎之顛趾,未為悖也。利於出否,以從貴也。故者賤,新者貴。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陽道實,九二處互乾之下,上連二剛,鼎有實也。仇,匹也。二五正應,我之好仇。前隔二剛,而成兌缺,互兌。未得會和,是我仇有疾,不我能即也,然而終吉。蓋鼎而有寔,則前有正應,六五。慎所之也。我仇有疾,而二美必合,終無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鼎立以足,而行則以耳。移鼎者,移其耳也。《儀禮》:扃鼎將食,則以鉉貫耳,移鼎於前也。六五二偶為耳,九三在互兌之下,以毀折革其兩耳,鼎耳革,則其行塞矣。離為雉,兌為口,前隔一剛,未及兌口,雉膏在鼎,不得食也。坎為雨,三在坎中,方欲雨也。而又遇兌缺,則兩虧矣。水火調則鼎寔美,耳革行阻,雉膏不食,火炎水燥,未免有悔,然而終吉。蓋鼎寔猶在,餗未覆進,三居巽終,是以終吉。鼎行以耳,取義在此。鼎耳既革,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初六,鼎足也。九四下應初六,而位居兌中,毀折其足。九四以三公之位四為諸候上公。調和鼎鼐,鼎足既折,則鼎寔傾,公覆餗矣。金鼎沾濡,其形渥然,是凶象也。力小任重,果覆公餗,有識皆知,信如何也。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六五離中,二偶在上,鼎之耳也。離得坤中,而化黃色,是為黃耳。鉉,所以入耳舉鼎者。上九,鼎鉉也,而入於耳中,以兌金而化金鉉,鼎功已備,利在守貞。蓋耳下足上,三剛中滿,是為鼎實。鼎之黃耳,中以為實也。耳正則有實,耳偏則覆餗,不得不貞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乾為玉,上九鼎鉉也。鼎鉉用金,而爻屬乾三,則化玉鉉。金鉉而飾以玉者。玉鉉入耳,鼎德既全,享帝燕賓,於是乎在大吉之象,無不利也。上九多以過剛不吉,此之玉鉉在上而大吉者,以其剛柔相接也。上剛五柔。

第五十一卦 震上震下,震為雷。

震,亨,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鬯,古暢字。震亨,震為雷,為長子。迅雷震驚,可及百里之遠。而長子主祭,開之不喪匕鬯,是可開國承家,以為祭主者。坎為豕,為酒,為棘。互坎。匕,匙也,以棘為之,將薦之時,撓鼎中牲體,升出俎上。鬯以秬黍釀酒,合鬱金香草。以灌地,降神者也。

彖曰:震亨,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禝,以為祭主也。(舊本闕「不喪匕鬯」四字,以王昭素、吳澄本補)

震享,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震為長子,職主祭器。鼎,祭器也。《序卦傳》:「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雷之威,遠邇驚懼,則失箸墜杯,亦為恆事。而震以長子,持匕奉鬯,聞之晏然,不至喪失。夫震為諸候,則以長子分封,出列外藩,信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白虎通》:「震雷百里,諸候之象」。舊本缺。「不喪匕鬯」四字,依王昭素吳澄本補之。

象曰:洊雷至,君子以恐懼修省。

二震相重,是為洊雷。洊,再也。洊雷至,聞者恐懼,君子以至恐懼修省,觀象而心惕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後笑啞啞,後有則也。

虩,音隙。初九一陽動於二陰之始,雷起地下,是震來也。震為笑、為言,震象之初,未免虩虩恐懼。虩虩,恐懼之貌。既而笑言啞啞,恐懼已平,是吉象也。震來虩虩,以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天則也。《復》卦《彖傳》「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震之初九,即復之初九,陽復於初,乃有天則也。此段《象辭》、《彖》,舊本重出於《彖辭》、》《彖傳》中,今依吳澄本刪之。又「笑言啞啞」上有後字,而《彖傳》重出者無之,此因「後有則也」句,吳衍亦去之。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貝,介屬。離為蚌、龜,貝也。六二下乘震剛,震來危厲,如億之多。十萬曰億,言其數之多也。二為坤中,本是離爻,而上缺一剛,離象不成,是以喪貝。二四互艮,艮為山陵,而以陽九居之,則為九陵。躋,升也。逐之不獲,不知是勿逐也,七日自得。蓋自二而三四五上初,又至於二,正七日也。震來危厲,以其下乘剛爻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六三震終,而蘇蘇,戰懼。震為行,坎多眚,三居震末,動欲止矣。而下乘震初,則又行也,震行則無災眚。震未有不行者,而前承九四,既互艮止,又互坎陷,其行為難,故以震行朂之。震蘇蘇,三處每多凶,位不當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九四一陽陷於四陰之中,雖以震動之爻,而實居坎險之位。以坤得坎,水土成泥,是震之遂入泥淖。互坎、艮。離火光明,坎者離之反也,震遂泥,時未光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自下震而上,曰往;自上而下,曰來。六五得中而無應,下乘剛爻,往來皆厲,如億之多。然而得位居尊,無所喪也,而尚可有事。震為行,震往來厲,是以危行也。其事在中位,故大無喪也。毛奇齡曰:事即祭祀之事,國之大事在祀。見《虞氏易》「若恐懼修省之事,則夫子之《大象》、《爻辭也》」此意。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無咎,畏鄰戒也。

上六震來索索,畏懼不安。索索,畏懼之意。視則矍矍,驚疑不定。矍矍,驚顧之意。位窮莫往,有徵則凶,是非乘剛,何以至此?蓋五者上之鄰也,其鄰往來震厲,此之震也,不於其躬於其鄰也,無咎。震為言,但恐婚媾失位,未免有言耳。蓋四無應爻,下與初應,而阻於艮坎,遇險而止,故有怨責之言。震索索,中道未得也。雖凶無咎,畏鄰患而自戒也。戒,戒備也。

第五十二卦 艮上艮下,艮為山。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艮為人,為背。身在背前,艮其背而求身,則不獲其身。震為行,坎為宮,互震、坎。艮為門庭,在門內,即坎宮也。行其庭而求人,則不見其人,止而無應,故象如是。然不以妄動致災,是以無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

艮,止也。陽自下升,在下則動,在上則止。前行已盡,是以止也。艮震反對,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反為震也,行則動,止則靜,動靜不失其時,故其道光明。艮其背,止其所,而不失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俱剛俱柔,應位相敵,而不相與。有與,則有背必有身,有已則必有人。無與,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而無咎也。蓋以孤立無援,而能見可而止,靜不失時,是以無咎。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兼山為艮。《夏易》首艮,名曰《連山》,即兼山也。山以靜止,君子以此所思不出其位,隨處知止,不為非分之想也。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艮為指,初六其趾也,趾,足指。是艮其趾。艮見於趾,猶可無咎。然艮止之義,已兆其端,利在永貞。蓋方艮其趾,未為失正也。貞者,正也。既未失正,故利永貞。艮為人,六爻皆以人身取象,與咸卦同義。夏正建寅為人正,故首艮,重人道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腓,腨也,即足肚。六二艮其腓矣。二與九三相隨也。九三雖止於前,在互震之位,猶有行意,而不拯其隨,不拯其相隨之人,謂六二。故其心不快。二有望拯之意,而九三不拯其隨,未退聽也。坎為心病、為耳痛,二心不快,而三耳未聽者,下臨互坎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九三以艮止之爻,而當互坎之位,遇險而止,雖有互震,不能行也,是艮之限也。艮為背,夤,鄭玄作月寅,背肉也。艮其限,則限在背矣。背心相連,互震之陽,限而不行,以致裂其月寅肉,列,孟喜本作裂。互震故有裂象,危厲薰心。薰,薰炙之義,《漢書﹒馬廖傳》「聲薰天地」是也。坎為腎,離為心,艮其限,則以坎水而克離火,必致危厲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無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四居上下之中,非首非足,乃其身也。以多懼之地,見機而止,奉身以退,是艮其身也,無咎之象。身,即躬也。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六五尊位,輔頰之所,則艮其輔。震為言,爻當震末,未免有言。但言有倫序,不傷躁動,是可悔亡。艮其輔,而無悔者,以其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敦,厚也。《爾雅》:丘再成曰敦。再成者,重阜也。阜重則厚,故謂之敦。上九陽在兼山之上,重山復嶺,是謂敦艮,吉矣。艮者萬物所以成終,而上又處兼山之終,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周易懸象》卷六

第五十三卦 巽上艮下,風山漸。

漸,女歸吉,利貞。

漸卦上巽下艮,巽為長女,艮為少男,以長女歸,進而得位,故吉,《雜卦傳》「漸女歸,待男行」也。待男而行,故利守貞,此其所以為漸也。

彖曰:漸,進也,女歸吉。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序卦傳》:漸者,進也。漸與歸妹反對,兌震為歸妹,艮巽為漸。歸妹三陽,至此全升,兌以少女而化長女,震以長男而化少男,故曰漸進也,女歸吉。九二升為九五,進而得位,往有功也。貞者,正也,進以正,則女子于歸,亦可以正邦也。其位維何?九五之剛得中也。艮止而巽巽,遜也。雖與震動相反,而動實不窮也,動無敗事。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巽木在艮山之上,山上有木也。山上有木,較之平原,生長頗遲,其長以漸,故謂之漸。君子以此居於德而善其俗,整躬率物,熏陶而漸染之,不求速也。

初六:鴻漸於干,小子厲,有言無咎。象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

離為鳥,坎為水。中爻互離,鴻也;互坎,河也。初六鴻漸,未及水也,於河之干,干,水濱也。陽為丈夫,陰為小子,義見《隨》卦。艮為言,以艮之下爻,未能遽進,艮止。其在小子,未免危厲有言,危懼之言。然可無咎。小子之厲,尚隔坎險,以恐致福,義無咎也。

六二:鴻漸於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艮為山,為石。六二鴻漸,未及山陵,則於磐石之上,飲食衎衎,吉矣。飲食衍衍,志在九五,不素飽也。素,白也,虛也。志有所在,非徒飽食而已。二漸磐上,已近山陵,較之諸爻,獨為得地。但時猶未至,故飲食晏樂,安以待之。衎衎,自得之義。

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征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高原曰陸。九三鴻漸,艮山之巔,亦陸之高者。乾以九四降三,互坎為夫,遇艮而止,是夫征不復也;坤以六三升四,互離為婦,遇巽而入,是婦孕而不育也,凶矣。上下相借,坎離皆不成,四非婚媾,乃寇盜也,坎為寇。此則不利為寇,利用弓馬以禦寇耳,坎為弓馬。夫征不復,上別二陽,離群醜也。丑,類也。婦孕不育,以女先男,失其道也。失迷夫道。利用禦寇,令其巽順以相保也。使四歸類。

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坎為宮,六四以巽木而居坎宮,是桷也。桷,椽也。六四地連九五,承恩意外,志漸於木,而或得其桷,身蔭大廈,親近天威,何咎之有?巽,順也。或得其桷,位居巽柔,上承九五,順以巽也。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巽為長,為高陵也。九五巽中,鴻漸於陵。二五正應,二其婦也,而阻於坎險,止而不進。二四三爻,是為三歲。二五之中,三得半坎,四得半離,皆不成孕。而有應必合,坎險之阻,終莫之勝,吉矣。終莫之勝,吉,二五嘉會,得所願也。

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三上兩剛不應,而寔為同氣。九三既漸於陸,故上九亦漸於陸。鴻飛於天,其序不紊,今漸於陸,或遺其羽。其羽可用為儀,吉。旌旄旗飾之類,皆飾毛羽。其羽可用作儀,吉。儀以羽別,不可亂也。

第五十四卦 震上兌下,雷澤歸妹。

歸妹,征凶,無攸利。

歸妹上震下兌,以震兄歸其兌妹,此父亡女幼,兄主其禮者。征凶,謂六三也。無攸利,謂上六也。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無攸利,柔乘剛也。

夫婦,人倫之首。歸妹,天地之大義也。乾天坤地,萬物之父母,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乾以九四交坤,化長男而為兄;坤以六三交乾,化少女而為妹。《雜卦傳》:「歸妹,女之終也。」妹以女終而歸始,歸妹,人之終始也。兌說而以震動,父亡從兄,以其所歸者妹也。卦以漸及,征凶,九三降為九二,兌之三位不當也。無攸利,陽降陰升,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震雷在兌澤之上,澤上有雷也。雷薄澤上,秋金司令,陽氣收斂,將有歸藏之意。震雷為兄,兌澤為妹,是謂歸妹,歸妹之女終也。君子以此,於永終之始而知異日之敝,欲善其終,必善其始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恆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兌為妾,初九居兌之下,地卑位賤,非妹也,是其娣媵妾。耳。震為足,足能履也,今益一剛而成毀折,兌為毀折。震且不成,則已跛矣。而跛亦能履,前征則吉。諸侯嫁女,娣姪皆從,此為恆事。歸妹以娣,以其恆也。娣從妹行,以妾承敵,跛能履吉,位相承也。初承九二。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離為目,目能視,九二前臨兌缺,離目不完,連三隔四。則已眇矣。而眇亦能視,然究非離照光明之象,利於幽人之貞。兌為常,幽閑貞靜,娣道之常。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初九之恆,亦常義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六三兌柔,妹也,而地非中正,則其須也。須,媵妾也。熊過曰:天官書「須女四星」,則賤妾之稱也。三上兩柔不交,前無應與,莫可進征,反歸於家,亦其娣輩耳。歸妹以須,位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九四位當坎險,有歸妹愆期之象。然究以震動之爻,不終陷也,不過遲歸,自有時耳。坎為志,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六五柔得尊位,女之貴者,下應九二,有帝乙歸妹之象。帝乙,殷紂之父。帝妹下嫁,正位宮中,是曰小君。乾為衣、坤為裳,君處坤爻,娣在乾位,是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袂,衣袖也。然以黃裳居尊,何在衣袂之間?離日坎月,東西相望,震東兌西。是謂之望。坎月幾望,離日亦合,互坎,互離,象如合璧。男女嘉會,吉矣。帝乙歸妹,雖不如其娣之袂良也,但因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陽道寔、陰道虛,兌為羊、坎為血。婚姻之禮,女有承筐之儀,男有刲羊之敬。上六與三兩柔不交,女欲承筐,而無寔也;士欲刲羊,而無血也。地遠位窮,其象如是,歸妹之不成也者,無所利也。震為仰盂,其形筐也,上六無實,但承虛筐也。《禮》:婦見舅姑,以特豚之鼎,棗栗修脯之筐,拜舅姑於堂,而婦禮成焉。承筐刲羊,舊作祭祀解。《左傳》: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而遇此爻曰:「士刲羊,無血也;女承筐,亦無貺。」貺,贈也。此乃婚姻往來之儀,非祭祀也。

第五十五卦 震上離下,雷火豐。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豐卦上震下離,其象亨通。離明震動,王者假之,以成豐大。坎憂、離樂,中爻三四在兩陰之內,是有坎象。既有離樂,則勿用坎憂。兌為夕、震為朝,離居震下,日未朝也,去中尚遠,是宜日中。俟至六五之位,離照當中,則豐之極矣。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豐,大也,離明而以震動,明升中位,故豐。王者假之,用其朋離,以為震動,所以尚大也。以大為尚。坎為憂,離與坎反,慶譽在後,六五。是當勿憂。離為日,宜日中,宜升六五以照天下也。日中為豐,但有豐必有儉,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上六。盈虛之常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與鬼神,稟此天地之氣化者乎?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震雷與離電相合,雷電皆至也。豐,大也。以離之大明而有震之大動,升天中而照四表,是謂之豐。君子以此發離明而折獄,象震威而致刑,情真罪當,眾說人歸,君子之業,所以豐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象曰:雖旬無咎,過旬災也。

離明升於六五日中則豐,初二三四離日不中,皆未豐者,而初更相遠。震為主,虞氏易。離初、震四同居卦下,兩剛相敵,是以配主。初與四遇,離震相合,乃成其豐。離為日,十日為旬,雖滿一旬亦自無咎,往當有尚,可相合也。雖旬無咎,盛未衰也;過旬之後,盛極見衰,則為災也。一卦三爻,應一月三十日,一爻一旬。過月之旬,月盈則食,猶之過日之豐,日中則昃,一月猶一日也。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蔀,草名,《廣雅》謂之??蔀。巽為茅草,??蔀之類。六二離中,即日中也,是豐當在日,而爻居互巽之柔,但見蔀草,則豐其蔀耳。蓋震為仰盂,有斗象焉。震在離上,仰而視之離目。日中見斗,是非日中,寔日升而未曙也。坎為疑、為疾,二五具互坎之象,疑疾也。豐大原宜日中,若未曙而往,豐草迷經,星斗在天,涉利大澤之中,必得疑疾。以離日方升,地遠六五,故象如是,若有孚發若,則吉。有孚發若,雖未至得中,而信以發其志也。離中為孚。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沛,澤也,崔駰《達旨》「蝱蚋之趣大沛」是也。兌為澤,離為日,坎為夜,巽為股。九三離終而居互兌之始,大澤在前,豐其沛也。又值互坎,日中而見昏昧,沬、昧通。是非日中,實日升而未曉也。此而往焉,巨澤迷漫,雲障天昏,入於坎險而遭兌折,折其右股,兌位西,右股也。雖得無咎,傷亦多矣。豐其沛,巨澤阻隔,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股,支體殘傷,終不可用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九四震初,草木番鮮,亦豐其蔀也。又於日中而見星斗,此非日中,亦日升而未明也。四者,初之配主,初者,四之夷主,言其兩剛相敵,與之等夷也。若遇其夷主,以震動而得離初,明升在近,則吉矣。初與二連。豐其蔀,多懼之地,位不當也。日中見斗,離光未達,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初來二升,離光照臨,明則行也。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雷電合則章,時當六五,雷開天見,離明來矣,黯然自章。《彖辭》所謂「宜日中」者,於六五之位,離明升焉。日午天中,光華未昃,是真所謂日中也。豐莫豐於此際,保有慶譽,吉矣。六五之吉,時豐而有慶也。六二之「有孚發若」而吉者,發於此也。初九遇其配主而無咎,九四遇其夷主而有吉,皆以此爻。蓋卦自下畫,先畫為主,後畫為客。初與四居二卦之下,離、震之主也。非二爻相遇,二在離中,僅得發志,五在震中,何日來章哉?兩主相遇,離日自升,一至六五,則來章慶譽吉不可言,非但信以發志,永失弗緩而已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凶。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上六以高位而處豐終,豐其屋矣,所謂富潤屋者。而萑葦蒼筤,草木藩鮮,寔蔀其家,是亦故宮禾黍之時也。坤為戶,乾為人,震為夫,巽為妻,兌為妾,坎為兒,離為女,皆其人也。乃乾得上缺,人象不具,六五兌缺。而上以坤爻處于震末,動極欲靜,坤戶將閤,合。闚窺。其戶隙之中,闃其無人。以離日之明,而隔震三之位,天三生震木,三歲不覿一人,凶矣。豐其屋者,處盛滿之時,揚揚自得,天際翔也。窺形容寂靜。其戶,闃其無人者,勢衰道窮,自避藏也。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上以震動之終,後歸於靜,豐化而為儉,在此時矣,《彖轉》所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者,揚子云《解嘲》「炎炎者滅,隆隆者絕。炎炎如離,隆隆如震,終至滅絕。觀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雷收。地藏其熱,火藏。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正謂此爻也。

第五十六卦 離上艮下,火山旅。

旅,小亨。旅貞吉。

旅卦上離下艮,離柔得中,艮止在下,其兆小亨。旅貞吉,二五之爻是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旅與豐反,震離為豐,離艮為旅。旅之小亨,以離升於上,是為外卦,離得中乎外,而順乎兩剛之中;震降於下,反而為艮,艮止在內,而麗乎離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離動於下,則曰豐,積小以高大也;離止於上,則曰旅,窮大天而失居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離火在艮山之上,山上有火也。山居其所、而不可動,火動於上、而失其居,譬之於人,失地遠客,是謂之旅。君子以此明審用刑而不留其獄,明以象離,慎以法艮,哀旅人之窮而獄,尤離中之困苦者,何宜淹留也?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艮為言,初六艮止之始,旅寓空乏,不能前征,止於下客之位,而主人摧辱,瑣瑣有言,數蹇時屯,斯其所自取之災,於人何尤?旅瑣瑣,以志窮而致災也。舊注以瑣瑣為旅人瑣屑,則「斯其所取災」句無來歷矣。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象曰:得童僕貞,終無尤也。

艮為門闕、為童僕,巽為利市三倍。六二羈客,而入艮廬,得以即次而安。即,就也。次,舍也。《左傳》:再宿曰信,三宿曰次。位當互巽之柔,以三倍之利,懷其重資,得其童僕,其道可貞。得童僕而守貞,終無過尤也。《彖辭》所謂「旅貞吉」者,即此爻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三艮終居兌始,而連離初,旅寓道塗,以離焚分其次舍,兌缺喪其童僕,客路困窮,守貞愈厲。旅焚其次,亦已可傷矣。以旅之上兌而與下艮,兌毀艮成,其義喪也。義喪艮之童僕。兌為毀折。

九四:旅於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象曰:旅於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九四下履艮廬,旅中於此棲處,而當互巽之終、上離之始,既懷巽資,後得離斧。《於氏易》:離為斧。餱糧足以充腹,干戚足以衛身,旅客之順境也。但離為心,兌為說,方在離剛,未及兌柔,我心不快耳。坎為憂,三四在中有坎象,蓋旅而於處,未得位也。身在艮廬之外,上又未及六五。雖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離為雉、為矢,六五離中,以矢射雉。兌為缺,巽為命,惜互兌缺,一矢遂亡。幸履巽順,終以譽命。蓋離為雉,巽為雞,五在離中,二居巽下,二五正應,而兩柔不交,孤立無援,故不見巽雞,但有離雉。而離雉已翔,反亡一矢,非佳兆也。然巽為順,二居巽柔,順守臣節,終以兌口而出巽命,且加獎譽之辭。以天子蒙塵,羈旅道路,賴守土之臣,忠順富饒,供御無缺,故有褒賞之命。終以譽命,自上逮下也。逮及六二。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喪牛於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於易,終莫之聞也。

離為鳥、為火、為牛。上九離終,鳥棲科上,離於木為科上稿。以離火而焚其巢。上與三應,是即旅焚其次耳。旅人先笑而後號咷,其時然也。下乘兌說,故先笑;上焚旅次,故後號咷。九三焚次之後,又喪童僕,上九何能獨免?又復喪牛於疆場之間,客況於此,凶矣。總以失位道窮,下乘兌缺,故有諸象。以旅在離中,有炎上之火,其義焚也。離為目,坎為耳,喪牛於場之時,現有離目、尚不能見,況無坎耳、其何能聞?是將終莫之聞也。九三以旅與下,其義喪也,而亦兼焚;上九以旅在上,其義焚也,而亦兼喪。遠托異域,疊罹災禍,以行路之難,而當涸轍之困,援孤親寡,能無號咷?《雜卦傳》「同人親也」,人同金斷,故先悲而後笑;「旅寡親也」,親寡途窮,故先樂而後哭。此今古人情之常,非獨阮嗣宗一人而已。

第五十七卦 巽上巽下,巽為風。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陽為大,陰為小。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以柔順乎剛也。二五為大人,大人之利,見於二五中正之位。初與四,巽之柔也,以柔承剛,即以小順大,故亦利見二五之大人。利見大人,故利有攸往。然究非大人之利,故曰小亨。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巽為命。申,重也。兩巽相合,是為重巽以申命。坎為志,二五皆剛,巽乎中正,而坎志以行。巽,入也、順也,兩柔卑遜,甘居下位,順乎二五之剛。二五剛中,是為大人。初四柔巽,順承大人,而無違心,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為風,兩巽相重,是隨風也。相隨而至。隨風繼至,草偃波靡,遜而善入,是謂之巽。風流令行,王化之要,君子於此以申命行事,法重巽以申命,章程詳著,而後行事有成,化民善俗之良法也。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巽為進退不果,柔巽而多疑也,利於武人之貞,以剛治柔。蓋前有二剛,一柔初進,常懷不勝之心,是以多疑。進退莫決者,其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則志治也。疑者必亂,治而不亂,則疑去矣。《履》之六三「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所以治其互巽之柔也。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巽木以二偶而承二剛,其象牀也。二在牀中,而巽之柔在牀下。巽兌相反,正之為巽,則柔在下;反之為兌,則柔在上。兌為巫,史者、巫之類也。二居互兌之始,下乘反兌之柔,有史巫之象。禮王者,前巫而後史,二與五應,五王位也。若用史巫記告,前後紛若,史以記言,巫以告語。振其柔懦而以剛終,亦同九五,則吉而無咎。紛若之吉,以得中也。

九三:頻巽,吝。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九三巽終,此以下巽之終,而瀕於上巽之始者。頻、瀕通,濱也。三與上皆處於終位,終則窮,其象多吝。坎志在二五之中,至於三上則已過中而失位,前途既盡,坎志乃窮。頻巽之吝,其志窮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六四上巽之始,下乘二剛,互兌而成附決,附於乾上,而有決斷。決則疑去,其悔乃亡。而爻在離中,以戈兵綱罟而行春獵。《谷粱傳》:春獵為田。巽為雞,兌為羊,離為雉,四居三卦之中,而皆有之,是田獲三品之象,亦巽利三倍之義也。夫五多功,田獲三品,則四亦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上巽之中,陽剛得位,貞吉悔亡,無所不利。巽柔在下,雖無初也;而巽剛在上,則有終矣。此宜用庚金之剛以治巽木之柔。先庚三日,自丁而已振;後庚三日,至癸而不衰。庚,更也。巽懦盡更,疑破悔亡,是以吉也。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象曰:巽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上九,重巽之終,身在床上,而重巽之柔,則在床下,是而互兌之上爻。以兌之毀折,喪其巽資離斧,守貞愈凶。巽在床下,故上窮也。貞者,正也。喪其資斧,時否極矣,猶欲守正而免乎?適見其凶也。

第五十八卦 兌上兌下,兌為澤。

兌,亨,利貞。

兌有亨象,剛得中也;而利於守貞,柔在外也。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說卦傳》: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故兌者,說也。說,音悅。兌與巽反,剛在中而柔在外。巽反為兌,物被其澤,是以可說。而說以德正為貴,下兌在人位,上兌在天位,兌以利貞,是以應乎天而順乎人。坎為勞、為死。火主生,水主死。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以初剛易其下柔也。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附也。兌為澤,二兌相附,是為麗澤。《說卦傳》:兌,正秋也,萬物正所說也。有心為悅,無心為兌,故悅、兌一也,是謂之兌,猶之咸本為感,無心則為咸耳。兌為口,言論所由出,君子以此,以朋友講習,講論熟習。亦人之相麗,而可悅者也。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巽為不果,以一柔而乘兩剛,是以多疑。兌為附決,以兩剛而戴一柔,是以善斷。初九兌之基,未至於決,是為和兌。志未決則氣和,和者,決之未成也,其兆吉。和兌之吉,雖不能決斷,然以剛處下,較之巽柔,其行亦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二、五兩剛在中,上下相孚,是謂孚兌,吉而悔亡。坎以中滿,為志為孚。孚者,信也。孚兌之吉,信其志也。

六三:來兌,凶。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六三以二偶乘兩剛,兌自此成。兩兌相附,聯翩而至,此其先來者也,是謂來兌。爻因上缺而成毀折,凶矣。三失位,故多凶。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四上兌之始,是和兌之利也。而下履互巽之柔,則以巽懦而生商度之心,是為商兌。進退猶豫,意未寧也。介於毀折之位,未免憂悔致疾,然而有喜。九四之喜,上連九五,以剛勝柔而有慶也。

九五:孚於剝,有厲。象曰:孚於剝,位正當也。

九五與二,中滿相孚。而孚於上缺之下,一陽剝損,未免有厲。孚於剝,雖有厲心,而位自正當也。二與五,《彖傳》所謂「剛中」也。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上與三同位,六三下兌,已先來矣,而與上六同氣相招,復自下引之,是為引兌,引之則上兌亦來耳。三在離中,有光明象,而位亦不當成凶。上六處兌缺之終,地盡位窮,未有離光也,豈能吉乎?

第五十九卦 巽上坎下,風水渙。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渙卦,上巽下坎,有亨象。王,九五。在中位,以互艮而有宗廟,故假於有廟。假、格同。巽木行坎水之上,故利涉大川。然究以行險為慮,利在守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與節反,坎兌為節,風水為渙。節以九五剛爻,陷於坎中,故其道窮;渙之亨者,以上坎之剛,來居九二而成下坎,兌反為巽,木升水上,利濟有賴,是以不窮。六四本以兌三而為內卦,今居巽四,是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於五也。艮為宗廟,王假有廟,王乃在九五之中也。利涉大川,乘巽木而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巽風在坎水之上,風行水上也。巽風和暢,冰泮水流,是謂之渙。明有天地,幽有鬼神,其於人本自渙然,先王以此亨於帝以事天神,上帝。立廟以祀人鬼,聚精會神,何有渙散?聖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知天地人鬼,義本相通,而致祭亨之儀,所以別三才而贊化育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坎為陷、為馬。初六坎之窞也,陷於坎窞,而用拯之,拯救。馬壯則吉。坎馬美脊亟心,可謂壯矣。坤,順也,巽亦順也,初六之吉,上與巽四相應,其象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機,駑機也。九二本《節》之九五陷於坎中,而位當互震,有上奔之機,是渙奔其機也,上奔九五。其悔可亡。渙奔其機,會於九五,得所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三上當艮背,下當震足,是其躬也。渙其躬,無悔。蓋坎為志,三位坎外,渙其躬,志在外也。三五同功,志在外者,五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群,光大也。

六四本以坤爻居兌上,今居巽下,舍內卦而從外卦,是渙其群也。離群。以小從大,順承尊位,元吉之徵。渙,離散也,離散而有大象,丘高大也,《史》之「丘嫂」,大嫂也;「丘頤」,高頤也。則非尋常等夷之人所能思及。渙其群,上附九五,故光大也。《彖傳》所謂「柔得乎外而上同」者,即此爻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九五剛中,《彖傳》所謂「王乃在中」者。巽為命,以中位而下巽命,渙然如汗,出而不反,《漢書﹒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今令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是汗渙其大號也。九居王居,渙自王居,是以無咎。王居無咎,以其為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上九巽終,本《節》之上六坎終也。坎為血、為憂,今以上九而易上六,坎變為巽,是渙至此爻,其血去而惕出矣,無咎。渙其血,遠於坎陷之害也。逖本愁字,與惕同。《漢書·王商傳》:文帝退周勃使就國,無惕怵愁憂。

第六十卦 坎上兌下,水澤節。

節,亨。苦節不可貞。

節卦上坎下兌,坎水而以兌澤節之,是有亨象,六四。惟苦節不可貞耳。上六。貞,固也。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節之亨者,三坤在上,間以一剛而柔分;三乾在下,隔以兩柔而剛分。剛柔既分,而下二上五兩剛得中,是其當位而有節也。失位則為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上六。惟兌說以行坎險,二五當位而以節制,則上下中正而險難以通。天地有節,而四時成。為國者,節以制度,則不傷財、不害民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坎水在兌澤之上,澤上有水也。坎水氾濫,歸於大澤,則有節制而不溢流,是謂之節。君子以此制數度,而議德行。數度者,事物之紀;數為多少,度為長短。德行者,身心之則。德存於心,行施於身。制之使有定規,議之使有定分,所以立人道之節也。節制不行,過。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坎為宮、為通。初九一剛填其坎窞,坎宮之下通者,塞矣。故不出戶庭,然而無咎。蓋不出戶庭,是其知通塞之宜也。節之為節,全在此爻,非是則為重坎矣。

九二:不出門庭,凶。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坎為宮,艮為門,九五坎宮,又互艮門,九二一爻橫闌門外,雖互震為行,而遇險而止。不出門庭,凶矣。極,中也。二五皆中,本宜上往,是知時中之道者。二多譽,無凶理。不出門庭凶,失時之極,即失時之中。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坎當雙窞,下窞已以兌初塞之,有所節制,而上缺未塞,澤之不節,惟在此處。是坎水內注之所,亦即其外溢之竅也。設不節若,則澤決水溢,勢將嗟若,然而無咎。夫無可咎者,蓋不節之嗟,自取災戾,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六四,坎之下窞也,而九五以坎中而互艮止,四居艮中,亦安其節,於道亨矣。安節之亨,承上之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坎水歸於兌澤,故有節。九五坎中,陷於大澤,為所節制,是甘受其節者,有節故吉。往必有尚,有尚則通,《彖傳》所謂「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即此爻也。甘節之吉,以其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上六坎之上窞,位居坎外,已可出險。而路盡途窮,前無所往,守而不變,是謂苦節。苦節不可貞也,守貞則凶,然而悔亡。苦節貞凶,其道窮也。六三不節,是不及也;上六苦節,則太過矣。

第六十一卦 巽上兌下,風澤中孚。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中孚上巽下兌,二中皆寔,孚於豚魚,吉。豚魚,江豚。八方風至,張口向之,風起而見,風息而沒,有與巽風相孚之象。巽木浮於水上,故利涉大川。惟中乃孚,故利守貞。貞,正也。中而後正,九五是也。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中孚兩柔在四剛之內,而二五兩剛得中,兌說而巽巽,兩中相孚,乃可以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巽木以涉兌澤,二偶在內,而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信而守正,乃應乎天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巽風在兌澤之上,澤上有風也。風水相遭,彼此孚合,是謂中孚。君子以此議獄而緩死。兌金為秋,主殺;巽木為春,主生。兌為口舌,以議其獄;巽為不果,以緩其死。緣忠信而發為哀矜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虞,安也。燕,樂也。初與四應,上有助援安吉之象,恐有他爻阻梗,以致不樂。初與四本有相孚之志,初九虞吉,志未變也。一交六四,震馬匹亡,則初志未變,而四志變矣。所謂有他者,九五互艮,四止不來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震為鶴、京房說。為善鳴,《說卦》。九二互震,有鶴鳴象。鶴於霜降則鳴,兌為正秋,此鶴鳴之侯也。兌為陰,故曰在陰。二五中孚,二互震為長子,五互艮為少男,此非兄弟,乃父子也。相孚則有唱必和,故其子和之。二五正位,皆好爵也。既以孚信之成,富貴必不相遺,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我,二也;爾,五也。靡、摩同。其子和之,兩相孚合,中心愿也。義祥《文言》。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象曰:可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三與上九相應,敵也。震為鼓,艮為止,巽為號,震為鳴。既得敵矣,而間於九五,未能會合,則以互震而或鼓,互艮而或罷,承巽而或泣,互震而或歌。或鼓或罷,以三位之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震為朝,兌為夕。日出於朝,月出於夕。震東兌西,有月望之象。日月相望,曰望。震為馬。匹,配也。四與初相應,是其匹也。月幾望時,即當震終,又際艮止,不得下交,則馬匹亡矣,然而無咎。馬匹亡絕,其黨類於上也。四與初絕,上附九五。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九五,下與九二,兩中皆寔,有信孚之誠,攣如不解。有孚攣如,上五下二,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凶。象曰:翰音登於天,何可長也。

巽為雞,雞曰翰音。上九巽終,翰音登於天也。上為天,前位已盡,守貞則凶。巽雞本非高鳥,翰音登於天,此亦何可長也。

第六十二卦 震上艮下,雷山小過。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小過,亨。陽大陰小,小者過,大者不及,故利守貞,可小事不可大事。小過與中孚反對,中孚鶴鳴在陰,是飛鳥也;今反小過,飛鳥已去,震為善鳴,但遺之音耳。上為震動,下為艮止,飛鳥既去,動不勝止,不宜上而宜下,乃大吉也。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小過二陽四陰,小者過而亨也。小過,則大者不及,時數如此。過以利貞,與時行也。下二上五兩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陽居三四,兩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震為鵠,此但有飛鳥之象焉,飛鳥惟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動逆而下止順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震雷在艮山之上,山上有雷也。山鳴谷應,其聲愈振,而不及乎遠,是謂小過。君子以此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凡事小過,知大人之不利,故以小過而自悔也。

初六:飛鳥以凶。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初六與四相應,四于震為動先,初於艮為止始。震有飛鳥之象,初六不安於止,應四剛而為飛鳥,以此致凶。飛鳥以凶,象寔為之,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乾為君,為父。祖猶父也,祖曰王父,亦曰大父。坤為臣、為母,妣即母也。母亡禰妣。祖位在初,父位在二;臣位在二,君位在五。六二已過其祖,乃遇其妣,坤為死,故稱妣。不及其君,乃遇其臣,以二為坤之中爻也。不及其君,臣不可以過。二於六五為不及,是臣不過君。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三艮終,孤陽上止,是弗過也,防之。恐其從或戕之,令此一陽亦剝,則凶矣。從或戕之,艮化為坤,凶如何也。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九四震初,其象無咎。一陽方始,是弗過也。而下與初應,初之「飛鳥以凶」,應此爻也,至此則實遇之矣。震為行,行則往。《卦象》「可小事不可大事」、「宜下不宜上」,此而往焉,則有危厲,必生戒心,是宜勿用,但利永貞。蓋大者弗過,於此遇之,位不當也。大不宜往,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雲不雨,已上也。

坎在天為雲,隨地成雨。三四在二五之中,有坎象,以坎上而居天位,是密雲不雨也。兌位於西,是自我西郊也。艮為虎、為鼠,分穴居。公用坎弓弋之,取彼在穴之獸。舍飛鳥而取獸者,飛鳥既去,走獸在穴,上逆而下順也。密雲不雨,坎已上行,上而未墮,故不雨也。《彖傳》所謂「宜上不宜下」,舍逆取順,不如取彼在穴耳。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上六與三應。三當艮止,未能上交,則上六弗遇。而位居震終,四陰已盡,但有過之耳。震為飛鳥,震終而飛鳥離之,凶矣,是謂災眚。弗遇過之,地已亢也。

第六十三卦 坎上離下,水火既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既濟,上坎下離,其象小亨,而利於貞。亨小,當作小亨。初則柔中,故吉;終則陰止,故亂。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陽大陰小。既濟陽降而陰升,其亨,小者亨。利貞,陽在五,陰在二,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六二之柔得中也。終止則亂,陰止於上,其道窮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坎水在離火之上,水在火上也。火曰炎上,水曰潤下。今水不潤下而上潤,火不炎上而下炎,水火相交,是謂既濟。夫以未濟終,乃以既濟始;而以既濟始,又必以未濟終。君子於此,以離明而見坎難,思患而豫防之,恐其既濟之後,終止則亂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象曰:曳其輪,義無咎也。

坎為水、為輪、為狐,於輿為眚,於馬為曳。上為首,初為尾。初九前有互坎之水,而乘輿以濟,馬曳其輪,狐濡其尾,不能濟矣,然而無咎。蓋既濟之初,尚未能濟,雖曳其輪,義無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茀、髴通,《子夏傳》作髴,首飾也。六二以中女而配九五,婦也。乾為首,中得坤爻,首象不全,喪其茀矣。坎為盜,位當互坎之下,故有喪茀之象。此可勿逐,七日自得。七日得者,以在中道也,二五相應,故可自得。曰七日者,自本位數起,再至本位,共七爻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離為戈兵,坎為寇盜,位在北方。鬼方,北方之國。九三以離末而互坎中,有商王高宗伐鬼方之象。爻在九三,故三年克之。陽陷二陰之內,陰為小人,故小人勿用。坎為勞,故三年克之,勞而憊也。《漢書﹒匡衡疏》:成湯化夷俗而懷鬼方。《西羌傳》:殷室中衰,諸侯背叛,至高宗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蓋鬼方本商王先王屬國,殷衰而叛,故高宗伐之。鬼方,即匈奴之先。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繻,濡也。衣袽,衣之敗絮也。初九濡尾,以互坎也;上六濡首,以上坎也。六四互坎之上,上坎之下,水盛之所,更有舟漏。水濡之患,雖恃有衣袽堵塞,然身處大險,未免終日戒懼。離為日,四居下離之盡,互離之中,有終日象。坎為疑,終日戒者,有所疑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坎水與兌西為鄰,故曰西鄰;離火與震東為鄰,故曰東鄰。離為牛,坎為豕,夏祭曰禴。九五以坎中而鄰離牛,互離。東西之二鄰也。東鄰殺離牛以為冬蒸,互坎為冬。不如西鄰用坎豕以為禴祭,互離為夏。寔受其福。蓋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適當其時也。寔受其福,吉大來也。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上為首,上六坎終,陷於坎水,致濡其首,而生危厲。濡其首,以致危厲,此亦何可久也,《彖傳》所謂「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第六十四卦 離上坎下,火水未濟。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未濟上離坎下,有亨象。坎為狐,互坎,小狐也。汔,幾也。小狐涉水幾欲濟矣,而一剛上限,終未濟也,但濡其尾,無所為利。狐善涉水而尾長,故涉必濡尾。《史﹒春申君傳》: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而終之難也。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未濟,亨,六五之柔得中也。小狐汔濟,猶在離內,未出離中也。出中則既濟,未出離中,是幾濟而未濟也。濡其尾,無攸利,陽終於上,陰止於下,而不續其終也。陽終而陰續,是謂既濟。不續其終,則但濡其尾,而究竟未濟,故無攸利。未濟六爻,分不當位,然雖不當位,而二剛五柔,亦自應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離火在坎水之上,火在水上也。火上炎而不下,水下潤而不上,火水不交易,是謂未濟。未濟者,火自為火,水自為水,分而不聚也。物以群分,方以類聚。君子於此,以慎密之心辨其物而居其方,使夫群分者不亂,而類聚者不淆也。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坎為狐,上為首,初為尾。初六坎之下窞。以狐涉水,陷於坎窞,而濡其尾,欲濟不能,吝矣。極,至也。凡事有極,事之要也。未濟之卦,究不出中,初六去中更遠,於此徒濡其尾,而依然未濟,亦不知極也,言其不識時務而妄動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坎於馬為曳,於輿為輪。九二坎中,乘輿濟水,或曳其輪,此何由利濟?惟宜守貞則吉。九二貞吉,居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六三,坎之上窞也,而前臨互坎,又為坎之下窞。一窞而處二坎之中,險而又險,動輒陷溺,是為未濟,有貞則凶,不利涉大川。《本義》疑利字上有不字,良是。未濟貞凶,以其位不當也。未濟六爻,皆不當位,而三尤不當之極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以離下居坎中,遇險而陷,守貞則吉,後悔乃亡。然上不出中,下可伐國。下坎位在北方,習為寇盜,是鬼方之戎也。離為甲胄戈兵,坎為弓馬輿輪,征伐之具,九四皆有。於此震厲威武用伐鬼方,三年之中四在互離之三,故曰三年。破敵成功,分符錫爵,可以有賞於大國,六五。是大臣守貞,勤勞王室之事。坎為志,貞吉悔亡,坎志行也。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六五離中,而當互坎之上,《彖傳》所謂「未出中也」即是此爻,是為未濟,守貞則吉,乃可無悔。然離火文明,君子之光,以離中而應坎中,有孚吉矣。君子之光,其暉及遠,九二。是以吉也。《彖傳》所謂「雖不當位,剛柔應也」,六五與九二是也。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坎為酒,乾為首。離中之終,以乾爻居坎上,終於未濟。藉坎酒以消悶,則離中之有孚者,有孚於飲酒耳。飲酒何咎?但沉溺無度,捧甕承糟,亦濡其首,則問之有孚,失於是爻矣。飲酒立於濡首,則亦不知節也。

《周易懸象》卷七 繫辭傳上

繫辭之綱領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以言者尚其辭,聖人繫辭以盡言也。君子動則觀其變也。以制器者尚其象,以觀象而制器也。以卜筮者尚其占,蓍龜以知來也。是故變化云為,言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以動者尚其變,故變化見於云為。行也。以言者尚其辭,故言事有其災祥。以制器者尚其象,故象事而制器。以卜筮者尚其占,故占事而知來。蓋天地設位而見乾坤,聖人成能而衍《易》象,人謀鬼謀,皆見符合。非第賢智能之,百姓之愚,亦可與能者也。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即以言告。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遠近幽深之隔,遂知將來之事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是尚其辭與尚其占也。幽沵:文義不通。應為幽深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盡其變,錯綜以盡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觀變而動咸宜矣;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觀象而器可制矣。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於此?是尚其變與尚其象也。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若辭若變,若象若占,莫不洞徹,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本易簡,是顯道也。以至顯之道,神而明之,見諸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助神人佑。而神即在於變化之中。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知神之所為,則通天下之故矣。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諸物之始,成諸務之終,覆冒天下之道,無所遺漏,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開之於始,以通天下之志;成之於終,以定天下之業;開先成後,彰往察來,以斷天下之疑。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其機也。唯深也,故尚辭尚占,能通天下之志,志通而天下之物無不開矣。唯機也,故尚變尚象,能成天下之務,務成而天下之業無不定矣。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神而明之,而若辭若變若象若占,天下之故,感而遂通矣。「《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以上八章,繫辭之綱領也。下分承尚辭尚變尚象尚占,而發明之。

以言者尚其辭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天尊地卑,而乾上坤下,其方定矣。卑高以陳,而陽貴陰賤,其品位矣。動靜有常,而陽剛陰柔,其體斷矣。或貴或賤、方以類聚,若剛若柔、物以群分,方物有善惡、分聚有災祥,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坤有兆,形象迭呈,變化見矣。

以下言以言尚辭之事。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陰陽未判,是為太極。太極者,天地之母也。太極判剖,分而為二,是生兩儀。兩儀者,陰陽。兩儀升降,是生四象,陽升而化木火、陰降而化金水也。四象分列,而生八卦,坎為水,離為火,震巽為木,乾兌為金,坤艮為土也。八卦以定吉凶,吉凶以生大業,斷天下之疑,而後定天下之業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乾剛坤柔。剛柔相摩,則生八卦;八卦相盪,諸象皆成。鼓之以雷霆,震艮之象也;潤之以風雨,巽兌之象也;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坎離之象也。而總皆乾坤所化。坤得乾道則成男,乾得坤道則成女,是六子之父母,而即六十四卦之父母也。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天主生,地主成。至盛也、至大也,而實至易也、至簡也。乾之大始,則以易知;坤之成物,則以簡能。以其易也,則易知;以其簡也,則易從。易知則人不畏難而有親,易從則事不煩瑣而有功。有親則其勢可久,有功則其事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盛德大業,成於易簡,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位成乎其中矣。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說卦傳》:乾,健也;坤,順也。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健則不陷於險,而其德行恆易,又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順則攸往無阻,而其德行恆簡,又以知阻。以易簡而知險阻,則動無敗事,審能悅諸心,能研諸慮,是真可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無往而不御;以言乎邇,則至靜而不偏;以言乎天地之間,則萬事萬物皆備矣。而總不外乎乾坤。夫乾,其靜也專而不二,其動也直而不枉,此其易也,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而不枉泄,其動也闢而不藏,此其簡也,是以廣生焉。以易簡而成廣大,皆陰陽變通之所為也。廣大配乎天地,變通配乎四時,陰陽之義配乎日月,易簡之善配乎至德。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確然不爽者,是其健也。夫坤,隤然示人以簡矣,隤然無阻者,是其順也。隤、頹通。爻也者,效此義者也;象也者,像此機者也。效像而形容之,故立爻而設象,爻象動乎卦內,吉凶見乎卦外。知其吉凶,而有趨避,是謂之變;功業見乎變,故以動者尚其變也。知其吉凶,而示咎祥,是謂之辭;聖人之情見乎辭,故以言者尚其辭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夫爻象何以為設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繁賾,而擬其形容,以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紛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憎惡也,故象必設;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紊亂也,故爻必設。摹擬之而後言,論議之而後動,擬議詳審以成其變化,是變化見於云為者也。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卦有象也;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有爻也。鼓,勵也。化而裁之存乎變,變者化裁之宜也;推而行之存乎通,通者推行之准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其人不明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在乎德行,非德行不誠也。德即盛德,行即大業。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孟喜本》:命,作明。八卦成列,各有象,象在其中矣。三畫之卦,因而重之,是為六爻,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生六十四卦,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占者得其動(爻),是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吉凶悔吝,生乎爻,象之動者也。如征吉、征凶、動悔、往吝是也。剛柔者,立其本者也。吉凶之本。變通者,趣乎時者也。吉凶者,以貞勝者也。所謂征吉是也。天地之道,貞以為觀者也。垂象示人。日月之道,貞以著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不一則二,二則非真。凶悔吝之生乎動者,動而不貞夫一也。貞,正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彖者,材也。爻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者,取其象也。象者,擬其像也。彖者,言其材也。爻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合彖象爻辭而觀之,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彖者,言乎一卦之象者也;爻者,言乎一時之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事之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事之小疵也;無咎者,爻象非吉,而善補過也。是故陽貴陰賤,其象位不同,分列貴賤者,存乎其位;陰小陽大,其卦不一焉,齊小大者,存乎其卦;或吉或凶,其辭攸判,辨別吉凶者,存乎其辭。憂其悔吝者,存乎動靜之介;震而無咎者,存乎中心之悔。震,懼也。是故卦有小大,殊其陰陽;辭有險易,別其吉凶。辭也者,各指其所之,而為之立言也。之,往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書不盡言,書少而言多也;言不盡意,言短而意長也。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聖人立八卦之象,以盡其意;設六十四卦,以盡情偽。誠偽。卦彖爻象,繫辭焉以盡其言。化裁而推行,變而通之以盡其利。利用出入,鼓之舞之以盡其神。通其變,使民不倦,故生鼓舞。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聖人設卦觀象,系以辭焉,而明其吉凶;剛柔相推,往來進退,而生其變化。是故吉凶者,大有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小有憂虞之象也;變化者,往來進退之象也;剛柔者,陰陽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才立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大象之傳是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六爻之辭是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無事之日也;動則觀其變,而求其占,有事之秋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易》與天地相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而無所遺。彌綸,包絡也。天明而地幽,皆備於《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始生而終死,皆統於《易》,原始於未生,反終於既死,故知死生之說;神陽而鬼陰,皆具於《易》,精氣為物、而成陽神,遊魂為變、即成陰鬼,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與天地相似,故符合而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適當而不過。旁行遠逮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其土而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之類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有智,是皆《易》理之神化也。故神無方所,而《易》無形體。

此上十六章以言者尚其辭也。

以動者尚其變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分判,一陰一陽之謂道。人秉天道而為善,繼之者,人之善也;率其天真而為性,成之者,人之性也。陽之德曰仁,陰之靈曰智。仁者見其陽德而謂之仁,智者見其陰靈而謂之智。至於百姓則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仁智各見其所見,何況百姓之愚,是皆具善、性而繼、成者少也。仁藏於秋冬,至春夏而顯;用顯於春夏,及秋冬而藏。春夏發生,顯之於仁;秋冬收閉,藏之於用。但鼓動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憂勞天下者,聖人之事,天地無心也。其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皆一陰一陽所變化耳。聖人觀天地之道,盡於陰陽,陰陽生生之謂易。坤陰乾陽,生生不窮,遂成六十四卦。易首乾坤,以健成象之謂乾,以順效法之謂坤。極其數以知將來之謂占,通其變以定大業之謂事。洞悉陰陽,玄妙不測之謂神。

以下言以動尚變之事。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易》其至矣乎?天之盛德,富有而大業日新,人列三才之內,何獨不然?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智高則崇,禮下則卑。崇以效天,卑以法地。天地設位,乾坤成象,而《易》行乎其中矣。繼之者善,成之者性。以成於性者,存之而又存之,德以漸充,業以漸廣,久之自至於盛大,乃為善於效法者,則成性存存,是為道義之門戶也。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天地設位,則有乾坤,乾坤其《易》之蘊也。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蓋六十四卦,皆乾坤所生。一有乾坤,而《易》象皆備,不過自此錯綜變化耳。夫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戶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六十四卦皆自乾坤往來錯綜而成,乾坤其《易》之門戶矣。天地之間,莫非物也。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為剛為柔,各有其體,化生諸卦。以體天地之撰,無象不備;以通神明之德,無微不章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陰主闔,陽主辟。乾坤為《易》門戶,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動靜適可,謂之變。往來不窮,數極則反,謂之通。見其兆者,乃謂之象;著其形者,乃謂之器。通變宜民,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出入必由門戶,利用出入,則一闔一闢,往來不窮,變通之用神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謂之事業。

形乃謂之器,有有形者,有無形者。形而上者謂之道,無形者也;形而下者謂之器,有形者也。化而裁之謂之變,變則闔闢皆當矣;推而行之謂之通,通則往來不窮矣。以變通之宜,舉而措之天下,謂之事業,是亦人之大業也。業之大者,德之盛也。

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此段舊本誤在「黃帝堯舜氏作」下。所為變通者,本以為舉而措之天下耳。措之天下,凡以為民也。通其變,使民闔闢往來而不倦;神而明之,使民利用出入而宜之。蓋《易》窮則必變,變則能通,通則可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此上七章,言以動者尚其變也。

《周易懸象》卷七繫辭傳(下)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人,舊本作仁,仁、人通。得人則位可保也;何以聚人曰財,有財則人可來也。凡理民之財、正民之業、禁民之為非,一切因時制宜之事曰義。以義理財,以財聚人,以人守位,聖人而登大寶,然後輔相裁成,佐天地以普大德,而生道暢矣。

以下言制器尚象之事。

以制器者尚其象

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即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文,俯則觀法於地理。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則有乾首坤腹之象;遠取諸物,則有乾馬坤牛之象。於是始作八卦,幽以通神明之德,明以類萬物之情。

八卦既設,由此尚象以制器,作結繩而為綱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離為目,巽為繩,以互巽之繩結,重離之目,目目相承,綱罟之象也。離為鳥,兌為羊,巽為魚,離為鱉,鳥獸魚鱉之類,取之綱罟,以充庖廚,此庖犧所由名也。

包犠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包犠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即耜柄,曲木為之。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以巽木入坤土,坤牛震足,進退田中,耒耜耕植之象也。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離為目,艮為徑、路,震為大途,途路熙穰,日中而止,陳列水陸諸貨,艮坎。市廛交易之象也。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乾為衣,坤為裳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刳木令虛以為舟,剡木使銳以為楫。楫,篙也。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蓋取諸《渙》。以巽木乘坎水,得風而動,舟楫利濟之象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乾為人,坤為牛,兌以兩奇而駕坤陰,服牛之象也;坤為民,乾為馬,震以二偶而履乾陽,乘平聲馬之象也。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震木上動,艮石下止,杵臼之象也。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離矢兌金,坎弓發之,弧矢之象也。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坎盜艮門,震木發聲,重門擊柝之象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黃帝作宮室。上棟下宇,棟,脊上檁也;宇,屋下履者。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震為木,乾為戶。震木上架,乾戶下闢,棟宇以成,風雨可蔽,宮室之象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不封土,不樹木。喪朋無數。無日月之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巽為木,乾為人,兌為孔穴。以乾人入巽木,葬於孔穴之中,棺槨之象也。

上古結繩而治。結繩兩端,中而斷之,各執一端,以為他日考信,見《史記》。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紀》:太暤庖犧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以刀筆畫木簡,為文字之書。凡言有不能記者,並書誌之,中分其半,予者執左,取者執右,以為異日合契之信,所謂執左券是也,是為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兌為口、為決,乾為言、為金。以乾金刻言語,代口舌決萬事,書契之象也。

以上五章,以制器者尚其象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此段舊本誤在《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天人性命之理。性,人理;命,天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五上為天、五陽上陰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初二為地、初剛二柔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三四為人、三仁四義也。卦以三畫為三才,初地二人三天也。兼三才而兩之,重而為六,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各異其位,初三五為陽,二四六為陰。迭用柔剛之爻以居之,故《易》六位而成章。六爻,六位。

以下言卜筮尚占之事。

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天地人曰三才,宇宙之大,天、地、人盡之矣。《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三也;有人道焉,二也;有地道焉,初也。是為三才。兼三才而兩之,故成六位。六者非他,依舊三才之道也,上、五為天,三、四為人,初、二為地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叄天兩地而倚數,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舊本此段誤在《說卦》。「叄天兩地」句誤在「幽贊神明」句下。「幽贊神明」句誤在「聖人作易」句下。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乃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卦自天生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乃發揮於剛柔而生爻,爻自地起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義者,人之道德性命也,乃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理,條理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所以順性命之理也。窮理盡性至命,洞究天人,故叄天兩地,而倚以立數;叄天為三,兩地為兩。乾策二百一十六,坤策一百四十四,是乾得七十二者三,坤得七十二者兩。幽贊於神明,而生其蓍法。蓍,筮也。生蓍,作筮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三五七九者,天數也,故天數五;二四六八十者,地數也,故地數五。天地之數,分布五方之位,而一生一成,各有所合,一六合於水、二七合於火、三八合於木、四九合於金、五十合於土也。鄭康成曰: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此五生數也。然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也。於是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而後五位已成。蓋天地之數有五,即五行之數,一水天數,合地六為一匹;二火地數,合天七而為耦;三木天數,合地八為三匹;四金地數,合天九為四耦;五土天數,合地十為五匹。故二五陰陽,各有合焉。此即大衍之數,而陳希逸假之以為《河圖》之數者,毛奇齡仲氏易闢之,其辭正辯。天數五,而一三五七九,其數二十五;地數五,而二四六八十,其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又也。五,即大衍之數五十也。本其數為揲筮之法,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成變化,則不測,故行侔鬼神。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衍,推衍也。大衍者,大衍天地之數,以為揲蓍之法也。大衍之數五十,即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曰五十者,蓍數五十也。蓍草五十莖,而其用止四十有九,揲蓍之法,先舍其一也。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四十九數為揲蓍之用,而虛其六數以備卦之六位,所謂蓍圓而卦方也。分而為二以象兩,以四十九蓍,兩分左右,以象兩儀。未分為太極,已分為兩儀,舍一而分二者,老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也。掛一以象三,任取兩中一蓍,掛於左手小指四指之間,與兩分之蓍,配而為三,以象三才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左手取左半之策,右手四四數而置之,右手取右半之策,左手四四數而置之,以象四時也。歸奇於扐以象閏,四數之餘,必有寄分,零數。歸其所揲,四四之餘數于勒,左手之策勒於三四兩指之間,右手之策勒於二三兩指之間,以象閏月也。閏,余也。每歲三百六十六日,氣盈六日,朔虛六日,餘十二日,一歲止得三百五十四日。積三歲卅六日,以一月為閏,尚餘六日。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五歲之中,凡餘六十日,再置閏月,三歲一閏,尚餘六日。益以二歲二十四日,合前六日,正一月,故再閏,故再扐(一),以象再閏。揲蓍之法,左右二策,各一揲一勒,同扐。合計兩手之策,凡二揲二扐,兩(而?)分一掛。再扐,是為五節,以應五歲再閏。乃取奇扐所合而並數之,統左右所余,合之掛一。或五或九,奇偶之數見焉,四五為奇,八九為偶,以五止一四,九有二四也。此一變也。而後再掛以為再變,再變分掛揲扐,一如初法。但曰掛者,以掛一而概余法也。三變成而一爻定焉。合三變所余觀之,三奇為老陽,三偶為老陰。老則當變,二奇一偶為少陰,二偶一奇為少陽,此即一陽為男,一陰為女之例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揲之以四,是為四營。故此四數營之,營,經營也。變生奇偶而成易象。一爻三變,一卦六爻,三六十有八變,而成一卦。凡成八卦,是為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六十四卦皆成,天下之能事畢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乾陽數九,以揲四之數乘之,四九三十六,此乾爻之策也。策,蓍也。乾有六爻,三六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得二百一十六策。坤陰數六,以揲四之數乘之,四六二十四,此坤爻之策也。坤有六爻,二六一百二十,四六二十四,合得一百四十四策。計乾坤所得之數,凡三百有六十,以當一期之日數。一歲日數三百六十。合上下二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相半。陽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陰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得四千六百八策。共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以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象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苟悅《漢紀》:立象成器。今本脫「象」字。法象照垂,莫大乎天地。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變通環轉,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品位崇高,莫大乎富貴。物備致用,立象成器,以為天下之利,莫大乎聖人。探頤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蓍龜者,備物致用,立象成器之大者,而得之大衍之數,此大衍之所以為大也。

印刷本原為「鉤沵致遠」,「沵」有誤。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定天下之吉凶,莫大乎蓍龜。蓍龜者,天生神物也,而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而聖人效之。天垂象,吉凶之象垂之於天。見吉凶,而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河出龍圖、洛出龜書,而聖人則之,以蓍龜則之。所謂莫大乎聖人也。易有四象吉凶悔吝。所以示吉凶之幾也。系之辭焉,所以告吉凶之兆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天下之疑也。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繫辭上傳·第十一章,說卦·第三章)

舊本「數往者順」三句,誤在《說卦》。「其孰能與於此哉」三句,誤在「知以藏往」下。蓍之德圓而神,蓍以七為數,七七四十九,其數奇,則圓,圓乃神也。卦之德方以智,卦以八為數,八八六十四,其數偶,偶則方,方乃智也。以圓蓍成方卦,六爻之義,變易以貢。告也。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洞其吉凶,與民同患,非有私也。蓍圓而神,神以知來;卦方以智,智以藏往。數往者順,以推之;知來者逆,以測之。是故易逆數也,得其逆數,精於知來。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民用在後,而蓍龜前之,前之者,逆也。聖人以此,但事齋戒以神明其德,老子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也。蓍德卦德,皆歸於聖人,其德普天,其孰能與於此哉!惟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蓋民知吉凶,不罹刑罪,無可殺者,是以不殺。夫武以止亂,今亂止而不用殺,是謂神武,是謂神明其德也。

此上十章言以卜筮者尚其占也。

六爻互正之義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惟其時物也。

卦有初上,初為始,上為終。《易》之為書,原始要終,備究六爻以為質。質證。六爻相雜,一爻有一爻之時、一爻之物,如乾之潛見飛躍,是其時也,龍馬金玉,是其物也。吉兇相懸者,惟其時物之不一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道有變動,故曰爻,剛柔相易而六爻見也。爻有等,故曰物,其時不同,其物非一也。物相雜,故曰文,貴賤小大,相錯而成文也。文不當,故吉凶生焉,居非其位,故生吉凶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凡卦其初難知,其上易知,以初為本、上為末,本隱而末顯也。蓋初辭擬之,揆度吉凶,幾兆未顯;及其卒也,則成之終爻,其象顯矣。若夫雜物象以撰卦德,撰,著述也。辨其是之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中爻,互卦之象也。上下六爻,但具兩正,其中四爻,又以兩互而成兩卦,不可不察也。王弼背經,不用互卦,後世陋行,遂謂《易》無互體,忘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二與四,所謂中爻之互卦也。若以正卦論之,則同功而異位。二四皆陰,故同功;二得中,四失中,故異位。位殊則其善惡不同,二得譽,得中也;四多懼,近五也。五為得位,柔之為道,宜比附尊位。不利遠者,其有地遠而其要無咎者,要終。其用柔中也。六二諸爻是已。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也。

三與五亦中爻之互卦也。若以正卦論之,亦同功而異位。三五皆陽,故同功;三失中,五得中,故異位。三多凶,失中也;五多功,得中也。是其貴賤之等也。多凶之位,柔則益危,其剛爻稍勝耳。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易》者,原始要終,以為質也。要而觀之,正互之爻,推其存亡吉凶,則居然可知矣。若夫智者,殊不事此,但觀其《彖辭》,知一卦之大義,則思過半矣。

此上六章言六爻互正之義。

剛柔變動之義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也。不可求之於遠。其為道也,屢遷。變動而不居,周流於六虛。六爻之位,奇偶無定,故曰六虛。上下每無常,剛柔恆相易。不可以為典要,惟變通所適耳。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六爻之位,其初難知,其上易知。當其初也,率其辭而揆其方,揆方,所問之方。變化無常,未易測也。至其既也,六位已定,則有典常,大略相似,可以盡知矣。如上九上六,位窮致災,此徵兆之顯明者也。所謂不可為典要,亦可為典常。但苟非其人,則道不虛行,非聰明睿智,莫究其義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厲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八卦以其象告,爻彖以其情言。剛柔雜居,善惡分呈,而吉凶可見矣。卦之變動以利言,變有厲害,隨爻而言也;爻之吉凶以情遷,情有吉凶,以情逐位而遷也。是故六爻加臨,愛則情合,惡則情違,愛惡相攻,故生吉凶。近有相得不相得,遠有相應不相應,遠近相取故生悔吝。情實也。則有孚,偽則不位,情偽相感,故生厲害。凡《易》之情,近易(宜?)相得,近而不相得則凶。若或害之,則害且吝矣。

此上三章言剛柔變動之義。

陰陽貴賤之義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陽為君,陰為民。陽一君而二民,震、坎、艮是也;陰二君而一民,巽、離、兌是也。陽為君子,陰為小人。陽以一君統二民,君子得志,是君子之道也;陰以一民承二君,小人得志,是小人之道也。

此一章言陰陽貴賤之義。

作易稱名之義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商周之際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之心乎?文王囚於羑里,躬蒙大難,憂患之極,而衍《周易》也。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耶?

其稱名也,托物以寄言,雜矣而不越乎義。於以考稽其類,其衰世之意耶?蓋所稱述援引之類,多隱諱故也。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其稱名也雖小,取類也則大。其旨正遠,其辭至文,其言委曲而深中,其事宏肆而幽隱。因其疑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應也。《易》可以決疑,貳而定吉凶。吉凶即得失也。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則有禮,德之基也。謙則不應,德之柄也。復則不迷,德之本也。恆則可久,德之固也。損則必益,德之修也。益則日進,德之裕也。困則必反,德之辨也。井則善養,德之地也。巽則志行,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和而至,禮以和貴,而實至其極。謙尊而光,卑以自牧,而愈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雖一陽初來,而適當物宜。恆雜而不厭,境雖煩雜,而不改其初。損先難而後易。益長充裕,而不設施。困以窮而致通。井居其所而遷善。巽稱揚而善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履以有禮而和行,謙以不盈而制禮。復以不迷而自知,恆以可久而一德,損以得益而遠害,益以日進而興利,困以自反而寡怨,井以通達而辨義,巽以柔順而行權。

夫《易》,彰往而察來,顯微而闡幽,當名而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舊本「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文皆錯誤。開義闡字之訛衍,此為正之。夫《易》彰既往而察將來,顯微渺而闡幽隱,當其名而辨物類。其所寄託者不必論,即其正言以斷辭者觀之,則義已備矣。

以上七章,言作易稱名之義。

繫辭危懼之心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柔順文明,以蒙大難,是故其辭危,危者使之平。其辭易,易者使之傾。慮禍深遠,不敢直言,故言曲而旨遠也。其道甚大,百物皆備而不廢,而懼以終始,其要無咎,要終。此之謂《易》之道也。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此段舊本誤在「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下。其往來出入,必以法度,外卦內卦,使知恐懼,如乾卦九三之惕,九四之疑是也。又明於憂患,戒懼靡寧。故無有師保當前,而如臨父母在上。非事暴君,而遭拘囚,何以至此。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將叛者其辭慚恧,中心疑者其辭枝蔓,吉人之辭寡少,躁人之辭繁多,誣善之人其辭游移,失其守者其辭撓屈。言為心聲,觀人者必以其辭,今系易之辭,危者平之,易者傾之,此豈無故而云然乎?蓋其憂患深矣。

此上三章言繫辭危懼之心。

《周易懸象》卷八文言傳上

註:《文言傳上》的內容分別在通行本的《乾》卦和《坤》卦中。

乾:文言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此孔子釋文王之言,故曰文言。梁武帝誤以為文王所作。元,始也。乾「元亨」者,始而亨者也,由始而至亨。「利貞」者,生物之性情也。乾之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大矣哉!《彖傳》所謂「大哉乾元」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大哉乾乎!於重乾見其剛健,於二五見其中正。但有陽剛,而無陰柔,純粹而精也。六爻各有發揮,旁通萬物之情也。「六位時乘」,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品物流行,而天下平也。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一歲之氣始於春,元者,善之長也,四德之首。亨於夏,亨者,嘉之會也。休嘉之會。利於秋,利者,義之和也。和,調劑也。因時制宜,有調劑意。貞於冬,貞者,事之干也。干,本也。四德在天,君子法之,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合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天德也。君子行之,即人道也。在天為元亨利貞,在人為仁義禮智,天人相合,二而一也。四德不及信,信屬土,土旺四季,無專位也。然信雖無專位,要皆以信終之。若無信,四德卒不能成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初九曰「潛龍勿用」,是以龍德而隱處者,伏處草野,而不易乎世。易,治也。淪落風塵,而不成乎名。以至山林嘯歌,遁世無悶。甚且鄉黨謫言,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操志堅貞,確乎其不可拔,是為潛龍也。君子以成德為行,德成則行成,行成則人見,日可共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正當幽約之時,是以君子弗用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二五為正中,此亦龍德而居正中者也。方在田野,修德俟時,庸常也。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遏欲,而惟存其誠;善世宜民,而不伐其德能。德博而人自化,是謂「見龍」也。君子學以聚之,而傳其文;問以辨之,而研其理;寬以居之,而裕其量;仁以行之,而普其德。《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此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此以下乾之終,接上乾之始,處多凶之位,正君子進德修業之時。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三位為至,極也。知其至,而以不至者至之,可與言幾也;三位為終,知其終,而以未終者終之,可與存義也。三處下卦之上、上卦之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九三介二乾之間,重剛而不中。五上為天而上不在天,初二為田而下不在田,過時失位,故以乾承乾,而生警惕,雖危厲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以位有上下,上下無常,而總非為邪也;地有進退,進退無恆,而總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而正欲及時也,何疑之有?九四以上乾而接下乾,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且中不在人。三四人位,四又過三,三位俱失,故欲進而或之。或之者,疑之也。疑則不至冒進,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以凡物同聲則相應,同氣則相求。水潤而流濕,火炎而就燥。雲起而從龍,風生而從虎。聖人一作而萬物皆睹。蓋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乎其類也。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意弗違,後天而能奉天時,是亦與天為類也,故有從而無違。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之戴天者乎?況於鬼神之承天者乎?則其在天而利見,不亦宜乎?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上九「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以五為尊位,過中則貴而無位;初為民,失位則高而無民。二、三、四諸君子皆賢人也,又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之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也,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正道者,其惟聖人乎?聖人,知「用九」者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而未見也。「見龍在田」,由隱之顯,天下文明之候也。「終日乾乾」,值失中之時,與時偕行也。「或躍在淵」,是乾道乃革,以行健之性,而為進退,遲疑之象也。「飛龍在天」,以天德而居天位,乃位乎天德也。「亢龍有悔」,地盡位窮,與時偕極也。乾元「用九」,自貞而元,乃見天則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位在下也。「見龍在田」,其時暫舍於此也。「終日乾乾」,行其進德修業之事也。「或躍在淵」,欲進未進,疑而自試也。「飛龍在天」,居上而出治也。「亢龍有悔」,位窮之災也。乾元「用九」,以乾元而用九,天下治也。

坤: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至柔也,而生物之機,其動也剛;至靜也,而成物之力,其德則方。後得主而有其常,含萬物而化自光。其剛其方,其常其光,皆其順承天行者。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非一日所能致也;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非一日所能招也。凡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積惡之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於亂成,而不早辨於禍始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順者,馴也。《小象》所謂「馴致其道」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二為中,中則正,直者以其正也;二為陰,陰主義,陽主仁,陰主義。方者以其義也。義主裁製,裁製則方。正即敬也,君子敬以直其內,義以方其外,敬義立而德不孤,是以大也。「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敬義立而人悅從,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以三位失中,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是以無成。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天有終也,三居下卦之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天地變化,草木亦蕃。天地閉塞,則賢人亦隱。禍亂方殷,顯不如晦。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六五「黃裳元吉」,以君子黃中而通其文理,正位以居其身體,六五正位。美在其中,而暢達於四支,發揚於事業,較之有美含章,美之至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以坤卦陽敗陰盛,上六陰窮,亦疑於陽氣之復。疑,似是之意也。陽與之爭,必「戰」,為其六爻純陰,嫌於無陽也。而陰極陽復,故稱「龍」焉。血,陰類,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其血玄黃」,陰陽俱傷也。

《周易懸象》卷八文言傳下

註:《文言傳下》的內容分別在通行本的《繫辭傳》中。

否: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否》之九五「其亡其亡,繫於苞桑」。非危不安,危者,所以安其位者也。非亡不存,亡者,所以保其存者也。非亂不治,亂者,所以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恐其危也,雖安而不忘危;恐其亡也,雖存而不忘亡;恐其亂也,雖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是其因亡而保存者矣。

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必與人同。凡二人同心,其利可以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可以如蘭。同則不異,其勢然也。

大有:「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祐,佑同。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離以中虛為信,上九則履其位;離以麗坤為順,坤爻麗於乾中。上九則思其順。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賢人在下,而上九尚之,謂九三。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謙:「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謙》之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身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言以其功下人者也。凡論德必言盛,論禮必言恭。謙也者,盛德及人,而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豫: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豫》之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知幾其神乎?君子上臨九四而其交不諂,下乘初六而其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前阻艮陽,所介於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二微四彰。知柔知剛,二柔四剛,所謂萬夫之望也。

噬嗑: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噬嗑》初九「履校滅趾,無咎」。小人不恥身之不仁,不畏己之不義,不見利不勸,不遇威不懲。小懲而大誡,終免重刑,此小人之福也。《易》「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噬嗑》上九「何校滅耳,凶」。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弗為也,遂無片善;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遂成巨惡。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以致名敗而身亡。易曰「何校滅耳,凶」,此之謂也。

復: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復》之初九「不遠復,無祇悔,元吉」。顏氏之子,顏淵。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所謂不貳過者。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此之謂也。

大過:「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苟有明信,既錯諸地而可矣,況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此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包茅縮灑,王祭是賴,慎斯術也。以往凡事如此,其無所失矣。

咸:「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伸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咸》之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天下何思何慮?天下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致,至也。途有遠近,要歸於同;慮有巧拙,期致於一。及得同歸而臻一致,而途之遠近,慮之巧拙,則有數存焉,莫非天也。天下何思何慮?是其中往來屈伸之數也,憧憧何用?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其往者,屈也,其來者,伸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萬物生成於屈伸之中,是其利也。屈伸者,消長循環之理也。不屈則不伸,不蟄則不存。尺蠖之屈,所以求伸也;龍蛇之蟄,所以存身也。屈伸之義微矣,精義入神,所以致用也。屈伸之用大矣,利用安身,其用攸往皆利,則身安,所以崇德也。此猶是現在之事耳,過此以往,將來之事,未之或知也。若窮神知化,洞究既往未來,則事無過舉,是德之盛也。雖其窮神知化,究亦天地自然之符,其它何思何慮也?

解:「負且乘,致寇至。」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解》之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負荷者,小人之事也;乘車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為國者上慢而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適以誨盜,冶容適以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解》之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欲善其事,必利其器。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動則當機,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拘礙也。是以出而有獲,此言成器而後動者也。

損: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損》之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一者,萬物之根。天地絪縕,萬物化醇,天地一致也;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男女之一致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其致一也。

益: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益》之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平也。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事得成全也。乘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恐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非但不與而已,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困:「困於石,據於蒺蔾。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困》之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蔾,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前承九四,困於石也,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後乘九二,據於蒺蔾也,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以多凶之位,而前後失所,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鼎: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鼎》之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凡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於禍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曰以公侯之任,而得凶禍,言不勝其任也。

節:「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節》之初九「不出戶庭,無咎。」兌為口舌,初九兌之下爻,凡亂之所由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其臣;臣不密,則失其身;幾事不密,則害其成。是以君子之於言語,慎密而不出也。

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感應之機最神,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近者乎?莫不應之矣。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近者乎?莫不違之矣。蓋言出乎身,而加乎民;行發乎邇,而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有善、不善,是乃榮辱之主也。言行,非但可以動人,此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九二互震,震為言,亦為行故。夫舛亂無倫,《文言下傳》誤在《繫辭傳》中,今為正之。

《周易懸象》卷八說卦傳

說卦傳上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乾天坤地,南北定位;乾南坤北。艮山兌澤,西北東南通氣;艮西北兌東南。震雷巽風,東北西南相薄;震東北巽西南。坎水離火,東西不相射。離東坎西。射,刑克也。八方位定,則八卦相錯,皆成反對,此伏羲之卦位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震雷以動之,巽風以散之,坎雨以潤之,離日以喧之,艮山以止之,兌澤以說之,乾天以君之,坤地以藏之。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熯、暵同。《素問》:在天為玄,玄生神。凡乾坤六子之化成萬物,皆神之所為。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震為雷,動萬物者莫疾乎雷;巽為風,橈萬物者莫疾乎風;離為火,燥萬物者莫暵乎火;熯,干也。兌為澤,說萬物者莫說乎澤;坎為水,潤萬物者莫潤乎水;艮為山,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伏羲卦位,艮在西北,萬物之所終也;文王卦位,艮在東北,萬物之所始也。水火相逮,及也。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既,終也。此解上二章之義也。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帝,天也。帝出乎震,一歲之始,天氣至震而東出也;齊乎巽,萬物至巽而皆齊也;相見乎離,萬物至離而相見也;致役乎坤,萬物至坤而致養也;說言乎兌,萬物至兌而皆說也;戰乎乾,陰陽至乾坤而相戰也;勞乎坎,萬物至坎而有勞也;有成勞。成言乎艮,萬物至艮而皆成也。既成終又成始,歲氣於此止,即於此始,一交震位,天氣又出矣。此文王卦位也。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物生於天,帝出乎震,則萬物亦出乎震矣,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茂長,至此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坤也者,地也,地力栽培,萬物皆致養焉,為萬物役,故曰「致役乎坤」,坤西南也。兌,正西,秋也,收斂成實,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兌西方也。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陰方收而陽未藏,二氣相薄而交爭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蟄閉封藏,勞卦也,封藏較發散為勞。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故曰「成言乎艮」。此解上章之意也。

說卦傳下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坤,六子之父母。六子者,乾坤之男女也。此下皆伏羲八卦次第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音悅)也。

乾行健也,坤道順也。震陽動於下也,巽陰入於初也。坎陽陷於陰也,離陰麗於陽也。艮陽升而止也,兌陰升而說也。此八卦之義也。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此近取諸身也,以下皆八卦之象。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此遠取諸物也。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荀氏《九家易》有為龍、為直、為衣、為言。《虞氏易》有為德、為王、為人、為神、為盈、為甲、為施、為嘉、為好。何妥有為剛健。荀慈明集《九家易》解十卷,陸氏作釋文。其序錄列九家名氏,京房、馬融、鄭玄、宋衷、虞翻、陸績、姚信、翟子玄、荀爽。《文獻通考》引陳氏說,謂漢淮南王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嘗為之集解。蔡介夫雲,淮南九人,撰道訓二十篇,號九師易。胡震亨雲,淮南自雲九師有道訓二篇,並非荀爽九家也。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九家易》有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裳、為黃、為帛、為漿、為邑、為亂。《虞氏易》有為理、為事、為大業、為臣、為民、為鬼、為虛、為乙、為梅、為喪、為終、為害、為死、為萃,為土、為器、為晦、為國、為署、為兕虎。干寶有為順。虞氏有為師。《左傳》杜注有為馬。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莨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為長男」三字補。《九家易》有為玉、為鵠、為鼓。吳澄為玉當作圭,鵠當為鶴。《虞氏易》有為候、為主、為兄、為夫、為言、為行、為樂、為出、為作、為麋鹿。蜀才有為喜笑。《左傳》杜注有為木、為諸候。《國語》韋注有為車。京房論《中孚》曰九二體震互震。故象鳴鶴。鶴、鵠通字,黃鶴樓以黃鵠山得名是也。吳澄說本京房。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九家易》有為揚、為鶴。吳澄雲鶴當為鴻。《虞氏易》有為妻、為處、為隨、為魚、為號、為包、為杞、為白芽、為舞。

坎為水、為月、為中男、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通、為盜、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多眚。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為中男」三字補。《九家易》有為宮、為棟、為律、為水、為狐、為志、為業,刺為蒺藜,為桎梏。《虞氏易》有為孚、為疑、為復、為蹇、為臀、為酒。侯果有為險,干寶有為法、為夜,盧氏有為車,《左傳》杜注有為眾。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九家易》有為牝牛、為飛鳥。《虞氏》有為隼、為鶴、為夏、為罔。馬融、王肅有為矢。候果有為黃牛。何妥有為文明。干寶有為畫、為斧,《左傳》杜注有為鳥、為諸候。

艮為山、為少男、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為少男」三字補。《九家易》有為鼻、為虎、為狐。管輅有為面山。虞氏有為背、為皮、為尾、為求,為城、為宗廟、為篤實、為小子、為童僕、為狼。鄭玄有為鬼、冥門。《左傳》杜注有為言。

兌為澤、為少女、為妾、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為羊。其於地也,為剛鹵。

《九家易》有為常、為輔頰。虞氏有為妹、為小、為孔穴、為刑人。漢史秦火浚,漢初已亡,說卦三篇,至宣帝時,河內女人伐老屋得之,隨徑籍志,所載亦然,但今只一篇,或雲其二已亡。觀漢行說《易》,多有補《傳》所未備者,可驗。宋行歐陽修輩轍雲,非孔子之書誤矣。朱子本義,增九家易,文符各節下,茲更廣他行所注,以資考索。倘再有聞見,不妨陸續入耳,舊本正有舛錯,此為補數字、次序顛倒者,皆正之。

《周易懸象》卷八序卦傳

序卦傳上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舊本「屯者」二字,衍文。天地,乾坤也。天地設位,萬物充盈,生氣鬱勃,曰屯。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蒙也,物之穉也。

物之方生,蒙昧弱稚,未遽盛壯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物方稚弱,宜以飲食養之。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亦爭鬥之端,故有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訟非一人事,必有眾人群輩而後起。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郭京本:比,親比也。眾起必有所比附,同類則相親也。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上畜字亦作蓄。比附必有所畜養,義難置之膜外也。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

末句韓注有之,今本缺。物得畜養,然後有禮,禮義生於富足也。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步履舒泰,而後安適。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泰極則否。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否極則須求人,以濟艱難。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善與人同,眾所歸也。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滿則招損,故尚謙沖。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謙則受益,故生豫樂。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豫順和平,眾所隨也。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隨者悅服,必有事功。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

事功既立,眾所推尊,諸人皆在臨蒞之下,故大也。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大則壯觀。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李氏本》作噬嗑者。大觀在上,眾心服折,故有所合。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相合未可徑情,故須文飾。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

剝也之「剝」,「盡」字,訛也。誠能動物,故亨。文勝其質,誠盡去故不亨。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剝極則復。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復其本來天真,故無妄。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有無妄之心,此非小小比附而已,故可大畜。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物可畜而後可養。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養之沵則可動,其動必有大過乎人者。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動之太過,終當遇坎而止。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陷必有附,麗而後升。

序卦傳下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咸,感也。男女相應,人倫之始,故咸居下經之首。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夫婦之道,終身之託,故宜恆久。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久居其所,是知進而不知退也,故當遁退。

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屈極必伸,衰極必盛,故退遁之後,終有大壯。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壯非止境,自此日進不已。盛之極者,衰之漸也。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進而不已,不知退步,故必有所傷。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遇傷而反,人之常情。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家道困窮,必至乖戾。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乖戾不和,必生禍難。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禍難之久,終當解散。解者,懈也。懈者,緩也。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懈緩必有疏失,是以招損。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損極而生懲創,必受其益。福生於禍,盈生於虛也。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益而不已必至滿溢,河水流溢,則潰決堤防。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潰決而去,必有所遇。河水奔流,遇下而止也。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有遇合相得之意,則留戀聚集。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群相萃聚,黨眾援多,最易上達。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升而不已,莫知止足,必將遇困,天道不常盛也。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困乎上必反乎下,井其最下者,物窮則反也。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井久則生瘀濁,故宜改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鼎能麋爛諸物,使之變革。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鼎為宗廟重器,祭享用之。主此器者,必推長子。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動極則靜,理之常也。李鼎柞本:動必止之,今本缺「動必」二字。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靜極則動,理之常。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進而不已,必有歸宿之處,是謂得其所處。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得其所歸者,有得而無失,終至盛大。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窮大者,必失其故居。以其舍近務遠,則成去家之旅客。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羈旅無所容身,必有順入之所。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相入則浹洽而無扞挌,故說。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心說,而後泮渙自得,意思蕭散,如水消而流離也。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分離解散,未可過也,當有節度。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符節所以取信也,故中正相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之節,不失大義,故多小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有過物之能者,其事必濟,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萬物無窮,不可盡濟,故以未濟終焉。

《周易懸象》卷八雜卦傳

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乾》為陽剛,《坤》為陰柔。《比》上坎下坤,一陽升於九五,故樂;《師》上坤下坎,一陽陷於九二,故憂。失位則憂,得位則樂,物情喜升而惡陷,其大凡也。《臨》上坤下兌,二陽在四陰之內,以大臨小,或有所與;《觀》上巽下坤,四陰在二陽之下,以小觀大,或有所求也。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稚而著。

郭京本作稚。別本作雜,誤。屯上坎下震,陽動於下,生機已見,而坎險在前,則生氣猶郁,故不失其居,言未離其位也。蒙上艮下坎,坎陽欲升,而外遇艮止,蒙昧稚弱,生氣未暢,蒙者,物之稚也。然較屯之物之始生,《序卦》。則稍為顯著。蓋險止曰蒙,《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蒙以養正,聖功之始,則夫始晴而久彰者,正在此日矣。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震》以一陽而居二陰之下者,陽之所始也,始則起;《艮》以一陽而居二陰之上者,陽之所終也,終則止。《損》上艮下兌,損益之長男,而為少女,長女而為少男,盛之始也;《益》上巽下震,益損之少女而為長男,少男而為長女,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大畜》上艮下乾,健而能止,識時務也;《無妄》上乾下震,動而又健,易致災也。《萃》上兌下坤,二陽上萃,萃則聚而不散,陽已得位也;《升》上坤下巽,二陽下升,升則往而不來,陽性親上也。《謙》上坤下艮,內有所止,而外守其順,輕身以下人也;《豫》上震下坤,順居其始而動居其終,懈怠自此生也。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噬嗑》上離下震,頤中有物,其象為食也。《賁》上艮下離,文明以止,其象無色也;賁以白地受采,是原無色也。《兌》以一陰而居二陽之上,上則為見也;《巽》以一陰居二陽之下,下則為伏也。《隨》上兌下震,與《蠱》相反,剛自上來而居柔之下,動而為人所悅從是以隨焉,隨則舍,故而從新矣。《蠱》上艮下巽,與《隨》相反,剛自下上而柔自上下,柔巽而止,是以事壞,壞則非加整飭不可矣。

剝,爛也。復,反也。

《剝》上艮下坤,以一陽剝蝕於五陰之上,不至摧殘不止,是將就壞爛之勢也。《復》坤上震下,以一陽來複於五陰之下,大有振興之象,是物極則反,王侯也。

不至摧殘不止:不合文義,「不至」應為「以至」。

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

《晉》上離下坤,明出地上,是晝象也。《明夷》上坤下離,明入地中,是光明傷夷,如被誅殺也。宋人孫奕《示兒篇》謂明入地為闇,疑誅乃昧字之誤。《井》上坎下巽,木下水升,是通象也。《困》上兌下坎,澤涸無水,其相遭遇如此也。

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

《咸》上兌下艮,以少男而下少女,感應之最速者也;《恆》上震下巽,以長男而統長女,交道之最久者也。《渙》上巽下坎,風行水上,冰解凍釋,渙然離散之象也;《節》上坎下兌,澤上有水,流濕就下,有所節制而止也。《解》震上坎下,動而出險,鬆緩之象也;《蹇》上坎下艮,見險而止,艱難之象。

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睽》上離下兌,二女同居而不同志,是有乖離睽隔之意,疎外之象也。《家人》上巽下離,男女正位,是有和樂親愛之誼內之象也。《泰》上坤下乾,《否》上乾下坤,兩卦顛倒,反其類也。《大壯》上震下乾,剛而善動,動終欲止也;《遯》上乾下艮,健而能止,止遂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大有》上離下乾,柔得尊位,五陽皆從,其象眾也;《同人》上乾下離,柔居下位,五陽皆應,其象親也。《革》上兌下離,二女同居,實不同志,欲去其故也。《鼎》上離下巽,以木巽火,烹飪是司,善取其新。

小過,過也。中孚,信也。

《小過》上震下艮,柔得中而剛失位,是過象也。《中孚》上巽下兌,柔在內而剛得中,是信象也。

旅,寡親也。豐,多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旅》上離下艮,陽剛失位,旅寓於外,則寡親識也;《豐》上震下離,明而善動,勢方豐盛,則多故舊也。《離》火上炎,故曰上;《坎》水下潤,故曰下。《小畜》上巽下乾,一陰得位,是謂寡也;《履》上乾下兌,柔履乎剛,而退讓不先,是不處也。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需》上坎下乾,以剛遇險,需以待時,是不進也;《訟》乾上坎下,以險際剛,訟以逞志,是不親也。《大過》上兌下巽,本末皆弱,顛危之象也;《頤》上艮下震,自求口實,養正之象也。《漸》上巽下艮,女歸則吉,必待男子而行也;《歸妹》上震下兌,以少女而從長男,是女之終也。《既濟》上坎下離,男女當位,是為定也;《未濟》上離下坎,火不交水,男之窮也。《姤》上乾下巽,一陰生於五陽之下,其勢漸長,以柔而遇剛之始衰也;《夬》上兌下乾,以五剛而決一柔,其勢必敗。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後記

《周易懸象》一書,巧在吾友處偶得,實乃大幸。拜讀後為其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辭文所悅服。真是洞天雲開,《易》書易學也!後與友商議,先人之物不敢私藏,願與天下好同者分享。其意已決。為了此願,遂尋其原樣筆對。專程南下數日經與原書甄別,縝校數次。雖已完稿,但仍惶恐之,只因知淺識薄,雖盡全力,錯誤之處亦所難免,祈黃老先生恕過,易讀者體諒。書已付梓刊行。能告慰先靈,以飧讀者乃吾之快事耳。

感恩一位老者,此書校對工作由這位老人全程協助完成。感謝一位可敬的師長,在資金方面給與相應的支援,使此書可以順利出版。所有讀到此書的讀者,讓我們一起來祝福他們吉祥安康!

發行者(率真書齋)謹言

辛卯年仲夏


推薦閱讀:

《帛書周易論集》後記 廖名春
《周易》的魅力!
周易64卦之隨卦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八章「周易筮法」測來意及應期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