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錦蛇屬(Elaphe)簡明介紹【多圖慎入】

來自:諾皋記(ID:nuogao-01-01)

錦蛇屬(Elaphe)是一類廣泛分布的無毒蛇族群,其家族分布範圍涵蓋了北半球大部分的地區,嚴格來說,「錦蛇」是一個相對廣義的概念,我們原先所熟知的很多蛇類都可以被認定在這個範圍內,不過,在之後的研究中表示,基於線粒體DNA分析的結果,很多原先包含在錦蛇屬範圍內的物種需要重新劃分和界定,接下來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內部分裂與爭議,都需要我們對這些物種進行深入研究後方可定論,何況,有時還不能夠急於下定論。

在具有一定的爬圈基礎知識後,很多朋友想必對這些蛇類並不陌生,誠然,不論南北方,我們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很多中大型無毒蛇大多是可以被廣義的稱為「錦蛇」的,甚至可以說它們是不少爬友的啟蒙蛇種,由於錦蛇擁有較大的體格以及變化繁多的花色,加之毫無毒性,很快就成為了各路爬友手中的私房貨,今天所要談到的狹義的錦蛇屬(Elaphe),正是原先錦蛇屬所拆分之後保留下來的成員,很多都是各位爬友常常可以接觸到的熟悉的品種。

顧名思義,錦蛇的體表花色往往較為繁雜多變,很難一概而論,體表鱗片光滑,有時也會有較為淺表的起棱,一般來說大多數品種都可以達到1米左右的長度,它們的棲息地也涵蓋了古北界地區的大部分環境,也有一部分品種分布在東洋界地區,總體來講其適應性極強,並且多半具有冬眠的習性,這個品種的蛇類壽命也相對較長,一般都可以達到15~20年有餘,而在其生長一到三年時便可以達到性成熟,所有的錦蛇都是卵生,並且一次可以娩下17~30枚卵,在一年的4~10月活動頻繁,通常來說,分布為度較高的品種雖然較為耐寒,但也會相應擁有更長的冬眠期,錦蛇也會有聚群冬眠的習性,有時甚至會和其他不同種類的蛇混合冬眠,所選的場所大多是山間巖穴、向陽土坡、岩石斷層等等,有時也會出現在朽木和大樹榦空心處,甚至是人類居所附近的廢棄建築中。

很多錦蛇都會選擇在冬眠結束後的一到兩個月進行交配活動,雄蛇會釋放出費洛蒙吸引雌蛇抵達領地範圍,當然,體型較小的錦蛇屬成員往往相反,許多條體型較小的雄蛇會同時追逐體型較大的雌蛇,有時甚至可以形成巨大的交配群體或蛇球,而交配時間往往也出奇的長,雄蛇會用其中一條半陰莖插入雌蛇的泄殖腔,一次交配都會持續數個小時,在這之後,雌蛇會選擇一個溫度恆定的環境產卵,通常是腐殖質堆、沙壤或者岩石下,有時雌蛇也會存在護卵的行為,這些卵將在之後的一到兩個月被孵化,所以人們經常會在一個季度內大量的見到同一種類的幼蛇出現。

想必很多朋友小的時候都有聽過群蛇相聚的鄉間傳聞,田間地頭裡也時常會活躍它們的身影,一種傳聞是,北方地區田間地頭的蛇都是沒有毒的,它們被統稱為「土蛇」,這有些類似於閩南地區將草腹鏈蛇視為土地公的兒子,較大型的錦蛇會被視作家蛇,由於它們常在村舍附近捕捉鼠類,因此也受到人們的保護,對於此,北方人民有「柳七爺」的稱呼,家蛇也被視作田產豐收保護莊稼的土地神。

嗯,吃老鼠的都是好孩子。

說到食性,很多錦蛇具備主動捕食獵物的習慣,從小型嚙齒動物到鳥類,再到兩棲動物,都是它們喜愛的主食,錦蛇屬成員往往也具有相當好的動態視覺,以往我們認為蛇類眼神不好,大概是種誤解,很多陸生日行蛇類都擁有絕佳的視力,它們擁有矯健的身體可以幫助它們追擊獵物,並且腹部往往相當的平,這有利於適應陸地生活,此外,它們的心臟也較為接近頭部,這是為了保證它們在攀爬時不至於大腦供血不足,所以民間亦有「打蛇打七吋」之說。

那蛇要是只有六吋長呢……

很多錦蛇性情溫順羞怯,遇到人類時會迅速地逃跑,即使被捉往往也不會表現的歇斯底里,通常即使是咬人也並不能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它們的牙齒雖然彎曲而鋒利,但並不具有毒性,很多錦蛇的身體肌肉發達,這有助於它們絞死獵物,,至於防禦手段,很多錦蛇在走投無路時也會立起身體張嘴反擊,尾部也會不斷擺來擺去發出響動,有些甚至會製造令人作嘔的臭氣,這會讓捕食者瞬間失去食慾,當然,錦蛇大多行動迅速,在敵人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它們都會飛快地消失。

真的是很好欺負啊……

本篇文章接下來只討論和介紹狹義的錦蛇屬,而非廣義的「錦蛇」

以下是涵蓋成員,大多分布在古北界地區:

1. Archelaphe bella ( Stanley, 1917 ) 貝拉鼠蛇 二亞種 分布:緬甸(克欽邦)、印度(阿薩姆邦、那加蘭邦)、中國(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越南(老街、諒山、永福、河靜)

2. E. anomala ( Boulenger, 1916 ) 赤峰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遼寧、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河南)、朝鮮、韓國

3. E. bimaculata ( Schmidt, 1925 ) 雙斑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

4. E. carinata ( Günther, 1864 ) 王錦蛇 二亞種 分布:中國大陸(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山西、甘肅、寧夏、湖南、湖北)、台灣(媽祖、蘭嶼、本島)、越南北部、日本(琉球群島)

5. E. climacophora ( Boie, 1826 ) 日本錦蛇 無亞種 分布: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國後島、奧尻島、佐渡島、口之島、伊豆諸島、隱岐、壱岐、對馬、五島列島、大隅諸島)

6. E. davidi ( Sauvage, 1884 ) 團花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陝西、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朝鮮、韓國

7. E. dione ( Pallas, 1773 ) 白條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寧夏、青海、新疆)、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阿富汗、伊朗、朝鮮、韓國、蒙古、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

8. E. quadrivirgata ( Boie, 1826 ) 日本四線錦蛇 無亞種 分布:日本(北海道、四國、九州、大隅諸島)

9. E. quatuorlineata ( La Cépède, 1789 ) 四線錦蛇 四亞種 分布:義大利、巴爾幹半島西海岸、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

10. E. sauromates ( Pallas, 1881 ) 東四線錦蛇 無亞種 分布: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保加利亞東部、喬治亞東部、希臘東北部、伊拉克北部、以色列、伊朗西北部、哈薩克西部、黎巴嫩、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南部、斯洛維尼亞、敘利亞、土庫曼西部、土耳其、烏克蘭

11. E. schrenckii ( Strauch, 1873 ) 棕黑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俄羅斯(西伯利亞、阿穆爾)、蒙古、朝鮮、韓國

12. E. zoigeensis (Huang, Ding, Burbrink, Yang, Huang, Ling, Chen & Zhang, 2012) 若爾蓋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四川省若爾蓋縣

???正式介紹???

1.貝拉鼠蛇

Archelaphe bella ( Stanley, 1917 ) 貝拉鼠蛇 二亞種 分布:緬甸(克欽邦)、印度(阿薩姆邦、那加蘭邦)、中國(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越南(老街、諒山、永福、河靜)

這便是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方花麗斑蛇」,該種一度被歸為小頭蛇屬(Oligodon),後又被移入錦蛇屬中,其間亦有過諸如「Elaphe leonardi—Schulz, 1996」、「Maculophis bella—Burbrink & Lawson,1844」等稱呼,這也是一種十分罕見和神秘的蛇類,已知它們會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林地區,通常大小在80~90cm,據一些有飼養經驗的先驅稱,該種具有挖掘墊材的習性,並且不能夠適應高溫,這個品種有時還會有一到兩個月的冬眠期,成體會在開春時蛻第一次皮後進行交配活動

雖然聽起來可能不太好伺候,不過,確實很好看啊

該種下存在兩個亞種:

Archelaphe bella bella (Stanley, 1917)

Archelaphe bella chapaensis (Bourret, 1934)

分別放圖

1. Archelaphe bella bella (Stanley, 1917)

2. Archelaphe bella chapaensis (Bourret, 1934)

兩個亞種之間的區別大概就在於花紋的整齊度吧…………

之前國內有一套紀錄片,名字叫地理中國蛇谷探秘什麼的,地址在這裡:

http://tv.cntv.cn/video/C22484/aa67ab1fbbc24f7d9d2f1cc63b66b021

肯定打得開,各位感興趣就看看,這裡說的就是貝拉鼠蛇,故弄玄虛的也是嚇死人

?

2.赤峰錦蛇

E. anomala ( Boulenger, 1916 ) 赤峰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遼寧、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河南)、朝鮮、韓國

這個,我覺得已經是很多國人手中的藏品了吧

拋開客觀資料不談,這實在是一種英俊的大型錦蛇,性格溫和,食性簡單易於飼養,成體一般都可達1.5米以上,甚至很多都能輕鬆超過2米,身體健壯有力,一般來說從野外帶回家飼養的個體往往也能健康成長,這在蛇類中是不多見的,在我國東北地區它們也經常在房前屋後被發現,一般來說從溫帶落葉和闊葉林地區都能發現它們的存在,在江蘇省它們則較為多見於濕地中,而山西以及河南地區所分布的個體則經常可被觀察到在太行山地區的懸崖上曬太陽,該種的幼體與棕黑錦蛇的幼體幾乎完全一樣,很難從外觀上分辨,直到亞成體時才能夠慢慢看出區別

一種十分好養活的蛇類,並且性情極其溫順,它們也是為數不多樂意直接進食雞蛋或者鵪鶉蛋的蛇類,其他蛇類則會因為蛋殼難以消化而拒絕,另外小型的禽類以及哺乳動物都可以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這種蛇可以很輕易的達到兩米以上,並且樂於和人類互動,即使是野外發現的個體在被緩慢拿起時也不會有反抗舉動

真的是很和善的蛇種

另外,在我國一篇早期的文獻中,將上海以及江蘇地區採集到的赤峰錦蛇個體稱為「Elaphe maculata」,中文名被稱為「斑錦蛇」,在此單獨列出文章,各位自行加以判斷

各位可以仔細對照一下文中的描述

另外,鑒於該種原產地冬季較為漫長,該種也相應會有冬季休眠的習性,即使是不降溫飼養,該種也會在冬月自然停食,有時甚至長達幾個月水米不進,如能掌握好冬眠規律,有助於延長各位手中赤峰錦蛇的壽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種雖然性格溫和,可是具有強大的絞殺力,在手中把玩時要注意不要因蛇類纏繞過緊而驚慌

以及幼體,有經驗的朋友會理解這個同棕黑錦蛇的幼體有多難分別

相比起來,這個也是國蛇品種中一支潛力股,悉心培育的話,是有可能成為主流寵物的,各位加油

?

3.雙斑錦蛇

E. bimaculata ( Schmidt, 1925 ) 雙斑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

相信很多朋友的啟蒙蛇種就是雙斑錦蛇,這樣一種中等體型的蛇類確實很適合作為寵物加以培育,一般來說成體的大小多在60~125cm之間,這也是我國所獨有的蛇種,在農田、低山丘陵、城市郊區都很容易發現它們的蹤跡,這個品種也樂於捕食鼠類以及其它小型動物,一般來說,山西、陝西以及河南所產的個體偏黃色;江蘇以及安徽地區所產的個體則偏棕灰甚至是藍灰色,也有人認為在淮河以北所分布的雙斑錦蛇個體其實都是白條錦蛇的誤判,亦或是二者雜交所產的品種

嗯,如何區別白條錦蛇以及雙斑錦蛇也是各位爬友所必經的一門課程,至於你說你分不清紅紋滯卵蛇和這兩者之間的區別,說得難聽一點,你沒用心,或者智商有問題

這裡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希望有助於各位分清二者之間的區別

上圖左側為雙斑錦蛇,右側為白條錦蛇:

白條錦蛇腹面大鱗一般無明顯的平面,側邊不會呈現出明確的直角狀;雙斑錦蛇腹面則明顯呈平面,並且側邊可以看出清晰的直角狀

白條錦蛇背鱗具半棱;雙斑錦蛇背鱗則較為平滑

白條錦蛇的下唇鱗多在10~12片;雙斑錦蛇則有8~10片,極少能達到12片

白條錦蛇腹面多為乳白色或奶黃色,其間夾雜有不規則的黑點和紅點;雙斑錦蛇的腹面是淡黃色,並且僅具有黑色小橫斑點

白條錦蛇背部斑點一般模糊而分開,有時會縱向連接;雙斑錦蛇則大多鮮明,並且有時呈現出明確的啞鈴狀橫置於背部

白條錦蛇的頭部一般是「W」或者「U」狀的斑紋,僅鏈接頸後第一對斑點,其後則變得不規則;雙斑錦蛇是尖的「V」狀並且可以連接到頸部後很深處的斑點

嗯,大概就這些,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另外就是,在安徽南部地區所產的個體具有十分鮮明的體征,很容易同白條錦蛇區分開,而較為靠近北方的個體則很難與白條錦蛇區分,因此也有部分意見認為它們會在相重疊的生境內進行一定數量的混合和雜交

這種蛇有著不輸於新大陸蛇種的習性以及花色變化,也是十分適宜作為寵物開發的品種

嗯,我想很多爬友應該都有過飼養的經驗,相對而言我之前所飼養的個體在遇到蜥蜴時都很容易開食,一般來說,如果你有心飼養野生個體的話,也請盡量提供一個全方位模擬原產地的環境,並且調查清楚它們在原產地經常捕食的小動物種類,這有助於你飼養好手中的蛇,另外,最要緊的就是,少打擾,少打擾和少打擾

關於這個品種我只能說你們手裡的圖質量肯定比我的好,我就不在這兒放了,各位可以趁現在自行觀摩手裡的愛蛇

?

4.王錦蛇

E. carinata ( Günther, 1864 ) 王錦蛇 二亞種 分布:中國大陸(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河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山西、甘肅、寧夏、湖南、湖北)、台灣(媽祖、蘭嶼、本島)、越南北部、日本(琉球群島)

這可能是中國爬友最熟的蛇類了…………嗯,老朋友啊

從北到南,從沙漠戈壁到亞熱帶季雨林,王錦蛇擁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相當繁雜的食性,幾乎沒有它們不吃的小動物,也幾乎沒有它們不敢對付的敵人,王錦蛇向來以性格驍勇善戰而著稱,並且體型巨大,在東亞的一些地方性報道中甚至存在達到2.6米的個體,雖然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一般的成體大小也可以達到1.5~1.8米,而兩米以上的個體也並不算罕見,它們甚至還能部分免疫尖吻蝮以及眼鏡蛇的毒素,並且對這些毒蛇大快朵頤,總體來說這是一種彪悍的蛇類,而在台灣閩南語中,這種蛇亦被稱為「臭青公」或者「臭青母」,原因即在於它們可以通過肛門腺釋放惡臭,用來抵禦敵害,這種蛇甚至邊遠如釣魚島或是西北賀蘭山區亦有它們的存在,可見其生存能力之頑強

喜歡的人喜歡的不要不要的,討厭的人對此避之不及

有意思的是,王錦蛇幼蛇以及亞成體與成體的外表相差甚大,幼體一般會呈現出灰褐色,體表有時會具有斑點貫穿全身,直到成體才轉化為經典的黃黑色花紋

其種下一共存在兩個亞種:

E. c. carinata ( Günther, 1864 ) 指名亞種

E. c. yonaguniensis ( Takara, 1962 ) 與那國亞種

嗯,其中與那國亞種是日本與那國島地區的特有種

1. E. c. carinata ( Günther, 1864 ) 指名亞種

以及它們的幼體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簡直就是兩種蛇嘛~

2. E. c. yonaguniensis ( Takara, 1962 ) 與那國亞種

這樣一個亞種雖然顏色素雅乾淨,但是眉宇間卻多了幾分陰險的味道…………

依然是殺氣凜凜啊

當之無愧的國蛇霸主

?

5.日本錦蛇

E. climacophora ( Boie, 1826 ) 日本錦蛇 無亞種 分布: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國後島、奧尻島、佐渡島、口之島、伊豆諸島、隱岐、壱岐、對馬、五島列島、大隅諸島)

這也是日本本島地區最大的蛇類,一般體長都可以達到100~200cm之間,該種體側鱗相當粗糙,具有很強的抓握力,這種蛇在其原產地也常常會模擬毒蛇的形態出現用以自衛,在國內來說,這種蛇的外號「青大將」顯然更加出名

在日本島內它幾乎可以出沒於任意的生境中,為了追捕鼠類它們甚至能夠沿地下排水系統進入居民家中,這些蛇有時也會在農舍附近偷雞,並且對人類毫不畏懼,同時日本錦蛇具有一種獨特的臭味,令人不敢恭維,在當地並不算受到歡迎的蛇種,然而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山口縣巖國市有一批特殊的白化日本錦蛇的群落存在,這在自然界是相當極端的現象,這批白蛇也被人們稱為「巖國白蛇」而受到重視

臭…………到底能有多臭…………

只能說確實不是很好看…………

以及「巖國白蛇」,大概就是這樣:

相當有風花雪月的味道…………

嗯,全世界人民追捧白蛇看來都是有理由的,顏值高誰不愛,一白遮百丑啊

?

6.團花錦蛇

E. davidi ( Sauvage, 1884 ) 團花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陝西、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朝鮮、韓國

這是一種即使在中國本土都很神秘的蛇,相關資料並不多見,即使是野外採集也僅有零星的記錄,這些蛇普遍分布在山區岩石地帶或是灌木叢附近,有記錄顯示它們尤為熱衷於生活在明清長城廢棄遺址附近,大概是這些地區在白天受熱較快,能為它們提供足夠的熱源以及躲避,加之食物較為豐富,因此在這些地方往往可以發現它們,而其他一些相同條件的山區則很少能夠找到它們的蹤影,即使是原生地區的網友們進行野采,通常也很難找到它們的蹤影

目前關於它們的繁殖以及生活具體細節仍然成謎,嗯,哪位京津唐地區的朋友可以實地調查一下呢

以及一個野采帖子,各位可以翻墻頭去看一下:

http://www.fieldherpforum.com/forum/viewtopic.php?f=2&t=427&view=next

以及各位其實可以諮詢一下身邊樂於野外探索的驢友們是不是見過這種蛇,既然數量稀少,加以培育也不是個壞事啊

?

7.白條錦蛇

E. dione ( Pallas, 1773 ) 白條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甘肅、內蒙古、遼寧、吉林、寧夏、青海、新疆)、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阿富汗、伊朗、朝鮮、韓國、蒙古、俄羅斯、烏克蘭、亞美尼亞

這個和雙斑錦蛇並稱國蛇界的哼哈二將,不過,白條錦蛇的分布卻要廣得多,整個中亞地區遠至東歐都有它們的存在,它們也能夠適應這些地區各類惡劣的氣候以及地理環境,說起來這也是相當容易飼養的國蛇品種,也是一部分鄉鎮孩子童年時的陰影,在北方的田間地頭似乎經常可以看到這種蛇的身影,白條錦蛇亦是十分耐旱以及耐餓的品種,

在原產地它們熱愛捕食鼠類以及禽鳥,有些時候也會在農舍附近偷食雞蛋以及小雞,值得一提的是,該種常常和雙斑錦蛇相混淆

一個各方面都跟雙斑錦蛇十分近似的物種,相信國內不少朋友已經有了完備的飼養經驗了

這種蛇的花紋總有種獨特而低調的美感,不過,即使是行家裡手,有時也會判斷出錯,到底是雙斑錦蛇還是白條錦蛇,這是個問題

?

8.日本四線錦蛇

E. quadrivirgata ( Boie, 1826 ) 無亞種 分布:日本(北海道、四國、九州、大隅諸島)

這又是一個日本特有的蛇類,該種成年後大小一般在80~150cm之間,一般來說大部分個體的體表都具有鮮明的四條黑色縱帶綿延全身,該種的皮膚延展性相對其他蛇類稍差,因此不太能吞噬較大型的動物個體,在伊豆諸島地區所產的四線錦蛇體型往往可以達到兩米左右,而北海道地區則只有區區80cm,有時它們也會出現純黑化的個體,這些蛇在感到緊張時會來回抽動尾巴,這些蛇很少攀緣,一般在地表棲息,它們尤為喜歡捕食魚類以及其它爬行動物,這些蛇在日本發生饑荒糧食短缺的時代甚至被大量捕食

嗯,很早就在書里見過這種蛇了,不過苦於一直沒見過活體

我覺得好玩的是,日本所產的蛇跟日本人的眉眼總是帶著相似,大概是我多心了吧

?

9.四線錦蛇

E. quatuorlineata ( La Cépède, 1789 ) 四線錦蛇 四亞種 分布:義大利、巴爾幹半島西海岸、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

這是歐洲最長的蛇之一,其成體大小在80~240cm之間變動,該種一般在白天活動頻繁,善於穿越各種地形與環境,這種蛇同時還是優秀的攀岩高手,它們有時也會因為追擊鼠類而闖入人類的地盤上去,這些蛇喜愛捕食任何的小型動物,它們也很善於吃雞蛋,這些蛇往往在四到六月進行交配活動,雌蛇會在七到八月產卵,這些蛇擁有很長的壽命,已知人工條件下它們可以存活達20年以上

這些蛇有時被賦予很多神奇的力量,這多半被認為是某種形式的民間迷信,人們認為它們可以攻擊乳牛或是羊的乳房促進它們產奶,這些蛇甚至可以在多次蛻皮後活很多年,並且修鍊成某種意義上的妖魔,它們甚至可以長出羽毛並發出叫聲,在聖多米尼克,這種蛇會在每年一度的慶典中大肆拋頭露面

看來在想像力方面,東歐人民真是一點都不遜色啊

嗯,其下存在四個亞種:

E. q. muenteri ( Bedriaga,1882 )

E. q. quatuorlineata ( Bonnaterre,1790 )

E. q. scyrensis ( Cattaneo,1999)

E. q. parensis ( Cattaneo,1999 )

以及:

1. E. q. muenteri ( Bedriaga,1882 )

2. E. q. quatuorlineata ( Bonnaterre,1790 )

3. E. q. scyrensis ( Cattaneo,1999)

4. E. q. parensis ( Cattaneo,1999 )

以及一些雜圖,我實在是分不清這都是什麼亞種…………大家湊合看看

在打開相關介紹的網頁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懵逼的……滿屏的希臘文真的是閱讀無能……

另外,歐洲人民的傳統迷信也真是令人遐想連篇啊,蛇是怎麼知道牛奶能喝的……

?

10.東四線錦蛇

E. sauromates ( Pallas, 1881) 東四線錦蛇 無亞種 分布: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保加利亞東部、喬治亞東部、希臘東北部、伊拉克北部、哈薩克西部、黎巴嫩、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南部、斯洛維尼亞、敘利亞、土庫曼西部、土耳其、烏克蘭

對於國內玩家來說,東四線錦蛇大概是個相當陌生的名字,如果按照其英文名直譯,這個恐怕才是實至名歸的「斑錦蛇」,這個物種在希臘以及羅馬的神話傳說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常見么),知道醫藥衛生組織那個十字架上纏的小蛇不?原型之一就是它,在當地的風俗中認為蛇類具有能夠尋找草藥的神奇能力,並且每褪一次皮便容光煥發,這被看作是長生以及永葆青春的象徵,這也是歐洲最著名和最大的蛇類之一,其最大體長可達2.6米,常見的也在1.6米左右,這些蛇的雄性要大於雌性個體,一般都會在六到七月進行交配

聽說它們會偷吃鴿子,這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在高加索地區它們甚至能夠在海拔2500公尺左右的地區被找到,可見其適應力之強,當地所產的任何一種鼠類都是它們理想的食物

嗯,它們的幼體和成體也具有較大的外表差別

這是幼體:

以及這種蛇同四線錦蛇幼體的對比:

左:E. q. quatuorlineata

右:E. sauromates

相較起來它們的成體也較為近似,嗯,畢竟這個種是從四線錦蛇的種下獨立出去的

順帶一提,這種蛇的成體和赤峰錦蛇有種渾然天成的神似

的確是夠大、夠粗、夠長啊…………

?

11.棕黑錦蛇

E. schrenckii ( Strauch, 1873 ) 棕黑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俄羅斯(西伯利亞、阿穆爾)、蒙古、朝鮮、韓國

據說這兩年棕黑錦蛇因為裝電視台的炒作莫名的火了起來,又說是稀有黑蛇又說是可以致富,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經過嚴密論證,但無論如何感覺上都有種「我說什麼就是什麼的」蜜汁自信,好了,姑且不管這些,平心而論,棕黑錦蛇應該是大部分東北玩家手裡的啟蒙蛇種,它們擁有較大的體型,以及較為易於飼養的脾性,加之成體後經典的黑黃組合,讓它們很快就在亞歐大陸的寵物圈繁榮了起來

一個能在西伯利亞地區生存下來的蛇類,應該不會太難伺候,此外,它們有時也被稱作「俄羅斯鼠蛇」或者是「滿洲黑水蛇」,這體現了它們善於水性的特點,在之前赤峰錦蛇曾長期被認為是該種下的一個亞種,而後的研究則將其成立為獨立的種

棕黑錦蛇善於利用生境的各種地形取暖,在其原產地天氣寒冷,因此它們也相應擁有較長的冬眠期,在春季我們可以觀察到它們盤踞在樹梢以及岩石上曬太陽取暖,分布較北的個體也會擁有近乎於全黑的體色,這些蛇在俄羅斯很早就被人工飼養,它們在俄羅斯以及韓國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物種

嗯,朝鮮也是有的,加之以上介紹的幾種蛇有些在朝鮮也有分布,看朝鮮那人丁慘淡的狀況,這些動物不知道生存的如何…………

以及一部分關於幼體的圖片,說真的,誰能教教我如何區分赤峰錦蛇和棕黑錦蛇的幼體啊,在下感激不盡……

大國貨威武

這樣一種英俊的蛇類,理應得到精心培育

?

12.若爾蓋錦蛇

E. zoigeensis (Huang, Ding, Burbrink, Yang, Huang, Ling, Chen & Zhang, 2012) 若爾蓋錦蛇 無亞種 分布:中國四川省若爾蓋縣

這是一個最近才發現的錦蛇品種,2014年被正式歸入了錦蛇屬下,已知它們有類似於溫泉蛇的生活習性,畢竟在海拔較高的若爾蓋地區,日常取暖除了日光便是當地的自然溫泉了,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它們在原產地也許是以蜥蜴為食,成年的雌性大小平均在40cm左右,而雄性則只有30cm左右,嗯,關於它的生態基本沒有更多描述了

不過,外網上已經有人入手該種進行飼養了,圖片來自大名鼎鼎「ratsnake-information」,這個網站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全世界的泛概念錦蛇家族成員,即——ratsnake

地址在此:

http://www.ratsnakefoundation.org/index.php/ratsnake-information

歡迎各位前去翻墻

以及在國內廣為流傳的這兩套圖:

嗯,所以看樣子應該是個值得發掘的品種,我記得不知是在哪裡看到的訪談中提及,當年太祖帶領紅軍長征的時候,路過廣袤而陰濕的松潘草地,就有關於這種蛇的記錄

那麼,差不多就到這裡吧

???

???有話說完???

在歷經多次的變動中,有學者認為遠在大洋彼岸的一個特殊蛇種距離狹義錦蛇屬有較近的關係,因此在這裡附加列出,其性質類同與貝拉鼠蛇

偽錦蛇屬(Pseudelaphe)

Pseudelaphe flavirufa ( Cope, 1867 ) 墨西哥夜蛇 四亞種 分布:墨西哥(尤卡坦、普埃布拉、塔毛利帕斯)、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

以及其下的四個亞種:

Pseudelaphe flavirufa flavirufa ( Cope, 1867 )

Pseudelaphe flavirufa matudai ( Smith, 1941 )

Pseudelaphe flavirufa pardalinus ( Peters, 1869 )

Pseudelaphe flavirufa polystichus ( Smith & Williams, 1966 )

該種的通常大小一般在120~150cm左右,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76~185cm,這些蛇多半棲息在海拔較高的山區森林中,有時也會在半乾旱草原地區被發現,部分種類則會出現在熱帶雨林灌叢以及沼澤地區,而分布在尤卡坦半島的種群則多出現在風化石灰岩地帶的森林中,這些蛇通常都會以當地的小型嚙齒動物為食

其中,來自墨西哥的 Pseudelaphe flavirufa flavirufa 和來自瓜地馬拉 Pseudelaphe flavirufa pardalinus 的受到廣泛的歡迎,這些蛇在人工培育的情況下擁有明麗的體色以及較為溫順的性格

1. Pseudelaphe flavirufa flavirufa ( Cope, 1867 )

一個眼神獃滯的蛇種……這個款的花色相對比較深

2. Pseudelaphe flavirufa matudai( Smith, 1941 )

比較稀有,目前也就是從文獻中拾取到這麼一張圖

3. Pseudelaphe flavirufa pardalinus ( Peters, 1869 )

真正艷麗和受歡迎的品種,這個看起來就象是呆傻版的玉米啊~紅蛇綠苔,放在一起怎麼都有種聖誕節的趕腳

4. Pseudelaphe flavirufa polystichus ( Smith & Williams, 1966 )

這也是其中體型較大和顏色最深的種類,外鏈上圖片並不是太多,可見其應該處於一種未開發的狀態

嗯,只有來自於恰帕斯州太平洋沿岸的「 Pseudelaphe flavirufa matudai 」較少被發現,其他三個種記錄較多,而最受歡迎的無疑還是「 Pseudelaphe flavirufa flavirufa 」同「 Pseudelaphe flavirufa pardalinus 」,目前也有部分喜好收藏冷門蛇種的玩家手中有「 Pseudelaphe flavirufa polystichus 」,當然相對罕見就是了

基本就是這些,這個屬的物種中文直譯其英文名即為「墨西哥夜蛇」

我只是期待國內有朝一日也可以將原生蛇種進行認真細緻的開發,畢竟本土蛇類有著相類似的多變體色和巨大體型,養寵物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但是假如在飼養中不斷的探索發現,培育一代代嶄新的美麗生靈該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兒,畢竟很多時候不為名利的玩耍和求索,似乎更加接近本真吧......

rlyl

上面的很多品種都已人工繁殖並培育成為很好的寵物蛇類,不知你對這類蛇感不感興趣呢?

From: 諾皋記

Author:清新脫君。

Editor:rlyl


推薦閱讀:

MEMS封裝技術介紹
簡要介紹中國風水兩大派系的理論依據和原理,學會如何去區分
客官進來聽聽講座唄!457簽證自雇形式全方位介紹以及與同類簽證對比
福岡介紹
樹脂基複合材料成型工藝介紹(5):拉擠成型工藝

TAG: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