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如何欣賞與鑒別詩作

【原創】淺談如何欣賞與鑒別詩作音圖/網路 文字/冰心無塵(郝紅)詩歌欣賞作為一種藝術認識活動,是讀者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憑藉自己的感性經驗和理性認識對作品進行分析、品味、評判的一咱過程。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要求鑒賞者應該具有豐富的生活感受和敏銳的藝術感知能力,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理論知識。俗話說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想真正學會欣賞,學會鑒別,真正懂得欣賞與鑒別詩作,就應該先弄明白詩的定義與特徵,充分了詩的發源與演變,繼而才能由視覺上的感知,上升到心靈上的交匯,最後融會貫通於大腦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因此,要欣賞詩,首先就要知道詩的定義、詩的起源與演變以及詩的體裁特徵與基本分類,只有弄明白了這些基本概念與內涵,才談得上去欣賞與鑒別。詩的定義在《辭海》中,「詩」的定義是:「文學的一種載體,文學的重要樣式之一。」而在許多學術界里,對詩是這樣定義的: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通俗地說,詩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另外,詩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簡稱。透過不同國籍、不同時代的名家所言,關於「詩是什麼」,各有獨到和精闢之處:不管是但丁在《論俗語》中所描述的:「詩不是別的,而是寫得合乎韻律、講究修辭的虛構故事。」還是雪萊在《詩辯》中所描述的:「詩是最快樂最良善的心靈中最快樂最良善的瞬間的記錄。」甚至最直接的柯勒律治說:「詩是最佳詞語的最佳排列。」都強調詩著眼於詩的內容;著眼於詩的意象特徵。詩之所以難於定義,且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當詩的廣義與狹義攪在一起時,「什麼是詩」就顯得更為紛紜複雜了。由此,當我們把廣義的詩與狹義的詩區分開來,就可以避免許多混亂,詩的定義就開始明晰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詩是一切藝術(包括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的統稱,是自然美、藝術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詞,是人類觀照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人的靈魂逃逸現實後的棲息方式。作為藝術的通稱,可以說一切藝術都是詩:音樂是在時間坐標上流動的詩;繪畫、雕塑是二維或三維空間里具象的詩;建築是對空間進行格式化的詩;舞蹈是人的形體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一同展開的詩;散文、小說是無韻的詩。一切現實存在的東西都可以用詩來形容:詩一般的心情,詩一般的風景,詩一般的落寞,詩一般的悲愴,詩一般的愛戀,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年華,詩一般的時代……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詩,就是從巴比倫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以來,尤其是中國的《詩經》和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以來,幾千年一直被創作、傳播和鑒賞著的,在中國近代以前一直被奉為文學正宗的那種文體。也就是說,它是人類觀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也就是說,寫詩就是在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就是在孤獨的歲月里給自己寫情書;就是讓自己的生命留下文字的痕迹。詩的起源與演變詩是最早的文學樣式,它幾乎是和人類的語言同時產生的。它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主要表現勞動、戲樂、愛戀、儀式、思考及宗教等內容。在中國,早期的詩、歌與樂、舞是一體的,詩就是歌詞,在實際的使用中與音樂和舞蹈配合。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獨立發展,詩與歌統稱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的演變,中國詩的發展從原始的勞動號子、詩經、楚辭、漢魏樂府歌行、唐詩、「五·四」以後的新詩、當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詩的體裁特徵詩的本質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詩總是以豐富的情感反映生活。詩是一種「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藝術。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抒情詩自不待言,就是敘事詩也離不開情感。無情而敘事,往往會使人感到質木無味,缺乏藝術感染力。詩是對生活的高度集中與概括。即便是一些純粹抒發性的詩,同樣具有高度集中與概括的特點。詩的語言凝鍊而富有形象性。詩是用語言向讀者的想像力提供形象,因此,詩的語言必須凝鍊而生動。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孕更深廣的生活內容,從而收到以少勝多,以約總博,寓萬里於尺幅的藝術效果。詩歌語言的凝鍊主要體現在對篇、章、句、字的錘鍊。鍊句、鍊字的目的是煉意,是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達更深廣的思想感情。詩富於節奏美與韻律美。詩的節奏美與韻律美構成了詩的音樂美。沒有節奏與韻律,就不成其為詩。詩的節奏美是適應舞蹈和吟唱的需要而形成的。人的感情的起伏、波動和生動節奏的張、馳決定了詩的節奏。因此,詩中的輕鬆、歡快、沉滯、昂揚、舒緩的節奏,就是詩人情感變化的間接反映。詩的基本分類中國詩歌按創作的時代和詩歌所反映的時代內容,可分為現代詩歌和古代詩歌(古典詩歌)。1919年,"五四"新文學運動開始並發展起來的新詩以及反映現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某些舊體詩,是現代詩歌;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寫作的如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等舊體詩,是古代詩歌。按內容,詩歌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形式,詩歌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民歌等,它們都具體體現各自不同的形式特點。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即事感懷詩、懷古詠史詩、邊塞征戰詩等。詩的鑒賞中國是詩的王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所謂鑒賞,就是讀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對作品進行的帶有創造性的感知、想像、體驗、理解和評價活動。因而在欣賞詩歌時,就要努力尋求言外之義、文外之旨、微言大義。最重要的,要弄清楚作品所用的表達技巧,這是與詩歌的文體特徵和美學追求相適應的。當拿到一首詩作,一是要懂題目、作者、題材、體裁和注釋。

題目是交代寫作時間、背景、地點、緣由、情感等,是鑒賞的關鍵。題目就是引發作者情思的端點,展開詩歌內容的引子。標題往往能揭示詩歌的內容與情感,提示詩歌的類別。而讀懂作者的經歷、藝術創作特點,常是鑒賞的關鍵,我們要學會知人論世。弄明白是何等題材,不管是哪能類題材,都有常見的思想感情,分類鑒賞,可以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主旨。而能夠正確分清屬何種體裁,是鑒賞中必須具備的素養與能力,只有具備對詩的體裁充分認識的甚而上,才能夠更好的對詩作進行鑒賞。弄清楚注釋,在充分了解詩中所包含的歷史人物、時代背景等及解釋典故時,便能夠準確的鑒賞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表達的情感。也就是說,在鑒賞時,一定要學會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標題、注釋、作者生平經歷等來理解詩歌。要學會透過語言、形象去揭示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所持的觀點態度。二是要學會辨別,即辨別意象、詩眼、基調、風格流派等。意象:古代詩歌中的意象數不勝數,要熟悉常見意象的一般象徵意義。而現代人寫詩有個誤區,就是頻繁的使用各種意象,想以此來表現更多的東西。其實,真這樣做了就什麼都表達不了。空有意象而沒有情感或者理性的思考以及一些無我境界的表達的話,不能說是好詩。寫的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個「有文才」、「辭藻積累豐富」等的讚揚罷了。如:曾讀到這樣一首標明為絕句的詩作:山清水秀映塵世,胸無城府渡乾坤。明媚風光雖旖旎,只因落處階下層。這首詩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主旨不明確。用一個字來形容全詩,就是「亂」。首先來看格律問題:顯然出律較多。幾乎句句出律。既然標明為「絕句」就應該嚴格遵守絕句的格律來作,韻律與平仄不能忽視。其次是意境及譴詞問題:「山清水秀映塵世,胸無城府渡乾坤。」這兩句意境不錯,頗有出世之感,給讀者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在今天這個功力浮躁的年代裡,這種心態與品質實在是難能可貴。然而接下來這二句「明媚風光盡旖旎,只因落處階下層。」似乎與前面的意象就很不搭調了。雖有「清」之起,有「世」之承,有「風光」之轉,有「階下層」之合,但是「落處」與「階下層」在此處用的甚為不當。首聯重「清」,尾聯如此兩句合之,似乎使得意境由「清」變「濁」了,讓讀者感覺到一種消極與悲觀的厭世情緒,與前面的意境不相吻合,意象混亂。以至全詩難上難下,難超脫、難入世,難婉難放,全詩即變得俗氣與莫若。再次,這首詩作在韻律上還犯了「押韻十三忌」中的「擠韻」,這也是詩詞在用韻時比較忌諱的,會讓讀者讀起來感覺拗口。詩眼:全詩的主旨所在。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其中的「綠」字,最初用的是「到」、後來改為「過」、又改為「入」、「滿」,最後才確定為「綠」字。同「到」、「過」、「入」、「滿」相比,這個「綠」字的最大優點是具體生動,使人彷彿看到了春風綠遍江南,一片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而一個「綠」字就引領了全詩。即成為這首詩作的「詩眼」。基調:即詩人在作品中藉助意象表達的喜、怒、哀、樂感情。對此把握不準會影響對全詩的主旨的理解。如白居易《長恨歌》,全詩基調是悲涼的,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揪人心痛,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風格流派:詩歌風格是指詩人作品中呈現的藝術特點。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辛」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杜牧的俊爽等等。不同風格的詩人在創作中選取的意象不同,寫作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三是要掌握賞析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辭方法、寫作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就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則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寓情於事等。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總是寄託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首先要能夠區別詩中的寫景和抒情,在古典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比較複雜,而詩人處理情景關係是創造意境的關鍵。詩不是無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首詩如果感情濃郁,抒發暢達,就可以激發讀者的情思,有效地增強詩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鑒賞時,一要剖析技巧特徵,破解含蓄詩意;二要知人論世,明了詩人所處時代、主要經歷、語言風格、美學追求以及創作某一首詩的心境等因素;三要從形象切入,捕捉形象,深入揣摩形象的意蘊,進而參悟作者的命意。如「愁」這種常見的情感,無形無色,但優秀詩人就能夠使用生花妙筆塑造得有形有色,鮮活獨特,意象充盈,讓讀者透過字裡行間被深深的感染。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對偶、誇張、借代、互文,用典。詩文中運用修辭方法,大體和現代漢語中修辭的作用一樣。要在辨析方法的同時落實修辭的表達作用的把握。寫作手法:詩歌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簡單說來有:渲染、烘托、對比、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托物言志、象徵、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方式。詩歌欣賞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一是掌握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有時出於修辭和平仄的需要,會出現一些不符合生活中實際語言習慣的句式,較常見的有側重、倒裝、互文互體等。二是詩歌欣賞要用形象思維。不論是抒情詩還是敘事詩,詩人總是憑藉詩歌中的形象來抒發感情的。因此,詩歌欣賞也必須運用形象思維,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內涵。三是全面把握,切忌片面、穿鑿。從字、詞、句到篇章結構必須融會貫通,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色必須全面理解。總之,詩人寫詩,並錘鍊字、句的目的在於煉意。經過反覆錘鍊的字句往往包含著多重意象,所以,歷來有「詩無達詁」的說法。「詩無達詁」並非指對一篇作品可以隨心所欲地解釋,而是說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生活閱歷、志趣去見仁見智。只有充分理解並參悟一首詩作的內涵與格調,才能深層次地去欣賞與鑒別。註:詩的定義、基本分類與起源素材來源於《辭海》及相關文獻資料。二0一0年八月五日


推薦閱讀:

[原創]多年經驗,寫一篇通俗易懂的魯美諾斯手錶真假鑒別攻略
如何鑒別好男人
白酒鑒別方法大全,告訴你14種鑒別白酒的方法!超強幹貨!

TAG: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