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認識自己最難~

一位年輕人去拜訪一位禪師,恭敬地問:「如何才能令自己快樂,同時又能令別人也快樂呢?」禪師微笑對他說:「孩子,你有這樣的想法已經是很難得了。有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提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樣給他們解釋,都不可能使他們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只好隨緣了。」年輕人虔誠地聽,臉上沒有絲毫得意之色。禪師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意嗎?」年輕人回答說:「您是不是說,在我感到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份狂喜也會變得平淡一些?」禪師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禪師甚為欣慰,繼續說:「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年輕人答:「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禪師欣然點頭說:「你甚有慧根。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年輕人說:「這句話的含義,我真的一時體會不到。但我會在未來人生旅途中仔細思量它的意義,希望能有所感悟。」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輕人逐漸成長,閱歷亦與時並進。他最後感悟到:這句話的含義是要認識自己,通過觀照自己的心去管好自己。這樣一來,不但自己感到快樂自在,亦能令周邊的人感到快樂自在。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侯文詠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 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 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 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 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 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

【別讓朋友猜您的心】 /作者:曹又芳

不要讓你的另一半以及你的朋友來猜測你的心,有什麼需要跟感覺,請直接告訴他們,讓彼此都過的容易些,也能經由溝通而快樂些。

轉摘於世界日報-西元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曹又芳

誰能了解我的心?我猜,大概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曾埋怨過別人不了解他的心吧?

男女朋友之間,最容易埋怨對方不懂我的心。因為,他們事先已經預設了立場,對方應當是自己肚裡的蛔蟲;至於夫妻之間,那就更不用說了,都生活在一起了,有的甚超過了幾十年,卻發現時間並沒有讓他們不發出埋怨「對方不了解自己」的怨言;再有,便是連小朋友也認為父母無法了解他們的心,更不用說青少年會埋怨他們的父母,根本與他們的心意背道而馳了。

其他諸如朋友與朋友之間、上司與部屬之間,也不例外。結論是人與人之間,似乎是很難互相了解的。而且,如果以自己做中心的話,永遠都會埋怨別人其實不懂我的心。

我認識一對男女朋友,外人都認為他們是金童玉女的絕配。然而,卻走上了分手之路。這位男孩曾經向我剖白心跡,他說:「我當然明白她的好囉,而且不僅是人人都看得到外在的好,不過,我卻受不了她凡事都要我猜謎的個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連選一個電影來看,她都從來不肯說出她的喜好,要是我選錯了,她就會表現得極不開心。」

我立刻感應到對方所述說的這種痛苦,太累人了呀……。難不成一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人臆測,誰會有這種本領和耐性呢?

但是,對於這位女孩凡事都希望對方測中自己心意的作法,我也能明白她之所以如此的因由,是希望對方明白自己的感受。

意見與喜惡,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和期望,最主要是因為大家相信了一個錯誤的假設,便是:「如果對方真正愛我的話,必然能夠明白我的心意;如果,對方無法透我的心思的話,自然不算是真愛了。」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再如何的親密,也無法凡事都能夠精準地將對方的反應做出詮釋。

「心電感應」是並非經常發生的奇蹟,而「他心通」也不是人人都可具備的本事。你如何能夠期望別人對你有讀心術,永遠知道你在想什麼、要什麼呢?

如果你愛我,你就應當明白知道我會怎麼想。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應當明白我說的是反話。如果你愛我愛得夠深,你就應該了解如何對待我的脾氣……。

哇呀!這樣說起來,愛好像要通過一道道關卡、一堂堂測驗似的,通不過就得出局。

其實,深愛和關懷固然可以幫助人們去深刻了解一個人,但是再相愛再合適的一對,也並不表示他們具有特異功能。

一切盡在不言中,至少並不存在於長期往還的關愛之中。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清楚地表達給對方知道,並不表示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夠親密。說出內心的想法,並不丟臉,而屬必要。

就連在性愛上,如果你不肯明言,又如何讓瞎朦猜來達到稱心如意呢?

期望別人能夠測中自己的心意,是為自己和別人設下、坑害彼此的陷阱。佈下陷阱,並且用來測試別人的愛與忠誠,弄巧會成拙。

對於愛我們的人,我們有義務「清楚、直接、誠懇、開放」地表達我們的「希望、需求、愛憎和感受」,這是建立豐富而完美關係的一種最佳溝通方式。別再玩猜心遊戲了!


推薦閱讀:

精力(體力和智力)突然下降至現在的20%,現在的你該怎樣去生活?
人生有岸,心無岸
一盞清茶,觀沉浮人生
心靜和慈慧者笑對人生
曾經的熱烈渴望

TAG:人生 | 智慧 | 自己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