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 - 中華古玉

2006-9-3 19:27:23 | 作者:lhb | 瀏覽(755) 次 |收藏 |分享 |

在5000年前的地球上,正孕育著人類最早的文明:古埃及人用金字塔表達對太陽的崇拜,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人建造了理想中的空中花園,而在古老的中國,先人們在玉石上留下了最初的圖騰。今天,人們在中國出土的玉器中,不但能捕捉到塵封已久的昔日文明,同時也透射出了一種文化的變遷。□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的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而得名,紅山文化的出現打破了中國玉器沉寂了3000年的平靜,其內涵神秘而深厚。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附近的興隆窪發掘出了一個8000年前的文化聚落,被稱為「華夏第一文化聚落」。和這個古老部落同時浮現出來的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玉器,這些玉器以配飾為主,可以看出當時的玉器加工已經初具形態。考古證明,在接下來的300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玉器發展非常緩慢。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委員會副秘書長古方介紹說,到了距今5500年的時候,玉器的發展似乎突然爆發了,人們發現,在北方的紅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中間有山東大汶口和龍山文化,竟然都在普遍地使用玉。紅山文化出土了100多件玉器,包括工具、禮儀、飾物、動物和人物等五大類。紅山玉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神似,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把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古樸蒼勁,極具神韻。最具代表性、最珍貴的就是一個鉤形的玉龍,它用整塊墨綠色的軟玉雕成,長26厘米,身體蜷曲呈「C」字形,全身上下光素無紋,通體磨光,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氣凜然,這種無足、無爪、無角、無鱗、無鰭的特點,符合早期龍的形象。但是細看它的頭部,卻令人不解:玉龍鼻子扁平,嘴巴前伸,眼睛上翹,很像野豬的頭。在另一個墓葬里,還出現了一種叫玉豬龍的玉器,它的身體也呈環形,有寬厚的雙耳和肥碩的軀體,但頭部也有豬首的特點,有的玉豬龍還有露在嘴外的獠牙。為什麼在龍的形象里會出現豬首的特點?它就是傳說中的龍嗎?遠古時期,野豬已經被馴化成家畜,古人除了把豬作為食物外,還把它當作「水畜」,在各種祭祀活動中作為祭品,當這些信仰觀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就出現了豬龍合一的形象。經證實,C形玉龍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的形象,它也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龍」。□良渚文化出現的時間略晚於紅山文化,距今大約5300年至4200年,是散布在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36000平方公里範圍的史前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南方出現的一支重要文化。1986年5月30日下午,浙江餘杭,考古專家在一個叫反山的古墓進行挖掘,在墓坑的東北角,發現了一些白色的小顆粒,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立刻意識到,這是距今非常遙遠的年代留下的信息。接踵而至的暴雨打斷了挖掘工作,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雨過天晴。突然,在坑下作業的人員大喊了一聲,原來,在挖掘出的泥土中,露出了一個帶有溫潤光澤的綠色器物的一角。這是一件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員很快辨認出,這是在史籍中有過記載的良渚文化的玉琮。在這個墓坑中,一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有60多個種類。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典型的代表。玉琮幾乎都是內圓外方的柱形體,琮體分若干節,上大下小,以四角為中心雕刻的獸面像,立體感強烈。在中國古老的宇宙觀中,一直有「天圓地方」的說法。玉琮的圓,應該也是象徵天,方則象徵地,內圓外方上大下小,正好是天與地的幾何圖形標誌,象徵著天地的貫穿。而玉琮上雕刻的神獸,便是溝通天地的使者,看起來玉琮是良渚人祭祀天地的宗教法器。□我國有幾個產玉區,分別是新疆的和田、遼寧的岫岩、河南的獨山、陝西的藍田。其中,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產量最大的玉石就是新疆的和田玉。但是,在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里,我們並沒有發現和田玉的身影,和田玉是什麼時候從遙遠的西域來到中原的呢?和田玉來自昆崙山。它產生於5億年前的寒武紀,在距今4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昆崙山隆起,因地球岩石演變形成的軟玉礦帶被抬升到海拔4000米以上,隨著歲月滄桑,風化剝蝕,一些玉石崩落山澗,隨著河流來到了和田,長年被水沖刷,磨掉了原有的瑕疵,留下來的精華便是最好的玉。「冰清玉潔」的和田軟玉由此成為玉石中最美麗、最珍貴的極品。1976年,河南安陽發掘出了武丁妻子婦好的墓葬,古墓一出土,立刻轟動了中外,因為這是惟一一座沒有被盜掘過的商代王室墓,學術價值非常高。墓室里的陪葬品異常豐富,人們甚至要用籮筐來搬運,其中的玉器更是讓考古學家眼前一亮。安陽出土了755件玉器,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墓葬出土的玉器,從數量上能超過婦好墓。這也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好的商代玉器,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而讓考古學家感到異常興奮的是,玉器里第一次發現了來自新疆的和田玉。千里之外的和田玉是怎麼來到中原的呢?專家立刻想到了史書記載中的一場戰爭。中國王朝始建於夏,商代是奴隸社會最興盛的時期,史書記載,在商代最繁盛的武丁時期,郡王武丁曾經和一個叫鬼方的北方民族進行了長達3年的戰爭。現在,這個地方就是陝西的北部、內蒙古、蒙古共和國和貝加爾湖一帶。貝加爾湖、和田、婦好墓的玉器聯繫到一起,專家觸摸到了戰爭的緣起。戰爭就是為了取玉,因為是寶貝,鬼方不進獻或者進獻得少,所以3年就把鬼方打垮了。□從5000多年前的紅山玉龍到婦好墓的和田美玉,2000多年的光陰,伴隨著文明的出現發展,玉器也從巫玉時代邁入了王玉時期,玉龍也走下了祭祀的神壇,逐漸演變成帝王身份的象徵。1956年冬天,在黃河下游的三門峽市,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神秘的古代墓葬群。在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墓葬里,考古人員發現,墓主人的棲身之所擺滿了隨葬品,有大型禮樂器、各種兵器和車馬雜器。顯然,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復原後的玉器隨葬品讓人感到炫目:一組七璜聯珠組玉佩,由374件顆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飾件連綴而成,這不是普通的裝飾品,而是一種特殊身份的標誌與象徵,是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化身。大約2000年前的西周是中國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發展的時期,並最早賦予玉以道德內涵,玉的光潤溫暖常被用來形容君子的溫良品德。貴族都要佩戴玉飾,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和道德,玉器的使用也逐漸有了等級區別。東周以後,諸侯爭雄,戰爭頻繁,社會處於大動蕩時期,但是分裂的政治格局並沒有阻礙玉文化的發展,相反卻促進了多種藝術風格的融合,在這一時期,玉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態勢。從三門峽出土的這串聯珠組玉佩來看,不論是玉飾的數量還是雕刻的精美程度都非常罕見,這應該是一位諸侯的墓地。在其他出土文物的銘文上,人們多次發現一個「虢」字。考古學家證實,這個墓葬的主人正是西周初年虢國的國君虢季。除了組佩上的玉飾之外,考古人員發現,還有一些形制特別的玉片覆蓋著墓主人的面部。經過艱難的比對和復原,人們終於看到了這件玉器的原樣,它們被雕琢成眉毛、眼睛、耳朵、面頰、下顎、鬍鬚、頭髮等形狀,組成了一個「綴面玉罩」,罩在墓主人的臉上。與其他裝飾性的玉器相比,這個「綴面玉罩」明顯有著特別的意義,實際上,這正是中國古代喪葬用玉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河北省保定滿城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有一座形似靠椅的小山丘,名叫陵山。1968年,就是在這裡,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墓穴。而正是在這裡,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寶物———一套保存完好的金縷玉衣。陵山墓葬中出現的這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堪稱國寶。考古人員測算了一下,劉勝的玉衣用了2498片岫玉,約1100克金絲。而製作玉衣的過程非常複雜,據推算,製作這樣一件玉衣,要花費一個玉工10餘年的工夫。漢代的葬玉之風達到頂峰,其琢玉之精美,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葬玉習俗達到頂峰之後,隨著政權的崩潰和新的文化上的衝擊,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開始走向低谷,並在其後的變革中逐漸擺脫了神秘色彩,而最終向世俗化發展了。隋唐以後,玉器的禮制功能消失,代之以鮮明的裝飾性和欣賞性,它的使用不再局限於統治階級,而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玉器的題材出現了大量的人物、花鳥以及飛天等宗教內容,並且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生活用品。獸首瑪瑙杯,唐代玉製品中的絕美之作,玉匠充分利用玉材的俏色,將瑪瑙的各種顏色和紋理巧妙布局,造就了這個充滿異域風格的藝術珍品,這種獸首造型在中國古玉中極其罕見,是唐代中西方文明交流融會的產物。宋代厚古之風盛行,達官顯貴爭相收藏古玉,因而玉器的發展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分支,這就是仿古玉。除了在材料和造型風格上仿製之外,仿製古玉的沁色是最為關鍵的技術。沁色是指玉器埋入土中,經過一定的年代,受土壤和其他物質的作用而產生的顏色上的變化。當時的古人非常看中浸色,譬如說一種浸色代表什麼,兩種浸色代表什麼,如果有五種浸色的話,所謂叫「玉得五色彩,勝得十萬金」,用來形容它非常珍貴。根據史料記載,宋代的古董商們已經會用一些植物的燃料來染色製造偽浸,而且陸續發明出很多的技法,這些手段五花八門,秘而不宣,甚至一直沿用到今天。在經曆數千年的積澱後,中國玉文化終於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空前繁榮。這時候玉器皿大量出現,題材廣泛,精品薈萃。明清時期,制玉業成為上流社會需求巨大的產業,大批的能工巧匠把中國玉器推向創新性和完美性的鼎盛時期。揚州,自古就是中國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這裡曾經遍布制玉的民間作坊,有數不清的場肆和店鋪專門買賣玉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田玉,揚州工」代表著中國玉器的最高水準。山子,就是清朝乾隆年間揚州玉工開創的玉雕品種,它將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閣濃縮在玉石上,運用浮雕、圓雕、透雕、鏤空等各種技法,表現遠近、高低、上下不同層次的景物,實際上是運用立體和透視的藝術效果將中國畫的意境表現出來。山子雕是治玉技藝的最高水平,沒有世代傳承的經驗和特殊工具,琢治巨型玉雕是根本不可能的,當時,只有揚州玉工能琢治山子雕。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就是一件山子雕。它高兩米多,重達7噸,是用一塊完整的新疆青玉雕琢而成的。據說當時采玉工從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玉礦中開採出了這塊巨大的玉石,經長途跋涉運到了北京,痴迷美玉的清朝乾隆皇帝見此稀世大玉,讓畫工將古畫「大禹治水」臨摹於上,發往揚州琢治。有專家認為,清代玉器是我們古玉工藝上最後的一個高峰,其工藝技法集歷代之大成,尤其是乾隆時期,我們稱之為乾隆玉、或者乾隆工的這些乾隆時期的玉器,它的做工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工藝無所不思,而且無所不達極致。回溯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玉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當中。如今,玉更已為尋常百姓所擁有了,玉的藝術性和裝飾性已將其有過的政治、宗教色彩淡化了,但玉所包含的思想,所包含的道德等方面的特定意義依舊潛在影響著人們的觀念。
推薦閱讀:

家中財位設置必看 >> 中華氣功網
啟蒙、革命與自由 - 學術中華
新派李涵辰中華易斷語彙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
中華聖賢經--第二卷

TAG:心得體會 | 中華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