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題破山寺後禪院

2011-12-14 10:55:12|分類:古典詩文析誦 |標籤: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 |字型大小大中小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編輯:山間溪流

《單擊激活後,在圖片上點擊右鍵後,在彈出對話框中選擇「播放」可重新欣賞》[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除鐘磬音。[作者簡介]常建,唐代詩人。生卒年、字型大小均不詳。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天寶中,官盱眙尉。後隱居鄂渚的西山。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及第,但他的官運比王昌齡更差。《唐才子傳》說他「大曆中,授盱眙尉。仕履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有肥遯之志。後寓鄂渚,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獲大名於當時。」他的生平,可知者只有這一段記載。但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說:「高才無貴仕,誠哉是言。曩劉楨死於文學,左思終於記室,鮑昭卒於參軍。今常建亦淪於一尉,悲夫!」可見在天寶末年,常建已為縣尉,可能就是《唐才子傳》所謂盱眙尉。大約安祿山亂後,就失去官職,寄情琴酒,隱居作詩,這是他的晚年生活。常建與王昌齡、儲光羲、孟浩然、王之渙,都是開元、天寶年間著名詩人,也同樣都是潦倒不得意的詩人。他的詩現在只存五十多首,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他的著名作品,幾乎各個選本都選入的。破山寺在今江蘇省常熟縣虞山上,遺址猶存,因常建此詩而成為古迹。此詩可能是常建任盱眙尉時所作,因為在他的詩集里,這首詩之後就有《泊舟盱眙》一首,也是五言律詩,可能是同時所作。常建一生沉淪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場通聲氣,交遊中無達官貴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齡外也無知名之士。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鍊而自然,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殷□《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詩,評論說:"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並舉"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宿王昌齡隱處》)等句,稱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將軍墓》,認為善敘悲怨,勝過潘岳。歐陽修特別欣賞其《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題青州山齋》)。他的詩現存57首。數量雖不多,而"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庫全書總目》)。詩的題材比較狹隘,雖也有一些優秀的邊塞詩,但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逸趣的。在盛唐詩派中曾有王、孟、儲、常之稱。今存《常建詩集》3卷,輯入《唐六名家集》。《常建集》2卷,輯入《唐百家詩》;《常建詩集》2卷,輯入《唐詩二十六家》。 (馬茂元)常建小傳(錄自《唐才子傳》):建,長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登科。大曆中,授盱眙尉。仕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遯之志。嘗採藥仙谷中,遇女子,遍體毛綠。自言是秦時宮人,之入山來,食松葉,遂不饑寒。因授建微旨,所養非常。後寓鄂渚,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獲大名當時。集一卷,今傳。古稱高才而無貴仕,誠哉是言。曩劉楨死於文學,鮑照卒於參軍,今建亦淪於一尉,悲夫!建屬思既精,詞亦警覺,"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旨遠"、"興僻","能淪意表",可謂"一倡而三嘆"矣。[注釋]破山寺:就是興福寺,在江蘇常熟的破頭山,所以又叫破山寺。曲徑:彎曲的小路。幽處:幽靜的處所。禪院:即廟宇。禪房:僧侶的住房。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裡的清澈淡秀的影子。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麗的景色。悅:娛樂。人心:指塵心,俗念。萬籟:各種聲響。鐘磬:寺院中誦經和齋供時用以敲擊發出信號,鐘響開始,磬響停止。磬:和尚念經時敲的一種樂器。[譯文]清晨我信步來到破山寺,朝陽映照著高高的樹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靜處所,禪房深藏之處花卉繽紛。山光秀麗怡悅群鳥性情,碧潭映影凈化人的心靈。自然界的聲音全然消失,只聽到院里的鐘磬聲音。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光明凈,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賞析]破山在今江蘇常熟,寺指興福寺,是南齊時郴州刺史倪德光施捨宅園改建的,到唐代已屬古寺。詩中抒寫清晨游寺後禪院的觀感,筆調古樸,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嘆,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凈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宏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凈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這是一首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於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讚賞,主要由於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隱逸情趣,從晨游山寺起而以讚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這種委婉含蓄的構思,恰如唐代殷璠評常建詩歌藝術特點所說:「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河嶽英靈集》)精闢地指出常建詩的特點在於構思巧妙,善於引導讀者在平易中入其勝境,然後體會詩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詞藻驚人。因此,詩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令人驚嘆。而其佳句,也如詩的構思一樣,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歐陽修十分喜愛「竹徑」兩句,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後來他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親身體驗到「竹徑」兩句所寫的意境情趣,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卻仍然「莫獲一言」(見《題青州山齋》)。歐陽修的體會,生動說明了「竹徑」兩句的好處,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臨其境,而在於能夠喚起身經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云難在造意。同樣,被殷璠譽為「警策」的「山光」兩句,不僅造語警拔,寓意更為深長,旨在發人深思。正由於詩人著力於構思和造意,因此造語不求形似,而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優閑適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一格。(倪其心)
推薦閱讀:

解脫輪迴的機會只有在人道【朗讀篇】
厲害了!《朗讀者》獲白玉蘭最佳季播電視節目獎,董卿表情亮了
你在朗讀,我也在朗讀,區別是……
朗讀 一個真實的鄧麗君04
《德道經》在線朗讀(熊春錦)

TAG:朗讀 | 古典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