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對聯(精選)

中國佛教對聯(五)

人類惡行,根本在於斷見;

世間亂象,總之緣自無明。

注1:斷見:又稱斷滅論,即偏執世間及我終歸斷滅之邪見。

注2:無明:不如實知見之意,即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

身外看穿,無非累贅;

心中放下,卻有餘閑。

無窮宇宙有玄機,確實深沉而險峻;

短暫人生如電影,雖然奇妙卻空虛。

看破,拋開,無求,有責任感;

隨緣,安忍,自在,具平常心。

吃虧時不怨;

便宜處莫貪。

世事如雲煙過眼;

人生若夢幻無痕。

浮生若夢何時醒;

往事如煙無處尋。

心月常圓無斷滅;

身車不住入輪迴。

念念無常,而心燈不滅;

生生不息,即法海無邊。

覺者無常住;

迷人不自知。

面臨好處莫伸手;

路遇怨家宜掉頭。

痴漢爭其不急;

賢人急也不爭。

如實道來權現者;

預知時至往生之。

心中如有鬼;

。身外必遭魔

看透人生知宿業;

。見多世事信輪迴

柳綠花紅真有趣;

鳶飛魚躍豈無情。

翻身觸破大虛空,悟乾坤顛倒

處世敢擔真道義,使社會安寧

一旦觸光聞佛號;

終身信佛是光明

一世人生,眨眼揚眉容易過;

百年夢幻,浮光掠影不能留。

證果圓通,不生不滅;

隨緣任運,如去如來。(題三世諸佛)

根身幻化並非我;

眼耳見聞皆是心。

棲心禪悅;

舍世貪憂。(集句)

注1:《佛祖統紀》卷41云:「棲心禪悅。」

注2:《長阿含經》卷9云:「舍世貪憂。」

只樂眾中非道器;

能甘林下是僧材。

註:《長阿含經》卷9云:「道當閑靜,樂眾非道。」

割恩愛以存道意;

絕攀緣而息塵勞。

注1:《長阿含經》卷4云:「宜割恩愛以存道意。」

注2:攀緣: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對象之作用。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

心有常圓之月;

我無久住之身。

註:《景德傳燈錄》卷25載:「師(玄則禪師)謂眾曰:諸上座盡有常圓之月,各懷無價之珍。所以月在雲中雖明而不照,智隱惑內雖真而不通。」

我無真實之身,勿以色相音聲求我;

心有常圓之月,莫於陰晴朔望覓心。

愚夫逐妄造其業;

智者悟真無所求。

念三界唯心,是心作佛;

悟眾生同體,當體即空。

利行同事持心戒;混俗和光養聖胎。

注1:佛教有四攝法,即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利行,即以善行利益眾生;同事,即親近眾生同其苦樂。

注2:心戒:大乘戒之通義,謂制止心念邪惡不正之戒。

注3:聖胎:指菩薩修行階位中之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賢位。因其以自種為因,善友為緣,聽聞正法,修習長養,至於初地而見道,生於佛家,故稱聖胎。

徹悟空空無我所;備嘗苦苦厭人身。

注1:空空:空之亦空曰空空。《大智度論》卷46云:「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

注2:我所:指為我所有之觀念。全稱我所有。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屬之意。即以自身為我,謂自身以外之物皆為我所有。於佛教中,我與我所,被認為系一切世俗分別之基本分別,故為破除之對象。

注3:苦苦:有情之身心,本來即苦,更加以饑渴、疾病、風雨、勞役、寒熱、刀杖等眾苦之緣而生之苦,故稱為苦苦。

生老死憂悲苦惱,緣自痴心,有痴心即有守求取受;

殺盜淫妄語犯遮,由於惡見,無惡見則無諍訟貪瞋。

注1:犯遮:在此指犯不飲酒戒。在五戒中,殺、盜、淫、妄語為性戒,不飲酒為遮戒。

注2:惡見:又作不正見。指邪惡之見解,亦即違背佛教真理之見解。

相即相容,相依相待;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注1:相即相容:又作相即相入。華嚴宗教義之一。意謂宇宙萬象互融無礙之作用,其間保持著無限密切之關係。

注2:相依相待:指差別界之現象互相對立統一。

注3:《無量壽經》卷下云:「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身能近道身安隱;

心若遠塵心出離。

深知經意佛無說;

真入法門聖默然。

事忙不覺人生苦;

心靜方知宇宙空。

苦海慈航常仰佛;

紅塵惡浪不由人。

是色皆空,隨它怎樣;

此心自在,到處悠然。

住如如心,離非非想;

解空空義,得無無明。

注1:《佛性海藏智慧解脫破心相經》云:「無心非無心,有心非有心,住是如如心,四毒則無病。」

注2:《楞伽經》卷3云:「諸法無自性,亦復無言說,不見空空義,愚夫故流轉。」

如如不動如如佛;

念念無常念念空。


推薦閱讀:

《觸聞集——佛教對聯1200副》(2)
臘八節對聯
對聯學堂
★有數字的對聯
2011年1月26日部分對聯

TAG:中國 | 佛教 | 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