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葬經》原文釋意和科學解讀

《葬經》,亦稱《葬書》,乃東晉學者郭璞所著。《葬經》不僅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還介紹看風水(相地)的具體方法,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中華術數之大奇書。《葬經》的許多觀點未必是正確的,本文只是對《葬經》原文內容的一種釋意,並不代表本人肯定或否定這些觀點。

(限於文章篇幅,《葬經》原文沒有轉載)安葬,是為了利用生生不息的地中能量,地中能量流動在地外為風,上升為雲,下降為雨。在地中流動的能量可以生髮萬物。子女是父母身體的一部分,父母的身體得到了能量,就會傳遞給子女,父母的屍骨(骨灰)安葬後,就會把地中的能量轉送給其子孫後代,西邊的銅山崩塌了東邊的銅鐘都會鳴響,春天外面的草木生長了,室內的種子也會發芽,這就是證明。能量在地中流動是順著山脈的地勢,山脈延續停止了,能量也會聚停。能量既在山脈主幹,也在支脈,能量隨山脈無處不在。能量被風吹沒有護佑就會散失,遇到水就會停聚。所謂風水,就是人們利用地中流動的能量的方法。最好的風水是能量遇水而止,其次才是藏風不被吹散。因為地中的能量,即使是在主流動處也有部分能量會停止,即使是不在主流動能量之處也有零散的能量會聚集。只要能利用上地中的能量,不論深淺,都可謂是好風水。土是能量的根本,有土才有能量,能量是水的根本,有能量才有水,所以葬高處之明堂宜深,葬平坦處之明堂宜淺。

能量循著土的形態流動,所以才生髮萬物。山脈蜿蜒雄宏,迴環往複,動靜諧宜,陰陽和合,土厚水深,草木旺盛,形止而能量聚集,化生萬物,則貴若千乘,富如萬金,是上發風水寶地。

穴地貴平坦,山脈貴在有變化,山脈開始變化處,能量也開始變化,山脈變化終止時能量也停聚,山脈的變化中隱藏著吉利能量的利用方式。穴地有吉的能量,必有土隆起,山脈變化到能量停聚處,必有河流溝谷相鄰。山勢變化流暢,回復有情,永吉無凶。那些山嶺重重,變化難分之處,則大處看小,小處看大。主客山嶺難分之處,不可安葬。主嶺高聳,支脈蟄伏,但凡變化停止之處,必有平坦如掌之地,主峰葬山麓,支嶺葬高處。山脈變化不正常,地中能量就會傾瀉而去。所以說安葬人,其實很難,對山脈變化的觀察,確實眩目惑心啊。

山脈不論變化如何,安葬于山脈交匯之所是正法,安葬之地的選擇,從山脈的變化源頭開始,葬在龍脈的停止之處,祥審龍脈的有用無用,選擇其有利的地方,迴避其有害的地方。淺以乘之,深以取之,開以通之,合以固之,乘金相水(上下斟取),沉土印木(左右斟酌),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和合,五土(五色土)四備(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這是君子奪天地之造化改造命運的方法。眼力巧妙,功夫修為是根本,趨完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變化全在於心智,觸類而旁通,可功奪造化。

好風水之地,山脈連綿起伏,如水之流波,如馬之賓士,其來勢如奔馬,其停止又若卧伏,又如懷揣萬件寶物而不敢喘氣,如準備好美味佳肴而沐浴齋戒,如鼓起來的口袋,如貯滿事物的器皿,如龍如風,或騰躍或盤旋,如禽鳥伏,如百獸蹲,如帝王之尊,明堂開闊,諸山拱朝,龍虎懷抱,主客有序相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端正明晰。至於五害不親,十一不具,都是次要因素。

山有五不葬,一是能量以流動化生萬物為有用,童山能量不化生萬物,所以童山不可葬;二是能量循山脈而流動,斷山沒有了能量流,所以斷山不可葬;三是能量在土中流動,石山沒有土,所以石山不可葬;四是能量因山勢停止而聚集,過往之山能量不停留集聚,所以過山不可葬;能量因山脈交匯而集聚,獨山沒有交匯之山,所以獨山不可葬。童山、過山、斷山、石山、獨山會產生新的兇險,而消耗已有的福氣能量。

看龍脈的方法,看山脈之勢最難,而看山脈的形態較難,看山脈的某一部分較簡單。山脈的勢如萬馬從天而降是帝王之脈;勢如滔天巨浪,重嶺疊嶂,是將相之脈;勢如降龍,水繞雲從,是三公之地;勢如重重高屋,草木茂盛,是開府建國之臣之地;勢如受驚逃竄之蛇屈曲徐斜則滅國亡家,勢如長矛劍戟,是兵死刑囚之地;勢如流水,是陰險之地。山形如背負重物,山脈中有高峙之山嶺,依法葬在山嶺停止之處,是崛起王侯之地;山形如燕子的巢,巢中是分封諸侯之地;山形如側著的牆壁,後有山嶺遠來,前有曲水四環,是國之棟粱之地;山形如倒扣著的鍋,其山巔是富裕之地;山形如立著的帽子,是善良光明歡樂之地。山形如投算籌之器具,是百事昏亂之地;山形如倒扣著的船,是女人生病男人入獄之地;山形如橫案,是子孫死滅之地;山形如平放著的寶劍,是殺人越貨之地;山形如仰著的刀,是凶禍難逃之地;山形如一堆亂衣服,是妒女淫婦之地。山形如牛卧馬馳如飛鳳,如蛇綿延屈曲,如黿鼉龜鱉,用水來分辨它們,如牛卧主富,如鳳舞主貴,如蛇綿屈主凶危,山形如百蟲蠕動,都不是可用之地。但更要重四應之法。

一條龍脈中,整體遠觀看勢,近觀穴星看形。如果勢與形順則吉,勢與形逆則凶,勢凶形吉則凶多吉少,勢吉形凶則災禍立至。龍脈之勢委宛起伏變化,外氣沒有止聚內氣,脈氣散在地中,經曰:不蓄氣之穴位是腐骨之葬。因為風能吹散生氣,而龍虎砂可以阻擋風吹,無數的穴點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全被風吹散了,經曰:騰漏之穴乃敗棺槨之葬也。經曰:水可以止聚內氣,所以水止界龍。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而形止了,前有合後有分則是吉葬。

地有四勢,氣從八方而來,所以穴地葬則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如果玄武山垂頭,朱雀山翔舞,青龍山蜿蜒,白虎山馴順,則是大吉之地;如果於此相反,則為破死之地。所以如果白虎山似蹲則叫銜屍,青龍山蹲坐則叫嫉主,玄武山不低頭則叫拒屍,朱雀山不翔舞則叫騰去。用羅盤定其方位,用尺子量其遠近。以支脈為龍虎山者,支脈停止處要如肘臂一樣懷抱;以河流山溝為朱雀的地方,如水湍激這是悲泣之地。朱雀之水全在於能量大小,來水吉,朝水大吉,去水不返而為囚絕。朱雀之水迂迴曲折,渾渾悠悠眷顧我而不欲流去是大吉之水。山來而水回曲,有貴有財又有壽;山囚水去無情是滅國亡家之地。穴地土要細而堅,要潤而不濕,要如切玉之澤,要有五色具備,方是吉地。如果土干如穴中之粟,濕如切開之肉,穴地有水泉有砂石礫石,這都是不吉之地。

穴有三吉,葬有六凶。藏神合朔(月與日同經度不同緯度)神迎鬼避,(擇吉時)為一吉;陰陽和合,五土四備,(好風水)為二吉;功夫精純,眼力巧妙,能趨全避缺,增高益下,(風水師功夫深)為三吉。陰陽差錯(立向)為一凶;歲時之乖(擇日)為二凶;力小圖大(貪心)為三凶;憑恃福力(不信風水)為四凶;僭上逼下(弄虛作假)為五凶;變應怪見(妄信邪說)為六凶。雖有珠寶穴但如有上述六凶葬之,則與拋棄了死屍一樣難得吉利能量。龍脈勢止而穴星高昂,前面有河後面有山崗,是結穴之地,葬在鼻顙(額部)是吉昌;葬在龍角龍目是滅亡之地;葬在龍耳是侯王之地;葬在口唇為死傷之地;葬在龍腹臍部,是後世宏福之地;葬在龍之胸肋,凶禍立至。龍脈上安葬的吉凶,就像人在山谷中呼喊,回聲很快能聽到一樣快速。

科學的客觀的看待《葬經》有利於我們正確認識風水學,有利於風水學的健康發展。

1、《葬經》所述「祖先的遺骨安葬後會影響其子孫後代命運的原因」只是一種推測,並無科學依據。但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祖先的屍骨安葬在某一個地方後,那個地方的風水就會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吉凶,這是鐵的事實。

2、「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在風水實踐中並不一定正確,龍脈中的能量是蘊藏在地層中的,並不會因風吹而散失,也並不一定遇水就會停止集聚,龍脈能量是否停聚是由地層的走向和地層的起伏變化決定的,脈氣所在那一個地層穿過河流而流到對岸的龍脈太多太多了,絕對不是「界水則止」。地層中的脈氣能量也因龍脈遠近大小而有很大差異,如果地層脈氣能量很大,根本就不怕風吹散,而如果地層中的能量很小很小,即使風不吹散也沒有什麼吉利。但客觀上講:「不論脈氣能量有多大,不被風吹散總比被吹散要吉利一些」。

3、什麼是風水?風水就是尋找龍脈中脈氣能量聚集最多最大且能被最大限度利用上的那一個「穴點」的方法。

4、地層中的脈氣與山脈外形的變化起伏和山脈形狀並沒有本質上的關係,依靠山脈外在形勢判斷龍脈吉凶而點穴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尋龍點穴」應以脈氣地層為觀察目標。

5、富貴貧賤與明堂大小並沒有直接的決定性關係,富貴貧賤壽夭的程度大小是由「龍脈脈氣的能量大小決定的」,不是由「明堂決定的」。

6、「五不葬山」之論述有正確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是否能葬,關鍵是看山脈中地層的走向和脈氣所在地層在山脈中的位置。「五不葬山」出大富大貴的多如牛毛,而不是「五不葬山」之地貧賤夭亡的也浩如恆河沙數。

7、「風水寶地」與「山環水抱砂水有情」之間並不是必然的絕對關係,「山環水抱砂水有情」只是「風水寶地」的一個次要條件。山環水抱砂水有情只是「焦點穴」而不是龍脈的「脈氣穴」,「脈氣穴」才是真正的「真龍穴」,「真龍穴」是利用地層尋找到的。「風水寶地」的實質是「必須在龍脈中脈氣所在的地層上」。

8、「千尺為勢,百尺為形」之「山之形勢之論」實用價值並不是很大,在風水實踐中也很難利用這種理論尋找到「風水寶地」,當然如果是為了忽悠他人時,則這種理論就能派上大用場了。易友明白這些古文意義即可。

9、「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說並沒有太多的準確性。實地去看幾個出過「大人物」的風水寶地,你就明白這四獸在風水的吉凶上到底有多大的使用價值了。

10、「穴有三吉,葬有六凶」之說只有「風水好為一吉,風水師好為一吉」這兩點完全正確,其餘的論述都是「唯心主義」的「人倫道德」的,「風水」與「人倫」沒有任何關係,只要是風水寶地,「天大的壞人」也能大吉大利,只要是凶地,「天大的好人」也會斷子絕孫貧賤夭亡。現實生活中的人事可以告訴你這些論述是錯誤的。不過,作為「勸人為善」還是值得的應該的。但須知:這些與科學的「風水學」絲毫不沾邊界!

欲知更多關於風水的科學知識,請關注呂文藝抓易鼠博客的其他博文。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解讀掌中玄機:手中有福音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楊義:李杜詩學:原理與方法論(之一)
版師必知|解讀七種袖原型的紙樣變化
解讀「拳架就是活步樁」
人生如茶 解讀茶如男人

TAG:科學 | 解讀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