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聖經人物傳——撒母耳:大失所望

撒母耳 大失所望撒母耳記上第七,八章對一個人的品格最大之考驗,就是失望與明顯的失敗。當事事順遂,我們的計劃都按部就班地施行時,我們很容易將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但我們真正的本相卻隱藏在這些美好的光景下面。一旦狂風巨浪直撲而來,四圍的人翻臉相向,我們被迫站在前線,敵擋全副武裝的世界時,我們的真正面目就露出來了。現在我們要來觀察撒母耳如何面對一個極大的失望。至少我們可以用以前說到約伯的話來描述他,那就是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失望如何臨到。以便以謝那場大捷之後的二十年,撒母耳專心一意地建立百姓對大君王一一一耶和華一一一的信心;神就是他們的王,對此我們稱之為神權政體,虔誠的希伯來人都忠心地接受並喜愛這種安排。撒母耳將他的總部和家設在拉瑪,這是他曾渡過快樂童年的地方。他不時從那裡出發,周遊各地。他不論到何處,都是以大君王的代表身分行動。他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的使者和僕人,又是誰呢?他一直強調:以色列人是耶和華的子民,單單歸屬她,在困惑的時刻從他那裡得指示,在爭戰的日子蒙她拯救。他們不需要王——耶和華就是他們的王;不需要官長,傳達神信息的人就是官長;不需要律法,她的話語就是律法。這是一個美麗而具啟發性的觀念;他遍行以色列全地,所傳達的就是這觀念,好像一支樂聲悠揚的歌曲:「耶和華阿,請說,僕人敬聽。」他也是抱同樣的目的,創辦先知學校。我們必須將這些學校的興起歸功於撒母耳對他那時代的睿智認識。當時祭司制度已經式微。以利和他的兩個兒子根本未達到神賜給他們祭司職分的真正目的一一一盼望重新恢復祭司的等次。顯然必須再有其他的宗教制度設立。當時時代需要的,是一批在神的律法中受教,適合將神的心意向百姓闡明的人;一代繼一代,將有人從他們中間興起,把他們在暗中所聽到的,在明光下述說出來,站在屋頂上宣告神向他們耳語的話。我們發現在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時代,這一類學校盛極一時一一其中有些是撒母耳一手設立的(十3一5;王下二章)撒母耳不辭勞苦興建這些學校,只有一個目的。他渴望將他有關神權統治的崇高觀念,灌輸給他的同胞;除了藉助於這些年輕、熱誠的門徒,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他們與這位偉大的智者同住,接受他們所敬仰的聖徒高尚品格的潛移默化,感受到他崇高理想的啟發。他們看見他如何在自己的城市裡廣受老幼尊敬(九6、13);如何以可親的態度接納需要他幫助的人(九6);他的禱告如何有能力(七9,十二18、23);他們深深認為,能與撒母耳共同為國家生活的復興而努力,是無上的光榮。但是撒母耳的目標因他兩個兒子的失敗而告落空。撒母耳年紀老邁,他雖然仍擔任百姓的訓誨師,審理國家和內部的事務,但他似乎再也不像往日那樣堅持公義。他奉神的名治理國家,這個擔子到後來沉重得使他分身乏術,他只好任命他的兩個兒子協助他治理南方的邊陣地帶。然而這項授權最後證明是一次可怕的錯誤。「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他們的劣跡敗行終於導致災禍。「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顯然他們被推選為代表,來到拉瑪見撒母耳,要求他對於他權柄的繼承問題,作出更滿意、更長遠的安排。「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從人的觀點看,這個要求非常合情合理。非利士人的前哨正往這國家的中心地帶推進(十三3、5);亞捫人的王拿轄財在東面邊界形成嚴重威脅(十一1)。以色列人開始擔心,撒母耳一死,國家可能又要分裂。但另一方面,這個立王的要求也動搖了撒母耳的盼望,讓他看見,他的理想太崇高、太屬靈了,遠非百姓所能明白和持守。他們無法單單信靠那不可見的君王;他們一定要有代表王權的外在表記。這是人心普遍的失敗。人總是追求感官、視覺的東西。就像以色列人那樣喊著說,「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人總是要求可看見、可觸摸的東西,讓他們俯伏敬拜。因此世上一切靈方面的敬拜都有物質化的傾向。人很難相信神是一個靈,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她;人很容易陷入辯論里,爭論「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那路撒冷」,或在山上。今日某些宗派的光景也是如此。有些教堂仍充滿著聖徒的畫像,人們在像前面點臘燭、畫十字;似乎大家要求一些可以訴諸感官的事物。事實上,人們也喜愛這些,他們站在人群之中,每一次祈禱之後就有許多的跪拜儀式。但我也看見有些教堂,信徒聚會時眼睛沒有什麼輝煌的裝飾可看,耳朵沒有被什麼悅耳的聲音吸引,他們的思想就單單集中向神,他們惟一光采奪人的,是高貴的思想。我並不懷疑,人的本性是傾向於要求一些與他們日常經歷同一等次的東西。希伯來書的作者就提醒我們,要對抗這種慾望,我們的心思意念要不斷住在主裡面。神為我們豫備的,不是那可觸摸的山,乃是更確實的聖山錫安;不是一座吸收晨曦和夕照的普通城市,而是我們可以步行在其街道上的新城——天上的耶路撒冷;不是一群上去過節,擁擠在所羅門殿里的敬拜者,乃是無數的天軍,和已經完全之人的靈,我們可以藉著每一次的禱告,與他們一同敬拜。二、撒母耳如何忍受他的失望。「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們並不是拒絕他,而是拒絕神;他們不要神作他們的王,治理他們。他們沒有抓住撒母耳的偉大觀念。他心中升起的盼望受到了挫折;顯然他所珍愛的夢想永無實現的一日了。如果它在以色列失敗,就全然失敗了—一除非神的國度建立,這理想才能維繫不墜。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他前往他的避風港,那也是一切心靈破碎、擔勞苦重擔之人的保障——「他就禱告耶和華。」讀者中也有多少灰心失望的人!或許有些年輕的婦女在初結婚時,心中充滿美麗高尚的盼望,夢想著一個相愛、蒙福的婚姻生活,但如今卻因收回的誓言,破碎的應許,以及喪失了的信任和寧靜而悲傷。或許有些男子曾懷抱雄心大志,要在商業上一展長才,或在社會上居領導地位,甚至參與國事,企圖影響一國大計。或許有些傳道人最初被按立作主工時,看見異象,夢想作一個溫柔慈愛的牧人,餵養神的羊。然而這些希望隨著時日推移而開始幻滅,就像湖上的秀麗倒影,因一陣風吹皺湖面而消失無蹤。這些人怎麼辦?他們要往何處去?破碎的心在哪裡可以找到安歇之所?這些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撒母耳的行動可以提供一個建議一一一他去向耶和華禱告。到神那裡去,將一切事告訴她,包括你的希望,努力,和失敗。在她腳前傾倒出你的眼淚。她能了解,同情,包紮,醫治。她是偉大的醫生,要幫助無助者,安慰傷心者。告訴神一切事,是通往平安之路的開始。你因嗚咽無法盡述的地方,天父都看見,知道,並要安慰。透過他的慈愛,你就會像一個孩子,在母親懷裡得了安慰。然後神回答了她的僕人。她總是會回答人的呼求。或許回答的聲音極其低沉,幾乎聽不見,但它一定在那兒。或許初聽之下,並不悅耳。它可能辭句嚴厲,但能使你的心得滋潤。「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三、神的回答和鼓勵。撒母耳將他的痛苦和難處向神陳明,神就清楚回答他,他必須放棄一生所珍愛的理想。這位先知立刻得到一個印象:他必須捨棄崇高的目標,從他的地位跨下來,臣服在一個君王之下。他那位全能的朋友如此說:「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在此同時,他的悲傷大大得到緩和,因為他發現神與他一同受苦,神心中的悲傷要遠勝於他。「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人若能與神一同經歷同樣的痛苦、憂傷,是何等的光榮啊!人心拒絕神,拒絕她的治理,輕看她恩惠的靈,神的心所受的痛苦是極深的的。耶穌在世上時,她自己的同胞不接受她,他的兄弟不相信她,她所摯愛的城拒絕來到他護庇的翅膀之下,她所揀選的門徒在緊要關頭一鬨而散,各自逃命,她豈不傷痛難過?然而她不是單獨受苦,看見她的人也看見了父。她教導我們,神不是麻木無感情的;她也像人間的父親一樣,會思念,會憂心,會愛,只是她情感之深、之高,是遠超過人類的。先知說,神被人的罪和悖逆所壓,就像車子被裝滿的禾捆所壓一樣。四、撒母耳對待百姓的高貴態度值得我們注意。毫無疑問的,百姓立王的要求一部分是根據申命記第十七章第十四節,那節經文似乎是豫言現今才臨到的危機。哈拿的頌歌里確切豫言到,耶和華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撒上二10)。然而百姓是在衝動、急促的情況下向撒母耳提出這項要求的。他們沒有尋求神的心意,就自作主張;沒有與年老的先知商量,就遽下決定。在這樣的情景下,撒母耳從神那裡直接得到指示,他嚴肅地透過長老向百姓提出反對的意見,並指出由王統治將帶來的後果。百姓在這種心情下推舉出來的王,一定不能合神的心意。他們所要的王是在外表、能力上都足以與鄰國統治者相匹敵的人,而不是一個肯順服神、忠於摩西律法的人。就照著他們所求的,他們得到了一個這樣的王。哦!許多時候神就是根據我們所堅持的己見成全我們。她將我們所求的賜下,卻使我們的心靈軟弱(詩一口六15)。所有鄰近諸國王室的奢華浪費之風,都將在以色列諸王的宮中重現。這些君王將強迫少年人為他們趕車、作戰、服勞役。又派他們耕種,收割莊稼,並命令他們的妻女作飯烤餅。他們的葡萄園、農田、土地的十分之一都將充公;繁苛的賦稅將使百姓不勝負荷。他們將眼睜睜地看著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被王任意揮霍享樂。全地要悔恨哀號,但為時已晚。「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主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撒母耳再三的反對、勸阻都罔然無效。「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他們只信靠人和武力,他們的心卻遠離耶和華,結果他們將親眼看見他們的王仆倒在基利波戰場,他們的土地被仇敵踐踏,全國陷於存亡危急的關頭。你的心是否也渴望一個王,來減少你本性中的衝突,重組新的次序?你當謹慎,不要用你的眼睛或耳朵或感官的偏好來作選擇;要留心你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做。讓神為你所揀選,讓那位死在加略山,又被高舉為王子、為救主的人,作你的王。她不會向你索取什麼,她只會供應你所需。她不會耗盡,只會充滿。她的權杖是折斷的蘆葦,她的座騎是一匹驢駒,他的冠冕是荊棘冠。撒母耳看見百姓的心意已定,就叫眾人散去,他自己只好盡己力而為了。他遵照神的吩咐去行,這也是他一向的作為。愛瓦德(Ewald)曾說,「撒母耳是人類歷史上少數的偉大人物之一,這些偉人都是處身於危險困難的時代,以他們品格的力量,和無與倫比的精力,結束了從前一個優越的系統——起初,這樣作有違他們自己的心意,但是當他們體會到其必要性時,就全心全力投注其中,不惜自己受苦,遭人迫害,最終建立了一個更理想的系統。」從撒母耳早年的歲月,一直到他握有大權的時刻,他都一直努力著要替既存的制度,注以新的生機。但他逐漸發現,他必須放棄進一步的努力,開始另設一個完全不同的機構。這樣作的同時,他必須犧牲原有的信念,違反他的判斷,舍下他苦心經營的制度。他必須由萬人之上的超越地位下來,屈居第二。然而,一旦他了解到別無其它選擇時,他就成了新世代最熱心、努力的支持者。愛瓦德又繼續說,「如果說大衛一生的豐功偉業比之撒母耳更顯赫的話,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若沒有撒母耳那較不引人注目,卻深具影響力的事奉,大衛不可能享有如此耀眼的榮耀;因此接下去一世紀以色列的昌盛繁榮,都必須歸功於其真正的起始者——撒母耳。」我們的一生中,也可能面臨重大的危機,迫使我們輟止手中的工。我們所深愛、並為其備嘗艱辛的人,突然背叛我們。他們要求一些其它的東西。我們了解到,此刻必須放手;我們很可能心生怨尤,有所不甘。為什麼我們要為別人開路?為什麼我們一定得放棄自己的權利,噤聲不語?在這樣的時刻,讓我們記起撒母耳的英勇表現;讓我們明白,神的旨意正引領我們走在正路上;讓我們關心神託付我們看顧的羊群,勝過關心自己;讓我們以一切的恩慈和勇氣,接納新的秩序,因為知道我們所犧牲的自己意志,在神的賜福之下,將成為最好的黏合劑,將我們與新的事工相聯結。
推薦閱讀:

三等人物領軍的後果
《血色浪漫》中的人物,鍾躍民這個人物形象是最讓人深刻的嗎?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
匿名捐款15年是怎麼回事?
我採訪了洗剪吹Tony, 他到底是怎麼理解「稍微修一下」的?

TAG:人物 | 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