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干支記日的問題

古人用干支紀日。干支就是干枝,天為干,地為枝。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乾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乾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為六十甲子。現排列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每組代表一天。假設某日為甲子日,那麼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戍、辛酉等。六十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斷。 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在甲骨文中就有干支紀日的記載。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據文獻資料,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 從一個月來說,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即根據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種不同形象)來紀日。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後一天叫做「晦」。在先秦古籍里,朔晦兩天,一般既稱干支又稱朔晦,如《左傳?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左傳?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齊師夜遁。」其他日子一般只記干支,但是可以根據當月朔日的干支推知它是這個月的第幾天。初三叫做「胐」(音fei,又讀pei)。月半稱「望」,小月十五,大月十六。《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望日前幾天,可泛稱「幾望」。望日後、下弦前,稱「既望」。每月初七八,稱為「上弦」,每月二十二三,稱為「下弦」,又統稱為「弦」。
推薦閱讀:

【干支的會合刑衝破害】_藍山散人的空間
《人學啟蒙》(一)——解讀《滴天髓》干支總論
奇門法竅《干支星門問答》
干支推算口訣
干支真詮(中)地支本義與類象

TAG:干支 | 問題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