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渡舟醫案【五苓散】 - 中醫醫案 - 岐黃中醫網

劉渡舟醫案【五苓散】2009-08-24 08:15:02 來源:互聯網 作者: 【大 中 小】 瀏覽:504次 評論:0條

-
止癢水粉劑
·針灸治療 | 針葯結合治療呃逆·疾病自測 | 查查你有無腸胃病·中醫雜談 | 養生·立生·達生——中醫·外科偏方 | 黃連輕粉外敷治癤腫·疾病自測 | 治便秘不能「一瀉了之」

魏XX,男,60歲。

患頭暈目眩,兼有耳鳴,鼻亦發塞,嗅覺不佳。病有數載,屢治不效,頗以為苦。切其脈弦,視其舌則胖大無倫,苔則水滑而白。辨證:此證心下有飲,上冒清陽,是以頭冒目眩,其耳鳴、鼻塞,則為濁陰踞上,清竅不利之所致。治法:滲利水飲之邪。方葯;

澤瀉24克,白朮10克.

此方服1劑而有汗,不改方,共服五劑,則頭暈、目眩、耳鳴、鼻塞等證愈其大半,轉方用五苓散溫陽利水而收全功。

趙明銳《經方發揮》

五苓散是仲景用以治療由於氣化失常所致的蓄水諸證,以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五味葯組成。方中豬苓,據《本草匯言》載:「滲濕氣,利 水道,分解陰陽之葯也。」又說:「甘淡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開腠理,分理表陽里陰之氣而利小便。」澤瀉雖然也是淡滲利水之品,但與豬苓有 別。如《本草匯言》說:「澤瀉有固腎治水之功,然與豬苓又有不同者,蓋豬苓利水,能分泄表間之郁,澤瀉利水,能宣通內臟之濕。」關於茯苓,有人以動物實驗 的結果,其單獨利尿作用不明顯,但有明顯的健脾作用,所以其藥理作用還值得進一步研究。本方豬苓、澤瀉二葯同用時利水之力甚強。白朮合茯苓以通過健脾的作 用,達到運化水濕的目的。桂枝助陽溫中,化氣通經,與上藥配合以助氣化,加強排水利濕機能。如《長沙葯解》說:「五苓之利水,有白朮之燥土,桂枝達木 也。」由於本方配合的恰當,故具有通陽化氣、利水、滲濕以及兩解表裡的作用。臨床運用頗為廣泛,後人對此方評價很高。

本方綜合各家運用範圍,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瀉、濕瀉、久瀉等證,因氣化失常引起者。 2、水腫,因氣化失常致水濕瀦留所致。 3、頭眩、嘔吐,因水飲停滯所引起者。 4、渴欲飲水,得水則吐,為水逆者。 5、小便壅閉,因氣化失常致膀胱蓄水者。

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本方除對上述病證有效外,對以下諸病證效果也很可靠。

一、懸飲 懸飲之病是由於人體氣化失常而致水濕停留於肋間所造成的疾患。頗似現代醫學所論述的「滲出性胸膜炎」。人體正常水液的運行,有賴於肺、脾、 腎三髒的功能,特別是脾陽的溫煦尤為重要。如果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三髒的陽虛,就會使氣化失其正常,水液不能循常規排出體外而發生瀦留。脾因陽虛而運化失 職,上不能輸精以養肺,下不能助腎以制水,則水濕停滯而為患。《金匱要略》對本病有如下的描述:「飲後水流於肋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主要因胸腔大量 積液,壓迫肺臟,影響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現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不得平卧等之證。本證既為三臟陽虛,運化失職所致,而水飲又為陰邪,在治療方面需溫 運脾陽,健脾利水,臨床上選用五苓散加減治療,往往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金匱》對此證雖有十棗湯之設,但此方為竣烈逐水劑,適用於氣盛邪實者,如稍涉氣 血虛衰,恐非所宜。五苓散藥性平和,即使用於病久體衰者,也有利無弊。

典型病例: 宋XX,女,60歲。患懸飲一個月,胸滿、喘促不得卧。經某醫院檢查,診斷為「滲出性胸膜炎」,原因待查。用抗菌、利尿等療法治療二旬,效 果不顯。因鑒於胸腔積水太多,影響肺的呼吸功能,而給予胸腔抽液,每次約抽500毫升左右,但隨抽隨生,抽後不過數日即復如前。因見病情危篤,建議轉上級 醫院診治,但病家經濟困難,兼之年老體衰,行動不便,要求服中藥治療。

初診時所見:患者年過六旬,面色(白光)白,身形虛羸,端坐呼吸,咳喘頻頻,心悸汗出,語言低微,數日未進飲食,故未能解大便,小便也 極少,每日約200至300毫升左右,狀如濃茶色。右胸呼吸運動消失,叩之濁音。下肢浮腫,按之凹陷。苔白膩,舌淡紅,脈數無力。全身處於衰竭狀態。

綜觀以上脈證,屬脾陽不運,水濕內停,虛中挾實之證。肺脾腎氣化不行,則三焦水壅閉不得宣散,蓄而成飲。而飲之為患,上犯胸肺則為懸飲。用五苓散治療此證健脾利濕,通陽化氣,共奏化氣行水之功。

茯苓30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白朮10克,桂枝15克,桑皮10克,杏仁10克,木通15克

服藥二劑後,小便大增,一日一夜竟尿3000毫升左右。這是患病以來首次利尿,胸水吸收大半,精神頓增,食慾好轉,呼吸漸次平穩。繼以原方服用,服五至六劑以後,胸滿咳喘諸證若失,精神食慾更有好轉,夜間酣睡如常,不咳、不喘。繼投以補脾利濕之劑,緩補而收功。

按:「懸飲」一證在臨床上病例頗多,虛實互見。本例屬於虛中挾實證,水濕大量停留是其實的一面,另外形體衰弱,脾失健運是其虛的一面。在治 療時,既要祛邪,還需扶正,若只一味的追求利水,如服十棗湯、控涎丹之類竣劑,必致正氣愈傷。如單純滋補,則又因飲邪不去而困脾,脾運不恢復則水邪不得排 出體外,採用了溫補脾陽,利水滲濕之法,扶正祛邪則愈。

二、腹脹 腹脹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證狀。其發病原因很多,治療方法豐富多端。五苓散治療範圍僅限於氣化失常,水濕停滯,或者是由於脾失健運之功,使氣 機不暢,或是濕濁不化,留滯於中焦所引起的腹部脹滿。凡此類型腹脹,一般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腸鳴矢氣,午後尤甚,食欲不振,食後脹滿更甚,厭飲水,小 便短少,或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天陰下雨尤甚,或下肢有輕微浮腫,脈沉,舌胖,苔膩等。

典型病例: 趙xx,男,50歲。患者身體肥胖,每到秋來即感腹脹,到春夏季節即逐漸好轉,如此三年。飯後以及陰雨天腹脹的尤為厲害,大便時稀時干,下 肢浮腫,身重乏力,食慾不佳。脈沉數,鮮黃細膩之厚苔布滿全舌面,據患者介紹三年來舌苔一直如此。初服一般理氣、消滿滲濕之葯,效果不明顯。細思此證,雖 脈數苔黃,但有食慾不佳、便稀、下肢浮腫,身重乏力等證狀,顯然是脾失健運,氣化不行,水濕阻滯,遂投以五苓散加重桂枝白朮量,溫陽化氣滲濕,再加滲利濕 熱之薏苡仁、木通。

茯苓60克,豬苓15克,澤瀉16克,白朮15克,桂枝15克,薏苡仁60克,木通10克

連服五劑後,似無明顯的效果,但黃膩之舌苔有所好轉,從舌尖部開始消退,約退去全舌面的三分之一。照上方原量再服五劑,舌苔繼續消退,此時 食慾開始好轉,下肢浮腫消失,但腹脹似無明顯好轉。再服五苓散五劑,黃膩之苔完全消退,已成為正常舌象了,此時腹脹之證,豁然而愈,醫者患者皆感到奇妙, 以後概未發作。

按:本例患者的舌苔,以鮮黃細膩之苔布滿全舌面,由於這種舌象就充分表明了此證為水濕內蘊於胃腸,日久化熱,所以在治療上一直用利水滲 濕之五苓散加減治之。連進十餘劑後,雖然主證之腹脹無甚好轉,但舌苔有了明顯的變化,因之仍守前方繼續利濕,最後黃膩舌苔全退,腹脹豁然而愈。此病證在治 療過程中,完全依據舌苔的變化,作為有無效驗以及立方用藥的標準,也就是說在舌象變化的指示下進行治療的,終告痊癒。

舌象在中醫的診斷中是占重要地位的,舌象的變化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例患者,就充分顯示了觀察舌象變化的重要性和準確性。

三、水腫(腎病綜合征) 水腫病屬現代醫學腎病綜合征者,臨床多見,尤其是兒科常見的病證之一,以全身高度浮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膽固醇症,三高一低為其 主要臨床表現。中醫對水腫病理機制的認識,主要是因脾虛不運和腎陽不足,肺氣失其清降之權,因而使三焦氣化不行所造成的。其中屬腎病綜合征者允以脾腎之陽 虛為主要發病因素,由於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泛濫所導致的疾患。本病的臨床表現為水腫明顯,伴有一系列的脾虛諸證,如食少便溏,腹脹腸鳴,倦怠乏力,苔白脈虛弱等。

五苓散治療本病,對上述類型有一定的效驗,但需根據病情適當加減,在此方的基礎上一般可酌加一些健脾、溫腎、利水之品,效果方好。

典型病例: 秦XX,女,14歲。全身高度浮腫,尿少十餘天,曾服利尿劑等未效,因病情漸重而來求治。

當時的證狀:顏面及全身高度浮腫,兩眼腫得不能睜開,腹脹如鼓,叩診有移動性濁音,納呆,噁心,大便閉,尿量甚少,每日約100至200毫升,下肢重度可凹性浮腫。舌質淡,苔白膩。經作常規化驗,內科確診為腎病綜合征。中醫診斷為脾腎陽虛水腫,即投五苓散加減。

茯苓15克,豬苓15,澤瀉15克,白朮15克,桂枝6克,肉桂6克,苡仁30克,腹皮15克,木通10克

連服四日後,尿量開始增多,每日十餘次,浮腫消退,食慾增加。以後即根據病情好轉,利水葯逐漸減少,代之以補益之品,前後共服十餘劑,諸證消失,各種化驗正常而痊癒。

按:水腫屬於現代醫學之腎病綜合征者,以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者較為多見,一般除水腫證以外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腎虛弱證。在治療時可以採用 溫補脾腎之陽利水滲濕之法,不應圖取效於一時而採用峻烈之劑逐水.使脾陰大傷,正氣更虛,往往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由於肺脾腎三臟俱虛,三焦氣化不利,攻 後雖然水腫暫時減退,但不久腫勢又起,甚至反而增劇。如仍屢屢攻伐,也不能使尿量增加,腫勢減退。因而用通陽利水健脾之五苓散再加溫腎陽之肉桂、瀉肺和胃 行氣寬中之腹皮等治之,使脾運健,腎陽復,塞滯通,則不治水而水自利,不消腫而腫自消。

四、水逆 水逆之病名,見於《傷寒論◎太陽篇》:「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此證為臨床上常見疾患, 不獨傷寒中風有之,諸雜病中也屢見不鮮,其病程可長可短。凡由於脾胃之陽氣不足,不能消化水濕,或飲水過多,不能下行,致胃內停水,證見胃中煩,嘔吐清 水,或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均以水逆稱之。因氣化不行,津液不能上佈於口中,故煩渴欲飲,但因胃中水邪充斥,不能下行,無再容受之地,水入則被格拒,所以 上逆而吐出。以五苓散為主,治療此病,效果較好。

典型病例: 郝XX,女,45歲。患心煩嘔逆四年之久,伴有納呆、口乾不欲飲水、胃脘煩悶,體倦乏力,每於夜晚十二時左右即大發作。發作時煩悶呃逆,頭 暈,心悸,汗出,大喝欲飲,但稍飲即行吐出,呵欠頻頻,經歷二小時之久即自行緩解。屢經多方治療,未見寸效。身體日漸衰弱,遂來求治,除上述證狀外,尚有 小便欠利,下肢微腫,脈沉而弦,舌質紅有老苔。以五苓散加陳皮、半夏調治,先後共服十餘劑,諸證若失,繼服健脾補氣之品,以鞏固之。

結語 五苓散為通陽化氣、利水之劑,運用範圍頗為廣泛,所治療的病證甚多,決不僅限於以上所介紹的幾點。此外,如消渴,小便不利,因水邪內停所引起的心下痞滿,水濕停於肌表所引起的自汗、盜汗以及風濕疼痛等證,用本方隨證加減治療,均有良效。

陳瑞春應用五苓散經驗

1 多尿症

臨床上常可見到小兒或老年之尿意頻頻、多尿之患者。小兒多先天不足,膀胱氣化不利,水不化氣而表現為多尿;老年人則往往氣血陰陽俱虛,氣虛則膀胱氣化不利,出現尿意頻頻,甚至不能自控而遺尿。陳老認為此類病人若從腎虛論治,運用補腎澀尿之法,效果常不甚佳。因為老年人之尿多(尤其夜尿多)甚至遺尿不僅僅因為腎虛,而氣虛所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司則是其直接原因。因此,其治療應溫腎化氣,稍佐固攝以納腎,老師常用五苓散方加桑螵蛸、益智仁等獲得滿意療效。

如:王某某,女,73歲,2002年1月8日初診。該患者為乳腺癌術後,尋求中醫治療。在問診中得知其夜尿頻頻,每夜5~6次,以致影響睡眠,飲食如常,大便成形,日一次,一般情況良好,余無不適。遂給予五苓散加減:桂枝10g,茯苓15g,豬苓10g,澤瀉10g,白朮10g,桑螵蛸10g,芡實20g,益智仁10g。5劑後,夜尿減為2~3次,又服5劑,夜尿減為1~2次,自覺睡眠大為好轉,精神倍增。後改為益氣健脾,調理脾胃治療。

2 遺尿症

遺尿症之患者以青少年較為多見,往往僅有遺尿一症,白日無所苦,看似常人,辨證比較困難。有人從腎虛論治,認為腎主水液,或用收澀之品,但往往效果不佳。陳老認為:年老體弱之人,說腎虛尚有道理,但年輕體壯之人,面色紅潤,體質甚佳,講其腎虛於理不通,青少年之遺尿的病機為「氣不化水」,膀胱氣化功能減弱,而於夜間自遺。治療取五苓散加減,以助氣化,約膀胱,俾氣化行,陽氣通,中土健,則遺尿自止。

如:羅某某,女,15歲,高安人,2001年12月13日初診。患者遺尿1個月余,家人每於夜間叫醒其排尿,仍時有遺尿,甚為所苦。問診得知其口不幹,不怕冷,小腹不脹,納食睡眠如常。觀其發育良好,體形稍胖,智力正常,小便常規亦正常,舌淡紅、苔薄白而潤,脈緩而有力。遂與五苓散加減:桂枝10g,茯苓15g,豬苓10g,澤瀉10g,白朮10g,石菖蒲10g,遠志6g。本方用五苓散加石菖蒲、遠志兩味,取其溫通心陽、寧心開竅之功。服5劑後患者遂告曰,近5日沒有遺尿,又服5劑後改為間日1劑,共服20劑,至今未再遺尿。

3 小便不利

《傷寒論》中五苓散方用以治療外感後失治、誤治而致小便不利、口渴者,但陳老在運用時認為:無論有無表證,凡符合「氣化不利」之病機者均可運用。老師用於治療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而致小便不利、點滴而下者,認為此種癃閉證,若只從活血化瘀施治,用諸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類藥物,於本病並無稗益,因為老年性前列腺肥大既是病理變化,也是生理的必然,豈能用活血攻破葯根治,這也是不符合臨床事實的,但從膀胱氣化不利,腎虛不能布化來認識小便淋瀝不通,是有道理的,因為老年腎衰,氣化功能失常,開合失司而小便不利。西醫手術是根本治療辦法,但用中藥也不失為有效之舉,因其有增生之實體,故常用五苓散加赤芍、牛膝等活血化瘀,以漸消增生之實體。

如:張某某,男,75歲,以夜尿頻(7~8次/夜),點滴而下,前來就診。b超顯示:前列腺肥大伴有慢性炎症。問診得知小腹有時脹痛,小便點滴,大便1~2天一次,質軟,舌淡紅、有齒痕,苔白,脈微弦。給予五苓散加減:桂枝10g,茯苓10g,豬苓10g,澤瀉10g,白朮10g,台烏10g,香附10g,牛膝15g。3劑後,小腹脹痛明顯減輕,小便能自行排出,尿量增加。又服5劑,小便流暢。

4 尿崩症

尿崩症是西醫的病名,是由於抗利尿激素缺乏,腎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以多尿、煩渴、多飲與低比重尿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西醫多用激素或其他抗利尿藥物治療。由於這類病人除飲、多尿多外,並無他症,陳老用五苓散治療,多能取得很好療效。

如:寇某某,男,5歲,近兩年小便多,飲水多,喝飲與小便交替,飲一便一,夜間亦須喝飲,小溲多次,其他無異常,發育良好。經各大醫院確診為尿崩症,用過尿崩寧之類藥物,不能自控。其智力聰穎,舌脈正常,陳老用五苓散加芡實、桑螵蛸。當日服1劑,晚間即能安睡,既未喝水亦未小便,合家歡喜,謂葯神奇。共服藥30餘劑,能完整聽一節課,上、下午喝2~3次水,每次約50~60ml,尿1~2次,清長。

5 漏汗

漏汗是指汗出多如水,淋漓不盡。有人報道曾用當歸六黃湯治癒,但有的病人並無陰虛內熱之象,治療效果則不佳。陳老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運用五苓散加減,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如:褚某某,女,60歲,自51歲絕經後汗出增多,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征治療多年,未能根治。1999年國慶節前後加重,每天換10多次衣服,自覺惡寒、肢冷,背惡寒尤甚,須穿羽絨衣,蓋大棉被,面色(白光)白,四肢清冷而腫脹,大便稀軟,小便量減少,口淡,舌胖有齒痕,夜卧難安,脈緩而弱。擬方五苓散加味:白朮10g,茯苓20g,豬苓10g,澤瀉10g,桂枝10g,生黃芪15g,防風10g。水煎溫服,日1劑。小便明顯增多,一夜尿5次,汗隨尿止,次日感覺全身舒適,肌膚清爽,5劑後,汗出基本停止,全身腫脹感明顯減輕,面色較紅潤,大便成形,守方共服25劑,汗出身暖,精神倍增,臨床痊癒。多年痼疾得以治癒。

介紹一則五苓散治帶狀皰疹的日本醫案帶狀皰疹(譯文)女性二人,均七十歲,其一人人中部出現皰疹,疼痛劇烈,另一人顏面,頸部,胸腹部,背部,右上肢(掌面,手背部的水泡特大,疼痛劇烈,)左下肢側面出現水泡樣皰疹,非常疼痛,右上肢腫脹明顯,體溫達38度9,且皰疹有波及漫延之勢.我以前讀過大冢敬節的著作,書中說,若是遇到帶狀皰疹,一定要使用五苓散,於是就迅速分別給予二人五苓散顆粒劑,每日10克,七日量.(早晚分二次服)效果令人驚奇,從服藥的當天,後者開始退熱,前者第二天開始結痂,疼痛消失,數日後就痊癒了,後者也在三日後完全乾燥,疼痛消失,五苓散治療帶狀皰疹的奇效令人不可思議.這兩個病例都是經皮膚科治療無效,特別是後者,由於難以阻止病情發展,令專科醫生苦惱不已.(摘譯自<漢方臨床>第28卷第10號)(按:五苓散治帶狀皰疹,日文刊物屢有報道,心竊疑焉,後於臨床中遇一本病患者,試用五苓散治之,竟獲奇效,現錄於下,供同道參考. 患者,劉XX之妻,50餘,腰間帶狀皰疹,局部熱痛,伴有高熱,用西藥治療數日未效,用五苓散加味治之,處方:澤瀉30克 白朮15克 雲苓15克 豬苓15克 桂枝6克 連翹25克 三劑水煎服. 結果一劑熱退,痛減,疹陷.三劑病癒.本方所加連翹一味,是我慮桂枝辛溫,且患者體溫又高,故加之以制其熱.

推薦閱讀:

懂了「清水理論」,就懂了小兒推拿的精髓,從此寶寶不再容易生病
中醫藥兜治病處方集錦
對於疾病和健康:中醫與西醫的認識有何不同?
中醫診法(二)望神
中醫絕招,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