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惟穎| 心底的膠捲(13.9.6)
2012年年初,柯達公司在美國宣布破產,半年後,民族膠片品牌樂凱又宣布停止生產彩色膠捲。這兩則新聞在很多人聽來是有一些酸楚的,彷彿是和一個老友好長時間忘記聯絡,忽然有一天聽到他患病逝世的消息,連一個像樣的道別都沒有。
柯達與樂凱的接連謝幕,使人們想起來,現在絕大多數人拍照已經不使用傳統膠捲。那個拍照只有膠捲的年代,電視里在反覆播放柯達歡樂的廣告,畫面里,從一個把牙膏擠到臉上的男孩,一個坐在理髮椅上哭鼻子的男孩,到扮成小老虎在舞台上跳著跳著褲子掉下來的男孩,一一定格。這是一條讓很多人難忘的廣告,純真又美好。當時的人毋庸置疑地以為,最寶貴的時光要用底片去保留。站到鏡頭前,讓端著大相機的攝影師按下快門,然後等待照相館沖印出照片,也不確定拍出來到底好看否。當照片拿到手的時候,彷彿是拿到了心與眼之間的一份奇特的兌現。正因為從拍攝到取照之間,有一個等待的過程,所以那時候的人,更有耐心,也更相信約定。這與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一致的,不能隨時地聯繫、見面,每一次長久期待,所等到的美麗都來之不易。現在數碼成像可沒那麼周折,拍完可以立刻回看,來之容易,隨拍隨刪。
平日倒常見一些喜歡玩單反相機的人,砸下許多銀子買昂貴的器材。比如收藏那種很復古的萊卡膠捲相機,他們手裡有相機,心裡想的是「攝影」。而過去,大部分手裡有相機的人,心裡想的就是樸實的「拍照」,他們想把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一刻用鏡頭牢牢拍下來,以防將來忘掉。
別看過去的人沒有多少物質條件來搗鼓「文藝」追求,可那時的男人要比現在有趣得多。那些在日常生活里愛用珠江牌相機、海鷗牌相機的男人,他們雖說只有「拍照」的心,卻個個都懂一些攝影技巧。還有些人為節省照片洗印費,會無師自通,在自己製作的簡易「暗房」里洗膠捲。在淮海電影院旁邊,以前有一家「新光光學儀器商店」,裡面可以零拷拆買洗印液、定影液,照相紙,我父親也曾是那裡的常客。「新光」除了賣各類相機、鏡頭,還賣高倍望遠鏡。想想看,過去那些頻繁出入「新光」的男人們,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多麼絢爛紛呈?
膠捲年代裡,人們還喜歡自己製作照相簿,那種厚重的一摞,每一頁翻開是烏黑的底色,散發著一股陳舊的油墨氣味。裡面的照片,是照相簿的主人小心翼翼貼上去的,泛黃的黑白照、彩色照,即便顏色鮮艷,卻艷得不銳利,甚至有略微的模糊,那是舊式的光彩。照片往往帶著留白的邊框,背面還寫著拍攝的時間,以及情景提示。為了防止在柜子里放久了,相片與前一頁黏住,每一頁都夾有薄薄一層發黃的隔紙。翻看的時候,那隔紙被輕輕掀起,發出微微的「噝噝」聲,頓時立刻讓相冊徒生滄桑,好比是黑膠唱片在唱機上轉起來時發出的聲音。看照相簿時的感受,和後來在電腦上看相片完全不同,那是切切實實地將往昔的一瞬間一瞬間,虔敬地端在眼前,你能觸到歲月的重量。
可相片也無法亘古不變,會褪色,會遺失。記得曾經在老房子里發現很多年前拍攝,忘記沖印的一卷膠捲,待拿到洗印社,工作人員竟然說,膠捲已經存放超過十年,已經作廢,無法沖印。這讓我很沮喪,遺憾的是都想不起來這膠捲拍的是什麼。
這世界變化太快,一切都容易物是人非,所以,要留住一些東西會越來越難。連膠捲都沒了,還有多少印記能證明我們擁有過一些珍貴的時光呢?
納博科夫曾在書中用膠捲來形容對記憶的存儲,他說,每個人心底里都有一卷往昔的膠捲,當人上了年紀回憶的時候,就是在將這膠捲一點點沖印出來。
那不願褪色的底片,只存在於我們的心裡,永不報廢。能在菲薄的流年裡,記住那些不起眼卻美好的點點滴滴,是幸福的。
推薦閱讀:
※常用膠捲及膠片機(總結篇)
※富士Neopan 100 Acros膠捲即將停產,需要的抓緊買
TAG:膠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