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鑒賞的快速切入方法

古典詩歌鑒賞的快速切入方法杜傳家  2006-5-12《品 茗》

  中國古典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寶。鑒賞它是一種藝術享受。從 1998年起,詩歌鑒賞成為高考的重要考題;2002年詩歌鑒賞由一卷移至二卷,這樣,完全意義上的詩歌鑒賞出現了。如何鑒賞,據考綱要求,總的來說是披文入情,知人論世,感知妙語,但這些方法目標太大,操作性不強。筆者認為快速準確恰當鑒賞一首詩,必須把握好切入點,而且只有尋找到小而精的切入點,才能快捷掌握詩歌的主旨,把握詩歌的情感,才能準確鑒賞評價一首詩。   1、從題目切入(題目是作品的眼,它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或是作品的線索,它暗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體現作品構思)。如杜甫的《倦夜》:   竹涼侵卧內,野月滿庭隅。垂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註:①此詩作於成都,當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騷擾中原,並於廣德元年十月,直搗長安,逼著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陝州避難。②徂:過去;逝]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主旨和情感?我們可以從題目切入。題目「倦夜」,顧名思義,疲倦的夜,難眠的夜。為何難眠?為「萬事干戈」難眠。因為吐蕃侵擾中原,國破民亂,詩中流露出作者對國事民情的憂慮。同時,面對外夷入侵,當時昏君庸臣當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杜甫自己也是報國無門,因而徹夜空悲,報國無門之情溢於言表。依次類推:   陸遊的《書憤》——抒發自己心中的激憤,以「憤」貫始終。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壯志難酬的痛心疾首和激憤)   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因事興感,對暴君的批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看似為隋翻案,實則對亡國之君的批判)   2、從背景入手(背景往往對作品主旨情感有所提示)。杜甫的《倦夜》也可從背景(注釋文字)切入。研讀注釋文字可以知道難以入眠是因為吐蕃騷擾,國家危在旦夕,作為一個愛國的詩人,怎能入眠?憂國憂民之情不言而喻。例如:   杜審言的《渡湘江》——流放邊疆途中的哀愁。     遲日園林悲昔游, 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註:杜審言,義烏人,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偏遠的峰州。這首詩是他在這次流放途中寫的。   (上兩句:憶昔游而悲,見花鳥而愁;三句承上啟下,因詩人遠離京國,正在南竄途中,故為江水北流而感嘆,哀愁之情力透紙背。這一結論研讀一下背景文字就可得出。)   3、從抓關鍵句(詩眼)入手(詩是情感的結晶,詩眼和關鍵句恰恰是窺視作品內蘊的窗口,能體現詩人寫作意圖、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杜甫的《倦夜》只要找出「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這一詩眼就行了。首句「竹涼侵卧,野月滿庭」表明時已入夜;月升中天,群星暗淡,若有若無,表明夜已深沉;夜暗螢火閃爍自照,表明時已黎明,暗乃黎明前之黑暗;水邊宿鳥相呼,表明天已破曉。前三聯向讀者暗示了一個從入夜到天明的時間推移過程,詩人何曾合眼?表明徹夜難眠,該是何等疲倦!為何在這清靜、涼爽的秋夜難於入眠?是什麼事苦苦纏著他的心?最後兩句直吐胸臆,萬事都與「干戈」有關,那就是吐蕃的入侵,在這漫漫清夜,叫他怎不關注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空悲」道出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感慨與憂憤。抓住了這一關鍵句,詩歌主旨和情感便迎刃而解。例如: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抒寫自己嚮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權貴的思想感情(政治上失意,抱負難成,內心苦悶,為表示對權貴的鄙視,詩人借對非現實的美好的神仙世界的嚮往,把美好夢境與醜惡現實對照)。   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現了作者想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抱負(當時由於南宋統治者的腐敗,作者恢復中原的抱負難以實現,故借古表現內心世界)。   4、從作者詩風入手(知人論世,知人論詩,不同的作家其人生道路不同,所處時代、階級地位也不同,而作品表現出的感情,體現出的詩風也不同,所以抓詩風覓主旨和情感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杜甫詩歌風格是沉鬱頓挫。此詩風是他坎坷的人生、國家蒙難、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在詩歌中的凝聚,因此,沉鬱之情其實是作者憂國憂民之情的再現。為此,鑒賞杜甫詩歌,很多時候可以從詩風切入。杜甫的《倦夜》抓住了詩風特點,憂國憂民之情便浮出水面。例如:   李白的《山中問答》——抒寫自然之美和對自然熱愛的閑適之情,表達淡泊功名利祿,對現實不滿之情。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註:窅:深遠。   (李白命運多舛,當初在襄陽徵召,「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是何等躊躇滿志,來到京城想干一番事業,但在君王眼中只是一玩物,於是乎內心苦悶,寄情山水,雲遊四海,抒寫了很多描摹大自然的詩歌,形成豪放飄逸的詩風,但因壯志難酬,豪放飄逸之中常含對現實不滿之情)   5、從詩歌意象入手。古詩詞中許多物景都被賦予特定意義。如:韋應物的《聞雁》: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這首詩表達怎樣的主旨情感?我們可以從「雁」這一意象(形象)入手。詩中「雁」是候鳥,春秋遷徙。每到秋天,大雁便奮力南飛回歸故巢,這一景象常常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故詩人常借雁抒懷,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此詩只要將雁這一意象抓住,詩中濃濃的思鄉之情(秋思之情)便一目了然。一般說來:雁與思鄉有關;月與思家念人,盼望團圓有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柳與送別留戀有關(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鴻雁與書信傳情思念牽掛友人親人有關;(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6、從詩歌類別劃分入手。韋應物的《聞雁》弄清了詩歌類別鑒賞便輕而一舉。從文中「歸思」一詞和「雁」這一意象,便知是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講,詩歌類別有一定情感主旨指向,此詩如果確定是思鄉詩,便可知道詩的主旨——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思鄉詩——對家鄉、親人思念;   送別詩——別時的依依不捨或別後思念。如:李白的《勞勞亭》:   天下傷心苦,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此詩寫別情,直中見曲,古有折柳送別之習慣,然柳未青無枝可折,原來是春風故意不讓發青。為何?深知離別之苦。一「知」一「遣」,賦予春風以人的情感,移情於景,極富感染力。)  懷古詩——憑弔古人古事,對人——緬懷之情;對事——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如:李益的《汴河曲》:   汴水車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此詩以柳堤楊花映襯隋宮的荒涼頹敗,觸景生情,抒今昔盛衰之感,極富歷史滄桑感。當然後兩句更富詩意,即哀而不鑒,只能使後人復哀後人。)   邊塞詩——英勇作戰,保家衛國;但大多寫對戰爭的厭惡。如柳中庸的《徵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此詩不著一個「怨」字,但處處瀰漫對戰爭的怨情。怨調動頻繁,怨練兵奮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閨怨詩——對丈夫的思念和對戰爭的厭惡;   羈旅詩——對家鄉親人思念,離情別緒,憂愁傷感。   詩歌鑒賞切入方法較多,比如還可從數字入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千、萬、半」字寫出了琵琶女不願露面,十分羞赧的神態。又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數字頗有意境,翠柳中一對黃鸝,清囀相親,情趣萬般;萬綠叢中兩點黃,色彩絢麗,掩映如畫。如果寫成「一」個黃鸝,則形象太孤,如果「幾」個則其聲太亂,「兩個」為一對,此乃雌雄雙棲,那是何等的相親相愛!藍天之下,白鷺高翔,聯成一線,升騰而上,色調清新,景色優美。正因為數字用得好,就構成了黃鸝、白鷺之「小」和翠柳青天之「大」的對比,形成了別具風味的藝術境界。

推薦閱讀:

我將青春付給了你【阿蠻詩詞五首】
詠柏鄉漢牡丹詩二首 曾經山西的詩人現在離晉赴任,看到家鄉的牡丹便懷念太原
《我以為我贏了》/魯米

TAG:詩歌 | 方法 | 古典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