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禪修
瑪欣德尊者
講於西雙版納法樂禪修園
王老六錄入CC校對
法樂編輯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
尊敬的長老、各位賢友們:
今天又是我們一起分享法的時候。
我想跟大家談一談sukha(快樂)。
可以說,一切人、一切生命都在追求快樂,我們作為佛弟子同樣也在追求快樂。即使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諸佛及其聖者也是安住於生命的快樂,可以說快樂是生命永恆的追求。
一個正常的人,有誰不希望自己快樂而希望自己苦呢?除非那些擁有邪見的人,修苦行折磨自己,認為修苦行可以達到生命的終極,能夠斷除一切煩惱。但佛陀在《轉法輪經》一開章就批判了這種邪見,所以佛弟子不應修苦行而應行中道。
作為佛弟子,我們要知道快樂分為兩類:
一類是欲樂,世間的快樂;
一類是法樂,出世間的快樂。
世間的欲樂是佛陀第一次對五比庫說法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m(《轉法輪經》)時就批判的:世間人耽著於、沉溺於感官的欲樂、縱慾的快樂,這是輪迴之因,苦之因,是生命的過患。
可以說世人追求的是欲樂,佛弟子追求的應該是法樂。
快樂對於佛弟子的重要性,我們先不講太多理論,舉個例子:
大家這次去緬甸朝聖,無論在帕奧禪林的果維德尊者(Bhante Kovida)、丹林分院的耶伍西亞多也好。召旦分院的如法尊者(Bhante Dhammika)也好,他們的開示講的都是快樂,可見快樂的重要性。
同樣,在經典裡面:幾乎每一篇經文的最後都講到那些比庫們聽了佛陀說法,都很滿意、很歡喜(abhinandī )。
因此,作為佛弟子我們一定要開心快樂地生活,要去除種種的憂傷、憂愁、憂慮。
那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快樂呢?方法有很多。
我們在這裡列舉幾種方法:
第一,我們要走出過去的陰影。
幾乎每個人或大部分人都有一些傷心的過去,一些不愉快的經歷:尷尬、內疚、悔恨、委屈等。若一個人總是活在過去,就會被自己的經驗、固有的觀念所束縛,就好像一個人畫地為牢一樣,把自己困在原地,牢牢地綁住不能向前。「逝者如斯」,過去的早已經過去,一個人若經常活在過去的憂傷、不愉快里,又怎麼能開心呢?一想到就會悔恨、後悔、傷心。但豈不知「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走出過去,活出當下的精彩!世事皆無常,當我們自己願意放下時,陰霾自會散去,心中便會充滿陽光,人亦燦爛無比!讓開心和快樂如影隨形,與我們相伴相知攜手一生,這樣的生活誰不想要呢?
第二、我們應該培養幸福感,或者說少欲知足。
因為攀比,特別是因為內心的那份虛榮,所以就不斷地想要去追求自己還沒有擁有的,或者雖然已經擁有但想要更好的:別人的房子比我的豪華,別人的車比我的高級,甚至別人的老公比我的老公更會賺錢,別人的老婆比我的老婆漂亮......都要去對比,一對比煩惱就來了。因此,攀比會產生很多過患,會讓我們的心很苦,虛榮、嫉妒、自卑、失意、自傲等等。現在很流行一句話:羨慕嫉妒恨。是不是?其實這就是阿毗達摩中的各種不善心所。
俗語說知足常樂。人若知足,他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擁有很多,已經很幸福很快樂了。他就會發現很多東西並不缺:自己還有青春,至少還沒有老到走不動、老到沒牙吃飯;自己還能健康地活著,別人可能病在醫院裡......世界上還有很多貧民,上無片瓦遮頭、下無寒衣蔽體、衣食無著、居無定所、如一葉浮萍到處漂泊。而我們至少還有房子住,還有飯吃,而且還擁有很多東西:溫馨的家庭、可愛的孩子,以及各種物質的享受。
想想這些,我們的幸福感、滿足感就能培養出來。
第三、我們要學習過簡單的生活。
慾望多,麻煩和煩惱就多,因為想過奢華的生活卻得不到。而真正的快樂是源於簡單的生活、源於知足。有了知足,我們擁有很少的東西都可以很快樂;不知足,即使睡在金山銀山上你都不會知足,像皇帝一樣生活你都不會滿足。人心無度,欲壑難平。慾望就像深淵一樣,所以我們培養幸福感,要學習知足。
第四、我們還要培養宗教情感,就是信仰,對佛法僧三寶的信仰。
我們會思惟:佛陀,永遠都是那麼平靜地微笑,有沒有看到哭喪著臉的佛陀呢?有沒有?有沒有看到佛陀老是在那裡憂國憂民呢?有沒有看到這樣的佛陀的塑像呢?好像沒有是吧。如果有你告訴我啊。不過確實有這麼一尊佛像,在巴甘,有一座馬努哈塔裡面真有這麼一座佛像是滿臉愁容的,不過那尊佛像是因為當年達東國王被巴甘王阿努努達抓到巴甘之後,因為做了亡國君,後來他建寺院時所塑造的佛像就好似滿臉愁容,這可能是一種心聲的寫照吧,也符合阿毗達摩講的心生色法。這是我僅見到的一座滿臉愁容的佛像。
所以我們要想到,佛陀永遠都是那麼平靜的微笑,我們也要有內在的快樂。
一個真正修行好的人,總是快樂的。雖然說有的人批評說佛教是苦的宗教,好多講苦啊、苦啊、苦啊,但是真正的佛弟子肯定是很快樂的。整日憂愁、煩惱的人談不上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在經集裡面可以看到佛陀在世時那些阿拉漢們、那些聖者們是多麼的快樂!
經典裡面曾經講到王子出家的故事。跋提是位王子,他後來捨棄王位跟隨佛陀出家,於雨安居中證得三明阿拉漢。每當他進入樹林、或坐於樹下,或獨處空室,都會由衷得發出感嘆:「 Aho sukhaü! Aho sukhaü!」 「啊,真的快樂啊」!「啊,真的很快樂」!這是發自內心的快樂。雖然他以前生活在王宮裡面,到處都有侍衛在保護他,但他卻從來沒有感到過安全,畏懼、憂慮、猜疑與擔心整日伴隨著他,自從出家後雖然乞食維生,但寧靜、自在、安樂!
所以我們只要想到佛陀、想到法、想到僧,內心就會感到很快樂,這就是宗教情感。
一想到自己是有信仰的,比起很多很迷茫的人,沒有找到人生目標和方向、不知道生命價值的人,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同時我們還能夠不斷地聽聞佛法、精進禪修和學習教理來獲得快樂。就如佛經里的記載,當比庫們聽了佛陀說法之後都會感到很快樂,歡喜而去。
同時,我們也可以透過聽聞佛法學到很多東西,知道如何去除自己的憂愁,如何讓自己快樂,如何獲得快樂。而佛法本身就是讓我們導向快樂、去除諸苦。所以我們要透過聽、聞、修佛法來培養我們的快樂。
第五、我們要培養感恩心來獲得快樂。
有了感恩心,你就能夠發現到他人的長處。處處你都充滿了感恩。一旦有感恩心,你的心很容易獲得滿足。你就不會經常去諸多挑剔、諸多抱怨。你會感恩護持你的人、甚至感恩跟你作對的人、感恩你不喜歡的人、感恩一切,感恩所有的人。有了感恩心,就會很容易快樂和滿足。
我們要培養感恩心:對我們好的人要感恩,對我們不好的人也要感恩;順境我們要感恩,逆境同樣要感恩。就像佛陀經常強調要感恩(kata¤¤utà),知恩(kataved)。知恩感恩的人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第六、培養慈悲心。
慈悲同樣可以使人快樂。因為 「慈」 本來就是送給大家快樂,但是送給大家快樂之前我們自己首先應該快樂。有句話叫「與人玫瑰、手有花香」。
同樣,我們要把慈愛散播給他人,首先要自己快樂,自己快樂了你的慈心就很容易發出去。而且慈愛是增長快樂的好方法,非常實用。因為若是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怨氣、瞋恨,那他不可能開心、快樂的生活,慈愛無法生起自然也就無法發給他人。若想去除瞋恨、憂愁,很好的方法就是修習慈心、散播慈愛。
要學習祝福他人,祝福一切的眾生,願他們都能免除危難、擁有心靈的快樂、沒有心靈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擁有、保持、保有他們自己的快樂。
送給他人快樂,自己必然獲得快樂,所以應該多多散布慈愛,可以通過散播慈愛去培養快樂。
第七、通過奉獻來獲得快樂。
因為痛苦的根源在於自我。
若能忘我地把自己的身心乃至生命都奉獻給佛陀的教法,奉獻給一切的眾生,為大眾的幸福、福樂而奉獻自己,那麼你必然是快樂的。因為你不再計較自己的得失、不會計較自己的苦樂,不會去計較別人對你是稱讚還是批評,不會計較你自己有沒有名聲。把你在乎的都放下,獻身於佛陀的教法這一偉大、崇高的事業中,獻身於大眾的福樂、利益中,那你必然就快樂。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奉獻自己來獲得快樂。而且只要你能夠奉獻自己,就不會去計較所做的事有沒有人知道。因為我們做事情是不需要給人知道的,也不會計較所做的事情微細還是偉大,只管做而已。
只一心從大眾的利益著想,而不是從自我出發,這樣的你必然會快樂!
當然快樂的方法還有很多。在Visuddhimagga(《清凈之道》)裡面講到有十一種方法。我們可以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快樂,我們想要來禪修,從動力上來說也是為了追求快樂。誰想要來受苦?誰為了受苦而來修行?來學佛呢?我想沒有人會這樣吧。如果有人想要受苦而來修行,找錯地方了,我們這裡是快樂的,法樂嘛,法樂禪修園,為了快樂而來。一個人擁有快樂,他的修行必然是能夠提升的。
一個人之所以修行有那麼多障礙,就在於沒有真正做到剛才那幾點。
我們可以檢查自己,修行、禪修為什麼老是上不去?
是不是跳出了過去的陰影?
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知足感?
有沒有宗教感情?
是不是真的很擁有感恩心?
是不是有慈愛?
是不是自己對佛法僧三寶很恭敬?
……等等,我們可以去尋思。
如果這些素質你都擁有了,你的禪修就必定能夠進步並且能夠提升,為什麼呢?
對於培養定力的人來說,我們可以說定的近因是什麼?定的近因是樂。什麼叫近因(padahàna),就是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說,培養禪那、禪定直接的原因是快樂。有了樂,才會有禪那。禪那不是苦的,禪那是樂的。猶如佛陀在《增支部》第十一集裡面講到的:有了愉悅而有喜,有了喜而有樂,有了樂而有定,有了定而有如實知見—也就是慧。所以說樂是定的近因,或者說樂是定的直接原因。
還有,請不要忘記佛陀教導的七覺支(satta sambojjhagà),其中有一個覺支叫什麼?喜覺支。什麼叫覺支呢?覺悟的因素或者條件。我們想要覺悟、想要獲得智慧、想要證悟菩提,有七個要素。其中一個要素是什麼?喜覺支(ptisambojjhaga)。另外還有一個輕安覺支。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覺悟、想要證悟菩提、想要獲得智慧「喜」、「樂」是必不可少的,是不是?
有沒有看到越修越愁眉苦臉、越修越滿肚子煩惱、滿心煩惱的?若真是這樣不是方法有問題,就一定是心態或態度有問題。我們要越修越快樂,同時快樂也可以幫助我們禪修。若想自己找到人生的意義,就要追求法樂、安住於法樂。不是欲樂,是法樂。
想要禪修進步、想要培育定力的前提要擁有快樂。
想要成就菩提、想要證悟涅槃,同樣也要擁有快樂。
所以,這裡祝願大家、祝願每一位禪修者都能夠擁有快樂,擁有法樂,最後都能夠證悟菩提!證悟涅槃!
薩度! 薩度! 薩度!
推薦閱讀:
※鑫子的文件夾【禪與禪修】
※金字塔能量發生器單人禪修打坐冥想金字塔靜坐凈化修行禪房禪修帳
※【海濤法師弘法影音】----禪修定心的方法
※賭場上為什麼有的人贏錢,有的人輸錢?
※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現狀分析和未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