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保健5
皮膚病及常見病因
皮膚病是指發於人體皮膚、黏膜及皮膚附屬器官的疾病,是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和皮膚細菌感染等。
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病形成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類。
外因主要有風、寒、濕、熱、蟲、毒侵襲;內因主要有血淤、血虛風燥及肝腎不足等。其次,經常使用熱水燙洗、肥皂水洗、過度搔抓、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用藥不當、強烈日晒等,也是促使皮膚病發展或加重的因素。
西醫學認為,皮膚病的發生可因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精神障礙、遺傳因素等,以及職業、個體素質和社會因素等,使皮膚髮生各種病理變化而致。
皮膚病是中醫外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將皮膚病的病因歸納為以下幾個因素。
1.風
風為六淫之首,許多皮膚病與風邪有關。風邪既可單獨侵襲,又可與他邪相合侵襲而致病。當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得以乘虛而入,阻於皮膚之間,內不得疏通,外不得疏泄,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於濡養而致病。風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起病急,消退快,遊走不定,泛發全身或好發於頭面,皮膚乾燥、脫屑、瘙癢,遇風易發或加重。皮疹常為風團、丘疹、鱗屑或苔蘚樣變等。臨床多見於隱疹、瘙癢症等。
2.寒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當氣溫驟降、冒雨涉水、汗出當風,寒邪乘虛襲表,毛竅腠理閉塞,營衛不和,氣血運行不暢乃至氣血凝滯而致病。寒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惡寒、發熱、皮色蒼白或青紫、麻木、酸痛、發涼、關節屈伸不利、疼痛。皮疹常為風團、斑疹、丘疹、皸裂等。臨床常多見於寒冷性蕁麻疹、凍瘡、脫疽等。
3.濕
濕為陰邪,有外濕與內濕之分,以外濕居多,但外濕與內濕常相合而為病。當氣候潮濕、冒雨涉水、居處潮濕等,濕邪侵入肌膚,逗留不散,與氣血相搏而致病。濕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好發於身體下部,皮膚腫脹、糜爛、浸淫四竄,病程纏綿,難以速愈,易複發,自覺瘙癢,遇濕加重,可伴胸悶、納呆、肢體沉重、苔膩、脈濡緩等。皮疹常為水皰、糜爛、滲液、腫脹等。臨床多見於濕瘡、足癬、蛇串瘡等。
4.熱
熱為陽邪,與火同類,僅程度不同,火為熱之甚,熱為火之漸。外感火熱之邪及過食辛辣、情志內傷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而化火化熱,均可蘊結肌膚,不得外泄,熏蒸肌表而致病。熱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好發於身體上部,發病急,蔓延也迅速,皮膚紅腫、灼熱、癢痛、化膿、結痂,遇熱加重,伴發熱、口渴、便秘、尿赤、舌紅苔黃等癥狀。皮疹常為紅斑、斑丘疹、膿皰、血皰等。臨床常見於丹毒、黃水瘡、接觸性皮炎等。
5.蟲
蟲所致的皮膚病有兩種。一為蟲體直接致病,如疥蟲所致的疥瘡,真菌所致的癬。主要由蟲的毒素、毒刺、毒毛及分泌物刺激皮膚所致,如蚊蟲、臭蟲、虱子叮咬所致的損傷和蟲咬皮炎,桑毛蟲、松毛蟲的毒毛所致的皮炎等。此外還有腸道寄生蟲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生濕生熱,積聚肌膚所致的皮膚病。蟲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皮膚瘙癢無度,癢如蟲行,糜爛、滲液或癢痛甚劇,互相傳染。可伴寒戰、高熱、頭暈、頭痛等癥狀。皮疹常為紅腫、丘疹、風團、結節、水皰、糜爛、滲液等。臨床常見於疥瘡、蟲咬皮炎、腸寄生蟲所致隱疹等。
6.毒
常見的毒邪有食物毒、藥物毒、蟲毒、漆毒等。毒邪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發病前常有接觸某種物質或服藥、進食、毒蟲叮咬等中毒史及稟性不耐或對某種物質過敏史,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後發病。皮膚紅腫、糜爛,或癢、或痛,輕則局限一處,重者則泛發全身,可伴有高熱、噁心、嘔吐、苔黃燥、脈弦滑數等癥狀。再次接觸過敏原易複發或加重。皮疹常為紅斑、風團、水皰、糜爛等。臨床常見於藥物性皮炎、漆瘡、蟲咬皮炎等。
7.血淤
血淤是發病過程中的一種病理變化,有時也是導致發病的病因。外傷、氣滯、氣虛、血熱、寒凝均可導致血淤。血淤凝滯不散,淤積肌膚,可阻塞經脈,淤結成塊或使肌膚失養而致病。血淤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多見於慢性皮膚病,皮膚暗紅、青紫、淤斑、淤點,或見肌膚甲錯、色素沉著、結節,可伴有疼痛、麻木、瘙癢,舌紫有淤點,脈弦澀等癥狀。臨床常見於銀屑病、結節性紅斑、小腿濕疹、紫癜等。
8.血虛風燥
血虛風燥也是發病過程中的一種病理變化,同時也可成為發病的病因。病久脾胃虛弱以致血虛,或失血過多,或外邪入侵,郁久化熱,熱傷津血,或淤血內結,或老年氣血虛弱,均可形成血虛風燥之證。血虛則生風生燥,肌膚失於濡養致病。血虛風燥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多為慢性病,多泛發全身,皮疹多為乾性,無滲出,病程長,瘙癢,伴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勞累後加重,舌淡,脈濡等癥狀。皮疹常為乾燥、粗糙、脫屑、肥厚、皸裂、苔蘚樣變等。臨床常見於牛皮癬、風瘙癢、慢性濕疹等。
9.肝腎不足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皮膚病雖發於外,但與內在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繫。臟腑功能失調均可致病,其中又以肝腎不足為多見。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血燥則精傷,精少則血虛,故臨床上肝腎同病。肝血虛,爪甲失養,則甲肥厚乾枯;腎虛黑色上泛則面生黧黑。肝腎不足所致皮膚病的特點為:病程多呈慢性,皮疹乾燥、肥厚、粗糙、脫屑,爪甲改變、毛髮枯槁、脫髮、色素沉著。可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舌紅少苔或光剝、脈弦細等肝腎陰虛之證;或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陽痿、舌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等肝腎陽虛之證。臨床常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黃褐斑、黑變病等。
皮膚病的分類
1.病毒性皮膚病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疣、傳染性軟疣、手足口病。
2.細菌性皮膚病
膿皰瘡、毛囊炎、丹毒及麻風病。
3.真菌性皮膚病
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
4.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如疥瘡、隱翅蟲皮炎。
5.性傳播疾病
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皮膚病
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藥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7.物理性皮膚病
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銀屑病、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結締組織疾病
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11.大皰性皮膚病
天皰瘡和大皰性類天皰瘡。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黃褐斑、白癜風、色素痣、咖啡斑、雀斑樣痣、瑞爾(Riehl)黑變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發黑子病、顏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皺部網狀色素異常、蒙古斑、雀斑、文身、無色素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貧血痣等。
13.皮膚附屬器官疾病
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禿、雄激素性禿髮、多汗症及汗臭症。
14.遺傳性皮膚病
尋常型魚鱗病、毛囊角化病、白化病、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鬆懈症、多毛症。
15.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維生素缺乏症、腸病性肢端皮炎、黃瘤病。
16.皮膚腫瘤
血管瘤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素瘤、浸潤性斑塊、結節。
素材:網路 編輯製作:楊鳳弟老師
推薦閱讀:
※7∶1飲食法保健康
※有沒有對付花粉過敏的良策?
※辟穀真的對身體好嗎?減肥效果好嗎?
※上班的人,你的頸椎還好嗎?
※不去足療店 搓搓腳底腳這三個部位 全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