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那遠去的年味
xjjk雅儒回憶那遠去的年味類別:感悟生活 作者:林雨荷[個人散文集] 日期:2012-11-20 17:09:24 編者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無論家在哪,無論走多遠,「年味」二字,在我們心中,總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溫暖,「年味」寄託親情,「年味」洋溢喜慶,不管是回憶,還是翹望,總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這是一篇生活味和抒情味很濃的散文。欣賞,推薦!問候雨荷,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母親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甭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年味也在人們忙碌的身影里漸漸行進,從古至今一輩輩傳下來。北方過年的氛圍比南方要濃,小地方年的熱鬧比大城市有氣氛。像北方人三十要包餃子、炸油果、壓花肉等;西南人三十要包湯圓、做米糕、把提前掛好的臘肉煮出來,以備過年時親朋好友來時方便招待。這就是小地方的年比大城市的年有味道的緣故。年味就是一家人圍桌把盞;熱鬧的歡聚之中;濃了親情友情;更增添了情趣。 如今,年味在人們的心目中似乎越來越淡了!不知道是因為這年一年的來的快還是這年味已不是從前的味道。總之,對過年沒有過多的期盼,就像平常穿的一件衣服那樣淡定,那樣冷靜。年年過年,年年都是如此。對自己而言,那遠去的年味就像一縷草香沁入心脾。特別是臘月里的年味至今回憶依然香甜。 推開臘月這扇門,歲月深處會漸次透出那溫馨、喜慶、熟悉、醉人的年味來。先是冬至餃子臘八粥。等過了二十三的祭灶,那撲面而來的醉人年味就像晨霧一般氤氳著整個村莊了。 記得,在那個少雪且日漸溫暖的臘月季節里,年味越來越濃。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撲來。看著牆上新買的掛曆,數著春節臨近的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的一年。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到處紅燈高掛;一片喜氣洋洋。家家戶戶;大搞衛生;狂購年貨;喜帖春聯;除舊迎新。忙忙碌碌中,似乎一整年的努力,更多的是為了這幾天。在老家有句民顏,說是臘月初八吃了臘八粥人就會變糊塗,從那天起就亂花錢,該買的不該買的都買回家,直到把手上的錢都花光,把買來的東西存下來吃一個正月。等年過罷了,吃的也差不多了,過二十三那天跳了火坑,被火一燒清醒後又開始精打細算過日子。這也許是說著玩玩而已,但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兒時香香的年味、腊味、節日味、全部跟著年關的腳步來臨而開始瀰漫,充滿每個感官。記憶里,放寒假時也是快要過年時,同時,臘月也是我最開心時。到了臘七、臘八、我記得:大人們常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所以,母親要做好多粘饃饃給我們吃。有白饃、黃饃、真的好吃,就像過年一樣。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家家開始做豆腐,我記得:頭天晚上,母親要把豆子泡好,至少能有小半缸。這也算是做豆腐第一道程序;第二天早上,母親起來就開始忙碌,在我家的廚房內有一磨盤開始磨豆腐。我呢,給母親打下手,把泡好的豆子一勺一勺放到磨眼裡。母親推著碾子,轉眼間,被碾碎的豆子像瀑布順著磨盤夾縫嘩嘩流下,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我和母親輪流推碾子,一圈一圈地推著,一點兒都不覺得累,好開心!大約小半天,做豆腐的第二道程序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做豆腐的關鍵時刻,把磨好生豆漿高溫加熱。你就看吧,那熱氣,一層層;一圈圈;像霧、像雲、像風、散發整個櫥屋暖暖的。我張開雙臂,擁抱著美好的時刻;陶醉著;快樂著;看著母親臉上滿是汗水,這麽辛苦心裡很感動。接下來就是點豆腐,又可以做成水豆腐,大豆腐......工序一道比一道複雜。到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母親為我們做好的豆腐腦,水豆腐,還有香噴噴的豆腐皮兒,真的好幸福,好難忘。到了臘月二十八、九,我家又開始忙碌起來。殺公雞、宰年豬、我和妹妹剪窗花、貼對聯、掛紅燈……到了三十晚上,包餃子、吃年夜飯、放鞭炮真的特別有趣有意思。那種家和萬事興,團圓幸福的感覺至今難以忘懷!而現在總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喜歡聽到這樣的抱怨。並不是因為年味越來越淡的事實,而是因為:人們抱怨年味兒淡,一定是心裡非常想過年但找不著年味兒。這一聲聲抱怨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們對年的需求、對年的情感是存在著的、只是找不到載體、找不著可以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的方式。 目前,春節及其風俗漸漸質變為一種文化。然而,我們並沒有從文化的高度來享受傳統,享受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沒有創造出被大眾普遍認可的有魅力的新習俗。因此,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建設「年文化」這個不容忽視的文化工程。我們必須對「年」從文化上進行新的選擇和弘揚,把過年從生活上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設法使傳承千載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轉化為未來的文化的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刻,我們更需要文化的依傍,避免迷失自己。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刻,我們更需要凸顯自己的文化身份,否則將會失去自信心和光榮感的根由。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如果我們還不清醒、不自覺、不有力地保護自己的文化傳統及其載體,我們傳統的、本土的、主體的精神情感、便會無所依傍、漸漸淡化、經裂緯斷、落入空茫。照此下去,我們如今在過年時所感到的失落感,一定會出現在將來的更多時刻和更多地方。那時的人們可能很富有,但一定感到貧乏。而這些物質的富有和精神的貧乏,恰恰都是如今的我們留給他們的。 曾經,臘月里的年味留給我許多美麗又難忘的記憶。我想,今天的孩子們也會和我當時一樣,感受到這春節而隆重的節日。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體驗,或許是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使然。如今,無論各類媒體如何渲染轟炸,我的實際感受總是不盡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許多無奈,多了些煩累與沉重。母親那裡必須去,婆婆家裡必須去,親屬那裡也得去,同事相約還得去。恭喜發財、春節好、大吉大利之類的陳詞濫調說得心裡彆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覆念叨。遊街購物、猜謎挑燈、送禮請客一年又一年重重複復無休無止。人就像一隻陀螺,被它抽打著旋轉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裡。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興奮,觀看徹夜循環的晚會,聽聽屬於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睏乏的雙眼、失望的情緒、無欲的胃。等到留一些時間給自己支配時,這年就算過去了!兒時臘月里的年味再也找不到了! 再就是傳統、文化、歷史、習俗原是人為的產物,是我們的祖先制定了它,我們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貝翻版,演化發揮使其輝煌燦爛,更有網路的宣傳讓其飛騰變異,它最終制約了我們自己,違背了人類起碼的一點本性--人是嚮往自由和幸福的。 春節,可以說是一面最為清晰的鏡子,從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憊消極的臉孔,是你兒時的樣子嗎?哪怕一絲歡樂的影子。 是的,我們不斷老去,不斷感受世事滄桑。今年的春節又被明年的春節複製,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煙消雲散,記憶過濾了每個人心底的陰影和悲傷,剩下的或許就是可以稱之為美麗的東西吧。 小時候盼過年,想過年。臘月里年味的記憶卻還是那麼的濃厚,那麼的溫馨,那麼多的快樂!其實,我知道:記憶也就只能純粹的屬於記憶了,再溫馨也是記憶。我想:春節不過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們對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和商業炒作,因而顯得格外沉重。其實,我們不如以一顆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動,在吃喝說笑、探親訪友的程式外,獲得一些不易覺察的滿足。孩提時代積攢的或多或少的美好印象隨之趨淡,不再是鞭炮煙花水餃壓歲錢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長了一歲,見識又多了一成。與其說過年是個最快樂的時候,不如說是個讓人猛然意識到年齡為之衰老、責任為之重大的關口。 年,實際是一種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種努力理想化的生活。而當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味。年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我想用四個字來概括———驅邪降福。喜慶、吉祥、平安、團圓、興隆、長壽、富貴……這些都是年的意蘊,它們凝聚了人們對生活、對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願。如今,過年很難再營造出一年一度生活享受的高峰。年的意蘊和勁頭就隨之滑落下來,年意就出現了一大片空白。因為「年」是告別過去,面向未來的特殊時刻。因此,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這個時刻煥發出來。在過年的日子裡,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牆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櫃;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 回憶那遠去的年味,是一種溫馨也是一種溫暖。遠去的年味,快樂的年味,幸福的年味,飄香的年味……
推薦閱讀:
※【原創】 年味兒(四)
※異國年味濃 他鄉似故鄉
※曾經,年味兒就是殺年豬
※【攜程夠年味約片】進行中
※兒時的年味,永遠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