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遺囑:選擇雍正為繼承人,並且隔代指定乾隆
編者按:康熙雖然有了比較滿意的繼承人,但是孩子選擇,最終使他下定決心選擇胤禛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弘曆。
話說康熙末年,兩次廢立皇太子,令康熙非常失望,其他的兒子又對皇儲的位置躍躍欲試,讓康熙一時拿不定注意,最終使他下定決心選擇皇四子胤禛的,就是胤禛的兒子弘曆。《清史稿》沒有明確指出,但是放在《高宗本紀》第一段的那篇文字,寓意深刻:
「(高宗純皇帝弘曆)隆準頎身,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受學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復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庄親王允祿。木蘭從獮,命侍衛引射熊。甫上馬,熊突起。上控轡自若。聖祖御槍殪熊。入武帳,顧語溫惠皇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由此,可以得出幾個信息:
一 乾隆面相好——大富大貴
二 乾隆深受康熙喜愛
三 乾隆習文從武,康熙對她從小培養
四 乾隆的心理素質高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經歷血雨腥風,讀書萬卷,行路萬里,閱人無數。古時候也盛行相面,如果是皇孫弘曆真的有天子命運,就必須傳位於他,否則日後必有大亂,動搖根本。
漢唐以來故事太多了。秦始皇的時候,就有流言說東南有天子跡象,後來陳勝吳廣、劉邦和項羽就是在東南起家的。漢高祖也喜歡相面,他把侄子劉濞封為吳王,臨行前,語重心長的說:「漢興百年之後,東南有人謀反,該不會是你吧。」劉濞當時被他三叔這一問,也給嚇壞了,表現的很乖。誰成想五十多年後,他還真謀反了。
唐朝的李淵,原本立了太子李建成,而次子李世民功勛卓著,實際的開創功勞屬於李世民,李淵還是皇帝,兒子們就相互爭鬥,釀成「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是偉大的君主,但是他也開創了唐朝因為爭奪皇位而不惜宮廷政變的先例,一直到唐朝滅亡,都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原本意中朱棣,但是礙於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就把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炆,身死之後。朱允炆被一群腐儒蒙蔽,錯誤削藩,骨肉相殘,導致靖難之役。
前文曾說:順治、康熙兩個娃娃皇帝即位,確定了清朝皇位必須是父死子繼,不能採用兄終弟及的模式。鑒於有這樣的傳統,又發現皇孫弘曆,康熙只能選擇胤禛。清朝初年,國家政局區域穩定,但是各地還有反對勢力。否則,日後一旦皇家因為皇位爭端,各地反對力量必定借勢鬧事,與皇家不利。
周朝吳太伯的故事,流傳深遠。吳太伯是周部落古公亶父長子,他發現三弟季歷和侄子姬昌(周文王)很賢惠,父親也意中三弟,自己主動讓賢,跑到了蠻夷之地。後來古公亶父傳位季歷,季歷又傳位姬昌,姬昌又傳位姬發,才開創了周天子八百年江山。雖然說春秋戰國五百年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但是名義還是有的啊,周天子天下共主。
巧合的是,胤禛是康熙第四個兒子,康熙的大兒子因與皇太子爭奪皇儲被廢除;康熙的二兒子是皇太子,經歷兩立兩廢;康熙的老三兒子是個文學家,不適合當皇帝。而胤禛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了,胤禛也有長兄的風範,年齡大,也參與政務處理,並且受封雍親王;所以康熙在最終就決定雍親王胤禛繼承皇位,並且特意叮囑要傳位給弘曆。
所以,《清史稿》記載:「雍正元年八月,世宗(雍正)御乾清宮,密書上(乾隆)名,緘藏世祖(順治)所書正大光明扁額上。」
伊洛河畔看春秋:清朝初年,政局不穩,康熙選擇雍正,又指定乾隆,可謂用心良苦。
推薦閱讀:
※乾隆皇帝八字的多種批法(欣賞)
※總督洪承疇降清成漢奸:沒想到一百年後被乾隆皇帝卸磨殺驢!
※風霜凜凜匣上清——乾隆皇帝御用「扣鳴刀」光華再現
※二百多年前,他到中國見了一次乾隆,就預見清朝的滅亡
※閉關鎖國:夜郎乾隆使中國徹底輸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