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學習】「博雅書香」讀書報告獲獎作品展之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
起語
產生於中世紀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一種宗教性的文化,《史綱》大致按歷史進程闡述該文化的產生、發展及其在中古時期所達到的成就。那這本書給今天的我們以怎樣的啟示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林建彬同學的讀書報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
本篇文章約7500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何為文化?一說曰「人文化成」。此語出自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指的是一切現象或形相。「人文化成」即指人類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認識、重組、改造、點化等活動以賦予衍生出無限意義與價值,可為人類活用。
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縱觀浩瀚人類歷史,民族和國家,不論大小久暫,幾乎都為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些文化、這些貢獻性質、內容不同,構建出了人類璀璨的文化寶庫。文化間雖千差萬別,但又能形成體系。特點相似相近的文化組成了文化體系。季羨林先生將文化分成了四個體系—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自古希臘古羅馬一直到今天歐美的文化體系。季先生曾拋出這樣一系列問題:已經來到我們門前的21世紀究竟是什麼樣子?西方文化究竟如何演變?東方文化究竟能起什麼具體的不是空洞的作用?人類的前途究竟何去何從?所有這一切問題,都有待於歷史發展的進程來明示答案。在這樣的文明交融衝突的大時代背景下,季先生強調我們要把學習作為最主要的任務,盡己所能了解文化。於我而言,作為一名阿語人,了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自然尤為重要。《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一書則深入淺出、扼要地對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產生、發展、成熟等過程作出介紹,深刻體現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精髓和本質,翔實記錄當時阿拉伯國家現狀及文明,又涉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的哲學、文學、宗教層面的概況,語言通俗易懂,例證豐富,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感受,對讀者了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大有裨益。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大致按照歷史進程闡述該文化的產生、發展及其在中古時期所達到的成就。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希賈茲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這一事件可將阿拉伯人的歷史涇渭分明地分成兩個階段—伊斯蘭教誕生前和誕生後。《史綱》一書可以此事件為時間節點,開篇首先闡述了伊斯蘭教傳播前阿拉伯半島的文化概貌,並較詳細地介紹了在半島南部和北部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區域性城邦國家及其所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古代文化。之後則對能較深刻地體現和反映伊斯蘭文化的精髓和本質的內容諸如伊斯蘭文化的發祥地(麥加和麥地那)、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古蘭經》和《聖訓》、教義學派和教法學派、阿拉伯伊斯蘭哲學和阿拉伯文學等進行了詳略得當的介紹和點評。
蒙昧時代是阿語音譯「賈希利葉」的意譯名詞,是《古蘭經》中提法的因襲,(3:154…他們像蒙昧時代的人一樣,對真主妄加揣測…)指的是伊斯蘭教誕生前阿拉伯人所處的歷史階段,這個時候沒有先知、天命,沒有天啟經典,沒有嚴明統一的律法,偶像崇拜風行。此時阿拉伯半島上建立起了早期的古代王國,自麥因國到加薩尼國,演繹著一部部王國建設與覆滅的大戲,有趣如「分崩離析猶如賽伯伊人」悲壯如希米葉爾國王投海自盡,繁榮如希拉國王如日懸中天,波雲詭譎如泰德穆爾王國時期霸主地位之爭,傳奇如阿拉伯女諸葛宰努比亞。同時也在創造絢麗多彩的阿拉伯古代文化:「是非曲直無須問,難中相助兄弟情」,當時阿拉伯半島上有許多以血緣為基礎的部落,形成了阿拉伯氏族社會。相應地,阿拉伯半島的經濟單位也是以氏族或部落。半島位於古代世界文明古國和歐亞非三洲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商成了阿拉伯人的重要活動,商品經濟達到了較高水平,由此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開始出現貧富階級分化。列寧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因此,「國家」的產生,是一個歷史範疇,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社會必然分裂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伊斯蘭教產生前夕,阿拉伯社會矛盾錯綜複雜:保守的氏族貴族佔有大量奴隸、牲口,過著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奴隸生活則非常貧困,不但承擔沉重的生產和家務勞動而且人身安全不能被保障,像牲口一樣任由奴隸主盤剝、擺布。此外還有各個氏族部落間的矛盾和民族矛盾,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社會整體風尚低劣,弱肉強食,酗酒賭博風氣橫行,女性地位極端低下。女性地位低下,於是婚姻中女性成為買賣、交易的對象,出現了女俘婚姻制和交換婚姻制、繼承婚姻制。整體上來看,婚姻制度龐雜。
提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誕生,則不得不提到它的發祥地——麥加,也是伊斯蘭教的聖地。對於早期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研究離不開對麥加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研究。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崇敬麥加,這是由於麥加有穆斯林頂禮膜拜的天房——克爾白。麥加的重要地位與克爾白的歷史緊密相連,可以斷定,正是克爾白導致了麥加的繁榮和發展。
關於克爾白的建造至今仍沒有科學的定論。有傳說言,克爾白是易卜拉欣及其兒子易司馬儀所建。易卜拉欣與婢女哈吉爾誕下了易司馬儀。易卜拉欣的妻子薩萊嫉妒哈吉爾,易卜拉欣因而轉移了哈吉爾和易司馬儀,忍痛把他們丟在了一個荒蕪的地方。之後發生的故事成了今日穆斯林朝覲天房的儀式的源頭。如哈吉爾為了給孩子解渴,在兩塊大岩石(即賽法和麥爾維)之間來回疾跑七次尋找水源。這就成了穆斯林朝覲天房的儀式之一。據說「滲滲泉」是易司馬儀因口渴大哭跺腳而從地上湧出來一泓清泉。關於克爾白正式建成,則是易卜拉欣多年後回到麥加探望他二人,而後將夢中安拉的託付告訴了易司馬儀,於是兩人共同建造天房即克爾白(這一傳說在《古蘭經》中也有提示)。上述傳說從宗教角度來觀察可以得出,《古蘭經》借鑒並改造了《舊約》中關於亞伯拉罕的傳說,而注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的新內容。
克爾白是全世界穆斯林每日五次禮拜的方向,並規定一個穆斯林即使去世後,在入土掩埋時死者的臉龐應該面向克爾白的方向。《古蘭經3/96-97》中說道「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穆斯林五功里明確規定到麥加朝覲是其中之一。在孫承熙的筆下,作為非穆斯林的我能夠追隨他的筆桿,進入聖地,全方位飽覽麥加禁寺輪廓外形。孫多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具體形象地展現了聖跡的全貌。隨後,孫又全面地介紹了穆斯林的朝覲儀式及其含義與歷史淵源,刻畫了虔誠的信徒形象、蔚為壯觀的朝覲畫面,並敘述了精彩的傳說。最後,孫對朝覲儀式進行了高度評價:
「一年一度的穆斯林的朝覲活動,是超越了人種、民族、國界的範圍,是帶有世界性的宗教儀式。其傳統之久遠、規模之龐大、人數之眾多、歷時之長久、禮儀之繁複、花費之浩大在當今世界的宗教活動中堪稱首屈一指,可認為是人類文化歷史上形成的一大壯觀」。現代伊斯蘭學者則這樣解讀朝覲活動——
克爾白的朝覲活動表現了五個方面的內容:(1)、象徵信仰、崇拜的專一性。反映了伊斯蘭教恪守一神教的思想。(2)、象徵穆斯林的團結性。克爾白使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實現了事實上的聚禮和形式上的大團圓,體現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範圍內的號召力。每個穆斯林著裝統一,擯棄了地位、財產差別,人人平等,體現穆斯林的團結性。(3)、象徵伊斯蘭教禮儀的組織性和嚴密性。(4)、象徵對穆斯林信仰的考驗。麥加氣候乾旱炎熱,地處荒涼貧瘠的山坳。中世紀,穆斯林越過浩瀚的戈壁大沙漠到達麥加,其過程不亞於生不如死,因而朝覲是穆斯林意志信仰的考驗與磨礪。(5)、象徵一種宗教活力和宗教熱情。
在麥加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於麥加城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的童年比較困難,家境貧困,幼年即成了孤兒,由親戚等撫養長大。成年後穆罕默德如同麥加大多數人一樣,走上了經商道路。25歲後嫁給了40歲的出身名門的赫蒂切,生活有了保障。中年後,穆罕默德喜歡過隱居生活,所以常獨居在麥加東北部希拉山中的一個洞穴祈禱安拉(伊斯蘭教問世前,安拉即作為麥加居民所供奉諸神中的創造神,是古萊氏族部落神)。40歲時,夜間穆罕默德獲得了第一個啟示。據說夜間天使伽百利對其宣讀,命其傳播安拉的啟示。隨後的降示中明確了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於是穆罕默德就召集他的家族,號召族人追隨自己。他指出,安拉是唯一的神。這與當時多神信仰,偶像崇拜橫行顯得格格不入,這也註定了穆罕默德的不凡,是一位站在社會發展潮流前列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
可以說穆罕默德的主張是當時社會的一股清流。傳教過程中,穆罕默德號召大家擯棄偶像崇拜,並抨擊了麥加貴族腐朽的生活方式,提出改良社會習俗的要求,如善待奴隸、反對酗酒等。穆罕默德的主張遭到了麥加貴族的攻擊,把他視為洪水猛獸,不擇手段地嘲弄挖苦打擊他,聲稱他的主張純粹是在妖言惑眾。穆罕默德沒有怯懦,表現出大無畏精神,始終在麥加城大聲疾呼,宣傳他的一神教教義。麥加貴族惶恐不安,先讓古萊氏人中德高望重的歐特貝去勸說。勸說無效後,就加緊了對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的迫害。為保存伊斯蘭教實力,穆罕默德決定開始遷徙。本次遷徙擴大了伊斯蘭教的影響。
來自古萊氏貴族的迫害愈加緊迫,穆罕默德愈加堅定,「以安拉的名義發誓,他們即使在我的右手裡放了太陽,在我的左手裡放了月亮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使命。我至死不悔。」
穆罕默德不僅是個有膽識的人,更是個才智過人,頭腦清醒,具備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思想家。公元622年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後,面對麥地那錯綜複雜的局面(奧斯和赫茲賴吉這兩股強大的阿拉伯人勢力與強大的猶太人勢力)沉著冷靜地審度分析,進行協議,竭力調整各方面人事的關係,對猶太人呈包容態度。穆罕默德審時度勢,行事策略靈活,後來因猶太人違背規定,穆罕默德堅決對猶太人進行了打擊。同樣的對於古萊氏武裝先是針鋒相對,取得戰爭勝利後,穆罕默德沒有計較個人恩怨,安撫古萊氏人。「你們都是自由的人!」穆罕默德對古萊氏人的寬容使得整個麥加人都為之振奮,於是紛紛皈依伊斯蘭教。這一事件對伊斯蘭教的全面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深遠影響。之後阿拉伯半島除少數城市外幾乎全部歸順了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為伊斯蘭文化奠定了基礎,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
穆罕默德被認為是最後一位先知,安拉通過天使傳達給穆罕默德以啟示。而穆罕默德得到啟示後就告訴身邊弟子,做好了記錄。穆罕默德去世後,《古蘭經》沒有統一的定本,於是對古蘭經的讀法和詞義理解出現越來越大的分歧。第三代哈里發認識到保持古蘭經一致性刻不容緩,於是命專人考訂抄寫古蘭經。古蘭經作為伊斯蘭教權威經典,承載了伊斯蘭教教義、信條和經驗教訓,規定了穆斯林應完成的功課和義務以及教律、教法,提出正確的倫理道德、品行修養。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相信並崇拜超自然的神靈,是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意識中的歪曲、虛幻的反映。作為伊斯蘭教經典的《古蘭經》的核心思想則是徹底的一神論和宿命論。孫引用了豐富的古蘭經經文闡釋了一神論和宿命論的內涵,反映了伊斯蘭教的社會意識形態。
宗教的作用是催人上進的。《古蘭經》中提到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宗教使命。如:一、以傳播伊斯蘭教為名,號召穆斯林進行聖戰;二、在宗教旗幟下提出「穆斯林皆兄弟」的口號;三、建立了伊斯蘭教的遺產繼承法,破除了氏族社會遺產繼承的傳統制度;四、破除了氏族社會的婚姻陋習,制定了伊斯蘭教婚姻法的基礎;五、為伊斯蘭法律奠定了基礎;六、倡導行善施捨、敬老扶幼、寬厚待人的社會風尚;七、規定了穆斯林的某些生活習俗;八、統一了阿拉伯語等。
《古蘭經》自問世至今始終是阿拉伯民族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伊斯蘭化的主要依據,是阿拉伯伊斯蘭化的源頭,是阿拉伯民族對內對外產生廣泛影響的歷史文獻。
除此之外,穆罕默德就其他的宗教禮儀、倫理道德、生活習俗所發表的言論,就古蘭經經文的進一步闡述補充以及穆罕默德本人的表現舉止被記錄,成了伊斯蘭教僅次於《古蘭經》的經典,也是制定伊斯蘭教法的第二依據。
聖訓的編纂情況比較複雜,因為當時並無專人負責記錄,主要通過口傳方式傳播,時間久長造成了記憶的錯誤,而且因為方言差別造成詞義差異,甚至有教徒偽造聖訓以滿足自我利益,久而久之,聖訓真偽的判斷成了重大問題。直至倭馬亞王朝後期,為了制定伊斯蘭教法鞏固伊斯蘭政權,對聖訓的整理審定終於被提上議程。在此背景下,聖訓學者們新興的伊斯蘭學科在倭馬亞和阿拔斯王朝得到了飛速發展。聖訓集的編纂是早期伊斯蘭傳教過程中僅次於古蘭經編纂的重要活動,對伊斯蘭世界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對完善伊斯蘭教法起了關鍵的作用,而且對穆斯林的生活準則,包括思想和實踐兩方面起了規範作用。它具有潛移默化的力量,一千多年來,在穆斯林心中有自覺遵循、世代效仿的傳統約束力。同時,聖訓還收集有豐富的關於阿拉伯傳說掌故、風土習俗等方面的珍貴材料。
《古蘭經》和聖訓是研究阿拉伯文化史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同時被喻為阿拉伯文學史上最優美的散文作品。歷來是阿拉伯國家學生學習阿拉伯語的經典範文。這是穆罕默德對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乃至全世界文明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古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湧現以及各家族中流派爭芳鬥豔。相似地,阿拉伯歷史上也產生過許多教義學派和教法學派,它們的出現對穆斯林思想意識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不乏閃光的思想觀點,走在了時代發展潮流的前沿,部分提法對當代還有寶貴的指導意義。
出現不同教義派早有淵源,由於穆罕默德在世時沒有對繼任者的產生表過態,遴選哈里發時遂出現了不同意見。不同教義派的最初爭執點就是圍繞繼任哈里發的合法性這一命題展開的。倭馬亞王朝初期,阿拉伯穆斯林中共有三個派別:遜尼派、什葉派、瓦哈里及派。遜尼派認為,哈里發應該由出生於古萊氏部落的穆斯林救人,所以艾卜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都是合法的哈里發;什葉派則認為,先知之後只有屬於先知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子嗣才是合法繼承人;至於哈瓦利吉派則認為哈里發的繼任全體穆斯林一視同仁,享有同等權,只要是通過推選,哪怕是黑奴出身的穆斯林也可出任哈里發。這三個派別在發展期間也衍生了許多派別,如什葉派有如下三個重要支派:宰德派、十二伊瑪目派、七伊瑪目派。遜尼派中不同教法學派相繼湧現,並不斷擴大影響。一石擊水激起千層漣漪,引發伊斯蘭意識形態的爭論,新的歷史條件下,外來文化思想傳入阿拉伯社會,影響了伊斯蘭教教義學。穆爾太齊賴派的出現為伊斯蘭教義學注入了新鮮血液,被認為是阿拉伯伊斯蘭哲學的先驅。蘇非不談論哈里發繼承問題,主要探討穆斯林品性修養,是眾教派中極具特殊個性的一支,蘇非派著重精神世界修鍊以達到趨附與安拉的目的。上述種種教派及其各自主張在當時衝擊了伊斯蘭教思想界,各種神學觀點日趨縝密、系統,伊斯蘭教義學和教法學水平得以提高,為日後伊斯蘭教躋身於世界宗教之林成為三大宗教之一鋪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礎。
上述《古蘭經》的問世以及各教派提及的宗教哲學命題為伊斯蘭哲學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阿拔斯王朝社會相對穩定,文化事業長足發展有了有力條件。阿拉伯伊斯蘭哲學就是在這一時期萌發並迅速發展。阿拔斯王朝時期,百年翻譯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阿拉伯人在哲學領域得到了一次真正的體驗和演練。希臘哲學著作引入後,哲學家開始注入自己的理解,調和宗教和哲學。如法拉比立足於伊斯蘭世界觀結合了希臘古典哲學的思維方式對社會、世界、人生、靈魂、政治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為自己奠定了在阿拉伯哲學界的矚目地位。中世紀穆斯林翻譯、詮釋、傳播希臘古典哲學做出的貢獻在世界哲學史上佔有光輝的一頁,中世紀穆斯林在哲學領域取得的成就對打破中世紀歐洲基督教思想界沉悶僵滯的局面、更新其思維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歐洲輸送去了寶貴的養分。恩格斯指出:「在羅曼語諸民族那裡,一種從阿拉伯那裡吸取過來並從新發現的希臘那裡得到營養的明快思想,愈來愈根深蒂固,為十八世紀的唯物主義作了準備。"黑格爾指出:「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註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彙編,對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
《史綱》的最後一章介紹的是阿拉伯文學,圍繞三個阿拉伯文學分期簡述了阿拉伯文學的成就。賈希利葉時期「懸詩」標誌著阿拉伯古典詩歌走向成熟和完美。《懸詩》格律工整、音韻嚴密、引詩抒懷、情景交融,是賈希利葉時期社會的一面鏡子,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會生活的畫面。伊斯蘭初期和倭馬亞王朝則以宗教詩歌、政治詩歌為主要特色,此外情詩的創作是倭馬亞詩壇的另一大特色。此後被編纂的《古蘭經》和聖訓集則可謂是阿拉伯文學上的散文作品巔峰。最後則是繁榮的阿拔斯王朝,社會的穩定促進了阿拉伯文學的飛速發展,不僅是個創作繁榮,而且散文特別是語言、故事、遊記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耳熟能詳的作品有寓言童話集《卡里來和笛木乃》和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和遊記《伊本白圖泰遊記》,對世界文學產生了極為深刻、持久的影響,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學名著。
中國與阿拉伯的友好關係源遠流長,伊斯蘭教於7世紀中期傳入中國,歷經數個朝代,中國陸續有10個民族信奉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自唐代以來,中阿間經濟貿易空前發展,使節商人互通友好,進一步促進中阿友好關係。同時阿拉伯的天文學、曆法、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相繼傳入中國後,對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中阿之間科學文化的交流不僅起了相互促進作用,而且互相輝映,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共同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今天,許多阿拉伯國家仍然是我國的友好戰略夥伴,在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保持高度合作,同時也是我國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了解阿拉伯文化,加深中阿交流尤為重要,在強調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今天意義十分重大。
附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一書隸屬於「東方文化集成」叢書系列,作者孫承熙。《史綱》首先闡述了伊斯蘭教傳播前阿拉伯半島的文化概貌,並較詳細地介紹了在半島南部和北部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區域性城邦國家及其所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古代文化;隨後對能較深刻地體現和反映伊斯蘭文化的精髓和本質的內容諸如伊斯蘭文化的發祥地;阿拉伯人的先知;《古蘭經》和聖訓;教義學派和教法學派;阿拉伯伊斯蘭哲學和阿拉伯文學等進行了有重點的介紹和評價。
作者:林建彬
推薦閱讀:
※為什麼劍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重要地位?
※左小祖咒的「野合萬事興」好聽嗎?
※《西遊記》中的官場文化
※古代文化常識之【五言詩的起源和《古詩十九首》】
※PGone的《聖誕夜》足以讓他被封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