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歷史的態度決定民族的未來

對待歷史的態度決定民族的未來

清哲木

時間可以流逝,歷史可以流逝,但是人類的良知不可流逝。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尊重歷史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礎,已成為文明社會的廣泛共識。

但近年來,某些國家卻不斷歪曲和篡改二戰歷史,從對二戰性質及所犯罪行的歪曲、迴避到拋出「侵略定義未定論」等明目張胆否定侵略行為,從修改歷史教科書刪改二戰內容至一意修改憲法復活軍國主義,這些行為與國際社會和平潮流背道而馳,對二戰歷史及二戰後國際秩序構成嚴重挑戰。

60多年前的一幕幕場景,與我們的今天相隔日漸久遠,但留給我們後人的教訓卻是極為深刻的。貪婪者終被自己的貪婪所陷,暴虐者終被自己的暴虐所害。而犧牲者,人雖犧牲,但英名不會「犧牲」;勝利者,苦盡甘來,終得喜慶勝利的快慰。這不是簡單的因果報應,更不是歷史的誤會,而是證明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永遠也不能失去最起碼的良知。失去了,就會給他人帶來莫大的禍害,也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而社會上充斥著歷史虛無主義的殘渣,恰恰是對中國歷史的背叛。尊重烈士,尊重生命,尊重歷史,也是尊重自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崇尚英雄的民族,不會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沒有戰鬥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民族精神,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也無法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戰時,必將亡國滅種。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根脈所系,魂魄所在。晚清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堙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古往今來,一切民族和國家都重視自己的歷史,都善待自己的歷史遺產。因為一個民族對待歷史的態度,就決定這個民族的未來。

當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後,如何把社會主義國家從地球上抹去,就成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夢想。當武力達不到不他們的目的後,他們就轉變了策略,在不放棄武力顛覆的手段同時,更多地把希望寄予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勢力的和平演變,加強思想文化的滲透。否定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就成為他們進行和平演變的一種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

 早在蘇聯還是西方的盟國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在一場演說中,就提出要在蘇聯內部找到同意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人,找到資產階級的同盟軍。他建議把布爾什維克的根挖出來,把精神道德的基礎庸俗化並加以清除,以這種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動搖和破壞對列寧主義的狂熱。他還建議從青少年抓起,把主要的賭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讓它變質、發霉、腐爛,把青年變成無恥之徒、庸人和世界主義者。

為了讓共產黨的後代對共產黨的歷史淡忘,西方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史採用虛無的做法,否定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歷史認識,扭曲共產黨的歷史、社會主義的歷史。他們以學術交往的名義,去影響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家,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高唱讚歌。推行所謂新思維,使得顛倒歷史、混淆是非的種種歪理邪說大行其道。他們以「重新評價」歷史為名,強調「加深和修正關於社會主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觀念」,提出要「全面地」認識過去,揭露「過去的全部真實情況」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背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誰都知道他們想通過抹黑歷史,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客觀歷史就成為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學就徹底喪失了客觀性、真實性和科學性。在這種史觀指導下,對客觀歷史自然就會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以主觀臆測代替對客觀歷史的研究,絲毫不顧客觀歷史實際,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進行隨意論人評史。根據假設來否認歷史事件和人物,蓄意歪曲歷史,製造思想混亂;其主旨就是否定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

歷史可以流逝,但是決不能忘卻。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啟示和教誨,增長很多的聰明和智慧。回顧歷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到歡欣,有的可能感到痛苦,有的可能感到自豪,有的可能感到慚愧……如果真有這些情感,那恰恰說明人們的良知還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倒是對那些無動於衷者,人們不能不感到奇怪。歷史是鏡子,能夠照出世界的萬象、人生的百態;歷史是大海,蘊藏著深沉的情感、智慧的源泉。所以,一切善於學習的民族,一切奮發上進的人們,都應該正視歷史、尊重歷史,從歷史中總結教訓,從歷史中獲得新知,讓歷史結束過去,讓歷史開闢未來。(清哲木)

推薦閱讀:

吳韋朋:如何讓自己在哪裡都能發光發亮
10態度 讓出軌老公徹底拋棄你
復旦教授:當孩子伸手找你要錢時,你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
陶虹曾談徐崢態度冷淡:他謝我的話下次錄給我看
這10個字,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TAG:歷史 | 民族 | 未來 | 態度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