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5)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5)

媒體:心地家園 作者:創古仁波切發布:凈染無別

2008/5/20 12:01:02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地點:化育基金會 日期:2006年6月1日~5日整理:Sigrid校對:法聚法師、慶喜法師

藥師佛無上殊勝的功德

  接續昨天講到的部分,釋迦牟尼佛開示了藥師經,第二頁的下面,

  「佛告曼殊室利」,

  文殊菩薩就是曼殊室利菩薩,文殊菩薩是藥師經的請法者,我們說要利益眾生特殊的一個方法,或者說能夠幫助眾生凈除罪障跟凈除業障,最殊勝的一個方法,就是向藥師佛祈請,透過修持藥師佛,向藥師佛祈請,就能夠清凈我們各種的業障跟病痛,佛陀說到,藥師佛在哪裡呢?這裡說東方去此,一般來說所謂的一個方向,一個方所,其實都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方所,都是由我們心安立、所造作的,譬如說東、南、西、北各個方向,並沒有一個真實的存在,也都是心所現的,但是所謂的東方,是一種象徵,因為東方是太陽初升的地方,所以也代表一切的光明、一切的喜樂,出生的一個泉源跟根本的意思。

  「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

  這個十殑伽沙就是十恆河沙等佛土,這是指一個非常遠的距離,但是對於一個有信心、有精進的弟子來說,其實所謂的佛國或佛的凈土,並不是遙遠,是很近的,對於一個沒有信心、沒有精進的人來說,佛國是很遙遠的,所以這一段話主要是針對還沒有生起強烈信心的凡夫來講「十殑伽沙」是比較遠的,這個地方

  「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

  「明行圓滿」,指的是佛陀的功德是圓滿的,善逝也是指佛陀,所謂的「善逝」,是透過了修持善的道路,最後前往到達了,逝就是到達了善的果位,以上是善逝的意思。

  除了得到善的果位,同時還能夠世間解,「世間解」的意思是能夠遍知一切,就是得到盡所有智,盡所有知道世間一切的意思,所以叫世間解,以上都是形容佛陀殊勝的功德,例如: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最主要這一段也是形容藥師佛他具備的特殊功德,但是這同時也代表一切諸佛所具備的功德。例如這裡也談到「調御丈夫」,調御丈夫是指要利益幫助一切的眾生,那麼就需要調御,也就是知道眾生痛苦的因是什麼,像各種的嗔心、嫉妒、煩惱,需要消除,需要調御,不僅僅佛陀他是世間解,知道世間的一切,他同時知道如何利益眾生,如何調御眾生煩惱的方法,所以叫做調御丈夫,調御丈夫之後,由於眾生有非常厚重深沉的煩惱跟習氣,通常一般眾生被這些煩惱習氣牽引之後會到那裡呢?落入輪迴或者落入惡道,所以調御也是讓眾生透過佛法能夠暫時短期投生到善道,例如天道、人道,以究竟來講,是調御丈夫帶領眾生到究竟的佛國,這就是調御丈夫的意思。同時佛陀也叫無上士,是指他具備了無上功德的士夫,那麼也是天人師、佛、薄伽梵,以上是形容藥師佛,還有諸佛的功德。

  佛法當中的見解談到,一切的佛菩薩最開始也都跟我們一樣是凡夫,然後慢慢進入了正道,佛法的學習,同時實修正法、實修佛法,生起菩提心,行菩薩行,最後圓滿成佛的次第,利益眾生成佛之後,而開啟了兩種智慧,就是「盡所有智」跟「如所有智」,並且以大悲心來利益眾生,藥師佛他也是依循如此的次第修持。在第三頁的最上面說到: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

  這是指藥師佛他在未成佛前,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發了十二大願,也就是透過這十二個大願的願心力量,因此可以消除眾生各種的業力、各種的病痛,這是因為願心的力量,所以說只要後世的眾生弟子虔誠的向藥師佛祈請,或者修持藥師佛的法門,或者聽聞到藥師佛的名號,都能夠從各種的惡業、從各種病痛當中出離,最後圓滿成佛,這是因為藥師佛曾經發了這樣的大願,所以眾生只要聽聞到他的名號,都可以消除業力。

十二大願:第一大願

  接下來講十二大願當中的第一個,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主要是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曾發一個願望,將來在他成佛的時候,他色身的光明會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熾然的照耀,非常莊嚴、非常光明,舉個例子來說,就好像現在我們的人世間,由於佛陀的大悲及加持,也由於釋迦牟尼佛誕生到人間,所以到現在都還有佛法能夠學習、聽聞。

  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大願都會生起疑問,為什麼能夠做得到呢?什麼叫做「佛的光明能夠照亮無量無盡」的世界呢?或者說為什麼眾生都能夠變得跟藥師佛一樣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心會生起懷疑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可以這樣來想,例如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誕生了,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還可以看到佛陀利益眾生的佛行事業直到現在都持續著,而且非常的興盛廣大,無數的行者如修持南傳法教的弟子們,他們透過了修持,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這已有數不清的人因為修持而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同樣無量修持大乘法教而證得菩薩果位的人也非常的多,也有數不清修持密乘法教而得到成就的人,所以說這都是佛陀佛行事業的廣大。

  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的人得到利益呢?整個世間都像被光明熾然照耀一樣呢?這就是因為佛陀釋迦牟尼佛,在藍毗尼園誕生,之後在菩提迦耶成就佛道,到三轉法輪,並且利益無量的眾生,可以說這一切,到現在整個佛法還在世間弘揚,讓世間更加的有福氣、更加的圓滿。這種佛法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邊無盡的世界,這是象徵佛法的圓滿充滿了全世界,所以到現在正是一種不可思議,不同於其他世界的一種加持,我們現在有正法,而且能夠修持正法,也能夠證得果位不僅是我們自己得到好處證得果位,同時也利益無量的眾生。

  以上就是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最主要的意思。這裡也提到說具備三十二大丈夫相,還有八十隨形莊嚴其身,這是指凡夫按照這樣發願,身體就能轉變成為三十二相,並不是,而是透過了次第的修持,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好的果位最後是可以得到的。例如說我們最開始向藥師佛祈請,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對藥師琉璃光如來生起信心,透過這種心愿、信心,就在我們心中種下解脫的種子,一種善的習氣,透過了這善的習氣,我們再發起菩提心,並且次第的行持菩薩道,例如布施等六度的修持,慢慢的證得菩薩的階位,從最開始的極喜地到最後法雲地等,最後成就圓滿的佛果,這時我們就能夠具備三十二相跟八十種好的果報,所以這裡說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這是藥師佛的一種願心,透過這個願心,真正能夠成就願望,當我們在念誦的時候,從心中也要這樣來發願生起信心,這種信心是假如自己也這樣次第來修,一定能夠證得的果位。

第二大願

  第二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

  這裡談到形容藥師佛功德的圓滿,及一切罪障的凈除,他發願在證得菩提的時候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這是形容藥師佛一切的功德都圓滿了,各種的煩惱障、所知障都消除了,所以能夠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

  「光明廣大,功德巍巍」,光明為什麼能夠光明廣大?是因為佛的三種智慧都開啟了,大悲、大智跟大力這三種力量都具備了,所以說「光明廣大,功德巍巍」。

  「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這是形容佛的功德跟光明甚至過於日月,所謂的日光也好、月光也好,這種光芒只能暫時消除一些黑暗而已,但是佛陀他所具備的功德是過於日月的,原因是佛陀的大悲,還有佛陀的智慧跟佛行事業,這種光明是能長遠的、究竟的消除一些眾生內外的黑暗。譬如說眾生內在的黑暗,像是各種無名煩惱等等。

  以上這一段是形容佛陀功德圓滿的部分,不僅僅是自身具備功德圓滿,同時能夠利益眾生圓滿,所以後面又說: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幽冥是指在黑暗當中,或者昏暗當中的眾生,幽冥、昏暗、黑暗是指眾生在無知的、無明的障礙之下,不知道取捨的方法,所以形容幽冥的眾生能「悉蒙開曉,隨意所趣」。

  「隨意所趣」是指透過修持佛法,或者是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而生起了一點的信心,僅是這樣的一種信心,就能夠在心中種下一個解脫的種子,就能夠利益眾生。「隨意所趣」是指眾生就能不落入惡道,而能夠隨他們的意念投生到善道去,同時不僅是自己投生善道,能作諸事業,也能夠利益眾生的各種事業,帶領眾生前往善道的事業都能成就。

  仁波切提到最後一句叫「作諸事業」,由於在藏文裡面也有另外一種的意義,也代表是眾生隨意所趣之後,能夠消除一切的業障的意思。第一種意義是作諸事業,一切利眾的事業成就,第二種意義也叫做盡除了一切的業障。

第三大願

  下面是,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藥師佛他發願在未來成就菩提時,具備廣大的智慧,能幫助一切的有情具備無盡的受用物,就是無盡的各種資財、各種的東西,這也是透過積聚資糧,能夠圓滿一切無盡的受用物,同時也有另外一種意思,就像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裡面形容到,有人並沒有具備這麼多外在的各種受用物,譬如說財富、東西等,但是如果他具備了知足心的時候,他就像是具備一切東西,擁有一切東西的喜樂是一樣的。寂天菩薩也形容當一個人具有知足心的時候,就連帝釋天王都沒辦法比得上這個人。

  所以說這段話里,有二種意義,一種是願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無盡的各種受用物。第二種意義,如果沒有外在的東西,也願眾生能夠具備一念知足心。  「莫令眾生,有所乏少」,尤其在人道當中,眾生會遇到各種貧困或者資聚不充足、因緣不具足的痛苦,願都能夠消除,具備知足心,具備各種的受用物,以上這一段願文也是告訴我們現在聽聞到藥師琉璃光佛的名號,也能次第修持這個法門,最後我們都能夠證得佛果的,這是藥師佛的第三大願。

第四大願

  第四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若諸有情行邪道者」,這是指佛陀以他大悲的一種加持,如果一個眾生聽聞到他的名號,同時修持正法,或者見到藥師佛的身形,都能夠讓一個本來沒有信心的人生起信心,或者讓一個本來不相信因果的人相信因果,透過聽聞名號、修持佛法,或者見到他的身形,能夠在心中種下一個解脫的種子。透過這些加持,悉令安住菩提道中,所以才說「行邪道者」。

  接下來「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在二乘的果位,聲聞獨覺二乘的果位,都只是暫時的果位,或者稱為不了義的見解,願他們都能夠在智慧開啟之後,皆以大乘而安立,也就是能夠進入大乘法而修持,就像《解脫莊嚴寶論》當中提到說,佛陀身形放射出光明之後,照耀到二乘行者身上之後,並以佛陀語光明的一種加持,告訴他們:「你們的果位不是究竟的,你們要生起菩薩心,進入菩薩道大乘的修持」。就像是以上的記載一樣,「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第五大願

  接下來第五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不得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這個願是希望一切眾生都不要違犯各種的戒律,這裡提到「具三聚戒」,在三聚戒,以密乘的觀點來說,是指外在的別解脫戒,內在的菩薩戒,還有秘密的密乘戒等這三個部分。但是一般來說,以顯乘來講,三聚戒可以指的是第一是別解脫戒,第二叫禪定戒,修定的禪定戒,第三叫做無漏的戒。

  所謂的別解脫戒,就是透過接受持守別解脫的戒條而得到的,所謂的禪定戒是指透過了修持止的禪修而能降伏煩惱不犯戒,就叫做禪定戒。第三個叫無漏戒,指的是透過觀的禪修,以止的基礎,煩惱的降伏,而開啟了智慧的時候,就能夠具備無漏戒。

  同時提到「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這是說透過向藥師佛祈請,聽聞他的名號,各種的違犯戒律都能夠消除而不墮惡趣,這是藥師佛所發的大願,我們心中也要生起這樣的願心,從經典裡面的敘述,藥師佛是住在東方的琉璃凈土,經典中也形容是十殑伽沙,是一個非常非常遠的地方,但是到現在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藥師佛大願、大悲的加持力,像各位每天都能持守八關齋戒,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透過持守戒律之後,好好次第修持,未來一定都能夠成就圓滿佛果,為什麼呢?就像是第五大願中,藥師佛的祝福,一種大悲的加持,我們現在都能夠走在善道上,每天能夠持守八關齋戒,透過八關齋戒,我們種下善的習氣,未來都能夠得到解脫的果實,所以在持守齋戒的時候,要感到非常的歡喜。

第六大願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有的朋友聽到這個願文之後,會產生疑問,一般佛教的見解談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因果是真實不虛的,為什麼這個願文提到的感覺是只要向藥師佛祈請,好像這些病痛都會得到消除,這是不是有點違背因果呢?

  仁波切回答說,這並不是違背因果,而是得到加持,這符合因果的,而且完全符合因果才能夠得到加持。這是什麼意思呢?過去我們的確造了非常多的惡業,也積聚了非常多的惡行,因此我們會受到很多的苦,現在我們聽聞了佛的名號,對佛生起信心,尤其是我們聽到藥師佛的名號,並且開始修持藥師佛的法門,透過這樣的發心、信心跟修持,我們的惡業會得到清凈的正面的來講,我們更在不斷地積聚更多的善行。

  前面說過去曾造惡業,因此會有「其身下劣,諸根不具」的各種病苦,但是提到「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那是指過去還沒有聽聞到藥師佛名號的時候,我們造了很多的惡行、惡業,但是在聽聞佛的名號之後,我們發起信心,生起菩提心,願意開始行善,積聚資糧、凈除罪障等,最後就會「一切皆得端正黠慧」,慢慢「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的。

第七大願

  第七個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葯,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我們可以看到世間上有非常多受著苦痛的各種眾生,所以藥師佛以大悲的加持說,只要有人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或者對於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字生起信心,或者口中說出、念出藥師佛的名號,他都能夠領受到這種加持力,而將過去的業力消除。就像剛才提到,這並不是違背因果,而是更符合因果,原因是由於藥師佛他的大悲、他的大願心,如十二大願一般,弟子聽到之後,生起了信心,有了信心就願意一步一步來修持,止惡行善,並且陸續的修持,透過一種善行的修持,過去的業的確就能得到消除,身心安樂等,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

  第八大願,這裡說: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對於這一句,有的人剛聽時到會有一些錯誤的理解,所以仁波切要解釋一:下:

  在佛法裡面,特彆強調男女二眾是平等的,也都具備相同的機會跟能力能夠修持佛法,並且能夠證得佛果。就好像《心經》裡面提到「善男子、善女人,願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等,男眾想要修持甚深的般若波羅密多法的時候,是可以修持的,同樣善女人也是可以修持的,所以在佛法當中談到,無論男眾、女眾基礎是一樣,只要具備了暇滿難得的人身,都是可以修持的,所以這一段話最主要的意思,針對現在來講,世界上很多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的確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會有輕視女性的情況,但是也有很多進步的國家講男女平等,所以這一段話最主要的意思,是要消除男女的不平等,或者說尤其輕視女性的地方,希望能夠消除跟平息。由於男女二眾、一切眾生,不分男女只要具備暇滿人身,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藏的,所以說能夠修持佛法,能夠證得佛果的條件基礎其實都是一樣的。

第九大願

  第九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這裡是說「令諸有情出魔罥網」,「出魔罥網」,所謂魔網的意思是什麼呢?

  是我們平常一種很強烈的情緒或煩惱,由於強烈的情緒跟煩惱,因此就造了各種的惡業,很強烈的惡業。因為這種惡業的牽引,會帶領我們落入惡道當中。

  談到業力的方面,業力一般分為四種:一種叫做現世報,第二種叫做來世報,第三種叫做他世報,即就在某一世時顯現果報,第四種叫做不定的業,不定的一種果報。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現世報指無論是善的或者是惡的,由於動機跟心念,無論善或惡,由於動機、心念非常的強烈,所以果報會在今生現世當中實現,這種叫做現世報,例如說行善,或者一種善的動機非常強的話,善的果實在今生就會感受到、就會成熟的。同樣如果是惡的動機很強烈,那惡果也會在今生成熟。

  來世報,是指動機的力量稍微小一點,如我們在今生積聚了善行,從善的一方面來講,積聚了善行等,這種力量會幫助我們的果報在來世成熟。

  第三種叫做他世報,所做的行為無論善惡的動機,並不是很強烈,比較弱,一點點的善跟惡的動機,所以不會在今生成熟,也不會在下一生,而會在第三世、第四世以後的某一生才會成熟,這叫他世報。

  最後的不定報,就是不定業,這是指無論善惡的心念都非常非常細微地、非常小,所以不見得會成熟,這裡談到說,如果我們沒有一念後悔心的話,業還是會成熟,但如果懺悔了業報就不會成熟。例如說我們行善,有一念善念跟善行,但是後來後悔做了這件事時,這個善行就不會成就,同樣我們做了惡行之後,能懺悔的話,這個惡行也不會現形,所以這種叫做不定業,是指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小的,是一種不定業。

  這裡談到叫「出魔罥網」,主要是指惡業的方面,希望眾生都能夠離開這樣的魔罥,離開這樣的一種惡業,解脫一切外道的纏縛,解脫的方法是什麼呢?也就是對佛法、對佛陀生起信心,積聚資糧,還要多懺悔、後悔作這些罪障,這樣就能出魔罥網。

  後面提到「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所謂的「惡見稠林」,「惡見」指的像執著有一個我的我見,或者說邪見,或者說想要傷害他人、害他的見解,願都能消除。而「引攝置於正見」,這裡的「正見」是指透過了比量的方式,而生起的正見,或者說現量直觀的方式而生起的正見等,就是比量見跟現量見而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

  第十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這裡提到過去還有君王制度的時候設有繫閉牢獄之苦,就算現在已經是民主的時代,同樣也會有這樣的恐懼,這裡提到某人犯了這些錯誤違背了因果,譬如說被關進牢里去受這些苦痛,但是「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這是指一個被關的人、受苦的人,他能夠聽到藥師佛的名號,尤其是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話,也對佛陀生起信心、恭敬心向佛祈請做供養,那麼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

  第十一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藥師佛的願望是希望一切眾生的饑渴都能夠消除,透過一種很強烈的願心,或虔誠、強烈的一種祈願,很多時候的苦痛馬上就能得到消除,但有時沒辦法馬上消除這些苦痛,但是從長遠來講,究竟的善果是一定會得到的,由於我們擁有這樣一種強烈的願心,同時願意來積聚善行,修持正法並精進於這些修持,那麼未來就像這裡所形容「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就是我們都能夠嘗到究竟的法味而得到成就。

第十二大願

  第十二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藥師佛的大願主要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遠離各種的貧困,遠離貧窮、貧困,在現世來講,很多人非常的貧窮或者貧困,是因為過去惡業所造成的,所以在今生如果想要遠離這樣的惡果,我們就要止惡行善,就像藥師佛所提到的「若聞我名」,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並且向他祈請,修持這個法門,發起一念善心,在最後,或者在今生,或者來世,我們都能夠具備一切的莊嚴,具備一切的富足。

  以上這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最後提到: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就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因為文殊菩薩向世尊釋迦牟尼佛祈請,想使聽聞到的人業障消除,是希望所有的眾生業障能夠消除並且得到究竟的果位,所以說當時文殊菩薩就問世尊是否有這樣的方法?世尊就開示出有位名叫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現在就住在藥師琉璃光凈土,他過去發了十二個大願,這十二個大願能幫助眾生消除業障,並且得到成就,所以當我們在閱讀以上這十二個大願,日後向藥師佛祈請,對他生起信心時,或者說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之後,我們也如實以這個儀軌來觀修、來修持的話,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暫時消除今生各種的苦痛、病痛;究竟的來講,能夠帶領我們得到究竟的快樂,成就佛道。

  今天早上的課程就教到這裡了,下午課程結束之後有如有疑問歡迎提出來。

(未完)

————————————              迴向             願以此功德迴向,             地震遇難諸有情:             生者離苦得幸福,             死者早登極樂境。             眾志成城險呈祥,             國家安泰民康寧。


推薦閱讀:

藥師佛十二大願*
藥師佛心咒---預防口舌(紫微斗數巨門化忌指導)
純音梵唱 |《藥師佛心咒》西藏治療咒語
敬善媛——藥師佛心咒
一位師兄實修藥師佛法門的真實感應(轉貼)

TAG:教授 | 藥師 | 藥師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