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迎考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專項練習

(一)

一、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1-4題。

趙國祚,漢軍鑲紅旗人。父一鶴,太祖時來歸。天聰間,授三等甲喇章京。國祚其次子也。初授牛錄額真,屯田義州。從征黑龍江。取前屯衛、中後所。順治初,從征江南,克揚州、嘉興、江陰,皆有功。世職自半個前程累進二等阿達哈哈番。歷官自甲喇額真累遷鑲白旗漢軍固山額真。

十三年,加平南將軍,駐師溫州。十五年,授浙江總督。鄭成功犯溫州,國祚督兵擊卻之,得舟九十餘。成功又犯寧波,副都統夏景梅、總兵常進功等督兵擊卻之,奏捷,上以成功自引退,疏語鋪張,飭毋蹈明末行間陋習,罔上冒功。成功旋大舉犯江寧,督兵防禦,事定,部議國祚等玩寇,當奪官,詔改罰俸。國祚督浙江四年,頗盡心民事。歲飢,米值昂,發帑平糶,並移檄鄰省毋遏糶,民以是德之。十八年,調山東,復調山西。康熙元年,甄別各直省督撫,國祚以功不掩過,解任。

吳三桂反,十三年,起國祚江西提督,駐九江。三桂兵入江西境,命移駐南昌。耿精忠應三桂,亦遣兵犯江西,陷廣信、建昌。國祚與將軍希爾根、哈爾哈齊督兵赴援,精忠將易明自建昌以萬餘人迎戰。師分道縱擊,破賊,逐北七十餘里,克撫州。明復以萬餘人來攻,國祚與前鋒統領沙納哈、署護軍統領瓦岱等奮擊破之,斬四千餘級。十四年,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請以國祚隨征,報可。十五年,師進攻長沙,三桂兵來犯,國祚擊之敗走。尋命移駐茶陵。十八年,長沙下,從安親王攻寶慶。世璠將吳國貴據武岡,國祚與建義將軍林興珠督兵力戰,炮殪國貴,克武岡。國祚以創發乞休。二十七年,卒,年八十,賜祭葬,謚敏壯。

(清史稿列傳四十四《趙國祚傳》)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飭毋蹈明末行間陋習飭:告誡

B罔上冒功罔:欺騙

C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請以國祚隨征,報可報:報告

D炮殪國貴殪:殺死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祖:廟號的一種,多用於開國帝王,這裡是指努爾哈赤。文中的天聰、順治、康熙都是廟號。

B.世職:世代承襲的職位。封建統治者為了獎勵手下,按血緣關係讓某個家族一代繼承一代地連續擔任某個爵位或職位。

C.部議:舊時指中央各部內的決定。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中央各種事務。

D.乞休:自請辭去官職。中國古代官員可以因為年老、疾病等原因請求辭去官職,亦稱告老、乞身、乞骸骨等。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歲飢,米值昂,發帑平糶,並移檄鄰省毋遏糶,民以是德之。(5分)

(2)師分道縱擊,破賊,逐北七十餘里,克撫州。(3分)

4.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謚號來進行概括。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趙國祚被賜「敏壯」這一謚號的原因。(4分)

二、古詩鑒賞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6題。

金陵懷古(其一)

王安石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後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②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開創基業取得霸權的歷朝開國君主。②麥秀:即《麥秀歌》,為殷朝舊臣路過故都,因憫傷故國而作。

5.請簡要分析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

6.後人評價王安石「冷峻嚴苛,詩如其人」,即他的詩歌是冷靜嚴肅的,請結合本詩作簡要分析。

(二)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黃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瓊初以父任為太子舍人,辭病不就。遭父憂,服闋,五府俱辟,連年不應。永建中,公卿多薦瓊者,於是與會稽賀純、廣漢楊厚俱公車征。瓊至綸氏,稱疾不進。有司劾不敬,詔下縣以禮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徵聘處士多不稱望,李固素慕於瓊,乃以書逆遺之曰:「聞已度伊、洛,近在萬歲亭,將順王命乎?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間』。蓋聖賢居身之所珍也。誠遂欲枕山棲谷,擬亦巢、由,斯則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自頃徵聘之士,其功業皆無所采,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謨,令眾人嘆服,一雪此言耳。」瓊至,即拜議郎,稍遷尚書僕射。

初,瓊隨父在台閣,習見故事。及後居職,達練官曹,爭議朝堂,莫能抗奪。時連有災異,瓊上疏順帝曰:「陛下宜開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條上永建以前至漢初災異,與永建以後訖於今日,孰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參考政事,數見公卿,察問得失。諸無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見處士巴郡黃錯、漢陽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見引致,助崇大化。」於是有詔公車征錯等。

三年,大旱。瓊復上疏曰:「昔魯僖遇旱,以六事自讓,躬節儉,閉女謁,放讒佞者十三人,誅稅民受貨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顧省政事,有所損闕,務存質儉,以易民聽。尚方御府,息除煩費。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惡。數見公卿,引納儒士,訪以政化,使陳得失。若改敝從善,擇用嘉謀,則災消福至矣。」書奏,引見德陽殿,使中常侍以瓊奏書屬主者施行。

 (節選自《後漢書》,有刪改)

【注】①作者七人:語出《論語》,指七位避世的隱者。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以書逆遺之曰逆:迎接

B.願先生弘此遠謨願:希望

C.爭議朝堂,莫能抗奪奪:爭奪

D.如有不移,示以好惡移:改悔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固寫信給黃瓊,批評巢父、許由那樣的隱士,認為有志之士應當積極參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認為,從近來國家召請的人士看,他們的功業都沒有什麼可稱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認為所謂處士純粹是一幫欺世盜名之徒。

C.黃瓊跟隨父親在官府時,了解官府辦公的準則與慣例,一上任便對官府運作駕輕就熟,議政時無人能夠駁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黃瓊上書條陳政見,用魯僖公的事例,勸皇上檢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處,好讓世人耳目一新。

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有司劾不敬,詔下縣以禮慰遣,遂不得已。(4分)

(2)數見公卿,引納儒士,訪以政化,使陳得失。(4分)

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從哪幾個方面勸說黃瓊的?(4分)

二、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6題。

上虞逆旅見舊題歲月感懷

陸遊

舴艋為家東復西,今朝破曉下前溪。

青山缺處日初上,孤店開時鶯亂啼。

倦枕不成千里夢,壤牆閑覓十年題。

漆園傲吏猶非達,物我區區豈足齊。

註:①漆園:《史記》中有「莊周嘗為蒙漆園吏」。②非達:不達觀。

5.作者抒發哪些「感懷」?請簡要分析。(6分)

6.簡要賞析頷聯的表達效果。(5分)

(三)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黃州安國寺記

蘇軾

元豐二年十二月,余自吳興守得罪,上不忍誅,以為黃州團練副使,使思過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觸類而求之,有不可勝悔者。於是,喟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後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裡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於此矣。

寺僧曰繼連,為僧首七年,得賜衣。又七年,當賜號,欲謝去,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連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將有臨汝之行。連曰:「寺未有記。」具石請記之。余不得辭。

寺立於偽唐保大二年,始名護國,嘉祐八年,賜今名。堂宇齋閤,連皆易新之,嚴麗深穩,悅可人意,至者忘歸。歲正月,男女萬人會庭中,飲食作樂,且祠瘟神,江淮舊舊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團練副使眉山蘇軾記。

(選自《蘇東坡集》卷三十七)

1.對下列幾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不忍誅誅:殺

B.表裡翛然翛然:無拘無束的樣子

C.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相率:相互

D.具石請記之具:準備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鋤其本,而耘其末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B.余是以愧其人其皆出於此乎

C.寺立於偽唐保大二年不拘於時

D.至者忘歸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雖改之,後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2)連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

4.請根據文章第三段,概括作者「樂之」的原因。

二、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6題。

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注】許渾,晚唐詩人,江蘇丹陽人。

5.根據內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簡要賞析頸聯的表達效果。

(四)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①溫造,字簡輿。性嗜書,不喜為吏,隱王屋山。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名,書幣招禮,造欣然曰:「可人也!」往從之。建封雖咨謀,而不敢縻以職事。及節度徐州,造謝歸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時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鎮陰相撼,逐主帥自立,德宗患之。以劉濟方納忠於朝,密詔建封擇縱橫士往說濟,佐其必。建封強署造節度參謀,使幽州。造與濟語未訖,濟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聖,大臣盡忠,願率先諸侯效死節。」造還,建封以聞,詔馳駟入奏。天子愛其才,問造家世及年,對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馬之齒三十有二。」帝奇之,將用為諫官,以語泄乃止。復去,隱東都。

③長慶初,以京兆司錄為太原幽鎮宣諭使,召見,辭曰:「臣,府縣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東宮時聞劉總,比年上書請覲,使問行期,乃不報,卿為我行喻意,毋多讓。」因賜緋衣。至范陽,總橐郊迎。造為開示禍福,總懼,矍然若兵在頸,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還,遷殿中侍御史。

④興元軍亂,殺節度使李絳,眾謂造可夷其亂,文宗亦以為能,乃授檢校右散騎常侍、山南西道節度使,許以便宜從事。帝慮其勞費,造曰:「臣計諸道戍蠻之兵方還,願得密詔受約束,用此足矣。」許之。命神策將董仲質、河中將溫德彝、邰陽將劉士和從造。而興元將衛志忠、張丕、李少直自蜀還,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從,五百人為前軍。既入,前軍呵護諸門。造至,欲大宴,視聽事,曰:「此隘狹,不足饗士。」更徙牙門。坐定,將卒羅拜,徐曰:「吾欲聞新軍去主意,可悉前,舊軍無得進。」勞問畢,就坐,酒行,從兵合,卒有覺者,欲引去,造傳言叱之,乃不敢動。即問軍中殺絳狀,志忠、張丕夾階立,拔劍傳呼曰:「悉殺之!」圍兵爭奮,皆斬首,凡八百餘人。親殺絳者,醢之;號令者,殊死。取百級祭絳,三十級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漢江。監軍楊叔元擁造靴祈哀,造以兵衛出之。詔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亂者也,人以造不戮為恨。以功加檢校禮部尚書,賜萬縑賞其兵。

⑤後入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東都留守。卒,年七十,贈尚書右僕射。

(選自《新唐書》,有刪節)

【注】①駟,此指驛馬。②醢[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不敢縻以職事縻:束縛

B.逐主帥自立,德宗患之患:以……為擔憂

C.恐四方易朝廷易:輕視

D.卒有覺者,欲引去覺:睡覺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名②帝慮其勞費

B.①臣犬馬之齒三十有二②造傳言叱之,乃不敢動

C.①將用為諫官,以語泄乃止②長慶初,以京兆司錄為太原幽鎮宣諭使

D.①親殺絳者,醢之②叔元,始激兵亂者也,人以造不戮為恨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興元軍亂,殺節度使李絳,眾謂造可夷其亂,文宗亦以為能。

4.從全文中可以看出溫造是怎樣一個人?

二、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6題。

花心動·偶居杭州七寶山國清寺冬夜作

趙鼎

江月初升,聽悲風、蕭瑟滿山零葉。夜久酒闌,火冷燈青,奈此愁懷千結。綠琴三嘆朱弦絕,與誰唱、陽春白雪。但遐想、窮年坐對,斷編遺冊。

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慨念少年,橫槊風流,醉膽海涵天闊。老來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顏色。更何似、歸歟枕流漱石。

【注】①趙鼎(1085-1147),南宋解州聞喜東北(今屬山西聞喜禮元鎮阜底村)人,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②欃(chán)槍:喻邪惡勢力。

5.結合全詞,概括作者「愁」的原因。(5分)

6.詞的下闕對比手法鮮明,試作賞析。(6分)

(五)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東人。公應機能斷而遇節必立。年十餘歲,有稱神巫來告曰:「若相法當夭且賤,幸而為釋,可以緩而死耳,位祿非若事也。」公諸父素加撫愛,尤所信異,遽命奪去其業,從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聖人所罕言,縉紳者所不道,巫何為而能盡之也?且令從之而生,去聖人之教而為異術,不若速死之愈也。」

開元中,舉汝州進士,計偕百數,公為之冠。江南西道連帥聞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殘耗,假守永豐令。公於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鰥嫠,毆除物害,消去人隱,吏無招權乾沒之患,政無犯令尨茸之蠹,宰制聽斷,漸於訟息。耕夫復於封疆,商旅交於關市。既庶而富,廉恥興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涇卒之亂,公以變起卒遽,盡室奔匿於終南山。賊徒訪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問焉,公變名氏以紿之,捐家屬以委之。賊遂執公愛子,榜棰訊問,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顧。即步入窮谷,披草徑,逾秦嶺,由褒駱朝於行宮。上嘉其誠節,不時召見。公頓首流涕,累陳計畫。賊平策勛,賜輕車都尉,封宜城縣開國伯,拜尚書兵部侍郎。是歲,盜據淮滸,方議討戮,宰相以大理評事李元平者有名,以為才堪攘寇,拜為汝州。群臣望聲徇利者皆曰德舉,公獨慷慨言於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華而不實,異代同德,往且見獲,何寇之攘?」時人不之信也。未幾,盜襲汝州,以元平歸,凡百莫不嗟服焉。

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於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祿秩之厚,佈於宗姻,無一廛之土以處其子孫,無一畝之宮以聚其族屬。有一於此,尚宜旌褒,矧茲備體,焉可以已:固當飾以榮號,章示後來。

(選自《柳宗元文集》,有刪改)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南西道連帥聞其名,辟至公府辟:徵召。

B.公變名氏以紿之紿:欺騙。

C.以為才堪攘寇攘:剷除

D.祿秩之厚,佈於宗姻秩:官品。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一個自稱神巫的人給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認為他會早死,並且享不了高官厚祿,解決的辦法就是出家為僧。

B.柳惟深代理永豐縣令時,採用嚴刑峻法打擊奸惡橫暴勢力,並且出台寬和政策救助無依無靠的人,消除百姓痛苦。

C.涇州士卒發生叛亂,柳公帶著全家藏匿進終南山,賊徒用相印來引誘他,他不為所動,受到嚴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於識人,當群臣都認為宰相為朝廷舉薦的攘寇之人很得當時,只有他認為不合適,後來事實果然如他所料。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既庶而富,廉恥興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2)華而不實,異代同德,往且見獲,何寇之攘?

4.概括李惟深具有怎樣的個性品德。

二、古詩鑒賞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7題。

玉樓春

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愁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5.「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一句有包含了哪兩層意思?(4分)

6.簡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3分)

7.前人評論「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認為「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請結合詩句簡析。(4分)

(六)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亡妹張夫人家傳

李鴻章

嗚呼!自吾妹之亡,吾母無與承歡者矣!

吾兄弟六人,女弟二人,妹居長。先後宛若①,或不相得致勃磎,吾母常蒿然不懌。妹歸,輒侃侃出正言為處曲直,開解而和調之。咸帖帖頫首敬受,靡有抵牾,吾母乃大歡。初,先侍御公與吾母留京邸,吾與三弟從,伯兄將嫂遠宦,獨妹留家,四弟、五弟、六弟、小妹以肩隨。其浣濯烹紉,暨內事皆身任,無不治辦。既歸張氏,逾年君舅寢疾,妹在視食飲,隨妹夫治藥物,得宜與節。舅病亟,妹坐盂於湯,伺溫以奉舅,兒終日嗄,不之顧。

吾兄弟宦學,家屢空,奔走稱貸。妹之舅以妹賢,又偉視吾兄弟,不待求請,輒資給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張氏之助居多。逮舅卒家析,妹夫故孝,願奉母出分,母亦曰:『中男介婦事我謹,必能奉事我。』時粵逆肆擾,妹夫以異軍蒼頭特起,從侍御公、袁忠愍公治賊於淮南北,恆不家居。後從曾文正公於豫章,又別將與吾會師吳中,妹斬斬持門戶,於傾側擾攘中,奉君姑,教諸子,使不廢學,家以不落。吳會平,迎吾母養,妹侍行焉。繼室未諳姑起居,頗慮不得吾母意,妹左右導迎之,婦姑相得尤歡。

故妹之歿也,吾哭之痛。妹生平靜穆專一,居恆默默不苟訾笑。吾每謂妹靜正有鬚眉丈夫風概。孰意,年甫四十而遽歿也。嗚呼,傷矣!妹以同治丁卯二月六日歿。夫名紹棠,字又堂,偕吾平吳,積功授都督。鴻章曰:「又堂之會師於吳,或惎②妹兵凶戰危宜尼③行者。」妹曰:「仲兄在難,義無坐視,且死生,命也。」迨吳會平,又堂總師干焉。有降將隸部曲,新饋重金千,又堂卻之。降將不自安,介密親獻之妹,妹亦卻之。密親為固請,厲色以謝,終不受。

(選自《李鴻章全集》,有刪節)

註:①宛若:妯娌;②惎:jì,猜忌;③尼:阻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浣濯烹紉浣:洗

B.兒終日嗄,不之顧顧:看

C.輒資給之給:供給

D.繼室未諳姑起居諳:熟悉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及文化常識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初,作者隨父母住在京城,哥嫂也在外地,只有妹妹留在家裡,各種事務都親自擔當,處置妥當。

B.伯:古代兄弟間排行習慣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當時太平天國起義,作者妹夫帶兵跟從作者父親在淮河南北作戰,後來又跟從曾國藩到了南昌,後與作者會師吳中。

D.先:對死去的人的尊稱。如:「先妣」指已去世的祖母,「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妹歸,輒侃侃出正言為處曲直,開解而和調之。

(2)奉君姑,教諸子,使不廢學,家以不落。

4.根據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為人處世的特點,限30字以內。

二、古詩鑒賞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5-6題。

湘中

[唐]韓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貞元末年,韓愈官監察御史,因關中旱飢,上疏請免徭役賦稅,遭讒被貶為連州陽山令。此詩即為作者貶謫途經淚羅江時所作。

5.詩的首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6.「空聞」二字感慨深沉,請結合全詩內容及詩人生平簡要分析。

迎期末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專項練習答案

(一)

1.C(報:回復)

2.A(太祖是廟號,天聰、順治、康熙都是年號。)

3.(1)(浙江)年成不好,大米價格狂漲,(趙國祚)打開府庫,平價賣米,並且發文曉示鄰省不要阻遏賣米,百姓因為這件事感激他。(5分,「歲飢」、「值昂」、「發帑平糶」、「移檄」、「德」各1分)

(2)大軍兵分幾路猛烈(盡情)攻擊,擊敗敵兵,追剿敗兵七十多里,攻克撫州。(3分,「縱擊」、「逐北」、「克」各1分)

4.「敏」是機敏之意:發帑平糶,分道縱擊等;「敏」又有勤勉做事之意:盡心民事,盡職軍事。(答對一點即可得2分)「壯」是勇猛有力之意:身經百戰,奮力破敵,屢立戰功。(2分)

【參考譯文】

趙國祚是漢軍鑲紅旗人。趙國祚的父親是趙一鶴(本為明軍軍官),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歸降大清。天聰年間,趙一鶴被授予三等甲喇章京(官爵名)。趙國祚是他的第二個兒子。起初被授予牛錄額真(官名),在義州屯田。跟隨清軍征討黑龍江。奪取前屯衛、中後所兩座城池。順治初年,跟隨大軍征討江南,攻克揚州、嘉興、江陰,都有戰功。世襲職位自半個前程(清初世襲的最低官職)多次升遷到二等阿達哈哈番(清爵名)。經歷的官職自甲喇額真(官名)多次升遷至鑲白旗漢軍固山額真(官名)。

順治十三年,趙國祚被加封為平南將軍,率領軍隊駐守溫州。順治十五年,被授予浙江總督。鄭成功侵犯溫州,趙國祚率領軍隊擊退他們,繳獲船隻九十多艘。後來鄭成功又來侵犯寧波,副都統夏景梅、總兵常進功等率領軍隊擊退他們,趙國祚向皇帝報捷,皇上認為是鄭成功自行退兵,而他的給皇上的奏疏語言誇大其實,告誡他不要重蹈明末軍隊陋習,欺騙上級,冒領軍功。鄭成功不久又大舉侵犯江寧,趙國祚率領軍隊防禦,事情平定之後,朝廷相關部門認定趙國祚等人消極抗敵,應當削去官職,皇上下詔改為罰俸。趙國祚擔任浙江總督四年,在民事上頗為費心。浙江年成不好,大米價格狂漲,趙國祚打開府庫,平價賣米,並且發文曉示鄰省不要阻遏賣米,百姓因為這件事感激他。順治十八年,調任山東總督,後又調任山西總督。康熙元年,考核鑒定各直省督撫,趙國祚因為功勞不能抵消過失,被解除職務。

吳三桂反叛,康熙十三年,起用趙國祚為江西提督,駐守九江。吳三桂的軍隊進入江西境內,朝廷命令趙國祚移師駐守南昌。耿精忠響應吳三桂,也派遣軍隊進犯江西,攻克廣信、建昌。趙國祚與將軍希爾根、哈爾哈齊率領軍隊去支援,耿精忠手下大將易明從建昌率領一萬多人馬迎戰。大清軍隊兵分幾路猛烈攻擊,擊敗敵兵,追剿敗兵七十多里,攻克撫州。易明又率領一萬多人來進攻,趙國祚與前鋒統領沙納哈、署護軍統領瓦岱等奮勇出擊,擊敗賊軍,斬首四千多級。康熙十四年,大將軍安親王岳樂請求朝廷讓趙國祚隨他出征,皇上回復可以。康熙十五年,大軍進攻長沙,吳三桂軍隊來犯,趙國祚攻打吳三桂的軍隊使其敗逃。不久又命令趙國祚移師駐守茶陵。康熙十八年,攻克長沙,又跟從安親王進攻寶慶。吳世璠(吳三桂之孫)手下大將吳國貴佔據武岡,趙國祚與建義將軍林興珠率軍奮力作戰,開炮轟死吳國貴,攻克武岡。趙國祚因為身上創傷發作,請求退休。康熙二十七年,去世,享年八十歲,賞賜祭葬尊榮,謚號敏壯。

5.運用對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諸國興亡相繼、創業艱辛難守成的奇怪歷史現象,引發懷古之情;拋出問題,為頷聯議論做鋪墊.

6.①冷靜剖析了歷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於繼承者貪圖安逸享樂;②因驕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自取,不必為之惋惜悲傷;③站在歷史高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觀揭示了一切政權興亡的規律。

【解析】

5.試題分析:題干要求「簡要分析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這是考查詩歌的章法結構。首聯的作用一般有:扣題,總起全詩、在抒情時多用賦比興對景起興的手法引起話題,作為敘事詩的開頭、交代起因等等。作答時可以從內容、技巧和結構等方面考慮,首聯「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其中「霸主」和「孤身」兩詞寫出了開國之君白手起家奪取天下的艱辛。「子孫多以百城降」與上句形成對比,首聯一開始就拈出了建都金陵諸國興亡盛衰相繼的歷史現象,揭示了繼承者相繼滅亡的歷史規律,為後面的議論抒情做鋪墊。

點睛:鑒賞詩詞結構技巧類題目的解題方法:(1)認識詩歌的結構特點。古詩詞通常的結構形式是先寫景敘事後議論抒情,寫景敘事為議論抒情做鋪墊,而觀點態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寫景敘事的基礎上闡發。(2)尋找詩詞中的標誌性語言。如在以時空為序的詩詞中要注意尋找表示時空轉換的詞語、句子;寫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詩詞中要注意末尾卒章顯志的抒情議論句。鑒賞詩詞結構技巧類題目的答題步驟:第一步:點明結構技巧的類型名稱;第二步:結合詩句內容進行具體分析;第三步: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分析其作用。

6.試題分析:題干要求結合本詩簡要分析王安石詩「冷峻嚴苛,詩如其人」的特點,作答時圍繞「他的詩歌是冷靜嚴肅的」進行分析。詩首聯一開始就嚴肅地指出了建都金陵諸國興亡盛衰相繼的歷史現象,次聯則冷靜點明其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開國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孫往往輕易地把政權斷送。進而又客觀地指出這些政權所以敗亡相繼,主要是因為繼承者享國以後,日趨奢靡逸樂。王安石站在歷史高度,冷靜嚴肅地揭示了一切政權興亡的規律,並在三四兩聯以豐富的想像和懷古的詩情述說南朝舊事,以此與上半首相印證。

(二)

1.C(奪:改變)

2.A(「批評巢父、許由那樣的隱士」錯)

3.(1)有官吏彈劾他對朝廷不敬,又有詔書到縣裡要求按禮節寬慰他並予以遣送,這才沒有停止(上路)。(關鍵詞:有司、慰遣、遂、已)

(2)(朝廷)多次召見公卿,招攬接納儒學之士,用政事來詢問他們,讓他們陳述得失利弊。(關鍵詞:數、引納、訪、陳)

4.①從聖賢立身之道:以伯夷、柳下惠引入話題,然後說若想歸隱山林,如巢父、許由的無欲無求就罷了;如果有心參政救助百姓,現在正是時候。

②從現實的角度:近來國家召請的人士使處士得了惡名。希望先生為處士洗雪惡名。

參考翻譯:

黃瓊字世英,江夏郡安陸縣人。黃瓊最初因父親的關係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為由沒有就任。父親去世,他守孝期滿,五官署連年召請他為官,他都沒有答應。

永建年間,公卿都向朝廷推薦他,於是他和會稽郡的賀純、廣漢郡的楊厚一起都以公車徵召進京。黃瓊走到綸氏,又稱病不再前進。有有官吏彈劾他對朝廷不敬,又有詔書到縣裡要求按禮節寬慰他並將他遣送至京城(或予以遣送),這才沒有停止(上路)。這以前,朝廷召請的處士多名不符實,李固平日對黃瓊就很欽佩,這時便寫信迎接他說:「聽說你已經渡過伊水和洛水,接近萬歲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從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執,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傳書中說『不做伯夷也不學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這可是聖賢處世立身所珍視的。如果確實想一輩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蹤巢父、許由,這也就罷了;如果還有心參政救助百姓的話,現在正是時候。自古以來,清明的政治少而壞風俗多,一定要等到堯、舜出世,那這對於志士來說恐怕根本就沒有機會了。從近來國家召請的人士看,他們的功業都沒有什麼可稱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認為所謂處士純粹是一幫欺世盜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遠的謀略,作出令眾人嘆服的成績,為處士洗雪惡名。」黃瓊到京,當即被任命為議郎,稍後又改任尚書僕射。

當初,黃瓊跟隨父親在官府,了解官府辦公的準則與慣例。等到他居位任職,便對官府運作駕輕就熟,在朝堂上議政爭論時,沒有人能夠駁倒改變他的觀點。當時連著出現災異,黃瓊便上書順帝說:「皇上應該打開石室,研讀《河》和《洛》,同時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將皇上登位以前直至漢初所有災異,與登位以來直到現在的災異情況,一一登錄上報,看看各個時期災異發生的多少。並讓近臣和儒生結合時政提出意見,經常引見公卿共議,檢查政務得失。那些沒有功績德行的官僚應一律罷免。我看巴郡的黃錯、漢陽的任棠,年歲在八九十歲,都是有名的隱逸高士。宜於引薦招納,從而使其輔助陛下,實現大治理想。」於是下詔書徵召黃錯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黃瓊又上書條陳政見,說:「當年魯僖公遇到了大旱災,就從六個方面自我檢查,躬行節儉,禁止女子干求請託,流放讒侫小人十三名,嚴懲搜刮百姓、貪污受賄的九個人,自己宿於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而今也應當檢查政事,關注不足的地方,務必追求節儉樸實,讓世人耳目一新。宮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費巨大之事。明令近臣,必須遵守法紀,如有不肯改悔,就給以應得的處罰。常常會見公卿,招攬接納儒學之士,詢問政事,讓他們陳述得失利弊。另外,獄中囚滿為患,很多人死於獄中,這也觸犯和氣,招致災旱。如能革除弊端從善如流,擇用好的建議,那麼就會災消而福至了」奏章呈上後,皇帝在德陽殿接見了他,讓中常侍責成掌管的人按黃瓊奏章所列事項切實施行。

5.輾轉漂泊的凄苦;對遠方故鄉的思念;年華流逝的感嘆;物是人非的感慨;壯志難酬的苦悶;對照名人後的自我調適。

6.視聽描寫相結合,寓情於景(融情於景、借景抒情),通過殘缺之山、偏僻之店、亂啼之鶯等意象,渲染了荒涼凄清的氛圍,表達身處羈旅孤獨與凄涼。

注釋

(1)上虞:漢置隋廢,故城在今浙江上虞西,地名虞賓,舜避丹朱於此。唐復置縣,即今治。

(2)壞牆:謂頹垣敗壁也。溫庭筠詩:「落筆龍蛇滿壞牆,盡將老幼藏其間。」

(3)漆園:故城在山東菏澤市北。《史記》:「莊周嘗為蒙漆園吏。」又安徽定遠、河南商丘皆有漆園,亦俱雲莊周為吏處。非達:不達觀也。凡喜怒哀樂為境遇所拘束,意識以是仍有沾滯,是謂非達觀。賈誼賦:「達人大觀,物無不可。」

(4)物:世間形形色色也。我:我見也。《莊子》有《齊物論》,其旨以為自是非彼者,物論也,因立說以齊之。

(三)

1. C2. A

3.(1)現在就是改了,以後一定還會再次發作,何不誠心歸依佛門,想辦法全部(一下子)消除乾淨?(2)繼連笑著說:「知道滿足才不會被辱,知道停止才能讓自己不懈怠。」最後還是辭去離開了。

4.安國寺雅緻脫俗;靜坐安國寺無人打擾;身處安國寺可忘記塵世紛擾;身處安國寺可去除人生雜念。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題干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C項「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在原文中是「又七年,當賜號,欲謝去,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意思是「又過了七年,賜予他法號,他打算辭去離開,他的徒弟與父老都相繼挽留他。」所以此處「相率」,應為「相繼」的意思。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A項,兩個「而」都是連詞,錶轉折。B項,第一個「其」,代詞「他」;第二個「其」,表示推測,「也許、大概」意思。C項,第一個「於」,介詞「在」;第二個「於」,介詞「被」。D項,第一個「者」,表……的人;第二個「者」,判斷句的標誌。

點睛: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質。應該說大多數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掌握並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錶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徵,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四、結合具體語境。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本,在具體語境中翻譯句子。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後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得分點:「復作」,再次發作;「盍」,何不;「洗」,消除乾淨。第二句得分點:「辱」,被侮辱;「殆」,危險;「謝」,辭別。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審題,把握題乾的要求,「請根據文章第三段,概括作者『樂之』的原因」。解答此類題目,要先明確答題區域,如「文章第三段」「作者『樂之』的原因」,然後到文章的第三段,通讀全段,篩選表現作者「樂之」原因的相關內容。根據文本閱讀分析,相關內容應該在「私竊樂之」的前面,如「茂林修竹,陂池亭榭」「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裡翛然,無所附麗」,然後用現代漢語將這些內容整合概況即可。

參考譯文:

宋元豐二年十二月,我任職吳興地方的太守,由於得罪了權貴,皇上偏愛又不忍心責備我,所以把我降職為黃州地方的團練副職,給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第二年,即元豐三年二月到達黃州後。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衛生,收收一路勞累的心思,就開始閉門思過,尋找改過自新的方法。回憶以往的任職經歷,覺得都跟那些權貴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們的。想改造自己的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沒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於是大聲嘆息說:「正道壓不住邪氣,個人秉性勝不了歪風,不鏟其根,而只除其枝葉,現在即使改了,以後老毛病還會犯,何不皈依佛門一洗了之呢?」

探得吳興城南邊有個安國寺,樹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錯。過一兩天就去燒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審察,心靈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尋求罪過產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靈清凈,雜念全無,感覺良好。早去晚歸了五年的時間。

寺里有個和尚叫繼連的,做和尚頭七年被賜予佛衣,又過了七年,賜予他法號,他打算辭去離開,他的徒弟與父老都挽留他。繼連笑著說:「知道滿足就不會愛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會有危險。」最後還是辭去離開了。聽說後我心裡有點慚愧。元豐七年,我將調離吳興要到汝這個地方去。繼連說:「本寺還沒有文記,請我做一篇記。」我推脫不了。

安國寺建於偽唐保大二年,開始名為「護國」,嘉佑八年才改的現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繼連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鄉親們男男女女一萬多人聚會於這裡郊遊活動,祭祀瘟神,這是江淮地方的風俗習慣。

四月六日,汝州團練副使眉山人蘇軾做了這篇記。

5.官宦在外,思念家鄉;國勢動蕩,危機四伏;江山依舊,世事滄桑。

6.頸聯晚眺近景,虛實結合(或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強調過去的禁苑深宮,現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對比)滄桑的世事,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弔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發詩人的思古幽情」)

【解析】

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的能力。詩人「愁」原因詩中一再提到,仔細篩選相關信息,作適當的聯想、引申、整合。首聯寫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一旦登臨,所見煙籠蒹葭,霧罩楊柳,思鄉之情湧上心頭。「愁」字奠定全詩感情基調。頷聯寫涼風突起,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傳出了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頸聯寫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朝代更替,世事滄桑,把詩人的弔古之愁油然而生。尾聯一個「流」字,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詩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

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藝術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讀懂頸聯。該聯寫晚眺近景,虛實結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是詩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聯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弔古之情油然而生。答題時,先要明確手法是什麼,再結合詩句指出該手法的運用在表達情感時的效果。

點睛:解答此題首先要審清題目問的是什麼。「賞析表達效果」,換一種問法就是:「表達技巧是什麼?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此聯是寫景,那麼描寫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寫景物的角度(空間、色彩、感覺器官等);(2)表現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等;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鋪陳描摹等);(3)結構特點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寫景、景語作結等);(4)錘鍊字詞的角度(一字傳神,惟妙惟肖再現景物特點等);(5)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題」答題時要具備三方面內容:一是「用了什麼手法」、二是「如何用這種手法」、三是「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或表達什麼樣情感」。具備以上的知識儲備,解答此題就一定思路。

(四)

1. D2. D

3.①張建封擔心失去溫造,於是把兄長之女嫁給溫造為妻。

②興元軍叛亂,殺死節度使李絳,眾人認為溫造能夠平定這一暴亂,文宗也認為他可以

4.年少成名,長於言辭,富有謀略,不願為官,行事果決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題干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D項,「卒有覺者,欲引去」,如把「覺」翻譯成「睡覺」,則與語境不合;從文中來看,「勞問畢,就坐,酒行,從兵合,卒有覺者,欲引去,造傳言叱之,乃不敢動」,該句意思是慰問完畢,命興元兵坐下,溫造便令人抬著酒巡行。衛兵的包圍隨即合攏。酒席上有先察覺的,想離去,溫造傳令呵叱,於是不敢動。此處分「覺」應為「發覺,察覺,覺醒」之意。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A項,①中「其」修飾「名」,意思是「他的」;②中「其」作賓語,意思是「他」,兩者不同。B項,①中「之」意為「的」,結構助詞;②中「之」為賓語,意為「他」,代詞。兩者不同。C項,①中「以」意為「因為」,連詞;②中「以」意為「用」,介詞。D項,①②中的「者」均意為「……的人」。

點睛: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質。應該說大多數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掌握並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錶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徵,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四、結合具體語境。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本題中,兩個「之」,「臣犬馬之齒三十有二」,「之」放在修飾詞和中心詞之間,結構助詞,的;「造傳言叱之」,「之」放在動詞之後,代詞。再比如兩個「以」,「以語泄乃止」,「以」後的「語泄」是主謂短語,「以」是連詞,因為;「以京兆司錄為太原幽鎮宣諭使」,「以」後「京兆司錄」是官職,是名詞,「以」是介詞,用。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本,然後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後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先圈出句中的人名,如「建封」是指「張建封」,「造」是指「溫造」;「因」,於是;「妻」,名詞作動詞,「嫁給……為妻」;結合文意知道,「子」作「女兒」意;「以兄子」為狀語後置,應還原為「因以兄子妻之」。第二句中,「亂」,叛亂;「謂」意為「認為」;「夷」意為「平定」;「以為」,認為;「能」,可以。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審題,把握題乾的要求,「全文中可以看出溫造是怎樣一個人」。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對人物進行直接的描寫,那考生就應圈出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二是藉助他人對人物進行側面襯托,那麼考生就應圈出文中與傳主相關的人,根據他們的言行或評價來分析人物特點。如有作者的評價之詞,可以拿來使用。本文每一段都體現出溫造的不同性格特徵。第一段寫張建封聘請溫造,並把兄長之女嫁給溫造,這側面說明人物有名、有才;第二段,寫溫造勸說劉濟,「造與濟語未訖,濟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聖,大臣盡忠,願率先諸侯效死節』」,這展示出口才非凡的一面;第三段,溫造替君王宣詔,「造為開示禍福,總懼,矍然若兵在頸,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表現出人物長於言辭的特點;第四段,平定興元軍叛亂,展現出有謀略的一面。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溫造,字簡輿。溫造性情喜好學習,不喜歡應試做官,隱居王屋山。壽州刺史張建封聽說他的名聲,致書信錢財聘請他,溫造欣然對家人說:「這是位了不起的人。」於是至壽州跟從張建封。張建封雖然凡事都請教他,但不敢以職任束縛他。等到張建封授節彭門,溫造回到下邳,有超脫塵世之心。張建封擔心失去溫造,於是把兄長之女嫁給溫造為妻。

此時李希烈謀反,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鎮掌握兵權者,隨之心猿意馬,大多驅逐了主帥,自立主帥,德宗因此憂懼。恰值范陽劉濟表示竭誠效忠,於是密詔張建封挑選才識謀略卓異之人前往遊說,輔佐他一定成功。張建封強行委任溫造為節度參謀,派他出使幽州。溫造同劉濟談話語未了,劉濟俯伏流涕道:「濟偏處遠郡,不知天子神聖,大臣竭盡忠誠。甘願在諸將領之先,以死報效朝廷。」溫造回,張建封將他的名字呈報朝廷。德宗喜歡他的才能,下詔乘驛馬至京師。天子喜歡他的才能,問溫造的家世和年齡,溫造答道:「臣五世祖溫大雅,外五世祖李責力。臣犬馬之年三十又二。」德宗認為是個奇才,欲用為諫官,因言語間泄露意圖而未成。又離開,隱於東都。

長慶初,溫造京兆府司錄的身份被任命為太原幽鎮宣諭使,皇上召見他,溫造推辭說:「我不過是府縣跑腿小吏,初任要職,不宜擔當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輕視朝廷。」皇上說:「我在東宮時,聽說劉總請求入覲,等到我即位,連年上書不斷,派人問入覲行期,卻不予答覆。卿前去替我說明意圖,不要多加辭讓了。」於是賜給溫造緋衣。溫造到范陽,劉總攜弓帶箭在郊外迎接,溫造便宣布聖旨,講明禍福得失,劉總害怕,彷彿兵刃加於脖頸之上一般,從此率領自己所部九州歸順朝廷。等到到溫造出使還朝,調任殿中侍御史。

興元軍叛亂,殺節度使李絳,眾人認為溫造能夠平定暴亂,文宗也認為它能,便授以檢校右散騎常侍、山南西道節度使,許諾他可以便宜從事。皇上考慮他辛勞費神,溫造奏道:「臣估計諸道征伐蠻方之兵已返回,望賜臣密詔,使諸道之兵受臣調遣,使用這些軍隊便足夠了。」皇上答應他,命令神策行營將領董重質、河中都將溫德彝、郃陽都將劉士和皆聽從溫造指揮。興元都將衛志忠、張丕、李少直從蜀地回,溫造把意圖和他們說了,都說「不敢有二心。」於是用八百人為衛隊,五百人為前軍。進入興元府衙,前軍分守諸門。溫造下車,他們打算置辦宴席,主管官員在廳堂設置帷帳,溫造說:「此處狹隘,不足以宴饗士卒。」再移到衙門,坐定之後,興元將士羅列而拜,溫造慢慢說:「我欲詢問新軍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舊軍不得混雜在中間。」慰問完畢,命興元兵坐下,溫造便令人抬著酒巡行。衛兵的包圍隨即合攏。酒席上有先察覺的,想離去,溫造傳令呵叱,於是不敢動。溫造便詰問殺害李絳的情節。衛志忠、張丕夾階而立,拔劍呼喊「殺」。四周包圍的兵士一齊衝上,總共八百餘人。那些親手誅殺李絳的,碎屍百段,發號司令者斬屍三段,其餘一律斬首。用其中一百個首級祭李絳,三十個首級祭王景延等,並拋屍江中。監軍楊叔元在座,慌忙起身哀求,抱著溫造的靴子請求饒命,溫造派衛兵將他拖出去,等候朝廷發落。敕旨楊叔元流放康州。楊叔元,是開始激起兵亂的人,人們以溫造不殺他為遺憾。溫造因功加授檢校禮部尚書,賜萬匹綢緞賞賜他的士兵。

後入朝任兵部侍郎,因疾請求出任東都留守。病逝,時年七十,追贈右僕射。

5.環境凄清,知音難覓,中原淪陷(有家難回),壯志難酬,老來漂泊。(5分,每點1分)

6.①將年少時的橫槊風流和老來的漂泊憔悴進行對比,表達了年華老去、壯志難酬的感傷。

②將現實中看人臉色的生活和想像中枕流漱石的生話進行對比,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嚮往。(6分,每點3分,具體內容解說2分,情感分析1分)

(五)

1. D2. C

3.(1)人口眾多了並能富裕起來了,人們的廉恥之心就產生了;百姓富裕起來之後就需要對他們加以教化,於是學校就建立起來了。(「庶」「興」「庠塾」)

(2)華而不實,時代不同但他們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將會被俘獲,還剷除什麼賊寇呢?(「異代」「見」「攘」)

4.決斷(有才幹),忠誠(有氣節),識人(會識人),廉潔/無私(不為己)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結合語境,「秩」在文中的意思應為「俸祿」。所以選D項。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要遵循「找得准,比得狠」的原則,就是從原文中找出每個選項的對應的內容,然後將每個選項置於原文進行比對,根據原文「賊遂執公愛子,榜棰訊問,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顧。」可知受到嚴刑拷打的是柳公的兒子,不是柳公。所以選C項。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庶」:「眾多」;「興」:「產生」;「庠塾」:「學校」。第二句關鍵點:「異代」:「時代不同」;「見」:「被」;「攘」:「剷除」。

點睛: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提煉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做好兩點: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時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為基礎;二是篩選概括要點要全,不能遺漏。圍繞文中介紹李惟深的個性品德的段落,找到有效的答題區間:「公應機能斷而遇節必立。」「賊徒訪公所在,追以相印……即步入窮谷,披草徑,逾秦嶺,由褒駱朝於行宮。上嘉其誠節,不時召見。」「盜襲汝州,以元平歸,凡百莫不嗟服焉。」「公累更重任,祿秩之厚,佈於宗姻,無一廛之土以處其子孫,無一畝之宮以聚其族屬。」再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關鍵詞,如「決斷」、「忠誠」、「會識人」、「廉潔、無私」即可。

參考譯文:

柳公字惟深,他的祖先是河東人。柳公應對重要事件能做出清晰準確的決斷,遇到與氣節相關的事情一定有所建樹。十多歲的時候,有一個自稱是神巫的人來說:「根據相法你應該是將會早亡並且微賤,幸好如果成為佛教徒,就可以延遲死亡的時間,官位仕途不是你的事情。」柳公的父輩們一向厚加愛撫他,更是相信他的特別,就想強令他改變去除他的學業,聽從神巫的話。柳公認為不能這樣,並且說:「人生死的道理,聖人都很少去講,士大夫也不去談論,神巫為什麼反而能全部說出呢?況且讓我聽從了神巫的話而活下來,去除聖人的教化而學習不同的技藝,不如快速死去更好。」

開元中期,汝州舉薦學子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起共計有百餘人,柳公是這些人中的第一名。江南西道觀察使聽說了他的名聲,徵召他到府衙。因為信州城邑,百姓遭受殘害,損害耗費殘破凋敝,於是讓柳公代理永豐縣令。柳公於是採用嚴厲的刑律來威懾奸惡橫暴的人,分布容和之氣(就是採取寬和的政策)來施加恩惠給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人,驅除外物的害處,消除百姓的痛苦,官吏沒有賣弄權勢得利失利的禍患,政策沒有違犯法令雜亂無章的弊病,統轄所屬的百姓,聽訴訟斷案件,慢慢的打官司的就停息了。農夫重新回到田地里耕種,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人口眾多了之後就使他們富裕起來,廉恥之心於是就產生了;百姓富裕起來之後就對他們加以教化,學校於是就建立起來了。

涇州的士兵發動叛亂,柳公因為變亂髮生的太倉促突然,於是就帶著全家逃到終南山藏匿。賊寇尋訪柳公藏匿的地方,想拿宰相的印信來誘降他。等到找到柳公並且詢問他的時候,柳公改變自己的姓名來欺騙賊寇,並且拋棄家人來把他們交付給賊寇。賊寇於是捉住他的愛子,嚴刑拷打審訊查問,折斷了他兒子的右胳膊,然而柳公並不顧恤他兒子。就步行進入荒無人煙的山谷,撥開厚密的叢草尋找路徑,翻越秦嶺,經過褒駱到行宮朝見皇帝。皇帝讚賞他忠誠有氣節,時時召見。柳公磕頭流淚,多次向朝廷陳述平定賊寇的計策。賊寇平定,記錄功勞,賜給他輕車都尉的官職,封他為宜城縣開國伯,授予他兵部尚書侍郎的職位。這一年,盜賊佔據淮滸,朝廷正商議討伐,宰相因為大理寺評事李元平有名聲,認為他的才能能夠剷除盜賊,就任命李元平擔任汝州知州。遙聞風聲曲從利益的那些大臣們都說舉薦的是賢才,只有柳公情緒激昂地在朝廷中說:「這些人說個沒完沒了,是炫耀美玉而賣出石頭(口是心非的意思)。華而不實,時代不同但他們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將會被俘獲,還剷除什麼賊寇呢?」當時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話。沒多久,盜賊偷襲汝州,俘獲了李元平後歸去,所有的人沒有不嗟嘆佩服柳公的。

貞元五年二月五日,在昌化里去世,柳公不斷改擔重任,豐厚的俸祿,全都散布給宗親,沒有一塊土地用來安置自己的子孫,沒有一間房子用來聚集他的族人。有一個這樣的品行,尚且應該表彰褒獎,更何況這樣的品行很完備,怎麼可以不記錄:本來就應該用榮耀的謚號來讚揚他,彰顯給後來人看。

5.人有情感,風月無情,人之情感本與風月無關(2分);人的情感,到了痴的程度,常移情於物,借物表達。(2分)

6.重感情、有理性、性情豁達。(3分,每點1分。)

7.「直須、看盡、始共、容易」四詞,寫出了離別之際尚有看盡洛城花的興緻,可見豪放;;而洛城花會「盡」,與春風終要「別」,又蘊含著沉重的離別傷感與春歸惆悵之情。

(六)

1. B2. D

3.(1)妹妹回家省親,就理直氣壯地直言分辨(區分)是非,開解調和她們的矛盾。(「歸」「侃侃」「處」「調」)

(2)侍奉婆婆,教導子侄,讓他們不致荒廢學業,家庭因此沒有敗落。(「奉」「姑」「諸子」)

4.安靜嚴肅,丈夫氣概,做事專心,能識大體,清貧自守。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作答時將各個選項中的文言實詞帶入具體語境中進行推斷,B項「兒終日嗄,不之顧」,意思是「孩子整天哭,也顧不上」,所以「顧」,顧及。

2.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干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先妣」指已去世的母親。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後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中得分點,「歸」,回家省親;「侃侃」,理直氣壯地;「處」,區分;「調」,調和。第二句中得分點,「奉」,侍奉;「姑」,婆婆;「諸子」,子侄。

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覆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題目要求根據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為人處世的特點。作答時先從第4自然段中篩選出相關信息,然後再進行概括即可。第4自然段中有:「妹生平靜穆專一」,即「安靜嚴肅做事專心」;「吾每謂妹靜正有鬚眉丈夫風概」,即「有丈夫氣概」;「妹曰:『仲兄在難,義無坐視,且死生,命也。』」即「能識大體」;「有降將隸部曲,新饋重金千,又堂卻之。降將不自安,介密親獻之妹,妹亦卻之。密親為固請,厲色以謝,終不受。」即「清貧自守」。

參考譯文:

唉!自從我妹妹亡故之後,我母親沒有侍奉的人了!

我共有兄弟六人,妹妹二人,亡妹年長。我家前前後後進門的妯娌,有的相處得不好以致有隔閡,我母親常常憂慮不安。妹妹回家省親,總是理直氣壯地直言分辨妯娌們的是非,調解她們之間的矛盾。妯娌們全都低頭接受,沒有抵觸,於是我母親十分高興。起先,我先父(侍御公)和母親住在京都的邸舍,我和三弟跟從(住在那裡),大哥攜帶嫂嫂在遠方做官,只有妹妹留在家裡,四弟、五弟、六弟、小妹跟著她過日子。那些洗衣、洗菜、做飯、縫補的事情,以及其他家內的事情,都親身擔當,沒有不辦理妥當的。嫁到張家以後,第二年,她公公卧病在床,妹妹照管他的飲食,和妹夫一起備辦藥物,都得當有度。公公病情緊急,妹妹將盂置於開水中,等候溫熱了侍奉他喝葯,孩子整天哭,也顧不上。

我兄弟幾人上學,家中常常虧欠,只能到處借貸。妹妹的公公因為我妹妹賢能,又看中我兄弟幾個,不等我家去求借,就供給我家。我兄弟幾人結婚、做官的花費,張家的資助居多。等到妹妹的公公逝世之後,我家兄弟分家,妹夫本來就孝順,願意奉養我母親分擔我的壓力,母親也說:「你弟弟弟媳侍奉我小心周到,一定能照顧好我。」當時賊人(太平軍)大肆騷擾,妹夫憑另外一支以青巾裹頭的軍隊被朝廷特別起用,跟從侍御公、袁忠愍公在淮河南北討賊,常常不在家居住。後來又跟從曾文正公到南昌,又配合主力軍作戰的部隊將領與我在吳中會師,妹妹整肅操持家庭,在覆亡紛亂中,侍奉婆婆,教導子侄,讓他們不致荒廢學業,家庭因為這沒有敗落。吳中平定,我接母親過來奉養,妹妹侍奉前來。我的繼房不熟悉婆婆的起居,很擔心不稱母親的心意,妹妹在一旁指導她,於是婆媳相處得十分融洽。

所以妹妹去世,我哭得特別傷心。妹妹生平安靜嚴肅做事專心,在家總是默默不語不苟言笑。我常誇妹妹安靜正直有大丈夫風範。誰料,剛剛四十歲就辭世了呢。唉,傷心啊!妹妹是在同治丁卯二月六日去世的。丈夫的名字叫紹棠,字又堂,就是和我一起在平吳中的那位將領,後來他累積功勞被封為都督。我曾說:「妹夫當初和我在吳中會師,我本來還猜忌在兵荒馬亂中妹妹應該會阻止他前來的。」妹妹說:「大哥正在難中,不能坐視不管,哪怕犧牲自己也應前往救助,況且死生是命啊。」等到吳中平定,妹夫總領軍隊了。有一支降軍,饋贈他千金,妹夫推辭了。降將心理不安,讓隨從秘密地將錢獻給我妹妹,妹妹也推辭了。那位降將又私下親自堅決請求收下,妹妹表情嚴厲地推辭,始終沒有接受。

5.畫面:兩岸山猿哀愁,江中魚兒狂跳,江面波濤洶湧的汨羅江景;作用:營造出一種愁慘感傷的氣氛,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抒發詩人因讒遭貶的悲憤和牢騷。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該題,要先簡單描述首句畫面:兩岸山猿哀愁,江中魚兒狂跳,描寫的是江面波濤洶湧的汨羅江景。通過「猿愁」二字,開頭環境描寫,為全詩營造出一種愁慘感傷的氣氛。另外,首句連用「猿」、「魚」、「踴」等雙聲字相間,以急促的節奏感來渲染詩人激動不平的心聲。

6.「空聞」,即沒有欣賞的興趣;本想借憑弔屈原寄託失意,卻無處祭奠,漁父歌聲令人茫然、憤慨;詩人以屈原自況,沒有對漁父的企羨,而願效仿屈原萬死不辭。(解釋「空聞」聯繫詩意聯繫作者生平思想意思對即可。)

點睛: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這類題答題步驟是:(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推薦閱讀:

古詩新書 與君共商--杜甫絕句新解
古詩兩口咬不爛,到了考場可咋辦?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古詩?
經典的古詩文名句
把握理解古詩詞之關鍵要訣(二)

TAG:閱讀 | 文言文 | 練習 | 古詩 | 期末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