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禪的詩句
作詩與禪境悟禪拉在一起自古以來有之,特別是在唐宋兩代禪宗極盛時期,詩作為悟禪的一種表達方式更為突出,時文人雅客在作詩中寫妙語禪意之境別具風格。
禪對詩的滲透有三個方面,一是以禪入詩、二是以禪喻詩、三是以禪論詩。其實不論怎樣都是詩家借禪來寫詩。 以禪入詩例: 《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以禪喻詩例: 《五燈會元》卷六: 「虛空駕鐵船,岳頂浪濤天。」 又例: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 蘇軾 以禪論詩: 韓駒在《贈趙伯魚》是詩里說: 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 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又例: 《學詩》 --宋 吳可 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 學詩渾似學參禪,頭上安頭不足傳。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衝天。 學詩渾似學參禪,自古圓成有幾聯。 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至今傳。 蘇軾以其對禪學和詩學兩方面的深刻造詣,曾提出「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的看法。其後,引起詩壇的普遍注意,漸成一時之風氣。吳可在其《藏海詩話》里就說:「凡作詩如參禪,須有悟門。」他並把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見解寫成詩,開了宋代以這種形式論詩的先河。第一首認為詩人由模仿到新創,亦如禪家由漸修而頓悟;第二首認為詩人應勇於跳出前人窠臼,亦如禪人所富有的自我作古的精神;《學詩》第三首認為自然而然是最高境界,詩禪皆然。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就讀書與作詩之關係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所論者,是作詩之道,亦是悟禪之道;詩禪之相通,在這裡體現得最為明顯,而禪悟與文本的矛盾在這裡也揭示得最為醒目。 這裡所舉例說明的一些禪詩,不論以禪入詩還是以禪喻詩,或者是以禪論詩,都是想借禪為作詩之途徑。我在這裡談的主要是詩。然而在禪家則是以詩說禪,以詩悟禪,以詩論禪。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論。如能融會貫通禪詩則是真正的悟禪之詩。
推薦閱讀:
※小偷被農民詩句打動 分文未取反留百元現金
※121句國學經典詩句
※描寫春天的詩句詩詞
※古詩句歸類--獨來讀網——汪浦林的blog
※古風控唯美古風詩句
TAG: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