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資治通鑒卷三(3)

第四年?

秦惠王派人通知楚懷王,想用武關以外的地方換黔中之地。楚王說:「我不願換地,只想用黔中之地來換張儀」。(小孩子心境)張儀聽說後,請求秦王同意。秦王問:「楚國要殺死你才甘心,你為什麼還要去」?張儀說:「秦國強,楚國弱,只要大王您在,楚國就不敢把我怎麼樣。而且我和楚王的寵臣靳尚有交往,靳尚又侍奉楚王的愛姬鄭袖,鄭袖的話,楚王沒有不聽的」。於是前往楚國。楚王把關入獄中,準備處死。靳尚對鄭袖說:「秦王十分寵愛張儀,想用上庸等六個縣及美女來贖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國,那樣秦國的美女將被寵幸,您就會遭到冷落」。(可悲)於是鄭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著哀求:「當年的事,不過是各為其主。現在殺了張儀,秦國必定震怒。我請求讓我們母子兩人先遷居江南,不要成為秦國刀下的魚肉」。楚王於是赦免了張儀,還以厚禮相待。張儀勸說楚王:「倡導各國聯合抗秦,簡直是趕著羊群去進攻猛虎,明顯無法相鬥。現在大王您不肯聽命秦國,秦國如果逼迫韓國、驅使魏國來聯合攻楚,楚國可就危險了。秦國西部有巴、蜀兩地,備船積糧,沿江而下,一天可行五百餘里,不到十天就兵臨關。關驚動,則由此以東的各城都要修治守備,黔中、巫郡便不再是大王您的了。秦國如果大舉甲兵攻出武關,那麼楚國的北部就成為絕地,秦兵再南攻楚國,楚國的存亡只在三個月以內,而楚國等待各國來救援要在半年以上。坐等那些弱國來救,而忘記了強秦的威脅,我可要為大王您現在的做法擔心啊!大王如果能誠心誠意地聽我的意見,我可以讓楚國、秦國永久結為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伐」。楚王雖然已經得到了張儀,卻又捨不得拿黔中之地來交換,於是同意了張儀的建議,讓他離開。(衝動,出爾反爾。隨便恐嚇一二便動搖)?

張儀便前往韓國,勸說韓王:「韓國地方險惡多山,所產五穀,不是豆子而是雜麥,國家口糧積存不夠兩年,現在軍中的士兵不過二十萬,秦國卻有甲兵一百餘萬。崤山以東的人要披上盔甲才可以參戰,而秦國人個個赤膊便能上陣迎敵,左手提著人頭,右手夾著俘虜。秦國用孟賁、烏獲那些勇士們來進攻不肯臣服的弱國,正像在鳥蛋上壓下千鈞重石,無一可倖免。大王您不肯迎合秦國,若秦國發下甲兵占踞宜陽,扼守成皋,大王的國家就被分裂,鴻台的宮殿,桑林的園苑,就不再是您能享有的了。為大王著想,您不如結好秦國進攻楚國,既轉嫁了禍災又取得秦國歡心,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韓王聽從了張儀的意見。(真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妄言隨口而出)?

張儀回秦國報告,秦王封賞給他六個城邑和武信君爵位。又派他向東遊說齊王:「主張聯合抗秦的人,必對您說:『齊國有三晉作屏障,地廣人多,兵強士勇,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拿齊國無可奈何』。大王您也總是稱讚這種說法而不考慮實際情況。現在秦、楚兩國互通婚姻,結為兄弟之國;韓國獻給秦國宜陽;魏國交出河外之地;趙王也去朝見秦王,割讓河間討好秦國。大王若是不迎合秦國,秦國將驅使韓國、魏國之兵進攻齊國南部,再逼迫趙兵傾巢而出,渡過清河,直指博關。那時臨淄、即墨等齊國心腹地帶可就不屬於您所有了。等到國家遭受攻擊的那天,您再想討好秦國,也來不及了」!齊王同樣採納了張儀的建議。(弱國無外交,國家的實力也是張儀說詞成功的原因之一)?

張儀離開齊國,又向西遊說趙王道:「大王帶頭聯合各國抵抗秦國,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侵犯各國。大王的威望在崤山以東傳揚,我們秦國十分恐懼,修甲練兵,積蓄糧草,時刻擔憂您的威懾,不敢放鬆警惕,唯恐大王您興兵前來問罪。現在我們秦國托福您大王的神力,一舉攻下巴、蜀,吞併漢中,包圍兩周,兵抵白馬津。我們秦國雖然地處偏遠,然而對趙國的怨怒不是一兩天了。如今秦國有一支不成樣子的敗甲殘兵駐在澠池,願意渡過黃河,越過漳水,進據番吾,前來邯鄲城下相會。希望用古時甲子會戰形式,重演武王伐紂的故事。為此,特派使臣我來通知您的左右。現在楚國與秦國結為兄弟之邦,韓國、魏國俯首稱臣,齊國獻出盛產魚鹽的海濱之地,這就像砍斷了趙國的右臂。被砍斷了右臂而與別人爭鬥,失去同黨而又孤立無援,想要不滅亡,能辦到嗎!如果秦國派出三支大軍,一支軍隊扼守午道,通知齊國渡過清河,在邯鄲之東駐軍;另一支軍隊駐紮成皋,驅使韓、魏軍隊進軍河外;第三支軍隊駐紮澠池,約定四國聯合攻趙,征服後必定四分其地。我為大王著想,不如與秦王當面親口結下盟約,使兩國成為長久的兄弟之國」。趙王也接受了張儀的勸說。?

張儀到達燕國,對燕王說:「如今趙王已經去朝見秦王,並獻出河間以迎合秦國。大王您不趕快結好秦國,秦國就會派甲兵到雲中、九原,驅使趙國進攻燕國,易水、長城可就不是大王您的了!況且,現在齊國、趙國就像秦國的郡縣一樣,不敢妄起刀兵相攻伐。大王您服從秦國,就可以長年免除齊國、趙國的威脅了」。燕王於是請張儀獻上恆山腳下的五個城以向秦國求和。?

張儀回國報告,還沒到咸陽,秦惠王就去世了,其子秦武王繼位。武王從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他一即王位,郡臣中很多人便前來誹謗數說張儀的短處。各國聽說張儀與秦王間發生矛盾,都放棄了對秦國的許諾,再次聯合抗秦。(國家不能做張儀的後盾,無論多巧妙的說詞都毫無用處。所以這些以個人魅力和實力建立起來的繁榮只是在流沙上面建塔罷了,一旦核心人物消失,那麼這個塔也就不能保存。只有制定超越個人權威的制度,來限制個人的權力時,那麼這份強大才能持續下去。所以我個人認為,商鞅是秦國統一六國最大的因素)??


推薦閱讀:

讀《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管窺(16) 張耳與陳餘
資治通鑒全譯(此書少見,不收藏可惜!)
一起讀資治通鑒 / 小飛象9 / 第38頁
《資治通鑒》管窺(35) 薄德厚葬與當局者迷

TAG:資治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