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
各位諸山長老、各位護法居士,我們又在空中見面了。
正見引領 正道以行
我們前集已將八正道的條文簡單說過了,若想要對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紹看回歸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開示的八條正道,是佛教實修履踐的代表傑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脫一切煩惱,而親證涅槃,止息輪迴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義、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皈依外道典籍就犯三皈依戒的第二條戒了。初皈依的人有誰能夠了解呢?怎麼知道外道典籍是什麼呢?所以我們修行思惟正見的標準,一定要依止佛陀的教義,否則就無法以正見的標準來落實於生活中,若能如此,也就是持守三皈依戒的第二條戒了,所以印度六師所言的教法,我們都稱之為外道。現今宗教複雜,所以我們要修行一定要依法。不能只認那是誰說的,在回歸自然里的噶拉瑪經有說,不能只依知名度,或只認定這是我師父,也不能斷定是出家師父講的就對,一定要經過思惟,符合三法印與否,若符合三法印就接受,若不是則需懷疑請教,才不致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第三、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這地方很多人不了解,認為我皈依這位師父,這位師父才是我的師父。不是我皈依的師父,就不是我的師父,不是這樣的,佛陀說僧伽就是個和合的僧團,待會會說到,所以皈依師父等於代表僧伽都是我們的師父,所以是依法。僧伽:就是集團之意,所謂集團,必須要有三人以上才能說僧伽,後來有所謂僧,是以一人為單位,對不對姑且不論,這是名相與我們修行無關,只不過是一種代表的名詞,我們別浪費太多時間在這種與修行無關的事,是非與否我們不必去研究,故出家人都被稱為僧,僧是佛法僧三寶之一。僧伽一詞,並不是出自佛教團體而已,在佛陀未誕生前,印度就有僧伽兩字了,印度人將商業、社會、政治或是宗教等單位,都稱為僧伽集團。佛陀成道以後,教理圓滿、學德兼優、教化有方,弟子就漸漸多起來了,終於演變成一大集團,佛陀沿用印度舊有的僧伽制度,自己則是僧伽里的導師,所以僧伽確實是指佛陀和他的弟子,以及廣義的在家佛教徒們。不過談論僧伽,還是以佛陀和出家弟子的一大集團為原則,直到後來,才將佛陀除外,專指出家弟子們的大集團,而成為佛法僧三寶的局面,也許有可能佛陀教人要以法為師,要依法而住,故佛陀所悟的佛法,是吾人應該要皈依的,同時佛是唯一大覺大悟發現真理的人,由他啟示開導眾生,故大家依止佛陀。至於僧伽集團,乃是唯一傳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也就是說佛陀他是一位覺悟者,將他的佛法留傳下來,而歸依佛也就是皈依他的人格與福慧,依止佛陀所體悟的佛法,我們可以用他的佛法修行,達到與佛陀一樣,那麼佛陀滅度後我們一定要依止僧伽集團,傳承佛法真理的代表者,所以皈依僧就不可再皈依外道邪眾。你皈依僧之後,若再皈依外道邪眾就犯了皈依戒。
外道,以上有說明過,邪眾,就是不依中道,藉宗教名義活動者等等不正見的人,也可以說是假藉佛教名義行利己之事,而他所說的話都不正見,妖言惑眾,甚至藉宗教去騙人,用言語去騙,去拐人等等,都是外道邪眾。初皈依的信眾,若是不先了解三皈依戒,他如何去分別好壞,又如何去持守呢?真能夠了解三皈依的內容及意義嗎?其實很難。所以問題就出在這裡,希望初皈依信眾,必須深入了解三皈依戒,了解佛法僧,不要只聽人說就跟著走,也不可只求名相皈依就結束了,很多人有這個毛病,將皈依佛當成佛是鬼神般在拜,我們拜佛是想到佛的德行、教義,想他的悲智去學習他,看到他就想到這些,那才能拜得下去,若是我們不清楚佛的德行,不了解他的好處,也不了解他偉大在哪裡,我們怎會拜得下去呢?很多人都只是跟著拜而已,所以,以後有關於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的地方會說到,現在不是在說這一項,怕扯的太遠讓各位聽起來覺得複雜。所以你若真正皈依佛,就不會把佛陀當成鬼神去拜。有的人皈依三寶之後,將佛陀當成鬼神拜,將佛法當成學術在研究,他只顧研究卻沒有去實踐,佛教重視理事圓融,理論雖然了解,卻更重視行持修證,所以是理論與修持兩者結合的。若只了解理論,不去修證,那這樣只是學術認知而已,以佛教觀點看,這不能親證,也就無法圓滿。很多人皈依僧,就好像將這師父當成乾爸爸一樣,只拜乾爸爸而已,那就失去三皈依的意義了。雖然現在不是說三皈依,我們在三皈依里有說到,你可以參考三皈依,現在只簡單介紹,三皈依是要佛法僧三項具足缺一不可,若是缺少其中一項,那你就是三皈依無具足圓滿了。很多人不知道皈依的內容,也不去研究,只是一個名相的皈依,好像說我來皈依,就如同領了一張護身符一樣,這是錯誤的,別以為拿了一張皈依證書就可以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傍生,皈依僧不墮餓鬼,那是不可能的,那張皈依證書是不能做我們的護法神,也不能拿來當作護身符的。而是要確實去行持三皈依戒才能無地獄、餓鬼、畜生,我們應該了解,千萬不要只皈依名相就結束,這樣真是太可惜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正法更難聞,今世有如此福報,讓我們活在這裡,而且福報又那麼好能親近佛教,那就應該深入研究,否則等到時機因緣失去,無常到來才要追求,想親近的機會也就沒了,唯有把握當下修行體證自利利他,這才是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必須要實踐的。首先要自利,自利是充實自己,並非消極,然後將所了解的傳授給別人,這樣才不會前盲引後盲,如此才不辜負今生而白跑一趟,況且又出生在生活富裕、環境這麼好的地方,還有那麼好的年輕本錢,耳朵可聽聞到正法,若不然,時機一失去就拉不回來了,那就白跑了這一趟。既然皈依清凈僧伽,就應該依止清凈的僧伽,作為修學佛法的導師,引導我們的老師,不要將僧伽當作乾爸爸,這點千萬要記住。另外還包括要『依法不依人』,皈依後所有的師父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導師,要依他的法、依法不依人。
皈依目的為成就佛道
那麼受持三皈依戒有什麼好處呢?若能受持三皈依戒,好處實在太多了,若是以過去經典的記載而言,例子很多,我們只是簡單拿幾項來說,比如說:可以求得現世安樂免受一切煩惱痛苦,減少造一切業,可以由受持三皈依戒而向上增進,向上、向善、向解脫,達到涅槃寂靜的究竟安樂。能受持三皈依戒者的好處,綜合起來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成為佛陀(覺者)的弟子。
二、是受戒的基礎。受三皈依戒之後,才能受五戒,若沒有受三皈依戒,就不能去受五戒,所以說受持三皈依,就是受戒與成就的基礎。
三、減輕業障。
四、能積福慧。
五、不墮惡趣。因為你受持三皈依戒,你有正見、正念了,你若斷惡修善了,當然不會墮入惡趣,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就怕你只是空皈依,皈依只為拿一張皈依證書而已,這樣的話,地獄、餓鬼、畜生還是有你的份,若是你能確實受持三皈依戒,保證就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事實。不要只是盲目形殼,皈依後不受持三皈依戒,也沒有向上、向善、向解脫,也不繼續深入佛法,認為皈依過後就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不可能的。
六、一切好事都會成功。就是說一切善事,包括利己利人的都能成功。
七、能開啟智慧達成佛道。優婆塞戒經有說:皈依三寶必須受持三皈依戒,將來所得福報之大,大得不可限量。譬如有一個寶藏蘊藏豐富,全國人民搬運七年都搬不盡,而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比這還要大千萬倍。想想看,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麼大!這是對初學而言,所以引喻功德。折伏羅漢經云:過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盡後,身體變得衰敗不堪,壽命將在七日之後終了,他自己知道,命終之後,將會投胎豬中,所以恐慌緊張,於是就去請教天主,但天主也沒辦法,因為天主本身也會五衰,天人也有老病死啊!所以天主跟他說:其實我跟你都一樣,只是福報的時間長短而已,終歸我也跟你一樣,步你後塵。於是天主要他去請教佛陀,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皈依三寶,受持三皈依戒,那麼死後就不會墮入豬胎,得生人間,並且還於人間巧遇舍利弗,請舍利弗為其說法,因此修行而證聖果(阿羅漢果)。所以受持三皈依的好處,在佛經之中實在說得太多了,如:凡受持三皈依的人,就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來輪番護持的記載。然而,不管受持三皈依的功德有多大,但受持皈依的最終目的,是要使自己成就佛道。這是對初學者而言,指引你必須要具足福德因緣的說法,千萬不可將受持三皈依,偏向於求得人天享受而已,因為人天是有漏的,終歸享盡還會墮入人間,所以一定要了解,我們受持三皈依的最終目標,也就是要來成就佛道,要與佛相同具足福慧(二足尊),斷除一切憂悲苦惱。三皈依戒介紹到此,若不詳細,有因緣再互相研究。並不是三皈依戒,從我簡單的講述中就能理清楚,只是希望各位居士聽了三皈依戒之後,能加深印象,由此做起點,慢慢再精進研究,達到向上、向善、向解脫,這是我拋磚引玉,希望各位一定要受持三皈依戒。
現在皈依的佛教徒實在很多,但要從哪裡入門也不懂,受持三皈依之後,要做什麼也不知道,甚至受三皈依之後,要如何行持也不知道,只是盲目而行猶如一隻失去方向的船在汪洋大海當中,不知要往何處去。又各人所說不同,法師與法師所說的也不盡相同,這本書與那本書所載的又不一樣,那到底要從哪裡下手呢?形成無處下手,最終就放棄了。不然就只是信仰就好了,所以是很可惜的。因為這個機緣,且感恩信徒布施給我們吃、穿、住,所以必須感恩回報信徒,因此才能來介紹三皈依戒,讓在家居士們了解,到底有什麼次第可修行,這樣才不致盲目而不知如何下手,否則白白空過太可惜了。三皈依戒說完接著來介紹『五戒』。
戒乃自由良藥而非束縛
『五戒』是一切諸戒的基礎,一切戒必須從五戒築起,如同我們蓋房子,一定須從地基先打好。若五戒持不好,以後你能持什麼戒呢?這是不可能的。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們能夠持戒,因為『戒是無上菩提(般若)本』。應當一心持凈戒,若能如法(如法是指按照佛陀所說的戒條,戒的內容與戒的精神而持守),個人能增長功德,團體則能和合安樂。有的人認為持戒是一種不自由而且有被束縛的感覺,其實是他不了解,戒並不是束縛,戒是自由的良藥。就如同我們佛教里的三法印,也是佛教的防腐劑,若無戒,那麼佛教就容易爛沙一把,教法教理若無三法印,那每個人就會各自一個樣子無所依止,所以三法印是教法的防腐劑,戒則是團體與個人修養的防腐劑,可以不容易腐敗,這是很重要的,千萬不可認為無所謂,你若誤以為戒只是束縛,而以後不受持眾戒,反而會被不自由所束縛,其實對戒了解的人,會當它是自由的良藥,保證是自由的良藥。比如說:國家有國家的法律,尤其是每個國家的法律也不相同,像美國的法律,日本就不能完全適用,新加坡的法律,犯錯可以鞭打,別的國家就不一定有,有的國家有槍決,有的就沒有槍決,光是美國國內各州法律就不盡相同,那州會槍決,這州就不會槍決,所以團體必須要有法律。但是對於守法的公民,無論法律多麼嚴格,像新加坡犯錯要被鞭打,你若不犯錯,即使訂再嚴的法律,也對你起不了作用,對你根本不產生影響,像很多人看見警察,警察是在保護我們的,你若去販賣安非他命,去做壞事情,自然你看到警察就混身不自在。警察的責任是保護我們生命、財產安全,那麼你若守法,看到警察就不會緊張,無論法律多麼嚴格,只要你不犯法,在你身上是不產生作用的,你若不去遵守,當然就會產生不良後果,所以各位要了解這個意思,戒也是一樣。為了要維護人民的安全,所以必須要有法律來限定,因為社會中個人的理念及思想不一定相同,你的思想和他的理念,你的業力與我的業力不同,觀照不同,思想不同,智商不同,所以必須要有法律。為了要保護大家,避免為了一點小事而造成千古恨,所以要有法律。若人人守法社會就安樂太平,所以國家的法律不是束縛,而是自由、安樂、和平的一種規範。佛教的戒律也是如此,在眾多的弟子中,也必須要有如國家法律般的戒律來維護團體的和樂,國家有國家的法律,佛教有佛教的戒律。佛陀初成佛道,根本沒有所謂的戒律,因為那時來親近他的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素質都很好,後來弟子增多了,質方面漸差,所以才制定戒律。
不持守戒者,就會妄作惡業,導致產生兩種不自由的身心果報,身受法律制裁,心自欺不安,因為要騙別人,必須先騙自己,你若不先騙自己,就無法去騙別人,怎麼說呢?你要騙別人之前,你的心已經知道自己要去騙別人了,所以已經自己先騙自己了。自欺欺人,不自欺怎麼去欺人,自己不先欺騙自己,怎麼去欺騙別人呢?加上業力的因果報應,業力的因果輪迴是很恐怖的,只是因緣未成熟,不是業力因果不報,等因緣成熟時,必然自受,絕對自受!這是佛陀在他的本緣經里提到。從過去的修行過程中來看,不管是對不對,是勸人的或是實際的姑且先不論,但事實上人在業力論當中,一定要注意。佛教無靈魂論,但是佛教重視業力論,業力的行為要自己承受,自己做自己承受,誰會替你承受呢?沒有人可以替你承受,所以因緣若到時,果報還自受,無人能替你承擔,不要時間一到來便怨天怨地。這是希望我們先了知因、了知果,做每一件事情因果同時看,這會比較安全。所以持戒是自由的,並不是束縛,何況無持『戒』身心如何安『定』呢?如果說我今天不持戒,做了一件壞事情,看了人就提心弔膽,聽人在說話也會心想:我是不是做了壞事讓他知道了?還是我昨天在做壞事時,他看見了?於是內心產生不安。你心產生不安,要如何能生定呢?心若持戒,不論什麼事,即使天塌下,也一樣安心,因為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不違犯一切道德範圍自然心安,無論誰來都不會怕,也不會提心弔膽,所以心能安,安了之後就是持戒,然後定,心安之後,你減少緊張,放鬆你的身心,明覺清楚行住坐卧,自然慢慢生出定來,你心不安就不能定,不能定則生妄念緊張,那要如何將精神集中思惟甚深的緣起正法?緣起法甚深,並非簡單懂一些名相而已,我研究了廿多年,尚不敢說自己懂,只不過懂個皮毛而已。阿難曾說了一句話:『緣起法很簡單』,佛陀就說:『不是,阿難你別誤解,緣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的三學『戒、定、慧』是有他相當周密的次第,不知者千萬不可自作聰明,本末倒置,以為先修『慧』就不需要修戒定了,這個就太天真了,佛陀若在會摸他頭,甚至訓他,你無戒心就不定,要如何集中精神來思惟慧?你講的不是慧,那就是世智辯聰,本末顛倒。如此邪見之人,永遠是世間狂亂者,沒有止息生死輪迴煩惱的一日。
止持戒律 息滅三毒惡徑
如今持戒的風氣漸漸被忽略,原因就是對業力的了解太少,因為對於業力的輪迴了解太少,所以在這種環境當中,必須加強對業力方面的認知,並不是一見面就說很深的佛法,我覺得這樣效果反而不好,他反而變成狂慧,無法腳踏實地。基本的基礎都沒穩固,如同這房子地基沒打穩就蓋二樓、三樓,一定會塌下來,像我們經濟若不好,有一天遇到經濟困難,就會為經濟煩惱,意思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輪迴生死的重要,業力果報的重要,由於持戒的風氣越來越少,社會也愈來愈混亂,教界裡面的是非也越多,自己本身妄語一大堆,嗔恨、貪嗔痴一大堆,初學者看見怎敢親近我們呢?
我覺得持戒慢慢被遺忘,對佛教來說,是沒有好處的。有些持戒清凈的人,反而會被指指點點,反被指說他固執、死板等等……好像是一位怪人。沒錯!持戒不能變成怪人,這是我經常告誡弟子的,持戒雖然重要,但是不能變成怪人,其實受戒和學戒的目的,主要是要持戒,如果受戒而不持戒,那如何能了知戒呢?既然不了解戒如何持戒?佛陀制定戒律,是要佛弟子去遵守實踐(止、持),並不是學些戒法來放在口中,產生我慢自高,到處批評人,甚至連出家眾也不例外,哪個和尚犯戒,哪個尼姑不規矩等等的造業,果報是要自己承受,業力自己承受,嘴一溜就說了出去,但你所說出去的,像水潑在地上要收回來就困難了。你聽戒聽聽看就知道,雖然我並不是專門說戒的人,但是這因果業力的關係,你千萬要注意。現今佛教,多半的佛門是非醜事,都是由佛弟子口中所傳播出來的,其實只不過是一點意見不合或因師徒意見不合,或是居士請法不合,人與人之間意見不合,就產生亂造是非的現象,聽者不知內情,錯認為教界裡面都無人持清凈戒,加上聽者又再加油添醋,就演變愈傳愈不像話,讓聽到的人產生誤解看不起三寶。若以戒來說這是很嚴重的,所以佛弟子的質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眾,出家人質若好,在家弟子就會慢慢受影響,我們出家人質若不好,在家居士們看了就不敢親近佛教,所以不管在家或出家,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互相毀謗是更不應該,這是我的看法,這不但會毀滅佛教徒的自身名譽,也會影響初學的善男善女對佛教失去信心,更會損害三寶的尊嚴。平時我常說,佛教是向我們的內心征服貪嗔痴,絕對不是用語言、惡語、或是暴力向外去征服他人,而是要征服我們自己的貪嗔痴、征服我們自己的妄念、征服我們自己的一切習性,向內在去征服,不是向外去征服,如果你親眼看到他人犯戒,也只能找機會向犯戒的人當面勸告,如果不能接受,也只好內心為他悲痛:『可惜!這人不了解業力故,所以才來製造這些惡業,以後他的後果不知如何!』絕對不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物件,一看見就一張嘴巴隨便亂講,尤其是聽別人說的,自己沒有親眼目睹。現在的是非大多數是斷章取義,要不就是多加了一句,或少說了一句,才產生是非,往往一件小事就是非一大堆。我們應該勇於承擔,不對就需承擔接受而改正過來,若真是如此才是在修行,否則還自己打腫臉充胖子,硬梆梆的,不願接受他人的建言,不願接受人家的勸告,這是不對的,所以絕對不能到處亂講,尤其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只聽別人講的更要小心,否則的話,自己變成了是非人,本來沒有我們的事,聽了人家說,你若不慎重考慮,別人說你也跟著學,還再加鹽添醋的,那你本身就是是非人了,果報是不小哦!怎麼說呢?因為你所聽到的,根本不知道事實的真假,反而自己犯了戒,犯了『說四眾』,四眾是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犯了四眾過戒的人,如果所說不實,更加再犯了『妄語戒』,如果你所說的是一位出家眾,那更嚴重,又犯了『毀謗三寶戒』,不懂的人當然不覺得怎樣,像我們童年時,連雞糞也拿起來吃,傻呼呼的根本不知道,人家說:『瞎子不怕槍』。沒有人告訴他那是槍,砰、砰、砰,他還當作是放鞭炮,等到被打中了,才知道已經來不及了,所以說話一定要小心『禍從口出』,很多人不知道毀謗三寶戒是很嚴重的。這三條戒,都一樣犯波羅夷罪(戒律中之嚴重罪也,謂之棄,永遠被排除學佛的機會,四分律謂之斷頭罪。),波羅夷戒是現在失去戒體,若無發露懺悔,死後必須墮落地獄的大罪,大眾不可不慎!如是一位持戒的人,他決不會輕易說他人犯戒,如果常常愛說他人犯戒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常常犯戒了。
以戒為師 依四念處為住
學佛修行就應該要依法、依戒律行持,不能偏離法與戒律,雖然你的法很好,但是行為偏離戒律,這樣你也無法成就,雖然你戒律持得很好,但是本身不去思惟法,這樣也是無法成就,法和戒律二者是不可缺少的,缺一不可。若偏離法和戒律,雖然有在修行,但最後也是徒勞無功,所以法與戒律是修行者不可缺的資糧。佛陀弘法四十九年間,不知說了多少的修行方法,但將入般涅槃時,最後對佛弟子開示,就是用兩句話來表達,來提醒我們,哪兩句話呢?應該大家都知道,他說:『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佛陀為什麼要入般涅槃時(入滅),還要用這兩句話來提醒我們呢?我們為什麼不將這兩句最後的遺教放在我們的心裡呢?『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你只是以戒為師,而不依四念處為住,那你就是有福無慧,你若只是依四念處為住,而不以戒為師如何能得清凈心,悟四念處,體證四念處呢?所以『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是代表福慧,代表止觀,所以必須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兩者缺一不可。佛陀入滅後,時間經過越久,大家對佛陀最後的遺教就不重視了,所以演變成信佛者多、學佛者少、成道者更少的情形,既然我們發心要學佛,就應該依佛陀的教義方法行持,不要外表是信仰學佛,但內心是不信佛法、不信戒律,反而學外道的典籍,口口不離迷信執著,妖言惑眾,而前盲引後盲,自毀又毀人,這種是違背佛陀教誡的。既然我們要信佛學佛,就應該依止佛陀最後的遺教來行持,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戒律是佛所制,雖然佛陀已入滅了,但佛弟子若能人人以戒為師,人人遵守戒律,那就是尊重佛陀,也即是心中時時有佛,如果人人能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而修行,我們佛教必定會更興盛,更能助益更多的眾生斷除煩惱、脫離一切苦、輪迴等等的憂悲苦惱。
推廣五戒 息災納福
話又說回來,五戒條文看起來文字很簡單,但實際上要如法行持,並不是那麼容易,要真正清凈行持五戒不是那麼簡單,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各位也許根器較好,我不敢說,但以我本人來說,要受持五戒實在不簡單,隨時都可能會犯,必需馬上覺醒。現在世界,人人大都生活在不安恐懼之中,大家都應該感受得到,為什麼世界上的人會恐懼不安呢?其實都是不守五戒而引起的,因為大眾都難以受持五戒而偏離五戒,如果人人能持守五戒,那麼世界和平、社會安樂,人間凈土就會顯現。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只要是生活在這世界的人,只要你對社會有一點責任的人,就應該來提倡受持五戒,這是我的呼籲與希望,因為世界社會的不安,是不守五戒所引起的,這種責任應該建立在每個人身上,並不是只在警察身上、在法律上而已。社會的安和樂利建立在每個人的責任上,並不是推給警察機關,否則誰有把握能保證自己在一生中都不受殺、盜、淫、妄的災害所影響?看誰有把握!意思是說不受持五戒引起的這種責任應該在大家的身上,這樣才對,否則誰也沒把握敢拍胸脯保證一生之中絕對不會受到殺、盜、淫、妄等的災禍所威脅和影響。
五戒雖然僅僅五條,但其細則是非常繁複,簡單說,五戒是一切佛弟子戒的基礎,但是我呼籲大家,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大家來推廣五戒,別以為佛教才來推廣,大家若都推廣五戒,那我們的警察先生就不用忙得那麼可憐了,我們的憲兵先生、社會的治安單位,就不用那麼忙碌,我們的監獄也不用越蓋越多。也不用鐵窗裝設那麼多,鐵門做好幾道,若發生火災時,人就像被關在鳥籠里,走也走不掉,逃也無處逃,我覺得很可憐、很危險。有時要進入一棟房子時,還得先要看看有沒有防火巷可逃生,鐵厝都蓋飽和,一旦火災發生,從大門燒進來,難以逃出,自己束縛自己,找自己麻煩,這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是由自己所造作出來的。若是人人能持五戒就不用裝設鐵窗,社會和樂,不需要做那麼多道鐵門,也不會每天報紙一攤開,殺盜淫一大堆,所以不管任何人,希望大家都能推廣五戒,尤其是政治家,若能從小孩子的教育就教育五戒,我覺得這社會就更有希望,別只是犯錯處罰,又起個嗔恨心,以後更變本加厲,其實應該是從根本來下手。所以進入佛門的弟子,不管在家或出家必須加以研究受持。五戒的毀犯,有輕重之別,重罪不通懺悔,所以稱為不可悔,輕罪可通悔又分有兩類,稱為中可悔與下可悔,但根據大乘菩薩戒的說法,雖然犯重罪,如能作取相懺,也就是在佛前禮懺,一直達到得見好相,見光或見華,見菩薩前來摩頂,直至身心輕安,罪即悔除。時間很快又到了,希望我們下星期大家再見面,再見!祝福各位每天都在安樂清凈的生活當中。再見!
大願語錄:
『佛法是活的,但是原理、原則決不變。渡化眾生變化妙法,目標為使眾生離迷入悟。』
推薦閱讀:
※第五章 佛教修行的共通核心――――四聖諦
※萬修萬人去,是靠凡夫的修行力嗎?
※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交?
※狀態的無常
※談談什麼是本性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