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南懷瑾老師開示
怎麼學佛呢?很簡單,「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不要自擾,不要做個庸人,就是學佛法門。
你說我心裡放不下,怎麼放不下?這話中已經有答案,是你心裡放不下,找我有什麼辦法?佛也沒辦法。聰明的人一聽就懂了,放下就沒事了嘛!對不對?什麼是用功最好的辦法?提得起,放得下,就行了。你們啊!提又提不起,放又放不下,一灘死水。
學佛乃大丈夫事,說放下,就放下,你們還問如何放下?多笨啊!說不想就不想了嘛!還求個不想的辦法,那不是又在想了,對不對?諸位大菩薩!學佛就這麼簡單,所以佛說「諸幻皆悉離」啊!
*****
「發明起滅」,發現明白了自己念頭的起起滅滅,我們的思想、感情、情緒、感覺這些都屬於生滅法,我們的起心動念都在生滅中,生了又滅,滅了又生。而佛法的目標極至是不生不滅,但是,一般學佛打坐做功夫的人,都是以生滅法來求成佛,佛是不生不滅的,凈圓覺性是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如果以生滅心去求不生不滅的圓覺境界,剛好背道而馳,這是很滑稽的事。
佛說你明白了自己心念起滅的現象,即知「此生心自勞慮」,就知道這一生都是自尋煩惱,換句話說,等於中國的一句古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圓覺經略說》
-----------------------------
我們知道禪是離不開打坐的。可是一般人以為打坐就是禪。有些人說他學過禪,實際是說他學過打坐。我常說:打坐如果是禪,那麼石獅子坐了幾十年,該有禪了吧!如果打坐才有禪,不打坐就沒有禪,那只是修腿,不是修禪。所以說「打坐非禪」。但是,禪宗不離打坐是真的。打坐是訓練自己走向實證的禪修,體驗自己如何明白自己的心理狀況,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達到心性本來的方法。
修禪的方法很多,其基本原則是,首先要認清自己心理的現況,不一定需要打坐,大家隨便在什麼狀態中都可以體驗出來。只需要把現在自己的思想集中起來,觀察自己在幹什麼。諸位如果照此作去,一定開始發現腦中有很多思想。不打坐還不曉得思想的雜亂,愈打坐則愈覺得雜亂。猶如一杯水,裡面有很多的塵垢,當它動的時候,並不能發現裡面的沉渣;但把這杯水放好,加上澄清劑,才發現沉渣很多。初步靜坐的道理也是如此。
這種種雜亂的感覺和思想,佛法統統名之為妄想,也叫妄心。為什麼把這一種心理狀況叫做「妄」呢?舉例來說,我今天已經講了很長時間了,講了很多的話。那段時間哪裡去了呢?過去了。我講的話呢?講過了,也就沒有了;你們聽過了,也沒有了。再如,電燈剛剛亮的時候,第一剎那的閃光,立刻消失了;只是電源不斷地供電,在不斷地消耗中,我們才不斷地看到亮光。總之,我們所講的、聽的、感受的、思想的都「過去」了,不能把握它。我們的思想,可以想得很多,可是要它停留,卻留不住。所以叫做妄心、妄想。妄者,虛妄不實。是靠不住的。佛法也叫它「幻」。
諸位注意,當這一秒鐘——「嘿」,我手這麼一擺,這一秒鐘已經過去了。可是,當這個剎那幻想(現象)存在的時候,不能說沒有,是有的,存在的;但是,這個存在不是永恆的,它馬上過去了,故謂之幻,是妄想,是妄心。但是,我們能知道現在自己在講,自己在感覺,自己在煩惱、歡樂,那個能知之性並沒有動過。各位知道自己在這裡聽,聽些什麼?過去了;可是,那個能聽之性沒有變動。
我們在靜中要慢慢抓住這樣一個心理狀況:對於感覺、知覺、虛妄不實的思想,過去了,不去理它。但是,很多人在靜坐的時候往往在自我的心理上犯了錯誤:本來很悠閑,因為要一心一意去自覺打坐,反而顯得很緊張。愈用思想的,思想愈是把握不住。所以要使你的心境永遠如「風來竹面,雁過長空」。就是要像天空中的飛鳥,永遠沒有留下鳥的痕迹;況且你要留,也永遠留不住。要像微風吹過了竹面,風過了竹子依舊。《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因此而悟道,便有些近於這個道理。有人問:「為什麼六祖能夠因此而悟道呢?」因為他「無所住而生其心」。可是大家看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說「要作到」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就是有所住了!六祖知道了,什麼都不留,自當悟道。
《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何謂過去心?這一句話過去了,就是過去心。何謂未來心?還沒有來的思想,還沒有來的感覺,就是未來心。何謂現在心?我們現在就是現在心。大家注意啊!「現在」……立刻過去了;再說「現在」,又過去了;「未來」……馬上變成「現在」,也過去了。無論感覺、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凡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果兩腿結跏趺坐,閉目垂簾,欲留心常住,強而行之,豈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二十世紀的文明與禪學》
----------------------------
「於無脫法中,自生系縛」。用不著解脫,自然解脫,就叫「無脫」,並沒有一個東西給你跳出來,只要自己一念清凈自然出來,這叫「無脫之脫」。
眾生認識不到自己本性本來沒有束縛,都是自己找煩惱,所以大家打坐想找開悟,實際上只要真懂得兩句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開悟了,你不擾亂就開悟了。拚命在修道、打坐也是在自擾,跟自己過不去,這叫「於無脫法中,自生系縛」。
*****
「絕升沉之異」,自性本體無差異。「無縛脫之殊」。學佛是學解脫,講修道則言逍遙,不過大家注意,包括我在內,學了,結果既不逍遙又不解脫,一切拘束得要命,這個很苦,本來人世間煩惱層層束縛,把我們捆綁起來,我覺得學佛修道後又加了兩層,把自己綁得更厲害,蠻可憐!不曉得是智慧還是笨蛋?我到現在還搞不通。
照道理講,永明壽禪師告訴我們「無縛脫之殊」,解脫個什麼?沒有解脫,本來也沒有綁你。禪宗三祖僧粲大師見二祖之前,一身是病,痛苦得很,根據佛法,病是怎麼來的?由惡業來的。業怎麼來的?心造的。當然不是現在心,我們生下來沒有造業,怎麼帶來病?這包括過去心。三祖求師父為他解脫,二祖叫他把業找出來就給解脫,找了半天,沒有,那好嘛!誰綁你?本來沒有人綁你。故事大概如此,詳細的你們去查,這段跟二祖見達摩,請求安心的故事差不多。所以綁與解脫都是你自己造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像修凈土念佛的,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念怎麼念?「無念」,三際托空,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當體自性空,唯心的凈土呈現了。這是第六意識的現量在因上呈現了。一切修法都是如此,必須修到三際托空。
三際指前面、中間、後面三段,過去已經過去,當然沒有;未來還沒有來,一來就變成現在;現在又成為過去,永遠不會停留,它是生滅法。有些人一輩子做功夫,討厭自己妄念、煩惱多,那叫「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你覺得妄念多,妄念早跑了,你想請它吃最好的素宴留它,都留不住的。這世上什麼都留不住,人的生命也留不住,何況念頭。本來三際不停留。然而問題是,理上知道三際不留,中間托空做不到。大家求的是不讓後念上來,因此用許多方法壓住後面的念頭,不讓它起來,實際上壓也壓不住。
念頭這個東西,正如白居易的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野草是春風吹又生,阿賴耶識的現量永遠把你的雜念呈現出來,這是阿賴耶識自性當然的功能,沒有什麼稀奇。但是你知道這個現象不留、不住,所以《金剛經》叫你「無住」,無所住,你為什麼要在中間這一段求空?住在這裡早已著了一個念。
古人「三際托空」這名詞用得好,手托之託。大家學佛,尤其中國人學佛,很容易搞錯,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哪裡不懂中文?三際托空嘛!下意識認為是三際「按」空,硬把它「按」下去,你要硬求一個空,不是「按」空嗎!古人用字用得好,是我們自己讀書不留意!
*****
《宗鏡錄》談到道體,它的自性根本是離開你,不是你離開它。換句話說,大家要求空,一般人打坐都想空念頭,很多人問我怎麼空?唉!我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念頭來空你,不是你空它。「根本性離」是自性離開你,不是你離開它。
比方我們八點鐘坐在這裡,大家檢查第一次的念頭、思想現在還有沒有?它早就跑掉了!你想空它幹嘛!「根本性離」是它離開你,空是它來空你,不是你空它啊!佛法叫你認到自性空,是認清根本性離你,不是你在離它。也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即一切相,離一切法」,兩句話說完了,自性本體,由體起用,由用歸體。我手裡拿的一根寫黑板的,叫粉筆也好,鋼筆也好,反正是一個東西,你第一眼看到了,第二眼想永遠停留在上面,不可能,它早就過了。「即一切相」,這是一個現象;「離一切法」,它本來就走開、空開,自性本來如此。即一切相就是本體起用;離一切法又是歸體,由用而歸體。所以這裡告訴我們根本自性離,自性是本空的,不是你去空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剛經》講的方法,「應該」這樣做。佛弟子須菩提問佛,妄念太多如何空?他問的是方法,佛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個「應」字,鳩摩羅什翻譯的也好。如果講本體,此字應換為「本」無所住而生其心,即一切相,離一切法,自性本空,不需要你去空它。我們求修養心性之學,自己有一個很空的境界,你曉得那個空的境界是不是一念?那就是一念。你覺得現在很好,很坦然、很清凈,你早就在意念上了。這也是心理造成的現狀,亦即相的境界,有一境界就是相,當然境界也是它變的,沒有錯,但是要即用即空--「即一切相,離一切法」。
所以我們再三讚歎《宗鏡錄》一句話「根本性離,畢竟寂滅」,把我們點清楚了。永明壽禪師把唯識般若談空說有,兩方面佛法最高的道體宗旨,用「根本性離」四個字點出來。
「畢竟寂滅」,不是你去寂滅,自性本來寂滅,徹底的寂滅。如果你把畢竟寂滅當成方法來用,打坐時,拚命把自己的念頭寂滅,那你是吃飽了飯沒事做。「不作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當然你叫它是修道、盤腿,實際上是無聊。它「根本性離,畢竟寂滅」,不是你空得了,不盤腿也空,盤腿也空,要把這個道理弄清楚,才能夠談學佛。
《宗鏡錄略講》
------------------------------------------
如果般若不夠,佛法也成魔境,即執著成「我」。譬如五陰境界——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等於可能發生的五十種陰魔。有人打坐一聽到走火入魔,就嚇住了,當場就入「魔」,坐不住了。其實哪裡來的火?哪裡來的魔?魔由磨字變來,根本就沒有一個魔。好比全世界人說鬼,其觀念還是離不開人類思想的形態。即如天堂、神仙,西方與東方的觀念都一樣。你意識里有鬼,鬼就來了。「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走火入魔是你心理思想搞錯了,自己製造的,你自己「磨」自己而已,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罷了。
所謂走火入魔,是武俠小說亂寫的。為什麼說到這個?因為我們引用五陰境界,每種都有十種魔境。其實,不止十種,佛只說大原則而已。現今社會人類心理,文化發展,都是一些魔境,大家沒有看清楚。一個是佛經,已經太古老,被它困住了;另一個是太現代化,沒看清楚。兩個綜合起來,就知我佛如來大慈大悲,都已經說過了。
《如何修證佛法》
-------------------------------------------
我們心理上的思想來來往往是不停的,因此被比方成過客。好像客人進進出出你家裡,但是他畢竟不是主人,他不停留的。所以妄念叫作客塵,它引起的不是痛苦,而是煩惱。
我們往往把煩惱當成是痛苦,煩惱是使你很煩,苦惱,並不是痛苦。生病時發高燒難過,那是痛苦,是苦受,不是煩惱。我們平常的心理狀態,只有煩惱沒有痛苦,煩惱是因為妄想而來,是表面的這一層。
所以菩薩的修持,是為了斷除一切眾生的客塵煩惱,為什麼要斷除它?因為眾生自己不認識這個妄想是客塵,它不停留的,你用不著怕它,它愛怎麼想就怎麼想,你也留不住它,想過了它就跑掉了。這客塵是引起你的煩惱,你如果認清楚這一點,一笑置之,它就不會給你煩惱了,但是眾生不知道,所以菩薩悲憫眾生,起大悲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是這兩句話。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推薦閱讀:
※南懷瑾老師講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下)
※南懷瑾老師講述:生和死的問題
※南懷瑾老師開示:邪見與正見
※南懷瑾老師開示:對「定」的錯誤認識
※《習禪錄影》--(摘錄)南懷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