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神王舊話(三),古典時期:慈,悲,喜,舍。(下)

神王舊話三(下) 來自路過 17:52

5、蒲甘。

蒲甘最初是公元2世紀卑謬人建立的一個小城,9世紀中葉,蒲甘城由偉大的國王披因比亞(Pyinbya)擴建為城市,大興土木,四面出擊逐漸吞併周邊小國。

蒲甘人最初信奉大乘佛教支派阿利僧派(Ari),後來蒲甘人征服了文化先進的孟人,大大受到孟文化的影響,終於,公元11世紀,偉大國王,阿努律陀(Anawratha),皈依了上座部佛教。

1044年阿努律陀登基,面臨著一個列國紛爭的局面,國王勵精圖治,四面出擊,用了20餘年的時間最終幾乎統一了緬甸。為紀念自己的文治武功,阿努律陀修建了大量佛塔,其中以瑞海宮佛塔(Shwezigon Pagoda)最為著名。

瑞海宮佛塔(Shwezigon Pagoda),圖片來自網路。

1077年阿努律陀逝世,太子修羅繼位,並出兵討伐孟族耶曼干(Yamankan),戰敗被俘。蒲甘王國的大將江喜陀(Kyanzittha)逃回蒲甘,後打敗耶曼干,繼承蒲甘王位。江喜陀在位28年,蒲甘的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發展。江喜陀建立了很多佛寺及佛塔,其中有著名的阿難陀寺(Anande Temple),落成時由江喜陀親自主持開光典禮,當時各地佛教徒雲集。

阿難陀寺(Anande Temple),圖片來自網路。

12世紀初蒲甘向南宋朝貢,江喜陀之後的蒲甘國王沉迷聲色,蒲甘國力也逐漸衰落,同時北方的撣族勢力逐漸崛起,不斷南侵,蠶食蒲甘領土。

13世紀元朝初期,忽必烈曾多次招降蒲甘王,未得理會,於1277年進兵蒲甘,但在八莫鎩羽而歸。1279年,元滅南宋,國力大增,1289年元朝從雲南出兵,攻破蒲甘城,自此以後的蒲甘王淪為元朝傀儡。北方的撣族借蒲甘衰落的機緣,迅速在緬甸東部發展勢力,建立阿瓦國,而孟人也在南方再度壯大,建都於馬達班(Martaban),1369年遷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國。二王國建立後,南北交戰不斷,文明的衰落,不可逆轉。

6、東爪哇、巴厘島,爪哇文明的落幕:月暈下的瘋狂。

在室利佛逝外力的逼迫和內部鬥爭的雙重壓力下,不斷東撤的爪哇人分裂成了成了眾多小國。宋朝同期,爪哇島上主要有三個國家:西部的塔魯納,中部的訶陵,和東部的東馬塔蘭。我們從992年東馬塔蘭國王向宋朝朝貢的資料中得知,到此為止,東馬塔蘭王國穆羅茶(Dharmvamca)再度統一了爪哇,並將勢力擴展到巴厘島、婆羅洲島、和蘇門答臘島南部,並進攻了蘇門答臘島上的室利佛逝。然而,東馬塔蘭兵敗,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被殺。室利佛逝勢力反而進入爪哇島。

1290年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Kertanagara)將室利佛逝逐出爪哇。經過3年不明的歷史鬥爭之後,1293年國王的女婿克塔拉亞薩(Kertarajasa)創立強大的滿者伯夷王朝(Madjapahit麻諾巴歇)。

滿者伯夷時期的印度尼西亞。圖片來自網路。

滿者伯夷時期的世界。圖片來自網路。

早在末羅游時期,爪哇的文化便開始影響巴厘島地區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形式,但真正印度文化大規模傳入巴厘島應該發生在滿者伯夷時期。在整個滿者伯夷時期,巴厘島大概都屬於這個強大的王朝。直到1515年淡目(Demark)蘇丹國取代了滿者伯夷,爪哇大量的印度教祭祀和印度教信徒遷徙到巴厘島,並守住了這一方宗教凈土。因此至今,在巴厘島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形式依然保持了印度文化的式樣。

位於巴厘島腹地的布薩基(Besakih),這裡的寺廟是巴厘島宗教的精神中心。

龍目島(Lombok)上的Wulu Watu寺,一把空椅子。

龍目島(Lombok)上的Pura Sayong,山門。

龍目島(Lombok)上的Pura Salong,老婆羅門。

但奇怪的是,巴厘島上,印度教寺廟的建築和祭祀形式,都出乎意料的古老。自亞歷山大東征,希臘人把雕像藝術傳入印度,首先是佛教和耆那教開始製造自己聖人的偶像,這股造像傳統不可避免的沾染了印度教,並一發不可收拾。但巴厘島上的印度教寺廟竟然不立偶向,而是以三把石質空椅子代位梵天、毗濕奴、濕婆。

1885年,葡萄牙人在爪哇中部,梭羅附近的拉武山上,發現了滿者伯夷時期的,與巴厘島寺廟形式很類似的兩座寺廟:切奧寺(Candi Cetho)和蘇庫寺(Candi Sukuh)。

切奧寺山門,以及充滿了圖騰風格的切奧寺中央飛鳥壇。

切奧寺的飛鳥壇。

從切奧寺俯瞰拉武山。

金字塔式樣的建築。

奇怪的性力雕像。

古怪造型的迦樓羅。

巴厘島、切奧寺、蘇庫寺三地的寺廟建築風格有一個共同元素,獨特的山門。兩邊的立柱像是一座被劈開的塔,左右完全對稱。傳說這樣的設計來自於印度教的二元觀:世界對立統一,黑暗、光明,善與惡能被分開,但卻並非涇渭分明。更多時候,它們一方只是另一方的倒影。如果說統一的王朝傳播了山門的建造形式,那麼又是什麼造成了寺院內部雕刻的迥然不同?

對比莊嚴的、位於不遠處的婆羅浮屠,蘇庫寺和切奧寺的浮雕顯得淫穢、不合比例並有著一絲邪氣;而對比巴厘島的雕刻,蘇庫寺和切奧寺的雕刻工藝又顯得出乎意料的拙劣。我想是非常複雜的因素造成了這些差別,或許我們之前所講的只是關於皇室及他們所建立的豐碑的故事,或許在這些故事之外,還有著千千萬萬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上演著,卻留下很少的痕迹供我們追思。或許正是這些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因素,導致了蘇庫寺和切奧寺的不同。

布薩基的雕塑。

布薩基莊嚴的祭壇,以及正在祈禱的婆羅門。

沒有人知道穆斯林何時進入爪哇。最初,他們僅僅是普通商人,而後逐漸在經濟上取得優勢,在沿海地區建立起聚居地。這是一個緩慢而不易為人察覺的過程。15世紀開始,穆斯林在印度尼西亞眾島嶼上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勢力,終於在16世紀初期,淡目蘇丹國消滅了盛極一時的滿者伯夷。滿者伯夷在她的最後時光,仍然為我們獻上了一出耐人尋味的獨幕劇。

傳說是這樣的:梭羅是滿者伯夷皇室最後據守的城市,在淡目軍隊即將破城之際,正直盛年的皇帝,突然傳位給年少氣盛的兒子,而自己則丟棄了一切,深入拉武山修行,不知所終。少年皇帝則手握飛輪,與穆斯林戰鬥在第一線,最終流盡最後一滴血,戰死沙場。就這樣,印度文化視野下的爪哇,在歷史上落幕了,下一幕劇的主角變成了穆斯林與西來者。

但是故事真的結束了么?也許世間一切故事從不會真正落幕。

爪哇文明自遠古而來,在中古時期,她以印度文化為給養,發育壯大。到了古典時期的盛年,她又和中南半島的陸地國家之間上演了愛恨情仇。16世紀,穆斯林拉開了爪哇文明史上新的一幕,古老傳統與新興權力之間碰撞、融合。走到今天,爪哇的身影依然獨特,令人嚮往,又難以捉摸透徹。

1961年前後,蘇哈托掌握國家政權,而蘇加諾患上老年痴呆,走在雅加達的街頭,行人熙熙攘攘,卻已經無人認得;同時,蘇哈托的哥哥,仍在爪哇山區的某個不知名的山谷里耕種土地。

正是這一年的某個夜晚,在《爪哇舞妓》的字裡行間,月有月暈,月不甚明朗,女主角斯琳蒂爾在男主角的懷裡,瘋了。

7、高棉落幕:慈、悲、喜、舍。

現在把視線挪回我們故事舞台的中央,去看看高棉文明最後的榮光。

在1177年,闍耶拔摩七世掌權之前,占婆人的水軍曾經劫掠並佔領了吳哥4年時間,年近五旬的闍耶拔摩七世率領高棉軍隊把占婆人趕出了吳哥,並在1190年入侵佔婆,再度取得對占婆的控制權。

闍耶拔摩七世像與闍耶拉加戴維像(Jayarajadevi,闍耶拔摩七世的妻子)。圖片翻拍自《千佛長廊的高棉》。

闍耶拔摩七世是高棉人最後一位神王,在他的統治期間,高棉帝過安泰祥和,和平而富足。強大的國力支持了偉大的工程,闍耶拔摩七世真正修建了大吳哥城,修建了自己的國廟,巴戎寺。修建了偉大的迴廊式寺院塔普倫寺,還在如今的柬-泰邊境修建了一座平面規模達到吳哥窟七倍的班迭奇瑪(Banteay Chhimar)。班迭奇瑪寺雖然不及大吳哥城輝煌,但有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棉皇帝以此為基地,進而掌控泰國西部、北部諸省。

千手觀音,班迭奇瑪浮雕。圖片翻拍自《千佛長廊的高棉》。

巴戎寺,「高棉的微笑」。

闍耶拔摩七世大約於1215年去世,高棉文明的盛世也自此終結。龐大的高棉帝國此時已經擴張到了緬甸境內,與蒲甘毗鄰,又佔據了今寮國南部地區,並幾乎延伸至馬來半島全境。帝國的組織與治理如此良好,眼看著似乎就要實現史詩中「轉輪王」的統治理想。然而,理想卻融化在了夢境之中,未曾實現。

十三世紀末期由於未知原因,高棉帝國境內掀起迫害佛教徒的極端運動,在短短几年間,大量佛教造像,和藝術品被破壞,其中包括吳哥城中的許多瑰寶。據說單單班迭克雷寺一處被砸毀的佛教浮雕就有四萬五千幅。我們至今無法考證這次狂怒的真實原因,然而自此,高棉帝國一蹶不振。14世紀,其更受到迅速崛起的強鄰的影響與制約。

首先是1350年新立都於阿育陀耶的泰國。泰人的威脅日益增強,終於在1431年攻破吳哥,致使該城的居民紛紛外逃,此後關於吳哥城的歷史敘述似乎突然中斷,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竟然遺忘了這輝煌了數個世紀的神王之都。

我們難以斷定吳哥城被拋棄的真實原因,或許暹羅人的壓力是一個重要因素,或許上座部佛教的意識形態崛起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或許商業道路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無論如何,在漫漫歲月中,曾經神王的榮光退去了絢麗的色彩。「轉輪王」,永遠統治宇宙四方的神王,也永遠成了史詩中的笑談。

眾神王熱衷建造那永恆的豐碑,試圖使自己的偉大之名化為永恆。公平而言,在某些程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700年過去了,時間將青苔當作濃墨潑撒在巴戎寺中四面佛的面龐上,墨再濃卻也無法抵擋高棉的微笑,「慈悲喜舍」,感動每一個路人。時光重塑了神王的豐碑,然而穿越千年,傳達至今的,卻不是帝國的光榮和國王的名號,而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區別自我於其他野獸的那一部分人性,那一份能夠時刻軟化內心獸性的,慈、悲、喜、舍。

8、占婆落幕:倔強之民。

高棉-占婆百年戰爭落幕,但戰爭雙方皆成為戰爭的受害者。泰人王朝崛起,入侵高棉不提,南越與占婆互相攻伐不止,雖然南越完全吞併占婆花費了數個世紀,但其間占婆國土逐漸殘破,民力不斷衰退,以致最後「國將不國」了。

1224年,大越惠宗禪位女金佛,並納臣子陳守度之侄,煚,為婿。1225年年僅八歲的陳煚繼承帝位,是謂陳朝太宗。1278年元朝多次入侵越、占,損軍無數,毫無成果。1288年占婆朝貢大越,占越通婚。1312年占婆十二王朝末期,占婆被大越佔領,成為大越的一個省份。

1368年,占婆主動向明朝進貢,明朝下書,命越撤兵,占婆在形式上再度獨立,但僅保留了賓童龍地區的小片地盤。1373年-1390年,大越內亂,制蓬俄帶領占婆短暫復興,但最終制蓬俄戰死。1603年阮朝太祖完全吞併占婆,占婆亡國。

占婆以山區貧瘠之地立國15個世紀,經歷將近20個王朝世系。初期好戰,四處劫掠,結下諸多仇恨。中期國力強盛,與高棉百年戰爭,數次攻入高棉,也數次為高棉人佔領。百年戰爭,掏空了佔地的財富。儘管如此,戰後占婆又殘喘了幾個世紀之久。在最後的最後,擊敗占人的並非軍隊,而是宗教。伊斯蘭教進入中南半島,印度化的占婆凝聚核心逐漸喪失,占民四散,占婆亡國。

小國、寡民、貧瘠的土地,卻先後抵抗住越人、華人、高棉人、蒙古人幾波勢力,在如此長棉的歷史中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樣式。此間,占人似乎表現出了一種山民式的狡猾與倔強,王室被毀,皇族入山,數年之後出山又是一方勢力,糾集舊部,重新統一故土。似乎征服這個小國還真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是什麼致使他們如此倔強?是德高望重的皇族?還是凝聚如一的人民?又是什麼使得他們有如此強烈的民族自我認同?是信仰的經文還是寺廟的施捨?占婆留下這一連串的問題,留待後人蔘悟。

如果喜歡不妨打賞。

推薦閱讀:

古典奶嘴及其他:育嬰概要
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與表達:鍊字,鍊句,煉意2
戶型優勢不浪費 重塑新古典風格別墅
何為一個人的款式風格?你屬於古典型還是前衛型?
古典舞基本功:腳的動作、腿的動作

TAG: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