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黃帝四經》二譚《十大經》
二、《黃帝四經》二譚《十大經》
116、此處第一次提到黃帝——黃宗——《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立命章
「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作自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踐立(位)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譚:我們遠古的祖宗黃帝開始就以信道為根本,以自己作為天下的榜樣,面向四方,求得天下一心。黃帝對天地四方洞察秋毫,向前參拜、向後參拜、向左參拜、向右參拜,勤懇履行黃帝位子的作用。所以能為天下眾人的祖宗。此處第一次提到黃帝——黃宗。
117、天地人是成為黃帝的客觀條件——《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立命章
「吾受命於天,定立(位)於地,成名於人。唯餘一人□乃肥(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譚:黃帝在即位時說:我是受黃帝之命於天的,定黃帝之位於地的,成黃帝之名於人的。唯有我一人可以配天地的,所以可以代表上天立天子、設三公、立國家、置三卿等各級官吏。受命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天地人是成為黃帝的客觀條件。用今天的思想來認識,這是唯物的思想認識。
118、自然科學也是黃帝的承天之使命——《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立命章
「數日、磨(歷)月、計歲,以當日月之行。允地廣裕,吾類天大明。吾畏天愛地親(民),□無命,執虛信。」譚:我數晝夜之數定天數,累計天數定月份,計算月份定年曆,使之符合日、月的運行。面對大地的繁榮富庶,我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光明。我謹畏上天,敬愛大地,親近眾民,從不違背天命,固守天地之道。當時的自然科學的成就也是黃帝承天之使命。
119、帝位有天命,道行有誠信可謂立命——《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立命章
「吾畏天愛(地)親民,立有命,執虛信。吾愛民而民不亡,吾愛地而地不兄(曠)。吾受民□□□□□□□□死,吾位□。吾句(苟)能親親而興賢,吾不遺亦至矣。」譚:我謹畏上天,敬愛大地,親近眾民,帝位有天命,道行有誠信。我愛護民眾而民眾不會流於死亡,我敬愛大地而土地不荒廢。我受民眾的擁護、大地的恩賜、上天的保佑,因此,我帝位永固。我親善謙和任用賢人治國有方,我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哪?!帝位有天命,道行有誠信可謂立命。
120、「恆善」 有人固有本性善的意思——《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奉天立□□□(黃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固留(流)四國,以觀有恆善之法則。力黑視(示)象,見黑則黑,見白則白。地□□□□□□□□□□亞(惡)人則視(示)競(兢)人靜則靜,人作則作。」譚:奉天立命黃帝令大臣力黑微服出訪,因此巡視四方,考察人固有的性善情況,並依次制定法則。力黑仔細考察各地事物現象,發現醜惡的品行便加以懲罰,發現善良的品德便加以褒獎。並根據善良的品德制定法則,制約醜惡的品行。民眾則依據法則行事,該閑的時候都閑下來,該忙的時候都忙起來。此處提到「恆善」有人固有本性善的意思。
121、順天地之道決定了人生活的法則——《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已布制建極,□□□□□□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順無紀,德瘧(虐)無刑,靜作無時,先後無□名。」譚:力黑已建立並頒布了各項法則,便回稟黃帝說:天地之道已經形成,而民眾的生活,順逆天地之道尚無法則,因此,善惡尚無行為的準則,閑忙尚無時節的區分,先後尚無貴賤的名分。順天地之道決定了人生活的法則。
122、遵守天地之道還是需要人來制定法則——《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今吾欲得逆順之□□□□□□□□□以為天下正靜作之時,因而勒之,為之若何。」譚:力黑接著回稟:今天我要依據順逆天地之道的區別,制定出善惡的行為法則,端正天下不良的行為,使得民眾忙閑遵守時節,依次,約束民眾的作為。如此這樣做如何?遵守天地之道還是需要人來制定法則,關鍵是:是否符合天地之道!
123、這是否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一點——《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群群□□□□□□為一,無晦無明,未有陰陽。陰陽未定,吾未有以名。」譚:黃帝說:天地未分之前,先有一氣團,看去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渾聚昏暗。此時沒有陰陽。陰陽之分未定,所以一切都沒有稱名。這是否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一點。但沒有談到盤古開天地。
124、人間的法則都是天地之道的要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離為□四(時)□□□□□□□□□□□因以為常,其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行。」譚:現在天地分為兩部分,分為陰陽。同時分離為春、夏、秋、冬四季,陰陽變化,四季更迭萬物的生成,因此,以為天地之道的常態,人間懂的此天地之道的聖者,以此制定法則,方能遵守天地之道行事。人間的法則都是天地之道的要求——也就人類生存客觀條件的要求。
125、天地陰陽之道產生萬物——《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行法循□□牝牡,牝牡相求,會剛與柔,柔剛相成,牝牡若刑(形)。下會於地,上會於天。得天之微,時若□□□□□□□□□□寺(待)地氣之發也,乃夢(萌)者夢(萌)而茲(滋)者茲(滋),天因而成之。」譚:人間的法則是遵循天地的陰陽之道,陰陽聚合,剛柔相濟;剛柔相輔相成,陰陽的融會貫通。重濁的陰氣向下會於地,輕清的陽氣向上會於天。此時,因得到天上昏暗但還微弱的光明,順時若明若暗的普照大地,待到與地氣生髮相結合,天下萬物該發芽的發芽了,而該繁衍的繁衍起來了,這完全是因天地陰陽之道作用的成就。天地陰陽之道產生萬物,因此是人間法則的依據。
126、人類的生存繁衍必須遵循天地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弗因則不成,(弗)養則不生。夫民生也規規生食與繼。不會不繼,無與守地;不食不人,無與守天。」譚:不遵循天地之道天下萬事便不會成功,沒有陰陽之道的滋養天下萬物也不會生長。人類也必須遵循天地陰陽之道的法則來生存、飲食、繁衍。不婚娶交配人類便得不到繁衍,這樣也就談不上持守地道;無飲食來源人便不能生存,這樣也就談不上持守天道。人類的生存繁衍必須遵循天地之道。
127、人類繁衍需要得到飲食的滋養——《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是□□贏陰布德,□□□□□民功者,所以食之也。」譚:在人類的生存繁衍中,當陰氣滿盛滋生之德時,陽氣便開始萌動並逐漸積累,為實現牝牡相求而勞作來取得成功,所以人類需要得到飲食的滋養。人類繁衍的陰陽之道需要得到飲食的滋養。
128、這就是人類繁衍的陰陽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宿陽修形,童(重)陰□長夜氣閉地繩(孕)者,(所)以繼之也。」譚:在人類的生存繁衍中,當陽氣滿盛表現為行動時,陰氣便開始產生萌動,夜氣閉合產生孕育生機,所以人類得到後繼繁衍。這就是人類繁衍的陰陽之道。
129、德育與刑罰同樣是「道」的客觀要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與德。春夏為德,秋冬為刑。」譚:民眾只要不違反天地陰陽之道的法則,就不要強制地去約束,而端正民眾順從天地陰陽之道的法則,要採取刑罰與德育來使民眾遵守法則。春夏之長養在先易於施用德育,秋冬之肅殺在後易於施用刑罰。運用德育與刑罰來制約人的慾望,同樣是天地陰陽之道的客觀要求。
130、人類生存永恆的主題——《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先德後刑以養生。姓生已定,而適(敵)者生爭。不諶必定。」譚:先施於德教,而後繼之以刑罰,有利於人們順天道地之道的法則生存。能夠區別婚姻和貴賤的種姓氏族已形成,而適應天地之道法則的種姓,則在為了生存而競爭中能更好地生存。只有解決了人類為了生存的激烈競爭,人類社會方能安定。解決人類為了生存而激烈競爭,是人類生存永恆的主題。
131、刑罰與德育「兩手抓」的理論——《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凡諶之極,在刑與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而盈□無匡。」譚:凡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競爭激烈的狀態,在於刑罰與德育並用。刑罰與德育並用的效果,猶如日月交替運行的作用一樣,以懂得刑罰與德育並用要恰當的道理,那麼,人類為了生存激烈競爭的盈虧就不需要匡正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在兩三千年以前就提出了刑罰與德育「兩手抓」的理論。
132、成大事者最忌諱的是偏執一己之私——《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夫是故使民毋人執,舉事毋陽察,力地毋陰敝,陰敝者土芒(荒),陽察者奪光。人執者縱兵。」譚:所以,國君統治眾民時不要人為地偏執一己之私,征伐時盡量不要竭盡全力舉國之力來度考慮問題,務農盡量不要掉以輕心誤了農時損傷了眾民的積極性,損傷了眾民的積極性則土地荒蕪,竭盡國力的國君將會失去國君的聲望。因此,偏執一己之私慾者將會遭到兵禍的懲罰。成大事者最忌諱的是偏執一己之私。
133、順民心順天時國富民強——《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是故為人主者,時室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然則五穀溜孰(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譚:所以,作為國君,應在春夏秋五穀生長收穫之時恰當地節制逸樂,使播種收穫適時,不要在農忙時亂用民力,不要違背五穀的生長季節。這樣五穀就能正常地生長成熟,眾民就會安定的繁衍庶足。君臣上下和諧融洽,以實現國富民強之志。順民心順天時富民強國。
134、德育在前刑罰在後治人的天地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因而成之。夫並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其時贏而事絀;陰節複次,地尤復收。正名修刑,執(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谷乃蕭(肅),此(災)口生。如此者舉事將不成。」譚:人間萬事皆因天地之道而成功。國君應按天時以保護民眾的所為,應如春夏在前秋冬在後一樣,德育在前,刑罰在後,方是順天地之道。如在萬物生長的春夏季節卻實行刑罰的政令,那就猶如「陰」的秋冬時節反覆出現,猶如農耕的土地反覆收穫。德育之名就會被不應實施的刑罰所替代,這樣的話,就猶如冬天的蟄蟲到了春天還不醒過來,冬天的雪霜到了春天再次降臨,就會出現初春的穀物枯萎等現象,由此,災禍叢生。如此的國君舉事將不會成功的。德育在前刑罰在後治人的天地之道。
135、忽視刑罰而重複德育是違反天地之道的——《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其時絀而事贏,陽節複次;地尤不收。正名施(弛)刑,執(蟄)蟲發聲。草苴復榮。巳陽而有(又)陽,重時而無光。如此者舉事將不行。」譚:反之,在肅殺的秋冬季節實施德育,那就猶如「陽」的時節反覆出現,猶如農耕的土地只耕種不收穫。德育之名在不應實施的季節實施,這樣的話,就猶如本應冬眠的蟄蟲卻發出了清醒的叫聲,本應枯萎的草反而再次欣欣向榮。本已經過去了的春夏再次的又出現了,重複的出現了不應出現的時節。如此的國君舉事將是行不通的。忽視應該實施的刑罰,而只重複的實施德育,不但不起作用,而是違反天地之道的。
136、順應天時,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道已既,地物乃備。散流相成,聖人之事。聖人不巧,時反是守。優為愛民,與天同道。聖人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不違天刑,不襦不傳。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譚:天之道已既定,地之萬物遵守天道乃齊備。陰陽二氣變化流動相輔相成,聖人無為而治。聖人從不取巧,反而是順從天時拙守。更要愛民,與天同道。聖人以正心守候天道,以靜心對待人事。從沒有違背天之道的言行,從不輕信從不妄言。順應天時,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137、實施令要以身作則公正適度——《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問閹冉曰:吾欲布施五正(政),焉止焉始?對曰:始在於身。中有正度,後及外人,外內交(接),乃於於事之所成。」譚:黃帝問手下的大臣閹冉說:我想頒布實施五大政令,請問應始於何處?終於何處?閹冉回答說:應該始於以身作則,中有公正適度的法則,然後再頒布實施於外人,外內實施上下一致,乃可舉事成功。實施令要以身作則、公正適度、上下一致,兩千多年至今難以實現呀!
138、此處,提到「左執規,右執矩」——《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吾既正既靜,吾國家愈不定,若何?對曰:後中實而外正,□□必定。左執規,右執櫃(矩),何患天下?男女畢迥,何患於國,五正(政)既布,以司五明。左規右規,以寺(待)逆兵。」譚:黃帝又問:我自身端正而寧靜寡慾,而我國仍愈不安定,怎麼辦?閹冉回答說:如果您內心真誠而行為端正,國必安定。您能左手秉執規則,右手秉執矩尺還能憂慮天下不太平嗎?各項規矩的實施如同男女有別,還憂慮國家不能治理嗎?五大政令都已頒布,分別由明確職責的五大官員去執行,您只須左手秉執規則,右手秉執矩尺,嚴正以待懲治逆賊。此處,提到「左執規,右執矩」。已經體現依法治國的理念。
139、真正的自知之明後必然克己——《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對曰:後身未自知,乃深伏於淵,以求內刑。內刑已得,後□自知屈吾身。」譚:黃帝說:我現在尚不能充分認識自己,怎麼辦呢?閹冉回答說:如果您還不能充分認識自己,便可暫不頒布政令靜下心來,先修身自省。待修身自省完善了,便可充分的認識自己而妥善的剋制自己了。真正的自知之明後必然克己。
140、只有克制自己方能有正確的選擇——《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對曰:道同者其事同,道異者其事異。今天下大事,時至矣,後能慎勿爭呼?」譚:黃帝又問道:我是很想剋制自己的,但克制自己這又意味著什麼呢?閹冉回答說:能夠剋制自己就意味著能夠選擇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事,能夠辨別出「道」不同的人而不與其相謀事。當今天下紛爭,時至已此,您能剋制自己謹慎小心地不去加入這樣的紛爭嗎?只有克制自己方能有正確的選擇。
141、忿怒是不能認識自己的表現——《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勿事若何?對曰,怒者血氣也,爭者外脂膚也。怒若不發,浸凜是為臃疽。後能去四者,枯骨何能爭矣。」譚:黃帝說:不加入紛爭又意味著什麼呢?閹冉回答說:發怒是內在血氣的作用,爭鬥則表現在外在脂膚。怒氣如果不發泄出來,那麼蔓延滋長就會發展成臃疽。您如果不能認識自己實現克制自己,而能去掉血、氣、脂、膚這四個東西,就會形如枯骨,又如何能夠去爭鬥呢?忿怒是不能認識自己而剋制自己的不理智的表現。
142、天賜良機永遠是賜給有準備的人——《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於是辭其國大夫,上於博望之山,談卧三年以自求也。單才、閹冉乃上起黃帝曰:可矣。夫作爭者凶,不爭(者)亦無成功。何不可矣?」譚:黃帝聽罷,於是告別手下的要臣,來到了博望山,在那裡淡然隱居、精心修身以求自我完善。三年之後,閹冉來到博望山稟告黃帝說:現在你可以去爭天下了。狂妄紛爭者不祥,而錯過天賜良機也決不會有爭天下成功的機會了。因此,下山爭天下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天賜良機永遠是賜給有準備的人。
143、黃帝擒蚩尤盟天下定華夏——《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五正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戌兵身提鼓(袍),以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帝箸之明(盟),明(盟)曰:反義逆時,其刑視之(蚩)尤。反義倍宗,其法死亡以窮。」譚:黃帝聽罷閹冉的話,於是拿出兵器,激勵士卒,親自擊鼓進軍,遇到蚩尤而一戰擒獲了蚩尤。然後黃帝聯盟天下,盟詞中說:今後再有違反道義、背逆天時的,必會受到與蚩尤相同的懲罰。違反道義而且背叛宗主的,最終都會遭受到死刑而自取滅亡。此處,提到黃帝擒獲蚩尤盟誓天下,而奠定了華夏的大一統。
144、只有懂規矩方能平安——《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輔曰:唯餘一人,兼有天下。今余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為之若何?」譚:黃帝問他手下的輔佐大臣說:現在唯有我一人廣有天下,我要教化臣民而使之規正,使臣民懂規矩而平安的生活,具體應該怎樣做呢?只有懂規矩方能平安。
145、天地人相對的變與不變都是有常規的——《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果童對曰:不險則不可平,不諶則不可正。觀天於上,視地於下,而稽之男女。夫天有干,地有恆常。合□□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陰有陽。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惡)。」譚:果童回答說:不嚴明則不可平安,不真誠則不可規正。仰觀於天的變動,俯視於地的安靜,而稽查男女的生活。天有千變萬化,地有不變法則。天的變化也有常規,有暗有明,有陰有陽;地的不變也有常規,有山有澤,有黑有白;男女的生活也有常規,有美有丑。天地人相對的變與不變都是有常規的。
146、此段有「天行健,地勢坤」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地俗德以靜,而天正名以作。靜作相養,德瘧(虐)相成。兩若有名,相與則成。陰陽備,變化變乃生。有□□□重,任百則輕。」譚:地公認的德是以靜為特點的;而天是以動的方式規正其名的。靜、動相互滋養,相輔相成。靜、動各有其名的道理,相互依賴、相輔相成。陰、陽的變化就在其中,天地的動與靜只有在陰陽的變化中相互作用,相對不變的表現為沉重靜在地,相對多變的表現為輕盈動在天。此段有《周易》「天行健,地勢坤」的思想。
147、人各有特性是「天命之謂性」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人有其中,物又(有)其刑(形),因為若成。」譚:果童接著說:人各有其不同的特性,物各有其不同的特形,這是天地之道的造化。因為如此,若要成事,就必須因人的特性,順物的特形行事方能取得成功。人各自有的特性是天地之道的造化,也就是《中庸》的第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的思想。
148、以天為父以地為母的中華傳統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夫民仰天而生,侍(待)地而食。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今余欲畜而正之 ,均而平之,誰敵(適)由始?」譚:黃帝問:臣民仰仗天上而得以生存,依賴大地而得以食糧。因此臣民把上天當成父親,把大地當成母親。現在我要教化臣民而使之規正,使臣民懂規矩而平安的生活,應該從誰開始呢?以天為父,以地為母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
149、貴賤、貧富數千年來的社會問題——《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果童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對曰:險若得平,諶□□□。(貴)賤不諶,貧富又(有)等。前世法之,後世既員,由果童始。果童於是衣褐而穿,負並()而巒。營行氣(乞)食,周流四國,以視(示)貧賤之極。」譚:果童接著回答說:通過嚴明的執法則可平安,通過真誠的訓令則可規正。這樣的話,貴與賤沒有不是名實相符的的,貧與富也就自然有了等差。如此形成的前世之法度,後來卻遭到了破壞,要恢復這種制度,可以從我本人果童開始。於是果童於穿著破舊的粗布衣,背著殘損的瓦罐,到處流浪討飯,周遊四方,用以顯示極度的貧賤。貴賤、貧富數千年來的社會問題。
150、日月運行的自然法則決定了人類的社會法則——《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問□□□□□□□□□□□驕□陰謀,陰謀□□□□□□□□□□高陽□之若何?太山之稽曰,子勿患也,夫天行正信,日月不處,啟然不台(怠),以臨天下。」譚:力黑問太山稽說:蚩尤驕橫狂妄陰謀略地,對此陰謀該怎麼辦呢?太山稽回答說:你不必為此擔心。天道運行中正適當,日月運行不停有序,從不懈怠,天道決定了天下的法則。日月運行的自然法則決定了人類的社會法則。
151、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民生有極,以欲涅□,(涅)□□失。豐而(為)□,□而為既,予之為害,致而為費,緩而為□,憂桐而窘之,帳而為之(咎)。累而高之,部(踣)而弗救也。將令之死而不得悔,子勿患也。」譚:太山稽接著回答說:如日月運行的法則一樣,人類對生存的追求,在一定的時期內是有一個極限的,慾望盛極而衰,欲極而失。所以,可慫恿蚩尤慾望所為,盡其慾望時,使其為貪婪而害,使其揮霍而消耗財力,使其疏忽而懈怠,使其優越而原形畢露,使其被蒙蔽而捕獲治罪。不斷地使其高高在上,達到其驕橫狂妄的無可救藥。將使其死到臨頭而都來不及反悔。你不必多慮了。正中了幾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聖賢希羅多德所說: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看來中外文化的發展是有著同時代的過程。
152、此處譚到五千多年前涿鹿之戰的細節——《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曰:單數盈六十而高陽未失。涅□蚤□,□曰天僅,天僅而弗戒,天官地一也,為之若何?」譚:力黑說:與蚩尤交戰已足足有六十次了,而高陽(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尚未成功。蚩尤驕橫狂妄反而一天勝似一天,這大概就是上天在佑助他罷。如果天地都如此同樣佑助他。這可怎麼辦哪?此處譚到五千多年前黃帝聯盟炎帝大戰蚩尤的逐鹿之戰的細節。
153、不到火候等待天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太)山之稽曰:子勿言僅,交為之備,□將因其事,盈其寺,轉其力,而投之伐,子勿言也。」譚:太山回答說:你且不要談什麼佑助之類的話罷,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上下一心作好準備。我們將借著蚩尤所行的逆事,滿足其的慾望,促使其去儘力做壞事,促使其惡貫滿盈。你什麼也不要說。故事講到此是:不到火候等待天時。
154、有時只需以靜待變——《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上人正一,下人靜之,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天地立名,□□自生,以隋(隨)天刑。天刑不,逆順有類。」譚:居上位的人只需一心守道,在下位的人只需一意守靜;守道以待天時,守靜以備人事,天地變化各有其名的道理,萬物隨之自生,並受天地之道的支配。天地之道的法則是永恆的,逆與順是各有區別的。天地之道的法則是永恆的,有時只需以靜待變。
155、靜觀事態變化適時舉事則成——《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勿驚□戒,其逆事乃始。吾將遂是其逆而戮其身,更置大直而合以信。事成勿發,胥備自生,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東焉。」譚:不要驚慌,但要有戒備,蚩尤倒行逆施的惡行已經開始。我們將促使其惡貫滿盈而後殺掉他,關鍵是要按「道」的法則準備好以符合信義,要一切準備就緒而不要去驚動蚩尤,我們將觀其事態變化適時誅殺。靜觀事態變化適時舉事則成。
156、促使其內變而使其自取滅亡——《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寺(侍)其來(事)之遂刑(形)而私(和)焉。壹束壹禾(和),此天地之奇□□其民作而自戲也,吾或使之自靡也。」譚:要仔細了解蚩尤往日全部的所做所為,而適時採取行動。要始終把蚩尤所做的壞事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此天地之道的神妙作用,就在於憑藉著蚩尤自己的民眾奮起去打敗他,這樣我們會使其自取滅亡的。促使其內變而使其自取滅亡,確實是上上策。
157、涿鹿之戰是待到時機一舉成功——《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單盈才,大(太)山之稽曰:可矣。於是出其鏘鉞,奮其戎兵。黃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譚:太山稽說:戰勝蚩尤的時候到了。於是陳列兵器,激勵士卒,黃帝聯盟炎帝身先士卒與蚩尤大戰,並且擒獲了蚩尤。涿鹿之戰是待到時機一舉成功。
158、黃帝對蚩尤實施酷刑真是殘酷至極——《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剝其□革以為干候,使人射之,多中者賞。斷其發而建之天□,曰之(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集之。」譚:黃帝擒獲蚩尤後,剝其皮製成箭靶,令人射之,射中多者給予獎賞。剪下他的頭髮來裝飾高高的懸掛戰旗,標之為「蚩尤旗」。在其胃中用毛塞滿製成皮球,令人踢之,踢入門中多者給予獎勵,把他的骨頭剁碎,做成苦肉醬,召集天下人來食之。黃帝對蚩尤實施酷刑真是殘酷至極。史實真實與否?恐怕這是當今最早的記載吧?
159、黃帝得天下後首先設立禁令以治天下——《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上帝以禁,帝曰:毋止吾禁,毋留(流)吾(醢),毋亂吾民,毋絕吾道。止禁,留(流)(醢),亂民,絕道,反義逆時,非而行之,過極失當,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興兵,視之(蚩)尤共工。」譚:在上的黃帝滅了蚩尤後向臣民設立禁條。黃帝說:不要廢壞我所立的禁規,不許傾倒我所賜給的肉醬,不要擾亂民心,不要背棄我所秉執的天道。廢壞禁規、傾倒我所賜給的肉醬、擾亂民心、背棄我所秉執的天道,是違背信義悖逆天時,明知不對卻一意孤行,違法失道,專斷無常,肆意行事,未受在上的黃帝之命而擅自興兵,這些都將受到像蚩尤一樣的懲罰。黃帝得天下後首先設立禁令以治天下。
160、這是兩千多年前記載的涿鹿之戰——《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正亂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屈其脊,使甘其箭。不死不生,愨為地。帝曰:謹守吾正名,毋失吾恆刑,以視(示)後人。」譚:於是黃帝令人製成蚩尤的石像,使其彎曲背脊,披枷穿鎖,容色居喪獃滯,伏帖於地充當地下支柱。黃帝又說:希望大家恭謹地遵守我所發出的禁令,不要背棄我所發出的法則,立蚩尤石像於此以警戒後人。這是兩千多年前記載的涿鹿之戰,此時離涿鹿之戰也已經過去三千多年了。但仍然很珍貴。
161、相互顛覆是人類由來已久的陰謀——《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高陽問力黑曰:天地□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謀相復(覆)頃(傾),吾甚患之,為之若何?」譚:黃帝的孫子高陽問力黑說:天地已經形成,百姓也產生。但很多人都不遵循天道,而且陰謀相互顛覆,我對此十分憂慮,這怎麼辦呢?不遵循天道而相互顛覆是人類由來已久的陰謀。
162、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原文出至此處——《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對曰:勿憂勿患,天制固然。天地已定,規僥(蟯)畢掙(爭)。作爭者凶,不爭亦毋(無)以成功,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譚:力嘿回答說:不需憂慮,也不必擔心,天道自有其不變的法則。天地的法則已定,決定了各色的動物都在紛紛爭鬥中,妄爭鬥者必然要兇狠,不爭鬥者也無成功可言。但是,在爭鬥中是「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重要的是:「不爭亦毋以成功。」「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原文出至此處。
163、解決爭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刑與德並用——《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母逆天道,則不失所守。天地已成,黔首乃生。姓生已定,敵者早生爭。不諶必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譚:不違背天道,則就不會失去所固守的法則。天地已經形成,百姓隨之產生。氏族部落已經形成,敵對部落之間也就隨之產生爭鬥。沒有部落的爭鬥必然會安定,凡是解決爭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刑罰和德賞並用。
164、賞罰並重歷來是治人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望失其當,環視其央。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繆(穆)繆(穆)天刑,非德必頃(傾)。」譚:刑罰與德賞昭著顯明,兼行並舉,如同日月運行,配合恰當。如果配合失當,就會看到失當帶來的禍殃。天德明確,但若沒有刑罰的配合是無法實施的;天刑威嚴,但若沒有德賞的配合必然傾向過重成為暴行。「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賞罰並重歷來是治人之道。關鍵是德賞若沒有刑罰的配合是無法實施的。
165、德刑並用但是要德賞為主——《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刑德相養,逆順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陰而德陽,刑微而德章。其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刑。」譚:刑罰與德賞相輔相成,逆與順也便因此而定。刑晦暗而德明亮,刑罰屬陰而德賞屬陽,用刑罰需要隱蔽一些,而用德賞則要公開表彰。因此,德賞要大張旗鼓的表彰以明法則,而執行刑罰之道則需要隱蔽一些。此時我們的先賢已懂的德刑並用但是要德賞為主。
166、人類掌握天道運用天道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明明至微,時反以為幾(機)。天道環(還)於人,反為之客,爭(靜)作德時,天地與之。」譚:懂的了由大張旗鼓的德賞,到隱蔽一些實施刑罰的法則時,人們就會反過來運用天道的時機。使得天道運行的道理,成為了人間社會的法則,人們就會反客為主,大張旗鼓的德賞時,就會主動地運用天地之道來管理社會。此處講的是:人類掌握天道運用天道的思想。這又是何等進步的思維呀!!!
167、人類作為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靜不衰,時靜不靜,國家不定。可作不作,天稽環周,人反為之(客)。靜作得時,天地與之。靜作失時,天地奪之。」譚:如果人們一味地爭競,該靜時不靜,國家就無法安定。相反的,該動時不動,那麼在天道在稽查運行中,人就會重新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說,動靜合天時,就會掌握天地的佑助;而如果動靜不合天時,就會失去天地的佑助。這是人類作為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從客觀出發的思想。
168、萬事有道,人事無常——《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夫天地之道,寒涅(熱)燥濕,不能並立。剛柔陰陽,固不兩行。兩相養,時相成,居則有法,動作循名,其事若易成,若夫人事則無常。」譚:天地之道,寒與熱、燥與濕,是不能夠同時並立的;而剛與柔、陰與陽,卻是不能分開兩行的。它們之間是相互涵養、相輔相成的。靜時則有其法則的限制,動時則有其名的道理,所以事情容易成功,至於其中的人事則是變化不定的。真是萬事有道,人事無常呀!
169、天人合一制約著人逆天而行——《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姓爭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過極失當,變故易常,德則無有。昔(措)刑不當。居則無法,動作爽名。是以戮受其刑。」譚:人事過於極端則失當,因此變故變化不定,那麼德賞就不起作用了,刑罰也就不會適當。人們靜時則沒有法則可依,動時也沒有其名道理的限制,這是以戮辱受其刑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制約著人逆天而行。
170、洞察吉凶首先要從分析特徵入手——《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皇后屯磨(歷),吉凶之常,以辯(辨)雌雄之節,乃分禍福之鄉(向)。憲敖(傲)驕居(倨),是胃(謂)雄節,□□共(恭)驗(儉),是胃(謂)雌節。夫雄節者,涅之徒也。雌節者,兼之徒也。」譚:黃帝通過洞察吉凶的常態、以辨析區別雌雄各自特徵的表現,因此可分清福禍的原因。凡是高傲、驕橫而排他的,都可稱之為雄性的特徵表現;凡是謙恭、溫順而兼容的,都稱之為雌性的特徵表現。所謂「雄節」,大致屬於排他的人的特徵;所謂「雌節」,大致屬於兼容的人的特徵。洞察吉凶首先要從分析特徵入手。這就是存在決定意識的思想。
171、《易經》思想中雌雄的辯證關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夫雄節以得,乃不為福,雌節以亡,必得將有賞。」譚:憑藉雄性高傲、驕橫而排他的表現,偶一時有所得的話,並不意味著即是福;立足於雌性謙恭、溫順而兼容的表現,即使一時有所失的話,那麼最終也必然會有福報。說明了《易經》思想中雌雄表現的辯證關係。
172、雌雄表現的辯證關係辯的如此透——《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夫雄節而數得,是胃(謂)積央(殃)。凶憂重至,幾於死亡。雌節而數之,是胃(謂)積德。慎戒毋法,大祿將極」譚:如果憑藉雄性高傲、驕橫而排他的表現屢有收穫,那也只能視為積累禍因,最終是憂慮兇險並瀕臨死亡。如果立足雌性謙恭、溫順而兼容的表現即使常有所失,這正是積累福德的過程;謹慎戒備不違法則,大福大祿必然會來至。雌雄表現的辯證關係辯的如此透徹。
173、示弱而後發制人的辯證法——《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凡彼禍難也,先者恆凶,後者恆吉。先而不凶者,是恆備雌節存也,後(而不吉者,是)恆備雄節存也。」譚:凡要洞察禍的趨向,一般先動者大致都有禍凶,而後發者大致都有福吉。然而有時也會發生先動而無凶禍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恆守雌節而雄節又不失的緣故。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示弱而後發制人的辯證法。
174、示弱無禍、示強無福的辯證關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先亦不凶,後亦不凶,是恆備雌節存也。先亦不吉,後亦不吉,是恆備雄節存也。」譚:有時也會發生先動也無凶禍,後發也無凶禍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恆守雌節的緣故。有時還會出現先動也無吉福、後動也無吉福的特別現象,這也是堅持雄節的緣故。示弱可保無禍,示強必定無福的辯證關係。
175、凡是「示強」者都是凶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凡人好用雄節,是胃(謂)方(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以守不寧,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戰不)克,厥身不壽,子孫不殖。是胃(謂)凶節,是胃(謂)散德。」譚:人凡是好用雄節的,都可以說是有害於生存,作為君主者則會滅國,作為百姓則會亡身。雄節,守國則不安,做事則不成,求則無獲,戰則無勝。其自身不會長壽,子孫也不會蕃衍。所以這種「雄」的表現實為是「凶」的表現,可以說是失德。雄節就是雄的表現,簡單而言就是「示強」,凡是「示強」者都是凶兆。
176、凡是「示弱」者都是吉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凡人好用雌節,是胃(謂)承祿。富者則昌,貧者則谷。以守則寧,以作事則成。以求則得,以單(戰)則克。厥身□□□□□□□□□節,是胃(謂)絳德。」譚:人凡是好用雌節的,都可以說是在承接福祿。作為富者則昌盛,作為貧者則足食。雌節,守國則安,做事則成。求則有收穫,戰則必勝。不但其自身會長壽,子孫也會蕃衍。所以這種「雌」的表現實為是「吉」的表現,可以說是積德。雌節就是雌的表現,簡單而言就是「示弱」,凡是「示弱」者都是吉兆。
177、此章說明雌雄、凶吉、禍福的辯證關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雌雄節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故德積者昌,□(殃)積者亡。觀其所積,乃知(禍福)之鄉(向)。」譚:綜上所述,因此說,積德者昌,積禍者亡。考察他是積禍還是積德,便可以占卜禍福的趨向了。此章說明雌雄、凶吉、禍福的辯證關係,也是《易經》思想的運用。
178、此時已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兵容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昔(措)。刑法不入,兵不可成。參□□□□□□□□□□之,天地刑(形)之,聖人因而成之。」譚:興兵不待天時,不可動兵;不守地利,不可用兵;不定刑法,不會成功。只有待天時、守地利、定刑法,使得天、地、人條件齊備,聖人因此而成功。此時已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思想。
179、固守天時是人們所有作為的一般道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兵容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聖人之功,時為之庸。因時秉□□必有成功。」譚:聖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固守天時是最為一般的道理。因天時是天道的自然要求,因聖人能夠順天道守天時所以能取得其功。固守天時是人們所有作為的一般道理。
180、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出處於此——《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兵容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聖人不達刑,不襦傳,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譚:作為聖人,不能夠恰當地掌握軍紀刑法,而且處事如乳臭未乾的小兒優柔寡斷。關鍵時刻因天時要當機立斷;而在關鍵時刻卻猶豫不決當斷不斷,必然是反受其亂自取其禍。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出處於此。
181、該興兵而不興兵也是逆天之命——《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兵容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固有奪有予,有祥□□□□□弗受,反隋(隨)以央(殃)。三遂絕從,兵無成功。三遂絕從,兵有成(功)。□不鄉(饗)其功,環(還)受其央(殃)。」譚:有剝奪有賜予這是天道自然的作用,天賜祥福如不能順而受之,結果只能是反受其禍。如果拒絕天道、地道、人道的賜予,興兵則不會成功的。如果避免天道、地道、人道的剝奪,興兵則會成功的。如果不順受天賜之功的話,會反受其禍殃。該興兵而不興兵也是逆天之命。
182、適度的把握天地人的陰陽變化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兵容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國家有幸,當者受央(殃)。國家無幸,又延其命,??陰陽。因民之力,逆天之極,有(又)重有功,其國家以危,社稷以匡,事無成功,慶旦不鄉其功,此天之道地。」譚:如不順天地人之道,如國家有幸,則當政的國君要遭受禍殃;如國家不幸,那麼百姓只能逃命求生,這是不能違背的天地人之道的陰陽變化。如果更甚者,國君傾國民之力,逆天興兵,又好大喜功,那麼,其國有被滅國的危險,其社稷就會被改變,如此做事絕無成功,這是在興兵一開始就不想取得成功的,這就是天地人之道所決定的。關鍵在於適度的把握天地人的陰陽變化之道。
183、一人獨權往往會生亂民與奸臣——《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問力黑,唯餘一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將生,妄辨用知(智),不可法組。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譚:黃帝問力黑說: 因我一人廣有天下,刁巧的亂民就會出現,那些阿諛巧辯之徒就會對我苦心運用權謀,實在是難以遏止。我擔心因此會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沒有既定的法則來端正民心?一人獨權往往會生亂民與奸臣,是有歷史教訓的。
184、萬物的名稱都是其性質的描述——《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曰:然。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形)□,以守一名。上拴之天,下施之四海。」譚:力黑答到:有的。昔日在天地已經形成時,萬物都是通過其名來正定其性質並且使形名相符,以固守這由天道決定的名的性質。如此之名,上執守天道,下實施四海。萬物的名稱都是其性質的描述。
185、事物的名自然表達天道之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吾聞天下成法,故曰不多,一言而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譚:據我所知,天下的法則是既定的,所以不需過多描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只要遵循事物的名歸於天道,天下百姓就不會違法亂紀了。事物的名自然表達天道之理。
186、知識分子對「道」的理解將左右其局勢——《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請問天下猷(猶)有一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馮(風)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木八天地,(以)(揆)四海,以壞(懷)下民,以正一世之士。」譚:黃帝說:請問天下可有「道」嗎?力黑回答說:有的。過去皇天曾派風伯飛下傳道至今,五帝運用此「道」, 來分辨天地萬物,管理四海事務,,治理百姓、端正當時士者對天道的理解。知識分子對「道」的理解將左右其局勢。
187、什麼樣的政治用什麼樣的人——《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夫是故讒民皆退,賢人減(咸)起,五邪乃逃,年佞辯乃止。循名復一,民無亂紀。」譚:因此,品行敗壞的人一律不用,德才兼備的人一律任用,各種淫亂邪惡銷聲匿跡,諂諛巧辯無聲無息。只要遵循事物的名歸於天道,天下百姓就不會違法亂紀了。什麼樣的政治用什麼樣的人。
188、天地之道於人間為人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曰:一者一而已乎?其亦有長乎?力黑曰:一者,道之本也,胡為而無長。□□所失,莫能守一。一之解,察於天地,一之理,施於四海。」譚:黃帝問:「道」,莫非就僅僅是一句話嗎?它還包含有更多的道理嗎?力黑回答說:「循名復一」這一句話就「道」的根本而言的,怎麼能沒有更多的含義呢?諸事所以有失誤,就是因為不能執守大道的緣故。「道」的理解,可觀察天地的變化;「道」的運用,可實施四海的事務。天地之道於人間為人之道。
189、「道」的根本體現在萬物的變化之中——《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何以知□之至,遠近之稽?夫唯一不失。一以騶化,少以知多。夫遠望四海,困極上下,四鄉(向)相(,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總,」譚:然而,怎麼知道「道」的高低遠近的根本呢?「道」的根本體現在萬物的變化中,懂的少部分就會知道的更多。通觀四海,窮極天地,四面八方,萬事萬物各有其道。但知其近百件事物就會掌握其本質,知其近千件事物就會掌握其要點,知其近萬件事物就會掌握其總綱。「道」的根本體現在萬物的變化之中。
190、無論何時何地在人群中總是會有聖人的——《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成法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萬物之多,皆閱一空,夫非正人也,執能治此?罷(彼)必正人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一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抱□守一,與天地同極,乃可知天地之禍福。」譚:但是,天下萬事萬物如此之多,需要掌握如此之多的「道」理,如不是名正形實的人,如何可執守如此多的「道」理哪?必須是名正形實的聖人,方能秉持正名以矯正邪道,把握總「道」來理解天下萬物萬事各自的「道」理,為民除害,而行民適宜。執守總道,與天地合一,如此就可以知道天地之間的禍福了。聖人守道天人合一能知禍福。無論何時何地在人群中總是會有聖人出現的。
191、辦好任何事都在於天地人條件適度——《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三禁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行非恆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修,國家幾矣。」譚:言行不遵循一定的常規,為天道所禁止;辦事任意毫無約束,為地道所禁止;管理背離政令,為國君所禁止。上述三者都做好了,國家也就差不多達到治理了。辦好任何事都在於天地人條件適度。
192、兩千多年前關於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條例——《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三禁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地之禁,不□高,不曾(增)下,毋服川,毋逆土,毋壅民明。」譚:關於地道的禁忌,那就是不要夷平山陵、不要填充澤壑、不要堵塞河流、不要亂挖土地,也不要違背百姓農時習慣。兩千多年前關於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條例。
193、爭強好勝不知節度是謂兇相——《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三禁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進不氏,立不讓,徑遂凌節,是胃(謂)大凶。」譚:只知進而不知適可而止,只知爭奪上位而不知謙卑遜讓,行事隨心所欲超越節度,這些都意味著大凶。爭強好勝不知節度是謂兇相。
194、行事剛不足強,柔不足弱在於適度——《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三禁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人道剛柔,剛不足以,柔不足寺(恃)。剛強而虎質者丘,康沈而流面(湎)者亡。憲古章物不實者死,專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虛。」譚:人道應是剛柔相濟,剛不足強,柔不足弱。剛硬強直而秉性威猛者必會困窘,得過且過而秉性軟弱者必然滅亡;只知效法古事而不合實際者行不通,獨攬財利以擴大自己利益範圍者終成廢墟。行事剛不足強,柔不足弱在於適度。
195、客觀存在制約著人事這就是「天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三禁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道壽壽,番(播)於下土,施於九州。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天有恆日,民自則之,爽則損命,環(還)自服之,天之道也。」譚:天道永恆,傳播於大地,實施於九州。因此王公們遵循天道慎重施行法令,使老百姓知道如何去行事。天道有永恆的法則,人們自然要在天道法則的制約之下,如任意行事則會損傷身命,那就是自取敗亡。這便是所謂的天道。客觀存在制約著人事這就是「天道」。
196、此「世兵道三」歸納的全面而嚴謹——《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本伐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諸庫臧(藏)兵之國,皆有兵道。世兵道三,有為利者,有為義者,有為忿者。」譚:蓄兵征戰的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用兵之道。這些用兵之道歸納起來有三類:有為謀利而征戰的,有為道義而征戰的,有為逞泄憤怒而征戰的。此「世兵道三」歸納的全面而嚴謹。
197、古今中外征戰幾乎皆為利——《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本伐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所胃(謂)為利者,見□□□飢,國家不暇,上下不當,舉兵而□之,唯(雖)無大利,亦無大害焉。」譚:所謂為了謀利而征戰的,是指在他國正逢荒年,國不安定,君臣上下又不和睦的情況下,而乘機發兵去征伐,其結果雖然並不能獲得什麼大的利益,然而也不會對國家有什麼大的禍害。古今中外征戰幾乎皆為利。
198、能堅持到底為道義而戰幾乎沒有——《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本伐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所胃(謂)為義者,伐亂禁暴,起賢廢不宵。所胃(謂)義也,□者,眾之所死也。是故以一國(攻)天下,萬乘(之)主□□希自此時始,鮮能冬(終)之,非心之恆也,窮而反矣。」譚:所謂為道義而征戰的,是為討伐他國的叛亂和禁止君主的暴行而出兵,達到啟用賢能的君主,廢除無德的暴君。所謂的為道義之戰,眾民都會為之獻身。因此以一國的力量去征伐天下,萬乘之國的君主很少能從開始為了道義的征伐,為堅持到底的,如果為道義而戰的決心不能堅持到底,最終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古今中外能堅持到底為道義而戰幾乎沒有,包括「二戰」至今。
199、為了憤怒而戰絕沒有無所求的——《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本伐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所胃(謂)行忿者,心唯忿,不能徒怒。怒必有為也,成功而無以求也,即兼始逆矣,非道也。」譚:所謂為了逞泄憤怒而征戰的,是內心懷有憤怒,但不僅僅是內心憤怒而已。內心憤怒必然有為了什麼的原因。所以僅僅是為了內心憤怒而征戰,勝利了而無所求的,這是從征戰一開始就違背常理的,這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為了憤怒而戰或為利而怒、或為義而怒,絕沒有無所求的。
200、戰爭都是迫不得已而戰——《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本伐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道之行也,由不得巳。由不得巳,則無窮。故□者,也。禁者,使者也。是以方行不留。」譚:用兵之道,都是出於不得已。因為出於不得已,則沒有不出兵理由。所以征伐用兵者,都是迫不得已也。至於阻止征伐出兵者,只有是兩方的使者,對此,應本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而放行不留。戰爭不論是為利、義、忿都是迫不得已而戰。
201、道義的本質就是「為民」——《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聖(人)舉事也,闔(合)於天地,順於民,羊(祥)於神鬼,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胃(謂)義也。」譚:得道的聖人在做事時,都是符合天地之道,順應民心,接受神賜予的吉祥,使民同利,萬眾自然都依賴於他,這便是所謂的道義。道義的本質就是「為民」。
202、往往是「國士」為國難為君呀!——《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身載於前,主上用之,長利國家社稷,世利萬夫百生(姓),天下名軒執□干於是虛。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國者,國士也。」譚:得道的聖人表現與前,君主自然應任用,這對於整個國家社稷,乃至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有利處的。天下器宇軒昂的聖人,執政所為都是遵循道義,一句話就可使君主獲利的,便可稱作「士」;一句話就可使國家獲利的,這便可稱作「國士」。嘆的是:往往是「國士」為國難為君呀!
203、為了道義卑屈己身以待天時——《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是故君子卑身以從道。知(智)以辯之,強以行之,貴道之並世,柔身以寺(待)之時,王公若知之,國家之幸也。」譚:因此,有道的賢人都是謙卑己身以循天道,以其才智去為固守道義而爭辯,努力甚至強力推行道義。為了推行道義於世間,有道賢人寧願卑屈己身以待天時,一國之君如能真知有道賢人的良苦用心,那便是國家的大幸了。為了道義卑屈己身以待天時——真是認可犧牲自己的「國士」呀!
204、得一人則得天下的用人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國大人眾,強□□□身載於後而不幸也。」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這本該算是強國了。但這等強國的國君,如將有道的賢人至於身後而不任用,那麼對國家社稷,乃至全天下都是大為不利的。作為國君不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這便是國家的大不幸了。得一人而得天下的用人之道。
205、要善於運用陰陽平衡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故王者不以幸治國,治國固有前道,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善陰陽正者治,□奇者亂。正名不奇,奇名不立。」譚:因此,國君不應憑僥倖治國,治國已有固定的道義法則,這便是要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對其中的變化,要善於運用陰陽平衡之道來治理,行事極端則亂。真正明白陰陽平衡之名的道理,則就不會行事極端;如按極端之名行事是不會成功。此處已經提出「上知天時、下知地利、中知人事」的道理,並進一步提出如何認識其中的變化,那就是:要善於運用陰陽平衡之道。
206、「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正道不台(殆),可後可始。乃可小夫,乃可國家。小夫得之以成,國家得之以寧。小國得之,以守其野。大國(得之以)併兼天下。」譚:天地正道是永不衰敗的,只有掌握了天地正道,方可開始行事,其小可修身,其大可治國。小可修身能成其事業,大可治國能保國家安寧。小國得「道」可保其疆土,大國得「道」則可統一天下。「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
207、「道」一直在制約著人類的生存發展——《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道有原而無端,用者實,弗用者觀。合之而涅於美,循之而有常。」譚:「道」有來源而無開始,人們行事用其時,就會感其作用真實的存在,不用其的人,就會看到其制約的作用。符合「道」而萬事萬物都會向美好的方向變化,遵循「道」而萬事萬物都會有固定的生存法則。「道」一直在制約著人類的生存發展,不論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
208、所謂的聖賢就是能遵「道」而行——《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前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古之賢者,道是之行。知此道,地且天,鬼且人,以居軍□,以居國昌。古之賢者,道斯之行。」譚:古代聖賢,只是遵循「道」而行事。只要明白了「道」,不論是從地到天,還是從鬼到人,都用「道」來治軍則軍強大,用「道」來治國則國昌盛。古代的賢聖,只知遵「道」而行。所謂的聖賢就是能遵「道」而行。
209、天有永恆的變化,地必有永恆的常規——《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行守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有恆干,地有恆常。與民共事,與神同□。驕洫(溢)好爭,陰謀不羊(祥),刑於雄節,危於死亡。」譚:天有永恆的變化,地有永恆的常規,與民共生息,與神同顯現。驕橫必好爭、陰謀必不祥,取法於「雄節」,必有滅亡的危險。天有永恆的變化,地必有永恆的常規。《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好似《黃帝四經》在《周易》之前。
210、悖逆雌雄節制之道行事只有遭天懲——《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行守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奪之而無予,其國乃必遂亡,近則將之,遠則行之,逆節夢(萌)生,其誰骨可當之。」譚:只奪取而不給予,這個國家也必將滅亡,臨近的國家則只好順從,邊遠的國家則採取遠離。悖逆雌雄節制之道的勢頭行事,有誰肯去正面的抵擋它呢?悖逆雌雄節制之道行事只有遭天懲,也就是時機未到。
211、高不過天、大不過地、善不過人——《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行守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天亞(惡)高,地亞(惡)廣,人亞(惡)荷(苛)。高而不己,天闕土(之)之,廣而不已,地將絕之。苛而不已,人將殺之。」譚:天道厭棄高傲,地道厭棄自大,人道厭棄惡暴。高傲不止,天道自然會傾覆它;自大無休,地道也必將滅絕它;惡暴到極點,人道同樣必將會誅殺它。高不過天、大不過地、善不過人,過則必懲。
212、欺騙必然表現在人的言行神態中——《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行守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有人將來,唯目之瞻。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華也,氣者心之浮也。有一言,無一行,胃(謂)之誣。」譚:在接觸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觀察他。如果他言行一致的說到做到,就不應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說得很漂亮卻沒有實際行動,即使得到了也不宜任用他。所以說語言是與人內心相符的,表情是人心裡的表現,氣色是人心靈的表露。言行不一致就是欺騙行為。只要注意觀察,欺騙的行為必然會表現在人的言行神態中。
213、「道」在永遠變化中,關鍵是因時因地適度——《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故言寺(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殺。無刑(形)無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譚:綜上所述,所以一言在先,一行必立志完成。但是,筆直之木易被砍伐,剛直之人易被殺戮。「道」本就是無形無名的,先天地而生,至今仍在變化中。「道」 在無時無地的永遠變化中,關鍵是因時因地適度。
214、此處看到了有關炎帝的記載——《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黃帝問力黑曰:大堇(庭)氏之有天下也,不辨陰陽,不數日月,不志四時,地成以財。其為之若何?」譚:黃帝問力黑說:大庭氏取得天下,不會辨別陰陽晦明、不會記年月日時、也不認知四時節序,而大地自然為其提供豐富的生存財富,期究竟是怎樣管理天下的呢?據傳:大庭氏是漢族神話傳說中遠古時代氏族首領名,或以為古國名。神農氏族的八代首領之一,大庭氏就擔任了炎帝的職務,此處,看到了有關炎帝的記載。由此看來,當時的黃帝氏族是很進步的。
215、現了炎帝執政的自然理念——《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力黑曰:大堇(庭)氏之有天下也,安徐正靜,柔節先定,良溫共(恭)儉,卑約主柔,常後而不先。體正信以仁,茲(慈)惠以愛人,端正勇,弗敢以先人。」譚:力黑回答說:大庭氏取得天下,實施安順舒緩中正平靜的生活,先以雌柔節制定天下,為人處事溫良恭儉,謙卑使得君主表現的柔和,常常是退而不逞先。身體力行的中正守信以為仁,仁就是施以恩惠以愛人,端正雄勇之行為,誰還敢居先?此處有溫良恭儉讓、仁者愛人、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表現了炎帝執政的自然理念。
216、《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中請不,執一毋求。形於女節,所生乃柔。□□□正德,好德不爭。立於不敢,行於不能。單視(示)不敢,明執不能。」譚:心意靜守而不外馳,執持大道而不追逐物慾。行事於雌節適度,所產生的柔和。安順平靜以正其德,好德而不枉爭。要立足於不敢為先,行事於無能逞強,不只是表示不敢為先,更要做到不能逞強。此處體現《老子》「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
217、持守雌弱必須堅定而有耐性——《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守弱而節而堅之,胥雄節之窮而因之。若此者其民勞不□,幾(飢)不飴,死不宛(怨)。」譚:持守雌弱節必須堅定而有耐性,直等到雄節逞強侍勇之窮困時再出擊。這樣的話,其臣民就不會因出擊勞疲而抱怨,不會因忍飢而怠慢,直至出生入死而無怨恨。守弱之道:持守雌弱必須堅定而有耐性。
218、持弱等待靜觀其變之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不廣(曠)其眾,不為兵邾,不為亂首,不為宛(怨)謀(媒),不陰謀,不擅斷疑,不謀削人之野,不謀劫人之宇。慎案其眾,以隋(隨)天地之從。不擅作事,以寺(待)逆節所窮。」譚:不荒廢百姓財力,不做戰爭的發動者,不做禍亂的肇始人,不做引起怨恨的謀劃,不搞陰謀顛覆,不妄自專斷懷疑,不圖謀侵削別國的領土,不謀求掠奪別國的宮殿居舍。嚴謹穩定自己的臣民,遵從天地之道的節度。不妄自行事,待對手逆天地之道的節度,自己所走向窮途末路的結局。持弱等待靜觀其變之道,關鍵在靜觀其變,伺機而動。
219、如非常必要也不要示強逞能——《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順道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見地奪力,天逆其時,因而飾(飭)之。事環(還)克之。若此者,單(戰)朕(勝)不報,取地不反,單(戰)朕(勝)於外,福生於內。用力甚少,名(聲)章明。順之至也。」譚:如要取別國的土地,奪別國的財力,但天時不到,因而要謹慎用兵。用兵征伐還有可能取勝。若取勝,戰勝了不要宣揚,奪取了土地不要變動原狀,要戰勝於外,造福於內。動用國力聲勢要最小,各聲不要太章明。順其自然。如果非常必要「見地奪力,天逆其時」則要謹慎行事不要示強逞能。真可之謂:「順道」呀!
220、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道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名刑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欲知得失,請必審名察刑(形)。刑(形)恆自定,是我俞(愈)靜。事恆自也(施),是我無為。」譚:想要明白得失福禍的道理,就一定要審知事物的名稱與觀察其變化的客觀形態。天下各種事物變化的客觀形態都是其自有的固定的,因此,人就更應該持守清靜。天下事物都固守自己的名稱與其變化的客觀形態,因此我也就應該清靜無為。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道理,真可之謂黃老學呀!
221、老子無為無不為的思想道理——《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名刑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靜翳不動,來自至,去自往。能一乎?能止乎?能毋有己,能自擇而尊理乎?紓也,毛也,其如莫存。萬物群至。我無不能應。」譚:我應該虛靜隱逸不妄為,任何事物都是自來自去。我能做到專一嗎?能做到無為嗎?如果能就不要有自己的慾望,如果能自己選擇而遵循「道」理,或隱,或現,「道」總是若有若無的存在著。這樣的話,任憑事物紛至沓來,我沒有不能應付的——無不為。這又是老子無為無不為的思想道理。
222、天下事物是萬變不離其「道」——《黃帝四經》譚《十大經》篇 名刑章
全文http://blog.gmw.cn/blog-45156-816458.html
「我不臧(藏)故,不挾陳。鄉(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謬,我有所周。」譚:我不固守已經過去事物的名稱,也不持守已經過去陳舊的形態,該去的已經去了,來到的乃是新事物。但是,新舊在「道」理上是沒有什麼根本區別,對此,我已經有所周密的考慮。天下事物是萬變不離其「道」。以此作為《十大經》篇的總結是很有道理的。
推薦閱讀:
※盤點:二戰時期德國十大名將都有哪些?
※北京十大王府,個個驚艷!你去過幾個?
※2017年值得關注的十大技術趨勢
※電錶哪個牌子好,電錶十大品牌薈萃
※中國自殺十大因素 抑鬱症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