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公元638-713年。亦稱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禪宗實際上的創始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思想家。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在24歲時,以行者之身,成為了佛祖釋迦牟尼血脈嫡傳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師爺。而後,他又遭人追殺,被迫隱姓埋名15年……是他將達摩撒下的禪的種子培育成了參天大樹,並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實現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玄學佛教生活化,貴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義理佛教實用化;是他對傳統佛教進行了重大改革,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風行草偃,不但使得禪宗其他流派盡歸其宗,而且,他所創立的禪法,幾乎成了漢傳佛教的代名詞,所謂中國佛教,其特質在禪。其後,禪宗百花齊放,爭奇鬥妍,大師輩出,五家七宗相繼建立,開創了光耀千秋的輝煌局面。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六祖慧能 - 生平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涿縣)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慧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慧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有一天,能在市中,聞客店有人誦《金剛經》,頗有領會,便問此經何處得來,客人告以從黃梅東馮茂山弘忍禪師受持此經。他因之有尋師之志。咸亨初(670),他把母親安頓後,即北行。到了韶州曹溪,遇村人劉志略,引其出家之姑無盡藏尼,持《涅盤經》來問字。慧能說:我雖不識字,但還了解其義。尼說:既不識字,如何解義?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聞其言,深為驚異,遂告鄉里耆老,競來禮敬,即請慧能居於當地寶林古寺,稱他為盧行者。

六祖慧能

慧能在寶林寺住了不久,又至樂昌西石窟,從智遠禪師學禪,智遠勸他到黃梅東山禪寺(今湖北黃梅縣,寺在黃梅雙峰之東,亦稱東山)去從弘忍受學。慧能於咸亨三年(672)到了黃梅東山,

弘忍見著他即問:居士從何處來,欲求何物?慧能說:弟子是嶺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說: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和尚佛性與獦獠佛性無別;和尚能作佛,弟子當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

慧能在碓房間踏碓八個月,當時東山禪眾達七百人。相傳弘忍有一天為了考驗大眾禪解的淺深,準備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驗。時神秀為眾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一時傳誦全寺。弘忍看後對大眾說:後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勝果,並勸大眾誦之。慧能在碓房間,聞僧誦這一偈,以為還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請人寫在壁上。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這句是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佛性本清凈」),何處惹塵埃!」眾見此偈,皆甚驚異。弘忍見了,即於夜間,召慧能試以禪學造詣,傳與衣缽,因為慧能身份卑賤,其他有心爭奪繼承人之位的弟子肯定不服,必將加害慧能,所以弘忍讓慧能趕快返回南方,

六祖慧能

並且不到必要時不能顯露六祖身份。並即送他往九江渡口。臨別又叮囑他南去暫作隱晦,待時行化。

幾大弟子知道傳位無望,非常惱怒,暗地裡派人打聽慧能行蹤,伺機搶奪衣缽,但慧能住在神秀等人不熟悉的嶺南,他們也沒什麼辦法。弘忍死後,神秀名義上繼承了掌門之位,形成了禪宗的「北宗」。

慧能回到廣東曹溪後,隱遁於四會、懷集(今廣西懷集縣)二縣間,過了十六年,至廣州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大家聽了很為詫異。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請問深義,慧能回答,言簡理當。印宗便問: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缽,印宗歡喜讚歎,即集眾就法性寺菩提樹下為慧能剃髮。又請名德智光律師等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廣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瘞發塔、菩提樹、風幡堂、六祖殿諸古迹)。兩月後,慧能即於寺中菩提樹下,為大眾開示禪門,說般若波羅蜜法。

從此之後,慧能開始公開收徒傳教,不久,慧能辭眾歸曹溪寶林寺(今廣東曹溪南華寺),印宗與道俗千餘人相送。那時,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慧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形成了禪宗的「南宗」,與神秀的北宗分庭抗禮。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又加入後來的法語,即世所行《法寶壇經》(今世流通的《法寶壇經》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異本,四、宗寶本。參照本書「法寶壇經」條)。從此以後,慧能在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餘年。其間,中宗曾請慧安、神秀二師於宮中供養,並問禪法。二師皆說: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神龍元年(705),中宗即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並命改稱寶林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並以慧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門人建報恩塔。先天二年(713)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遺體歸曹溪。憲宗時(806—820)贈以大鑒禪師謚號,柳州刺史柳宗元為撰《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碑並序》。元和十年(815)劉禹錫因曹溪僧道琳之請,又撰《曹溪大師第二碑》。從達磨六傳而至慧能,故一般稱他為六祖大師。

慧能的遺體未壞,弟子方辯裹紵塗漆於其上,形像生動逼真,現存於廣東曹溪南華寺(即古代的寶林寺)。

六祖慧能 - 年表

慧能大師肉身菩薩公元638年,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戊戌,出生。俗姓盧,名慧能,原籍河北范陽(今北京郊區)。其父原有官職,後被貶於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為百姓。其母李氏,為新州本地人。

641年,慧能3歲,喪父,母親孤遺,家境貧寒。長大後靠砍柴供養其母。

661年,唐高宗龍朔元年辛酉,23歲。一日賣柴於市,聽客誦金剛經。知黃梅寺弘忍大師,即刻矢志出家。

662年,龍朔二年,慧能安置其母,達湖北黃梅寺,拜弘忍為師。踏碓舂米,經8月有餘。而後以出「本來無一物」偈得弘忍心法、衣缽,向南方逃亡,混跡於下層勞動人民之中,達15年。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其母去世,遂遠遊曹溪,結識村人劉志略,結義為兄弟,白天同為傭工,晚上聽志略姑母尼無盡藏讀《涅經》,便為無盡藏析《涅經》義,受其敬慕,召村人為之在原寶林寺故址重建寺院。在寶林寺住9月多,又被惡人驅逐,遠遁四會、懷集,隱居於獵人隊中4年。

676年,唐高宗儀鳳元年,於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見印宗法師,開東山法門,樹下說法。

677年春,歸曹溪,從者如雲。

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67歲,正月十五,敕迎入宮,不就。

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75歲,7月,歸新州,8月3日坐化於國恩寺。

六祖慧能 - 學說

六祖慧能慧能提倡「頓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發揚「眾生皆有佛性」,提倡「佛非佛」——成佛不是特權,人人可修、人人平等,不分尊卑。以「當頭棒喝」 的方式,講求當下心中剎那的覺悟,「一念若悟,眾生是佛」,使人一步到位,洞穿那些如夢幻泡影的世界假象,甚至解脫那些對「菩提樹」、「明鏡台」的執著,煩惱自去,回歸本真,從而獲得自由。

慧能說,要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即以不生心念為宗旨,以看透表相為自性,以不執著為根本,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原來信以為真的東西的不實在,從執迷不悟的煩惱里覺醒。

因此,就和釋迦牟尼一樣,慧能有教無類。神秀派來的殺手在聽他直截了當的一說之下,茅塞頓開,明心見性,當即扔了刀子成了佛。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來。

「文化」也是身外之物,如果執著過甚,則「文化」自身成為煩惱之源,是為「所知障」。沒有文化同樣可以明心見性,如果不是更容易的話。所以慧能說法總是言簡理當,不依文字。

六祖慧能慧能佛教學說的哲學基礎是性凈自悟,要旨有四:一切眾性皆有佛性。慧能認為人人皆可成佛,因為人人都具有佛性。佛性的「性」原為「界」,不是「性質」,而是「因」的意思,即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或根據。無念為宗。《壇經》提出「世人性凈」,人人都具有清凈的佛性。但由於有妄念浮雲遮蓋,清凈的佛性顯現不出來。所以要下一番功夫把妄念浮雲吹散,使清凈的佛性顯現出來。而要吹散妄念浮雲,並非難事,只要「無念」即可,「無念法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無念」是不著一切法,不於外著境,並非如同木石一般地無任何感知。頓悟成佛。佛的境界需要經過長期修行才可達到,還是當下覺悟就可達到,即所謂漸悟還是頓悟,慧能主張頓悟。「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只要一念與教義一致,就可成佛。行住坐卧皆是坐禪。慧能以前的禪宗都把坐禪當成修行成佛的重要方法。慧能則反對坐禪,認為坐禪不但不能使人成佛,反而會使人離佛更遠。他還對禪定作出新的解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離相就是不執取外境,內不亂就是無妄念。不於外著境和「無妄念」都是「無念」,只要做到「無念」,就體現了禪定功夫。這是對禪學理論的重大發展。

慧能的佛教理論比三論宗、天台宗、唯識宗、華嚴宗的學說都更為明快簡易,從而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流行也更為久遠。他的禪學思想對中國中唐以後的佛教及宋明理學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六祖慧能 - 影響

六祖慧能像中國禪宗從達摩始百餘年間皆以《楞伽經》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經》等經為典據,到了慧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義代替了《楞伽經》,其目的在於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慧能本與神秀上座同為五祖弘忍門下。但因對參禪的體悟不同,後來遂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禪法多弘傳於北方貴族階層,南宗初行於嶺南一帶。後由慧能弟子神會於開元十八年(730)在洛陽定南北宗是非大會上,極力批評北宗禪為「師承是旁,法門是漸」,影響所及,北宗的勢力遂逐漸衰退。

慧能的禪學思想,見於其弟子法海集記的《法寶壇經》。此經後來曾被神會系一度改編作為傳宗的典據,故其中夾雜後後之說,但大體上還可見到慧能主張是舍離文字義解,而直澈心源。他說這種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說:心量廣大,遍周法界,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以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有燈即有光,燈是光之體,這是所謂定慧一體觀。他又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卧動作雲謂里,也可體會禪的境界。這就不同於北宗的教人靜坐看心,以為那樣將心境分為兩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能。他教人只從無念著手,並不限於靜坐一途。

慧能強調「見自性清凈,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因此他對於當時僧俗念佛願生西方的凈土法門,另有一種看法。他對韋刺史開示說:「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傳燈錄》及《傳法正宗記》皆載有嗣法四十三人。《法寶壇經》說有門人十人,《祖堂集》列舉八人。但是最著名於後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五人。他們得法後,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嶽二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了禪宗五派法流。

此外,《僧傳》、《傳燈錄》所未載而見於金石著錄者有凈藏(675—746),也是六祖知名弟子,他把南宗禪傳入嵩山(《金石萃編》卷八十七《凈藏禪師身塔銘》)。

六祖慧能 - 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慧能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閱讀條件的好轉,毛澤東讀書的範圍更加廣泛,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也時常涉獵。據他的秘書林克回憶,他很欣賞慧能,經常把《六祖壇經》帶在身邊。逄先知在《博覽群書的革命家:毛澤東讀書生活我見我聞》一文中也說過,中國佛教的幾個經典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以及研究這些經典的著述,毛澤東都曾經讀過。「對於禪宗學說,特別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澤東更注意一些。」

慧能(638—713),禪宗六祖。《六祖壇經》記載了他一生得法傳寶的事迹和他啟示門徒的言教。毛澤東為什麼對慧能的思想比較關注呢?

1958年8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上講話時對與會者介紹說:唐朝佛教《六祖壇經》記載,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識字,很有學問,在廣東傳經,主張一切皆空。這是徹底的唯心論,但他突出了主觀能動性。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典型地體現了其唯心觀點。慧能認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們在選擇「成佛」道路時,要有堅定的主觀信仰,相信自己的內心,這樣就可以解脫苦難。林克回憶:毛澤東說,慧能的四句偈語指出,世間本無任何事物,故無塵埃可沾;佛性本來是清凈的,怎麼會染上塵埃?這與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萬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勝神秀一籌。神秀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慧能的這四句偈語就是針對神秀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請人代書的。他們兩人的偈語都是因弘忍選擇接班人而作。比較起來,弘忍更讚賞慧能的體悟,於是選擇他繼承自己的衣缽。

站在哲學史的高度對佛教歷史典籍進行評價,是毛澤東讀這類宗教著述的特點。1963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對中共中央1963年12月30日轉發中央外事小組、中央宣傳部關於加強研究外國工作的報告的指示稿的批語中寫道:「對世界三大宗教(耶穌教、回教、佛教)」,「國內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沒有一本可看的這方面的刊物。《現代佛學》不是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文章水平也很低。其他刊物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寫的文章也很少」。正是基於此,毛澤東對任繼愈的《漢唐佛教思想論集》給予肯定,認為他的佛學文章「已如鳳毛麟角」,因為作者注意把佛教思想放到哲學史上來研究。再如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哲學工作者談話時又說,研究哲學不出入佛道,不對。有佛道,不管它怎麼行?他還認為「柳子厚(即柳宗元——引者注)出入佛老,唯物主義」。

六祖慧能除了從哲學史的高度談論慧能的佛學思想外,毛澤東還注意到慧能思想的大眾化特點,進而對佛經進行了不同類別的劃分,認為慧能的《六祖壇經》「是老百姓的」。這種看法確實令人耳目一新。1959年10月22日,毛澤東在同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談話時說:從前釋迦牟尼是個王子,他王子不做,卻去出家,和老百姓混在一塊,做了群眾領袖。我不大懂佛經,但覺佛經也是有區別的。有上層的佛經,也有勞動人民的佛經,如唐朝時六祖的佛經《法寶壇經》就是老百姓的。

據《六祖壇經》載:「惠(慧)能幼小,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慧能原本是一個家境貧苦、出身寒微的老百姓。毛澤東說他的佛經是為老百姓的,可見與他的家庭出身也是有關係的。1955年3月8日,毛澤東在同達賴喇嘛談話時還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了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的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另外,據林克回憶,毛澤東還談到過慧能的思想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他說,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之學,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也使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的真正創始人。

1975年6月,毛澤東在會見一位外國共產黨領導人時強調說:各國革命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不要照抄中國。接著,他以佛教為例,援引鳩摩羅什的話說:「學我者病。」鳩摩羅什是外國人,會講中國話,翻譯了許多佛經。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馬克思說,他們的學說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條。

毛澤東對佛教和六祖慧能的評論給我們的啟示是:對任何思想和思潮,都要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析;一切外國的東西傳到中國後,都應當經過一個「中國化」的過程。

六祖慧能 - 榮譽

2010年12月27日,「嶺南文化十大名片」評選結果在廣州星海音樂廳發布,六祖慧能入選「嶺南文化十大名片」


推薦閱讀:

【佛教】《六祖慧能傳》之禪語
禪宗自慧能大師始風靡神州!今日六祖慧能大師聖誕
六祖慧能的不立文字和不拘一說
卐卐【禪的微笑】成佛的真實人物六祖慧能 卐卐_

TAG:六祖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