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女人,紅樓夢中一場俗不可耐的交易暴露出一個殘酷的事實

文/獨影闌珊

繼上回講了甄士隱與賈雨村在《紅樓夢》開篇作為穿針引線的作用後,這一回我們繼續圍繞這兩個人物身上的故事來講。

甄士隱與賈雨村這一真一假的互動,是第一回的亮點。一個是真儒士,一個是偽君子,甄士隱是作者為了揭示某個主旨而憑空捏造出來的一個人物,帶有夢幻的不真實的色彩,而賈雨村則是作為他的對立面的一個俗不可耐之人。這種人正因為俗,所以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身邊大有這種人的存在,也就成為一類人的影子,所以在文學創造中他比甄士隱更加生動,更有故事,俗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但是太俗了就會讓人反感。

這兩人的互動其實都有各自的小算盤,有點借貸關係的意味,是理與欲的權衡交易,理是仁義禮智,欲是名利色酒。甄士隱一開始當賈雨村是安貧樂道的正人君子,所以常與他交接,「每有意幫助周濟他,只是沒甚機會」,想幫助他,但是找不到理由。按理來說這賈雨村賣文作字為生,也算是有些才華,只是天下窮書生多的是,在沒有確定賈雨村有中舉的能力前不敢輕易資助。所以甄士隱對這項投資還沒有充分的把握,萬一科考失敗不僅傷了讀書人的面子自己還血本無歸,因而需要慎重。

所以甄士隱對賈雨村的試探是先向他拋出色與酒的誘惑,激起他內心對於入世的渴望,從某種意義上講甄士隱是賈雨村步入仕途的引導者。這一天兩人在門口碰見正是個機會,所以「賈兄來得正好」,甄士隱藉機請賈雨村到家中敘談,談得三五句話就有家人報「嚴老爺來拜」,甄士隱讓賈雨村稍等片刻就走了,但是這一去卻再沒有回來,正是巧了,剛好給了甄士隱退場的借口,讓這個叫嬌杏(僥倖)的丫鬟成功引起賈雨村的注意。

這男女之事的寫法又是古典小說中慣用的,不過就是才子與佳人,公子多情,少女懷春,眉來眼去,暗生情愫,後面的小紅與賈芸也是同樣的套路,可以說又是俗套了。但《紅樓夢》就是雅俗共賞的,裡面有俗也有雅,像寶黛之間的愛情則是由前世的木石之盟修來的,古今中外,只此一家,這等構思可謂是巧奪天工,何其精妙!

但是以俗套寫俗人,並不為過,賈雨村便是,風塵之中遇紅顏,回眸一笑神魂顛。這丫鬟大概是個以貌取人的吧,見他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方腮」便斷定他是「非久困之人」也太草率了,當然我們向來有「相由心生」的觀念倒也無可厚非,所以將錯就錯「不免又回頭一兩次」,不回頭不要緊,這一回頭倒把個賈雨村弄得胡思亂想,自作多情,像他這類窮書生,多是自詡抱負不凡,但又經常滿腹牢騷,無非就是懷才不遇云云,吟出「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可見其渴望功成名就之心。雖然此時的賈雨村在甄士隱面前還是低聲下氣,但骨子裡頭卻有一股傲氣,商人最重要的是金子而讀書人最重要的是面子,最怕別人的看不起也最欣喜若狂於他人的看得起,所謂慧眼識英雄嘛,所以這丫鬟一回頭便讓賈雨村「以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禁」,然後便當她又是「巨眼英豪」又是「風塵知己」的,雙方這種互相的判斷何其廉價何其可笑!

這丫鬟的出現便燃起了賈雨村由嬌妻點燃的功名之火,欲得佳人心,要先求功名。要不怎麼會在發達後第一件事就是迎娶她呢,所以後面《好了歌》唱道「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一方面羨慕神仙的快活,一方面又控制不了自己的七情六慾,需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古往今來能真正做到出世的人畢竟少數啊。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頭。」與賈雨村日後成為陰險貪婪的統治階級相比,在貧困時期的他對嬌杏還算是有真摯的感情的,這首對月詠懷也道出了他的相思俗調,按理來說這也就一般的煩惱,但是賈雨村卻將這種相思之情,對女色對嬌妻的渴望看成是平生抱負,又吟出「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的詩句(俗人就有俗味,經過詩的美化,包裝起來好像就正經多了),這是價值觀有問題還是虛偽呢,讀者自解。

這時在一旁觀察動靜的甄士隱是又驚又喜,推波助瀾直贊其抱負不凡,乘中秋之機設宴款待賈雨村,繼美人計之後又以酒相誘,將賈雨村的利慾之心推向頂峰。而賈雨村也借著酒興又是吟詩又是感嘆,讓甄士隱更是堅信了自己的判斷,此人必非久居人下者,於是一番「飛騰之兆」「接履雲霄」地捧,就差點沒說我要借錢給你了。這時賈雨村也懂了甄士隱的潛台詞,只是還沒明說,所以借酒又開始了歷來窮書生的基本牢騷了,無非就是有時尚之學卻無行囊路費。當然,棋下到這一步借錢之事已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甄士隱即命小童拿五十兩白銀和兩套冬衣送給賈雨村。

故事進行到這裡,兩位儒士可謂是一唱一和如說相聲般配合默契,看似實現了借貸雙贏,實則甄士隱錯了,他已經把科舉功名與時尚之學混為一談,認為都是「理」的象徵,卻不知眼前這個窮書生盡滿腦子的功名利祿,早已是利欲熏心,完全是沖著「欲」而去的,想讓他對愛情有所渴望,他卻是「唯有嬌妻忘不了」,相讓他不負所學實現平生抱負,他卻是「唯有功名金銀忘不了」,與原來所期望的已是背道而馳了。

甄士隱以假作真,認為賈雨村是正人君子。而賈雨村卻是以真作假,認為甄士隱只是貪慕名利的偽君子。所以對於他的饋贈完全感覺是理所當然,你不過是借給我錢財衣物,投資在我身上,待我飛黃騰達之後還你名利又如何,無需什麼感謝,所以完全沒有虧欠感。因而「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

經歷了這一番後,兩人完全是不同的表現,甄士隱倒像是放下了心頭一件大事一樣「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而賈雨村則是徹夜亢奮難眠,「五鼓已進京去了,不及面辭」,求名心切,真的好急!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而接下來在經歷了元宵節的女兒被拐之後,甄士隱可謂是一落千丈,災禍不斷,最後徹底頹廢而出家。然而宿命就是這樣不需理由也沒有邏輯的,作者在塑造這個隱喻主旨的人物時就已經註定了他悲劇的下場,短短半回的文字甄士隱就從「神仙一流人物」淪落到「展眼乞丐」,讓人唏噓不已啊!

一個人之所以選擇出家,必是觸動到內心深處最敏感的神經才會徹悟,看透了,便釋然了,看破了,心也就涼了。而讓甄士隱最後看破紅塵的,便是攜他出家的跛足道人口中的一首《好了歌》,這也是全書的主題歌,這首詞及甄士隱給它的註解除了剖析了形形色色的社會與人生的現象,它也描繪了小說情節發展的淪落,預示著後面人物的結局。

這首詞主要分四段,分別指出了世人對功名,金錢,嬌妻,兒孫的追求以及最終必然落空而告終,詞的內容其實非常淺顯了,好了好了,「好」是一個現狀,「了」是一個過程和趨勢,現在的「好」終究會「了」,必將的「了」也取代不了曾經的「好」,如果看透了「好」的短暫和表面,就會明白富貴繁華皆浮雲,理解「了」的必然,也就清醒多了。所以「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與之相似的還有《桃花扇》中有一出是這麼寫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筆者再給他續三句:眼看他戴紗帽,眼看他娶嬌娥,眼看他菜市口人頭落地了。世事滄桑人生無常,不過如此啊

甄士隱對其詞的註解雖然有獨到之處,但其實還是不夠嚴密不夠透徹的,「陋室空堂」與「當年笏滿床」根本就沒有說服力,兩者是變化發展的,現在是現在,當年是當年,不能以其中的一個來否定另外一個,「笏滿床」能變成現在的「陋室空堂」,現在的「陋室空堂」也能變回「笏滿床」,這種辯證關係是雙向轉化的,反過來推亦成立,「當年乞丐人皆謗,展眼金銀皆滿箱」那不反而由原來的「悲觀主義」變成了「樂觀主義」了?所以「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等等,也是一個理。「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倒是很好詮釋了「脂濃粉香」的「好」與「兩鬢成霜」的「了」的必然,青春美貌能有多長久?「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有批註這是暗指黛玉晴雯一干人,所以在晴雯死後賈寶玉為她寫的《芙蓉女兒誄》中就有「紅綃帳里,公子情深;黃土隴中,女兒薄命。」(茜紗窗下,公子多情;黃土隴中,丫環薄命)

有意思的還是後面幾句,「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人的慾望是無休止的,世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歷來都是前赴後繼如飛蛾撲火般,所以歷史給人的教訓就是人永遠不會吸取歷史教訓。「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幾句很形象地表現了主觀與客觀的分裂,主觀動機與客觀結果的適得其反,背道而馳,這也是其荒唐所在,「反認他鄉是故鄉」是作者對意志論的一種深刻批判,這不正是以假作真認賊作兄的甄士隱嗎?「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不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王熙鳳嗎?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少嗎,怎能不讓人興嘆甚荒唐!整首詞讀下來,令人酸楚啊!

於是回末,坎坷落魄的甄士隱頹然出家,而左右逢源的賈雨村則青雲直上,那個當日如他所料必非久居人下的窮書生,回來了,真是諷刺啊!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上演了……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和訂閱號,歡迎搜索並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鳳人鳳語(ID:fengrenspeak)

長按ID後方字母可複製,在微信公眾號有更多精彩文章噢~


推薦閱讀:

女人著裝暴露是何居心
【FAQ】艾滋的暴露前預防治療(PrEP)
女人身上八細節暴露家中絕好男人
8年糾纏難割捨 女友驗孕單暴露她曾出軌(轉載)
趣讀丨7位明星怒懟卓偉,一不小心就暴露情商

TAG:交易 | 暴露 | 事實 | 紅樓夢 | 殘酷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