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影》教學設計看語文三維目標達成

從《背影》教學設計看語文三維目標達成

語文《新課標》三維目標的統一,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提高了學生感悟作品、理解表達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本文以《背影》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了三維目標統一的意義和策略。

從《背影》教學設計看語文三維目標的達成

一、新《課標》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目標,即重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也是一百年來語文單獨設科的根本原因。語文新《課標》繼承民百年語文教育的實踐經驗,強調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課程總目標和各階段目標中分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提出要求。雖然表述的重點在語文能力方面,但也對相應的語文知識提出明確的要求。包括「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等。在實施新課標教學以來的語文教學實際中,出現弱化語文課程工具性的傾向:比如,不重視對課文文本的解讀,不重視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從中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也不重視落實相應的語文知識。解讀文本時粗枝大葉,而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於對文章內容的隨意發揮,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教育課、音樂美術欣賞課,乃至主題班會課。其實,即使課文的內容是談作者欣賞音樂的感受,教學的重點也應該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是如何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欣賞音樂的感受,以及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而不應該重點討論音樂欣賞問題,否則那便是音樂欣賞課而不是語文課。 在《背影》一文的教學中,我根據新課標「重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明確地提出: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關鍵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②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進行描寫;③領會本文語言樸實而簡潔的特點;④學習作者認真體驗生活,從平凡瑣事中提煉意蘊豐富的寫作素材的方法;⑤通過品味本文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知識與能力目標要求。教學《背影》一課時,我注意了緊扣文本,注重對文本的解讀。我首先提出三個問題:(1)「禍不單行」一詞在文中具體是指什麼?;(2)「找出文中正面表現父愛的語句」、(3)「找出文中表現『我』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語句」。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在理解「禍不單行」詞語意思的基礎上,從文中找出「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等「慘淡」的家境。再通過探究這部分內容與下文刻畫父親的背影有何關係、為何反覆寫父親「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穿著,培養了學生知道作文中的鋪墊、情感氛圍、前後連貫等地地道道的語文知識。然後重點研讀「車站送別」一節,推敲父子雙方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以及父親的肖像特徵,對文本的解讀和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都比較深入細緻,既掌握了重點詞、句知識,表達方式、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等語文知識,又提高了感悟作品的語言和在平淡的文字中體會蘊含的父子深情的語文能力。 二、新《課標》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感染。豐富的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又一特點。語文課程的內容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表達的是關於社會人生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不像數理化課程的內容都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生活相去較遠,也比政治、歷史等課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因而語文教學更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特有優勢,也是語文課程理應承擔的重要任務。而且,語文能力包括語言文字能力又不單純是語言文字能力,閱讀文章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寫文章則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語文能力的高下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與學生自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是必須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原因。一度時間,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驅使下,語文教學越來越弱化思想內容,越來越多地捨棄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內涵。語文新《課標》針對時弊痛下針砭,大力強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這一點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為學生心靈發展樹立人格楷模;列舉生活中的榜樣模範,為學生的心靈成長提供「文化大餐」;善於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必要的教學情景,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培養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背影》一課的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子深情之後,恰當地提出兩個問題:在你的記憶中,父親如何關心過你?假如父親節來臨,你將怎樣表達你對父親的關心?這兩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熱烈的反響,一個女孩說,她想送給父親一支護手霜,因為父親從事花草園藝工作,十分辛勞,近年來雙手粗糙、乾裂,他想讓父親摸在自己臉上的手光滑些。誠摯的話語贏得滿場掌聲。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我」對父親的情感變化,尤其是讀到第三部分中父親關於「大去之期不遠矣」的來信時朱自清的心潮難平、激動不已後,我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對父母有沒有「太聰明」的時候?果然就有學生大膽反省,我又請大家回去以後都好好想想這個問題。隨後,我告訴他們: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請關愛自己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點,就像朱自清先生捕捉到的父親的背影一樣。我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啟迪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和社會的細胞;我愛我家,我愛家人,增進一種普遍需要的『良知』」。另外,在對課文的探究中我曾讓學生們討論:你從「徐州見父,面對家庭困難,朱自清『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卻說『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話,以及行文至尾,父親『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這兩處描寫中領會到些什麼?學生髮言很踴躍,各抒已見,體會很深,最後我們一起歸結為兩點:一是要如何對待生活,那就是面對困境,不悲觀失望,應振作。二是面對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要採取積極的心理方式去適應。是啊,在當前有些學生書生氣十足,面對人生的不幸顯得很脆弱。因此,教育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是會讓他們受益終身的。 課後,我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一個山裡的孩子寫道:『父親像一張弓,蓄一生之勢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試著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來描寫一下養育你的親人。」這觸動了學生們思想的火花,創作的靈感。有的寫道:「母親就像一把風雨中的大傘,竭盡渾身力氣撐過女兒的頭頂」有的寫道:「父親就是那隻狠心把小鷹扔一山谷的老鷹。」還有好多學生寫得情真意切。 三、新《課標》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的弊端就在於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講授內容陳舊老套,千篇一律,無非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之類。而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會、見解以及情感態度得不到重視,也沒有表達的機會。學習過程中只有接受,沒有思考,無法形成和堅持個人見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喪失了獨立學習的能力,熄滅了探索的動力和興趣,最終遭到扼殺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能抱著一堆現成的結論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知識幾乎空手而歸。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強調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麼樣的過程中、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中,也對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玄奧和神秘,只要領會其精神實質,運用起來並不困難。在實際操作上,只要能引導學生在仔細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相機點撥、誘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目標學習,這是自主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條件。之後,可設計3-5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即「多重對話」,通過組內同學間的合作和探討,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成果,學會傾聽和批評別人意見,學會表達和反省自己的觀點。那麼這樣的學習過程就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就在這樣的討論和辯論之中,孩子們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覺之中提高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平等對話的參與者。比如:要採用肯定、讚揚的方式,或具體點撥與指導的做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提高,使其從內心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與滿足;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還要注意在語言藝術上下功夫。這個角色很像電視談話節目的主持人,當然也有區別,可以坦誠地表達看法,參與對話討論,對學生認識上的明顯偏差,也應該給予必要的評說與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體驗感悟,既能整理歸納所學所知,又可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 《背影》的閱讀課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正是通過問題討論的方式進行的。《背影》一課的學習可以說主要以三個問題的討論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討論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理解和個人感受,比如在討論第一個問題時,學生就順著:「禍不單行的家境——父親仍無微不至地關愛兒子,兒子終被打動流淚——讀到父親來信中那句話羞愧、傷懷,念叨起父親的好,寫下這《背影》」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結構,明確了本文的感情氛圍。尤其是在找表現父愛的語句中,我讓學生們四人一組進行比賽,看誰找得多、快、准,並說明理由。學生們熱情高,很仔細,連那件鋪在椅子上的紫毛大衣、那個「揀座位」的「揀」字等細節他們都找出來並有體會,從而很自然地聯想起自己的父親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所以在後邊的問題「在你的記憶中,父親如何關心過你?假如父親節來臨,你將怎樣表達你對父親的關心?」提出後,學生髮言積極、流露真情,再次真正地感受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內含。教師沒有也無須作過多地講解與分析,學生已自主領會了父親的愛子深情。在討論「我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過程」這個問題時,我發動學生找句子、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換位揣摩作者的心理、分小組討論學習,充分讓每個學生動口動手,可以跟同學對話,也可以跟老師說、跟大家同學說,也可以保留在自己心中,還可以發諸於筆端。像有的學生提到:要跟父親在網上聊天,增進溝通、給父母過生日,過情人節等,很有一點「與時俱進」的意味。像學生能在朱自清的父親「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句中體會出父親有良好的心態、積極的生活態度,這實在是很有現實教育意義。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顯示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和效果。整個學習過程不但使學生在認識成果和認識方式方面有較大收穫,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學會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能堅持和完善自己的見解和認識。


推薦閱讀:

平板電腦教學走進成人培訓班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桑巴舞全程教學
王雪華《金匱要略》教學講座(1—80全集)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TAG:設計 | 三維 | 目標 | 語文 | 教學 | 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