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我們為何培養不出有個性的學生

老師有真性情,洒脫不羈,隨心所欲,呈現出一種自然生命的姿態。這種教學,就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而是一種生命的喚醒和啟迪,它給予學生的必然是生命的浸染、熏陶、舒展,傳遞的則必然是自由天性的裸露,個體生命的承擔,獨立人格的追尋。

一句話,沒有教師的獨立人格,就沒有學生的個性鮮明。

陶行知在《創造宣言》中提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我喜歡品味這一句話。學生崇拜老師,不難理解,很多老師或多或少都被崇拜過,被敬仰過,被喜愛過。那麼,作為老師,我們有沒有崇拜過學生?崇拜過什麼樣的學生?

就我而言,不敢說我崇拜我的學生,但我喜歡有個性的學生。鍾書先生說,「兩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晚唐詩就不談了,對於六朝人物,我可是珍愛不已。相信無數的讀書人,內心裡恐怕都有這種情結。在六朝人物的身上,放飛自己思想的翅膀,翱翔於個性的碧海藍天,偷得浮生半日閑。

那個逝去的時代,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崇尚自然,追求個性解放,呼籲人格自由,有一點點慵懶,有一點點頹廢,還有一點點另類。但他們決然是這一個,這一個熠熠生輝,特立獨行,可以被批評,但絕不可以被漠視,被遺忘。這就是這種人的價值所在。

著名雜文家吳非老師曾經說過他的一個學生,依稀可以窺見一些六朝人物的風範。我顛來倒去的喜歡那一個場景,常常在內心裡模擬體會,每一次都能獲得快慰。

有一次,南師附中歷史組要搞一個活動,想請一個學生朗誦詩歌,以紀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於是,各班推選了一些人選。

中午,有一個學生來到歷史組,剛剛朗誦兩句,就技驚四座。老師欣喜若狂,說:「太好了!太好了!就是你了!」

這位同學愣了一下,隨即很有風度地對老師說:「老師,詩是不能中斷的,請允許我把這首詩朗誦完。」說罷,旁若無人地朗誦。

所有的老師都驚呆了,鎮住了。這才是一個真正懂詩的人!他沒有讀斷詩歌的習慣。是否會被老師選中,對他來說,一點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讀這首詩,沉浸在詩歌的王國之中。此刻,當下。

這就是有個性的學生。這樣的學生不僅讓人敬畏,甚至還讓人仰望。這讓我想起了《世說新語》中徽之訪戴的故事。王徽之跑了整整一個晚上,好不容易到了戴逵家門口,馬上開始打道回府。有人大惑不解。徽之說:「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還有南師附中的那個徐海,為了女同學董維青治病,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東奔西走,四處借貸。雖然經濟拮据,但最終還是和女友結婚,就為了能給她依靠。在董維青去世後的第三天,徐海寫了6封遺書,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一年,他只有23歲。他是一代大師徐懋庸的孫子。

這些孩子的真性情,每每讓我潸然淚下。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儘管命運不盡相同。但人的脆弱在此,高貴也在於此。

同樣是名校的緣故,在汪曾祺先生的《跑警報》中,西南聯大也有一大批個性學生,他們狷狂耿介,快意恩仇,無不讓人怦然心動。

汪先生這樣記載:「一旦我們跑警報遇雨,我們有一個姓侯的同學,一定是一馬當先往回跑。他奔回新校舍,到各個宿舍搜羅了很多雨傘,放在新校舍的後門外,見有女同學來,就遞過一把。他怕這些女同學挨淋。侯兄送傘,已成定例。警報下雨,一次不落。名聞全校,貴在有恆。——這些傘,等雨住後他還會到南院女生宿舍去斂回來,再歸還原主的。」

更為有趣的是,西南聯大還有兩個不跑警報的學生。境界超拔,生死置之度外。

「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

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

順著汪先生的記敘,我依稀看見這兩個學生,面容清晰,真純坦白,面對兇殘的日寇轟炸,他們視死如歸,平心靜氣。這是何等氣度?

如此個性的學生,需要個性的老師。西南聯大就不乏這樣的老師。西南聯大的國學大師劉文典,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他曾在三五月圓之夜,團團圍坐在草坪上,吟誦《月賦》,那種情景,讓錢理群先生思慕不已。

同樣是劉文典,有一次警報響起,他挾著一個破布包,往郊外逃竄,正好遇見沈從文奪路狂奔。劉文典火冒三丈,側過身大罵沈從文:「我跑是為了莊子而跑,你這個該死的,你為誰而跑?」

每每讀至此,我一方面震驚於劉文典的狂妄,一方面又同情沈從文的心理。

作為先生,首先是真性情,其次才是真學問。

才高八斗的劉文典,自認為世界上懂《莊子》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自己,另半個是馮友蘭。每當劉文典開講《莊子》,吳宓等西南聯大幾位重量級教授便前往聽講。劉文典旁若無人地閉目演講,講到精彩處,戛然而止,抬頭張目望著教室最後排的吳宓,慢條斯理地問道:「雨僧兄以為如何呵?」吳宓聞聽立即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點頭一面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吳宓號稱清華四大教授之一,是錢鍾書先生的授業恩師,尚且對其恭敬如此。

老師有真性情,洒脫不羈,隨心所欲,呈現一種自然生命的姿態。這種教學,就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而是一種生命的喚醒和啟迪,它給予學生的必然是生命的浸染、熏陶、舒展,傳遞的則必然是自由天性的裸露,個體生命的承擔,獨立人格的追尋。

真實的生命,本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教育也該如此。

我在這樣的夜晚,慢慢回想我的學生,我的教育生活。也有一些類似的學子,讓我激動不已。

有一次模擬考試之後,試卷下發。很多學生都因登記分數錯了,來找我加分。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怎麼從來沒有人要求減分?照理說,算錯分數的比例應該是差不多的。可巧有一次,我班的一個女生,就要求減分,因為老師多加了她10分。我於是很高興,就對她說,「你是第一個要求減分的,老師獎勵你,這10分屬於你了。」

女孩子漲紅臉,對我說,「老師,我不要加分。蘇子說,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我們全班人都哈哈大笑,那以後找我減分的人,陸陸續續。

還有一次,我上課的時候,突然有學生告訴我,某某學生正在畫小人,我立刻停下來問她。她畫得如何?旁邊的女生恭敬的回答到:「罔不因勢象形。」全班笑倒。

我之所以能夠寬容學生的個性,可能還在於我學生時代就好幻想,因而保留了一些真性情。

高中時,我的同桌很喜歡一個女生,但那個女孩子驕傲的一塌糊塗,文學才華極高。同桌於是向我求救。

我於是花了一個晚上,幫他寫了一封情書,引經據典,煽情點染,不一而足。最後還別出心裁的寫了一句詩:此中有真意。

過了幾天,女生把信退回來了。只在後面加了一句——欲辨已忘言。

我們看了,氣不打一處來。更加想難倒她。我於是撰寫了一個謎語。「×……,÷……。(唐詩)」意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為雲」,還是痴心不改。

可愛的女生很快又回信了。也是一個謎語:「人……,月……。(宋詞)」同桌看了不明白,以為「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只有我狂笑,因為她寫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隱含意思為下一句——此事古難全。

我們從此不再追她,只把她看成天空里的星星。很多年之後,老同學聚會,說起這樣的往事,女生說,「你們為什麼就不寫了,我之所以拒絕,是因為這樣的遊戲很好玩,我喜歡。」

嗚呼,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學生,連早戀都如此不同一般。可惜現在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對於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上海平和雙語學校校長萬瑋曾寫過一篇文章與大家探討。

【一花一世界,每界各不同。人亦如此,個性是人的基本特徵。保護、發現並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每個教師的義務和責任,但教師也要分清何為個性,何為標新立異,何為肆意破壞規則?因此教師必須懂得學生個性的發展規律、特徵和渠道。本文給出六點建議,供教師們參考借鑒和探討。】

幾個女生,穿著時尚流行的服裝,梳著前衛怪異的髮型,用著款式新穎的手機,在校園裡成為風景。當老師制止時,她們說,這是個性,是她們的權利。老師無奈,只得和家長聯繫尋求配合與幫助。

兩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到海灘上遊玩,只見他們支起一個帳篷,然後在帳篷上用彩筆寫上三個字「求包養」。海灘管理員前來詢問,他們自稱是學生,這樣做純粹是為了好玩,顯示自己「有個性」。在管理員的勸阻下,兩人終於收起帳篷回家。

面對學生的這種表現,很多老師都會很惱火。很多人認為這是學生的一種個性膨脹,是需要抑制和打擊的。然而如果因此便重新拾起高壓管理的武器,那就不僅是固步自封了,更是一種倒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個性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精神特徵,而並非嘩眾取寵的膚淺表演。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自我意識的覺醒很容易將顛覆規則理解為個性。事實上,每個人都經歷過荒唐無知的少年歲月,都會為曾經犯下的愚蠢錯誤而後悔。教育者不必為學生的一時表現所困擾,而應當理性冷靜地關注隱藏在其後的心理傾向。

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那幾個女生還會梳怪異的髮型嗎?那兩個男生還會在公共場合吆喝著「包養我」嗎?只怕他們自己也會感到羞愧。當他們自己為人父母之後,他們也一定會和當年教他門的老師們有著大致差不離的價值判斷。

我們思考教育的本源,就會發現,教育的目的並非管理,並非讓學生循規蹈矩,鴉雀無聲,老老實實,不犯錯誤,儘管這是許多老師喜歡並希望看到的結果。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完成自我實現。更準確地說,是讓每一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釋放與發展。如果我們理解了個體的自我實現重於一切,我們就應當重新審視我們所制定的規則約束,並且作出合理的修正。

我很欣賞這樣一位語文教師,作為班主任,他每學期都會帶著學生外出遊學。所謂遊學,即在旅遊中學習。課文學到魯迅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他必要帶著學生去紹興參觀魯迅故居,在咸亨酒店全班同學吟誦古詩惹得一種茶客引頸旁觀;有一個單元講到中國園林,離上海不遠的蘇州變成了他的下一個考察目標,在身臨其境的徜徉中學生感受到了蘇州園林文化的魅力;更令人叫絕的是,在畢業旅行中,他帶著學生登上長城,大家集體高唱《長城謠》,他指揮兼領唱,全班同學進入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我喜歡這樣的個性化的教育方式。與那種因為害怕麻煩出事而杜絕一切外出活動的相比,這位語文老師的教育是多麼地鮮活而富有生命力啊。相信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個性一定得到彰顯。

從鍾玉老師的問題中可以看出兩點擔憂:首先,如何很好地管理班級,使其處於可控狀態;其次,在此前提下,如何不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被「誤傷」。

我有六點建議:

一,守住底線。對學生的約束和限制不必很多,守住底線即可。告訴學生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一定受到懲罰。制度與規則存在的價值不在於約束,而在於保障每個人有發展自己個性的自由。如果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妨害到了他人,那麼,規則必須制止這樣的行為。以此來審視各類校規、班規,必將使這些規章制度大大簡化。也許,八條、十條底線即可。當底線一經制定,那是捍衛到底。

二,評價多元。有一句老話,叫做: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學生。此言善哉。如果永遠都是以成績來評價學生好壞,那麼,學生個性永遠得不到張揚。我認識的一位班主任在班級里評獎,獎項設置個性十足,有最受女(男)生歡迎的男(女)生獎、最富愛心獎、超級學霸獎、最佳才藝獎、最佳運動獎、最有活力獎……在家長會上,班主任公布評選結果,並且讓學生的家長給孩子頒獎,這是多好的個性激勵啊!

三,創設舞台。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生永遠是主角,教師的任務就是搭台,讓學生唱戲。這樣的台就是「活動」,各種不同的活動。上周我們學校舉行運動會,一個12歲的六年級男生名動「江湖」。原來運動會中有一個項目叫做一分鐘定點三分投籃,類似於職業籃球聯賽全明星比賽的三分大賽。本校的紀錄是7個。一幫平時經常打球的高中男生相繼登場,最好的同學投中6個。這時,一個平時從來沒看到他打球的六年級男生出場了,小傢伙不顯山,不露水,一出手竟然投中12個!驚得那幫大男孩目瞪口呆。從此校園籃球江湖中流傳一個傳說。當學校里有足夠多的活動,各種興趣特長和性格特點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適的舞台,學生的個性何愁得不到發展?

四,寬鬆氛圍。在壓抑的環境中,學生的個性自然得不到釋放,只有在寬鬆平等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展現真實的自我。我在課堂教學中就堅持一個原則:學生能夠解答的問題盡量讓學生來講解,無論對錯,都肯定其表現。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我的課上就表現得非常放鬆,即便到了初三,學生課堂討論依然十分積極踴躍,許多人都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也湧現出幾個「講題高手」,在大家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甚至還相互開一些玩笑,課堂氣氛至為活躍,只要不過分,我一般都一笑置之。有人曾經總結過營造寬鬆和諧班級氛圍的「四詞訣」——寬容、尊重、溝通、欣賞。只要遵循這四個原則,學生的個性發展一定會找到溫暖舒適的土壤。

五,答案開放。傳統應試教育的一大著名弊端就是答案標準化。標準答案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害,對民族的創新精神培養更有害。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是否可以摒棄答案唯一的念頭,肯定學生不同角度的思維,並且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思考、探究。有一次我聽一位生物教師的公開課,課後她主動來與我交流,這節課上得不太好,她來徵求我的意見。我問她,你信奉達爾文的進化論嗎?她說信的。我說西方有很多人不信你知道嗎?他們寧願相信上帝的存在。她點點頭說知道。我接著問,你知道為什麼嗎?為什麼那麼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懷疑自然選擇的學說?她很茫然。我接著問,你了解中醫嗎?她點點頭,說她父母就從事與中醫有關的工作。我接著問,你相信中醫的理論嗎?她點點頭。我問,你知道在西方許多國家中醫是被禁止的嗎?她點點頭,說中醫被認為是偽科學。我說,你現在看到了,自然界,生物圈有那麼多的困惑,即便學術界都在為此而爭論,你怎麼能把灌輸知識作為你的教學目標呢?你應該激起學生對這世界的好奇,即便他的結論是錯的,只要他能自圓其說,都是值得鼓勵的。希望下次能聽到你上出這樣的課。她很振奮,說下次一定要開一節這樣的課。

六,展示自我。說來說去,如果教師自己是一個個性不鮮明的人,怎能指望他帶出有個性的學生?因此,教師的真性情,其實是最好的個性催化劑。看看那些受到學生熱捧的教師,紀連海,袁騰飛,哪一個不是個性十足?這樣的教師,才會永遠鮮活地留存在學生的記憶中。


《新校長》2015第12期

…………………………………………

芬蘭教育樹

↓↓↓ 點擊"閱讀原文" ,一鍵訂閱!


推薦閱讀:

如何用塗漆讓你的房間更有個性和價值
個性不一樣卻相處融洽 12星座中的絕配配對
經典QQ個性勵志簽名(九)
今夏必入 9款最火個性小T恤
2012最難過的個性簽名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那麼愛我的你

TAG:個性 | 學生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