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三丰《大道論》疏注之十 孔德

既有陰又有陽,陰陽相等而和合,這才稱為道。修道的所要修的道,修的就是這個陰陽之道。一陰一陽,就人生命現象而言,也即一性一命而已。《中庸》說:「修道是人生的大課題,因而才稱為教。」無論儒家、釋家、道家,這三教的聖哲們都是根據這一陰一陽的道來奠定他們的教育理論基石。從人身來說,這個「道」的源頭就是性,根本就是命。「命」好比是上級對下級發布的令,大自然將命賜予給人,就是給人下了一道無條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應當完美實現生命價值的令。「性」就是反映規律與法則,表現規律與法則的理,人本來應當以性而完全抒發天道自然的理。要想完全抒發天道自然的理,那麼,將人生外在行為完全符合於道的自然,那就符合了這一理;將人內在的心靈在無任何對外部對象的觀察,都能時時符合於天道自然,那就符合了這一理。我們舉例說,忠、孝、友恭這些志向、品德與禮義,它們都是從本心所發的,是根自於內的,是原本看不見的。然而就像蠟燭的心蕊,未點燃時沒有光,只要一點燃,它的光輝就會照耀於外。又比如說,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這是從人的外表反映出來的,然而,如果人守住這情感發生的根本處,不產生喜怒哀樂的情感,那麼人的天性就會固藏於內。天性的根本是道之理,理的規律法則是自然。順理而行,心靈的境界就是明朗朗的天,活潑潑的地,圓通而無阻礙。所以,盡其天性自然存在、自然表露,就能使內丹修成。要想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天道自然對我們生命所發布的令(即美滿完成生命使命),那麼,時時處處養護好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在認真執行道的令;一切身心行為都遵循並符合自然法度,這就是在認真執行道的令。例如說,不要讓心紛動,而存其本來之心;不要讓性不安,而養其本來之性,這就是養護天命很勤勞的表現。彙集正義而不斷滋生先天元氣,這是執行道令的最佳法度。元氣壯旺了,鍊氣化神;神圓滿了,煉神還於虛無自然,將後天的人性恢復於先天道性;並通過這一行為使後天生命返歸於先天元命,就能使外丹煉就。我希望後來的學道者都修這一正道,所以就不作任何保守把這些奧妙全都直截講出來。[理解]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對道的概括說法。實際上,道家崇奉的「道」,與他們在哲學上具體闡述的「道」,以及在內丹術中把握致用的「道」,是有不同的。現以《道德經》舉例,試作分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這裡所說的道是宏觀的道,即把道的所有屬性都概括起來講的。而本章「無名,天地之始」,是指道的無極性,即無極之道,道的根底;「有名,萬物之母」,是指道的太極性,即太極之道,道的初表。《道德經·第二章》「故有無之相生」,其「無」指無極之道,其「有」指有極之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在它的演化過程之中具有三種表現形式:無極,太極,有極。無極為本,有極為末,太極為中。以物的生成現象而言,物未生時為無極,物既生後為有極,處於未生既生的臨界點上為太極。物未生為先天,物既生為後天,未生既生的臨界點是中天。此中天也可稱先天之後天,後天之先天。《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一段描述,實際上是從無極與太極來讚歎道。道家所崇奉者,仙家內丹修鍊所把握者,也都是這種特定意義上的道。本章接下來言,「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這裡所言之「大」,也即道的表現。那就是說,道表現著道,天也表現著道,地也表現著道,王也表現著道。這裡,「地」可視為物質的總代表,「王」可視為人與生靈的總代表(有的版本「王」處作「人」),「域中」則指宇宙之內。由此可見,宇宙之內皆是道,沒有非道之物,道外無道。儘管本章末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在推崇道的無極、太極體用功能,但它並未否認道的有極性。道的有極性對於宇宙自然輪迴演化現象來說,是無所謂言好言壞的,而只有對於珍惜生命的意義來說,道的有極性對人則是無益有害的。因為有這一有極的發生髮展,就會使生命走向衰亡,也同時會使生命生存期間一切身心行為遭受障礙與挫折。故而,在人類,生命最好不出現有極,社會也最好不發生有極。沒有陰陽的同時存在就不是道。這也可以反映在無極、太極、有極各個形態上。道在無極時,陰與陽都歸於寂靜,不表現;道在太極時,陰陽諧和,互根互動,陽在動中靜,陰在靜中動,兩者相抱不離;道在有極時,陽動以極至,陰靜以極至,陰陽互爭,互傷。從物質演化現象而言,道的有極「陰陽互爭、互傷」,會使該物質體最終結束其存在周期,而脫變、分解轉化成別的物質體。在一個物質體中討論陰陽,其層次結構就是非常複雜的。比如人,頭為陽,腳為陰;背為陽,面為陰;體表為陽,內臟為陰;神為陽,精為陰。而同時這些還可分陰陽。所以,丹家、醫家通常所言「偏陰」、「偏陽」,只是就某一方面辯證對待而言的。實際上,在宇宙自然每一針尖大的空間,都沒有單獨的陰和單獨的陽存在。丹家說修鍊成「純陽」之體,這個「純陽」也僅是對原體相對而言的。所謂「純陽」,實際是從原體陰陽升華到另一個高層次的陰陽當中去了。以性命反映陰陽,性即陽,命即陰。陽之性為具斥力(即外放力)的信息能量場,無形無象,主動,含規律、法則;陰之命為具吸力(即內聚力)的物質同類群,有形有象(準確說,是可成形成象),主靜,承受規律、法則。在一個生命體中,陰陽共同存在,性通過命顯示性的存在,命通過性表現命的存在,性與命的構合,呈現出某一生命體的特性和存在形式。一個生命體的構成,來自於原性原命的偶合。原性原命由於和天道相通的關係,性與命都是可以得到補足的。一個嬰兒從出生到他身心發育成熟,就說明了這一現象。但我們所說,性含規律、法則,命承規律、法則,其規律、法則均有正背與本末兩面。角色化、個體化了的生命,在無法和不能理智認識這種正背、本來循環規律、法則的情況下,就會不自覺地順應這種規律、法則,由正轉背,由本至末。當性命發展到旺盛的時候,不自覺地與天道正、本性命漸漸脫離關係,甚或加速脫離關係,這就是一個人生命衰亡或過早衰亡的根本原因。而修道者則是以理智認清了這種正背、本末循環規律、法則,自覺地去把握住它,居正則不向背,守本而不逐末,始終於天道正、本性命緊密聯繫,居無極而太極,而不落有極,所以就能不衰不亡。就一個角色化了的個體人來說,神以其信息主宰著生命,氣以其能量滋養著生命。神氣二者對於生命,神顯示自私特徵,氣則表現公有特徵。有了神的自私,就有可能將公有的氣召攝積聚於角色化了的個體生命中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神為內丹之葯,神的圓滿即為內丹成就;氣為外丹之葯,氣的壯旺即為外丹成就。神以內合外,得氣滋補以圓滿;氣以外入內,受神召攝以壯旺。到神氣不分,內外合一,聚之又聚,足以成為原生命將發生超質變化的新基因性命體時,就稱為大丹成就了。儒家以人言道,著重於從倫常上去剖析。比如說,道的太極態是中和的,主生的,表現於人的倫常之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的具體顯示即:對社會(國家、民族、集體,乃至全人類)表現為忠;對長輩(父母,親戚中長輩、鄰居中長輩、社會中長者)表現為孝;對兄弟、同事、同輩表現為友好;對任何對象的人際交往表現恭誠……如此推衍,範圍極廣。認為這些表現都是天理、天性的直白,不經過人為雕飾。順應它,守顧它,就會與天理、天性不相脫離。守顧性謂之養性,順應性謂之盡性。所以盡性即養性,養性即盡性。盡性可集仁義,仁義可生正氣。這種良性互補作用,也即孔子所說,修道在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修道是守無極,抱太極,不落有極,處處從道本上修為。故而從人的情感現象分析,凡過喜、過怒、過哀、過樂、過思、過憂等,都是偏激於有極之象,是天心偏離本位所致。修道者決不可取。修道者的情感是沒有情感的情感,是守其各種偏激情感發生的根本處,那就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中和之道是仙學貫徹始終的宗旨,任何火候法度,都是圍繞這一宗旨而施行。從歷史上看,儒家對道的理論發揮得可謂淋漓盡致。但在修鍊上,儒家多數人側重於倫常修為,功夫程度只能處在仙家「煉己」的築基初階。只有仙家,才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深造,修鍊出生命的奇蹟。若再辯證而言,儒家、仙家無須分高低、優劣,儒家是以己之性命還於公之性命,仙家是以公之性命成於私之性命。此二者,私也為公,公也為私。價值取向不同,然歸宿都在合道。 [原文] 修道以修身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外欲皆除,然後講立基之本。氣為使焉,神為主焉。學者下手之初,必須知一陽1初動之候,真鉛2始生之時,其氣迅速如電,而不能久居先天,霎時而生癸水3,頃刻而變經流。迨至生形化質,已屬後天,而不可用矣。 [注釋] 1、一陽:即丹田最初萌發的先天元氣。因其由腎精鍊化而得,以後天卦象比作坎中一陽,以先天卦象比作乾卦六爻之初爻。2、真鉛:即腎精中所含先天元氣,也指凡陰中真陽,此借外丹燒煉藥物而喻。發生特徵為渾身穌麻綿美,生殖器出現勃發或有特別的舒美之感。3、癸水:即凡精。與癸水相應為壬水,為元精。壬水元精為陽,癸水凡精為陰。陰可生陽,若此陽生不加及時采煉,復化為後天凡陰。 [文譯] 修道以完成生命長存為目的,所以特別要在肉體上反應效益。因此,修身就擺在最首要的位置上。然而,修身又必須以正心誠意為基礎。這道理在於,意誠心正了,那麼一切對外的慾念思慮也都消除了。慾念思慮消除,心神歸於先天本位,這才可以成為修鍊內丹的立基之本。因為,命依賴於氣,而氣能否產生、能否保留,卻在於神。氣與神的關係,氣好比是服從調遣的使者,神是調遣使者的主帥。學功者在下手之初。必須要清楚而且能辨察先天元陽之氣萌發時的消息徵驗,以及萌發的最初時刻,以便於及時采煉。因為元氣的演化過程其速度快如雷火電光,元氣自身不能久居於先天之位,它一經顯現,霎間化為元精,又頃刻投入製造後天物質的流變之中。等到它化為有形有質的精時,已經屬於後天,作為內丹修鍊,這有形的後天之精是不堪作用的。 [理解] 這一段論述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論點。一.仙家修道是體現在生命上,生命不能健康長存,那定然不是仙家的真實修為。這一點給後學帶來的啟示是,你如果去拜一位師父,你如果去辨別一位功夫師,他如果身體的健康狀態不佳,只此一點,你就莫信他有什麼高功夫。二點明內丹術煉精化氣之精,並不是後天有形之精,而是先天無形之元精。由此可知,丹經通常所言「腎精」,並非指後天有形之物。如果注重在有形之精上做文章,那是大錯特錯,誤入旁門。但是後天之精既是由先天而來,二者間也並非沒有聯繫。故而,保固後天之精,也就為培養先天元精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應指出,後天之精非特指後天生殖之精,也包括人身所有之營養精華,如骨之髓、肉之脂、脈之血、毛之汗、眼之淚、鼻之涕、口之津等等。後天之精好比土壤,水肥不流失,就會培養出先天元精的佳禾。
推薦閱讀:

張三丰
胡瀅視而不見張三丰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Vs張三丰,誰更厲害?
張三丰太極拳五十三五十四式如封似閉和十字披紅
張三丰:一場跨越百年的盛大暗戀

TAG:張三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