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納蘭
06-09
納蘭公子為何這般憂傷? 丁啟陣 納蘭性德出身滿族的貴族家庭,隸屬於正黃旗,他的曾祖父金台什的妹妹是努爾哈赤的皇妃,皇太極的生母。也就是說,納蘭的祖父跟康熙的祖父為表兄弟關係。由此可見,納蘭家族的來歷不同尋常。納蘭的父親明珠,也不是尋常之輩。他善於投機鑽營,在險惡的官場爭鬥中,總是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因此,職位一路飆升,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累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就是說,一直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當時有這樣一句民謠:「要做官,問索三(索額圖);要講情,問老明(明珠)。」明珠扳倒索額圖之後,他的權勢就更是炙手可熱,跑官的、說情的都匯聚到了明珠家。據《清史稿》記載,明珠家的財產是「日進斗金」、「貨賄山積」。納蘭本人,也不是庸碌之輩。他是個文武兼修之人。十七歲就讀於太學,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二歲高中進士。因為跟皇家的特殊關係,很快就被康熙任命為三等侍衛。做了侍衛之後,納蘭苦練各種武功,其中射箭技術最為出色,達到了百發百中的水平。康熙皇帝無論是待在京城,還是巡遊各地,納蘭都佩刀帶弓,跟隨左右,貼身護衛。康熙對納蘭格外賞識,「眷注異於他侍衛」,經常賞賜他各種奇珍異物,有一次還賞賜他親筆御書的唐代詩人賈至的《早朝》詩。榮寵非常,人人羨慕。職位上,幾年之內就從三等侍衛擢升為二等、一等。史書記載說,康熙有意重用他。 這樣的家族背景,這樣的相門公子,這樣的文武修養,這樣的前途無量,納蘭卻沒有成為一個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紈絝子弟,而是成為了一個性格文靜憂鬱、處世謹小慎微、情感纏綿悱惻的詞人。納蘭從小喜歡讀書、鑽研學問,經常在家閉門讀書,有時候找幾個好朋友在一起探討學問,談古論今。他曾托朋友幫助他尋求購買各種經學研究著作,「曉夜窮研」。納蘭做官之後閑暇極少,而且他在三十一歲上就因寒病去世了,但是,他仍然留下了多種著作。其中有讀書隨筆集《淥水亭雜識》四卷,編著有《詞韻正略》。與此同時,他還寫了不少詞作,保留至今的就有三百多首。做了侍衛之後,納蘭言行十分謹慎。他的鄉試主考官日後成為他的恩師的徐乾學寫的納蘭墓志銘中說:「後容若入侍中,廷禁嚴密,其言論梗概,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韓菼在納蘭神道碑銘中也有「性周防,不與外廷一事」的話。納蘭情感的纏綿,翻開他的詞集,觸目皆是,懷念初戀美好的,傾訴兩地相思的,沉吟失戀悵惘的,痛悼愛人亡故的,一唱三嘆,千迴百轉。有人統計過,納蘭詞中有「愁」字九十個,「淚」字六十五個,「恨」字三十九個,「斷腸」、「傷心」、「惆悵」、「憔悴」、「凄涼」等詞語隨處可見。 納蘭實在是一個豪門異數。他的弟弟仲揆,就跟納蘭截然不同,熱衷於權勢遊戲——最終因為站錯了隊,死後墳墓遭掘,墓碑也被改刻成「不忠不孝陰險柔佞仲揆之墓」,禍及妻孥。 屈原被文學史家稱為「纏綿之宗」。屈原之後,詩人輩出,但是,納蘭詞所表現出來的多愁善感、「哀感頑艷」,無人能及。納蘭生前好友顧梁汾說:「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能卒讀。」一點兒也沒有誇張。 那麼,納蘭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呢?我認為,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其一是,他的內心懷有恐懼感。納蘭對榮華富貴,一直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徐乾學說他中進士之後,日常還是喜歡閉門在家,不跟人交往,「蕭然若寒素」。有客人到他家,能避則避。家裡收藏了幾千捲圖書,平常彈琴吟詩,自我娛樂而已。納蘭之所以能這樣,主要原因是,他內心懷有恐懼感,他知道權勢的危險與不可靠。父親明珠是怎樣藉助索額圖一步步爬上去,羽翼豐滿後又怎樣跟索額圖互相傾軋,納蘭肯定是很清楚的。做了侍衛之後,整天陪伴在皇帝身邊,外人看到的是寵幸、榮耀,是前程似錦,而納蘭感受到的,卻可能是皇權的不可侵犯,是伴君如伴虎,是朝廷權力爭奪的你死我活。 其二是,納蘭崇拜漢文化。納蘭身為滿族皇親,但是,他對漢文化的興趣顯然大大超過了一般漢族讀書人。他研讀漢文化經典,他寫漢文詞,他廣泛結交漢族讀書人,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跟隨康熙巡遊江南,因為可以觀賞江南風景,會見一幫江南的漢族朋友,他在詞中流露出了難得一見的歡快心情。其中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納蘭喜歡結交的朋友,有這樣三個特點:一是漢族,二是年齡比他大,三是落魄失意者。嚴繩武比他大三十歲,陳維崧比他大二十八歲,顧貞觀比他大二十六歲,梁佩蘭比他大二十五歲,姜宸英、朱彝尊比他大二十四歲,吳兆騫比他大二十二歲,韓菼比他大十三歲,差別最小的,馬雲翎也比他大四歲。他的這些朋友,基本上都是命運不濟的窮朋友。馬雲翎只中過舉人,鬱郁不得志,三十歲就死了;梁佩蘭到六十歲才中進士,為官不到一年,即因病南歸;秦松齡任鄉試主考,「以磨勘落職」;姜宸英為人高傲,「屢躓有司」;嚴繩孫性情曠達,無心科舉。有人說,納蘭有意結交漢族文人,為的是籠絡漢人,鞏固滿清政權。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太可信。籠絡漢人,何必專挑這些倒霉的文人呢?納蘭之所以結交這些漢族窮困文人,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學識天分相近,這些人可以成為他的知音;二是這些人遠離政治權力中心,比較安全。 其三是,納蘭多情、深情。顧貞觀在給納蘭的作品寫序時,有一句話,「非文人不能多情」。這句話的意思是,納蘭本質上是文人,因此他多情。他不但喜歡結交眾多的漢族同性讀書人,也喜歡結交異性。納蘭一生有過兩個妻子,還可能有過兩個情人。納蘭的原配妻子盧氏,是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盧興祖的女兒;他的第二個妻子姓官。納蘭有過婚約的一個絕色女子,後來被選入宮,咫尺千里;納蘭還可能愛過一個叫沈婉的江南女子,不知何故,至於分飛。所有這些女人,納蘭都曾經付出過真情、深情。與她們的生離死別,都給納蘭留下了深深的傷痛。這其中,盧氏夫人給他的傷痛無疑是最為深刻的,以至於在盧氏死後,他一再寫出催人淚下的悼亡之作。直到盧氏死後的第七年,他還在寫悼亡詞,在慨嘆「十一年前夢一場」! 其四是,納蘭有才。顧貞觀在「非文人不能多情」那句話之後,是一句「非才子不能善怨」。多情、深情之人,他們的感情,倘若不能表現出來,任是怎樣的豐富、深刻,他人也是無從了解、無法感動的。還必須說出來,寫下來。納蘭做到了,他以他傑出的文學才華,寫出了內心那一段段真摯的感情,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於是,大家都知道,納蘭是一個如此多情深情的公子,為之感動,為之敬佩,為之神往。 最後附帶說一下納蘭的稱名問題。有學者(例如啟功先生)認為,我們應該稱呼他為納蘭成德,而不是納蘭性德。理由是,納蘭原名成德(字容若),「性德」是為了避當時太子(胤礽,這太子小名「成哥」)諱,改的名。稱呼他納蘭成德固然有否定封建皇權、尊重詞人原名的意思,但是,我認為,兩種稱呼差別不大。因為,納蘭本人是一直在替朝廷當差的,是皇權的臣屬,避太子名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朝花夕拾]
推薦閱讀:
※如涼月一般的憂傷
※憂傷句子:離別的太匆忙,歲月總是倉促
※憂傷 在一曲離歌中絕美綻放
※回憶似糖,甜到憂傷
※憂傷的句子:不是不死心,是死不了心。
TAG:憂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