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醫學三字經
06-09
醫學源流第一醫之始 本岐黃 靈樞作 素問詳 難經出 更洋洋 越漢季 有南陽 六經辨 聖道彰傷寒著 金匱藏 垂方法 立津梁 李唐後 有千金 外台繼 重醫林 後作者 漸浸淫紅紫色 鄭衛音 迨東垣 重脾胃 溫燥行 升清氣 雖未醇 亦足貴 若河間 專主火遵之經 斷自我 一二方 奇而妥 丹溪出 罕與儔 陰宜補 陽勿浮 雜病法 四字求若子和 主攻破 中病良 勿太過 四大家 聲名噪 必讀書 錯名號 明以後 須酌量詳而備 王肯堂 薛氏按 說騎牆 士材說 守其常 景岳出 著新方 石頑續 溫補鄉獻可論 合二張 診脈法 瀕湖昂 數子著 各一長 揆諸古 亦荒唐 長沙室 尚彷徨惟韻伯 能憲章 徐尤著 本喻昌 大作者 推錢塘 取法上 得慈航中風第二人百病 首中風 驟然得 八方通 閉與脫 大不同 開邪閉 續命雄 固氣脫 參附功顧其名 思其義 若舍風 非其治 火氣痰 三子備 不為中 名為類 合而言 小家伎瘖喎斜 昏仆地 急救先 柔潤次 填竅方 宗金匱虛癆第三虛癆病 從何起 七情傷 上損是 歸脾湯 二陽旨 下損由 房幃彌 傷元陽 虧腎水腎水虧 六味擬 元陽傷 八味使 各醫書 伎止此 甘葯調 回生理 建中湯 金匱軌薯蕷丸 風氣弭 蟅蟲丸 干血已 二神方 能起死咳嗽第四氣上嗆 咳嗽生 肺最重 胃非輕 肺如鍾 撞則鳴 風寒入 外撞鳴 癆損積 內撞鳴誰治外 六安行 誰治內 虛癆程 挾水氣 小龍平 兼鬱火 小柴清 姜細味 一齊烹長沙法 細而精瘧疾第五瘧為病 屬少陽 寒與熱 若迴翔 日一發 亦無傷 三日作 勢猖狂 治之法 小柴方熱偏盛 加清涼 寒偏重 加桂姜 邪氣盛 去參良 常山入 力倍強 大虛者 獨參湯單寒牝 理中匡 單熱癉 白虎詳 法外法 辨微茫 消陰翳 制陽光 太僕注 慎勿忘痢疾第六濕熱傷 赤白痢 熱勝濕 赤痢漬 濕勝熱 白痢墜 調行箴 須切記 芍藥湯 熱盛餌平胃加 寒濕試 熱不休 死不治 痢門方 皆所忌 桂葛投 鼓邪出 外疏通 內暢遂嘉言書 獨得秘 寓意存 補金匱心腹痛胸痹第七心胃疼 有九種 辨虛實 明輕重 痛不通 氣血壅 通不痛 調和奉 一蟲痛 烏梅圓二注痛 蘇合研 三氣痛 香蘇專 四血痛 失笑先 五悸痛 妙香詮 六食痛 平胃煎七飲痛 二陳咽 八冷痛 理中全 九熱痛 金鈴痊 腹中痛 照諸篇 金匱法 可回天諸方論 耍拳拳 又胸痹 非偶然 薤白酒 妙轉旋 虛寒者 建中填隔食反胃第八隔食病 津液干 胃脘閉 穀食難 時賢法 左歸餐 胃陰展 賁門寬 啟膈飲 理一般推至理 沖脈干 大半夏 加蜜安 金匱秘 仔細看 若反胃 實可嘆 朝暮吐 分別看乏火化 屬虛寒 吳萸飲 獨附丸 六君類 俱神丹氣喘第九喘促症 治分門 鹵莽輩 只貞元 陰霾盛 龍雷奔 實喘者 痰飲援 葶藶飲 十棗湯青龍輩 撤其藩 虛喘者 補而溫 桂苓類 腎氣論 平衡逆 泄奔豚 真武劑 治其源金水母 主諸坤 六君子 妙難言 他標劑 忘本根血症第十血之道 化中焦 本沖任 中溉澆 溫肌腠 外逍遙 六yin逼 經道搖 宜表散 麻芍條七情病 溢如潮 引導法 草姜調 溫攝法 理中超 涼瀉法 令瘀銷 赤豆散 下血標若黃土 實翹翹 一切血 此方饒(此段中,yin字為「淫」,因百度系統自動拒絕「不合適內容」,只好用拼音代替。)水腫第十一水腫病 有陰陽 便清利 陰水殃 便短縮 陽水傷 五皮飲 元化方 陽水盛 加通防陰水盛 加桂姜 知實腫 蘿枳商 知虛腫 參朮良 兼喘促 真武湯 從俗好 別低昂五水辨 金匱詳 補天手 十二方 肩斯道 物炎涼脹滿蠱脹第十二脹為病 辨實虛 氣驟滯 七氣疏 滿拒按 七物怯 脹閉痛 三物鋤 若虛脹 且躊躇中央健 四旁如 參竺典 大地輿 單腹脹 實難除 山風卦 指南車 易中旨 費居諸暑症第十三傷暑病 動靜商 動而得 熱為殃 六一散 白虎湯 靜而得 起貪涼 惡寒象 熱逾常心煩辨 切莫忘 香薷飲 有專長 大順散 從症方 生脈散 久服康 東垣法 防氣傷雜說起 道弗彰 若精蘊 祖仲師 太陽病 旨在茲 經脈辨 標本歧 臨證辨 法外思方兩出 大神奇泄瀉第十四濕氣勝 五瀉成 胃苓散 厥功宏 濕而熱 連芩程 濕而冷 萸附行 濕挾積 曲楂迎虛兼濕 參附苓 脾腎瀉 近天明 四神服 勿紛更 恆法外 內經精 腸臟說 得其情瀉心類 特丁寧眩暈第十五眩暈症 皆屬肝 肝風木 相火干 風火動 兩相搏 頭旋轉 眼紛繁 虛痰火 各分觀究其指 總一般 痰火亢 大黃安 上虛甚 鹿茸餐 欲下取 求其端 左歸飲 正元丹嘔、噦、吐第十六嘔吐噦 皆屬胃 二陳加 時醫貴 玉函經 難彷佛 小柴胡 少陽謂 吳茱萸 平酸味食已吐 胃熱沸 黃草湯 下其氣 食不入 火堪畏 黃連湯 為經緯 若呃逆 代赭匯癲狂癇第十七重陽狂 重陰癲 靜陰象 動陽宣 狂多實 痰宜蠲 癲虛發 石補天 忽搐搦 癇病然五畜狀 吐痰涎 有生病 歷歲年 火氣亢 蘆薈平 痰積痼 丹礬穿 三症本 厥陰愆體用變 標本遷 伏所主 所因先 收散互 逆從連 和中氣 妙轉旋 悟到此 治立痊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第十八五淋病 皆熱結 膏石勞 氣與血 五淋湯 是秘訣 敗精淋 加味啜 外冷淋 腎氣咽點滴無 名癃閉 氣道調 江河決 上竅通 下竅泄 外竅開 水源鑿 分利多 醫便錯濁又殊 竅道別 前飲投 精愈凅 腎套談 理脾恪 分清飲 佐黃蘗 心腎方 隨補綴若遺精 另有說 有夢遺 龍膽折 無夢遺 十全設 坎離交 亦不切疝氣第十九疝任病 歸厥陰 寒筋水 氣血尋 狐出入 頹頑麻 喘治氣 景岳箴 五苓散 加減斟茴香料 著醫林 痛不已 須洗淋痰飲第二十痰飲源 水氣作 燥濕分 治痰略 四飲名 宜斟酌 參五臟 細量度 補和攻 視強弱十六方 各鑿鑿 溫葯和 博返約 陰霾除 陽光灼 滋潤流 時醫錯 真武湯 水歸壑白散方 窺秘鑰消渴第二十一消渴症 津液干 七味飲 一服安 金匱法 別三般 二陽病 治多端 少陰病 腎氣寒厥陰病 烏梅丸 變通妙 燥熱餐傷寒瘟疫第二十二傷寒病 極變遷 六經法 有真傳 頭項痛 太陽編 胃家實 陽明編 眩苦嘔 少陽編吐利痛 太陰編 但欲寐 少陰編 吐蛔渴 厥陰編 長沙論 嘆高堅 存津液 是真詮汗吐下 溫清懸 補貴當 方而圓 規矩廢 基於今 二陳尚 九味尋 香蘇外 平胃臨汗源涸 耗真陰 邪傳變 病日深 目擊者 實痛心 醫醫法 腦後針 若瘟疫 治相侔通聖散 兩解求 六法備 汗為尤 達原飲 昧其由 司命者 勿逐流婦人經產雜病第二十三婦人病 四物良 月信准 體自康 漸早至 葯宜涼 漸遲至 重桂姜 錯雜至 氣血傷歸脾法 主二陽 兼鬱結 逍遙長 種子者 即此詳 經閉塞 禁地黃 孕三月 六君嘗安胎法 寒熱商 難產者 保生方 開交骨 歸芎鄉 血大下 補血湯 腳小指 艾火煬胎衣阻 失笑匡 產後病 生化將 合諸說 俱平常 資顧問 亦勿忘 精而密 長沙室妊娠篇 丸散七 桂枝湯 列第一 附半姜 功超軼 內十方 皆法律 氣後篇 有神術小柴胡 首特筆 竹葉湯 風痙疾 陽旦湯 功與匹 腹痛條 須詳悉 羊肉湯 痾痛謐痛滿煩 求枳實 著臍痛 下瘀吉 痛而煩 里熱窒 攻涼施 毋固必 雜病門 還熟讀二十方 效俱速 隨證詳 難悉錄 惟溫經 帶下服 甘麥湯 臟燥服 葯到咽 效可卜小兒第二十四小兒病 多傷寒 稚陽體 邪易干 凡發熱 太陽觀 熱未已 變多端 太陽外 仔細看遵法治 危而安 若吐瀉 求太陰 吐瀉甚 變風淫 慢脾說 即此尋 陰陽證 二太擒千古秘 理蘊深 即痘疹 此傳心 誰同志 度金針蜀醫三字經清?胥紫來(陳修園的《醫學三字經》因便於初學者記誦,流傳較廣。胥紫來補其不足,編寫了臟腑經絡、六經標本、病因病機、脈法要決、藥物性能,體例亦為三字一句,故名為續編。兩本書一重臨床實用,一重基礎理論,可相參互補。)一、臟腑經絡醫之初,臟腑詳,未入室,先升堂。曰肝心,脾肺腎,此五臟,五行蘊。胃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六腑囊。小腸心,大腸肺,膽聯肝,脾聯胃,腎膀胱,表裡配,胞與焦,十二位。心為主,出聰明;肺為輔,治節行;肝將軍,主謀慮;脾倉廩,出五味;腎作強,出伎巧;焦決瀆,主水道;膻中臣,出喜樂;膀州都,津液蓄;大傳導,變化出;小受盛,主化物;膽決斷;十二官。心明暗,定危安。臟與腑,外屬經,手與足,二六均。足太陽,屬膀胱;足陽明,胃腑當;足少陽,屬膽腑;足太陰,脾所主;足少陰,內屬腎;足厥陰,肝之本;手太陽,為小腸;手陽明,是大腸;手少陽,三焦強;手太陰,即肺金;手少陰,內屬心;手厥陰,胞絡經。經臟明,內外分。內臟腑,外絡經。外為陽,內為陰。營衛暢,血氣平。五臟安,六經寧。肝屬木,火屬心,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榮;木生火。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橫;木製土,土平敦;土製水,水不yin;水制火,火不焚。子母辨,主從分。宜活用,辨證真。肝主筋,主顏色;心主臭,主血脈;脾主味,主肌肉;腎主液,亦主骨;肺主聲,主皮毛。此五主,各有條。肝藏魂,亦藏血;肺藏氣,兼藏魄;脾統血,藏意津;心主血,主藏神;腎藏志,亦藏精。此五藏,醫宜明。肝竅目;心竅舌;腎竅耳;肺竅鼻;脾之竅,上下唇。此五竅,各有門。肝色青,肺色白,脾色黃,腎色黑,心色赤。此五色,觀部位,論生克。心液汗,肺液涕,脾液涎,肝液淚,腎液唾。此五液,谷之生,腎之澤。呼屬肝,笑屬心,肺聲哭,腎聲呻,脾聲歌。此五聲,司之肺,參五音。肺臭腥,肝臭臊,腎臭腐,心臭焦,脾臭香,鼻自招。此五臭,心所操。心味苦,肝味酸,腎味咸,脾味甘,肺味辛,見口間。此五味,脾所關。心誌喜,肺志悲,肝志怒,脾志思,腎志恐,意自知。此五志,腎所司。心部胸;肺背脊;腎部腰;肝部脅;脾部腹,四肢屬。此五部,各有別。須屬腎,發屬心,皮毛肺,脾腋陰,眉屬肝,五臟生。此五者,各當分。肝沉弦,心大散,肺浮澀,脾緩見,腎沉濡,三指按。此五脈,診宜辨。心左寸;肝左關;腎與命,兩尺間;肺右寸;脾右關。六腑配,靜心參。有任督,百脈王。前與後,分兩行。前行短,後行長。滯則病,通則常。肝王春,職主生;風吹物,動以驚。心王夏,長為主;熱鼓物,蒸以暑。肺王秋,主收成;露凝物,物成形。腎王冬,職藏真;能滋潤,固本根。人身氣,上應天;陰與陽,不可偏。肝運血,動則行;氣太過,中風名。心揚神,宣則明;氣太過,傷暑雲。肺凝氣,聚則生;氣太過,傷寒稱。腎藏精,潤不枯;氣太過,中濕呼。脾納谷,化液津,養臟腑,運周身;氣太過,疾病生。此五證,本氣病,非外感,乃內因。邪五傳,各有根;病自作,正邪稱。我克來,微邪輕;克我來,賊邪深 。實邪來,子傳親;親傳子,虛邪名。順逆曉,死生分;察其原,究其因。病七傳,症可畏,逢時克,醫須忌。七情傷,五損致,法不同,治亦異。肺傷皮,宜益氣;心傷血,調營衛;脾損肉,肌不生,調飲食,適寒溫;肝損筋,緩其中;腎損骨,益其精。略明臟,再論經。二、六經標本足太陽,寒水經。主皮膚,護周身。表中表,統衛營。行身後,脈上循,頭項肩,腰背臀。六經首,一身藩。外邪來,此先干,受諸病,名傷寒。他經病,由茲傳,法早治,表即痊。其本寒,其標熱,標本從,三綱別。小雪後,大寒前。司天歲,辰戌年。足陽明,屬燥金。主肌肉,行身前。表中里,部明堂,鼻通額,兩目眶。其本燥,其標陽。化從中,治清涼。表宜解,里宜清,腑症成,下之靈。秋分後,立冬先。卯酉歲,主司天。足少陽,相火經。行身側,職主筋。脈循脅,絡耳根。標本同,表裡均。和為貴,虛實倫。腑屬火,火宜清。司天歲,在寅申。小滿暑,主氣存。足太陰,是濕土。里中表,腹內主。化從本,寒熱生。溫下法,理中軍。脈布胃,有傳經,有直中,誤下分。司天歲,未與丑。完白露,起大暑。足少陰,身本根。里中表,表裡均。循喉舌,金水聯。其本熱,其標寒。病從化,有二門:寒回陽,熱救陰。春分起,立秋完。逢子午,司天年。足厥陰,風木經。里中里,陰中陰。絡於肝,循宗筋。陰麗極,陽將生。其本熱,其標寒。化從中,治惟難。陰陽混,寒熱兼,寒熱判,溫涼懸。逢巳亥,主氣年。大寒起,驚蟄圓。六經法,詳《傷寒》,合併病,單雙傳。五臟明,六經宣,宗扁仲,是真詮。人逐流,症千般;能循本,源獨探。括諸病,十一端,參活法,應用寬。三、病因病機醫要領,一言明,情源辨,在識人。人之身,陰陽均。偏生疾,有二因:外因天,內因人。六經括,五臟擒。臟不安,五痾生;經不和,六邪侵。從外內,治分經;從內外,別藥針。論經症,仲景詳。核外感,略內傷。論臟病,越人良。外感略,內傷詳。各因時,仔細量。何先後,何短長。秦漢醫,循本診,揭要道,舉綱領。綱領正,條目明。心煩痛,熱周身;肝脅痛,滿轉筋;肺喘咳,寒熱蒸;脾體重,肢難用;腎脛寒,少腹痛。頭項痛,太陽寒;陽明熱,實渴煩;少陽嘔,苦熱寒;太陰吐,下食難;但欲寐,少陰經;厥陰證,消渴生,飢不食,氣衝心。十一症,必須分。一曰氣,一曰血,有不和,傷勞制。三痰凝,四鬱結。五飲食,失其節。一風中,二寒傷,三暑感,四濕戕,五燥感,六火侵。十一病,內外生。廿二條,諸病根,探得源,流易清。學斯法,韜略存。病窮源,知病情。急病火,怪病痰。暴病實,久病殘。里外寧,表內安。寒喜熱,熱喜寒。熱好語,寒懶言,虛靜默,實躁煩。實熱表,陽偏生;虛寒里,偏於陰。臨陣辨,病情真。十六語,有傳薪。虛宜補,寒宜溫,里攻下,善用兵。實宜奪,熱宜涼,表發散,隊歸行。論病源,不泥方。是外感,宗南陽;是內傷,千金良。內外雜,活法詳。天人驗,靈素參。難經旨,其味甘。傷寒論,金匱函,須講究,細心看。諸大家,亦當觀。博返約,學入門。認症法,須討論。湯頭歌,記無忘。藥性歌,解宜詳。讀本草,求證憑。參綱目,識產形。三字作,醫經綱,只明理,未載方。方治病,未能盡,勿執方,潔古雲。冀後學,理先明;明活法,妙在人。勤自得,怠無成;戒之哉,宜有恆。四、脈法要決診脈法,要無繁。先須辨,病情源。初著手,取寸口,分陰陽,辨癥候。兩綱舉,六目明,表脈浮,里脈沉,數熱盛,遲寒傷,細虛弱,大實強。調神息,妙心清。辨浮沉,指重輕;鼻息准,遲數詳;無力陰,有力陽。廿一脈,統六行。浮為表,屬腑陽。輕手診,象攸彰。浮有力,洪火煬;浮無力,虛氣傷;浮虛甚,散靡常;如捻蔥,芤血殃;似按鼓,革邪強;浮柔細,濡濕妨。兼六脈,浮中詳。沉為里,屬臟陰。重手按,始了心。沉著骨,伏邪深;沉底硬,牢寒淫;沉細軟,弱虛尋。兼三脈,沉中分。遲為寒,臟病是。三四至,數可揣。遲不愆,緩最美;遲不流,澀血否;遲偶停,結郁實;止有定,代多死。兼四脈,有條理。數為熱,腑病同。五至上,七八凶。數流利,滑痰蒙;數牽轉,緊寒攻;數有止,促熱烘;獨見關,動崩中。兼四脈,休朦朧!細主虛,蛛絲象。脈屬陰,病可想。細不現,微氣殃;細小浮,濡氣傷;細小沉,弱失養。兼三脈,辨朗朗。大主實,闊易知。陽邪病,實可思。如涌沸,洪熱司;大有力,實邪持;長端直,弦脈資。或浮沉,或遲數。脈短長,分強弱。廿七脈,大略明。重六脈,識病情。病情得,學入門。源再探,進一層。辨病源,脈經云:右氣口,左人迎。外感傷,人迎盛;氣口強,內傷病。內因人,傷七情,病五痾,脈分程。氣虛濡,散微衰;氣實大,弦牢來。血虛弱。血脫芤。動失血。滑痰憂。郁為病,脈短結。飲食停,伏有力。浮遲風,浮緊寒,虛傷暑,濡濕傳,革傷燥,火邪洪,內外病,脈不同。六脈浮,屬太陽;六脈大,陽明強;六脈弦,少陽經;六脈沉,屬太陰;六脈細,屬少陰;脈沉弦,厥陰經。六經病,憑脈分。判凶吉,胃神根。三無虧,五內平;有一違,疾痾生;若全失,絕脈征。七怪脈,知宜確。雀啄連,止又作;屋漏水,時一落;彈石沉,按之搏;乍密疏,如解索;蝦游冉,忽一躍;息未遑,魚翔若;釜空浮,無根足。七怪形,醫休葯。婦人脈,重在尺。尺澀微,經期愆。三部常,月候順。尺有神,身有孕。診有胎,脈滑疾。按之散,三月必;按不散,五月實;和滑代,二月率。婦有孕,尺數弦,崩下血,革亦然。將產脈,名離經,動胎氣,脈變形。產傷陰,血不止,不上關,十九死。尺脈澀,陽虛寒,年少得,受胎難;年大得,絕產干。小兒脈,無由驗。指三關,脈紋占。熱紫色;傷寒紅,白疳疾;青驚風;隱隱黃,正氣充;見色黑,症多凶。在風關,病弗忌;在氣關,重留意;在命關,危須記。紋入掌,感傷別,彎里風,彎外積。五歲上,脈無位。一指診,常六至。加則火,減則寒。浮表病,沉里愆。若脈亂,變蒸熱,吐不食,或煩渴,有定期,宜分別。半歲兒,外侯切,按額中,病情晰。外感風,三指熱,內傷寒,指冷冽。食指燒,有食積;夾驚風,名中熱。論部位,五臟分,認脈法,口傳心。三字訣,析理精,濟世術,活人經。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呼吸性酸中毒有哪些特徵?
※什麼蔬菜可以預防癌症?
※馬兜鈴酸有沒有替代品?
※生化常考的150個知識碎片
※葡萄籽,你吃過嗎?這類保健品是抗老神話還是危險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