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剎海景點

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元代名海子,為一寬而長的水面,明初縮小,後逐漸形成西海﹑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為遊樂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蕩漾,岸邊垂柳毿毿,遠山秀色如黛,風光綺麗,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是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周圍有許多的王府和花園,如保存最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等,這一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剎海旁邊,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十大元帥中的三位。依託六海水系,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成為什剎海頗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眾休閑、感受歷史、享受時尚的勝地。元朝曾依託這一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什剎海始成為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什剎海積澱了上至皇親國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階層文化。這裡的衚衕和四合院組成了老北京的風俗文化,組成了老北京的歷史,沿著什剎海迤邐的河沿四周,形成了不規則但密如織網的網狀衚衕,這些衚衕依勢而建,自然天成。今天,這裡仍舊保存著十分難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勝跡交相輝映的歷史風貌,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園、廣化寺、火神廟、鐘鼓樓和銀錠橋等古迹宛如一顆顆明珠,將什剎海點綴地美麗燦爛。  在美麗的什剎海景區內,您可以乘坐三輪車遊覽老北京的衚衕、古迹;可以乘坐櫓船觀賞迷人的三海風光;可以騎上雙人自行車細細品味這裡的文化。位置  什剎海位於北京內城西北隅,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於「前三海」相

美麗風光

呼應,俗稱「後三海」。規劃總面積302公頃,水面33.6公頃。依託六海水系,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成為什剎海頗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讚美什剎海的神韻。  什剎海景區是指前海、後海和西海及其周邊地區146.7公頃的範圍,以什剎海命名,其四至範圍大體是什剎海景區位於北京城區中軸線的西北部,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側;南自地安門西大街向西至龍頭井向西北接柳蔭街、羊房衚衕、新街口東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東到德勝門,由德勝門沿鼓樓西大街到鍾、鼓樓。景點  什剎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政府對什剎海進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杆。1992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歷史文化風景區。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

分布景點

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什剎海周圍有許多古代王府和花園,如保存最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等,這一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剎海旁邊,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十大元帥中的三位。  什剎海因周圍有十座寺廟而得名,包括廣化寺、火德真君廟、護國寺、保安寺、真武廟、白馬關帝廟、佑聖寺、萬寧寺、石湖寺、萬嚴寺。  除此以外什剎海附近還有廣福觀,大藏龍華寺等寺廟。  清朝人震鈞雲「若後海則較前海為幽僻,人跡罕至,水勢亦寬。樹木叢雜,坡陀蜿蜒。兩岸多名寺,多名園,多騷人遺迹……湖上看山,亦此地最暢。昔翁覃溪先生曾集二十四詩人於湖上酒樓,每月有詩會。一時群羨為神仙中人」  恭王府  於什剎海西北角,是一處典型的王府花園,既有中軸線,也有對稱手法。 始建於十八世紀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稱「什剎海的明珠」。曾屬乾隆後期大學士和珅的宅邸,後改賜為恭親王奕忻的王府。府後有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名萃錦園,佔地約三萬平方米。花園東、南、西三面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園中景物別緻精巧。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某些紅學家認為此園可能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  郭沫若故居  位於什剎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原是恭王府的馬號,郭沫若於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這裡居住了15年。這裡是一處環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慶齡故居外,是比較好的一處四合院。  醇親王府  位於後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水理為成親王,並將明珠府賜永理。隨即按王府規制改建。此府傳至毓橚時,被賜予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區太平湖東里(今中央音樂學院)。因光緒帝生於此府,成為潛郵,故光緒繼位後醇王必須遷出。為區別,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稱南府,後海北沿的新王府稱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為王府花園,1949年後,進行了整治,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見宋慶齡故居)。東部是王府本身,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體建築,自南而北,街門5間。1910年汪精衛等在此附近策劃炸攝政王,一時轟動全國。  宋慶齡故居  原是清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位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這是一處典型的中國式庭院,走進故居,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後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於1963年遷居於此,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溘然長逝。  慶王府是北京現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慶王永璘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慶皇帝的同母胞弟。老慶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1850年)慶王永璘的後人奕劻襲輔國將軍。咸豐元年(1851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遷至定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即現在的慶王府——西城區定阜街3號。咸豐年間奕劻由輔國將軍晉貝子,繼而晉貝勒。由於深受慈禧太后賞識,奕劻在光緒十年晉慶郡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及海軍事務,光緒二十年晉慶親王,光緒二十四年封世襲罔替親王。1903年授軍機大臣,成為清代最後一個鐵帽子王。慶王府是在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晉封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始稱王府。這時的奕劻又在府內大興土木,修建了萬字樓和戲樓等處,府內建築宏偉,面積廣闊,分為五個大院,大小樓房近千間,朱紅大門,高大的宮殿,只是屋頂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為當時京城最華麗的王府之一。民國後為部隊機關所徵用,直到現在。  濤貝勒府  在西城區柳蔭街27號。現已定為西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這裡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1868年)此府賜貝勒載瀅,後載瀅獲罪,遷出此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1929年6月輔仁大學及附中設于濤貝勒府,原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棍貝子府位於新街口東街北側。又稱誠親王(允祉)新府。《嘯亭雜錄》載:「誠親王新府在蔣家房。」誠親王舊府位於官園,因改賜慎郡王,故於蔣家房(新街口東街)建新府。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卒後,其第七子弘暻繼為府主。弘暻於雍正八年(1730年)被封貝子,故此府又稱固山貝子弘暻府(《宸垣識略》)。據乾隆《京城全圖》,此府東起水車衚衕,西鄰光澤衚衕,北抵積水潭南岸。佔地面積大,規制嚴整,府正門面闊五間,大殿面闊七間,東西配樓面闊五間,後殿面闊三間,後寢面闊五間。主體部分在西路,東部以花園為主,規模很大,園中有亭台樓閣,古樹參天,山石點綴,土山環繞。園內有一湖,湖中有一土石相間小島,湖水引自積水潭。按清代制度,積水潭水為御用,非經特許,不得擅引。弘暻無特殊建樹,亦享受了特殊恩准。據《北京歷史地圖集·明北京城》記載,此園位於明代鏡園舊址。弘暻之後府主分別是永珊(弘暻第三子)、綿策(永珊第三子)、奕果(綿策嗣子)。奕果於嘉慶三年(1798)承襲不入八分輔國公,改遷別所,此府改賜庄靜固倫公主為府。庄靜固倫公主,嘉慶皇帝第四女。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土默特世襲貝子瑪尼巴達喇。瑪尼巴達(博爾濟吉特氏),嘉慶七年(1802年)襲其父之貝子爵,道光十一年(1831年)晉貝勒,次年卒。子德勒克色楞襲貝子,咸豐七年(1857年)卒。子索特那木色登襲貝子,光緒六年(1880年)卒,子棍布札布襲貝子,清末至民國年間,此府被稱棍貝子府。  此府民國時期猶存。20世紀50年代改建北京積水潭醫院,原有建築絕大部分拆除,僅存三間卷棚歇山筒瓦頂的花廳,二幢硬山過壟脊的重樓,以及湖與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貝子府花園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關岳廟關岳廟在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號。這裡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廟。醇賢親王廟於光緒十七年(1891)修

關岳廟

建,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建成。廟坐北朝南,分三進院落,其中中院又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牆,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台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後寢祠5間。建築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民國3年(1914)北洋政府在後寢祠塑關羽、岳飛像,並祀關岳,稱關岳廟。 1939年恢復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大殿改稱武成殿。原關岳殿改為武德堂。堂內北、東、西三面牆壁上嵌有配享和從祀武成王的歷代80位名將傳賛石刻,現存 16塊刻石。1950年曾是西藏達賴喇嘛駐京辦事處,現為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廣化寺位於什剎海北邊的鴉兒衚衕31號,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  廣化寺始建於元代,傳說是一高僧托缽化緣、籌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明天順七年(1463年)重建過一次。明萬曆年間、清咸豐十二年(1852年)重修,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建。1937年溥儒(名畫家溥心畲)曾出資修整。廣化寺在明代為凈土宗廟,清道光年改為子孫剃度廟。宣統元年(1909 年)由清學部主持在廣化寺籌建京師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前身),民國時期魯迅作為教育部主管圖書館工作的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常來此工作。1917年京師圖書館從廣化寺遷至方家衚衕國子監南學。1921年8月廣化寺對外開放。1927年,北平的南、北兩個佛教會合併,設會址於廣化寺。1939年在此創辦廣化佛學院,1946年建廣化小學。1982年北京佛教協會成立並將會址設在此寺,1985年寺內成立北京佛教樂團。現為北京市佛教協會和北京佛教音樂團辦公活動場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傳說  

什剎海在北京鼓樓的西南方,寬闊的水面四面種著高大的柳樹、槐樹、楊樹,風景好極啦。什剎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後,政府又把什剎海徹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杆,把古老的什剎海打扮得更美麗了。什剎海的剎字,在北京人嘴裡念快了,就跟「季」、「價」、「窖」差不多了,因為這個,就有了活財神沈萬三(原來北京西便門外有一座「白雲觀」,廟觀里的「財神殿」,據道士說:財神老爺就是北京的「活財神沈萬三」。另外傳說:沈是元朝末年蘇州人,名叫沈富,號叫仲榮。因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萬三。沈萬三很有錢,是當年江南第一個有錢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擴建南京城牆,又沒有那麼多錢,沈萬三搶頭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門,皇帝朱元璋心裡很嫉妒這個有錢的沈萬三,後來,抓個差錯,就把沈萬三殺了。這是南京的故事。沈萬三沒到過北京,可是北京卻流傳了沈萬三的故事。)挖十窖銀子的民間傳說。  

酒吧街

提起沈萬三來,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財神」。活財神應該是很有錢的了,可是他手裡一個錢也沒有,窮得連衣服都穿不整齊,那麼,他怎麼會叫活財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裡埋著金子,哪裡埋著銀子。那麼,他怎麼不挖點金子、挖點銀子,換換衣裳呢?不行,沈萬三平常說不出來哪裡有金子,哪裡有銀子,要想跟沈萬三要金子、銀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亂一指哪裡,挖吧,准有銀子,也許是金子,並且,打得越厲害,從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銀就越多,這麼,人都叫他「活財神」。  可是,誰肯打他呢!他家裡的人,不忍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沒有平白無事打人的道理。這樣,沈萬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窮得吃不飽飯,穿不整齊衣裳。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願意把他庫里的錢拿出來,就跟大臣們商量「就地取材」的辦法,大臣們說:「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這麼多錢呢!」皇帝說:「沒法子也得想法子!」後來,有人把活財神沈萬三的事,告訴了皇帝,皇帝高興了,吩咐馬上把沈萬三給抓來。  官兵奉了皇帝的「聖旨」,飛快地跑到沈萬三家門口,等到了沈家門前,官兒也笑啦,兵也笑啦,原來是一個很破舊的小門,一個兵樂著說:「活財神就住這麼個小門兒呀!」官兒說:「甭管他門兒的大小,只要把沈萬三抓到了,咱們就交差啦。」一個兵上前敲了幾下門,就見從裡邊出來一個老頭兒,身量不很高,穿著一身破褲褂,他問:「你們這些人找誰呀?」「找沈萬三。」老頭兒說:「我就叫沈萬三。找我有什麼事呀?」官兒說:「皇帝叫我們找你,你跟著我們走吧。」沈萬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著這些官兵見皇帝去啦。  皇帝正在殿上等著沈萬三呢,官兒上來回稟皇帝說:「奉旨抓到沈萬三,現在殿外等候。」「把他帶上來。」沈萬三上殿見了皇帝,皇帝一瞧沈萬三,心裡就犯了嘀咕:就是這麼個窮老頭子呀?他會是活財神?靠不住吧!「有錯拿的沒錯放的」,這是老規矩,問問他吧:「你叫沈萬三嗎?」「我叫沈萬三。」「你知道哪裡有金子,哪裡有銀子嗎?」沈萬三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裡有金銀,你為什麼叫活財神?」沈萬三說:「那是旁人那麼叫我的,我不是活財神。」皇帝發了火,一拍桌子,說:「你這是妖言惑眾,你是妖人呀!」皇帝吩咐武士說:「把這個妖人拉下去,給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萬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沈萬三剛一挨打的時候,嘴裡還嚷:「我不是妖人呀!別打啦!」武士說:「只要你說出來哪裡埋著金銀,就不打你啦。」沈萬三喊著說:「我不知道哪裡有金銀呀!」「不知道就打。」唰!唰!唰!直打得沈萬三肉都翻花啦,血都流出來啦,這時候,沈萬三喊了一句:「別打啦,我知道哪兒有銀子。」武士住了手,回稟了皇帝,皇帝說:「帶他挖去,挖不出銀子來,再打!」沈萬三帶著官兵,走到一塊空地上,往下一指,說:「你們就在這裡挖吧。」果然,挖出來十窖銀子來,說故事的人,說的真詳細,說這十窖銀子,一窖是四十八萬兩,總共四百八十萬兩。北京城修起來啦,這埋銀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啦,大坑後來有了水,就叫了「十窖海」。  北京城修起來以後,皇帝還是貪心不足,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更多的銀子,就又把活財神沈萬三抓來啦。這回,皇帝更兇惡啦,見著沈萬三,馬上一瞪眼,大聲向武士們說:「給我加勁打這個妖人,非打出他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來不可!」沈萬三又被打了個死去活來,打得他真急啦,就又帶著一幫官兵,出了安定門,往西北走了不太遠,又是一片大空地,沈萬三說:「這裡有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可是得有開窖的鑰匙,鑰匙是什麼呢?是馬蘭花,你們找吧。」  這幫官兵一想:野外空地上,還能沒有馬蘭花嗎?官兒下了一個令:「趕快找馬蘭花!」說也奇怪,這麼大片空地上,連一根馬蘭花的苗兒也沒有。這時候,官兒也火兒啦,大聲地喝斥沈萬三說:「你這打不死的妖人,你知道這兒沒有馬蘭花,卻偏說馬蘭花是開九缸十八窖的鑰匙,你不想活啦!走!咱們見皇帝去!」官兵把沈萬三又帶到了皇帝那裡,皇帝知道了這回事,更氣惱啦,只吼了一句:「把這個賊妖徒,給我往死里打!」武士們看著皇帝的臉色,緊一陣慢一陣地打那沈萬三,他們盼著沈萬三說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鑰匙來,好讓他們的皇帝高興。沒想到,沈萬三歲數大啦,挨了一回又一回的打,實在受不了啦,只聽得一聲咯兒嘍!沈萬三兩眼一翻,兩腿一伸,活財神就變成死財神啦。九缸十八窖的鑰匙,到底沒找著。後來,這塊地方做了給皇帝練兵的教軍場,也沒找著這把鑰匙。現在,這塊地方蓋了大樓,也沒找著這把鑰匙。可是,直到今天,人們還說著教場沒有馬蘭花,沒有馬蘭花就開不了九缸十八窖哩!歷史  

什剎海歷史悠久,早在13世紀,蒙古滅金,被稱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現在北京城區的西南一帶)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體現在: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牆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什剎海地區的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元代,區內不少建築年代久遠,具有北京傳統建築的典型特徵。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己將該地區列為重點保護的二十五個歷史街區之一。此外,在本地區居住著的民民少則居住了十幾年、幾十年,多則數代居住於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樸熱情的鄰里生活環境。  

什剎海

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衚衕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房衚衕和後海北沿的鴉兒衚衕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依託衚衕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動,如放荷燈、泛舟游湖、宴飲賞荷、冰床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划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 「衚衕游」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中。文化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佔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餘座,現仍尚存十幾處。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什剎海

什剎海地區是北京內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地區和居民保留地區。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有大量典型的衚衕、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華商業區,它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那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台、商肆作坊。現仍有以地安門百貨商場為首的一大批各類零售商店和以烤肉季、馬凱餐廳為代表的數十家新老餐館。  夏日波平如鏡,垂柳依依,荷花盛開,冬季則是天然溜冰場。兩岸是保存完好的王府花園、縱橫交錯的市井民居,與鐘樓、鼓樓遙相呼應。當你踏上長堤,波光粼粼的碧水,婉約披拂的垂柳,環回宛曲的欄杆,花木蔥茂的中央小島,盡收眼底。海中有小艇可劃,岸旁有露椅可坐,游泳池中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1]小吃  提起北京的什剎海,對北京土著 來說,是非常親切的。過去,三海還是禁地的時候,在夏天,城內居民想找一處消夏遊賞之地,實在不易

什剎海小吃

。有的太遠,有的已荒廢不葺。只有什剎海地處鬧市,密邇民居,消暑納涼,確是城內不易多得的所在。久而久之,商業叢集,變成消夏的集市了。  什剎海整個水域,元時統稱海子。前部緊靠北海宮牆,東傍地安門,這是什剎海集市所在地。中部稱後海,這部分風景絕佳,且多大宅邸。再斜向西北,通過德勝橋,就是積水潭了。  什剎海這一部分,面積不算大。地鄰鬧市,沿堤盡種垂柳。一到夏天,濃蔭蔽日,清風徐來。湖塘中遍種蓮藕、菱芡,盛夏時,近水一片嫩綠。荷花盛開,圍繞這一帶的馬路、民居都浸沐在陣陣荷香之中。可以說是清韻襲人,塵氛絕跡。近堤淺水之處,蘆荻叢生,蒹葭覆岸。一到秋天,充滿了蕭蕭瑟瑟的清肅之感。自闢為集市以來,開始可能還好,有一點納涼之趣。後來集市中百戲雜陳,鑼鼓喧天,遊人摩肩接踵擠來擠去。其引人之處,就是茶棚茶座。此外還有本湖塘所產的蓮藕,現采現賣。以及什剎海獨有的幾種小吃,為別處所不見。   

什剎海小吃(5張)什剎海茶棚,都設在柳岸荷叢之間。用蘆席架起一座座高於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堅木支架,插在河泥中,上鋪木板,頂蓋蘆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邊緣,伸向水面,荷塘游魚,均在眼底。這就是什剎海茶棚納涼「勝境」。蘆棚雖設備簡陋,內部布置也還舒適。考究一點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鋪白布,光吃茶價格也不貴。這種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餘處,座客常滿。下面談談什剎海獨特的小吃。  據說蘇造肉來自清宮,是清宮裡一味家常菜。清亡後,由原來廚師將此法傳到民間,從此北京有了蘇造肉。煮這種肉,據說用二種湯。一是老湯,二是蘇造湯。老湯是煮肉原湯,用後去油封存,可以逐日逐年遞進使用。用時逐日加入新水,佐料,新老相雜,愈久愈濃,味愈醇厚,故稱老湯。北京有很多出名醬製品多用老湯。蘇造湯是用藥物香料加醬油等配成的湯,也是逐日加進新料更替使用。據說它的葯料、香料配方,原有春夏秋冬之分。主要葯料不過是丁香、肉桂、甘草、砂仁、廣皮、桂皮、豆蔻之類。用老湯煮肉,用蘇造湯煨透,就是所謂的蘇造肉了。

蘇造肉的原料不外豬肉、內臟。舉凡心、肝、肺、腸、肚煮在一起,琳琅滿目,全擺在鍋邊上,任人選擇,按量論價。然後臠切成小塊,澆上原湯,放上佐料,佐酒或與叉子火燒同吃,是什剎海集市上的一樣名菜,喜歡吃的人,視同珍饈。目前在北京尚有此項食物。  什剎海集市賣蘇造肉的也是設在席棚內,像個小飯館。有酒有菜,還兼做一種「肉餅」。它是以肉餡和蛋間隔嵌在麵餅之間,做成多層肉蛋的厚餅,用重油煎透,按斤兩出售。油水足,焦香帶軟,兼有蛋香及餅香,很好吃。  這些小飯館的席棚,多設在人行道之西,席棚背後就是直射的西晒太陽。正當盛夏三四點鐘,坐在熱氣蒸騰的席棚中,吃著肥膩膩的豬內臟,喝著辣嘴的燒刀子(高粱酒),揮汗大嚼,不是一般體質的人所能享受的。  蓮子粥。什剎海另一特點食品是蓮子粥。粥用糯米燒得濃淡得宜,粥內的蓮子粒粒可數都浮在粥面上,再點綴上各種蜜餞。加糖,香滑甜糯,燦然可觀。所以稱為八寶蓮

子粥。因為是暑天,不用熱粥,大多溫涼適口,吃下不會出汗,所以很出名。開始是個挑擔的,後來發達,也搭棚設座,兼營外送了。在茶棚中吃茶,可以叫來吃。名士匯聚  什剎海周圍主要的王府有恭王府、醇王府、慶王府、鐘王府、濤貝勒府等。這些王府現保存完好。如著名的恭王府花園早已對外開放,前部的府宅原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的工作場所,單位遷出後經重修現已對遊客開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現作為郭沫若故居也對遊人開放;醇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宋慶齡故居;慶王府為單位使用;鐘王府現為北京十三中;濤貝勒府為輔仁大學校友會、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使用。近現代的名人故居主要有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梅蘭芳故居、溥傑故居、張伯駒故居、馬海德故居、張之洞故居、蕭軍故居、田間故居等。歷代在什剎海畔居住過的文化名人有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米萬鍾及詩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等。納蘭性德居住的大學士明珠府(後為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有一「淥水亭」,納蘭性德經常和文友朱彝尊、陳維崧、曹寅、嚴繩蓀、姜宸英等在亭內飲酒賦詩填詞。納蘭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盤·凈業寺觀蓮懷蓀友》:「藕風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此時畫閣,垂楊岸,睡起梳頭。舊遊蹤,招提路,重到處,滿離優。想芙蓉,湖上悠悠。紅衣浪跡,卧看桃葉送蘭舟。午風吹斷江南夢,夢裡菱謳。」詞中不僅寫出了什剎海的秀美,也表達了對被撤官而南歸的好友嚴繩蓀的懷念。值得一提的是,什剎海還和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曹雪芹有關。有紅學家認為,恭王府花園就是大觀園。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這裡原是曹家的宅院,只是當時的房屋院落較小。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尚待紅學家們考證。恭王府的北邊有大翔鳳衚衕。衚衕內6號是一名叫「水井坊」的院落,院內現有一口水井,傳為曹家用過,這裡也是曹家的房屋。不管這兩處是否為曹家房屋,但多種資料中都有曹家在內城(西城)有房屋兩處和南城鮮魚口有房一處的記述。[1]遊船服務  水面面積(平方米):340000  船種:手划船、腳踏船、電瓶船、快艇  遊船數量(條):218銀錠橋  

銀錠橋

銀錠橋是位於後海與前海之間,煙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天氣好的時候,站在銀錠橋上可以觀賞到西山的美景。1910年革命志士汪精衛在此謀刺攝政王載灃。這是北京最早的橋。酒吧街  荷花,遊船,垂釣、遛彎的男女老少……這一切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特別的就是圍繞什剎海一周的各式酒吧了,這裡可聚集了不少老外。  古典與現代的相容,傳統與前衛的碰撞,品酒眺湖,微風撲面,湖光粼粼,遊船楊柳,竊竊私語……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啊,這裡就是北京的著名酒吧一條街之一。  

酒吧街

市井的喜氣與飄香的紅酒相安無事,古老的院落與時尚的潮流各得其所,什剎海的確是一種「北京特色」。來什剎海的吧客講究的是個鬧中取靜。來這裡喝酒是假,換心情才是真,所以不少酒吧裝潢頗為講究,「帥府」尋常院落中有金戈鐵馬之氣;「佛吧」的方寸之地卻別有宗教韻味;前海「小王府」更有個性,「我們是給那些拿銀子來找感覺的人開的。你再有錢,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也不伺候」。什剎海酒吧街最動人什剎海酒吧街(20張)之處,還在可以觀景:站在「銀錠橋」上,聽船上二胡悠悠,最有銷魂滋味;更有水上蠟燈,伊人倩影,令人心醉。
推薦閱讀:

三亞這些爭議性很大的景點,你被「坑」過嗎?
朱家角古鎮故事簡述
禪茶:佛教中的茶文化
上海外灘

TAG: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