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1  繼位風波

演講人:喻大華

講師簡介:先後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遼寧師範大學教授。主講中國史學史、史學論文寫作、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等課程。出版著作《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道光皇帝》《嘉慶皇帝》、《咸豐皇帝》、《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皇帝》等,參編著作近十部,發表論文50餘篇。

內容簡介:嘉慶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五代皇帝,姓名為愛新覺羅-永琰,生於公元1760年,卒於公元1820年。他三十七歲即位,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一歲,廟號仁宗。謚號:睿皇帝。與父親乾隆帝相比,嘉慶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為的平庸天子。而嘉慶帝的時代,正是大清王朝由康雍乾盛世走向衰落的時期,因此,嘉慶帝本人被歷史性地賦予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悲劇命運。那末乾隆皇帝在位時,為什末會在自己眾多的十七個兒子中,偏偏選擇了平庸的永琰繼承皇位呢?最終脫穎而出的永琰,到底有著怎樣的個人特點呢?

全文:

各位觀眾好,打今兒起,我們開闢一個新專題《嘉慶王朝》,嘉慶王朝的主人公是嘉慶皇帝,他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五代君主,此前經歷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嘉慶皇帝的名字本來叫永琰,當皇帝之後改名為顒琰,乾隆二十五年一月十六日,公曆是1760年的11月13日,永琰出生在圓明園,永琰是庶出拿民間的話說小老婆生的,他的母親魏佳氏的身份很低,當年入宮的時候僅僅是個貴人,貴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檔次很低的一類,什麼級別呢?這個級別都不能定編,皇帝娶多少貴人沒有制度的規定只要他不怕麻煩,永琰的母親是個貴人,身份低,但是她很用心,也很敬業,她為乾隆皇帝生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算是給皇家立了大功啦。所以後來升格為貴妃,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冊立為皇太子,他的母親被追封為皇后,這個時候永琰的母親已經死了二十年了;死的時候永琰年僅十五歲,我們為什麼要介紹永琰的媽媽呢?老話講,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就是說在妻妾成群,子孫滿堂的大家庭里孩子地位的高低取決於他母親的地位的高低;當然等孩子大了,母親老了,母親的身份要靠孩子的地位來定,永琰的媽媽死後二十年晉封為皇后,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貴,但是當年幼小的永琰因為母親出身的微賤,在皇族家庭裡面不會擁有顯赫的地位,永琰是庶出,母親的地位很低,而且排行還很靠後,從後邊數方便,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永琰排行第十五。

解說:清朝的皇位繼承經歷了複雜的演變過程,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之後,皇太極和順治帝兩代君主是在滿洲貴族會議上推舉產生的,之後的康熙和雍正則是以遺詔的方式決定的。此外雍正皇帝還對清代的皇位繼承明確了實行秘密立儲的制度。因此按照這一祖制乾隆帝顯然應該實行秘密立儲制,但是乾隆帝是僅次於康熙帝的擁有子女數量最多的清代帝王之一,他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在十七個兒子中他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他是否會遵照祖制實行秘密立儲,而在乾隆帝立儲的過程之中又會發生哪些令人驚心動魄的事變呢?

乾隆皇帝繼位初年豪情萬丈,年輕的他小瞧了立太子的困難,沒有放在眼裡,估計問題不大,而且他還想效法漢族立嫡長子的辦法為大清朝的皇位繼承增添光彩的一筆。所以乾隆元年皇帝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永璉在乾隆諸子中排行第二,但是永璉的媽媽是乾隆皇帝做皇子時候的嫡福晉。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富察氏,所以永璉是事實上的嫡長子,而且永璉聰明絕頂,氣度不凡深得雍正皇帝的喜愛,所以乾隆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永璉,然而乾隆三年永璉就死了,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皇帝哭成了個淚人。公布了永璉的太子身份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不過乾隆哭過以後並沒有改變立嫡子的決心,後來他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結果沒有幾天,乾隆十二年冬天永琮也死了。死的時候才兩歲其實兩個嫡子的死乾隆固然很傷心,但是最傷心的還是皇后,她就這兩個兒子結果一個都沒有成人,做母親的該有多麼的痛心,所以小兒子去世的第二年乾隆十三年皇后也撒手歸西。當時她隨乾隆皇帝東巡在濟南染病,乾隆跟這位富察氏皇后感情非常深,一看皇后病了趕緊往北京趕結果皇后死在途中,打擊接踵而至。乾隆帝帶著皇后的靈柩乘船抵達了大運河的終點北京通州,乾隆一眼就看到在接駕人群中他的那個幾個寶貝兒子他看這幾個庶出的皇子越看越不順眼心情不好,再加上那時候用兵金川,進展不順利,損兵折將。不免心急火燎所以突然向二十一歲的黃長子發難,這回你高興了。一身孝服的皇長子跪在地上打了個寒顫,國喪之中何來高興,父親話裡有話來者不善,沒法回答。乾隆接著說說你高興,你偷著樂吧,這回輪到你做太子了,大傢伙一下子就明白了,乾隆帝懷疑皇長子幸災樂禍覬覦太子的地位,可這完全是你推測之詞呀。人家皇長子規規矩矩的一沒說過格的話,二沒做過格的事情,憑什麼誣人清白,但是爹教訓兒子別人不好插嘴,更何況這個爹還是「中國第一爹」萬乘之君的一國之君嘛。乾隆皇帝厲聲說:「你做夢,太子永遠輪不到你,還有你。」乾隆帝又不把手指向皇三子,剛剛十四歲的皇三子嚇得大氣不敢出。跪都跪不成樣子,趴在地上直哆嗦害怕了,乾隆帝聲嘶力竭地喊說:「你們不孝,我看在我們父子情分上不殺你們,但是將來百年之後你們二人斷斷不能繼承大統。」說到這兒,乾隆一下子就想到自己的父輩雍正皇帝骨肉相殘的往事不禁痛徹肺腑,變得歇斯底里。他說你們將來必至兄弟相殺,與其你們兄弟相殺不如為父殺了你。於是乾隆就是發瘋般的撲向身邊的侍衛用力搶奪侍衛腰間的佩刀,侍衛那肯放手一擁而上攔住皇帝,群臣起身相勸。原來都是跪著,心在沒有法再跪了都起來了。現場哭聲震天,一片混亂。皇長子受了這場打擊又害怕又委屈很快就病倒了。病倒了趕緊就治療吧,皇帝有太醫院派醫院去治療,治療了一年。太醫向乾隆報告說,長期醫治無效估計就這兩天了。乾隆帝一聽趕緊去看兒子,畢竟是父子情深,血脈相連,皇長子見父親來了就留著眼淚,他躺在床上,留著眼淚一聲接一聲地說兒子不能送父皇了,兒子不能送父皇了說得乾隆皇帝心如刀割,淚如雨下,在乾隆看來兩位嫡子死於他的非分之想,現在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兒子又讓自己給冤枉死了;這是為什麼呢?不就是為立太子嗎?乾隆帝大哭一場封長子為定親王以親王之禮安葬,然後把群臣都召集過來了,跟大傢伙說今後誰敢向朕提及立太子之事朕就將誰正法。就是拉出去斃了。群臣響亮得回答了一聲,就一個字:「喳。」心裡說愛立不立你們家的事情懶得管。

解說:在之後的歲月里乾隆帝在立儲的問題上搖擺不定但始終沒有作出抉擇,轉眼就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六十三歲年逾花甲的他已經沒有任何理由迴避立太子的問題啦。而此時乾隆帝還活著的皇子還只剩下六個了。其中又有兩個人已經過繼他人,因此乾隆帝只能是在這剩下的四個皇子當中來選擇繼承者。那麼這四個皇子都是誰呢?他們分別有著怎麼樣的個人特點?乾隆帝又會如何在這四個人作出選擇呢?

哪四個人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士氣子永璘。這四個兒子都是庶出,這個時候乾隆帝不存在任何嫡庶了。只看誰的品格能力更強些,那麼這個四個兒子裡面誰的品格能力更強些呢?在乾隆帝看來這四個誰都不是理想的人選。沒辦法只有採用排除法,看誰的毛病少一點,排除,讓我們來排除。永璇的優勢第一在兄弟中居長,前面那七個都死了;他成老大了,二是聰明絕頂字寫得好,詩做得好,還畫得一手好山水。但是永璇一副公子哥派頭,或者說是一副「名士派」當時皇子們大多有差事就是說有工作,不是一般的職員身份大小也管著一攤事情,有差事那你就得按時上班,不,永璇是想什麼時候上班就什麼時候上班,想什麼時候下班就什麼時候下班,沒有任何組織紀律觀念。此外永璇還有一個劣勢,儀錶欠佳,欠佳到什麼程度?說是有足疾,是不是達到走路一瘸一拐的程度不得而知,要是真是這樣,僅此一點就沒有入承大統的資格。所以乾隆帝對他屢加訓斥後來就懶得管啦,對他不報希望了。我們接著排除,下面說皇十一子永瑆,前面我說皇八子永璇是公子哥,這皇十一子永瑆就是藝術家,而且是大藝術家,他精通什麼藝術?書法,書法造詣能達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要說是清代三百年間書法第一可能稍微誇張一點,不過要是說清代三百年書法前五名里肯定有他,字寫得確實好。大家知道藝術家與一般人不一樣,在一般人看來大多都比較怪,永瑆就比較怪,這不。他給自己起了一個名號,叫「馬一角」;牛才長角,馬能長出角來呀,豈不是咄咄怪事。而且要長長一對,也不會就長一隻,又不是犀牛,總之就是個怪。當然了,大家見到永瑆都恭恭敬敬地行禮,稱他為十一王爺,儘管永瑆一再表示謙遜說「以馬一角呼之可也」。就是你叫我馬一角就行了,要不叫我小馬也成,但是沒有人敢叫,一般人不知道。這讓永瑆很感失落,別看永瑆是個書法家一般人求不到他的字,他給自己的弟弟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畫了個扇面,落款沒有落「馬一角」,寫了「兄鏡泉」三個字。夏天永琰拿著這個扇子讓乾隆帝看著了,永琰趕緊把扇子就收起來,當著爸爸的面扇扇子不禮貌,乾隆帝說拿過來我看看。哎呀,畫得好呀。再一看「兄鏡泉」,我沒有一個叫「鏡泉」的兒子,你怎麼會有一個叫「鏡泉」的哥哥呢?永琰就說:回父皇的話,這鏡泉乃是十一阿哥永瑆自己取的字型大小。乾隆帝大怒說:附庸風雅,忘記我滿洲尚武之風,真是忘本。永瑆書法造詣越來越高人也越來越怪,永瑆靠著爸爸是皇帝打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偏偏吝嗇的出格,一天他府里死了一匹馬把他心疼得要命,不是心疼那匹馬而是心疼他的財產損失,他堵在大門口死活不讓人把這個馬拖出去埋,他要吃馬肉,不僅自己吃而且他要整個王府從上到下都吃馬肉,為什麼呢?說這樣可以省下幾頓飯錢。您看他吝嗇到什麼程度?說起來您都不相信他府里攢著幾十萬兩白銀他領著大家喝粥,於是永瑆就逐漸成了王公大臣取笑的對象,雖然貴為皇子,可是逐漸沒有人相信他能成為未來的皇帝了。永瑆死在道光三年,最後讓我們跳過永琰直接說說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帝三十八年擇儲的時候永璘年僅八歲,拿今天標準來說不過就是個小學二三年紀的學生,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位接班人實際上是無法考察的。僅就目前來看,乾隆帝感覺他輕佻,不愛學習,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這也不是毛病。不過從永璘成年以後的表現來看,他差不多是乾隆帝兒子中最不成才的一位,他跟那幾個哥哥不一樣,永璘可以說一個遊俠一類的人物經常出宮溜達,他是乾隆帝年齡最小的兒子乾隆帝也懶得管他了。但永璘也不能說一無是處,他有兩大長處,一個是擺架子,不擺皇子的架子,在前門外大酒缸哪怕販毒走卒他都能跟人家聚在一塊喝酒;第二個長處,頗有自知之明能達到什麼程度?根據《嘯亭續錄》這本書記載有這樣一句話,說是永璘說的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這樣的,說即使皇冠像雨點一樣從天灑落,也砸不到我腦袋上,沒戲,他不抱任何希望。

解說: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這三位皇子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已經基本被排除了。皇位只能傳位給皇十五子永琰,可是乾隆帝真的就對永琰十分鐘意呢?他是否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想法,後來成為嘉慶帝的永琰又有著怎麼樣的個性特點呢?

對於永琰乾隆帝也不大滿意,在乾隆帝看來永琰最大的缺點就在於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最大的優點是沒有什麼突出的缺點。當然了,優點要說也有一些,你比如說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不錯,行為舉止端莊大氣但這並不能這是很突出的地方。自己英明一世把江山傳給並不十分出色的兒子,他不甘心。乾隆帝有的時候甚至想跳過兒子直接從孫子裡面選擇,你別看乾隆帝對皇子要求嚴格,動輒斥罵,但對孫子非常喜愛,而且一旦決定從孫子中擇儲,選擇餘地也很大。當年被冤死的皇長子的第二個兒子綿恩,乾隆帝就喜歡的不得了,長得大高個兒一表人才;而且能力出眾,看起來好想能成大器。乾隆帝讓綿恩掌握北京的近衛軍,擔負著保護爺爺的重擔,你看對他多信任呢,但是立孫子的念頭一出現,乾隆帝的內心也不免波瀾起伏。中國皇帝畢竟是父死子繼的傳統,這個傳統一旦被打破會不會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再者父子之間畢竟是血緣最近的關係,捨近求遠是聰明的舉動嗎?天下後世會怎麼樣議論自己呢?所以他也很矛盾。乾隆帝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終於下定決心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當然是秘密立儲,他書寫了立儲密旨,然後他把這個密旨放到一個硬木盒子里,封上之後最後讓人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後邊這樣以來就完成了立儲工作,完成了這一工作之後,他告訴了軍機大臣,當然立的是誰他沒有說,軍機大臣也不敢問。

解說:乾隆三十八年冬乾隆帝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最後對永琰進行了長達二十二年的考察,平庸忠厚的永琰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老師指點順利通過了乾隆帝的秘密考察。皇太子的地位也逐漸穩定下來,現在萬事俱備只欠乾隆帝告之於天下了。誰知道就在乾隆帝頒布上諭的前夜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朝廷命官竟然提前把上諭泄漏給了皇太子永琰。那麼這個人是誰?他泄漏機密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的黃昏,永琰居住的跟冷宮差不多的擷芳殿的大門被打的山響,幾個侍衛怒氣沖沖開門一看頓時矮了半截有的彎腰請安,有的分奔上房向永琰通報,您能猜到是誰來了嗎?來人是乾隆皇帝的大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坤。而且和珅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妹夫,說起來還是親戚,所以永琰趕緊把和珅請到客廳裡面,請教此時來訪有何貴幹,笑而不答撲到在地,連連叩頭,口稱主子大喜,又從懷裡掏出一柄玉如意按宮廷禮儀呈給永琰,永琰一下子就明白了,大事已定即將公布,和珅搶在公布之前報喜欲立擁戴之功,和珅哪裡想到,這件事情竟然成為三年後嘉慶殺他的第一條大罪:什麼罪?拿今天話說,那叫泄漏國家機密。我感覺和珅這個事情做得還是欠考慮,你提前一宿通知永琰對永琰有什麼實際的幫助?而且你給永琰一個什麼印象,你是來行賄的你還是來示威的,無外乎顯示你的優越,永琰將來能饒得了他和珅,一走宮中太監就來通知說明天在圓明園勤政殿皇帝召見,永琰哪裡還有睡意,就沒有法睡覺了,過來午夜就套車啟程,前往圓明園侯見這個時候夜深人靜,出了城就發現在通往圓明園的御道上鈴聲喧騰鞭聲震響,一群群馬隊簇擁著,一輛輛馬車向西北賓士,燈籠火把照得是一路通明,原來皇子皇孫和在京的王公大臣都在往圓明園趕,看來要改朝換代啦。

解說:乾隆六十年,執政大清王朝六十年,已經是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為了不逾越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然而久在萬人之上,好大喜功的乾隆帝是否就能默默無聞就這樣退出政治舞台呢?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公曆是1795年10月15日在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帝當眾開啟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發黃的上諭,宣布立永琰為皇太子。改名永琰,命他即日起移居毓慶宮永琰叩頭謝恩,表示謹遵聖諭修身歷練,以望不付重託,緊接著乾隆帝又宣布了更為驚人的決定以明年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舉行傳位大典,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太上皇諭旨成為「敕旨」;至於皇帝與太上皇的分工乾隆也做了安排,皇帝負責處理尋常事件,太上皇負責處理重要軍國政事和任免官吏,此外太上皇還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職責就是每天對皇帝進行「訓諭」,就是每天要聽他嘮嘮叨叨。截至此時乾隆帝統治中國六十年,除了乾隆帝以外在場的人打記事兒起就使用乾隆年號,漫長的時光使人們習慣於乾隆皇帝的永存,現在親耳聽到乾隆皇帝宣布他的時代即將結束。這個震撼力和晴天霹靂差不多,不過冷靜一想,發現乾隆帝退位退得並不徹底,不僅大權未交就連紫禁城裡的天子寢宮的養心殿他都不打算讓出來,他說他住了六十年一直住得很順當,換個地方吧。尤其睡不著覺,乾隆帝有失眠的毛病不是很重,所以他還要在這兒,住的習慣。嘉慶皇帝住在哪裡?他說:住在毓慶宮,當然了可以跟毓慶宮改個名字,叫什麼名字咱們再說。

解說:乾隆六十年,乾隆帝頒布上諭立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舉行傳位大典,當這一消息公布以後,皇太子永琰和朝中文武官員都大吃一驚,因為在清朝歷史上皇位的世襲一直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乾隆帝把皇位禪讓給皇太子的時候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是前所未聞的。那麼當第二年,當真正的權力交接儀式到來的時候,乾隆帝是否會心甘情願地禪讓皇位呢,權力交接儀式是否會順利進行呢?

1796年2月9日,嘉慶元年的正月初一,清朝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一場千年罕見的傳位大典在紫禁城舉行,八十六歲乾隆皇帝不靠攙扶邁著穩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寶座的台階就皇帝位,寶座前地上放著拜墊,寶座東座案上陳放著皇帝玉璽和《傳位詔書》,三十六歲的皇太子永琰立在西側,侍衛近臣林立,太和殿內外,大殿前面文武百官按文東武西原則,分班樹立。暹羅,安南,緬甸,朝鮮等屬國也派使臣前來祝賀,場面莊嚴而壯觀,坐在太和殿的皇帝寶座上看著眼前的皇帝玉璽,乾隆帝內心波瀾起伏,一會兒這一切就不屬於他了。六十年的時光如過眼煙雲,他能坦然的面對這一切嗎?根據《朝鮮李朝實錄中國史料》這部書記載,此時的乾隆皇帝面對這一切發了一場小孩子脾氣變卦了,臨時決定不把玉璽授給永琰了。他說大事還是我辦,還是把這個印放我這裡方便,給他他也用不著,一會兒你們把那個《傳位詔書》念一遍就成了。這可急壞了幾位大學士,因為這樣一來典禮就不圓滿啦。舉國上下,臣民們怎麼看乾隆皇帝,你捨不得是肯定的,但是也得差不多就得了唄。剛給你刻了一個玉璽,又大,字又多叫」太上皇帝之寶「,你拿了這個玉璽,然後皇帝玉璽你還不放,影響不好。於是連哄帶勸乾隆帝也自知理虧,所以沒有再堅持最後答應交出玉璽。乾隆久久端詳著這枚由他使用了六十年的玉璽,然後毅然俯身授向跪在腳下的皇太子永琰,永琰趕緊雙手高舉過頭,虔誠地接過了玉璽,禪讓之說起於堯舜,但只是史冊傳聞之詞,是否真有其事不得而知,至少秦漢以來少有嘗試。像乾隆帝這樣主動退位者稱之為前無古人,稱之為開天闢地的大事情毫不過分。真是曠古未有的盛典,什麼叫一言九鼎?什麼叫一諾千金,什麼叫君無戲言?真是曠古未有的盛典,即使退位退得不徹底,也夠令人感動的了。禮成,太上皇還宮。就是授受大典之禮完畢之後,太上皇就走了永琰這時候叫嘉慶帝了,在太和殿繼位接受群臣的朝賀。與歷朝歷代的登基大典比較起來,這個典禮就寒酸得多了。但不管怎麼樣,他等上了皇帝的寶座。如果說乾隆禪讓是亘古未見的壯舉,那麼他這個兒皇帝也是前無古人的創例。這個皇帝怎麼干呢?請看下集,謝謝。

推薦閱讀: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憐和珅娶個宮女,也成了死罪之一了
嘉慶為什麼在乾隆一死就殺了和珅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TAG:王朝 | 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