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 (第4頁)

卻也是朝野對宋詩風的批評達到頂峰之時。宋詩風從康熙十一年(1672)《宋詩鈔》刊布後大行於世,到十八年(1679)博學宏詞試前後稱極盛,同時也招致唐詩派的猛烈抨擊,甚至聖祖也在宮廷應制唱和中明確表示了對宋詩的貶斥。宰相馮溥集門下士唱和於萬柳堂,「大言宋詩之弊」,斥為「非盛世清明廣大之音」(40),在京師詩壇引起很大的震動。王士禛也不得不改弦更張,並接受徐乾學的勸說,編訂一系列唐詩選本,重豎唐詩的旗幟,標舉「神韻」之說。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刻的《漁洋續詩集》,雖編入了《蜀道集》,但施閏章、徐乾學的序言都竭力替漁洋辯護,將他作為唐詩藝術的守護者來推崇(41)。在這種風潮下,與王漁洋同為萬柳堂中客的方象瑛,其詩風的取向自然不難推測。因此,關於《錦官集》對《蜀道集》的規避,除了考慮出於作者自尊和自信的獨創意識外,還要顧及當時宋詩風消長的背景。不管怎麼說,方象瑛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面對前人作品,除了摹仿,還有規避的情形存在。規避同樣是文本間的一種關係,它與摹仿共同構成了隱、顯兩種截然不同的互文形態。以往的研究只涉及摹仿形成的互文性,未意識到對經典之作或他人之作的有意識規避也是一種隱性的互文。儘管這種互文性不是指向文本的相似,而是指向本文的背離,但只要從所謂「影響的焦慮」來看這種規避(42),就很容易理解它作為互文的性質。

   互文性是中國古典詩歌藝術表現的普遍現象,迄今對它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本文從摹仿和規避的角度來看互文性的形成,將規避視為互文的一種隱性形態,可能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互文性問題,使我們對互文性原理的認識變得更為豐富和全面。這種看法是否妥當,還請學界同道批評指教。

   注釋:

   ①[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引言,邵煒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頁。

   ②轉引自[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煒譯,第5頁。

   ③[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引言,邵煒譯,第1頁。

   ④李壯鷹:《詩式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第45-46頁。

   ⑤[日]松浦友久:《中國詩的性格》,蔣寅編譯:《日本學者中國詩學論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24頁。

   ⑥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三,郭紹虞輯:《清詩話續編》第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19頁。

   ⑦參看[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煒譯,第20-23頁。

   ⑧歐陽詢撰:《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上冊,第79頁。

   ⑨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郭紹虞輯:《歷代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冊,第219頁。

   ⑩李攀龍:《選唐詩序》,《滄溟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78頁。

   (11)林時對:《荷鍤叢談》卷二,沈雲龍輯:《明清史料彙編》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71年,第7冊,第81頁。

   (12)殷士儋:《李攀龍墓志銘》,《滄溟先生集》附錄,第719頁。

   (13)吳喬:《圍爐詩話》卷一:「人心才有依倚,即不能迥出流輩,何況於偷?皎然『三偷』,笑具也。」郭紹虞輯:《歷代詩話續編》第1冊,第477頁。

   (14)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引《隱居語錄》,郭紹虞輯:《歷代詩話續編》第1冊,第217頁。

   (15)徐鼒:《題露筋祠壁》,《未灰齋詩文集》,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第9頁。

   (16)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58頁。

   (17)郭麐:《靈芬館詩話》卷三:「漁洋《露筋祠》詩,撇開題面,自出一奇。餘人一著議論,便覺可厭。李丹壑一絕云:『心如揚子青銅鏡,身似蓮塘菡萏姿。只尺隋家天子墓,行人惟拜女郎祠。』議論之中,神韻自絕。」清嘉慶間家刊本。

   (18)[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煒譯,第135頁。

   (19)林昌彝:《射鷹樓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下冊,第105頁。

   (20)李商隱著,馮浩箋注,蔣凡、顧易生標點:《玉溪生詩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下冊,第821頁。

   (21)姜夔:《武康丞宅同朴翁詠牽牛》:「老覺淡妝差有味,滿身風露立多時。」孫玄常:《姜白石詩集箋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1頁。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卷四「捻須寄」引《堯山堂外紀》:「高季迪年十八未娶,婦翁周仲建有疾,季迪往唁之。周出蘆雁圖命題,季迪走筆賦曰:『西風吹折荻花枝,好鳥飛來羽翮垂。沙闊水寒魚不見,滿身風露立多時。』仲建笑曰:『是子求室也。』即擇吉以女妻焉。」清康熙刊本。

   (22)黃培芳:《粵岳草堂詩話》卷一:「吾友張南山最喜黃仲則『不知何事忙,但覺有所待』二語,謂可比美古詩『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吾邑趙筠如孝廉(允菁)又喜仲則『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一聯,謂香奩措語,難得如許渾妙,皆可稱知言。」《黃培芳詩話三種》,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2頁。

   (23)謝榛:《四溟詩話》卷二,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173頁。

   (24)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隱居語錄》曰,詩惡蹈襲古人之意,亦有襲而愈工,若己於出者,蓋思之愈精,則造語愈深也。李華《弔古戰場》(文)曰:『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陳陶則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蓋工於前也。余以以文為詩,此謂之出處,何得為蹈襲?若如此苛責,則作詩者必字字杜撰耶?」郭紹虞輯:《歷代詩話續編》第1冊,第217頁。

   (25)郭麐:《靈芬館詩話》,清嘉慶間家刊本。

   (26)轉引自[法]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邵煒譯,第27頁。

   (27)賀裳:《載酒園詩話》,郭紹虞輯:《歷代詩話續編》第1冊,第220頁。

   (28)王士禛《蜀道集》有施閏章、徐夜、曹禾、汪懋麟序。葉方藹題長句於卷首,又寓書於漁洋,謂蜀道新詩「毋論大篇短章,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謂獅子搏象,皆用全力也」。盛符升評曰:「先生蜀道諸詩,高古雄放,觀者驚嘆,比於韓、蘇海外諸篇。」陳維崧《迦陵文集》卷四《與王阮亭》:「晤珍示,知先生入蜀詩卓絕古今,不數夔州子美。不識肯令喜事小胥錄一帖以見寄否?」曾燦《六松堂詩集》卷三《署中夜坐讀王阮亭宮詹蜀道集感而有作》:「嶺南三月不知春,桄榔寒雨愁殺人。獨夜挑燈理青簡,好山好水來相親。」詳蔣寅《王漁洋事迹征略》康熙十一年、二十四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29)如《京江耆舊集》卷九徐嗣曾《棧道讀漁洋感懷詩追念師恩泫然有述即次其韻》,即其例也。黃臣燮《平泉詩稿》卷首張應麐題詩云:「蜀江水碧蜀山青,襥被曾為萬里行。到處留題傳絕唱,不教能事讓新城。」自註:「漁洋詩以《蜀道集》為最。」

   (30)陳奕禧:《益州於役記》卷三,收入《虞州集》卷十三,清康熙刊本。

   (31)朱彝尊:《錦官集序》,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十,1928年方朝佐刊本。

   (32)宋濂:《送陳庭學序》,《宋濂全集》第3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71頁。

   (33)湯右曾:《錦官集序》,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十。

   (34)朱彝尊:《錦官集序》,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二十。

   (35)方象瑛:《上益都先生書》,《健松齋集》卷十一。

   (36)方象瑛:《報魏庸齋先生書》,《健松齋集》卷十一。

   (37)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七《使蜀日記》:「初六日,過定州,憩新樂縣,讀王阮亭司成士禛壁間詩,因感施愚山侍講閏章。時愚山歿京邸,余以使命,不得往哭,作詩紀哀。」詩見同書卷二十。

   (38)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七《使蜀日記》:「初九日,過柏井驛,至平定州,熱甚,和阮亭韻題壁。」詩見同書卷二十。

   (39)方象瑛:《健松齋集》卷七《使蜀日記》。

   (40)毛奇齡:《西河詩話》卷五,乾隆間蕭山毛氏書留草堂刊本。

   (41)關於這個問題,可參看蔣寅:《再論王漁洋與康熙朝宋詩風之消長》,《羅宗強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42)關於「影響的焦慮」,可參看[美]哈羅德·布魯姆《影響的焦慮》一書,徐文博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推薦閱讀:

否定魯迅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術問題
這樣的手相,一般命運都不會太差,錢財不斷,越過越福厚不是問題
在婚姻里不幸福,是因為你從來沒這樣解決問題!
為情所困?也許風水出了問題!
如何解決十二方位的實操問題

TAG:詩歌 | 古典 | 文本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