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筷子看東亞
中國的筷子後方前圓,這種款式最早見於明朝,是當時理學盛行的一個見證。
日本的筷子比中國的筷子短,頭是尖的,據說是因為吃魚方便,骨肉容易分離,但日本人吃的魚以深海魚居多,都是些沒有多少細刺的魚,多細刺的河魚有泥腥味和寄生蟲,日本人基本不吃。按此說法,應該是吃河魚多的中國人用尖頭筷的機會多,實際上,用尖頭筷的卻是日本人,這裡面既有微妙的心理,也有國民性的不同。
韓國人的筷子又有不同,材料是用不鏽鋼和銀制的,兩根扁扁細細的金屬條,前後寬度一致。韓國人用膳,匙比筷子用的機會多。韓國多蓋澆飯,用匙攪拌後舀著吃,比筷子方便,筷子就是用來夾泡菜什麼的,所以在韓國,筷子反而居匙之次。
據說,韓國用金屬筷是因為戰亂不斷,金屬做的筷子不易損壞的緣故。韓國筷子剛直,缺乏彈性和變通,正如其國民性中一根筋的思維方式。
筷子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只有神和天皇才能用。聖德太子時期,遣隋使回來報告說天朝人都使用筷子,於是筷子先在貴族中流行,後普及到平民百姓。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人對筷子有種宗教般的情緒。在日語中,筷子有「橋」的含義,意味著食物和人的橋樑。
這種對筷子宗教般的情懷。使得日本關於筷子的諺語很多,比如:「筷子和棍都拿不起來」,形容處理棘手的事;「筷子和一家之主都是粗的好」,形容丈夫和筷子一樣都要牢靠。
日本從明治維新起一直到昭和20年,一直把怎麼用筷子作為教孩子守規矩的重要手段。從3歲到15歲無一遺漏,相當於一種國民素質教育,如今,日本還有筷子學會,專門研究筷子和推廣筷子。
在東京有家三鷹光器公司,生產精密光學儀器,他們的照相器材被用在美國的太空梭上,腦外科手術用的顯微鏡更是他們的專長。這個公司在招募新人時很有意思,先要通過畫自畫像和做飛機模型兩關,最後,被帶到吃魚的店,看他怎麼用筷子吃魚,就算前面兩關過了,用筷子吃魚不利索的也會被淘汰。因為筷子的使用,反映了一個人手腦的靈活度。
從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中日兩國之間國民性的差異,就是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擅長於精細化製作。中國人講究實用,不會做進一步的深究。這反映了中國人在生活中的一種質樸,大致上達到目的就好,不在乎具體的細節。而日本人對這種模糊性是生來抵觸的,他們一定要把筷子頭弄細,這樣就是用來夾米粒也能夾得起來,而使用中國人的筷子就比較難做到這一點。
筷子是日本製造業的起點,也是日本這個彈丸小國能和美國一比經濟實力的原點。日本的產品以其能想人之不想,出乎意料地給人帶來方便著稱,這一切都是從把中國傳來的圓筷變成尖筷開始,就這麼小小的差別,成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又一個翻版。
推薦閱讀:
※老北京用筷子的規矩那都是在論的,您可別露怯啊!
※中式日式韓式,竹製木製金屬,筷子到底哪種好?
※87%人不會用筷子!筷子拿法測性格,神准!
※[轉帖]中國人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
※中日韓三國使用的筷子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