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僧為何能成為取經隊伍的領導者?

唐僧為何能成為取經隊伍的領導者?

文/樂雲

  《西遊記》的主人公是孫悟空,但取經隊伍的領導人卻是唐僧,因為他是最為虔誠的佛教信徒,對西天取經懷有一種可貴的執著與堅定。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相比,他是惟一肉體凡胎沒有任何法力神通的塵俗匹夫,然而他那種一心向佛、銳意進取的堅毅不拔的宗教信念,卻遠非悟空等人所及。取經途中,他們遇到過無數的困難與挫折,幾乎任何一個困難都能使得取經大業中斷,但不管如何,唐僧總以他的堅定信念感染著取經隊伍的每一個人,使大家團結在一起,朝著西天取經這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西天取經主要是唐僧的事業,孫悟空等三人只是輔助他去取經的徒弟。他們三人都曾經犯過罪孽,如來佛與觀音菩薩是抱著挽救失足者的仁慈心才讓他們跟隨唐僧將功贖罪的。之所以選定唐僧作為取經人,是因為他具有取經的各種條件。

首先是他的出身。原來他是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喚作金禪子,只因未聽佛祖的傳法而貶謫凡塵,托化為玄奘,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觀音之所以選他為取經人,更多地是看重其「佛子」的身份。

  唐僧的外貌氣質也比較符合他作為「佛子」的身份。小說中曾有多次這樣的描寫。第十二回,玄奘穿上了觀音贈送的袈裟後,「凜凜威顏多雅秀,佛衣可體如裁就。輝光艷艷滿乾坤,結綵紛紛凝宇宙」,以至長安城裡大男小女,無不爭誇其為「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取經途中,唐僧屢屢因為他那氣宇軒昂、英姿俊爽的外表氣質引來許多人的讚歎。第二十九回,唐僧師徒三人(孫悟空被趕回花果山)來到寶象國,當唐僧來到金殿,拜見國王時,兩邊文武百官,無不嘆道:「上邦人物,禮樂雍容如此!」以八戒與沙僧的醜陋,當然不會得到這樣的稱讚,這裡顯然是指唐僧。第五十四回,女兒國國王想招唐僧為夫,派驛丞去打探消息,驛丞回來後報告說:「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喜得國王馬上派她去求親。看來,女國王注重的是唐僧那「丰姿英俊」的外表。

  事實上,唐僧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極為看重。第七十九回,唐僧師徒路經比丘國,因為國王正濫殺和尚,孫悟空給師父臉上塗了一身臊泥,雖然是事出無奈,但由於毀壞了他一貫的美好形象,使得他一直「悶悶不快」。當孫悟空降得妖魔,請師父去會見國王時,唐僧倒扭扭捏捏起來,說道:「雖是得勝來請,但我這個臊臉,怎麼見人?」唐僧對相貌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後來師徒四人取回真經,路經陳家莊,師徒四人看到寺廟裡供奉的四人頭像,來了一番評頭論足,「八戒看見,扯著行者道:『兄長的相兒甚像。』沙僧道:『二哥,你的又像得緊。只是師父的又忒俊了些兒。』三藏道:『卻好!卻好!』遂下樓來。」一段小小的插曲,將唐僧那看重自己外貌、喜人誇獎的心思表露無遺。不過,唐僧的這種好相貌有時也給他帶來麻煩,譬如小說中貫穿始終的唐僧被女妖精擄掠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唐僧另外一個符合取經的條件是他的仁慈心。這其實是佛教經義的需要,因為在佛教看來,仁慈心是作為一名佛教徒的第一要求。孫悟空等人雖然也是皈依佛門,但他們曾經干過殺人放火、傷天害理的壞事,這與自小「胎里素」,從未殺生害命的唐僧不能同日而語。取經途中,唐僧的這種慈悲心貫穿始終。第二十一回,唐僧黃風嶺遭難被擒,他身處險境卻反倒擔心悟空與八戒的安危,「紛紛淚落,心心只念著悟空、悟能,不知都在何處。」第三十七回,唐僧夜坐寶林禪寺堂中,燈下念經,睏乏之下睡著。夢中突然看見一條漢子,「渾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淚,口裡不住叫:『師父!師父!』」唐僧以為是妖魔,因而欠身道:「你莫是魍魎妖魅,神怪邪魔,至夜深時,來此戲我?我卻不是那貪慾貪嗔之類。我本是個光明正大之僧,奉東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者。我手下有三個徒弟,都是降龍伏虎之英豪,掃怪除魔之壯士。他若見了你,碎屍粉骨,化作微塵。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兒潛身遠遁,莫上我的禪門來。」不管是不是妖魔,他都一樣心懷慈念,因而經常上妖精的當。

  小說第三十三回,平頂山蓮花洞的妖魔變成一個跌傷了腿腳的道士,唐僧聞言善心大發,馬上要將坐騎給那道士。聽道士說不能騎馬,唐僧又叫悟空馱他,悟空本來要將妖魔一跤摔死,誰知被妖魔識破,變成兩座大山將悟空壓住,攝走了唐僧。第四十回,紅孩兒想吃唐僧肉,因為有悟空三人在旁,難以下手,於是變作一個七歲頑童,赤條條,將麻繩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樹梢頭,口口聲聲,只叫救人,唐僧再次中了妖魔的圈套,救下了紅孩兒,反而將一腔忠誠的悟空教訓了一頓:「這潑猴多大憊賴!全無有一些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潑行兇哩!」事實上,由於唐僧的慈悲心懷,取經隊伍經常遭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唐僧依然執迷不悟。第八十回,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變成一個受害被縛的女子,妄想迷惑唐僧。由於此前的許多教訓,唐僧決定聽從行者的建議,不再上當。然而唐僧的定力實在太弱,當妖精的幾聲善言善語嚶嚶地傳到他耳內,尤其是她所說的「師父啊,你放著活人的性命還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經」,一下子突破了唐僧的心理防線,他不顧悟空的善意勸阻,將女妖精救下,再一次上當受騙。但即便如此,唐僧的所作所為依然得到了佛祖與觀音菩薩的青睞,因為他的這種仁慈心正是佛教說法的根本。

  唐僧最主要的條件還是在於他那對取經事業的虔誠心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從不放棄,能夠忍受各種各樣的食色名利誘惑,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獻身精神。第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面對財色的雙重誘惑,唐僧「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保持了一個聖僧的本色。女兒國一節,面對美麗動人的女國王和王位的誘惑,唐僧依然心無二念,只想到西天取得真經,並對悟空等表明自己的決心:「怎麼說出這般話來,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第六十二回,師徒到達祭賽國金光寺,唐僧說:「我當時離了長安,在法門寺里立願:上西方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隨後他沐浴更衣,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環絛,足下換一雙軟公鞋,手裡拿一把新笤帚,一層一層潛心掃塔。

  唐僧西天取經,共遭受八十一難,難難都跟唐僧有關,主題左不過是要考驗唐僧等人的定力和法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都曾經有過這樣那樣的脫離取經隊伍的念頭,但唐僧取經的念頭始終如一,他對取經事業的那份執著深深地感染著悟空等人,正是在他這種強大凝聚力的感召下,師徒四人最後到達靈山,求取真經,修得正果,正所謂渡盡劫波法性在,千古流芳美名傳。

推薦閱讀:

鄭永年:堅持共產黨領導須靠法治,世界無統一的「憲政」模式
給領導打電話的學問
領導型主星天府
APEC峰會上的各國領導人3
領導需要的十種能力

TAG:領導 | 唐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