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語錄
修行語錄
高雄淨宗學會輯錄
緣起
修行十大要點
一、淨土五經菁華
二、諸經菁華
三、歷代祖師開示菁華
緣起
佛法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寶藏,佛陀將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報應的原理與追求健康幸福美滿的人生,解脫六道輪迴,了生脫死的方法,以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覺悟者的實證體認,全盤托出,教育一切後學,在現世得到安樂,臨終得以解脫。
然而,佛法從二、三年千年前在印度的正法時代,到東漢傳入中國以後,進入了像法時代,到明末清初,進入了末法時代,佛陀早已預見了佛教的法運將會日趨衰敗,因為末法時代人心更敗壞,倫理更澆薄,天地世間的亂象將愈演愈烈,佛門的弊病更將每況愈下。然而,佛陀的教導並沒有問題,佛法的精神與本質一點也沒有改變,只是末法時代的眾生業深障重,福薄慧淺,根機陋劣,弘法的人不識根機,教學有問題,學佛的人盲修瞎練,學習有問題,甚至邪魔外道混跡佛門,以似是而非的佛法,行沽名釣譽,搜括斂財之實,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學佛人稍不小心,就容易悖離了佛教的精神與本質,掉入了邪惡的陷阱,淪為魔子魔孫而不自知。
末法時代善知識難逢,明師難遇,到處是外表光鮮,言行不一的邪師,到處是以盲引盲,招徒蓄眾的邪魔,學佛人如果不能明辨正邪,有所定見,就容易人云亦云,沾染魔見,走火入魔,陷自己於萬劫不復的地步,這一點大家千萬不可輕忽。
其實,末法時代學佛最安全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以古為師」,以志節高超,名耀千古的歷代祖師大德為師,以祖師大德的珍貴開示作為我們修行的座右銘。而距離我們這個時代最近,又最受大眾景仰的首推—印光大師,因此,「印光大師全集」、「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等書,為有志學佛者當奉為圭臬,日日溫習的寶典。常讀印光大師文鈔並依之努力實踐,即是常親近印光大師,即是印光大師的入門弟子,如此學佛,必能日起有功,穩操勝算!
這本「修行語錄」是希望透過擷錄佛陀在經典中開示的最要精華,配合歷代祖師大德教誨的最要叮嚀,讓末法時代的吾輩陋劣凡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住佛法的修行要點,依之實踐,即可跟隨佛陀與歷代祖師的步伐,成功地走向安樂解脫的康莊大道!
修行十大要點
一、孝養父母
佛教以孝為本,孝養父母是佛門的最大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試想連烏鴉尚知反哺報恩,如果我們不能孝養父母,豈不是連禽獸也不如嗎?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養父母與孝養佛的功德無二無別,不能孝養父母是人生最大的過錯,不孝之人是一點也談不上學佛的資格。
此外,勸父母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永脫輪迴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孝道。
二、恪盡本分
人生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與職責,學佛人應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精進努力,做家庭、社會、國家的模範榜樣,能孝順父母,教育子女,愛護家庭,利益社會,報效國家,方是真學佛人,逃避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不能恪盡本分,侈言學佛,都是自欺欺人,學佛不可能有所成就。
三、深信因果
整個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種了善因必得善果,種了惡因必得惡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學佛人當深信因果,以戒為師,日日反省,隨時改過。
此外,念佛人深信種了念佛的善因,必得成佛的善果,這是最最深奧的因果。
四、戒殺吃素
學佛人當諸惡莫作,將一切的罪惡行為努力斷除。而所有的罪惡中,以殺生吃肉的罪惡最重,因為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殺牠吃牠,牠最惱恨,怨仇結得最深,將來殺債殺報,血債血還,惡果最為慘烈,因此,諸惡莫作中以戒殺吃素為急!
五、放生救命
學佛人當眾善奉行,任何的善事,只要有機會當努力實踐。而所有的善行中,放生第一,因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為,功德最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而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放牠救牠,牠最感激,善緣結得最深,未來福德善報最不可思議,所以,眾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為先!
六、竭誠盡敬
誠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業的基礎,印光大師更教導我們要竭心盡力地把誠敬二字做到了極點,有一分誠敬,就有一分功德,有十分誠敬,就有十分功德,這是學佛成功與否的絕妙秘訣,大家絕對要謹記在心!
七、發菩提心
學佛的功德大小與自己的心量成正比,心量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因此學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做任何事絕不是為了自私自利!一定要從內心發真誠心,真實為利益一切眾生。我們上求佛道,發心成佛後有能力要普渡眾生;我們下化眾生,發心有機緣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點傳播大眾。
此外,真正願意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真正的發菩提心。
八、拜佛懺悔
我們累世以來所造作的罪業,若是有體有相,是盡虛空也裝不下,我們其實只不過是個業障深重的濁惡凡夫罷了。因此,學佛人當發慚愧心及懺悔心,勤行禮佛,因為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拜佛懺悔是表達我們誠心敬意,慚愧自省最好的方法。
九、信願念佛
淨土法門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則信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願則願意速生極樂世界,厭離此苦世界,行則老老實實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只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就可當生倚仗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救拔,超生脫死,永斷輪迴,是佛教一切法門中最深奧最奇妙最特別最方便的法門!
照理說,一句「阿彌陀佛」是靠佛力救拔,是絕對絕對保證往生西方的,但為什麼當令念佛的人多,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卻很少呢?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關鍵的問題,當今念佛人無法往生的關鍵在於—「缺乏信願,怕死,根本不願往生。」當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長壽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貴求順遂,求世間一切利益,但絕不求往生西方!
「死」之一字即可勘驗念佛人是否具足信願。捫心自問,你怕不怕死?如果現在馬上得死,馬上阿彌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你願不願意?一個真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一定是視死如歸,隨時願意早點跟隨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是絕對不怕死,馬上願意死,馬上願意隨時往生的。至於表裏不一,假信虛願的假念佛人,則是貪生怕死,不願意死,不願往生,求多活幾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牽絆敷衍。要知道,只此一怕死,不願死,不願求往生之心,即與阿彌陀佛的心相違逆,信願行三資糧不具足,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
當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為假念佛人,「死」之一字,當時時刻在心頭,時時檢驗自己,只要念佛人不怕死,喜歡死,隨時願意死,隨時願意早一點往生極樂,就是真正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這種人千念千生,萬念萬生,絕無不生西方之人!
十、實踐力行
佛法最重要的是實踐,一個一字不識,完全不懂經教,只會吃素拜佛,老老實實執持一句「阿彌陀佛」的老太婆,學佛的成就往往遠勝於辯才無礙,精通三藏的大通家,關鍵即在於是否能夠實踐力行,能知不能行,猶如紙上談兵,說食數寶,只是惘然!
總而言之,學佛但求專精,最忌夾雜,只要掌握住要點努力實踐,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實益。
一、淨土五經菁華
佛說阿彌陀經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令現在說法。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一、國無惡道願。 二、不墮惡趣願。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身無差別願。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九、他心通願。 十、神足通願。
十一、遍供諸佛願。 十二、定成正覺願。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十七、諸佛稱嘆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十九、聞名發心願。 二十、臨終接引願。
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二十二、國無女人願。
二十三、厭女轉男願。 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二十五、天人禮敬願。 二十六、聞名得福願。
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二十八、國無不善願。
二十九、住正定聚願。 三十、樂如漏盡願。
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三十二、那羅延身願。
三十三、光明慧辯願。 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三十五、一生補處願。 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三十七、衣食自至願。 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四十、無量色樹願。
四十一、樹現佛剎願。 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四十四、普等三昧願。
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四十六、獲陀羅尼願。
四十七、聞名得忍願。 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十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
※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
※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十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塗惡腦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
※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
※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
※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轉。
※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八方上下。佛國無數。阿彌陀國。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獨勝。
※諸佛密藏。究竟明了。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報應。善惡會當歸之。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
※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
※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令皆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二、諸經菁華
大集經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華嚴經
※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離菩提心。一切所作。皆成魔業。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即得現前。
※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中。三惡道受苦畢。轉生人道。還得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義。示現開發無上道。
※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菩薩布施。一切財物。等施眾生。不望果報。不求名譽。
梵網經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
※菩薩應生佛性孝順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
※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
楞嚴經
※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由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一切世間諸修學人。若不持戒。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十劫。常在生死。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觀佛三昧經
※文殊菩薩偈: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佛遺教經
※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
※有愧之人。則有善法。無愧者。與禽獸無相異也。
金剛經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信心清淨。即生實相。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涅槃經
※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
※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一切諸世間。生者皆歸死。壽命雖無量。要必當有盡。夫盛必有衰。合會有別離。無有法常者。一切皆遷動。
※眾生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見於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
金光明經
※所謂金光。滅除諸惡。千劫所作。極惡重罪。若能至心。一懺悔者。如是眾罪。悉皆滅盡。我令已說。懺悔之法。是金光明。清淨微妙。速能滅除。一切業障。
藥師經
※放諸生命: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楞伽經
※食肉與殺同罪。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迴不息。靡不曾做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於中殺之而食。
契經
※戒殺放生。得長壽報。又戒殺放生。可解怨釋結。長養悲心。潤菩提種。
四十二章經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
※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證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者。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大寶積經
※寧受智毀罵。不受愚稱讚。
※諸佛如來大悲常轉。何以故。諸佛如來不捨一切眾生故。
妙法蓮華經
※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月燈三昧經
※布施。乃破慳貪之前陣。入正道之初門。
大方便佛報恩經
※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二種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大日經
※佛法以菩提心為正因。以大慈悲為根本。
優婆塞戒經
※慈心即是一切安樂之因緣。
長阿含經
※布施者得福。慈心者無怨。為善者銷惡。離欲者無惱。
雜寶藏經
※於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當作是學。應勤盡心。奉養父母。
圓覺經
※愛欲為生死之根。
正法念處經
※死王吞眾生。衰老飲少年。病至強健減。世間無知者。
※第一勝念。所謂念死。以常念死。則懷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惡業。
地藏經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聞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大智度論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勤行。縱寡聞。亦先入道。
※莊嚴佛國大事。獨行功德不能成。故須要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還須御者。能有所至。
※若離慚愧。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本事經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捨。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
心地觀經
※依慈父悲母長養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在時。名為日中。父母去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
法句經
※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神。象馬以祀天。不如行一慈。
未生冤經
※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
無常經
※假使妙高山。劫盡皆敗壞。大海深無底。亦復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法。不被無常吞。
八大人覺經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佛說千佛因緣經
※施為妙聚。受報無窮。諸天世人。因施得立。是故智者。應行修施。
佛治身經
※己身如得教。則教他不難。欲教他人。先須自教。
觀音經
※菩提心者。大覺心是。平等心是。普遍心是。
阿含經
※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華不著水。
三、歷代祖師開示菁華
善導大師開示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者,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凡人臨終,須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若得捨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稱意之事。
※凡有疾病,但念無常,一心待死。
※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此真入佛之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或問:「念佛生淨土耶?」師曰:「如汝所念,遂汝所願。」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永明大師開示
※四料簡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真修行之士,端的要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專一誠意,念持一句阿彌陀佛。
只此一念,是我本師。
只此一念,即是化佛。
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
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
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
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
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慈航。
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
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
只此一念,是唯心淨土。
但只記得一句阿彌陀佛在心,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何必問人更覓歸程乎。
蓮池大師開示
※生死事大。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龍樹於龍宮誦出華嚴,而願生極樂。普賢為華嚴長子,而願生極樂。文殊與普賢同佐遮那,號華嚴三聖,而願生極樂。咸有明據,皎如日星。
※若夫聰明才辯,妄談般若,喫得肉已飽,來尋僧說禪者,魔也。愚貴安愚,吾誠自揣矣。寧為老齋公老齋婆,勿為老魔民老魔女也。
※大眾老實念佛,毋捏怪,毋壞我規矩。
※雜念是病,念佛是藥,念佛正治雜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親切也。雜念起時,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只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樵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辯融大師教導蓮池大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
※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
※疾病之由,多從殺生中來,故遍重放生也。
※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具陳。若更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隨願往生,永脫輪迴,入不退地。
※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施皆有報,事匪無徵,載在簡編,昭乎耳目。普願隨所見物,發慈悲心,捐不堅財,行方便事,或恩周多命,則大積陰功;若惠及一蟲,亦何非善事。
※諸放生者,或增福祿,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沉珂,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豈望報乎!不望報而報自至,因果必然,辭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心大德深,其事何驗,蓋利他者菩薩之行也,以此行門助修道業,譬如船得順風,必得速到涅槃彼岸矣。淨業三福,慈心不殺實居其一。今能不殺,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濟令生淨土,如是用心,報滿之時,九品蓮臺高步無疑,普勸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語也。
※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是捐捨世財,作斯方便。
※梵網以放生為常住法。常住者,金剛身,無量壽也。
※奉告諸人,父母在堂,早勸念佛,父母亡日,課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週歲,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報劬之恩,不可不知此。
※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教人放生,使彼悟生生不息之理,而得金剛無量壽之身也。
蕅益大師開示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
※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記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能持者,即是始覺。所持者,即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則始覺合乎本覺,即究竟覺矣。
※吾人從無始來,直至盡未來際,決無不起念時,縱心慮灰凝,入無想定,仍墮八萬四千枯槁亂想。但念地獄,則地獄界人。念餓鬼則餓鬼界人。乃至念佛則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鏡錄雲,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證心大德問心要於予,余曰,心要莫若念佛。
※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
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無不從此三昧流出,無不還歸此三昧門。蓋至圓頓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
※此持名法門,雖似曲為中下,仍復最頓最圓。所持之名,無論解與不解,當體無非一境三諦。能持之心,無論達與不達,當體無非一心三觀。
※名字即法界、中道、實相,舉一全收,無一法在名字外。
※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若放自心未來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恆轉法華經百千萬億部也。
※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於放生,放生一法,唯擴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唯設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並同分惡業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讚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藥毒箭。
※世人談及生死,鮮不悚慮。往往不能真為生死者,眼前活計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祇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獨一念持戒禮懺篤信三寶之心,生與同生,死與同死。
※專求己過,不責人非。
※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慧。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極聰明人,反被聰明誤,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厭娑婆苦,深求出離。當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惡易分,莫自昧也。
※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淨,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也。
※學問愈多,我慢愈熾,習氣愈長,去道愈遠。惟益多聞,增長我見,可懼也。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此事祇問心,不必問知識也。
※常想病時則塵心漸滅,
常想死時則道念自生。
※法門不衰於無外護,衰於無內守。
※稍涉世間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
※欲為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彈指歸安養,閻浮不可留。
※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
※記數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礙記,下根必須記,故總以數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鈍者亦不失緣因善根,倘託言事理一如,不須記數,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幾希矣。
※懺悔、迴向、再加念佛,無有不成就者。
※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驀直持去,不用三心兩意,深信淨土可生,發願決定往生,以持名為正行,以六度等為助行,萬修萬人去,斷斷可保任者。
※佛法盛時,人爭務實,逮其衰也,眾咸競名。是故超生死證菩提,名必爭人我,長魔業,志士不可不熟審也。
阿彌陀經要解菁華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妙宗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其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願者,信之卷,行之樞,尤為要務,舉願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行策大師開示
※修行別無要術,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真歇和尚云:佛佛授手,祖祖相傳,惟此一事,更無餘事。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獨於淨土之教,諄諄讚說,是為超凡入聖之捷徑乎!
※凡我同倫,宜各痛念娑婆險惡,早求出離六道,捨穢取淨,毋騖虛名、毋執空見、毋受高帽禪和口頭三昧惑亂、毋求旦夕速效,動諸魔事。恆以念佛為正行,勉修眾善為助行,淨念相繼,願行相資,自然千穩百當。
※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養。
※華嚴末後處,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惟令生安養世界,惟願見阿彌陀佛,其專切勸發,反覆叮嚀,具在行願品中。
※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迴向發願,決定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
※阿彌陀佛,即法界藏身。極樂世界,即蓮華藏海。見一佛,即是見無量佛。生一剎,即是生無量剎。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為一切佛所護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具真實願,發忻願心。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鴆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信速捨離,惟以一心念佛,願共同生淨土。
※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晝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無時間歇,淨土決定可生,慎勿銳始怠終。
※專求出離,不求世間福報,亦不求功德智慧辯才悟解。與夫世世為僧,興顯佛法等願。惟願命終得生彼國,脫生死苦。
※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如是持名,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矣!
※念佛一門,藉彼佛勝願力故,不論有智無智、上中下根,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即蒙彌陀聖眾接引、即為十方一切諸佛護念,是為不可思議異方便,惟其異故勝也。
※如此最勝異法門,釋迦殷勤示勸,恆沙如來廣舌讚揚,豈欺我哉!
※佛法有無量門,有難有易。欲易行疾至,應當念佛,稱阿彌陀佛名號,疾得無上菩提。
※五濁惡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轉)甚難。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願力,攝持接引,決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生生不退,佛階可期。
※淨土廣攝諸根,咸登不退。
※當念流光如駛,衰老日侵,勿虛度好時節。定課外有餘暇,但只加持佛號。若楞嚴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
※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觀門,無不從茲流出。
※大集經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智覺禪師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佛是本覺之理,念即始覺之智。故知正念佛時,始本會合,理智冥契,能所俱忘,自他不二。無念外之佛為念所念,無佛外之念能念於佛。超情越見,離句絕非,直捷圓頓,無過此者。除卻念佛外,豈別有妙觀可成耶?
※餘光有幾?至穩至易之途,僅以六字真言勸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療急病。標本齊治,緩急咸宜,貴在深信、力行、專持耳。
※諸經廣讚淨土,曰:不可思議功德。曰:世間難信之法。曰:一切佛護念。曰:無上深妙禪。曰:勝異方便。曰:三昧中王等。奈末世眾生,偏於念佛法門,好起疑惑。乃至破他淨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習氣如是。
※蕭然若寄,長齋事佛,淡泊無欲,操修問道。
※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
徹悟大師開示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即今痛念生死,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也。
※大心既發,應修大行。而於一切行門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極穩當,至極圓頓者,則無如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矣。
※所謂執持名號者,即拳拳服膺之謂。謂牢持於心,而不暫忘也。稍或一念間斷,則非執持也。念念相續,無雜無間,是真精進,精進不已,則漸入一心不亂,圓成淨業。
※一心不亂,乃淨業之歸宿,淨土之大門,未入此門,終非穩妥,學者可不勉哉。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
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
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
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五、以專持四重律儀,為入道根本。
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
七、以一心不亂,為淨土歸宿。
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驗證。
以上八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 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以無念心體,唯佛獨證,自等覺以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截痛快。何也,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為作佛,故易。
※經雲,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豈非以想念於佛,即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而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禪,尤為直截痛快也哉。
※一是祖語,一是佛語,何重何輕,何取何捨,學者但當盡捨舊習,虛其心,平其氣,試一玩味而檢點之。當必首肯是說為不謬矣。
※正當念時,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內。如兩鏡交光,相合互照,此橫遍十方之相也。若約豎窮三際,則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
※此理,悟之最難,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當,終必全身受用。
※發廣大心,修真實行,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則心能轉業。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非彼三乘賢聖所能知見也。但當深信佛言,依此而發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為知見,不必別求悟門也。
※餘門修道,須斷煩惱,若見思煩惱,分毫未盡,則分段生死不盡,不能出離同居國土。
※惟修淨業,乃橫出三界,不斷煩惱,從此同居土,生彼同居,一生彼土,則生死根株便永斷矣。
※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為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淨土一門,信尤為要。
※以持名念佛,乃諸佛甚深行處,惟除一生所繫菩薩,可知少分,自餘一切聖賢,但當遵信而已,非其智分之所能知,況下劣凡夫乎。
※智者大師云:「臨終在定之心,即淨土受生之心。」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既舉,則言外之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九界,心是九界。心不作九界,心不是九界。等義俱彰矣。噫。果明此理,而猶不念佛者,則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不唯是觀經一經綱宗法要。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法藏綱宗,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
※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
※吾人現前一念能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無名,以名召德,名外無德。能念心外,無別所念之佛。所念佛外,無別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本離四句,本絕百非,本遍一切,本含一切,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但現前一念心之自性,即本有真心也。以現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離此現前一念之外,豈別有真心自性哉。
※求其直捷痛快,至頓至圓者,無如持名念佛之一行矣。
※以能念之心,本是全真成妄,全妄即真。所念之佛,本是全德立名,全名即德。能念心外,無別所念之佛。所念佛外,無別能念之心。能所兩忘,心佛一如。於念念中圓伏圓斷五住煩惱,圓轉圓滅三雜染障,圓破五陰,圓超五濁,圓淨四土,圓念三身,圓修萬行,圓證本身,而圓成無上妙覺也。
※以是全佛之心,念全心之佛,實有自心果佛,全分威德神力,冥薰加被耳。
※一句佛號,不雜異緣,十念功成,頓超多劫。於此不信,真同木石,捨此別修,非狂即癡,復何言哉,復何言哉。
※但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若見思二惑,毫髮未盡,分段生死,不能出離。此所謂豎出三界也,甚難甚難。
※果以深切專勤之心,信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而為知見。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見,治眾生知見也。
※熾然時使心中,但置一信願持名之心,即轉生界緣起,為佛界緣起。此於修道門中,乃點鐵成金極妙方法。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觀。一念中止觀具足,非別有止觀。
印光大師開示(一)
※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須知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攝十方三世一切佛號。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總持法門。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
※念佛求生西方是最方便最穩當的法門。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唯一無二之決定良策。
※念佛一法,圓該一代一切法門。
※末世凡夫,欲證聖果,不依淨土,皆屬狂妄。
※末世眾生,根機淺薄,欲於教義禪宗,得真利益,甚難!甚難!唯淨土法門方可依怙。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外,別無有滿其所願者。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
※如無信願,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
※念佛法門,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
※念佛一法,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祇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生富貴。
※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
※淨土中人,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禪無淨土。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了生死。
※末世眾生,障深慧淺,匪仗佛力,實難解脫。
※此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
※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仗自力,於若禪,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歸,尚不容易,況由此證無生而了生死乎。
※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可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
※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登天矣。
※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淨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
※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
※凡禪宗典章,概勿研究。以禪宗意在言外,若按文解義,則錯會佛法,以善因而招惡果。
※參禪一法,非現今人宜學,縱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決擇,二則學者不知禪之所以,名為參禪,實為誤會。
※凡宗門中語,概勿理會。以意在言外,非汝所堪。又須自己參究,而始得悟。此事勿道不能悟,即能悟,亦難了生死,以仗自力故也。若不知妄說,則其罪極大,為妄談般若,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切戒!切戒!
※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
※外行人,多多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往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
※念佛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
※參禪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
※明心見性,只是開悟,還沒有證,總不能了生死。
※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專修淨業。
※若論自力他力,禪淨難易,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
※念佛時,必須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能如是則妄念無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依此而行,決無歧誤。
※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念佛用功最妙之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迴向。
※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
※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根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
※聽之一法,實念佛要法,無論何人,均有利無弊,功德甚深。
※都攝六根。下手在聽。
※持名念佛,加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任憑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無弊病。
※念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
※以觀音反聞自性之工夫,修勢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淨業。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印光大師開示(二)
※現在世界之劫運,吾人所受種種災難,皆是過去惡業所招,以致感受現在苦果。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
※由其殺業固結,以致發生刀兵之人禍,與夫水火旱潦,飢饉疾疫,風吹地震,海嘯河溢等天災,各各相繼而降。
※種種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慘烈。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數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殺生食肉之業所結,現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
※刀兵匪寇,水旱疾疫之慘災,多皆由殺生食肉而得。
※由殺生故,大幹天和,戾氣所感,至有水旱瘟蝗等天災。殺業所結,發生彼此戰鬥之人禍。究此災禍之由,總因宿世現生殺生食肉之所致。
※食肉之禍,極酷極烈,不但害及現生,而復累及多劫。
※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
※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
※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亦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以錢僱人代殺故。
※人一生不知喫了多少生靈。
※殺種種眾生,以悅口腹,彼等豈是木石,不知疼痛,不願生而願人殺而食之乎?汝既殺食他,他將來也必定要殺食你。
※何苦用錢買禍(以食肉欠殺債,故云買禍)。
※肉食有礙衛生,素食有益衛生也。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設法救護,尚恐不及,何可為悅我口腹,以殺彼身軀乎。
※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
※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昇沉,天下治亂之本。
※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既欲修持淨業,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喫素,護惜物命,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
※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喫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癒。且能培德而種善根。
※凡怨業病,醫不能癒者,至誠念佛,念觀音,即可速癒,乃怨鬼蒙念佛恩,得善道而去耳。
※遇極危急之災難,但念觀音聖號,最省心力,最有感應。
※既皈依三寶,必須要戒殺、護生、喫淨素。即一時不能喫淨素,亦須持十齋,或六齋,必須深知食肉之過,即非喫素日,亦須極力減少食肉,更須一心念佛。
※現今世道人心,壞至其極,天災人禍,時時降作。禍患之來,莫能預料,避無可避,防不勝防。若能依文鈔,嘉言錄所說,至誠念佛,及觀世音,必能於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轉有為無,或轉重為輕,決不至與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並能消除奇災橫禍。凡怨業病,醫不能治者,若至誠念佛,久之皆得痊癒。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當知無論何肉均有毒,由於殺時恨心怨氣所致,雖不至即時喪命,然積之已久,則必為瘡為病,自愛者固宜永戒。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
※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
※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
※有久嬰痼疾,中西醫士不能治者,令其戒殺護生,喫素念佛,念觀音,果真至誠,即可立即回機,不久自癒。
※儻能竭誠盡敬,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念南無觀音菩薩聖號,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對頭,彼若離苦得樂,病者即可業消病癒。
※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喫素念佛,願生西方,永出苦輪,普為同人,懇切演說。
※常行放生,常行殺生,天地鬼神常為鑑臨,必當降以禍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喫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
※余向提倡戒殺放生,因果報應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災人禍。
※醫病,宜於難癒之怨業病,令其稱念觀世音聖號,並勸令戒殺護生,愛惜物命。
※念佛之人,當喫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
※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
※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須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於害己。作善必得善報,作惡必得惡報。
※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
※蔬食衛生,肉食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勿貪喫肉,喫了須還,還的時候,真箇可憐。
※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復。
※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臥積薪之上,其下以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若推究災禍之來由,多由殺生而起,欲止殺業,須從戒殺喫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
※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
※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
※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且勿以為不急之務,而漠然置之也。
※彼必期於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於將死也。哀哉痛哉。
※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怛。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微淺。倘遇不知者阻誹,遂可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
※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
※人惟欲眷屬團聚,壽命延長,身心安樂,諸緣如意,正應發大悲心,行放生業,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愛物之誠,則向之所欲,當可即得。
※現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無不提倡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以闡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樂,同得解脫也。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異,縱不能全皆感動,即感動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不止一人乎。
※凡生欲放,若夏日當宜速行。倘泥於等齊,按儀式作法,或至久經時刻,有礙生命。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迴向淨土,令得度脫。縱彼業重,未能即生,我當仗此慈善功德,決祈臨終往生西方。
※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逐其生。
※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見,阻人戒殺放生之善,後來做了物類,決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時之苦,皆今日邪智所培植也。
※喫素不難,貪口腹,而欲喫素則難!三淨肉,及肉邊菜乃為下根人所立之法。
※佛制齋期喫素,原為永斷殺業,與令人永斷食肉之方便法耳。
※蛋亦不宜吃,以有生機。又且有毒。
※蛋不可食,邪見人云:無雄之蛋可食。此切勿聽信。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
印光大師開示(三)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
※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夫書經乃欲以凡夫心識,轉為如來智慧,比新進士下殿試場,尚須嚴恭寅畏,無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業識心,成如來藏。
※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佛像當作真佛看,不可做土木銅鐵等看。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
※凡誦經時,必須息慮忘緣,一心淨念,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誠到極處,豁然貫通。此是看經念佛最妙之法。
※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
※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報應,為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為,無大功效。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
※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
※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於此極者,皆由不明因果報應之理所致。
※因果者,實為維繫人心之大防,足以輔助王化所不足,乃世出世聞聖人,賓士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鍵也。
※講因果之書,莫善於感應篇,及陰騭文。此二書,能為之常常講說,自有莫大之利益。
※因果為入道之初門。
※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
※善教兒女,令知三世因果,實為賓士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為要。
※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
※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
※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
※提倡因果報應,莫善於教人受持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以善惡分類,一目了然,易於獲益。
※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則係示人克己復禮之寶鑑。
※安士全書,為古今善書之冠。
※善教兒女,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人少有賢母,長有賢妻,欲不為賢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圖太平之良策也。
※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少而得效巨。
※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
※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
※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古昔聖人,皆由賢父母之善教而成。
※凡教子女,必在於孩提之時,先須使知因果報應之說,則一切悖惡行為,自有所畏而不敢為。
※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
※既欲修持淨業,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喫素,護惜物命,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
※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僕,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
※固宜盡我之職分,以期佛天共鑒也。
※須知佛之教人,以力敦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為事。
※汝應著重於敦倫盡分,信願持名。
※念佛人,要各盡己分,不違世間倫理,所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者,必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盡己分,以身率物,廣修六度萬行,以為同仁軌範。
※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
※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喫素念佛,願生西方,永出苦輪,普為同人,懇切演說。
※佛教以孝為本。故梵網經云: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求得佛感應加被,斷無是理。
※觀經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為淨業正因。此十一事有其一種,以深信願,迴向往生,皆得如願。
※女人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
※餵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
※生了大氣萬不可餵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餵,餵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餵就無禍殃。
※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餵不得,餵則不死,也須大病。
※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恆河沙數,可不哀哉。
印光大師開示(四)
※死——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
※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
※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發大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
※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戀之心。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併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復分班念三點鐘,(飭終津梁此處原文有「時間愈多愈妙」。近代大德普遍提倡續助念八小時至二十四小時編者敬註)然後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但將一箇死字,貼在額顱上,掛在眉毛上。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衝火燒,無可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
※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註云:「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癒,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業,業消則病癒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則決定無由往生,以不願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現世之施食,皆場面而已。
※喪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人死後,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陸、念經、拜懺,以此等事,皆是做場面耳,虛張聲勢,殊少實益。
※將一個死字掛在頭顱上。
※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
※今於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別念可得。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
※切不可癡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虛度七十,來日無幾,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謝絕一切,專修淨土,倘鑑愚誠,是真蓮友。
弘一大師開示
※念佛,是佛學裡最切實,最簡單,最生動的門徑,可是卻為了他的簡單、切實,沒有深奧的玄理,使知識份子懷疑。對這門行徑,用直覺比理解更重要,你先不要問「極樂世界在何處」,你要先肯定是否能虛心接受這項法門,當你走進這個門裏,才感覺這個世界不是單純,而是深奧、華麗。
※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五、欲往生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易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惟願諸君自今以後,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身體悉皆放下,專一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癒。因心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
※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一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冀病癒,妄生憂怖,不但不能速癒,反更增加病苦耳。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
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謂大錯。
※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被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
※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健康時書寫,付人保藏。
※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更當加劇。
※世有發願往生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至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
※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嗔心,而牽入惡道者。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瞻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
※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急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願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猶如生人。
※吾人修淨土宗者,以往生極樂為第一標的。故其現在所有講經撰述等種種之事,皆在其次,時節到來,撒手便行,決不以弘法事業未畢而生絲毫貪戀願惜之心。
道源老法師開示
※我們來研究研究「戒殺、放生、吃素、念佛」這八個字的價值。這八個字的確是佛法,而且是佛教的成績,也是佛教的精華。
※佛法最重修行,什麼叫修行?就是修正罪惡的行為。殺生即是最大的罪惡行為!
※眾生皆有求生欲,被殺是何等痛苦!而竟忍心殺之,是身、口、意三業俱惡,與佛的慈悲本懷恰好相反。造此惡業,必墮地獄,焉能成佛!
※我們奉勸佛弟子,第一步便要消極的「戒殺」。進一步就要積極的「放生」。自己既能不殺,則見眾生被殺而起悲心,用種種方便免其被殺之苦。
※自己不造殺業,叫別人造殺業而自己吃肉,合理嗎?所以不吃眾生肉纔是徹底的戒殺啊!
※戒殺、放生、吃素三善業是前方便,還不能了生死,斷業纔能了生死,末法時代,眾生業重難斷,唯有「念佛」一法,不待斷業,可以帶業往生。
※前三善都是助行,念佛纔是正行。
※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現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現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餘九法界統不現前,還有不見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嗎?
※念佛要老實念,從最低淺處入手,而得最高深的功效。千萬不可好高騖遠,見異思遷。
※自力難斷煩惱,仗佛力則能帶業往生。自力魔多來擾,佛力能以卻魔。自力法門義理高深,普通根器不易理解,念佛法門平實淺易,且不致錯誤。靠佛力比自力穩當容易。
※念佛,念的不是九法界,而是念佛法界的法身。在這一念佛號之中,即是全體法身現前之時,其中絕對不容煩惱存在。
※念佛即染佛的法身香,以法身香來啟發智慧光,同時以香光來熏染自己的本覺理體,就叫做香光莊嚴。
※此土濁惡不易修行,西方清淨纔好用功。
※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沒有信願。換句話說,只要有信有願,無論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見信願二字,是何等重要了!
圓因老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是諸佛之師,是諸佛之王,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阿彌陀佛所證得,所成就的果實結晶,就完完整整地濃縮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換言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所證得所成就的一切。
※一句「阿彌陀佛」,俱含所有一切功德,六度萬行無所不包;一句「阿彌陀佛」,俱含所有一切義理,三藏十二部經論無所不攝:一句「阿彌陀佛」,俱含所有一切法門,禪教密律無所不括。
※大集經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禪,而且是最最深奧的禪。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密,六字洪名,皆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簡至真之咒。
※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濃縮起來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等於總誦三藏十二部經典。
※念佛是最勝異不可思議的無上大法,此法門唯佛與佛能究竟明瞭,等覺以下只能知其少分,何況吾輩業力凡夫。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具足一切圓滿福德,俱攝一切深妙智慧,但只執持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法大海,包攝淨盡,無有缺憾。
※佛教的一切精髓俱攝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換言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足以代表佛法的全部。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世尊出現於此五濁惡世最主要的目的,是究竟暢佛本懷的無上大法,是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極致精華。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高超一切禪教律密,統攝一切禪教律密。所以印光大師云:「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說盡天下一切好話,倒不如一語不發,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學盡世間所有學問,倒不如一字不識,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單純;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謙卑;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慚愧。單純到了最後,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充盈其中;謙卑到了最後,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慚愧到了最後,好事完全向別人,過錯總是向自己。
※真正念佛的人是一定每天要拜佛的,試觀華嚴經貴為經中之王,一部大經的重點就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居首第一即是「禮敬諸佛」,可以想見禮佛對修行的重要性。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我們多生累劫以來所造作的惡業,浩如虛空,如果不拜佛懺悔,如何消除如山似海的惡業呢?
※侈言念佛不用拜佛,就是懈怠因循的懶人自欺欺人的邪言邪語,大家千萬不可依從。
※所有的罪惡中,以殺業最重,因為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殺了牠,牠最惱恨,冤讎結得最深,血債血還,未來果報最慘最烈!
※萬病的根源,均來自殺生。一切天災人禍,癌症瘟疫種種的不幸,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所造的殺業感召而來的殺報。
※楞伽經云:「食肉與殺同罪。」因為肉皆從有命眾生遭受屠殺而來,吃肉就等於殺生,我們天天吃肉,就等於天天造殺業,三餐吃肉,就等於三餐欠殺債。
※涅槃經云:「夫食肉者,斷大慈種。」佛心就是慈悲心,奈何吃肉的人早已斷了大慈悲種子,慈悲心無由涵養滋長,悖離了佛心,所有的修行都是惘然!
※楞嚴經云:「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吃肉造殺業,招攬殺罪,是絕大部分學佛人障生淨土的最大原因,吃素這一件事正是我們上昇或下墜的絕大關鍵,大家千萬不可輕忽!
※大慈大悲的世尊在梵網經菩薩戒中開示我們:「以慈心故,行放生業。」放生就是發慈悲心,出錢出力去解救受困受難,臨被宰殺的物命。因為所有的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的功德最大,所結的善緣最深,是念佛正行以外,超生淨土的最勝助行。
※梵網經菩薩戒云:「常住之法,教人放生。」因為佛菩薩的慈悲,絕不會因為環境時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變;因為天地萬物一切眾生嚮往自由,求生求存的希望,絕不會因為環境時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變。所以,放生是常住的方法,是永遠不變,永遠可行的,絕不會因為環境時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變。
※一生極力提倡放生的一代大德蓮池大師訓勉我們:「梵網以放生為常住法,常住者,金剛身,無量壽也。」
※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
※放生是長養慈悲心最好的方法。
※吃素只是止惡,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放生卻是揚善,是進一步積極地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所欠的殺債。吃素與放生是一體的二面,需要相輔相成,並行並進,效果才會顯著。
※隨著每個人心量的大小,智慧的高低,對於放生就有截然不同的反應與見解。心量愈大,智慧愈高的佛菩薩,愈是清清淨淨,單單純純地起一念慈悲心救贖生命,沒有考慮,沒有目的,沒有分別。凡夫則是妄念紛飛,分別執著,畏縮猶豫,甚至譏諷批評,心量愈小,智慧愈低者,意見愈多,毀謗愈深,阻撓愈烈!
※即使遇到再惡劣、再危險、再污染的環境,不管任何時間,不管任何地點,只要有機會,看見物命危急受困,痛苦有難,有慈悲心的人絕對不會坐視不管,見死不救,絕對會盡心盡力救助物命。而沒有慈悲心的人卻只會推三阻四,猶豫畏縮,永遠不肯伸出援手,眼睜睜地看著物命慘遭殺害!
※放生這個問題,其實就不過是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的問題。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放生,都批評放生,我還是堅持一輩子要放生,而且一輩子要提倡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見死不救,任其遭受殺戮,愧為人矣!
※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放生中的的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義!
※學佛的四大要點是:「老實念佛、拜佛懺悔、戒殺吃素、救命放生。」
推薦閱讀:
※佛法怎麼予自卑者以自信?
※《八萬四千問》之「認識佛教」問題集錦
※佛弟子是該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
※睡覺前躺在床上,或者說不用打坐的姿勢可以一心持佛號嗎?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嗎?
※打坐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