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第五十五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五十五集)  2009/11/25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2-213-0055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我們接著上一次同修的提問,他還有兩個問題。問:第一個問題,母親把末學領進了佛門,讓末學接觸了與末學有緣的凈土宗,大恩大德無以回報,末學一門深入修學凈土,而母親卻偏離了,轉向密宗修行。我深知學佛首先要深信因果,可我感到母親並沒有深信因果,還說她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說要留在娑婆救度苦難。末學該怎麼做,用什麼心態來調整自己?怎麼做能感化母親,讓母親生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願?答:這是修行的法門不一樣,當然,要修行,法門是選擇跟自己根性最適合的法門,這樣叫做契機。否則的話,雖然發心很勇猛,但是法門對自己不適合,可能是一生辛苦,未必得到圓滿的利益。密宗和凈土宗,其實它們所依的原理是相同的,佛法裡面講究的是覺、正、凈,這叫三寶,是自性三寶,一切的法門無非都是契入這自性三寶。覺者,覺而不迷;正者,正而不邪;凈者,凈而不染。有的法門從覺這門入,有的法門從正門而入,有的法門從凈門入,門雖不一樣,入到裡面同一個天堂,都一樣。譬如說禪宗,禪宗是從覺門入的,讓你知幻即離,你能夠當下看破,眼前一切境界是夢幻泡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現出來的,於是你當下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證得菩提。教下就要從正門入,像天台、賢首、三論這些大乘宗派都是從正門而入,都屬於教下。研教得到正知正見,以佛的知見為自己知見叫入佛知見。學佛不外乎就是轉心,轉你的知見,知見轉過來、心轉過來了,即刻轉凡成聖,這也能入。密宗和凈土宗都是從凈門入,就是修清凈心,所謂「心凈則佛土凈」。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哪來的?佛法里講一切法由心想生,它們不離開你的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凈土是你清凈心所感的、所現的,心清凈了,極樂世界立刻現前。密宗也是修清凈心,但是密宗清凈心的純度比凈土宗要高,高太多了。密宗修的清凈心是要在染污中能得清凈心,所以他能不離娑婆而成就菩提。他能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裡頭他不迷,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他都不動心,真正是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種功夫,大乘佛教裡面講至少是登地的菩薩,嚴格的來講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八地叫不動地,那個心真正是清凈,見色聞聲,無論什麼樣的境界現前,都保持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能做到染凈不二,就在污染的境界中保持清凈心。你想這個功夫我們能不能做到?大家都聽過一句話講,「不修密宗不能成佛」。確實是,那是講八地以上的菩薩,你不修密宗,你不歷鍊過,你的清凈心怎麼知道能夠過關?你不這麼修,你不通過這種考試,你就是不能成佛的。可是我們現在也要正視自己的境界,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資格?密宗的當機者,真正當機者,八地以上菩薩,其餘的都屬於旁聽生。凈土宗所修的清凈心就比較容易修,它是遠離染污而修清凈心,這個就比較容易。在染污裡面修清凈心,這個難。凈土宗最主要的修行就是信願念佛,相信極樂世界密嚴國土,不外乎就是自己清凈心中所現的。所以現在用念阿彌陀佛來修我們的清凈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相應是真正清凈,在念佛的時候心裡不打妄念,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跟阿彌陀佛本願相應。這是凈土宗另外一個方便殊勝的地方,這是二力法門,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力,跟我們自己發願求生西方的願力,兩個力相結合,那一定能戰勝業力。願力大於業力,就能轉娑婆為極樂,要相信這個。然後你就念佛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理一心的境界跟密宗大圓滿境界是一樣的,你念佛也能得到,跟禪宗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性成佛境界也是一樣的,跟教下的大開圓解也是一樣,都是證得法身,覺、正、凈自性三寶立刻就現前。沒念到理一心,我們能念到事一心,就決定能往生。事一心是念到斷見思煩惱,相當於小乘阿羅漢,圓教七信位的菩薩。實在講,事一心再往下還有一個品位,叫念佛功夫成片,這也屬於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包括功夫成片、事一心和理一心,最低層的這個功夫就是念佛功夫成片。這是最低層的三昧,就是你從早到晚一句佛號不間斷,你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有這樣的功夫,你也是保證往生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之後,要知道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立刻就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相當於圓教七地以上的菩薩,你所證得的功夫境界不在密宗大圓滿之下。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跟別人講清楚,至於說人家喜歡什麼樣的法門,由他自己選擇。我們把這些法門都介紹清楚,讓他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像我自己,我只選擇凈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我看看自己的根性太差,禪宗沒指望,這一生想要明心見性,說老實話沒指望。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告訴我們,他所接引的對象是誰?上上根人,也就是上根都沒指望,是上上根人。我自己是中下根,中根都談不上,是下根,妄想分別執著一大堆,怎麼能夠開悟?別說開悟,得定都不容易。禪宗沒指望,教下呢?教下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它的秘訣在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我自己而言,我是所謂的知識分子,妄想特別多,疑惑特別多,用教下不是我們最終的修學法門,是用來輔助,輔助我們斷疑生信,得正知正見,然後修行還得再念佛。念佛,我們的期望不高,能夠得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們就相當慶幸了。蕅益大師講,他能夠下下品往生他足矣。確實是,下下品往生也是阿鞞跋致菩薩。為什麼?雖然自己煩惱沒斷,可是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智慧、神通、能力,度化眾生的善巧,就跟七地、八地的菩薩一樣,這個七地、八地是講圓教七地、八地,不是別教。別教的八地只是圓教的八住,八住上面九住、十住,還有十行、十迴向,上面有十地,那絕對是高過別教的八地菩薩。這都是佛力加持的結果。在極樂世界境界裡面,生佛不二,自他不二,我們跟阿彌陀佛不二,真是水乳交融,我們裡頭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裡頭有我們,和合不能分開,所以你就基本上像阿彌陀佛一樣,這真叫平等世界。這麼殊勝的功德,又這麼容易去,為什麼我們不修?所以這個道理我想明白了,一心一意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問: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因果教育對於不信佛的人是非常好的,善巧幫助眾生進入佛門,如果結緣《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他們未必會有耐心看,而且一看是佛學的,可能還會排斥。請問鍾教授,有沒有現代的關於因果報應案例的光碟,能夠非常契合現在人因果報應的案例,主要圍繞殺盜淫妄等的因果報應的現身說法的演講光碟?答:您提得非常對,因果教育是佛陀教育的基礎,所以當時印光大師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三部。《安士全書》上半部是《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詳細講解,下半部講斷殺、斷淫和求生凈土,這三部書真正是挽救世道人心最好的寶典,所以印祖當年印這三部書的數量遠超過佛經。這給我們很深的啟示,要挽救世運,挽救佛法,必須要大力提倡因果教育。人能明了因果,不敢作惡,樂於修善,斷惡修善,才可能有破迷開悟、轉凡成聖的機會。你的擔心,確實很多人有。《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這一聽,好像多多少少有點宗教色彩。現代人對宗教盲目排斥,沒有去認真的研究,他就給它下了一個定調,說這是迷信。這是現代人可憐之處,很多傳統文化的好東西,他就學不了,自絕於門外。我們學佛菩薩,要慈悲幫助眾生,做眾生不請之友,他不想學,我們得想盡方法,善巧方便的讓他去了解、去接受。講現代因果報應的案例,這是個很好的形式,這種案例要多講,最好是最近的,新聞報導里報導出來的,大家都眾所周知的,你拿來分析,從裡面把善有善報、惡得惡報的道理分析清楚。我記得過去曾經在新加坡,好像是二00八年元旦之前,在新加坡弘法大會上,講過一個「為什麼要學習因果教育」,這個題目是師父上人定的。我裡頭也是主要圍繞殺、盜、淫、妄這四個重罪,用很多案例來講解,這個光碟四個小時,可以用來參考。至於說經典,如果現在人他不能接受《感應篇》、《陰騭文》怎麼辦?最近我們習講了「朱子治家格言」,這篇短文只有五百二十四個字,只是《弟子規》的一半,篇幅很小,它是跟《弟子規》同類的,也是儒家的一篇文章,膾炙人口,它的知名度其實不亞於《弟子規》。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讀,能夠背誦,裡面講的道理不僅有倫理道德,更有因果教育。譬如說,「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這是講的因果,跟《太上感應篇》里講到的「干求不遂,便生咒恨」是一個道理,而這句裡面「禍延子孫」,就把這個報應給點出來了。又譬如說「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這跟《感應篇》里講的「見他色美,起心私之」,這也是講的同一個罪業,也把報應點出來了,「報在妻女」。當然這個報應何止是妻女?包括自己一生的幸福、前途、健康,包括自己的子孫,乃至包括後世,都有報應。所以我們看「朱子治家格言」,雖然篇幅很短,講的因果很多,而且它是儒家的文章,別人絕對不會排斥,這屬於真正的國學,傳統文化。所以要推廣因果的教材,我本人認為,對現代社會,「朱子治家格言」是個很善巧方便的教材。所以我這次講「治家格言」,把《太上感應篇彙編》和《安士全書》裡面的這些案例、這些義理融會到「治家格言」裡面講,舉出大量的歷史上的和現在的因果報應案例,加以詮釋,這個不妨也可以做為參考,這五百二十四個字,講了二十個小時。雖說它是治家格言,實際上就是修身格言,《大學》里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何治家?修身,修身而後齊家。所以通篇都是講修身,而且這是完全站在一個成人的角度上講如何修身齊家。所以它裡面講到的這些理念,補充了《弟子規》的不足的地方,像剛才講的「見色而起淫心」,《弟子規》就沒有明顯的涉及,這是對成人而講,這一條,我們現在也知道是社會最重的毛病之一。講到治家,必定是對家長而言,所以成年人也不會有排斥的心理,不會認為這是小孩才學的。有些人誤會,《弟子規》,以為這只是小孩學的,就加以排斥,那麼「朱子治家格言」也避免了這一條。所以我們希望共同來推動儒家的因果教育、教材。真正如周安士先生所言,「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我們希望社會和諧,天下太平,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動因果教育。而且是要用現在人能夠接受的、不排斥的方式來推動,這種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問:我們再看下面同修的提問。一些老菩薩請教如下問題:一、做一些公益宣傳的文化單位內的人大多是靠社會大眾的供養度日,同時自己的單位又沒有能力創收,多數還是靠供養。想想照此下去,後果可怕,可是自己又沒有任何本事立足於社會,不知該如何改變這樣的現實?答:這是講到為公益慈善單位工作的人,當然他們也要收取他們的工資。這就擔心來了,吃四方供養,這將來還不起怎麼辦?有這樣的憂慮是很難得的,你能信因果。那麼我們要檢點自己,是不是真正發真誠心來做公益慈善?還是說在做的過程中心裡夾帶著名聞利養?甚至,會不會以此為手段謀取自己的利益?這些念頭如果有一絲一毫都要把它斬除,有這些念頭做這種事業就有果報。我們捫心自問沒有什麼慚愧的,我確實是為了社會大眾、一切眾生來奉獻的。因為我自己沒有經濟的來源,單位給我補助,這是可以接受的,這樣我就能夠好好的養活自己之後,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服務。你發的是公心,不是私心,那你修的是功德。供養單位的、供養你生活費的這些施主們也有功德,他們也修福,這是自利利他,所以總在我們自己的心。提起這個念頭之後,我們就要注意,能夠節約盡量節約,四方的錢我們節約一點,就能多做一點好事,絕對不能夠浪費。而且這四方的錢一定是專款專用,像寺院裡面的供養,戒律上規定,拿來供齋的錢就不能印經;人家發心印經的錢你就不能拿來供齋,專款專用,不能錯,錯了就有因果。這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當然也不需要給自己心裡太大壓力,因為你真心去做,發心真誠,佛力會加持你,你會自覺不自覺的避免很多的過失。問:我們看第二個問題。有沒有既可以安心聽聞佛法,又能自食其力的單位?既可以安心修學,又可以留有名分,不靠社會的接濟,好讓想修行的初學者在大眾面前抬起頭來。答:這個也是可遇不可求。我們首先要自己發心真誠,我們學佛修行,正如孔子在《論語》裡面講的,「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我們謀的是道不是謀衣食。我們所憂慮的是自己修道沒有成就,不是憂慮自己貧窮、沒有名分、抬不起頭,不需要。真正修行人是食不求飽、居不求安。你真拿出真誠心學佛,佛菩薩怎麼能不照顧你?佛菩薩照顧你比你自己照顧自己還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中常講,他過去師從章嘉大師,章嘉大師鼓勵他發大心弘法利生,說你發了大心,一切都有佛菩薩照顧,自己根本不用憂慮。我們師父真聽話,一生就堅持弘法利生,所有的考驗關口都順利通過,他深信有佛菩薩照顧。確實這五十多年走來,回頭一看,佛菩薩真在加持,真在照顧,所以一帆風順。這個順是心上他沒有退心,道業上一路長進。表面上我們看到確實有很多風雨磨難,這都是佛菩薩的考驗。所以師父上人也常常提醒我,要信佛,不要憂慮,你有佛菩薩照顧,只要你發心弘法利生,你發心真誠,不求自己名聞利養,那麼你自己、你的家人,佛菩薩照顧得比你自己照顧要更好。我從大學退休下來走這條路,專修專弘聖教,真的感覺到這一點。所以自己所憂的唯道而已,不必為衣食、不必為身家而憂,這是真修行。所以天天反省檢點,就反省自己的心是不是這樣真誠。你果然是真誠心修道,那你所得到的結果比你預想的要好得太多,何必自己去經營策劃?去想要怎麼做怎麼做,那都是打妄想,本來都是因果決定,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真正明白了之後,不想它了。不想它,來得更多,為什麼?有佛菩薩加持。問:下面第三個問題。聽《太上感應篇》時,講到偷盜出家道場的財物是欠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債。現實中寺院庵堂里所有的物品都是社會善心人士發心捐助,錢財物品都源於我們腳下的地球,怎麼會是整個虛空法界的?答:我們的地球上的物品當然離不開地球,為什麼說是虛空法界的?這講到真正十方道場的財物,所有權是十方的,十方一切佛菩薩、僧眾、三寶的。地球上的東西如果是屬於十方道場里的,也是屬於十方三寶的,跟其他星球上的十方道場物品沒兩樣。我們明了這個所有權,所以不能夠欠。只要是欠了十方道場的債,那還不起。我們欠一個人的債,將來只還這一個人的;如果是偷了國家的財物,欠一國的,整個國家的人都是我的債主,那有得還;如果是偷了十方常住道場的財物,那欠的是十方的,真的是還不起的。所以華聚菩薩曾經說過,五逆十惡的罪業,我都能救,但是偷竊常住財物,我無法救,道理就在於此地。所以明了這個情形,絕對不能夠擅自取用道場的東西。十方常住道場,這絕對是如法修行的和合道場。如果這個道場的主人把這個道場做為自己的一個家產,不讓其他的人進住,本來道場是叢林,是所有出家人都有權居住使用,十方叢林,鐵打的常住流水的僧。假如說把這個道場據為己有,分別執著,自己喜歡的人才讓住,不喜歡的人就不讓住,這樣就不能叫十方道場。那你欠這個道場的,主要是欠這個道場主的,他是主人,他有所有權,不是十方的所有權,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了。問:下面第四個問題。經濟來源是社會的善心人士的捐助,但做為公益單位的人員,也就是所謂的工作人員,沒有對佛法有深入了解,也根本不聽經,但還在這樣的單位拿工資。像這樣的員工會有怎樣的因果?如果有親戚在這樣的單位,應該如何勸導?答:這要看這個員工來求職的時候,老闆,這個公益單位的負責人怎麼樣跟他說明的。你來這裡我們給你工資,就像一般單位那樣,你的工作我們定量,你每個月按勞取酬,這個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這個員工能夠誠實,忠誠於這個單位,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白拿這份錢,這就沒有什麼因果。除非他自己投機取巧,拿了工資不工作,或者是馬虎了事,這就是造業,這個造業確實就比在其他一般單位工作造的業要深。因為他虧欠的、虧損的是十方善士捐助的供養。人家供養是希望這個單位真正為社會做公益的事業,我們如果不真正認真做好本分工作,虧待了別人,這個罪業就很重。如何規勸?最重要是規勸他以誠敬的心來工作,把因果道理講清楚,讓他們不要對不起這份工作。如果這位員工他是來做義工,或者是半義工,拿一半的報酬,這也可以,那他就是供養,以自己內財供養,那麼他還是修福。問:我們來看下面一位同修的提問。末學今年七十八歲(這是一位老居士),前不久曾請教於您,要不要把《華嚴經》學下去?反對我的人多,支持的人少,我用六個月時間看了七百多集,「普賢三昧」要看完了,其間還看了「妄盡還源觀」一百多集,法喜充滿,每天念佛三小時。可是最近老法師在菲律賓一次講話中提到,大意是說深奧的東西到極樂世界再學,先好好學佛。我又茫然了,不知如何是好。請教,我是學下去,還是念《無量壽經》?答:我們聽經,要聽懂師父講的經,聽懂的標準在於我們能不能夠真受益。像師父講的這些經,講《華嚴》也好,講《無量壽經》也好,其實沒有任何矛盾,法法圓融,正如《論語》里講,夫子之道「一以貫之」,我們師父的講經說法也是一以貫之。如果把師父這五十多年講的經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以貫之,一言以蔽之,是什麼?就是看破放下。這是章嘉大師第一次跟師父見面的時候就傳授給我們師父了。那想想整個佛法不也就是講看破放下嗎?《華嚴》教你看破放下,《無量壽經》不還是教你看破放下嗎?你能看破放下,才能求生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古人稱為中本《華嚴》,所以要真正透徹明了《無量壽經》,必須要學《華嚴》。我們就看自己時間、精力如何來分配,上了年紀的人當然主修凈土為好,因為要保證往生。《華嚴》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的,《無量壽經》是幫助我們真正發深信切願求生凈土的心,那是促進我們一向專念的修行,直接幫助我們轉凡成聖。講到深奧,這兩者平等平等,只是《無量壽經》講修行的方面更切實,讓我們專一在求生凈土上。您聽了這麼多《華嚴》,如果很歡喜,我覺得不妨可以繼續聽下去。因為師父在講《華嚴》裡頭還是教人念佛求生凈土,它沒有矛盾。只要聽一個老師的,不夾雜,那就沒有問題。《無量壽經》如果你覺得有興趣,也可以聽,也應該聽,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你自己來分配時間,看看一天是不是聽兩個小時《無量壽》、兩個小時《華嚴》,再念佛,再讀《無量壽經》?這樣也可以。你自己安排這個時間,我想沒有什麼矛盾。如果說專修和兼修,哪種效果最好?我真的覺得專修效果最好。譬如說讀《無量壽經》,聽《無量壽經》,果然把《無量壽經》聽上一百遍,你全部把經里的境界、理論融到自己的心裡了,這《無量壽經》就不是佛講的經,是你自己的經。你專修《無量壽》你就能成無量壽,然後涉及其他的經典還是不離《無量壽》。有不懂的地方、不明了的地方,我們先存疑,不急於得到答案。每天我們念佛、聽經讀經,說不定有一天一聽經,突然這問題就解決了,我們修學的同修裡面常常有這種體驗。這都是什麼?你存疑有疑情,佛菩薩加持你,在一個很妙的因緣裡頭,這疑一觸即通。現在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此地,等下一堂課我們繼續來回答問題。謝謝大家。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我們繼續來看「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的問題。問:第四位同修提到:弟子修習凈土,深深被往生凈土先賢所感動,弟子也想略盡綿薄之力搜集整理本地往生資料,本地有助念團累積的往生錄影上百。這件事是否當做?以及怎麼做如法?答:這件事情應當做,大好的事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實例,多多的為人宣講,啟發和堅定大眾的信心,這個效果非常的好,因為大家看到實證。這些往生的案例必須要詳細,把時間、地點、人物要介紹得清清楚楚。這個往生者生前是什麼樣的為人,從事什麼樣的行業,有什麼樣的學佛因緣,如何修學凈土,最後如何往生,這個經過要詳細的介紹出來,讓人有可學之處。當然如果能夠搶拍到一些往生的瑞相就更殊勝。這些資料可以以光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保留。如果搜集的資料豐富,甚至可以建立一個網站,專門公布各地往生的真實例子,我想這個一定能夠帶動大家對凈土生起信心。我們建立一個現代凈土聖賢錄,功德是無量的。問:下面再看第五位同修提問。末學學佛五年多,母親也念佛五年多,前些日子母親在給已故的父親迴向的時候,勸父親和她一起念佛求生凈土。事過之後,母親感到渾身無力,過了幾天母親竟然不會念佛號。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是非常聰明,從來不糊塗,亡父臨終前患了老年痴呆症,末學認為是父親在障礙母親,不讓她到極樂世界去,所以就勸母親不要著急,晚上實在不會念,就只念一個佛字,或者想佛的像。白天還好點,忘了的時候我教一下,母親就學會了,但母親還是常常把這四個字給忘了,特別是晚上,我勸母親不要太執著,想阿彌陀佛放光來接引的情景,母親聽了之後心安了許多。末學現在這樣勸母親是不是如法?應該怎樣幫助母親,才能讓母親順利通過這一關?答:您說的有一定道理,是可能是父親的亡靈障礙了母親,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常常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有緣眾生,這減少修道的障礙。遇到這種情形,可以陪她,陪你的母親一起讀《地藏經》。如果母親要是不識字,不懂得念《地藏經》,也可以虔誠的求地藏菩薩加持,持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按照《地藏經》里講的方法,以至誠心在地藏像前供水、供花,供上這些果品,就是以衣服飲食之類的供品供養,你跟她一起做,虔誠的求地藏王菩薩加持,令自己的冤親債主都往生善處,使得我們自己修道永無障礙,然後念佛,這就很順利。也要勸導你的母親,把點滴念佛功德都迴向給冤親債主,「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跟這些有緣的冤親債主都一起同生極樂。真誠心就能夠感動這些有緣眾生,要相信佛力不可思議,一切障礙都能夠順利通過。問:下面第六位同修提問。我面臨工作生活上的諸多問題,丈夫反對、嘲諷我學佛,婆婆做生意,先生他們想要我向父母要錢、要嫁妝做生意,就用各種方法經常吵架,家庭氣氛很不和,現在沒有小孩,擔心將來丈夫不負責任。在工作上不會討好上司,所以比較孤立,已經賣力的做了,可是得到的回報不等值,心情很煩躁,瞋恨心重。由於要上班,沒有較多的時間去聽聞佛法。她請教四個問題,第一,有什麼好的方法去念誦佛經?是先念誦經文,還是先聽凈老講解經文再去念誦?答:念經最好先念誦經文,經文熟了再聽講解就比較好,當然如果一起進行也沒有太大的妨礙。念誦經文重在修定,我們讀經的時候不要打妄想,也不必想經文里的意思,就這樣用至誠恭敬心來讀誦佛經,讀得清清楚楚,咬字要正確,「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一部經讀下來,都是專註,這是修定。聽講,這是開慧、求解,所以要定慧等持,解行並重。問:下面第二個問題。由於和婆婆有過爭論,婆家對我的看法很壞,夫妻關係也受了大影響,該怎麼辦?答:學佛人要修忍辱。菩薩六度,布施、忍辱是關鍵。布施是讓你放下,放下什麼?自私自利,煩惱習氣,貪瞋痴慢,這些要放下,還有人我是非。家裡面難免都有難念的經,婆媳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好,這也是很普遍的現象。為什麼處理不好?歸根結柢,不肯布施,不能忍辱,所以用布施、忍辱決定能處理一切的關係。家庭不正是道場嗎?家裡的人不正是菩薩要度的眾生嗎?我修菩薩行在哪修?不必心外求法,當下就是,就在家裡我修布施,修忍辱。怎麼布施?為家裡人服務,家裡的活爭著干,家裡的錢咱不要、不管,誰願意管他去管。每天能做好三餐飯,侍奉婆婆,侍奉先生,以柔和的心、和悅的顏色來奉養公公婆婆和先生,這是婦德。婦德第一個就是要謙卑。你看基督教里都講,聖母瑪麗亞第一德就是謙卑,有聖母才能生聖子。所以婦德,古人比作大地,大地什麼都能負載,它無條件的負載萬物,這是布施,它能夠謙卑的在最底下,所有的人都去踩它,它沒有瞋恨、不平,這是忍辱。所以《易經》裡面講天地乾坤,用天地來比喻男女,男為天,女為地。天之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之德,「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什麼是厚德?無條件的布施、忍辱,這是厚德。以寬容的心,以慈孝的心、柔和的心對待家裡人,這是厚德,這是真學佛。學佛不是念念經,念念佛就罷了。真正從內心深處向佛菩薩學習,佛菩薩能修布施、忍辱,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為什麼我家裡人都不能生歡喜心?這樣去反省自己。所以該怎麼辦?你自己衡量著辦。印光大師講,學佛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敦倫盡分,就是敦睦倫常,處理好五倫的關係,盡到自己的本分,自己內心有一絲過惡都要把它改過來,閑邪存誠,防非止惡,然後你深信切願求生凈土,念佛決定往生。問:第三個問題。父母不會布施,學生又沒法勸,勸了他們反感、排斥,而且弟弟有賭博的習氣,該如何引導和處理?答:這個勸一次不聽,頂多勸第二次,不要再有第三次。事不過三,說老實話,勸兩次他要是還不聽,不可以再勸了。要怎麼做?自己做出樣子來,他不肯布施,我做出布施的樣子。從哪布施起?布施給他們,從這做起。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有內財、外財,內財是自己的勞務,服勞供養,幫助別人盡心儘力,就是內財布施;外財就是財物布施,絕不跟人爭,人家要就給他。絕沒有跟人爭利的念頭,沒有貪人便宜的念頭,這是財布施。法布施呢?做一個好樣子,你學佛,他知道你學佛,他不能理解,你得做個好樣子,讓他知道學佛人都是好人,這是法布施。他對佛法就尊重,就肯學習了。無畏布施呢?絕不令他生煩惱。讓他生憂惱、恐懼,這都是惱害眾生,我們絕不這麼做。他罵我,絕不還口,他打我,絕不還手,逆來順受,修養自己厚德,你就是這家裡的賢妻,你是家裡的大地,整個家裡的福都落在你身上。所以古人講,娶個好媳婦旺三代,這話真有道理。這好媳婦是什麼?是家裡的大地。她能夠忍辱,能夠柔和,相夫教子,孝養公婆,這就是福報之所在。上哪修福?這當下就是修福的好地方。慢慢用自己的身教去感化家裡人,甚至不必起心動念要勸他們,你自己身修好了就能齊家,起心動念要教他們,這已經心外求法了。這是真修行,要是你真得到這樣一個妙方,沒有度不了的眾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你只要耐心做下去,這是恆德。你有恆心,像日月一樣,永恆不息的運轉,總有一天家裡是可以感化的。像舜感化家裡人,父母對他,是要把他置之於死地,在這樣的家庭裡面他都能夠感化過來,你就想想,哪有感化不了的家庭?問:第四個問題。學生應如何才能將家庭經營好?答:剛才所說的就是,就是修德而已。有時間也可以看看《五種遺規.教女遺規》。《教女遺規》有兩篇特別的好,一個是漢朝班昭的「女誡」,教誡的誡,另外一個是唐朝的「女論語」,這兩篇東西可以做為女子修身立德很好的教材標準。問:下面看第七位同修提問。兒子剛今年七月份溺水身亡,弟子剛剛從悲痛中解脫出來,然而又面臨一個問題,家裡人要為他找個鬼妻。我以佛學的觀點去想的話,人死後其靈魂不一定在哪裡,也就是說不知在哪一道里。我想問一下,找鬼妻到底有沒有意義,能不能找?答:這是民間的一種做法,把鬼道跟人道看作一樣。人道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鬼道里他們也想是這個樣子。鬼道里有沒有夫妻?也有,它的情形真的跟人道很相似。它也有他的社會,只是它比我們人道要苦,它叫餓鬼道,餓鬼就貧窮,貧窮到連飯都吃不上,這是餓鬼。當然餓鬼道裡面也有福報比較大的,也有當官的,像土地、城隍,這都屬於當官的。土地就像鄉長,城隍像縣市長,再高的統領一方的,有東嶽大帝,有閻王天子,這跟人道有相似之處。正如人道一樣,找夫妻都是有緣。雖然在古時候有父母之約、媒妁之言,父母替兒子找媳婦,但是找來的那都是前生的因緣,因緣深厚才走到一家裡來。這樣想法,兒子已經死了,到了鬼道裡面,要不要去給他找?其實大可不必。有緣的,有緣千里來相會,不用找他就會來;沒有緣的找了也不行,找了他離婚,所以這個對他沒有什麼真正的利益,關鍵是要想到如何幫他脫離鬼道,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所以學佛人懂得,要修功德迴向給他,這才能幫助他超生。功德是自己戒定慧的功夫成就了,這叫功德。不是你拿多少錢布施而已,拿多少錢布施有福德,你修福,修的福你迴向給他,他也能得到一些福,但是不能幫助他徹底離苦得樂,功德可以。功德是自己真正修行戒定慧,持戒有功,得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慧是德。譬如說布施,布施財,布施財裡頭如果能夠三輪體空,就是沒有我在布施的相,也沒有誰在接受我布施的相,也沒有布施什麼東西中間物的相,三輪體空,這布施就有功德。同樣一樁事,裡頭你有定有慧,這是功德。這才是真正需要去做的。你真正去做,譬如說你每天讀誦《地藏經》迴向給他,你讀《地藏經》的時候專註的讀,你就是修戒定慧,他就真正得到殊勝利益。至於說家裡人他不懂佛法,要搞世俗的這一套,給他找個鬼妻,我覺得咱們不提倡,也不要反對,把人家因緣拆散了這也不好,隨他去,我們干我們的,這就好。問:第八個問題。第八位同修有三個問題,第一,東天目山和百國興隆寺有沒有幽冥界皈依?我們的祖宗和有緣的眾生沒有在那裡立牌位,是否能進那裡的道場?我們天天做三時繫念迴向給他們,請他們去那裡道場聽經聞法、念佛、參加法會,是否有用?要怎樣做才如法?答:關鍵是自己要有真誠心、誠敬的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立了牌位,去哪個道場,參加什麼法會,這都是形式上的。形式有沒有用?也有用。怎麼有用?你有實質就有用,沒有實質就沒用。實質是你真有誠敬心,不是只搞形式而已。立了牌位,你真正念經、念佛來迴向給他,這念經念佛你真得定、得慧,那你就真有功德迴向給他們。當然能藉助道場的力量,這也是要有這樣的能力,道場里如果真有修行人,他們真有戒定慧的功夫,他們做這些法會替你迴向,那也真有超度的效果。問:第二個問題。我們在做三時繫念中佛堂邊立有各種牌位,在明年三時繫念結束時,牌位應該怎麼辦?答:這個要看每個道場他們道場主是如何規定。有的如果是紙牌位,就在三時繫念結束之後一起化掉;如果是永久牌位,可以繼續的立在那裡,這都是視每個道場他們的具體情形而定。問:第三個問題。在我們居士當中很流行河南助念團的碟,他們的助念很殊勝,他們在人斷氣以後助念,發大願多能送到西方。請問鍾博士如何看待?答:這個助念最關鍵的就是能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念佛求生凈土,這叫助念,就是幫助他念佛。最殊勝的是在他斷氣以前,他還很清醒的時候,你去提示他,去做臨終開示。臨終開示不能長,簡單幾句話,勸他放下一切牽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關鍵是提醒他這個。另外也提醒他,不管看到什麼境界、什麼人來接你,你都不要跟他走,只見到阿彌陀佛,你才跟他走,提醒他這個。給他助念,念佛,按照他自己呼吸的頻率,使他能夠念得很舒服,不要太急,也不能太緩,不能音調太高,也不能太低,讓他自己覺得舒服,就用這個方式給他念,一直念到斷氣。如果念到斷氣還是在念佛,他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助念這樣是最殊勝的。他臨終見到佛來了,他可能會告訴大家,我見到阿彌陀佛來了,我現在跟阿彌陀佛走了。如果是這種情形,我們能斷定他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假如沒有這樣的情形,可以用些輔助的方法做參考。印光大師《文鈔》里有講到,在人斷氣八個小時以後,至少八小時,你探視他的身體,看看哪一部分還有餘溫,你能夠大概預測到他到哪一道了。所謂「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頂聖就是從頭頂出去的,是往生凈土,四肢冷透,全身冷透,頭頂還有餘溫,這是一個判斷;眼天生,就是從眼睛那走的,生天了,這神識從那走,所以那裡最後還有暖氣;人道是心,心口還最後溫的;餓鬼腹,就是肚子那裡最後還是溫熱的,是餓鬼;膝蓋那裡最後是熱的是畜生;地獄是從腳底出,腳底是最後還有餘溫的,這個也能做為一個參考的標準。在斷氣以後再助念,當然不如在生前開始助念的效果好。因為人斷氣以後,四大分離,諸識分散,你去給他做臨終的開示,給他念佛,他接受的能力也就非常弱。但是也是有可能往生的,要看助念者是不是用至誠的心,至誠就能感通,誠之所至,金石為開。石頭都能感通,更何況是人的神識?如果不能夠在生前開始助念,斷氣之後才趕到助念現場,這是不得已,只好就地立即助念,不要動他的身體,至少得八小時以後,最好二十四小時以後,你才能觸摸他的身體。這當中也不必去探摸他,印光大師特別講到這一點,探摸他,你觸摸他的身體,他會感覺到疼痛,他會生煩惱,影響正念。我們也不必好奇,我們是真誠的送他往生,不是滿足自己的好奇的,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念到二十四小時之後再來探摸也不遲。這當中八到十二個小時之後,有的人如果要探摸,探摸的方法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接觸皮膚。用手,大概手背這裡對溫度的感覺最靈敏,你在這個身體上離開一公分距離這麼探試,不要接觸身體,輕輕的緩緩的來探摸。這時候全身冷透了,你會覺得這手背上有一股寒氣;往生的人頭頂是溫熱的,你探摸頭頂百會穴這裡,它就會有絲絲的暖氣出來,那種暖氣就像溫開水,蓋打開,水蒸氣,不是很明顯,有一絲絲的,你去這麼探摸,你感覺到有點暖氣。這種探摸的方式最好,沒有副作用。問:我們來看第九位同修的提問。我的阿姨是個殘疾人,患有類風濕,手腳活動都不方便,可有心念佛,望您指點迷津。他有兩個問題,一、我阿姨是殘疾人,漱口有些不方便,所以很久很久才漱一次口,口中就有臭味。這樣子能不能出聲念佛、念經?答:如果她願意出聲念,可以出聲念,因為這是她不得已。特別是念佛,念出聲容易攝心。她有這種障礙,佛菩薩一定憐憫她,絕對不會因此而怪罪,佛菩薩絕不會怪罪人。我們對佛菩薩非常尊敬、恭敬,如果不是殘疾,肯定要把口漱乾凈才能念,但是現在沒辦法,念佛更重要。所以有些人他活動有障礙,起床都起不來的,卧床不起的,甚至在卧室里也可以掛佛像,這都是萬不得已,讓他能夠常常看著佛像,能夠念佛求生凈土。印光大師還講到婦女生產的時候,在產房裡面也能大聲的念觀世音菩薩,而且應該出聲、大聲念,不能默念,默念傷氣,會傷到中氣,因為生產的時候用力。所以產房裡面雖然是很多不凈之物,但是也不能這樣執著。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為懷,就在這個苦難的時候,大聲的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個不會有罪過的,只會有功德。那麼同理可證,殘疾人不方便的時候,也不必拘泥於那個形式,只要保持恭敬心,不是故意這麼做,而是不得已這麼做,都是可以開緣。問:他第二個問題。念經時手捧不起經書,是否可以把經書直接放在大腿上?答:對,這也是可以的,都是不得已,恭敬心她沒有失去,這佛菩薩一定體諒。問:第十位同修提問。末學想請教您念佛的心得,您在剛開始念佛時,是怎樣的心態,能堅持多久沒有一絲毫雜念?是不是只要念到能壓住其他雜念,念佛就會能消業障?我爸爸的老朋友患有癌症,五十五歲,醫生說只有三個月壽命。請問快要死的人是否也要落實《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念佛才有效果?答:我自己講念佛心得,那是非常的慚愧,沒有什麼心得,沒有什麼功夫,念佛的時候也是雜念很多,這都是說老實話。但是念佛時有一個心態,這心態是什麼?就是誠敬的心,不是隨便,真正是希求阿彌陀佛早日接引我往生凈土。我有一天的生命,就把這一天奉獻給弘法利生的事業上。有這樣一個心態,剩下的那都是佛菩薩來安排我,看我什麼時候該走的時候,他一定來接引我,我對這個滿懷信心。我知道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如果有眾生真正相信他,相信,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信自己能往生凈土,切願求生凈土,決定在他臨命終時接引他。我相信佛這個願,佛絕無虛言。所以我是滿懷信心,相信自己臨命終時佛會來的,佛絕不食言。只要自己肯去,能不去嗎?決定能去,就怕自己不肯去。不肯去是什麼?這個世間還有很多放不下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這些東西放不下,那是自己障礙自己。至於我自己,希望早點去,愈早愈好,早點往生,就早點乘願再來廣度眾生。現在是業障深重的凡夫身,自度都不暇,何以度人?必定是乘願再來,那才是廣度眾生的時候。只是現在有因緣,我們能夠深入經教,提升自己的境界,希望念佛往生凈土境界高一點。在這裡念佛一天,真正精進修行一天,賽過在極樂世界修一百年。所以我們希望早點去,但是阿彌陀佛現在沒來,我們也安心安住在當下,什麼時候來接是阿彌陀佛安排,自己就不安排了。心態簡單的來講就是看破放下的心態,這念佛才會相應。但是我自己曉得自己看破放下的功夫還是很差。雖然身外物基本能放下了,但是還有種種雜念、種種煩惱、種種分別執著,這些都沒放下。這些東西都在念佛的時候會出來,還是妄想一大堆,甚至有時候念佛,佛念也壓不住雜念。如果說念佛的念頭能夠壓住雜念,確實就能消業障。什麼是業障?煩惱是業障,貪瞋痴是業障,分別執著是業障,你能夠用阿彌陀佛佛號壓住這些東西,你就是消業障。您父親的朋友患了癌症,已經是絕症了,這個時候要趕緊的勸導他,一切放下,求生凈土。你要跟他說明道理,你放不下最後也得放下,你什麼都帶不走,你不放下也不行。你這還有三個月壽命,還不趕緊放下,你想帶到哪去?你牽掛這個世間任何的東西,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只要有牽掛,決定再回娑婆來輪迴,這就太苦、太冤枉了。現在你真正了解了凈土法門,趕快念佛,只牽掛阿彌陀佛,只牽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其他所有的事情統統放下,等著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這就好。他一切牽掛都放下,《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他都做到了,不必再繞彎子去學那些東西。當下你能夠信願念佛,其他的東西,這些學規矩的、學戒律的統統都能夠圓滿,這三個根屬於戒律,戒律的基礎。蕅益大師講,真能念佛,能夠單提一句佛號,真心的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是大持戒。你貪瞋痴的念頭都不起來,你的持戒都圓滿了。實在講真能念佛,菩薩六度都圓滿了。這是對臨終者要用最快速的方法幫他解脫。至於說還沒有得絕症的人,還有時間,確實應該每天用三個根做為功過格對照自己來修行,扎紮實實的去落實這些功夫,這也是輔助我們念佛得到三昧,這叫助修。凈土宗是正助雙修。正修就是信願念佛,助修就是這些布施持戒,菩薩六度萬行,統統都是助修,凈業三福那都是助修,但是助修也很重要,沒有助修,正修也很難成就。問:下面第十一位同修問。在佛堂與大眾讀經時,兩手打手印,放在經前桌上可以嗎?答:這個我覺得沒什麼不可以。但是跟大眾在一起讀經,如果道場有規矩,要你用什麼坐姿,那你就得聽道場的,除非你自己回家念,那沒人管你,你到這個道場就得守道場的規矩,這是護持道場。問:第十二位同修問。我今年大二(大學二年級),我想利用剩下三年時間學習梵語、巴利文,自己讀一下梵文和巴利文語系的經典,但我無從下手。您能給我推薦一些學習資料,指導一下學習方向嗎?答:您是以後想搞佛學研究的,所以要學梵文、巴利文,做一些語言方面的考證,這個當然也是一種職業,未為不可,這也是一個正業。這些資料,因為我自己不懂梵文和巴利文,我也很難給你什麼好的建議,這可以到著名的大學裡面,都會有這些語言學系,或者是佛教研究這方面的專業,請教那些教授,他們會給你更好的回答。至於你的學習方向,這是講到立志的問題,你志向將來做什麼?通過從事這種行業,你想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學佛最純正的目的就是真正斷煩惱、開智慧,出三界、生凈土,這是最純正的方向。如果你為了這個目標,學梵文和巴利文就不重要了,因為現有中文的經典已經足夠足夠了,中文的《大藏經》已經是浩如煙海,相當的豐富。我們學習也不必求多,求一門深入,在一部經典上下功夫,一經通則一切經通,那你就真正叫學佛的,不是搞佛學。搞佛學搞學術研究,用這個來謀生,來出版你的著作,來拿學位、當教授,這個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個不叫學佛。這個方向自己要明了,你就知道該如何選擇。當然搞佛學和學佛也可以並重,現在佛學的研究也是缺乏人才。但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學佛,你的佛學做為你學佛的一個輔助,那也是好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2015發大誓願04】凈空法師主講(文字版)
周老師文字道6
文字是如何以演算法組織醫院、埃及法老統治,並通過抽象符號統治社會
有哪些現行的表音文字不屬於腓尼基-希臘-阿拉米體系?
玩弄「文字」的統治者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