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慧律法師《藥師本願經講記》06

《藥師本願經講記》06

太虛大師講述

慧律法師講解

就是佛法,所以我要出家的時候,我就是顧慮、考慮很久,就是七天,以七天……大二我就有出家的念頭了,在我出家以前,整整一個禮拜做最後的決定,我整天都坐在那裡,要出家或者是要娶妻,娶妻有什麼好處?娶妻也不錯,捶背、洗衣、洗碗,生個小孩來叫爸爸,不過我這麼矮,不知道會不會生個小袋鼠,小老鼠眼睛睜不開,人家擁抱的我用袋子裝著,因為個子小,就一直想娶妻有什麼好處?娶個漂亮的老婆來看,看久了也是一樣,娶妻有什麼好處嗎?傳宗接代,萬一不能生育就沒輒了,就這樣想,整天都在想,真的都是這樣想,娶妻,娶妻的好處,娶妻有什麼壞處?如果說娶妻的壞處就是很多了,要拼死拼活的賺錢,賺少錢回來她又給我臉色看,把我趕出去不讓我睡,然後她不幫我煮飯,我就要自己泡麵,這樣不行,又看到左右鄰居,和我的兄弟姊妹結婚太幸福,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鍋子,乒乒乓乓的,我的天啊這種結婚,我們左右鄰居每天都在罵,賣豬的每天都在罵,這邊的每天都在打,夫妻沒錢就標會,標會跟人家倒會,倒會之後夫妻每天都在吵架,每天都乒乒乓乓的在吵架,我們住在三樓七號,他們住在八號,幾乎每天的牆壁,都是乒乒乓乓的,所以那個時候就開始考慮,你知道嗎?下最後的決定要出家,坐了一個禮拜,一直靜坐,這條路是我的三叉路,萬一叉路選錯了就慘了,還先了解我的個性,我的個性是重感情,我不行,我不能娶妻,我娶妻就慘了,因為我會疼老婆,會很執著,老婆如果要到百貨公司,怕她搞外遇就跟她去百貨公司,要不然等一下去搞外遇,該怎麼辦?會戴綠帽,會很執著老婆,這樣下去,不行、不行,不可以,如果我出家會很執著佛,佛好或者是老婆好?當然是佛好,所以就執著這個佛,就這樣決定剃度,所以想了七天七夜以後,我的個性不適合還是要出家,對、對、對,就是要出家,所以說幸好有一些福報,有一些智慧,真的,要不然現在也是一團亂,因此我們要了解這個世間我們要達到空的思想,要達到這個如如智、如如境,要慢慢的觀照,要冷靜需要時間。

底下,這是顯示離垢,[即為吠琉璃寶所放之青色寶光。此顯離垢真如,或出障圓明之如來藏。蓋由天空一切障翳凈盡,所顯潔無瑕疵之吠琉璃寶光,亦猶以般若無分別智,]你要記住無分別智,你的日子就開樂無邊,[掃空無明惑染而照耀真如法界如來藏性也。複次、此琉璃光義,與今日中華人民所欲實現之理想目標,亦極相符;蓋孫中山先生以青天白日為建立中華民國之國旗,此青天即琉璃寶,白日為琉璃寶充滿之凈光。佛陀說法,無不契理契機,此琉璃光尤深契]合,加一個「合」字,契合[第一義空]第一就是絕待,絕待的空,佛講的第一義空就是絕待的空,就是一真法界的意思,[境智如如之理性,與中華民族建立民國之機宜也。]機就是時機,宜就是權宜,意思是說契合時機的變化而採取適當、適宜之處,處理的方法,所以我們要了解。

[丙三 如來]

[如來]這個我們常常聽,我們常常聽到如來、如來,藥師和琉璃光我們講完,現在講「如來」這二字,[「如來」者,]我們聽經至今可以說沒有什麼問題,大家都知道如來的意思,乘如實道,來度化眾生,乘如實之道來普度眾生,叫做如來,這個大家都知道。[可綜上藥師與琉璃光二義而顯之:「如」即琉璃光,「來」即藥師。「如」即琉璃光者,不變不異謂之如;無二無分別,遍一切處,盡未來際謂之如。謂如如智契如如理,如如理冥如如智,理智泯合,]諸位,這個泯是不對的,泯本是滅的意思,這個泯是滅,怎麼可以當做滅合?不,應該就幽冥的冥,不能泯合,泯合就是變成滅了,冥,冥合,理智冥合,冥合就是暗相契合,這個泯就變成消滅它了,這個意思是絕對錯誤的,理智冥合不可以說泯合,不可以的(新版已更正)。[故曰如如;亦即根本無分別智,]什麼叫根本無分別智?空,空就是根本智,記住!這個根本是指佛的究竟空義,不是阿羅漢的我空,要弄清楚,也不是菩薩的法空,是佛的空空,空掉那個我空和法空,是絕待的空,這個叫做根本無分別智,所以你想得到佛法的根本嗎?記住,要記住空的思想,一切法要觀空你才能得到根本,如果你拚命的執著,你修到死永遠都無法成道,絕對無法成道,不會成就道業,你每天都執著在這個外相裡面,情緒高低起伏你怎麼修行。[證於根本無分別之真如妙性。此真如妙性,地前、]加一個頓號,[三賢、二乘未證,]地前菩薩沒有證到真如的妙性,三賢位也沒有、二乘人也沒有,[地上菩薩分證,]分證而已,分證就是部分,只有一部分而已。[唯十方諸佛究竟明證,猶吠琉璃寶光之純凈圓明也。來即藥師者,諸佛契證真如妙性,自他平等,不可思議。但以十方眾生,迷而不覺,妄想顛倒,未能證得。為欲令除顛倒之妄想,撥無明雲霧而見佛日麗天,]撥就是除去、除,除去無明雲霧而見佛日麗天。[乃由大悲願力,從真如性中來示成佛,應病施藥,教化眾生,此非來即藥師乎!如來之梵音為「呾他揭多」;]又作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度,或者呾他阿多,叫做呾他揭多,[亦即余經「多陀阿伽陀,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多陀阿伽陀,阿羅訶帝,三藐三佛陀,[中之「多陀阿伽陀」。總之、約證真如妙性,皆屬於如;在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之來去、生滅、行住坐卧等儀相,皆以來義攝之。]來就是動態的,所以在來的旁邊就寫「緣起」,如的旁邊就寫「性空」,就這樣子就沒事了,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經典,說來說去、翻來覆去,一定離不開這四個字「緣、起、性、空」,絕對離不開這四個字,諸行無常就是緣起,諸法無我就是空性,涅槃寂靜就是平等,一樣的,諸行無常就是緣起,諸法無我就是性空,你再怎麼翻來覆去,怎麼說都一樣是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因為我們的根機不同,才要由各種角度來解釋,[故如來者,來即非來,非來而來。]非來就是空,來即非來,為什麼?來緣起的當下即是性空,非來而來,空性不壞事相,[自其來義觀之,若行、若住、若坐、若卧等,皆即如而來;]就是依著乘如實道,就是佛已經悟到空性了,他怎麼樣來示現的,他就是解脫,我不是告訴諸位,釋迦牟尼佛他站著也享受、坐著也享受,住也享受、躺著也享受,為什麼?無煩惱、清涼,釋迦牟尼佛身上不帶錢,佛當時在世的時候,不準拿錢,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不準拿錢,釋迦牟尼佛那麼快樂,今天我們轎車十幾台,洋房、不動產這麼多,我們不快樂,為什麼不快樂?我們還要向釋迦牟尼佛跪著頂禮,求法,法是什麼?無量的財富就是法,法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永遠的財富、智慧的財富,所以我們人要求永遠的,無量的智慧之命,永遠的,所以說如來,這個就是以「來」來解釋,《金剛經》不是這麼說的,說:須菩提,若有人,若有人這麼說,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是不是這麼說?我們如果說佛有來有去,不明佛所說義,他就是不了解來的當下即是空,來其實就是無來,不了解,[自其如義觀之,若行、若住、若坐、若卧等,皆即來而如。]《金剛經》裡面又說,以實無有來,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跟諸位講你們要誦《金剛經》就是這樣,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歸無所得,究竟菩提歸無所得,為什麼?實無有法,凡所有法,皆是虛妄,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當然會實無有法,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就是因為他悟到這實無有法,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什麼叫做如來?諸法當下就空,當下就是空,諸法如義,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我們在《金剛經》也說得很清楚,自其如義來說,行、住、坐、卧,皆即來而如。[故不於行住坐卧等中見如來,]因為那是相,你要去悟才會知道佛的心法,記住!我們要用心去觀照,才會了解佛的心法,我們只是整天拜佛、念佛,看這個看那個看佛相,執著這個念珠、執著這個佛相,我們無法了解佛的真實義,如果要了解佛的真實義,見一切相啟發我們的覺性,增上緣,把一切相當成覺性的增上緣,你才是真正在修行,我們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以前進入禪堂都要事先準備好,為什麼?打死不賠,師父為了要成就你,要消你的業障不會管你的死活,坐著打盹,啪,打,為什麼?消你的業障,就是磨練你的意志,所以我一直鼓勵法師要做早、晚課,為什麼?那是意志,那是一種意志的表現,雖然早、晚課不代表什麼,佛在世也沒有做早、晚課,個人樹下坐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但是末法的眾生沒有辦法,末法的眾生設定早、晚課,就是要磨練你的意志,持之以恆道就在這裡面,所以我為什麼一直很堅持在這裡的法師,一定要做早、晚課,為什麼?那就是磨練你的意志,其實成就道業,不一定要早、晚課的,說真的成就道業,何必一定要做早、晚課,六祖慧能大師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子就開悟,做什麼早、晚課,原是臭骨頭,何必定功課,為什麼?但是問題你不是六祖,你是六祖請站出來,如果你是六祖換我來頂禮你,你對我開示看看,問題你不是六祖,你沒有那個意志,六祖在柴房裡面,因為他太輕了,綁一塊石頭做石杵,做多久?七個月,師兄、師姐,七個月,我告訴你如果你進去那種地方,三天就逃跑了,很艱苦,從早做到晚你受得了嗎?六祖也是吃過苦的,以我們今天這種意志,不會超過三天,你做三天就會逃跑了,為什麼會逃跑?你吃不了苦,六祖可以,所以早、晚課它是一種規律,我們在家人定功課,也是一種規律,磨練我們自己的志氣,念十五分鐘也好,念半個小時也好,把它固定下來,把它固定如此我們每天...譬如說打坐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看經典也好,聽錄音帶也好,我們都定一個功課,這樣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忙,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凡夫,這樣我們的意志就漸漸磨練起來,無論你在國內和國外都是一樣的,故不於行住坐卧等中見如來,[亦不離行住坐卧等中見如來,金剛經所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諸法如義,名為如來」也。]為什麼?來和去是世俗諦,動和靜的生滅相,所以說來去是世俗,動靜是生滅,法法性空如幻,記住!法法性空如幻,哪一法不是如夢幻泡影,哪一法不是如夢幻泡影,我問你,所以我當時要出家的時候,我就開始觀照了,我做大事業,我這麼執著的人,真的,我告訴你,我這個人很執著,二十年前那個時候很執著,我很執著也是很有志氣的孩子,也是窮出來的,我們很執著,我看不行,這個世間如夢幻泡影,我如果走俗家這條路會很執著,我的事業、老婆、兒女、教育,我非常執著,把它做得很好,會把它做得非常好,責任心,你看師父從第一年到今年,已經六年了,六年快到了,我有哪部經典講到一半不講的嗎?沒有,你看師父做事情就是這樣,那本《楞嚴經》那麼厚,別說從第一個字,念到最後一個字,叫你把它看完就不太可能了,我是從第一個字念到最後一個字,你有我的耐性嗎?你沒有,這個要稍微吹牛一下,稱讚我自己,說真的那本《楞嚴經》沒有我說你會看,哪有可能,你也看不懂,這個當然是對初機的人來講,老根機的人不必聽我說,所以性空如幻,來無所來、去也無所去,但是要體會這個,要有一顆閑暇的心、清凈的心,我如果走結婚這條路,可能沒有辦法,因為那個會束縛住,所以說無來相而來,無去的相而去,徹見無我的法性如義,這才是真正的如來,我也有那《金剛經》來誦,要出家以前也有這麼觀照,這個就要這樣,後來我又看到月溪法師,月溪法師裡面也有這樣講,如來者,本來就是有佛性,佛性,是什麼叫佛性呢?本無所住,我們現在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去也不來,本來就如此,無常當下即空,本來就是如此,故名如來,我們如果說有來有去,有坐卧之相這樣就是相對的,它就不是絕對,絕待就是真如實相,相待就是一切的行住坐卧,今天,我們就是活在相待的世界裡面,所以今天我們不能覺悟,眼睛看哪個好、不好,開始起分別,開始會恨要不然就嫉妒,要不然就開始佔有、貪,內心充滿了嗔恨心,對這個不滿、對那個也不滿,對環境也不滿,我爸爸不疼我,我媽媽也不疼我,埋怨我是個孤兒,在這樣種種的……死在對立法裡面,所以我告訴諸位,與其你去算命不如你認命,認命就接受它,與其你算命不如你去認命,你算命做什麼?你算命也是想改變命運,你認命就改變命運,如果你認命就不會怨天,如果要改變命運你就要行善,多誦經、多念佛、多閱讀經典,這樣我們的命運自然就會改變,自自然然就會改變,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道理,我們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底下是另外一段了,這個不講好了,因為再另外一段的話就麻煩了,不過你只要記住,了解一切法相無實無虛,最後再講一句話,你如果了達一切法相無實無虛,不能講它是實,沒有實在的體性,也無虛,也不能說它是虛妄,因為相還是存在的,只要你離這個妄相,離,不是否認,離,離就是放下這個虛妄的相,如此你就徹見真如的本性,慢慢的體會,師父已經體會二十年了,我對這個空義的思想,已經深深的體會二十年,才有今天稍微一點點的感觸,體會到空義的思想這個有多難,我單就那個無所住,就體會很多年,為什麼會無所住呢?真的,後來才知道,無所住原來講的這麼一回事情,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原來無所住就是這樣子,無所住不是什麼都不去執著,也不是什麼都執著,無所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開始也無法他體會這個東西,體會了好幾年,我已經在大學裡面上課了,一直沒有辦法體會,為什麼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也體會了好幾年,後來我一直覺得很慚愧,後來去聽李炳南老居士講經,李老師講過一句話,他說:我體會那個空,體會了四、五十年,我體會這個空,竟然體會了四、五十年,人家問:老師,老師,問李老師,問:李老師,李老師,我發現三皈依不簡單,李炳南老居士說:我現在還在學習三皈依,聽了你會慚愧,他就是講他那個三皈依,那個清凈的自性的三皈依,他現在還在體會,你看那個老師,九十幾歲的老人家,多麼一個了不起的,我們所敬重的一個大德,在家居士,我們公認為台灣的第一大德,師父提到他都是無比的恭敬,李炳南老居士,因為我們曾經親近過,也不算親近,我曾經在慈光圖書館、台中蓮社都聽過老師講經,師父讀大學的時候,常常往那裡跑,老師,他的講話,他說:我體會這個空字,體會四、五十年,你稍微想想看,人家問:老師,我們學到現在還在學三皈依,李老師說:我今天還在學三皈依,還在體會三皈依,體會,那就是自性的佛,自皈依佛,自性皈依佛,什麼叫自性皈依佛,就是覺性,否則你去哪裡找佛,什麼叫做自性法呢?擁有佛的智慧,就可以演說無量的真理,自性就是法,什麼叫做僧?僧在哪裡?內心平等、和合、無諍、沒有煩惱,原來這個就是僧,僧就是和合,原來我們內在裡面自己不鬥爭自己,對境界沒有抗拒,原來就是如如智照如如境,性相一如這個叫做僧,這真不簡單,真是不簡單,在座諸位法師和諸位居士大德們,佛法最粗淺的東西,單單你要體會到,這麼深的道理都要花費幾十年,真的,都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才有辦法他體會那個真理,就是單單這個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無所住,就體會幾年了,所以我們不要常常講我聽懂了,你懂沒有用的,你懂,你懂只是道理懂而已,你不會用的,這個空你真正的體會出來嗎?沒有那麼簡單的,好了,就是下個禮拜我們再繼續講,明天就比丘戒和共修,請大家告訴大家,好了,下課。

上個禮拜我們講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解釋,那麼這本經,這部經典的經題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以我們今天要從「本願功德」,這四個字開始講,前面藥師、琉璃光、如來都解釋過了,簡單講就是經題的四個字,最後的四個字。

[丙四 本願功德]

[藥師果上所成之功德莊嚴,皆出本因地中行菩薩道時所發之大願;]所以,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就要發願,發願就是要有志氣,用願力來支持我們的修持,這樣我們的修行才會持久,[由此本因]本因就是根本、本源,本源的因,因[地中所發大願而成果德莊嚴,故名本願。但諸佛菩薩因地所發之願,有通有別:]什麼叫做通願?每一尊佛菩薩都發這種願,包括我們在皈依,明天我們要辦皈依,也是要發這種願,[通願者,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說真的初皈依的人聽到這四句,其實是念個結緣的而已,要如何眾生無邊誓願度?當然指的是未來,我們自己現在沒有能力,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要從何斷起呢?煩惱從何而來?他不見本性,你叫他誦經他有辦法,誦、誦……誦經只是照著念這個他有辦法,要用功、要觀照,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不見性無明就跑出來了,煩惱來自無根,他想要觀照也不懂,不知從何處下手,它是無形的東西,煩惱也是無形的東西,智慧也是無形的東西,智慧和煩惱本身要去哪裡找,找,也不對,還要平息,他想平息是無念,無念又不對,說有念,有念也不對,說來說去都不對,煩惱不知應從何處下手,所以聽經聞法變成要慢慢的消化,一次、一次的體會,才有辦法煩惱無盡誓願斷,想要很長的時間。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要用功,多聽經聞法。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最究竟未來的願力,要不然我們學佛做什麼?大家學佛就是要成佛道,[之四弘誓願;亦可加「福智無邊誓願集」為五願。然此第五願已在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中攝盡,蓋所成之佛道,即福智兩足尊也,故毋須再立第五之願。此為十方諸佛菩薩所發之通願。其於通願中各有別願者,即如彌陀之有四十八願,藥師之有十二大願,乃至其餘諸佛所發之八願四願等,皆為別願。而諸佛菩薩所發通別之願雖無量無邊,不妨彌陀以四十八願為本,]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這個大家都知道,在《無量壽經》裡面都說得很清楚,[藥師以十二大大願為本,乃至一一佛各有其根本願,以攝其餘諸願為枝葉,故本願又即根本願也。]這個願大家都很普遍,但是我們和世俗人所發的願都不一樣,我們小時候發的願是要當總統、要做醫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願。

[所謂發願者,即普通所謂立志,志既立定,則抱有志者事竟成之決心,雖赴湯蹈火亦所不辭,]赴湯比喻為冒險犯難奮不顧身,雖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推卻不受,[以達到其目的為止。如普通人入學校,進教會等,亦須立志願書,方能允可。志之所在,為成功建業之本因,故立志願者,誠人生先決之問題也。]先決就是首要,[諸佛菩薩因地發願,亦復如是,誓願既定,雖經艱難困苦而必具不屈不撓之犧牲精神,實現其所志之目的。但其所以與普通立志不同者,以諸佛菩薩因地中發上求佛智,下化迷情之願,皆從清凈心中出發。]這個大家都要發,你不上求佛道、不下化眾生,我們怎麼能成佛,這是不可能,[謂由五遍行]我們講過《百法明門論》,在此簡單解釋一下,五遍行就是觸、作意、受、想、思,也就是遍三界、九地的作用,包括諸佛菩薩,觸、作意、受、想、思,這個都是一定存在的,五遍行遍三界、九地,統統要用到,[中思心所,]什麼叫思心所?思心所的旁邊寫個「意志」,思就是我們的意志,簡單講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的志氣,我們的思想這個思,思和想不一樣,想站在意志膚淺的表層意識,思的話比較站在想的更進一層的冷靜度,思就是發起行動的準備動作,就是思惟,俗語說:你要三思而後行,就是叫你要冷靜,所以冷靜就是靠意志來控制,所以思就是意志,我們造身、口、意的作用,思心所,再來[五別境]五別境就是欲、勝解、念、定、慧,三界、九地有時候和欲、勝解、念、定、慧相應,心所就跟著心王而起來的,五別境就是別別而起,不一定全部都起來,遍行就是遍三界、九地統統要觸、作意、受、想、思,如果別境就不一定,[中欲心所、]注意!欲、勝解、念、定、慧,五別境中的欲心所,在旁邊做一下筆記,欲心所寫三個字「善法欲」,是善的,善的法的慾望,不是我們那個男女、飲食、金錢、名利的慾望,不是那種慾望,這個欲是善法欲,譬如說我想要布施一百萬元給三寶,這就是善法欲,我想要來打八關齋戒,善法欲,所以慾望不要把它名相醜陋化,師父已經解釋過好幾次了,不要看到慾望就說是不好的,慾望的後面最主要的是念頭,單單講這個慾望,佛陀的慾望最大,為什麼?度盡宇宙的眾生,你看他的慾望大不大?世界什麼人最貪?佛陀最貪,佛陀最貪心,為什麼?貪要度盡法界的眾生,所以貪到極點就是無貪,取捨若盡就是不取不舍,這樣知道嗎?如果有人走極端,這個人就是中庸,釋迦牟尼佛是最貪的,你有他的貪心嗎?度眾生度到一半,累了,貪心不夠,力道不夠,再貪一點,這個是在天台宗裡面講的,性惡,本具的性惡法門,但是用貪心來解釋,是站在凡夫的角度的方便說,其實貪到極點就是不貪,為什麼?他那個貪已經升華成大貪就是絕待,絕待的慾望就是不貪,絕待的慾望哪裡有什麼慾望,沒有,雖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無量無邊是不是最多,所以慾望我們不能說就是不好,慾望要看背後的思惟,看後面用什麼在推動它,就是善法欲,慾望就是心求,[勝解心所、]勝解是殊勝的了解或者是認識叫做勝解,譬如說對善、惡、正和邪,堅決他的見解,不受外界引誘而改變的心理叫做勝解,殊勝的見解,勝解心所。[慧心所,]慧心所就是智慧、理性,我們所謂的理性或者是智慧,當然這是分別思考的心理,揀擇思考的心理,慧心所,就是揀擇思考的心理,慧心所。[十一善]十一個善心所:精進,信,第一個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無放逸、行舍、不害,再念一遍:信,就是我們對一件事要有信心,要精進,第二個精進,第三叫做慚、第四叫做愧、無貪、無瞋、無痴、這樣共有七個,信、精進、慚、愧四個,無貪、無瞋、無痴這樣七個,輕安、無放逸、行舍、不害,七加四就是十一,十一個善[中信心所等]信心所解釋要有信仰,經典裡面講,《華嚴經》裡面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對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信心,都不能完成我們的道業,乃至世間的事情你都沒有辦法,信心所等[以成,非但別境之欲也。]不但是別境之欲。

[又稱為誓願者,誓為誓約,正明志願既立,復以誓約束,則非志願完成不可。故平常所謂人之患者,]患就是憂慮,人之所以最憂慮的,[患不立志,]就是怕你不夠志氣,你沒有立志,患,這個不是病患,是憂愁,意思就是平常人之所以患者,如果用現在的白話就是怕,平常人所謂人之所以怕的,是怕你沒有志氣,[若志既立,必定成功。]用白話就是這個意思,患就是怕,怕是怕你沒有志氣,不怕你不成功,[今菩薩既立眾生無邊誓願度等志願,雖經若干波折]波就是曲折或者是變化,折就是有一點阻礙的意思,所以底下接著說,波折[違礙,]違就是違逆,礙就是障礙,[亦必有達到目的之一日。如江河百川之水,雖經山丘土石之阻而終匯于海,]眾水團聚匯合,[所謂「溪澗豈能留得住,]什麼叫澗呢?兩山之間的流水,山谷中的溪水,澗,我們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就是有這個澗,澗水藍,澗就是兩山之間的流水,山谷中的溪水,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也。]破濤就是波浪的意思,[故自諸佛菩薩之通願觀之,]通願就是共同的意思,諸佛菩薩一定有共同的願,[其所發誓願無量無邊,而本此誓願修行所證之果,其施設普濟群生之法門,亦無盡無滯也。]滯就是障礙,[自其願上之誓以觀之,例如彌陀之願成佛時,名稱普聞,若聞我名皆得往生,若不得成,誓不成佛;則今日彌陀既已成佛,其所誓亦必成矣。又如水陸儀軌上每有「惟願不違本誓」,此不違本誓,為保持人格信譽之要素,]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告訴諸位,我們學佛的人包括世間人,這個「信」你一定要跟相信,這樣你的人格才有價值,如果你跟人家約八點,就要八點到,如果你跟人家約九點,你就要九點到,開口說話要算話,你向別人承諾什麼,就要繼續去進行它,要不然人家會瞧不起你,以後我們的人格,你說什麼人家會打個問號,如此我們用一千萬、二千萬都買不回來,我們沒有能力不能答應人家,沒有能力不能答應人家,像以前我蓋這個講堂,工人,我當然不是說全部,我說:後面請趕工一下,拜託你慈悲幫我趕工一下,說:好,明天我找一群人來,明天來只有二、三個人,我說:你多久能完成?他說:三個月以內趕工一下會完成,結果沒有辦法,趕不完,為什麼?他接的工作太多處,這裡也接、哪裡也接,這裡也接,接一接到處安撫人家,讓他做了一半錢也拿了一半,又不能再叫別人來做,痛苦之處就是這樣,譬如做鋁門窗錢已經拿了一半,叫別人來做別人不肯做了,說:你讓他做一半了,我們催他,他也是說好,工頭每次都說好,所以我認為如果為了生意,來應付這個工程,這樣是一種應付,就沒有什麼人格,單單這個信譽,你就受用不盡,如果你在做生意,你用「信譽」試試看絕對會贏,但是品質要好,所以「信譽」對我而言,我一生非常重視這個,除非,除非我們有特殊的例外,所以這個「信譽」非常的重要,我一向就是非常講求這個。有一次約在台中附近等,結果下大雨,朋友慢了差不多二個小時,來剛好講經講完,我仍舊在哪裡等他,他說七點到,因為七點半開始講經,不知道她在忙些什麼?說:林老師等我一下,要記住,我一定會到,不見不散,就是要一起聽經,不知道她在家裡如何的打扮,我就傻傻的等她,我也無所謂,就念念阿彌陀佛、大悲咒,她來到那個地方剛好九點多,我說:不用去聽了,來到這裡九點半了,乾脆到台中公園走一圈好了,沒有辦法,二個小時我照樣在哪裡等,她如果沒來,等到十二點我也等下去,為什麼?說話算數,如果我等到十二點你還沒來,就算是你失約了,這樣我無愧於良心,所以這是我很大的優點,如果你和我做朋友,世間人說如果你和我做朋友,你和我約七點就要七點,你和我約八點就要八點,真的,我說話算數,除非有例外,我那個時候很窮,沒錢,吃飯都沒錢了,讀大學都沒錢了,有一次人家約看電影,我說好,我這個人很守信,我想說這個時候坐車去來得及,每輛公車都客滿,從大學校舍坐到台中,計程車費要上百元,我怎麼有錢,連吃飯都沒錢了,公車只有五元就等坐公車,每輛公車都客滿,每輛都客滿每輛都搖手不停,到了那裡太晚了,她就不太高興,不太高興我也是跟她解釋,我比較喜歡坐計程車,我比較不喜歡坐公車,真的坐公車常常拉不到,我拉公車拉得到是到了高中才拉得到,初中手伸出來拉不到,很可憐,到了高中才發育完成,那個時候還不到高中還拉不到,還要墊腳尖,現在說是信譽的要素的重要,我們如果能夠守信做事情都能成功,[若違背本因誓願,則即為自欺矣。即如中國古來之聖賢,凡有所為,務必躬行實踐,]躬就是親,親自的親,親自來實踐,[成其志行。]所以每一個成功者都要有志氣,沒有志氣的人不可能成功的,志氣要用對地方,不要用錯了地方,今天實在很誇張,復興工商,宜蘭一間私立的復興工商或者復興專科學校,我忘了,班上在選股長,一個男生跟班上的同學,意見、看法不同大家結怨,你知道嗎?七個人把他押出去,押到海邊毆打,打到腦死,同班同學意見不同這樣而已,七個人拉出去痛毆打到腦死,現在裝氧氣筒,醫生宣布腦死,你看這些孩子,我說讀書是很重要,但是學佛更重要,學佛我們才懂得忍氣吞聲,我們才不會憑一時的勇敢,莽撞的志氣而發生事情,現在七個人都被捉起來,前途都完蛋了,把他打到腦死,他的父母親拉著他的手,叫著他的兒子,說:你捏一下媽媽的手,用力捏一下,用力、用力,你要坐起來吃粽子,不要再繼續睡了,他媽媽一直叫他,腦死了沒有辦法了,撞到後腦袋腦死,現在宣布腦死就變成植物人了,你看看現在國中的孩子,如果我們這裡的法師出去,要注意要不然他們連和尚都打,他根本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或者是什麼,車子開車去跟人家擦撞,你要記住要說是我們的錯,看多少就賠他,他如果沒說,就靜靜的你開你的,我開我的,如果我們被擦撞算我們倒楣,我們就把車子開回來,不要在哪裡和他爭論,你要想凡是錢可以解決的,我就不需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和你爭論,要不然他身上會帶刀帶槍,而且下車就是四、五個,我在雷音寺的時候,有一次到台中辦事,有一個在家居士載師父,我剛好在趕時間,趕時間他來載我,載我到台中處理一些事情,開得比較快,開得稍微快了點,就超過四、五個流氓的車,這樣就不行,馬上開到前面來擋下我的車,擋下來的時候我說你不要動,下車你都不要講話讓我來,這樣你聽我的,流氓擋下來,一看就知道,全身都刺青,四個人走出來,打開車門我就對他合掌,我說:很不好意思,年輕人很不好意思,我師父生病了,這次是真的,你常常說我說謊,這次是真的,那個時候老和尚病得很嚴重,這次是真的,我說:我師父生病了病得很嚴重,我本著一點孝心,我怕他看不到我,這次是真的不是跟你說假的,所以速度開得快了點,擋到了你們的視線,我代表向你們道歉,就是對他們很有禮貌,如果有撞到什麼地方,會賠償你們,再三的跟你們抱歉,流氓也很講理,說:師父也很有禮貌,然後插那個年輕人的胸部,說:年輕人,修養要像你師父這樣子,害得我在旁邊很高興,他不知道我是怕他揍,這個和修養無關,四個走過來痛毆就死定了,說真的是怕被他們打死,枉費我在講經,實在很兇惡,說:年輕人,修養要像你師父這樣才對,我又說:對不起!真的很對不起!抱歉,今天如果我們兩個也是流氓,就不知道要死誰了,真的,不知道要死那一邊,如果兩邊都有槍,下車就不知道誰要死了,所以說如果我們法師,因為我們我們本錢和人家理論,我們沒有本錢,所以你要記住,以後我們開車出去如果被擦撞,你也好後面道歉,說:不好意思,我開得慢了點,被你撞到後面是我不對,很不好意思,沒有關係我們自己開回來修理,自己開回來修理,你儘管把車子開回來,被撞到了不要看他,我們如果撞到別人的車子,就要賠償人家,什麼你都退讓,你的生命有保障,真的,所以說我們人的志氣要發得對,不要像什麼復興工專這個,七個打一個打得……七個人前途完了,書也別想讀了,腦死,腦死就是半死人,一半是死人,你叫他的父母親情何以堪,那個兒子養這麼大讀到工專,你把人家打到腦死,再大的冤讎,也不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無論再大的冤讎,也不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所以說我們這些法師,出去修養很重要,我們這些在家居士,出去修養很重要,要不然你的生命會沒了,真的,現在的人很兇惡。所以說要有志氣。[故學佛者,亦須先發誓願,範圍自己,督促自己,]督從就是督促、策勵的意思,要策勵自己,[鞭策自己也。觀夫諸佛菩薩之皆有本願可為殷鑑也。]殷鑑就是可以做借鏡之前例或者是實例,殷鑑就是借鏡,這個就是一個借鏡。

[複次、雖有本願,必藉功行圓滿,方使其本願之得遂;]遂就是成就、完成,[如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等四弘誓願,則須修六度、四攝等諸勝行,功成果圓,方能實現眾生無邊誓願度之理想;若無功行,有願徒然!]徒然就是只是如此毫無效益,[故平常謂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此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此菩薩行,即四攝六度等萬行。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就是我們不要慳貪,這樣人家才不會處處討厭你,愛語就是說話不可以帶刺,不可以刺傷人,要講關心的語言,愛語就是關懷,站在對方的立場講對方的話,叫做愛語,愛護對方,站在對方的立場講對方的話,利行就是利益眾生,同事就是立場相同,立場相同然後去幫助眾生,同事不是我們所說的同事,不是這個意思,不是上班的同事,是說要度化他,要站在他的立場,好好地和他講話。

推薦閱讀:

去年執業藥師考試通過率達29.19%,2018或將再創新高
南懷謹:藥師經的濟世觀(三)
2014 我的年度十本書 | Cheshire cat
藥師灌頂真言之略探(普光)

TAG:法師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