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虐童最新進展 | 教會孩子說出被傷害經歷,比防「壞人」更實際

《怎麼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昨天,上海攜程親子幼兒園老師虐童一事在網路上炸開了鍋。

在視頻中,老師扯孩子耳朵,將孩子的書包扔在地上;

將孩子推到,撞到桌角,據說這個孩子後來昏迷了很久,老師們竟然不送去醫院;

打小孩子耳光;

強喂孩子芥末一樣的東西……

孩子大概被辣到了,一邊哭一邊往後退,後來就一直用手捂著嘴巴。

各種虐待方法,看得人脊背發涼,不忍直視啊。

雖然不知道這些虐待從何時開始,但可以確定的是,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攜程親子園於兩年前創辦。

今天得知,上海警方已經通報:3名攜程親子園的工作人員因涉嫌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這總算讓著急的廣大爸媽們稍微舒了一口氣。

無獨有偶。昨天,人民日報微博也貼出南京一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施暴的新聞:

一位媽媽最近發現,3歲兒子身上總有淤傷,於是調幼兒園的監控視頻看。發現兒子和小朋友打鬧後,一個老師對他多次拖拽、推搡,還用腳踢,隨後就被拖進監控死角。

虐童程度絲毫不輕,只是因為這家幼兒園沒有攜程出名,所以沒有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度。

其實,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孩子被幼兒園老師虐待的新聞。

有不少父母表示:每每看到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施暴的新聞,就覺得胸口疼。

不僅是心疼這些被虐待的孩子,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誰能保證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碰到這樣極端的老師呢?

而且,並不是每個幼兒園都安裝了監控視頻,那我們要從哪裡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我們的孩子遭受了老師的虐待後,為什麼不能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呢?

如果老師的暴行在第一次就被發現,那我們的孩子也不會遭受長期的生理和心理傷害。

從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上來看,原因有以下幾種:

  • 對於3歲以下小齡兒童來說,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都非常有限,所以很難明白髮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究竟意味什麼,更難準確表達自己的遭遇。

  • 3歲以上的兒童,逐漸出現羞愧和嫉妒的情緒,而且,自我認同多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誇讚。如果平日里大人過多強調「乖」,「聽話」,那麼他們就會傾向於認定,「我不乖他們才懲罰我」「都是我不好。」他們「不好/不乖」的行為若被他人知道,很有可能會感到羞恥。所以,如果在幼兒園遭受到老師的虐待,他們就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錯誤行為導致的,回到家後,也難以主動開口告訴家長。

  • 5-10歲的孩子,逐漸有了規則意識。此階段若父母過於追求權威,要求孩子絕對服從,那麼孩子會認定:權威人物是神聖不可侵犯,自己是必須無條件服從的。如果受到成人的表揚或者獎勵的行為,就是好的行為,如果違反權威制訂的規則就會受到懲罰。所以,一旦受到教師的懲罰,他們會默默吞化這些懲罰行為和心理挫傷,難以向家長啟齒,尋求幫助。

  • 所以,對孩子適時、適地、合理的引導,才會讓孩子說出遭遇的真相,否則,他們就很容易成為默默承受的「小羊羔」。

    而且,除了視頻,我們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01

    跟孩子溝通,善於用幼兒園的生活細節進行套話

    當然,溝通是有技巧的。

  • 熟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並將此作為跟孩子套話的依據。

  • 幼兒園老師一般會給家長提供一份孩子的作息時間表,比如說:早上幾點入園,入園之後要去洗手,然後吃早飯;先吃完早飯的孩子,可以自由活動;玩一會兒,然後再去洗手,然後再去做一些集體活動;戶外活動一般在上午和下午都會安排一些;中午會安排午飯、午睡;下午還有點心時間,等等。

    根據這張作息時間表,我們就可以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了解了。

    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而且還可以將它們作為從孩子口中進行套話的一種依據。

    也就是說,看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可以看他的心有沒有跟幼兒園融合在一起。

  • 注意挑好聊天時機

  • 我們可以選擇,在等車、在小區坐著看風景、睡覺前的空閑時間跟孩子閑聊。這些時候,孩子的心情比較放鬆,也願意去回答問題。

    最好不要在孩子正玩得起勁兒的時候,鬧情緒的時候,都不是能得到想要答案的最佳時機。

  • 問問題:問小而不問大;問具體而不問抽象

  • 因為小孩子的抽象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我們與孩子對話,要盡量避免問太寬泛太抽象的問題,比如,「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你今天有沒有很乖?」

    而最好從具體的小細節問起,如:

    「你有幾個好朋友呀,他們都叫什麼名字呀?」

    「你今天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呢?」

    「今天老師抱你了嗎?」

    「老師親你了嗎?」

    「你的手臂清了一塊,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

  • 旁敲側擊,借問其它小朋友的情況來了解自己孩子

  • 在和孩子溝通時,我們還可以把話題引向別的孩子,旁敲側擊,比如,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們班上今天哪個小朋友被批評了呀?」

    孩子:「XXX被批評了。」

    媽媽:「哦?那他做了些什麼事情被老師批評了呀?」

    孩子:「他上課走來走去。」

    媽媽:「哦,那老師肯定得要很嚴肅地懲罰他吧?」

    孩子:「嗯!老師讓他罰站了!」

    媽媽:「那老師有沒有這樣懲罰過你呀?」

    孩子:「沒有,我坐得很端正的,老師表揚我了呢!」

    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孩子的抵觸和防禦心理,還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體表現,以及一些上課的具體情況等。同樣地,我們還可以去問孩子誰被表揚了,誰吃飯好,誰愛打架,等等。

  • 在角色扮演遊戲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 角色扮演遊戲是最能輕鬆從孩子口中套話的方法。通常情況下,不會輕易說出的事情,在遊戲中都能自然地脫口而出。

    所以,想要了解幼兒園老師的對待孩子的態度,讓孩子扮演老師,我們來扮演孩子和小夥伴是非常靠譜的方法。

    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故意做出一些不安分的舉動,比如上課時在「教室」走來走去,和小夥伴爭吵等,看看孩子會怎麼處理。因為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角色扮演又給了孩子一個特定的場景,孩子這個「老師」的做法可以比較忠實地反映出幼兒園老師的一些行為。

    02

    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的更具體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說,如果孩子初上幼兒園時有以下表現,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適應得非常好,我們沒有必要太擔心:

    ?孩子能夠堅持去上幼兒園;

    ?每次放學回來之後,他在跟你聊天的時候,都能講到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的名字;

    ?他會說到今天跟老師玩了一個什麼遊戲;

    ?說到他吃了什麼東西;

    ?說到哪個老師今天又抱了他/表揚了她;

    ?早上送去幼兒園的路上,他會跟你吵,會磨,會鬧,但是一進到幼兒園門口,見到老師,見到小朋友,就會馬上撲過去,跟你說再見。

    因為孩子是不會撒謊的,他也不太會掩蓋自己的情緒。

    如果真的存在什麼特別突出的事件,比如說過於焦慮,或者過於忍受不了分離,或者是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等,那他的表現很可能是這樣的:

    ?回家不願意討論幼兒園的事情;

    ?上幼兒園時只要見到某個老師就哭;

    ?極度抗拒去上幼兒園;

    ?夜裡老做噩夢,哭鬧;

    ?孩子突然變得頤指氣使,比如時不時,用手指著家人呵斥:「閉嘴,別說話!」「都給我老實點!」等;

    ?小動作增多,比如摳手,揪衣角等……

    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現,那麼我們就需要跟老師溝通,詳細了解孩子的情況,並討論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方案了。

    03

    孩子放學時哭了,並不代表他在幼兒園受了欺負。

    有人會說,判斷孩子在幼兒園多得好不好,看他接他放學時的心情就知道了。如果是高高興興的,就認為孩子過得很開心;如果孩子一到父母就特別黏,就哭,那孩子就過得不好。

    實際上,入園對孩子來講,就是跟媽媽的一次分離,分離雖然很痛苦,但也意味著一次新的成長。所以,你的孩子也許很享受幼兒園,也許他在幼兒園的一切狀況都好,可等他再次見到媽媽的時候,仍然可能會感到非常委屈。

    相反,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兒園的某一個時間段,真的想媽媽,傷心地哭了。但是他因為放學之前,又剛好玩了一個愉快的遊戲,就可能把想媽媽的這種情愫給掩蓋了,在見到你的時候,又能表現出非常開心的樣子。

    也就是說,不管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與不好,他在見到你的時候,都有可能會哭,會黏人,會任性,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一個特點,並不能就此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其實,幼兒園只是孩子最先步入的一個小社會,以後孩子還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予孩子絕對的保護,而是要給予孩子開放、友好、平等的交流機會,並教會他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樣,孩子才願意說;而我們做家長的,才能及時保護孩子。


    推薦閱讀:

    ?原始點 | 教學視頻和實際應用
    有些星座表面上裝傻,實際上卻很聰明!有你嗎?
    八格之正官格命局介紹,正官格實際命例
    從殺格、從兒格、從財格實際命例介紹
    曲垣取格之稼穡格介紹,土稼穡格稼牆命格實際命例

    TAG:孩子 | 幼兒園 | 幼兒 | 經歷 | 壞人 | 虐童 | 傷害 | 教會 | 實際 | 最新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