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這四國名字都是中國取的 沿用至今(7)

  各地的商船為新加坡貿易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將中國的絲綢、錦緞和茶葉運到新加坡,銷售給歐洲的私營商人,然後將來自印度的商品帶回中國。新加坡河上的駁船碼頭和中國城(牛車水)已成為東南亞商船貿易活動的中心及全世界的貿易集散地。

  新加坡開埠後不久,華人先輩便在俗稱「山仔頂」(朱烈街)、吻基(駁船碼頭)或稱「十八溪墘」、「十八間後」(沙球撈路)、「豬仔場」(克拉碼頭)、「水仙門」(諧街)、「皇家山腳」(里峇峇利路)、「大老爺宮頭」(指位於菲立街的粵海清廟),以及大坡二馬路的「新巴剎」(馬真街)等地開設胡椒、甘蜜等土產店。

  這些地區既成為商業活動中心,也成了昔日華人聚居的地方。19世紀初、中期,華人在當地成為經濟開發的奠基者和先鋒力量,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同時社會地位和影響日益提高,有些華人還受到殖民當局和當地蘇丹、天猛公的倚重,於後涉足於政壇,成為華人社會合法的領導人。


推薦閱讀:

西方對民主的反思之三:西方看不懂中國的民主
中國節日大全,傳統節日習俗,民族節日來源20
中國新聞出版網
百年「中國夢」
中國飯局裡的潛規則:中國飯局中的細節

TAG:中國 | 名字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