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怎樣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

領導者怎樣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一)

毫無疑問,淵博的學識和不斷的創新是事業成功的基礎,然而,把一個概念變為成果,離開他人的合作,任何人,無論是偉人還是凡夫,都無法實現。

與人合作得是否愉快且卓有成效,完成取決於你與人相處的能力。人際關係是領導者進行領導實踐中所經常接觸到一個重大問題,提高領導者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與藝術,是改進領導方法,提高領導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

領導者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與上級的關係,與下級的關係,與同級的關係,與其他人的關係等。現就領導得怎樣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粗淺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領導得處理好與下級關係的重要性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什麼叫領導。根據漢語字面上的解釋,它具有率領導引導的意思或叫作指揮、統率、統御。在國外也有廣泛的用法,我們認為,就其內容而言,領導實際上屬於社會關係的範疇,是說明社會組織中權力主體(領導者)與權力客體(被領導者)的相互關係,是領導者指引和影響被領導者去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被領導者就是下級。由此可見在領導系統中,從最高領導者開始到最基層領導者止,每個領導者都有自己的下級,不同層次的領導者面臨著一個處理與下級關係的問題。[尚書太甲]「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後非民,罔以群四方」。意思就是說:民眾沒有領導者的組織管理,無法協作謀生,領導者沒有民眾的支持就無法管理。這句話道出了領導得與下級的辯證關係,這種關係可以說是魚水的關係。就下級對領導者的作用來說,領導者是魚,下級是水。魚離開水,縱有日游千里的本領,也沒法發揮。這就是處理這個問題的重要之所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下級是領導者實施領導的具體對象。沒有下級就談不上上級,失去下級就等於失去領導,就會變成孤家寡人,只能自己領導自己,自己指揮自己,那就失去領導本身含義。

二是下級是領導者做好工作的依靠,不管搞什麼工作,都必須相信群眾,離開群眾的支持,便會一事無成。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領導者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包攬一切,搞好工作必須相信和依靠下級,沒有下級與領導者一條心,那來領導得的中心和核心,只有處理好與下有的關係,才可能使他們和領導者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象群星拱同一般凝聚在領導者周圍,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三是下級是領導者通融情感的重要對象。由於工作關係,領導者與下級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容易建立深厚的友誼,領導者總是希望下級能成為自己的親密戰友,總是希望在下級那裡尋找自己的一部分情感的寄託。

領導者處理與下級的關係,中心是如何發揮下級作用,調動其積極性。荀子道:「君者,民之源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所以,一個領導水平較高的人,總是非常重視同下屬的關係,並視率如愛子,關心愛護下屬,讓其心情舒暢,勁頭十足。相反,一個不合格的領導者,其與下級的關係總是不那麼融洽,下級也往往感到自己無用武之地,不與上級同心協力,使工作難於開展,總處於被動。總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下級對領導者的作用也是這種關係。韓非子說:「人主者,無下一力共載之,故安;眾用心,以共立之,故尊」。因此,如何處理與下級關係,充分發揮下級的聰明才智,順利行使領導權力,保證組織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是領導者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領導者處理與下級關係的原則

(一)整體原則

古人云:「上下同欲者勝」,這就是要發揮整體效應。領導者與下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互為條件,互相配合。整體原理告訴我們,整體功能不等於組成這個整體的個人功能簡單相加,其公式是1加1大於2甚至大於10。這樣的條件是各成員的最佳協調。相反,每個成員起內耗作用,其效應會等於零,甚至出現負值。即1加1小於零。領導者處理與下級關係的目的就是發揮整體的最大功能。處理與下級關係以此為出發點,考慮整體利益,利於整體的團結、協調和積極性的發揮。而不是搞那種庸俗關係,搞小集團,更不能拿原則作交易。

(二)服務原則

「領導就是服務」,各級領導者除了服務以外,沒有什麼特權,上級(或領導者)和下級(下屬)的差別,只是分工的不同,都是人民公僕和勤務員,沒有高低貴賤。領導者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就要強化「領導就是服務」的思想,放下架子,主動關心下級的疾苦,深入到下級中去傾聽他們的呼聲,積極為下級解憂排難,熱情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那種只想支配下級而不願為下級服務,甚至利用手中權力,敲榨下級,從中飽私囊的領導,是不會受下級支持的,也不獲得群眾的擁護,最終還被折台。

(三)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是領導者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領導者搞好與下級關係,融洽人際關係的基礎。國外學者說:組織權力之神不在金字塔的頂端而在它的基礎,一個組織不只是從上而下被動接受指令的系統,也是自下而上主動發揮才智的系統。一個組織應是一個民主的集體,特彆強調「上下一體」、「思想交流」等,領導者在決策過程中要造成一種民主的氣氛,尊重下級,虛心聽取下級的建議,鼓勵下級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應當歡迎下級提出建設性和批評意見,吸收下級參加管理和對重大問題的決策討論,把下級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然後集中集體智慧,做到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這樣就能使上級與下級之間增進團結,加強了解,消除心理上障礙,感情上更加接近,增進心理的相容感。領導者中不能自持高明,高人一等,輕視下級,獨斷專行,搞「一言堂」。否則,只能成了「孤家寡人」。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不讓人說明,自己難免有一天要垮台。

(四)公平原則

是否對下級一視同仁,公平合理,是領導者處理與下級關係的關鍵。當下屬發現領導者能公平對待自己,在心理上就平衡,從而心情就舒暢,工作積極就高;反之,則會產生不公平感。領導者的不公正態度,會引起下屬的強烈不滿,嚴重挫傷下屬的積極性,有時還會與領導者衝撞,以發泄自己的不滿。因此,領導者對下級必須堅持不論關係親疏,不論個人好惡,做到「一碗水端平」,有功必獎,有過必罰,功過分明。那種以人劃線、以情劃線、以利劃線,凡知我者、順我者提,異己者、逆我者壓,這種領導者是不能團結下級一起工作的。

(五)監督原則

監督是領導者一大職責。領導者在執行監督職責時,必須搞好調查研究,做到實事求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凡是都有是與非,成與敗,利與害,領導者在監督下屬工作時,首先要曉之處理,讓下屬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的人性格孤僻固執己見,領導者就耐心說服,逐步引導,進而逐漸消除其內心的疑慮和誤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監督就要做到這樣,才達到效果。領導者怎樣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二)

三、處理與下級關係的方法和藝術

《韓非子》里記載著這樣一個寓言:「有一位男人拉車,想要渡過橫橋,因為坡太陡,所以爬不上去,這時候,他坐在車轅子旁,開始以優美的聲音唱起歌來,吸引了很多人圍到車旁,有的從前面拉,有的從後面推車,車子很輕易就過了橋」。憑著優美的歌喉,求得眾人的援助,而毫無費力地實現自己的目的,說明這位拉車人有著一種鼓動他人按自己的意旨行事的本領。這種本領從領導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領導藝術的一個方面。即領導者要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使上下級關係融洽和諧,同心同德,實現組織目標,也需要具備這樣的一種動人之才。領導者處理好與下級關係的方法和藝術,具體表現為:

(一)「讓我感到我的重要」

心理學家勞倫斯說過,每個人的脖子都有個無形胸卡,上面寫著「讓我感到我的重要」。這句話揭示了與人相處的關鍵所在。其意思是說:我們每個都要求得到別人的承認,我們有情感,希望被別人喜歡,被愛,被尊重。要求別人不把我們看作是個自動機。即作為人,有他們的特有抱負、渴望和理想。

人的心理是「飾矜」。任何人都自傲的地方。你的下級會說:「我沒有你那麼高的權威,沒有掙你那麼多的錢,沒有你的那麼好和受過那麼高的教育,但和你一樣,我們也是人。我有家庭,當和孩子搞翻後,我心理難過,意馬心猿,無法專心工作,當孩子獲得獎學金時,我自豪,想站在屋頂上大喊」。

《韓非子》有這種說法:「對方認為值得驕傲的地方,就應該進一步讓它顯揚」。就是要滿足人的「飾矜」心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作為領導者要象被譽為世界經營之神松下那樣,用七分精力發現職員的長處,用三分精力留意他們的短處。根據各人的特點,用其所長,避其所短,把他們安排到適他的特點崗位上,讓他和他人一樣也能不斷做出成績,這樣他不斷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他也會由衷的感激,從而提高其歸屬感,更積極效勞。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嘛!

(二)寬容大度

寬厚,容忍是交際的一大法寶,能夠容納各種不同工作方法和個性特點的人,寬忍那些有傷情面的事,他在交際中就一定能贏得人的歡迎,他的事業就一定會成功。如果不能容人,就會斷絕與他人的來往,久而久之將成為「孤家寡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這樣的道理。

俗話說:「將軍額上能騎馬,宰相肚裡能撐船」,指的是領導的氣度,在我們周圍自然會有與自己個性和持不同意見甚至反對自己的人,怎樣處理對待人與事,不僅是交際方法的問題,它還直接反映了一個人修養。也就是說領導者要有這種寬容大度的修養。

我國歷史大有作為的人都是具有宏大器量的人物,如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特意出城迎按管仲,拜為相國,尊為仲父。曹操將活捉曾起草討曹檄文,曆數曹操之罪,把曹家的祖宗都罵的原袁紹手下陳琳,赦免死罪委以重任。

相反,袁紹容不下田豐的懇諫,反將其投下獄,結果「官渡之戰」,全軍失敗。還有被人稱譽的三國名將周瑜因「既生瑜,何生亮」的狹隘器量,謀害諸葛亮不成,反被對方「一氣」、「二氣」,競在「三氣」之下一命嗚呼。

寬容大度,首先要容納各種不同特點的人,諸葛亮對這一點論述是客觀的:「士之不能皆銳,馬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堅也」。他對此採取的態度也是值得借鑒的,「忠義者,莫大於進人者各務其所尚」。每人都有自己的缺長處和弱點,無傷大局的小毛病人人都有,應該相信下級會不斷地修正自己。

其次要容人之言,特別是容納不同意見的人。領導者的威信不是靠壓,靠無理爭三分甚至是強詞奪理贏來的,在工作中要讓下屬發表意見,從中找到有益於自己的東西,用以補充自己的不足,豐富自己。唐代名臣魏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對此唐太宗也深有體會「豈得以人言之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唐太宗以容忍對待魏徵的忠言逆耳的忠諫,使他免失一位智多星。「金就是埋在土裡的東西」,下屬對領導者說話常有不敢盡所言,所以要聽他,引導他,讓他將話說出來。唐太宗就由此特性創造出功績。

寬容大度並非天生就有的,這種氣質主要是在客觀實踐中培養鍛鍊出來的。要做到寬容大度,首先要凡事從大局著眼,以大局和長遠利益的需要為局部工作的著眼點,其次,要博學,知識能提高人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在名利問題上不計較個人得失,胸懷坦蕩。

其實,寬容不僅意味著容人,也意味意著正己,下屬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心靈挫傷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怨恨的心理反應,怨恨會窒息快樂,使心理受損傷。事實上,怨恨對受害者的心理損傷要比被怨恨者大得多。因此,即使為了自身利益,你也應該抑制內心的怨恨,予會寬容。作為一個領導者遇事要冷靜,要多從別人的角度想想,多替別人想想,最忌為一些瑣事而爭論不休,即使你在爭論中贏得了表面的勝利,也是你使別人而獲得對你反感為代價,卡耐基告訴我們:「從爭論中獲勝的唯一秘法是避免爭論」。

當然,寬容並不是放縱。「小事糊塗,大事明察」,該嚴厲時要嚴厲,違背原則的事絕對不能辦,不可授話柄和短處與人,有的人很不自覺,得過進尺,你過於寬大了,他競致於毫無顧忌胡作非為,以為你軟弱可欺,你施之威,甚至適度的「蠻橫」,他反而要老實,規矩得多。

(三)關心愛護,助人發展自我

關心愛護下屬,滿足人的情感需要,是調動下級積極性的重要方面。領導者要善於運用愛撫親和藝術,發揮情誼的作用。比如領導者抽空登門拜訪下屬,有助於他們暢所欲言,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與此同時,人往高處走,是一般人的心理趨向,作為領導者應關心下級的進步和成長,在更大的範圍內為他們打開機遇大門(如培訓),以開發他們還來利用的能力、技巧、資源和智慧,使下屬超截止自我成為可能,那種怕「紅杏出牆」遠走高飛的潛在意識,那種以本位利益為出發點,不給下級提供施展更大才能機會的目光誠短做法,那種忌妒能,生怕下級超越自己的領導者,很難指望下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於工作。為什麼現在有些區,有些單位的科技人才紛紛跳糟,遠走他鄉呢,主要是這種原因造成。

如你給下級一項任務,他完成時,運用了新發現的能力,這樣你幫助了他發展自我,你和他分享其樂越。反過來,也使其增強了自信心,以便今後在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上迎接更大的挑戰,如他跌倒,就去指導他,幫助他能重新爬起來。這時,你也不妨說:「沒關係,像一定能行,況且還有我支持你呢!」,鼓勵他去克服對第二次失敗的恐懼,增強他實現不斷成功的自信心。這種愛撫助人自我發展,無凝會增強領導者的領導效能,加強下屬的向心力。領導者怎樣處理好與下級的關係(三)

(四)授權超脫

《韓非子》道:「夫不躬親其勢柄,而欲為人臣所宜為者也,勝不亦宜乎?」現代的說法是:君主不親自運作統轄的事宜,而想做臣所宜做的事,這樣不好睡覺算了。所古人把君子分成上、中、下三大類。下君是盡自己能力,中君是讓臣下儘力,上君是讓臣下發揮才智。

當然,現代社會並沒有君主與臣下關係,可是一個人直接能夠做到的事情有限度,而透過指揮別人就可能做成更大的事,這個道理則是今古中外不變的。比起「自己去做」,不如「讓人去做」,就有這樣的場合,什麼事非得自己去做,什麼事應該讓別人去做,其間的區分,必須明確,且非加於掌握不可,越是自己有能力者,越是不見容別人做事,凡事自己來,到頭來會怎樣呢?一方面浪費了自己的寶貴時間與精力;另方面只會造就沒有主見,沒責任感的下屬,失去培養人的機會,又反過來加重自己的負擔。如身懷經天緯地之才,腹有建國治軍良策,其神機妙算為萬世所景仰的諸葛亮就犯了這樣的毛病,他用人多慮,採取事必躬親的領導方式,結果由於長年宵衣肝食,夙興夜寐,終日操勞不得休息使得心力交癢,54歲正當盛年便星殞五丈原軍中。「出師來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給後人也留下錦延不盡的遺憾。諸葛亮逝世不久後,蜀將們便心勞日拙,只得空飲敗亡之恨。還有昔日曾風雲一時的拿破崙,他將處理軍中大小事情的權力總攬於一身,這儘管顯示出他超人才華,但也使其帶出的是一批寡謀少斷的庸碌之輩,最終在滑鐵盧戰役中嘗到自己種下的苦果。相反,劉封運用「三傑」之才,得天下。

所以,國外有關領導工作的論著都強調指出:凡可以授權給他人做的自己不要先做,「當你發現自己忙不過來的時,你就要考慮自己是否做了下屬可做的事,那就把權分派下去。」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有一句名言:「一位最佳的領導者是一個善用幹部者,而在下屬甘心從事於其職守時,領導者要自我約束力量,而不可插手干涉他們」。高明的領導都懂得授權超脫,善於衝破繁瑣事務的包圍,洒脫輕鬆恰到好處地把應當委讓之權真正交給下級,這樣不僅使自己從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能激發下級的信任感和工作熱情。使其在上級的監督之下有一定權的自主權,從而司其職,盡其責,使其智,成其事,凝聚力就增強。

(五)重視上下溝通

人們常說: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人和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集思廣益,也只有在人和的前提下才實現。

那麼怎樣才能形成人和的局面呢?怎樣才能創造有助於集思廣益的環境?我認為這取決於是否做好上下溝通。如:一個公司的總經理根本不能使自己的意圖傳達下去,那麼這個公司的發展恐怕不會令人滿意;相反,如果下面的意見也全然不能上達,公司同樣不會順利發展。而這樣的上情下達及下情上達就是一個上下溝通的過程。準確地講,上下溝通是指領導者與下級之間傳達,交流思想,情感信息的過程。

以科長為例,一個科長要了解本科職員是如何理解自己意圖或者了解他們心存異議等,那麼科長就應該和下屬(交談)溝通。

溝通有什麼作用呢?

(1)增深感情。感情是維繫人團結,合作共事的基礎。領導者與下屬之間感情真摯而深厚,就工作得輕鬆、和諧、默契、卓有成效,感情淡薄而疏遠,工作起來就彆扭,逆手,吃力,事倍功半。感情來自交往,溝通是增深感情的重要途徑,這不僅因為溝通是一種體現世界觀,個性傾向和學識水平的深層次的交往,同時還是對方的信任、尊重,這就更全引起感情的融合,多溝通,感情就會逐步加深,進而建立友誼,成為知己。

(2)加深理解。理解是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相互領悟和認可。理解了,一通百通,贊同,支持對方的主張,並接受和容忍對方的某些不足;不理解,一堵百堵,產生心理障礙和對立情緒,溝通是理解的橋樑,通過思想、情感、謀略決策,方法步驟的溝通,能使雙方相互理解,使之「以己之身,及人之身」。設身處理考慮對方的行為動機及其根由,從而理解對方為什麼這麼想,這麼做,做到雙向理解。

溝通方式多種多樣,一般可分為口頭溝通,書面溝通,形象溝通,他們都存在正式與非正式的兩種類型。選取溝通方式時,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為有些人喜歡在正式場合與領導者溝通,有些人喜歡在非正式場合與領導者溝通;有些人擅長口頭溝通,有些人則擅長字面溝通等。此外,溝通方式還要考慮溝通內容的性質,數量以及在溝通中可能出現的障礙,也就是說:所選取的溝通方式應適應溝通內容的性質,數量的要求,以及有利於消除在溝通中可能產生的障礙。一般來說,溝通要多點協商形式,要放下架子,虛心熱情。溝通之前,對自己的意見應有幾個問號正確與不正確,全面與不全面,可行與不可行?抱著聽聽意見看的態度,而不是先入為主,把主觀意志強加於人。領導者必須了解下級的需要和期望,儘可能把領導意圖,工作目標和下級的需要,期望聯繫起來,在布置任務時領導者要設身處地為下級著想,充分考慮到下級工作的辛苦和困難。這樣,領導意圖就容易為下級所理解和接受,非正式溝通很重要,如業餘時間和下屬下盤棋、聊聊天,下屬有喜事上門祝賀,有困難時上門關心、慰問、幫助等,最助於消除溝通中的地位和心理障礙,增強親密感和加深理解,他們這時也樂於暢所欲言。

領導者和下級溝通,還要注意做到:兩點有錯認錯;公開批評自己。這更有助於溝通上級與下級的感情和理解。如果領導對在工作中的錯誤,敢於做這兩點,就不斷地得到下級的信任,隔閡就消除。

另外,作為領導者處理好與下級關係的方法和藝術,幽默感和自嘲也很有益,表明領導者也是普通人,而不是老頑固,幽默感常使你擺脫尷尬的局面,化干戈為玉錦。

文章引用自:
推薦閱讀:

領導辦公室風水禁忌
大領導與小領導
唐僧藝術:我的領導技巧
簡短的領導證婚人證婚詞集錦
領導有錯,要說嗎?

TAG:關係 | 領導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