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空性、頭腦、佛經和西遊記_

緣起空性、頭腦、佛經和西遊記(2009-05-21 05:55:37)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修行路上的故事》

之於人,性者,覺也;空者,心也。心覺是一,非二。對於你來講,一切事物起源於心——生於心,也滅於心。心生出了一切事物的相,心讓一切事物的相有或沒有。藉著某種條件,你的心創造某種事物的相,藉著某種條件那種事物的相消失於你的心。一切有無都是藉借某些條件,從心的空性上起用,這就是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和物質本身的生滅沒有任何關係。佛說「緣起性空」並非指物質本身生於空性,而又滅歸於空性,而是指那物質的相生於空性之心而又滅於空性之心。人類所感知的一切皆和心有關。佛經時時所談,都言相與心的關係,非關事物本身變化。佛經處處不離心,離心談生滅,非佛本意。

例如,我的茶杯,玻璃做的,放在桌子。有一位美麗的小姐倒水給我喝,她穿著高跟鞋,水很熱。當她倒完水,端給我渴時,因為水很熱,燙了她一下;因為她感到了熱,她抖動了一下;因為她抖動了一下,她的高跟鞋崴了她的腳,我的茶杯掉在地上,碎了。「緣起空性」——這時不是說我的杯子本來並不存在,是因為某些條件,它被人類創造了出來,它生於空;現在又因為某些條件,它碎了,它歸於空。不,不是這樣。杯子的空或不空,和它自身生滅沒有關係,和你的心有沒有杯子的「相」有關係——至始至終,人類並沒有真正觸見一次他所造出來的杯子,至始至終他和杯子的關係只是心和杯子相的關係。一切有,為相的有;一切無,為相的無。人類所感知的一切事物的生滅,只是相在它心中的不斷流動變化。人類以為的事物的生滅,只是它心中一個相的流動變化的故事。人類只是根據它心中的相的變化,來說那件事物如何如何——它說的是關於它心中某個相的故事,和那事物本身並無關係。因為真實的事物並不可見。

佛經中講「緣起性空」,並非指——離開心——言事物本身依據因果的流變遷化,而是時時處處與心相關。離心講物質生滅,非佛經言論。當今有很多人喜歡用科學的「事實」來論證佛經的「正確性」,這是荒謬的事——這是頭腦的本性或技能。佛經所言無關乎「正確」或「不正確」,它只是講心和它所見感知的世界的關係——以及心是如何創造它的世界的。對心來講,沒有正確或不正確,本來的心超越了那些。把佛經變成科學論,顯示著頭腦的能事。

「科學」是屬於頭腦的遊戲。頭腦非常容易把一切作為材料拿來證明它是對的——來支持它自己,以顯示它的正確性或不一般。但心早就看出它的伎倆。心的智慧遠遠超出它的能力。佛陀的教導是談論心的,它恰恰在教導人類如何出離自己的頭腦,但看現在,佛陀的言論反被頭腦拿來證明它自己是對的。頭腦似乎來利用心,這是頭腦有趣和可笑的地方。用頭腦來猜測佛陀所言,就好像孫悟空認為他知道如來祖的意思一樣。這是荒謬的。佛教科學論,就是孫悟空來尋找證據證明他認為的佛祖的意思是他理解的意思——是對的。這是可笑的,頭腦永遠也不會真正知道心——想像代替不了真實體驗——但頭腦似乎試圖在它自己的世界裡模仿、模擬或再現那些「體驗」以代替真實體驗。但這不可能。這就像頭腦想模擬開悟的體驗以達到自己開悟一樣的不可能。冥想無法讓你開悟,因為它仍屬於頭腦。開悟的喜悅或體驗恰是在摧毀頭腦,而摧毀頭腦的時刻才有那開悟的喜悅及體驗,頭腦怎麼可能在它自己的裡面創造開悟及其體驗呢?這是不可能的。這就像孫悟空試圖不通過修鍊而想著各種方法讓自己成佛一樣有趣。

離心言世界及其一切變化,都是頭腦的東西。是頭腦的想像、猜測或臆斷,非佛經本意所述的真實存在。現代有很多「高人」在以頭腦談佛經——他們談的是他們「理解」中的佛經,而不是他們體驗中的佛經。這就為什麼他們的談論和佛陀的意思相去甚遠的原因。帶著頭腦無法靠近佛。因為頭腦不可能成佛,因為成佛恰是變成無頭腦的。在沒有成佛之前,頭腦難以死掉,這就是為什麼孫悟空的頭被他以為中的妖怪砍不掉的原因——砍掉了它會再長上,砍掉了它會再長……這意味著頭腦無法克服它自己。自我是難以死亡的,這就是為什麼西遊記中的妖怪——妄念——想著各種方法(砍、殺、火燒等)也不能讓孫悟空(頭腦的象徵)死掉的原因。

在沒有成佛之前,人人都是孫悟空。孫悟空的種種伎倆(你所謂的神通)、煩惱或感覺好或得意——都是你的,因為在未成佛之前,你就是孫悟空,人人都是。現在來看在修佛的道路,哪個人的頭腦的舉動不像孫悟空?不是孫悟空樣的?頭腦想像中的念頭猶如孫悟空一樣,它可以天上地下無所不能去,它可以一閃——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它可以搗亂整個天界,但是它無法攝服它自己。頭腦無法止息它自身。這就是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也無法直接成佛的原因,他雖然一個跟斗就能到達西天,但還必須一步一步走的原因——因為成佛的過程無法被省略;這就是孫悟空雖然無所不能,但還必須有個看起來什麼也不能的唐僧作他師父一樣。真如的心看起來什麼也不會,但那正是頭腦進化的目標。孫悟空必須變成唐僧,然後它才能成佛,這就是頭腦必須變成心才是佛的原因。

「緣起性空」——西遊記描述一個人內在成道的景象,它是一本隱藏的成道的故事。作者是一個成道的人,他用非常形象的卡通內在視覺故事,為我們演義了一個人——頭腦的成道之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在故事的開頭,為什麼說孫悟空是一個石猴?頭腦的秉性冥頑不化,它就是一塊石頭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說孫悟空在未出世被隱喻為石猴的原因。在它未出世前說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為什麼說是五指山?為什麼說是五百年?五指山象徵著五蘊——色、受、想、行、識,頭腦不正被這五樣東西能壓昏了嗎?五指山就是五蘊山,在未悟道之前,五蘊如五指之山壓著人人呢。五蘊每蘊對人的禁固至少一百年你也走不出,喻指頭腦走出它每個信念之難。

這說說西遊記這本故事集名字,為什麼叫西遊記而不叫東遊記、南遊記或北游集呢?西,即息,下沉,歸息。西方,是金,主收斂。西遊記是一本講念頭如何息於心的故事。故事中的唐僧喻指著心,而三個門徒,以及路上遇見的那些妖怪都象徵著念頭,故事中的事件是念頭所幻化出來的人間的象徵。

在西遊記這些人物象徵中你喜歡誰?人們常常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本事大啊。這就是為什麼到今天還有人在修神通,修孫悟空的原因。看不慣這個世界,要征服這個世界,神通是需要的,你必須成為孫悟空,否則頭腦認為它沒出路,它恐懼極了,它活不成。對於看不慣世界、想改變世界的人來講,他們常常喜歡孫悟空的火眼金鏡和七十二變術。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從哪裡來的?老道的煉丹爐中煉出來的——頭腦就是丹爐,火眼金睛就是分別的善惡標準?你瞧瞧孫悟空被煉出來火眼金睛有什麼好處?他看見了壞人好人、看到了不公平、看到分別不平等,看到煩惱。你知道覺悟的人是什麼眼睛嗎?他不是火眼金睛,他是孩童的眼睛。這就是為什麼一個頭腦型的人長著一雙火眼金睛,而一個成道者通常有一雙兒童般清澈的眼睛的原因。像鏡子一樣的眼睛看到的是平等的存在,它裡面沒有妖魔鬼怪,因而那雙眼睛是寧靜的沒有波瀾的湖。悟空的七十二變術,是人的七十二個面具,那是偽裝、欺騙和戰鬥的需要,一個還奮戰在幻象中的人需要,而一個成道者完全不需。這就是為什麼唐僧看起來沒有一點技能的原因,因為他不需要。沒有任何頭腦之能,但他還生活的平靜,這就是為什麼孫悟空具有火眼金睛七十二變術還叫唐僧師父的原因。無能是有能的師父,心是頭腦的師父。之於修行,之於人的心靈成長之路,悟空是一個人的起點,唐僧是一個人的終點。

西遊記的故事中,佛代表覺——它只是看,它完全無為;菩薩代表正念——每每在頭腦有難之時,恰恰是正念救了危難。緣起空性——西遊記並不是一個神話故事,對於心來講,它是每個人的內在實際生活。人人都西行的路上,你內帶著西遊記中的所有人物——那覺和每一個念頭,你裡面有佛,有悟空,有八戒,有沙僧,有菩薩,還有各妖魔鬼怪。你自己就是一個世界,你是那西遊記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象徵,在生命之路上,你演義和經歷它的每一個故事情節。生命是你的西遊過程,也是你的修行成佛的過程。內觀你自己的西遊記,解讀你自己的西遊記。

對於心來講,一切都是相,相不分內相或外相,所有的相平等。因此,西遊記和你的日常生活是平等的。一切都是一,你活在心相是一中。緣起性空——一切都是心借著某種機會或條件的照像和造相運動,心外沒有世界,一切都是心內的故事,因此,分別絕對是個妄見,看到有內外之別絕對在夢幻之中。緣起空性——談論物質或存在生生滅滅,而不提到心,是外道談論;物質或存在本身的生生滅滅是不可見的,你所見的心透過那鏡子看到的關於它自己相的生生滅滅。離心談佛言,非佛所言;用頭腦看佛經,非佛經。空者,心也;性者,覺也;緣者,條件、機會也;起者,生滅也——緣起性空,心生滅其相也。佛所說「緣起性空」,和頭腦的科學觀沒有關係,說的心自己的故事。後人細思量,莫曲佛說義;諸佛只言心,離心無多語。

推薦閱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不是發現問題殺死之,而是事先根本沒?
音樂中的「空性」和「神性」
心定法師:世間學佛的捷徑 了知諸法空性發起菩提心
勝義諦在圓滿,最起碼也要先會做人吧,做人最起碼要有情,有義,有善,有心吧!?

TAG:西遊記 | 佛經 | 西遊 | 空性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