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學習者使用工具分析
無論是遠程學習者還是傳統院校的學生,網路已經和他們的學習融為一體。因此,個人網路學習環境的構建顯得極其重要。2009 年的《地平線報告》把個人學習網路(PWTs) 定義為:「定製個性化基於網路的環境,這個環境能明確地支持一個人的社會化、專業化學習。而且能提供用戶個性化看網路世界的窗口。在線的材料能夠很容易地被保存、做標籤、分類,且不需要任何關於網頁怎麼做成的專業知識。」
那麼,網路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怎樣的呢?網路學習者構建個人學習環境需要哪些學習工具?這些工具又具有哪些特點呢?
相關概念界定
網路學習者
網路學習者,顧名思義是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的人群。Web2.0 時代,網路成為了溝通、參與、互動、可讀、可寫的互聯網,是人們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一個重要平台,其豐富的資源,既可協作又可自主學習的環境,以及具有記錄學習過程等優點對於學習者來說,更是一個不二的選擇。隨著學習的需求日益多樣化,統一的教學安排,或者統一的學習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對知識的大量、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知識是學習者依靠網路獲得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是依靠網路獲取資源的學習都可以稱作網路學習。在當前的環境下,可以說,學習者的大部分知識和技能是通過自主學習方式獲得的。
本文提到的網路學習者可以理解為網路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是一種新型的學習者,是真正的學習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同時也是資源的搜集者、學習過程的管理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者。
個人學習環境
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即「個人學習環境」。這個詞最早於2004年在JISC/CETIS 會議上的個人學習環境論壇中提到。
會議中,Siemens 將個人學習環境定義為開放性、互操作性以及學習者可控性理念下的一系列工具的集合,因此,Siemens認為,個人學習環境的構成有兩部分:工具和支持個性化操作的理念。Stephen 則將個人學習環境描述為「一種工具、服務、人和資源的鬆散集合體,是利用網路力量的一種新方式」。Ron Lubensky 認為,一個個人學習環境是個體進入、集合、形成並使用他們不斷增長的學習經驗的數字化工具。Graham Attwell 則認為,PLE 像是各種應用和服務的「混合體」,是基於Web2.0 和社會性軟體的一種學習環境。Mohamed A.Chatti 認為,PLE 不應該是一個把不同的在線服務集成到一起的系統,而是要關注如何讓學習者能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服務管理學習,並在這個過程中自由地與其他學習進行交流。
基於以上對個人學習環境的理解,筆者認為,個人學習環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一系列工具、資源、服務等的綜合體,信息技術支撐下由學習者自行設計、建構、管理的學習環境。隨著社會性軟體的湧現,多種Web2.0 的應用工具,如Blog、Rss、Wiki 等為學習者構建個人學習環境賦予了新生命。
網路學習過程分析
依據學習者進行網路學習的先後順序,筆者把網路學習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學習資源的獲取;第二,學習過程的管理;第三,學習結果的反思。
學習資源獲取
學習者在確定了學習內容或者要解決的問題之後,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學習資源的獲取。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學習者搜集信息的過程也反映了學習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學習資源的獲取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也可以使用專門的視音頻下載工具來下載相應的資源,或者使用一些具有資源推薦功能的軟體、應用等。
學習過程管理
學習者在搜集到相應的資源之後,就進入了學習過程,學習過程的管理是整個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部分,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學習過程的管理最為複雜,可視化程度低,但是,卻有很多的軟體和工具支持學習者自主或者協作進行學習。學習過程的管理包括「學習資源的管理」:能夠使學習者創建並共享學習資源,同時可以對這些資源進行評價。「學習活動的管理」:能夠使學習者創建活動並參與活動,像建立針對特定主題或資源的學習小組,「學習結果的管理」:能夠使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的結果進行整理並保存,作為自己的反思材料。另外,還包括「協作交流過程」:能夠使學習者管理自己與教師和同伴的關係,並且通過其他學習者的聯繫錄來擴大自己的學習圈。
學習結果反思
Web2.0 的很多應用具有記錄功能,能記錄學習者的歷程,以供學習者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系統建立自己的知識庫,分門別類地儲存原創以及收藏知識鏈接,同時將自己轉瞬即逝的想法以日記或隨感形式記錄下來。在反思階段,將自己的心得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將已經形成的知識進行顯性化的工作,既促進了知識的學習,又可以反思以前的學習過程,及時改進和提升。
推薦閱讀:
※公安部:集中開展「凈網行動」打擊網路犯罪
※網路雜錄
※真本鬼谷算命術_八字_五術書籍_星僑網路書店
※網路情緣網路結束
※愛網路 更愛GOOGLE - 第三步